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2)人物:伯利克里;(3)性质:奴隶制改革;(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1. 大化改新(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3)性质:封建制改革;(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①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

(二) 分析比较 重点探究
(三) 思想认识 能力提升
★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现代史上的改革:改革开放
★世界近代史上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列宁新经济政策
★世界现代史上的改革:罗斯福新政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
按改革的程度归类
★没有使原有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
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现代中国改革开 放、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赫鲁 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 又不急于求成
★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 谐发展 ★改革也是一柄双刃剑
练一练
1、二战后,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率先进行改革的是
A.列宁 C.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取得突出成效的是
A.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B.匈牙利 D.民主德国
3、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相同之处是 ①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②都有反对个人崇拜、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容 ③都对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④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下 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
背景相同,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目的相同,都是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部分相同,在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
★不同点:
性质不同,中国是地主阶级改革,日本和俄国是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
内容不同,中国在政治方面未对封建制度作任何变动,而日本 和
结果不同,俄中国国在的政洋治务方运面动向失西败方,学日习本,和发俄展国了的资改本革主取义得。成功。

世界史专题训练试1

世界史专题训练试1

世界史专题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发生在17世纪中期-----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领域的两次重大革命是()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B、独立战争工业革命C、文艺复兴独立战争D、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2、下列历史事件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有()①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俄国的1861年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3、工业革命中,在动力发明和使用上,具有开创作用的人物是()A、富尔顿B、史蒂芬孙C、哈格里夫斯D、瓦特4、恩格斯说:“当革命名风暴横扫法国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此语肯定A、1688年光荣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君主立宪制C、工业革命的影响D、英国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5、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的新潮流是()A、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C、科学技术产生及发展D、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出门旅行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火车B、汽车C、飞机D、水翼船7、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弗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A、瓦特B、爱迪生C、本茨D、史蒂芬孙8、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A、蒸汽机投入使用B、电动机车的转运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9、今天我们生活仍然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下列每组的两个发明从用途划分属于同类的有()①珍妮机和留声机②、火车和汽车③、蒸汽机和洗衣机④、电熨斗和电冰箱A、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10、下列哪种家用电器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礼物()A、洗衣机B、电灯C、电风扇D、电脑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发生的范围和领域不同B、新技术设备优异C、科技和工业生产程度不同D、统治者重视的程度不同1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符合环境标准的是()A、煤炭B、石油C、电力D、原子能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失业人数大减,物价趋于稳定,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B、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C、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D、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1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用于袭击英国,以上事实说明()A、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B、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C、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D、科技水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①蒸汽机的发明②人造卫星升天③汽船试制成功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⑤发电机的问世⑥半导体晶体管使用⑦内燃机的发明⑧核工业为人类服务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⑦D、②④⑥⑧16、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A影响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B对生产力产生巨大推动作用C在各领域内出现一批新技术成果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17、美国的波音飞机部分零件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这说明了()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存在不平等现象C、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D、世纪经济格局呈现出全球化趋势1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A、各国军事实力增强B、各国政局日趋稳定C、科技和教育的迅速发展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样化19、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B、是缩小南北国家贫穷差距的最佳途径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竞争D、有利于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20、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与我们现实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科技成果时()A、航空航天技术B、现代生物技术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D、原子能技术二、读下图,回答问题。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专题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年】1. (2021·全国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

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 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 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 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 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

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

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老多得少老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颠覆,故D错误。

2. (2021年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

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

此画反映A. 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B. 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 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D. 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答案】C【解析】根据“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可知当时西方的电线电灯已经传入中国,即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故选C;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图中男子的服饰还是中国传统服饰,排除A;“普遍”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D。

3.(2021年6月浙江选考)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

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

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学科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高三一轮复习从2022年9月开始,至2023年1月底结束,大约17周时间。

本轮复习担负着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基础环节。

一、指导思想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主要依据,从一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主干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进度安排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按教材模块进行章节复习,适当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理清、分析、阶段的综合知识。

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为依据,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17个大专题38个小专题,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记忆和认知历史。

既要着眼于专题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通史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三、复习目标进行横向的专题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一轮专题巩固;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阶梯技能和技巧,为第二轮通史、综合强化打好基础。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在2013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1、一轮复习时间长、任务重,备考指导要围绕“抓基础提能力”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

要做到以下几点: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程提高,要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保障学生学习环节的完整性;全员提高,要帮助学生补弱促强,查漏补缺,特别是通过帮扶,让学生通过本轮与后期的复习,各有所得,各得其所。

2、备考指导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一是要通过对课标、考试大纲和多种版本教材的研究、整合,从中发现、提炼核心知识点、主干知识,优化复习内容;二是要精心设计实施过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要重视规范化训练,特别是非选择题答卷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专题17 富强与创新(第01期)-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7  富强与创新(第01期)-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7 富强与创新考点1 踏上强国之路1.(2022年山东威海)近五年,威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培育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20个,累计利用外资57亿元: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7.9%,威海人民的幸福成色更实足。

这说明①改革开放增添了威海社会发展的活力②改革开放使威海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③改革开放引领威海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④威海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彻底解决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022年湖北武汉)某班学习小组在“中国经济发展”主题探究活动中,收集了如下资料:(注: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

)分析上表资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B.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C.我国实现了共同富裕D.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3.(2022年山东烟台)改革开放数十年,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下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改革开放①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我们的强国之路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人民获得感④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中国共产党秉持的初心和使命是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2022年天津)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证明,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A.共同富裕B.依法治国C.改革开放D.按劳分配6.(2022年四川自贡)“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1978年,党带领人民开启了政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深刻改变了中国,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③让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梦④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特色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2022年河北)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在增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好现象。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考点: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背景、目的一般性掌握。

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经济:赎买份地;③“村社”管理。

实质:俄国沙皇政府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双重压榨与掠夺。

意义: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作用: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总之,俄国近代化缓慢而沉重。

日本明治维新考点: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②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积极准备对外扩张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强制实行义务性教育(最深远影响)影响:①积极成果:实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由封建社会迈入资本主义社会;摆脱民族危机;启示亚洲国家。

②消极影响: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给亚洲国家人民带来灾难。

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实施新经济政策考点: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改革内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历史意义: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罗斯福新政考点: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出现政治统治危机。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模块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明治维新;(8)戊戌变法。

从时序上来划分,前四个为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后四个为中外近代历史上的改革。

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

这八场改革或成功或失败,充满了曲折与反复,但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第一部分综述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战争】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1、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1、历史上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

不难看出,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鲜血铸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用暴力来夺取国家政权,并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在革命者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旧制度的不满,他们设想了一个更为理想的社会制度,并誓死为之奋斗,因此,革命又可被看为一场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革命。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专题十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人教版(含解析)

专题十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人教版(含解析)

专题十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2012•东城期末考】2011年12月11日,胡锦涛同志在某论坛上高度评价某事件,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该事件是指()A.建立深圳特区B.开发上海浦东C.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D 根据材料中的限定词“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可以确定该事件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A、B、C三项是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不能称其为进入新阶段。

答案为D。

2.【2012•海淀期末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

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A ①②④三项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都体现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③属于左倾错误,背离中国的实际情况,排除③,选。

答案为A。

3.【2012•日照调研】右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B 依照图示,可知保罗·肯尼迪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是快速增长,那么他在1987年的依据只能是①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所以排除③。

答案为B。

4.【2012•日照调研】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历史专题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
改革就是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时 改革 背景/ 期 名称 开始
内容
影响
中 国 古 代 史
前356
年,为
了富国
商鞅 变法
强兵, 秦孝公 任用商
鞅在秦
国进行
变法。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加 强了中央集权) (2)奖励生产;(国富,提高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特 权;(兵强) (4)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 建制度) (5)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 权,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是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的 改 革
时 改 背景/开始 期革
名 称
内容
影响
性质
世 新 国内战争 规定农民在向国家交 新经济政 社会主义
界 经 结束,为 了粮食税以后,余粮 策把社会 性质的改
现 济 了恢复被 归自己支配,他们的 主义同市 革;是社
代 政 战争破坏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场和资本 会主义制
1、进一步梳理、归纳、认识了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历 史史实。
2、学会对诸多改革历史事件的分类归纳:
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如商鞅变法;
按性质分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戊戌变法;
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如改革开放;
按结果分:同一时期,同一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按程度分: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
另一种是对上层建筑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国富强起来,但是
中 国 近 代 史
洋 务 运 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五: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六: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专题九: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专题十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专题十四: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十五:“三农”问题……………………………………………………专题十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十七:世界民主法制的进程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二、世界格局的演变三、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四、主要的国际战争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中考历史二轮温习讲练测专题17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讲含解析

中考历史二轮温习讲练测专题17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讲含解析

专题17 日本的崛起与中日关系(讲)一讲考点——考点梳理一.日本的崛起(一)两次改革1.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学习中国的唐朝)(1)背景:国内:各类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外:中国隋唐的制度超级先进。

开始:7世纪中期,政变成功后,孝德天皇公布改新诏书。

(2)内容:政治方面成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方面把很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按期把土地分给农人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特点:学习中国的唐朝。

(4)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体验中考:【2021年广东卷】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答案】B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成立·日本大化改新2.明治维新(1868年,学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背景(缘故):幕府统治显现危机(农人起义不断和蒙受列强入侵)(2)改革者:富有改革精神的中下级武士(领导阶级)(3)特点:学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4)要紧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增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许诺土地生意,引进西方技术,鼓舞进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尽力进展教育。

(5)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6)阻碍(意义、作用或评判):①踊跃性: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慢慢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消极性:日本壮大起来以后,专门快走上了对外入侵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二)两次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背景:日本资本主义的进展。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

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缘故:客观缘故:日本是一个黩武的资本主义国家,侵华阴谋已久。

主观缘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弱国,总想避战求和;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清军军纪败坏,闻风即溃。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突破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突破含解析

专题17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化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高考预料2024年高考可能结合当今世界热点对本专题进行考查,突出时代特征,利用新材料从宏观角度考查国际格局的演化以及大国关系的变更,从微观角度考查美苏冷战以及欧洲一体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试会留意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应用,题型会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24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缘由的是A. “马歇尔支配”从欧洲吸引救济使美国财政盈余B. 古巴导弹危机的惊慌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 美国深陷越南斗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马歇尔支配”并非从欧洲吸引救济,而是美国给欧洲供应救济,解除A。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行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解除B。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解除C。

结合所学学问,20世纪60年头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斗争的泥潭,军费开支浩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

2.(2024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实行最终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旧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说明的实力。

据题干史料“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实行最终一次“2+4”会谈”可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旧存在,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题干时间是1990年9月,解除;C项错误,德国统一时间是1990年10月,解除;D项题干未谈到,解除。

高考政治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7 民族精神(含解析)

高考政治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7 民族精神(含解析)

专题17 民族精神母题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综政治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答案】A考点:民族精神【名师点睛】民族精神具有历史传承性。

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懂得民族精神的传承,懂得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考试方向】今后命题以时政材料为背景的题为主,难度不会很大,但是综合性会增强。

【得分要点】党的十七大中中华民族精神被阐释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搜索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

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但并不是任何意识形态中的现象都表现着时代精神,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基本趋势并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心愿、意志和精神追求。

1.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

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08
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09
意义。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
罗斯福新政:
的恢复和发展。
3
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
2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02
03
04
05
06
01
内容:首先: 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现代史改革:
改革开放
中国古代史改革:
中国近代史改革: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01
02
03
04
05
世界古代史改革:
背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内容: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影响:齐国国富兵强。后来齐桓公成为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05
改革的启示: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 实践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回答有关改革的如下问题: (1)下面四位伟大人物,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 B C D (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事件是 ;开辟了 道路,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 (3)历史上有许多改革不是补偏救弊的局部调整,而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 例如世界近代史上的 。有些改革同时又是思想解放运动,例如中国近代史 上的 。 (4)20世纪以来的三次重要改革:美国: 苏俄 中国 : (5)如果你们班准备编辑以“改革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让你完成其中 “感悟改革”的栏目,请结合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留给人们的启示,把你感受最深的写 出来,完成这一栏目。(要求:不得摘抄本题中已有的结论;感受至少写出两条,不 少于150字) (6)今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结合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你认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应 如何进行?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制度创新-13页PPT文档资料

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制度创新-13页PPT文档资料
•1、改革的启示。 •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制
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的动力。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A、废除丞相B、废分封,立郡县 C、统一度量衡D、建立皇帝制度 2、在封建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 发了时人和后人的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 是
(1)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讨论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
同学甲:改革是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 纪60年代的① 和② 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的。
同学乙: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如20世 纪30年代美国的改革,其特点是③ 核心是④ 。作用⑤ 。
同学丙: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比如 中国近代的⑥ 。虽然失败了,但却体现了中国人民用于自救的 一种探索精神。
承包责任制
三、世界近现代史重要改革
•1、日本明治维新 •2、俄国农奴制改革 •3、罗斯福新政
四、中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 1、秦始皇统治措施 • 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 • 3、隋唐科举制 • 4、“贞观之治” • 5、元朝行省制度 • 6、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基本启示、认识
、①②③、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③④
8、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成功的改革往往推动社会发展,是民族进步 的明智之举。由此,在历史活动课上某班举办了一个以“中国古代改革”为主题 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吧。
【资料收集】
材料一“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汉书》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 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可仍旧;若有 故为,当加降黜。”

历史上重大改革PPT文档共24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PPT文档共24页

•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同是资 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结果却有天壤 之别。通过这一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中 日当时时局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特性的认识。
• 社会背景 • 领导力量: • 国际环境:
• 31.【9分】能否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是近代 各国兴衰成败的关键。结合埃及的穆罕默德•阿 里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 新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 ②作用:1861年俄国改革的最积极意义,是使 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 资本主义发展。
• 5、局限性
• 一是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仍然 占有大量土地。二是在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 有改变,贵族地主仍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六、日本明治维新
• 1、背景: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 ①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纷纷进行反抗斗争。 • ②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
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 败、落后和无能;③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日趋斗争 • 2、目的:挽救统治,维护统治 • 3、内容: • ①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 农奴或干涉农奴的生活 • ②经济: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需赎买。
• 4、意义
• 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 ② 经济方面: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承认土地私有使明治政府取得了新地主的支持;同 时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地 税的实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 ③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信奉武士道精神并 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近代教 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7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作者:陈银洲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2014年第05期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500麦斗级\&拥有年产500麦斗(1麦斗约舍52公斤)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

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

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麦斗。

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牛轭级\&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麦斗农产品。

,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日佣级\&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平民。

他们年收入不到200麦斗。

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材料二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

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述梭伦改革关于农业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古代雅典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人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材料二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瞎或截断他的四肢,使之终身残废;一些成年男子则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

材料三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结构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2)材料三认为阿里的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看法你有何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的《神奈川条约》……关于1856年签订的《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

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为此,日本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从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团风中学陈银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