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
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总结8篇

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总结8篇第1篇示例: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全球交流中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文明之根。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统文化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比如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同时学习有关中秋节的英文表达。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还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传统文化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主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国家的风土人情。
比如说,通过学习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并通过英文介绍这一发明的历史和作用。
这样的主题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传统文化也可以在英语教学的评价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学生的考试和评价中,可以适当地融入对传统文化的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是一个值得鼓励和推崇的做法。
希望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篇示例: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瑰宝,它包含着这个国家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英语所代表的文化背景。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辈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有以下几种应用:
1.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传说
和故事,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故事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许多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成语、俗语等,这些语言表
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
3.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
的图像,比如中国画、书
法、国画等,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
1.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著名
的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介绍这些节日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
2.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
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中国的礼节、饮食习惯、服饰习惯等
,介绍这些风俗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
景。
总的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议题。
英语课堂上灵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环境,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使用内容丰富、视觉效果强烈的多媒体教学,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师可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诗词艺术以及饮食、服饰、娱乐等内容。
其次,借助国外英语文章,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学生可分析毛泽东的《论语》,剖析其中的哲学思想;学生可以以《红楼梦》为例,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制作实物资料的活动来落实。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物资料,如扇子、项链、衣服以及文玩等,利用实物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图片、文字或临摹制作等形式记录自己学习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最后,学生可以利用演讲、讨论等形式谈论自己学习到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帮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发挥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上就是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好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1. 文化背景介绍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历史,比如介绍中国的春节习俗、传统节日、古代诗词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2. 课文内容选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课文,比如中国古代的故事、寓言、民谣等,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的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方式既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3. 语言运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在教学中引用一些中国的成语、谚语和名言,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的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英语中的一些常用表达,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这些表达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
4. 跨学科教学除了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等,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 促进跨文化交流通过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2. 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英语本身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增加学习的乐趣与动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提升文化自信心。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今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探究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摘要:高校英语教学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能力培养重视起来。
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英语的教学,还包括语言文化的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语言与文化相互结合的教学理念也并未深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传播策略。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引言语言教学是与文化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并且也逐渐得到各界学者的认可,通过观察当今社会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可以发现,其实用能力也已经逐渐发展到了首要位置,有关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逐渐融合也已经开始成为我国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必然趋势条件。
高校英语教学需要逐渐的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地道的英语,引导学生逐渐从知识型朝着能力型的方向发展,拥有使用英语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能力。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的传承与传播现状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十分真实的写照,在进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对语言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英语教材存在缺陷在我国,英语这一语种是第二语言,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种地位,但是英语毕竟是西方国家的母语,以此其主体上所强调的仍旧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因此也会重视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材主要是以西方国家的文化作为主要背景进行编排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西方国家的文化,但是这会导致学生忽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也是英语教育中有关教材编排不合理之处,忽视对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普及,并未实现英语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便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二)英语教学忽视文化教育当前时期,我国的英语教育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培养都十分看重,并且也逐渐将其分之为独立的板块开展练习活动,因此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忽视了对于整体性思维的考量,对学生完成的英语表达体系方面也会产生极大地消极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逐渐成为各国重要的第二语言。
要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并不容易。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方案,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积累的智慧结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德修养、孝道思想等。
这些传统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文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们在课堂之外接触到的更多是西方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有可能受到冲击。
我们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有助于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敬畏自然等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还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合作。
1. 文化主题英语课程设计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设计相应的文化主题英语课程,比如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功夫、中国传统音乐等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增加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2. 文化主题词汇和句型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词汇和句型进行教学。
在学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课程时,可以教授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3. 文化主题阅读和讨论通过给学生布置阅读与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章或故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内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其教学也逐渐引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
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古诗词、传统节日、戏剧表演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在教授英语诗歌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代诗人的诗作,通过诗歌的翻译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节日习俗时,可以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习俗。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与英语阅读材料结合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与英语阅读材料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可以选取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历史传说等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意义1. 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英语课堂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也能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其对世界文化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增强与我国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融入

452019年/第36期/12月(下)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融入张建英(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国际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渠道与桥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教育与文化之间的融合日益重要。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已经成为一大趋势。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保护,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促进文化融合的需要。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改革大学英语教材、创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等方面促进文化融入,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融合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9.12.023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Professional T eachingZHANG Jianying(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AbstractAs the basic carrier of culture,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and bridge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important.In English teaching,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Integ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nly 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native culture,but also the need of promoting stu-dents'learning English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Therefore,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from improving teachers'comprehensive quality,refor-m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innovating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and maximize the effect of English teaching.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English;teaching;integration 语言的学习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只有对语言所属文化有所了解,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摘要】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
通过诗词赏析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英语诗歌的兴趣。
借助传统节日教学促进文化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课堂上的文化内涵。
接着,结合传统文化教授英语语法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历史文化背景。
利用传统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开设传统文化英语角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论部分将总结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益处,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传统文化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更多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英语教学, 诗词赏析, 传统节日, 文化沟通, 英语语法知识, 传统故事, 学习兴趣, 英语角, 益处, 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上积淀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明基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愈发凸显。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英语学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全球化的多元文化环境中。
有必要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也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
1.2 目的和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发挥互补作用,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医养生、书画艺术等众多方面,这些文化元素承载着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让外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加对中国的兴趣和好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类智慧,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文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使其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源和实践载体。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等,都可以被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策略1.编写文化教材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专门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英语学习需求。
通过课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礼仪规范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
2.开设主题课程针对中高级学员,可以开设主题课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探讨,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医养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等内容。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作者:张忠友来源:《卷宗》2018年第34期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十分重视英语技能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开展文化教育,对西方文化高度推崇,忽视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要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使学生能够以辩证的方式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传承;传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文化教育。
支持语言的主要力量就是文化,英语也不例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既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能够促进英语学习。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内容比较单一,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以西方文化居多。
学生虽然可以了解更多西方文化,却不了解我国文化,这种英语学习无疑存在很大的缺失。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使命。
1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现状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育重视语言技能训练,对文化的传授则十分忽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与各个国家加强了跨文化交流,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加强文化内容。
学生对英语背后的文化十分了解,这样就可以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不过,在英语教学中,关于中国的文化少之又少。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依然侧重对学生开展语言技能训练和外来文化的灌输,对本土文化的渗透十分稀少。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却在现代逐渐被人遗忘。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文化传播途径,但现阶段的英语教育中外国文化居多,一些学生更加热爱外国的文化,逐渐忽视本国的文化。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渐西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淡漠,这种发展趋势自然不利于学生成长,更说明现阶段教育十分尴尬。
因此,要加强对本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毫无疑问,大学英语教育需肩负这一重要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又能弥补现阶段教育的不足,从而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以下是严格遵循的几项规则,来探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一、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在高校英语教育中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首先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学生们应该知道传统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以及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精神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应该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多种传播形式的使用传统文化是具有多样性的文化,所以在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
例如举行讲座、展览、演出、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四、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可以更好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例如可以制作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网络文化教材,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传统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五、多元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与现代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高校英语教育中,可以把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相结合,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国际间的文化多元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育中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需要了解基础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使用多种传播形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等。
学生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是一种教育方法,目的是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和融入,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理解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力。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和典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课文和课堂内容。
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可以通过讲解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典故,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单词的含义和应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课文的理解力,使学习更加有效和有趣。
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符号,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
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介绍中国的传统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从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和人文内涵,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选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英语课堂中积极引入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但单纯追求语言技巧的提升可能会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应该采用一些策略来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引入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引入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传统文化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介绍节日习俗、古代文学作品、传统艺术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课文、对话等学习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并且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例如,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并结合课堂教学展示给学生。
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三、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等,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传统的红包、挂灯笼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合文化差异教学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文化差异进行教学。
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差异。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英语作文,或者制作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的英语展板。
这些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实施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者:尹楠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10期【摘要】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注重语言教育、忽略文化教育、重视外来文化、忽视本土文化,这种倾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横向传播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节日、饮食以及儒家文化等等都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高校英语教育应因势利导,从教育主体、内容、受众、媒介、效果五个方面有效的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在如今发达的网络时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英语教育传承传播一、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现状目前,在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方面,对于语言专业技能培养和外来文化传播效果明显,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对外的传播有所欠缺。
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注重对于外国语言的教育,很少提及中国本土文化,这种情况甚至导致学生以为外国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崇洋媚外心理也有一定产生。
我们应该加强本土文化在语音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以顺应全球化进程的趋势。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严重欠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体会英语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教师也鼓励学生阅读英语著作、观看英文电影、积极与外国人口语交流等。
长期的沉浸在国外文化的氛围中,难免使学生产生英语更加优越的错觉,以及西方文化更加优秀的想法。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也应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的做出引导,积极的宣扬我国传统文化并创建更加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全新模式和理念,让传统文化国际化,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1.传承与传播的主体。
随着世界各国间经济贸易的不断交流发展,英语不仅仅是语言交流工具,还负责这文化传播的责任。
教师则是最直接的传统文化传播主体,提高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积极传播传承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对于中英语音的掌握是有很深的基础的,也深刻理解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在,那么久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客观的进行理解和判断。
大学英语如何传承中国文化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如何传承中国文化英语作文Title: How to Inherit Chines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Introduction:As China becomes more prominent on the global stage, it is important for young people, especially colle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ir own culture. One way to achieve this is through the study of English, which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universal language. This essay will explore how college English can be used as a tool to inherit and promote Chinese culture.1. 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LanguageLanguage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a culture, and by studying English,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culture.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should incorporate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poems, idioms, and traditional stories, to help students better appreciate and connect with their heritage.2.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al ExchangeCollege English can also be used as a platform for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al exchange. By engaging in discussions, debates,and presentations in English, students can share their own cultural insights and learn from their peer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is not only helps to promote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but also allows students to showcase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Chinese culture.3. Using English to Preserve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are facing increasing challenges. College English can be used as a vehicle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se values. Through the study of English literature, students can learn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such as filial piety, respect for elders,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By applying these values in their own lives and interactions, students can help to preserve and pass on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4. Engag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By learning how to articulate their ideas, beliefs, and traditions in English, students can share their culture with aglobal audien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promotion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Conclusion:In conclusion, college English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By integrating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 preserving traditional values, and foster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llege English can serve as a powerful tool for students to connect with their roots, showcase the beaut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ontribute to a more harmonious and inclusive global society. As college students, let us embrace the study of English as a means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our rich cultural heritage.。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英语作文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英语作文英文回答:Cultural heritag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identity and values of a society. It encompasses a rich tapestry of customs, traditions, beliefs, and knowledge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Preserving and nurturing this heritage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cultural continuity and fostering a sense of belonging.The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ccurs in various ways,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lay a vital role by incorporating cultural studies into curricula, exposing students to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ltural practices. Museums, cultural centers, and art galleries provide platforms for showcasing cultural artifacts, performances, and exhibitions, allowing the public to experience and appreciate diverse cultural expressions.Beyo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 culture is transmitted through familial connections, community interactions, and social events. Within families, elders often serve as custodians of cultural knowledge, sharing stories, passing down skills, and instilling values in younger generations. Local festivals, ceremonies, and rituals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ty members to celebrate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reinforce shared beliefs.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ongoing process that involves both preservation and adaptation. While it is essential to safeguard the core elements of cultural heritage, it is equally important to allow for its evolution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is can entail incorporating new technologies, adapting cultural practices to modern contexts, and embracing cultural diversity.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both facilitated and challenged the 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s. On one hand, increased connectivity and globalexchange have exposed people to a wider range of cultural influences, potentially leading to the erosion of local customs. On the other hand, social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have emerged as powerful tools for cultural preserv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enabl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to share and showcase their heritage withglobal audiences.To effectively transmit and develop traditional culture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is required. Thisincludes investing in cultural education, supporting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fostering intergenerational dialogue within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Moreover, it is essential to recognize and embrace cultural diversity, promoting inclusive policies that allow for thepreservation and growth of multiple cultural traditions.By valuing and nurturing our cultural heritage, we not only preserve the past but also invest in the future. Traditional cultures provide us with a sense of identity, purpose, and connection. They contribute to social cohesion, foste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and enrich our lives incountless ways. It is our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at these invaluable traditions continue to thrive and be passed on to generations to come.中文回答:传统文化是塑造社会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高中英语作文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中英语作文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英文实用版】Titl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its rich heritage, is a vital part of our national identity.It encompasses a vast array of aspects, including philosophy, literature, art, music, and customs.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is culture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ensure its survival and relevance in modern society.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emphasis o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is is evident in the increased focus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schools, as well as the popularity of traditional arts such as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folk music.Additionally, many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mplemented policies to protect and promote traditional crafts, such as embroidery and pottery.These efforts are aimed at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for future generations.However, the mer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not enough.In order for it to remain vibrant and relevant, it must also be adapted and innovated.This can be seen in the rise of 'cultural creativity' industrie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into contemporary design.Furthermore, many young people are embracing traditionalculture and using it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heir own creative endeavors, such as fashion design and music.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preserving the past and embracing the future.It is important to respect and value our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to adapt and innovate in order to keep it relevant to modern society.By doing so, we can ensure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ntinues to thrive and inspire people for generations to come.中文翻译: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遗产,是我们国家身份的重要部分。
作为学生怎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作为学生如何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视角As students, we carry a great responsibility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 rich and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ncompassing everything from ancient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to art and music,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our national identity and a source of pride for generations. However,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nd with the influx of foreign influences, the task of disseminating this culture becomes increasingly challenging. Here are some ways studen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propag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the medium of English.**1. Engaging in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s**Participating in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s is a great way to introduc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These programs often involve visits to China by foreign students, where they can witness variou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engage with locals. By serving as hosts and guides, Chinese students can share thei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ulture,enabl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amongtheir peers.**2. Utilizing Technological Platforms**The digital age has opened up a world of opportunities for cultural dissemination. Chinese students can leverage platforms like social media, video streaming sites, and online forums to share content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is could include posting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sharing traditional stories and folktales, or even creating educational videos on specific cultural topics.**3. Incorporating Chinese Elements in Academic Projects**Students can incorpora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ir academic projects, especially those related to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For instance, they can research and write papers on Chinese philosophy, history, or art, analyzing them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Such projects not only contribute to academic discourse but also serve as a powerful tool for cultural dissemination.**4. Hosting Cultural Events**Chinese students can organize and host cultural events on their campuses or in their communities. These events can range from traditional music and dance performances to workshops on calligraphy and tea ceremony. By invitinglocal residents and foreign friends, students can provide a window into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ese culture, fostering curiosity and respect among participants.**5. Bridging Language Barriers**Language is a critical factor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Chinese students who are proficient in English can serve as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introduc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a wider audience. This could include translating cultural texts into English or providing interpretation services at cultural events.In conclusion, as students, we have the unique opportunity and responsibility to share the beauty and wisdo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orld. By engaging in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s, utilizing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incorporating Chinese elements in academic projects, hosting cultural events, and bridginglanguage barriers, we can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is rich cultural heritage.**作为学生如何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视角**作为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丰富多样文化遗产的重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一、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现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语言构成了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时时刻刻对语言产生影响。
文化在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前高校英语教育在讲授语言专业技能和传播外来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对外传播方面尚有短板。
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主要将着力点置于外国语语言的教育上,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少,甚至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根本没有出现在大学课堂。
这导致高校学生一度错误地认为洋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崇洋媚外的心理与行为在高校比比皆是。
针对此种现象,有必要推行语言文化教学的本土化,这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但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远远不够。
以笔者正在讲授的两门英语专业课程为例,第一门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精读课程,其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及意义是:“通过阅读题材、体裁广泛的英语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熟悉并深化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其中特别提到了深化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对汉语文化的态度则较为淡漠。
《英语精读》教材四册共60余篇课文,大多数是取自于英文的原版文章,涵盖西方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文化习俗、建筑理念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内容,但却没有一篇文章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的。
另一门课程是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重点课程《高级英语笔译》,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外翻译的简史和主要的翻译流派,理解翻译的各种术语表达、掌握国外主要翻译家及其代表性的翻译观点,了解并掌握国外各种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在翻译实践中。
在其教学目标中,中国文化直接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目前在为英语专业学生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其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教师也经常鼓励学生阅读原版的英语著作,欣赏原版的英文电影。
这样长期的耳濡目染使许多高校学生产生了英语比汉语更有优势的错觉,甚至会产生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更为优秀的错误思想,个别极端的学生更是产生了传统文化已经不再符合时代趋势的错误论断。
作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师生,在讲授和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应该担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的重任。
高校英语教育中,不仅应将有益的外来文化巧妙移植,更重要的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承和传播,勇于破除传统英语教学的桎梏,将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育,以积极的姿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纵向传承并推陈出新,横向传播至西方国家发扬光大,进而创建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世界文明接轨的全新教学模式和理念,彰显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新特质。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传承与传播的主体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英语不再是一门单一的交流工具,还肩负着交流文化的使命。
在以人民群众、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学者、作家、企业员工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传播队伍中,教师无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
切实提高教师文化底蕴是实现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前提,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不仅要语言专业知识扎实,还需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对中英语言的掌握应该谙熟于心,深刻理解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
比如中西方文化对于“dragon”这个词的不同理解充分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冲突。
在东方文化中,与“龙”有关的成语都与褒扬有关,比如“龙跃凤鸣”形容才气横溢,“龙马精神”比喻精力旺盛,“龙”在中国更是象征着神的力量,主宰万物生灵,其地位等同于西方万能的上帝。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龙”通常被想像成一只巨大的蜥蜴,在基督教中,“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因而在绘画中匍匐于圣徒与殉教者足下,因而“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的都是邪恶。
在课堂上将两种语词文化进行对比讲解,可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使传统文化的教育深入人心。
传承与传播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涵盖诗词歌赋、国画书法、楹联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等诸多方面。
西方文化也包括伦理标准、价值观、风俗习惯、雕塑艺术等多重层面。
中西两种文化在内容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以中西伦理文化为例,“中国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具备浓重的宗族伦理观念,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贤臣忠等,特别注重人际关系中的亲疏长幼的关系”,这点在汉语称谓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浩瀚广袤的汉语长河中,“仅称谓语便有九种: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谦敬称谓、姓名称谓、亲昵称谓和戏谑称谓。
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一个恰当的称谓”。
在汉语中先生既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德高望重的女性,而在英语中就只有Mr.这一种指代方式。
这跟西方文明有莫大的关系,因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因此衍生出来的称谓关系就没有中国文化那么广博深奥。
在伦理道德方面,以《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九单元AfterTwentyYears 为例,该篇的核心思想内容是由对友谊的态度延伸到西方伦理:“英语国家以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宗教鼓励人们为摆脱原罪而努力,最终形成自主、独立的个体,追求个人行为和思想自由”。
讲述此篇课文时,可以同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四书五经。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文化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以及伦理思想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研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代表作,最大限度地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在教学中引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东西两种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传承与传播的媒介高校英语教育的过程中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可借助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影视媒介来实现。
第一,课堂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利用好课堂时间向学生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在大学必修课的讲解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课本这个直接的媒介向学生讲授传统文化。
课文是学生手里的一手资料,也是最为直观的学习载体,通过研读课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能使学生在熟悉西方语言的同时,耳濡目染地研修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常识,极大的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在宗教信仰方面,可借助于课堂这一媒介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精髓和基督教的教义精华做一对照研究,借此激发学生研究两种文化的兴趣,扩展知识储备。
另外可以完善相关选修课程,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辐射中西文化差异对照,让学生在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熟悉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播与交际能力。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及QQ群、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型网络媒介,强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比如笔者在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笔译课中,刻意选取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放置于网络教学平台,如《论语》中较为容易理解的章节,要求学生课下自行下载完成阅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研究给出相应的译文。
学生为了完成译文,必须要仔细研读并透彻理解相关的中文章节,这是激发学生将两种文化融合为一体,撷取两种文化精华的一种更为直接的手段。
第三,鼓励学生通过影视媒介随时随地在英语学习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
可以通过播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影视节目切实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电影《刮痧》中,中西文化的对撞可见一斑;《富春山居图》中,中国人为了保护元代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跟恶势力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可以看出中国人保护传统文化瑰宝的毅力和决心。
借助于影视媒介组织学生观看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承与传播的受众在以教师为主要传播主体的关系中,学生无疑是接受传统文化浸润的受众体,他们肩负着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的重任,针对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之心。
第一,开发兴趣社团。
如书法协会、棋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社团,让他们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同时,自然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第二,开展“传统文化月”活动。
采取多种方式如游古迹、灯会猜谜、学术讲座、书画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典诗歌晨读等活动,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校园存在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愫。
第三,定期举行学术讲座。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邀请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有经验的资深学者为学生量身定做许多中西文化交流的学术讲座,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指导。
第四,采取多样化授课方式。
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摒弃传统的英语课授课方式,即全英文讲解的方式,采取中英双语讲解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其中的兴趣,真正的融入这门学科的学习。
第五,丰富学生课外研修内容。
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积极研读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卓绝贡献的作家作品,如赛珍珠,这位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的美国女作家,她的《大地》已在中国广为流传,并拍成了电影。
浩瀚《诗章》的作者———美国著名诗人庞德,他倾其一生对中国儒家经典文化进行的解读在世界文学界掀起了巨大的反响。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传世之作来领会中西文化,从而引导英语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将中国文化的学习浸润到多种学习模式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卓有成效的加强学生文化交流的意识。
传承与传播的效果考核对于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传承与传播的效果,可以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阶段性考核,这种形式构成了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讲,可以采取课堂展示学习成果、文化调查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
终结性考核即采取书面试卷考试的形式,内容除了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测试之外,还可以灵活采用调查问卷和知识竞赛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充实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对中西文化进行横向的比较。
高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英语这门语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多维人才,同时也担负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从而积极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贸易服务和文化传输。
高校文化教育不能只重视英汉两门语言的差距和作为目的语的英语语言的输入,而忽略了东西方文化的共通性、渗透性、适应性,以及两种文化的相互整合和同化。
尤其是毕业之后从事贸易和翻译工作的学生,熟知中西两种文化是其顺利完成工作的利器和优势。
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的优势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大有裨益。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本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播到世界文化领域,使中国文明昂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