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时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 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 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 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 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 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 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 距比南方大。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充高中 岳鹏程
一、区域
1.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
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划分出来的。
2. 分类: 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各种类型。
(1)按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社会、文化区域
(2)按方式划分的区域类型 区划区域 类型区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稠密的水系成了 天然的水道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社会
粮食是重要影响因素
水稻单产高 地理条件适合种水稻 劳动力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 为粮食主要产地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 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 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 午有阳光照射,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课时)
甲 14
.
16 A
乙 22 20
.
18
B
666.7m , 2、若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则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地垂直方向上相差100m,气温相关0.6℃ ,甲处地形为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地 ,乙处地形为_________ 盆地 ______ 。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①北半球:温度自南向北递减 ②南半球:温度自北向南递减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①冬季: 同纬度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气温 ②夏季: 同纬度陆地气温 高于海洋气温
甲
北极 递 减 赤道 递 减 南极 10℃ 乙 冬季 20℃ 1月份 海洋 陆地 北半球
二、等温线图判读
10℃ 北半球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甲 乙 ①北半球:温度自南向北递减 冬季 ②南半球:温度处北向南递减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20℃ 1月份 ①冬季: 海洋 陆地 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②夏季: 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 从等温线弯曲方向来判断 20℃ 南半球 A B ①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 纬弯曲 夏季 海洋等温线向 高纬弯曲 ②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 纬弯曲 10℃ 1月份 低 海洋等温线向 纬弯曲 海洋 陆地 3、判断月份 1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 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北 弯曲 7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 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南 弯曲
6、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的影响 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 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低 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 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高 练习:读我国某地1月份等温线图回答: 秦岭——淮河 1、图中0℃等温线相当于我国的________ 一线。 2、由A地中的4℃等温线可知,A处的地形 A处比同纬度气温低 山地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是 _____ 3、B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说明B处比同纬 高 (填“高”或 度的其他地方温度要___ “低”),请简明说明其原因: 山地阻挡北方来的冷空气 ①B处北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盆地 ②B处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_
正式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两课时)
气候条件
气候区
夏季
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
土地条件
①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
①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
③集中连片
矿产
人类活动差异
农
业
耕作方式
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粮
食作物
主要种植,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机械化难推广,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4、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和生产基地。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的优势;②人口,丰富的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
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5.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图〗图1.3,阅读P5第二段,填写下图。
1.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阅读P5—6,理解下图
在农业社会,粮食生产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克服了自身的限制性条件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地。
2.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P6,理解下图
【预习心得】(疑问)
【本堂课疑问】
【本堂课对教师的建议】
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显示设问,由学生回答。
设问: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教师讲解]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温带季风气候 黑土(肥沃)
旱地为主 集中连片
水稻土(肥沃)
水田为主 分散 少(低于全国平均) 贫乏
耕地分布
人均耕地
多(高于全国平均) 石油等矿产较丰富
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基地 落后
类型
农 作物 业 熟制 工业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到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达
长:由南向北递减。东南季风
松:由东向西递减。东南季风、长白山脉(地形)
P2思考题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 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长:稠密。水田为主、耕地分散。 松:稀疏。旱地为主、耕地集中连片。 P3活动题 1、(1)北方冬季漫长而严寒,南方夏季湿热而 漫长,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 1、(2)冬季的保温和室内取暖。
城市分布
沿绿洲、河流、铁路 稀少,主要分布在 河谷中 分布
作业
高原之舟--牦牛
河谷低地农业
藏袍
共同点 经纬度位置 地理 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气候 条件 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 主要土壤 土地 条件 耕地类型
30°N附近,120°E 东临东海和黄海 东部地区中部,长江 入海口 1000-1200mm 水热条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件较好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都是平原地区;Leabharlann 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43°-48°N之间,125°E 距海较远 东北地区中部 400-600mm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2 课件
复习: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区域定位。 2、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3、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 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 要素的特征。 4、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 现象(工农业、城市和交通)的影响。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 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 耕而水耨( nòu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矿产资源丰富 ; 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
主要动力是 工业化 。 ___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资源过度开采; 湿地破坏。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
整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工业结构的调整
煤炭、钢铁、机械、化
学工业数量减少;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 的整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工业布局的调整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 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 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 移动,并趋于集中。
③生态建设:
建立自然保护区、
绿化防护带。
④交通:
交通方式增加,新 建了高速公路和机 场;交通线路密度 增大;交通布局更 加合理,铁路移出 城区。
⑤科技:
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成长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迅速扩 特点 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 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表现为资源面临枯 人地 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 关系 境受到明显破坏
转型阶段
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 停滞,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 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 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材料2:海南、新疆两省区相关地图。 分析两省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指出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海南: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 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热带 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疆: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 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炭、石油、天然气资 源建成能源基地
A
A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4-5题。
4. 该地在阶段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 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 ) ①稠密的水系 ②黏重的土壤 ③低湿的土地 ④湿热的气候 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5. 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 A. 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延伸 B.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 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均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分散 D.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中后期
早期
黏重的 土壤
开垦困难,耕作业 发展缓慢 不再是限制条件, 农业发展较快
中后期
2.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工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自然 状况
农业 社会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 地和主要的桑蚕和 棉花生产基地。
工业 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 位和全国棉花生产 中的地位下降
B
A
B
C A
【课后练习】
1.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历程说明(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新课导入:大家经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生产生活与区域地理环境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区域和区域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又有什么联系呢?一、区域(阅读课本第2页,思考区域的概念、特点)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内涵:(1)区域的划分基础是差异,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划分出来的,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区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3、区域的特点(1)层次性。
区域可划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区域存在着级别差异,即有层次性。
(2)差异性。
表现为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域内部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越小。
(3)整体性。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4)可变性。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区域发展,下面我们再来对比探究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如何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课件12: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如何发展?
区域发展:人口、产业活动(工农商业)、交通、聚落、 文化等要素的发展。
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地理差异对区 域发展的影响。
PK
长三角概况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 扬运河,南抵杭州 湾,西至镇江,东 到海边,包括江苏、 浙江两省的部分地 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是一片坦荡的大平 原。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 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 土壤黏重、
……
通阻碍
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 发展
2.成长阶段(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明代以后:“湖广(今湖北、湖南)熟,天下足”
2.成长阶段(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具 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了 天然水道
30°N附近,东部沿海 43°N —48°N,位于
地区中部,长江入海
东北地区中部
口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
热同期
同期,但大陆性稍强
以水稻土为主,水田, 以黑土为主,多为旱
分布分散
地,分布集中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资源
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观念比南方强
原因: 1.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选择正南正北方向有利于 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2.北方河流少,地形平坦完整,方便民居正南正北布局,而 南方河网密度大,地形破碎,民居依地形修建。
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墙体轻薄
原因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2)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向定位1.结合相关区域的地理知识,考查区域概念的内涵和特点。
2.结合热点区域,如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考查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位条件。
3.对比类似的区域,如英国与日本、美国东北部与中国东北部、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以老工业区的改造、农业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等为切入点,考查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5.掌握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点及用途,区别其应用范围。
6.突出对地理信息图表的判读分析能力、提取有用信息能力的考查。
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概览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的概念和主要特征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________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划分出来的。
2.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④___________,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⑤________。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⑥_________。
(3)区域既是⑦_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⑧________区域。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⑨__________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⑩__________、⑪________也存在差异。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 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高中地理优质课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人口、城市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生产规模小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农业社会时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生产工具改进、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技术改良
稠密的水系成了 天然的水道
多水而黏重的土壤 适合种植水稻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工商业的发展
吊 脚 楼
吊脚楼也叫 “吊楼子”,是 中国的苗族、 壮族、布依 族、侗族、水 族、土家族等 居住在南方山 区的少数民族 的传统民居。
周庄民居
北方典型传统民居村落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环境特点:
江汉平原
江淮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1)河湖、沼泽分布较广; (2)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思维活动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松嫩平原作为我国
商品粮基地之一,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较,松嫩平原虽然水热条 件欠佳,但也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 利于作物的生长成熟;加之地广人稀,人均粮食 占有量高,余粮多,商品率高,故成为我国商品 粮基地之一。
高一地理新课标必修(3)
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农业
人 类 活 动 差 异
其他 生产 活动
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其他 商业Biblioteka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后期
(工商业大发展时 期)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 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 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棉花的 生产地位日益下降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发展过程
发展时期 早期ຫໍສະໝຸດ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 的影响
生产力水平低下,稠密的水系成 为人们的交通阻隔,黏重的土壤 使人们开垦困难
农业发展特点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中期 (农业社会)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河流成 为交通通道,土壤改良成水稻土, 成为我国粮食、桑蚕和棉花的 水稻大面积种植,劳动力丰富, 主要生产基地 精耕细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工商业的发展 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 城市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发展时 期 开发早 期 农业社 会时期
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科 技水平
自然条件的影 农业发展特 点 响
稠密的水系、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稠密的水系、黏 耕作农业发 重的土壤, 重的土壤,阻碍 展缓慢 农业的发展 工具改进,技术改 水系成了天然 工具改进, 水道, 水道,多水而 船只广泛使用, 良,船只广泛使用, 黏重的土壤适 劳动力丰富 合种植水稻 人口、城市稠密, 水网稠密、 人口、城市稠密, 水网稠密、耕 人均耕地少 地破碎, 地破碎,不利 于机械化耕作 成为粮、棉、 成为粮、 桑蚕的重要生 产基地
工商业 发展时 期到现 在
全国粮仓以及 棉花生产的地 位下降
地 理 位 置
气 候 条 件
土 地 条 件
矿 产 资 源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内涵和特征 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 区域 不同发展 阶段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工商业社会
2、华北平原 、
冬小麦、棉花、 冬小麦、棉花、花生
3、东北平原 、
谷子(小米) 谷子(小米)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课文P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阅读课文P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P5 的影响,思考并完成学案: 的影响,思考并完成学案: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哪些 、 人文因素有关? 人文因素有关?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同发展阶段, 不同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活动产生过哪些 变化? 变化?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 、
地势平坦 土质黏重 地理 环境 河流、 河流、湖泊 和沼泽广布 稠密的水系成为 人们交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 使开垦困难 开发 早期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对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的发展, 对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的发展,主要抓住 两个方面:科技落后、 两个方面:科技落后、水和土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举例说明区域的特征 、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 、以两个区域为例, 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 、以某区域为例,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秦岭— 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 以北, 内蒙古高原以南,_________________以北,东临渤海 以北
和黄海。 和黄海。 2、被称为黑土地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被称为黄土地 、被称为黑土地的地形区是 东北平原 , 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和 黄土高原 。 的地形区是 华北平原 和___________。 3、位于东北地区的两大商品粮基地是________平原 、位于东北地区的两大商品粮基地是 三江 平原
C
张明在旅游时能观赏到“竹海” 张明在旅游时能观赏到“竹海”景 观的是( 观的是 ) A.哈尔滨 哈尔滨 B.锡林郭勒 锡林郭勒 C.江苏南部平原 江苏南部平原 D.井冈山 井冈山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 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 A.雨热同期的气候 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 黏重的土壤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地势平坦 地势平坦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 方面的共同点是( 方面的共同点是 ) A.都临海洋 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D
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 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原因是( 点是雨热同期 原因是 ) A.同属温带地区 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都是平原地区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本5—6页的文字,思考: 页的文字,思考: 阅读课本 页的文字
在开发早期, 在开发早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 耕作业发展缓慢? 耕作业发展缓慢?而同期的黄河中下游 农业经济则远远先进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农业经济则远远先进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 在发展阶段, 在发展阶段,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 农业生产会得到较快发展? 农业生产会得到较快发展? • 在农业社会时期, 在农业社会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游 平原能成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地? 平原能成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地?从而促 进该区域的发展? 进该区域的发展? • 在工商业发展时期, 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为什么长江中下 游平原粮食、 游平原粮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日益下降? 日益下降? •
复习回顾: 复习回顾: 长三角降水分布有何规律? 1、长三角降水分布有何规律? 长三角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2、长三角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影响?松 嫩平原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嫩平原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3、土地条件长三角与松嫩平原有何区 别? 长三角河网密布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4、长三角河网密布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长三角为何能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5、长三角为何能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种植 区的原因是( 区的原因是 ) ①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②丰富 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② 的劳动力资源③水网稠密④ 的劳动力资源③水网稠密④地势平 坦 A. ①② C. ①③ B. ③④ D. ②③
D
同步练习一
一、填空题: 填空题:
1、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___________、青藏高原以东, 、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 大兴安岭 、_________以东 以东,
2、居住在甘肃宁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C ) 、居住在甘肃宁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满族 满族 B苗族 苗族 C回族 回族 D朝鲜族 朝鲜族
3、东北平原北部的土壤主要是( B ) 、东北平原北部的土壤主要是( A黄土 黄土 B黑土 黑土 C紫色土 紫色土 D水稻土 水稻土
同步练习三
三、连线题: 连线题: 1、黄土高原 、 春小麦、玉米、 春小麦、玉米、甜菜
2、发展阶段 、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促 进 了 农 业 的 发 展
3、在农业社会时期 、
全国的粮仓 水稻具有单 产高的优势 水 稻 土 肥沃 的土壤 水稻 种植业 丰富的 劳动力 人口 迁移
降水丰沛, 降水丰沛,雨 热同期的气候 桑蚕 基地 棉花 基地
4、在工商业发展时期 、
• 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水网稠密,耕地被分割的支离破碎,不利于机 水网稠密,耕地被分割的支离破碎, 械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 械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 • 城市周围的耕地,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化 城市周围的耕地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 耕地, 的推进, 粮食生产转变为乳畜业、园艺业。 的推进,由粮食生产转变为乳畜业、园艺业。 • 随着大大小小的城市群的出现,城市工交建设 随着大大小小的城市群的出现,城市工交建设 用地大量增加, 耕地面积减少 面积减少。 用地大量增加,使耕地面积减少。
C
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 正确的是( 响,正确的是 ) 正确的是 A.水热条件好 种植棉花 甜菜 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 水热条件好 种植棉花\甜菜 B.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C.西部草原分布广 发展了畜牧业 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 西部草原分布广 D.湖面较宽 水产业较发达 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 湖面较宽
松嫩 平原 平原。 和________平原。
4、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居住在东北的主要有____ 、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居住在东北的主要有 满
朝鲜 族 族和 _______族。
同步练习二
二、选择题 1、本区为全国提供大量商品粮的省区是( C ) 、本区为全国提供大量商品粮的省区是( A山东 山东 B吉林 吉林 C黑龙江 黑龙江 D辽宁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