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__城市与城市化(2014高考真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历年真题详解2024版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历年真题详解2024版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历年真题详解2024版人文地理部分是高考地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人文地理部分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在本文中,将详细解析2024版的历年真题,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文地理考试。

一、城市与人口迁移城市与人口迁移是人文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2024年的历年真题中,针对城市与人口迁移的问题有如下例题:题目1:某国的首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在过去几十年间,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这种城市扩张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哪些?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对城市扩张问题的了解。

城市扩张带来的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以及社会资源不均衡等。

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分别从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城市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

题目2:某国的人口流动现象比较明显,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不断进行。

请简要分析该国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人力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二、城市化与乡村发展城市化与乡村发展是人文地理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在2024年的历年真题中,关于城市化与乡村发展的问题有如下例题:题目1:随着城市不断扩大,乡村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请列举并简要分析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学生可以从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乡村发展的困境。

题目2:某国的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但乡村地区依然存在一些发展机遇。

请简要介绍乡村发展的机遇,并给出具体例子。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乡村发展的机遇和成功案例。

学生可以从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乡村发展的机遇,并给出具体的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经济发展是人文地理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在2024年的历年真题中,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如下例题:题目1:某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2014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1.(4分)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3.(4分)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4分)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5、6题.5.(4分)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6.(4分)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如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7.(4分)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8.(4分)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如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湿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4分)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

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讲义:第23讲城市化 含答案

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讲义:第23讲城市化 含答案

第23讲城市化1.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__城镇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错误!(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_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表示,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带来了__聚落形态__及生产方式、__生活方式__、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__稍被拉平的“S”形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①看城市人口比重确定城市化进程的阶段A__初期阶段__,B__加速阶段__,C__后期阶段__.②看城市化进程曲线分析变化特点a.B阶段到C阶段城市化水平__不断提高__,城市化发展速度__逐渐减慢__。

b.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处于__B__阶段.(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__后期__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__初期或加速__阶段.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①__生物多样性__减少。

②__水质__、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③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④出现城市“__热岛__"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__大气污染__、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①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__绿色交通__,减少城市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自然景观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一城市化进程的判读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

二者比较如下: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例1](2017·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双选)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D)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2)(双选)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BC)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图示1985年企业总数为310,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为60%,则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186;2004年企业总数为4 733,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20%,则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947。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

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答案】1.B 2.C【解析】1.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幅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增加幅度大于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比,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增加,D错误。

故选B。

2.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推进社会养老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B错误;适度生育既可以缓解老龄化,又不会造成人口的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故选择C项。

(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4.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3.C 4.D 5.A【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

高一年级下期地理试题(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

高一年级下期地理试题(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

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高一年级下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命题:覃绍均 审题:任灵芝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之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第Ⅱ卷相应位置。

2、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相应位置。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第Ⅱ卷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 (左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右图) ,据图回答 1~2 题。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 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 65岁人口达 7%,则可视为进入老 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1990 ~2000 年之间2004 年以后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 3~4 题。

3. 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 图中①②③④ 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③①②④D .④③②①4. 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A . 1990 年以前C . 2000~2004 年之间 C .③时期和④时期A .总量呈下降态示国家的A .①时期和④时期B.②时期和①时期2005年 1月 6日凌晨,我国内地 (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人口达到 13 亿。

读 图,完成 5~6题。

5. 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B .70 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 .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6. 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 我国人口面 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增长过快B .人口结构年轻化C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D .劳动力缺乏 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7.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 .男女比例不平衡 B .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 .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8. 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 .人口老龄化B .自然因素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图为“我国 2005 年和预测的 2050 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201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图),完成1﹣2题.1.(4分)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2.(4分)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有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据题回答3﹣4题.3.(4分)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部南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4分)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雷州半岛南部…,完成5﹣6题.5.(4分)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6.(4分)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部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如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7﹣8题.7.(4分)分析解答太简单。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8.(4分)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大长③7月份接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9﹣10题.9.(4分)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10.(4分)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11.(4分)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图示世界大洋海绵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二、简答题12.(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13.(24分)根据材料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高考专版2024_2025年高一地理专题06城市化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

新高考专版2024_2025年高一地理专题06城市化同步有效作业必修2

专题06 城市化一、基础主干学问理解和牢记【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学问,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学问体系。

【学习内容】1.城市化内涵(1)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三个标记: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动力因素:推力和拉力。

推力是指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的压力大;乡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乡村受自然灾难影响大。

拉力是指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城市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概括而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缘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4)城市化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聚落形态的改变;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巨大改变。

2.城市进程(1)世界城市化特点:总体趋势是不断提高;世界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又具有阶段性特点;世界城市化具有地区差异,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在起步、速度和水同等方面存在差异。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和特点70%)至停滞村推动逆城市化等“S”形曲线(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目前速度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早高缓慢后期相适应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晚低快中期不相适应郊区城市化(4)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人口迁移方向乡村向城市;市区向郊区城市向乡村小城镇城市人口改变增加削减(5)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举例)19世纪城市化起步;20世纪郊区城市化;20世纪下半叶逆城市化;近30年来再城市化。

(6)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举例)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发展速度较快;1965年至1975年发展速度下降,甚至出现停滞;1975年后发展速度加快;目前仍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不利影响:A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生物多样性削减、土地质量下降、影响水循环、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热岛)。

高考地理专题4.4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4.4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知识点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思维流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D 2.C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对点练习]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答案D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快,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阶段Ⅰ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4.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 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阶段Ⅰ,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市中心人口密度远大于郊区,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初期阶段。

人口问题与城市化

人口问题与城市化

人口问题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中国古代城市化——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1、表现:(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2)隋唐的长安、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商业大都会实行坊市制;经济重心南移,扬州、益州工商业地位重要,出现“扬一益二”;(3)北宋时期,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出现了街市、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商业名镇;(4)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5)明清时期,城镇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区域性市镇网络的形成;明中叶以后,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发展趋势:(1)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但进程缓慢;(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3)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4)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3、促进古代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1)国家统一;(2)交通发达;(3)政策开明;(4)商业环境相对宽松;(5)封建经济的发展;(6)统治者对奢侈生活品的需求;4、古代城市化发展导致的影响。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壮大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如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瓦解作用。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5 人口 城市与城市化孙洪涛精品

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5 人口 城市与城市化孙洪涛精品

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为了方便大家使用和共享我们重绘的2012年高考试题,本群负责人鲁爱华老师与群秘书长张明老师委托哈尔滨一中孙洪涛老师和银川九中杜改余老师,负责将本群重绘的2012年高考试题进行分类汇编。

我们在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1群进行了参编人员的征集,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根据专题数目,我们确定了15名参编人员,覆盖10个省份,以本群重绘的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为蓝本,按照统一的编写体例和要求,进行重新组合。

感谢上述老师的辛勤劳动,通过合作我们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延伸收获!期待我们以后的深入合作!项目策划人:鲁爱华张明项目负责人:杜改余孙洪涛百强名校高考地理研讨群2012年7月3日2012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之专题五人口、城市与城市化参与本专题的老师;〖2012年山东卷〗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是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8.与1982年相比,2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2012年江苏卷〗图12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23 ~24题。

(双选)2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图12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少儿(0-14岁) 人口数〖2012年广东卷〗3.老少比= ×100。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卷全国卷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6·新课标全国Ⅰ,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四个核心区都有各自的主要服务功能,核心区之间服务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四个核心服务的种类是不同的,但每个核心区的服务范围都覆盖整个城市,等级也相同,人口具有流动性,所以不可能限制服务人口,故选A项。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各核心区分工明确,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因此会导致同类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集聚到一起。

故选B项。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城市群,但城镇扩张程度小,结构体系稳点,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故选D项。

答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与城市区位(2014·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4~5题。

4.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5.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专题08 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解析版)

专题08 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解析版)

专题08 统计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一、题型特点这种题目的材料是以数据表格或是统计图表的形式展现,常见相关知识点有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化、河流径流量等。

图表型选择题对考生的考查要求有以下三方面:(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问题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1.看。

——题干、图名和图示。

首先审题干,大致了解本题组所要考查的主干知识,关键信息。

利用图名来了解图像所表现的主要内容,确定坐标图(平面直角)的具体含义,分清图示内容所表达的数据信息。

2.读。

——坐标和图例对坐标轴和图片所表现出的具体内容进行探究,联想到地理事物和地理内容,明确坐标轴之间所呈现出的具体内容与地理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将所涉及到的各类已知信息进行填图;某些图像中所涉及到的坐标轴种类较多,防止数据出现问题,或是在分析数据过程中由于不严密导致的填错问题需要对刻度进行注重;当有多幅坐标轴时,要明确各类坐标所表现出的单位是否一致,同时判断数值方面所呈现的内容是否与现实数据相符;将坐标轴所表示的数据仔细研读,确定比例或数量方面的数据,防止偷换概念。

3.联——读图内信息,联系图外的有关知识4.析——数值大小(1)变化趋势(上升、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2)变化幅度(快、慢)特殊值:起点、终点、峰值、谷值、转折点出现的时间或空间5.用原理来解题分析坐标图需对其极值进行分析,例如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具体的变化过程联系地理科目中所涉及到的具体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来发现其地理发展规律。

三、坐标图与考点的联系我们在读图时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只能从表面上理解图意,不能联系其他知识点,是学生分析地理图表时遇到的最大障碍。

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地理图表判读技巧,还要注意引导、总结各类图表与考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统计图表等。

【大气】1.气温随时间变化:(1)气温日变化(小尺度)[判读要点] 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气温日较差[考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日较差因素;地方时的计算(2)气温年变化(中等尺度)[判读要点] 最高气温出现的季节;最低气温出现的季节;气温年较差[考点] 描述气温特点、影响气温的因素(3)气温的年际变化(大尺度): 全球气候变暖2.降水随时间变化(1) 降水的日变化(小尺度)[判读要点] 降水量峰值出现的时间[考点] 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夜雨成因(2)降水的季节变化(中等尺度)[判读要点] 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变化[考点] 描述降水的特点、影响降水的因素[关联考点] 降水对水文特征、农业生产的影响(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尺度)3.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判读要点] 气温曲线和气压曲线的变化趋势[考点] 天气系统【水文】1.径流量随时间变化:(1) 短时间(小尺度) 内变化:(2)一年内变化(大尺度):判读要点:流量大小;峰值出现的时间 (汛期、长短);谷值出现的时间(枯水期、长短);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位季节变化 考点:河流补给类型 【地貌】 1.地质剖面图:[判读要点] 地质结构类型的判读 [考点] 地质过程的判读;地质格局的影响 2.河谷(床)剖面图:[判读要点] 河谷形态、阶地、河床、堆积物[考点]: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河谷(床)形态成因或其他特征的成因 【植被】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南偏西巴音河地下水溢出德南隆起海拔(m )地层年代新老[考点]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要素:【人口】1.某区域人口数量(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随时间变化[考点] 人口数量变化及其成因2.某区域户籍人口、常住人口随时间变化[考点]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考向] 高考题关于人口的考查一般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反映当前我国人口问题。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四 人口与城市 第二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四 人口与城市 第二讲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专题四人口与城市第二讲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自主学习1. 识记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

识记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识记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2. 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

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3. 应用图表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 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A. 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 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 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2. 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 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C. 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 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3. (201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1图2(1) 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 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

(3) 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4)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主要体现在。

(5) 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课堂评价一、单项选择题(2013·常州一中模拟改编)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

城市化高考真题

城市化高考真题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本题共6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0分,第3题0分,第4题0分,第5题0分,第6题0分,共0分)1.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

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杭州湾及周边地区示意图3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

(2分)3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

(4分)3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8分)答案及解析:1.31.北岸岸线向陆地凹,南岸岸线向海湾凸。

3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遭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

33.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

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任答一点即可)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图18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19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表2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图18图19(l)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3分)(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05-人口与城市(共3学时)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05-人口与城市(共3学时)
导航教研室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 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2、城市化推进,大型建设项目布局,区域大规模开 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 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进而影响了人口空间分布。 3、交通运输业: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 具的发展、交通线路的布局有很大关系。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 湖北等; 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导航教研室
考点5、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 力的概念(b)
导航教研室
A
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b)


1、“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 为: (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 的自然增长率; (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 的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模式:表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 增长率。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口 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3、“低-低-低“模式: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然增长率,是一种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世界主要发达 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 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导航教研室
考点3、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a)

专题07 人类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7  人类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7 人类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2021·山东·高考真题)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

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 远古时期,人们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2. 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

3.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

4. 畜牧业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业和定居而产生的。

表格如下:(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类从迁徒过渡到定居,从临时窝棚到长期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

开始出现手工业劳动,文化艺术获得发展。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学科逐渐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 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和贵族占有大量土地,或出租给佃户,或合伙经营。

2.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条件。

崇拜尼罗河和太阳神。

3.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代中国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由集体耕作到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个体经营。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4. 爱琴海,古希腊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

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从事农产品加工。

城邦公民占有土地,农业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5. 美洲,阿兹特克文明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还有村社公有。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

城市与城市化检测题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 60 分,每题2 分)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据此回答 1 ~3 题。

1.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C.低级住宅区一般布置在内城和工业区D.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2.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业区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B.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多位于市中心和街角位置C.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布置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D.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读下面甲城地理位置(左图)和城市用地结构图(右图),完成 4~5 题。

4.在甲城的城市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 )A.公园绿地B.商业用地C.行政用地D.居住用地5.甲城的工业用地(图中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A.远离河流以防止水污染B.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减轻大气污染C.远离居住区以减弱噪声污染D.远离农田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 6~7 题。

6.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7.若在该城市建设一座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A . a 区 C . c 区B . b 区D . d 区(2011 年长春高一检测)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 8~ 9题。

8.若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类型,则▲符号最有可能是( )A .轻度污染工业B .中度污染工业C .重度污染工业D .无污染工业9.该市计划建设电子仪器厂,你认为最合适的厂址应选择以下四地的何地 (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7 城市
(2014新课标II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2014广东卷)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知识,完成4-5题。

4.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2014重庆卷)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2014大纲卷)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9~11题。

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4江苏卷地理)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图14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势比较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A.承德 B.保定 C.张家口 D.廊坊
24.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A.人口多 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 D.经济实力雄厚
(2014福建卷)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2014江苏卷地理)图13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 B.日常用品 C.服装 D.家用电器
2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 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 D.购物环境
(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
布局模式有
利于
A、缩短居
民出行距
离 B、
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
C、加强各
区之间的联
系 D、节
省基础设施
投资
4、该城市规
划建设物流
园区和化工
园区,应分别
安排在
A、①处和
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2014上海卷)(二)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
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

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问题。

因素是
A. 地价
B. 集聚
C. 交通
D. 市场
5. 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 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②③
(2014上海卷)(十一)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

读表,回答问题。

25. 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 内圈
B. 第二圈
C. 第三圈
D. 第四圈
26.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 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 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 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27.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 农业发展
B. 服务业发展
C. 工业发展
D. 旅游业发展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5-6题。

图3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2014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2014江苏卷地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图18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19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表2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l)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3分)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
业?▲、▲、▲。

(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5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
是▲。

(3分)
考点6 人口(2014高考真题)参考答案
(2014新课标I卷)【答案】10.A 11.C (2014广东卷)【答案】C
(2014福建卷【答案】5、D6、B(2014江苏卷地理)【答案】17、B 18、C (2014山东卷)【答案】:A D (2014四川卷)【答案】9、D 10、D (2014海南卷) 【答案】14、A 15、D(2014上海卷)【答案】:B C (2014浙江卷)【答案】 5、C 6、D
(2014重庆卷)【答案】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7 城市
(2014新课标II卷)【答案】 1.D、2.B(2014广东卷)【答案】4.C 5.A
(2014重庆卷)【答案】1.C 2.A (2014大纲卷)【答案】9.B 10.D 11.D (2014江苏卷地理)【答案】 23、BD 24、AB(2014福建卷)【答案】:1.A2.D (2014江苏卷地理)【答案】 21、CD22、AB(2014山东卷)【答案】3、B4、A (2014上海卷)B C B
(2014上海卷)【答案】:C A:C 【答案】:B
(2014四川卷)【答案】9、D 10、D
(2014江苏卷地理)
【答案】(14分).(14 分)(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⑤;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