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2《古文二则》(第1课时)导学稿 (新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2古文二则》word教案 (1)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下《22古文二则》word教案 (1)

古文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一、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

(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二、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三、讲解《四知》1、2、题目解说:“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题目是编者加的。

3、4、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二、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5、写法全解: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

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

为后人所敬仰。

八下22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八下22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22、《古文二则》导学案黄春霞周斌黄松梁荣卿当涂掌事()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更刮目相待)(2)此非恶声也()(3))(7)狄将其部曲百余家(5•翻译下列句子。

学习目标: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词汇。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闻鸡起舞”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自相鱼肉”等成语。

(一)基础知识 1请学生动手查找整理作家作品有关资料 2.自由朗读全文。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孤岂( )欲卿( 狄( )少有大志(左丞相睿(•)以为军谘() 涉猎( ) )蹴琨觉()祭酒即更( )刮目相待) 此非恶声也(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人思自奋( ( ))(5)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蒙乃就学( (''自相鱼肉()及鲁肃过( 蹴琨觉•('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夜闻鸡鸣,蹴琨觉(5) 郡国豪杰,必有望凤响应者4 •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 掌事: 但: 多务: 孰若: 遂: (四).探究应用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3 .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4.品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的含义。

1.谈谈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祖狄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2.文中刻画了祖狄怎样的形象?3.“闻鸡起舞”这一情节是否偏题?4.交流讨论:说说祖狄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将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三、拓展延伸:“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你能从你积累的名言警句中选择两句劝学吗?《孙权劝学》导学案问题解答(三),5.( 1)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22课古文二则【导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第一课时学习《孙权劝学》精彩导入激发兴趣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卿(qīnɡ)岂(qǐ) 涉.猎(shè) 孰 (shú)遂(suì) 邪(yé) 更(ɡēnɡ)2.文言知识梳理①文言词语释义:权谓.吕蒙曰(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孰若.孤(比得上)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见事..之晚(认清事物)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一词多义②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③古今异义: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3.作者链接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新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22 古文二则

新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22 古文二则

新语文版语文下册教案:22 古文二则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了解翻译课文。

2.可以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情。

3.着重剖析人物言语。

4.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入含义及理想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了解课文的内容,剖析人物言语。

了解正面描写、反面烘托的写法。

2课时第一课时四知一、导入新课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

〞古人是多么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啊!明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的故事,以期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

二、引见作者及解题范晔(398—445),字蔚宗。

顺阳(今河南淅川西北)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标题是编者加的。

三、学习课文1.朗诵课文,全体感知课文。

2.要求先生自己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了解的中央画出来,师生一致解答。

3.出示卡片反省重点词语、句子的了解翻译。

重点句子如下:(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3)使后世称为洁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明白:(1)(杨震)屡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

(3)让后代被称作赃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4.结构剖析:本文分红两层,①杨震拒金。

②杨震拒绝了为子孙置办产业的建议。

5.内容剖析:(1)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说课稿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说课稿 (新版)语文版

《孙权劝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

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

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的实词、虚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1、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等相结合。

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但是却不能忽略了“双基”教育,这对文言文教学可谓是一大挑战,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

对学生来说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学习它的目的,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积累,因为它是学生举一返三,阅读的基础。

2。

、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三、学法的指点与指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法,字字落实。

重视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22、古文二则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22、古文二则

22、《古文二则》导学案第1课时《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

3、读通、读顺课文。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读熟课文。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77)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死后被追封为温国公。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

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2、关于课题《孙权劝学》吕蒙是吴国的名将,骁勇善战,深得孙权器重,但他少课略、缺文墨,只是一介武夫。

孙权爱惜人才,以切身经验启发他学习,“蒙乃始就学”。

《祖逖北伐》西晋王朝末年,朝政十分腐朽混乱,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建兴元年(313),主持朝政的左丞相司马睿(后为东晋元帝)镇守建康(今南京)后,无心北进。

祖逖要求领兵伐,收复失地。

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

(学法:查阅相关资料)课文选自《》,《》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26年的史实。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法:先做,然后与课本对照纠错,再将强化记忆)卿.今当涂掌事()孰.若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即更.刮目相待()【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翻译句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以下内容是课下注释有的,请你合上课本完成。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但当涉猎()⑤见往事耳()⑥蒙乃始就学()⑦非复吴下阿蒙()⑧即更刮目相待()(2)译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简要概括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学法:何人?何事?何果?)追问:课文的故事情节可用三个短语概括为:2、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有所成?(学法: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

八年级语文下册22 《礼记》二则(第一课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22  《礼记》二则(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礼记》二则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教与学的重要性。
重点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难点
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此环节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读得顺畅,再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学生间互帮互助,获得共赢。
通过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问题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理解难点进行合作探究,挖掘课文寓意,既突破了难点,也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此环节意为检测学生当堂的听课情况。
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2.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
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祖逖()蹴( )恶()骁健()
廪()铠仗()
2、解释加点的字
蹴琨觉
因起舞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非复吴下阿蒙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二.目标展示1.导入主题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示
1、读文:(1)教师范读。
(2)学生组内互读。
课题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疏通文意,归纳文章主旨。
2、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语气词等)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重点、难点
1、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
4、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1〗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 江山。
〖2〗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3〗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5、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因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所以只是敷衍的态度,但祖逖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作准备。
3、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 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 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 。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文二则》教学案(新版)语文版【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掌握重点字句,积累相关成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教育学生胸怀大志,自学锻炼自己的意志,时刻准备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导读指导】孙权劝学一、了解作者与《资治通鉴》1、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北宋陕州下县(今山西夏县)人。

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77)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

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其他著作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和《稽古录》。

2、《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1362年的历史。

参加编写的还有史学家刘攽、刘怒、范祖禹等人,所有文稿由司马光整理、删削、润色而成。

《资治通鉴》体例严整,网罗宏富,文笔简洁流畅,博约得宜,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史学名著。

人们可以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历史经验。

二、了解文中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古文二则》一、设计思路两篇小短文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写孙权劝吕蒙学习,说明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祖逖北伐》表现了一代名将少年时代的胆识,让学生明白凡有所作为的人,少年时就胸怀大志。

两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

教学时,应在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注解自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重点诵读,揣摩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同时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及特殊文言词语。

可以采用自学讨论法,也可采用诵读领悟法。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描写语言及抓住重点表现人物的方法。

2.认识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名人少年时代的青云之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入一: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等导入。

导入二:从人们所熟知的成语“闻鸡起舞”导入。

导入三:从作者司马光导入。

示例:请一位同学讲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后来成了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史学家,编纂了一部著名的史书《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学里面的文章。

2.教学切入点①从课题“劝学”切入。

吕蒙学习为什么还要人劝?孙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劝导?吕蒙学习的效果从哪里可以看出?②从祖逖闻鸡起舞的目的切入。

《祖逖北伐》中祖逖为什么要闻鸡起舞?祖逖为什么北伐?课文中可以看出他做了哪些工作?3.重难点的突破:讨论法。

阅读的重难点:《孙权劝学》:学习是否一定要别人来劝?吕蒙不学习可以生存吗?孙权为什么要劝他读书?《祖逖北伐》:你如何评价祖逖?4.学法指导①自学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根据注解自行翻译课文,翻译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再不明白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②诵读法。

诵读祖逖劝说司马睿的一段话,体会祖逖对形势的精当分析、对民心的准确把握以及带兵北伐的自信和决心。

③质疑法。

善于从课文中发现问题。

如:《孙权劝学》中最后一句写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是否偏离了《劝学》的主题?四、拓展延伸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写吕蒙和鲁肃的内容;课外阅读《资治通鉴》,了解祖逖后来的情况。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22.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能依照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3、在阅读中取得对人一辈子的有利启发。

学法指导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能大致翻译课文,能复述两个小故事,能根据课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体验,从而取得对人一辈子的有利启发。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司马光,字,北宋家、家。

(2)有关人物:孙权,三国时吴国的成立者,字仲谋;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

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祖逖,东晋名将,字士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即更.另眼相看祖逖.主簿.同寝.蹴.琨非恶.声骁.健铠.仗2.说明下列加点字(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旧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3.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博士古义:今义:(2)望风古义:古义:4.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4)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合作探讨第一课时探讨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 《孙权劝学》讲了一个如何的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2.孙权劝吕蒙学习,为何?(原文回答:。

)吕蒙学有所成了没有,从哪里看出?(原文回答:。

)这属于描述。

3.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另眼相看”的?4.你如何评判文中的孙权、吕蒙和鲁肃?探讨二:拓展延伸,提高熟悉你从《孙权劝学》那个故事中取得了如何的启发呢?第二课时探讨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 《祖逖北伐》要紧写了祖逖年轻时的几件事?反映了他如何的品格?2.你从祖逖身上学到了什么?探讨二:拓展延伸,提高熟悉祖逖是一名青年英雄,除他之外,你还明白我国历史上哪些青年英雄呢?我的收成1.读完《古文二则》这二则故事,你从中积存了几个成语?1.你从吕蒙和祖逖身上汲取了哪些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22.古文二则自主学习1.(1)纪年体君实政治史学(2)gēng tì bù qǐn cùè xiāo kǎi2.(1)事务(2)普遍阅读群书,不作深切探讨(3)醒(4)统帅3.(1)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学位的最高一级(2)听到消息为正在进行秘密活动的人观看周围动静4.(1)你此刻身当要职把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第22课《古文二则——孙权劝学》说课稿(语文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2课《古文二则——孙权劝学》说课稿(语文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2课《古文二则——孙权劝学》说课稿(语文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明白得差不多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差不多要求。

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明白得、观赏和评判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作为新闻记者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现代文教学共同承担起这一重任,只只是侧重点可有所不同。

«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存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

其清晰的叙事思路,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富有特色。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行,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存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本单元对古文的要求是〝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背诵,要当堂准确无误地背下来。

〞我想这一点可能是写法上有误,本单元并没有古诗词,只有这篇古文,但能让学生当堂背诵,也应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要求。

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的知识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

2、了解并积存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1、弄清文意,在明白得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分析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虚心同意正确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由于本文篇幅专门短,层次清晰,书下注释较具体,学生已学过一些文言作品,因此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明白文意。

但部分词语并无讲明,如〝吴下阿蒙〞今天的意思,〝但当涉猎〞的〝当〞等,但今后学生经常会见到。

因此我把把握常用文言词语作为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另外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与背诵课文也应该多花功夫。

我把人物语气与个性的分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学生分析清晰了,文章结构在脑海中有印象了,背诵这一重点也应该能顺利完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22.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其作品《资治通鉴》的文字常识。

2.理解两则故事的内容,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积累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4.学习两篇文章中主人公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

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

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导语设计2:你听说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和“闻鸡起舞”的故事吗?这两个故事中有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即三国的吕蒙和东晋的祖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文二则》,看看司马光笔下的这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风采吧!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检查预习2作者名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下县(今山西夏县)人。

他花费19年的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编年体通史。

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史学名著。

3背景追溯《孙权劝学》发生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故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

吕蒙不负所望,成为吴国名将,其才略令饱学的文臣鲁肃也刮目相待。

《祖逖北伐》发生在西晋王朝末年,朝廷危在旦夕,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国。

建兴元年(313),主持朝政的左丞相司马睿(后为东晋元帝)镇守建康(今南京),无心北进。

祖逖要求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两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3自读《孙权劝学》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交流点拨】劝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课件(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课件(新版)语文版

)
(5)蹴.琨觉 ( 踢,蹬
)
(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 怨恨反叛
)
(7)自相鱼.肉. ( 残杀、残害
)
(8)人思自.奋. ( 自己奋起(反抗)
)
第三页,共12页。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得重新看待了,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 (2)遗民既遭残贼。 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_。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您如果(rúguǒ)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第四页,共12页。
第五页,共12页。
【甲】《孙权劝学》全文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 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 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dàngrì)知其 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 美好。
22.古文(gǔwén)二则
第一页,共12页。
第二页,共12页。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 执政(zhízhèng),掌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借口(jièk)ǒu)
(3)但当涉.猎. ( 广泛(guǎngfàn)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
)
(4)即更.刮目相待 ( 重新第十Fra bibliotek页,共12页。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少.时家贫 (2)无不立对.
少:__年__幼__(_ni_án yòu) 对:__回__答__(h_u_íd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二、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西下县人。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死后追封为“温国公”,谥号文正。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学习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长见识和学识。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克服困难,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做一个有学问的现代中学生。
8、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四、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2)、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二、学习生字: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
三、背景资料:
本文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最主要的谋士,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力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1)、卿今当涂掌事(执政,掌权)(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4)、但当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 (5)、见往事(了解)(6)、大惊(非常,十分)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①孰视之②孰若孤
B.①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9、学习成语: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三、关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长兄怎么领悟事理这么晚啊!
4、文中共写了吕蒙 孙权 鲁肃三个人物,用对话展开情节。
5、文章有详有略,对吕蒙如何学习的事写得十分简略,用“蒙乃始就学”一笔带过。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班组号学生姓名:
六、探究问题: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谈。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使学生懂得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关于孙权: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4)、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
C.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 不辞而别
D.①即更刮目相看 ②自力更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想要你成为钻研经书的博士吗?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下的阿蒙了!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பைடு நூலகம்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
序号
21
日期
执笔
八年语文组
审核
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课题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
6、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先是不愿学,以“军中多务”推辞,后认为孙权说得有道理,“乃始就学”。(用原文语句回答,限4个字)
(2)、孙权用一句“卿今当涂掌事,(限6字)不可不学!(限4字)”表达了他对吕蒙的爱护和器重,他希望吕蒙通过学习“见往事耳”(限4字)。
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