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夺魂索影片分析精讲

合集下载

希区柯克《夺魂索》影片分析精讲共26页

希区柯克《夺魂索》影片分析精讲共26页
希区柯克《夺魂索》影片分析精讲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希区柯克《夺魂索》影片分析精讲

希区柯克《夺魂索》影片分析精讲

同性恋(续)
在现实生活中,编剧亚瑟·劳伦斯、演出布兰登·萧的 约翰·道尔是同性恋者,演出菲利普·摩根的法利·葛伦格 是同性恋偏向的双性恋者,还曾经与亚瑟·劳伦斯交往过。 剧中菲利普·摩根弹奏的钢琴曲,是同性恋作曲家弗朗西 斯·普朗克的作品。双性恋演员卡莱·葛伦、同性恋演员蒙 哥马利·克利夫特曾分别被考虑路伯特·卡提尔、布兰 登·萧的角色,但他们视此举为“出柜”所以谢拒。 先前曾与希区考克合作两次的加里·格兰特既不愿主演本片, 因此开始了希区考克与詹姆斯·史都华的首次合作。詹姆 斯·史都华与加里·格兰特都分别与希区考克推出4部作品, 分别是史都华的《夺魂索》、《后窗》、《擒凶记》、《迷 魂记》;与葛伦的《深闺疑云》、《美人计》、《捉贼记》、 《北西北》。
电影题材背景
李奥波德与勒伯案 1924年,两名天才学生,19岁的纳森·李奥波德、18岁的 李察·勒伯被控绑票谋杀一名14岁的少年。
同性恋
这部电影的原型主角纳森·李奥波德、李察·勒伯是同性 伴侣。剧中布兰登·萧、菲利普·摩根的同性伴侣关系, 则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处理。其实在原始剧本中, 布兰登、菲利普与他们的教授也有同性恋情,考虑到当时 的电影检查尺度而删改了这一段。
思想背景(续)
罪与罚 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一书在影片中被提及。《罪与 罚》的男主角拉斯柯尼科夫具有双重对立的人格,一方面是 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的大学法律系学生,一方面他创造了一 种理论:人可以分为两类,即“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 人”。前者能“建构世界”,由于建设前必须破坏,因此不 平凡的人犯罪是合理的(他举拿破仑·波拿巴为例);而后 者是平庸的芸芸众生,不过是“繁殖同类的材料”和前者的 工具。这种论点影响弗里德里希·尼采至深。 然而拉斯柯尼科夫于犯罪后,尽管不断的为自己寻找合理的 借口,终究受不了良心对他的控诉和惩罚。最后他受到女友 苏妮亚精神的感召,因赎罪而受苦,自信仰得到重生。至此 杜思妥也夫斯基也在普世价值、基督教的牺牲救赎等观点, 与尼采的思想分道扬镳。

《2024年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研究》范文

《2024年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研究》范文

《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紧张的情节和复杂的心理描写而闻名。

希区柯克的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惊悚片,它们更多地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和对社会现象的尖锐剖析。

本文将就希区柯克电影的艺术特色、叙事手法、心理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希区柯克电影的艺术特色1. 视觉风格:希区柯克的电影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镜头语言,通过精心的构图、光影处理和色彩运用,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

他的镜头常常在细微之处捕捉人物的情感变化,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2. 音乐运用:希区柯克的电影在音乐运用上也独具匠心。

他善于运用音乐来强化情节的紧张感和悬疑感,使观众在听觉上也能感受到紧张的氛围。

3. 叙事手法:希区柯克的电影在叙事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来构建故事,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和猜测。

同时,他善于运用闪回、梦境等手法来揭示人物的过去和内心世界,使故事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三、希区柯克电影的叙事手法1. 情节设置:希区柯克的电影在情节设置上具有高度的巧妙性,他善于运用转折和悬念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他的电影往往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情节中突然出现转折,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紧张感和好奇心。

2. 人物塑造:希区柯克的电影在人物塑造上也具有独特的魅力,他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描写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他的电影中的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心理变化,使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3. 结局处理:希区柯克的电影在结局处理上常常出人意料,他善于通过反转和意外来揭示真相和解决悬念。

他的电影往往在观众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切的时候突然出现转折,使观众感到惊喜和震撼。

四、希区柯克电影的心理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往往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深入挖掘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希区柯克《迷魂记》中滑动变焦镜头的运用分析

希区柯克《迷魂记》中滑动变焦镜头的运用分析

希区柯克电影《迷魂记》中滑动变焦镜头的运用分析摘要:在《迷魂记》里面,一代大师希区柯克首次使用滑动变焦镜头,将主人公恐高症所表现出来的眩晕感非常直观的传递给观众,成为了电影史上一个经典的镜头。

在本次的论文里面,旨在通过分析电影里面三次滑动变焦镜头对整个故事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探索。

关键词:滑动变焦镜头;眩晕一、滑动变焦镜头的真面目(一)滑动变焦镜头的由来滑动变焦镜头第一次出现在希区柯克的电影《迷魂记》里面,通过镜头的运用,完美的把男主人公的恐高症表现的一览无余,同时给观众一种逼迫而来的晕眩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在这一次的拍摄中,希区柯克尝试使用通过变焦来表现一种画面效果,这是电影史上的首次尝试,大获成功,后来人们也就习惯性的以他的名字命名。

(二)滑动变焦镜头的原理以及效果滑动变焦镜头,这个镜头在拍摄时, 机位与焦距同时调整,这个期间不仅物理距离发生了变化,焦距也在时刻变化,本质上来说这个镜头就是利用人们的视觉错觉产生的一种视觉奇观,这种影像在前期就能够直接完成。

人们在屏幕前用肉眼看到的一种直观感受就是,眼前的画面景别完全没有改变,然而主体后面的视野范围却不断在增大或者缩小,在视觉上给予观众一种主体不动,但是其后面的背景却不断在拉伸变幻的错觉,从而创造一种压迫和扭曲的影像。

二、《迷魂记》中三次滑动变焦镜头的美学表达在希区柯克的经典电影《迷魂记》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滑动变焦镜头,而且每一次的操作中,都进行了重复,这三个极具特色的镜头,串联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几组镜头向观众透露出了画面没有表达的内容。

(一)视觉冲击下的眩晕感与恐怖感交织第一组滑动变焦镜头出现在电影开始没多久,男主人公和警察在房顶上正在追逐逃犯,结果男主斯考蒂准备跳到另外一个房顶的时候,差点摔下去,他抓住屋檐,然后往下看的时候,镜头顿时间变得扭曲变形,两边的房子仿佛要挤压在一块,并且纵深范围不断扩大,一种眩晕感以及恐怖感油然而生。

《惊魂记》:希区柯克悬念艺术的巅峰之作

《惊魂记》:希区柯克悬念艺术的巅峰之作

《惊魂记》:希区柯克悬念艺术的巅峰之作1.悬念大师希区柯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这位被誉为“悬念大师”的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精湛的导演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独具匠心,更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上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希区柯克擅长运用各种电影手法,如镜头语言、音效、剪辑等,来营造紧张悬疑的氛围,让观众在紧张刺激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2.影片背景与情节《惊魂记》作为希区柯克的一部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背景和情节设置吸引了无数观众。

影片以一起谋杀案为引子,逐步揭开了一个关于人格分裂、母爱扭曲和心理冲突的惊人真相。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让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不断猜测和推理,直至最后的惊人反转。

3.角色塑造与演员表现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丰满而立体,尤其是诺曼·贝茨这一角色,展现了一个复杂多变的人格世界。

安东尼·博金斯凭借精湛的演技,成功地诠释了这个角色的矛盾与冲突,让观众在同情与恐惧之间摇摆不定。

此外,维拉·迈尔斯和约翰·加文等演员也表现出色,为影片增色不少。

4.电影语言与技巧希区柯克在《惊魂记》中充分展示了他对电影语言的独到见解和高超技巧。

他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快速剪辑和音效处理,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恐惧的黑暗世界。

这些电影语言的运用,不仅加强了情节的紧张感,还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冲突。

5.主题与深层含义影片的主题深刻而复杂,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母爱的扭曲以及心理冲突等议题。

希区柯克通过诺曼·贝茨这一角色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因母爱缺失和心理压抑而导致的悲剧人生。

同时,影片也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束缚,以及个体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抗争。

这些深层含义使得影片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6.影片影响与启示《惊魂记》作为一部经典的心理悬疑片,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启发了许多导演和编剧在情节设置、角色塑造和电影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希区柯克悬念总结

希区柯克悬念总结

希区柯克悬念总结引言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是英国著名的导演和制片人,被誉为“悬疑悬念之王”。

他以其精妙的悬念剧情和独特的导演手法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本文将对希区柯克的悬念技巧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位导演的影视作品。

悬念的定义在探讨希区柯克的悬念技巧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悬念的定义。

悬念是指在电影或小说中,通过一系列未知事件或情节的引入,产生一种紧张、期待和焦虑的情绪状态。

观众或读者往往渴望解开谜团,揭示故事的真相。

希区柯克擅长运用悬念元素,通过剧情的安排、镜头的运用、音效的加强等手段,用引人入胜的剧情来吸引观众,使他们对故事的发展保持高度的关注和兴趣。

剧情的布局希区柯克的悬念技巧首先体现在剧情的布局上。

他善于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引入复杂的情节和疑点,使观众产生困惑和猜疑。

在他的电影中,常见的情节包括主角的双重身份、隐藏的秘密、意外的转折等等。

例如,在《后窗》这部经典的悬疑片中,主角杰弗里·斯图尔特(Jeffrey Stewart)因腿部骨折而被困在了自己的公寓里。

他开始观察对面的邻居,怀疑其中一位邻居犯下了谋杀案。

观众被希区柯克巧妙地设计的情节所吸引,不断猜测和推理真相。

他通过设置多个悬念点,使得观众无法预测故事的发展,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和悬疑感。

镜头的运用希区柯克在镜头运用上也有着独特的技巧,这些镜头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当中,增强了悬念的效果。

首先是希区柯克经常使用的追踪镜头。

通过跟随主角的视角,观众感受到了故事的紧张氛围,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这种镜头的运用使得观众与主人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其次是希区柯克经常使用的俯视镜头和鸟瞰镜头。

这些特殊的镜头角度不仅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更能够为故事增添一种神秘感和令人窒息的氛围。

这样的镜头构图在《鸟》这部电影中得到了精彩的展现,使得观众感受到了对主角的困扰和恐惧。

精彩“烧脑”电影系列之十:《迷魂记》

精彩“烧脑”电影系列之十:《迷魂记》

精彩“烧脑”电影系列之十:《迷魂记》依旧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的作品,依旧是超经典的影片。

这位导演在上篇已经介绍,不做赘述。

《迷魂记》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第三名片”2007年入选美国电影学会评出的“百年百佳影片”2012年英国杂志《视与听》评选出“影史十大影片”,该片位列第一名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不是鬼片,与怪力乱神毫无瓜葛基本信息: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编剧: 亚历克·科佩尔 / 萨缪尔·A·泰勒 / 皮埃尔·布瓦洛 / 托马·纳西雅克 / 马克斯韦尔·安德森主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 / 金·诺瓦克 / 芭芭拉·贝尔·戈迪斯 / 汤姆·赫尔莫 / 亨瑞·琼斯 / 更多...类型: 爱情 / 悬疑 / 惊悚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1958-05-09片长: 128 分钟又名: 眩晕 / Alfred Hitchcock's Vertigo剧情简介:退役警探约翰·弗格森(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 饰)的同学加文·埃尔斯特(汤姆·赫尔莫 Tom Helmore 饰)是造船商。

他请求约翰跟踪自己的妻子,并称妻子经常被鬼魂附身。

随后,约翰按照加文的指示,在厄尼餐厅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女人(金姆·诺瓦克Kim Novak 饰)。

经过跟踪,约翰发现女人确有不同寻常的行为:开车出门,去花店买花,去墓园在卡洛塔·巴尔德斯的碑前驻足,去荣勋宫博物馆凝视卡洛塔画像,最后进入麦基屈克旅馆并出现在二楼的一扇窗前。

约翰随即进入旅馆调查,发现女人登记名为卡洛塔·巴尔德斯,但其房中无人。

卡洛塔·巴尔德斯究竟是何方神圣,鬼魂真的能附身活人吗?这部电影有一种整体的心理基础构成了观众快感的原因,那就是“窥视癖”。

影评 夺魂索 影视选修课观后感

影评 夺魂索 影视选修课观后感

《夺魂索》可以说是惊悚片的“另类作品”。

这部由话剧改编的电影充分体现了相对于戏剧,电影镜头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很多人称希区科克为“悬念大师”。

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理解他的作品,就会发现在他的电影中,所谓的“悬念”并不是普通电影导演带给我们的所谓兴奋和未知,而是一种基于精神或者是道德上的焦虑。

这种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的不同。

对于不同于自己群体产生恐惧。

这样的恐惧逐渐升级,演化成杀人的动机。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上层人士,他们说漂亮文雅的英语,时而还幽上几默,所以我必须也希望仔细听听他们对白,看他们如何在轻缓时巧语令言,紧要时暗藏机锋。

才能表现并体会其美丽的艺术。

然后他又借用他当年舍监的话,说对某些上等人来说,杀死比他们劣等的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然后他们在宴会上大谈这个理论,却引起一位老人的反感和毫不留情的反驳,而这位老人正是被谋杀者David的父亲。

老人说他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蔑视普遍的人性而粗暴自大地决定另外一个人的生死。

《夺魂索》另一个可贵的地方便是他所选择的主题的普遍性。

电影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而他总有办法通过镜头把那些人物的焦虑移植到观众身上来。

对于异类的排斥是普遍存在的。

影片讲的是一个关于谋杀,掩盖和发现的故事。

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作品丝毫没有任何一丝传统意义上的手法渲染——从叙事到剪辑,没有任何跳跃和波动,镜头极端连续。

几乎全靠镜头和对白产生效果。

最与众不同的是:在影片的开始,整个谋杀时刻被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一丝隐藏的,极其平常的正面表现。

但是视觉冲击力却异常强烈,似乎有给我们某种不能承受的缓慢窒息的感觉。

也许你会觉得“咦?怎么没有悬念啊?”,然而细细品味这正是Hitchcock的高妙之处,事实上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不仅仅是通过连续镜头的影响我们已经把自己的感觉附体于被杀者(当然这也是一部分原因),更高一层的是:虽然兴奋还没诞生,焦虑已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把那种谋杀者具有的负罪感移植到我们身上!——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上来说,当一件隐秘而罪恶的事情被简单的视觉外在化,我们就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担忧和责任上的负罪感——因为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觉得谋杀是件非常隐秘的事情,而当它以完完全全的,异常平静的形式被我们目睹时,已经投入影片中的我们便在潜意识里成为剧中的“知情者”,然而我们却同样孤立而束手无策!所以这样在潜意识里我们就变成了谋杀者的同谋!仔细品味整个开头的对白,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在引导观众进入谋杀者的精神和思辨世界,可以说每一句都切中观众的心理要害,如果说开始观众还是沉浸在一种目睹谋杀的恐慌之中,此时已逐渐陷入同谋般状态的忧虑和思绪中——两位谋杀者的相对不同的思绪和情绪状态投射到观众潜意识里,正好有一种分裂的倾向,更加重了我们的焦虑和不安——事实上这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显然是被戏剧化的夸大的,并不真实,之所以当时我们感觉不到就是因为我们潜意识已经进入了Hitchcock设置的圈套,察觉不到这点了——那时我们只顾察觉自己的矛盾了,思维和情绪不得不跟随谋杀者而继续。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迷魂记》:一次高开低走的青涩致敬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迷魂记》:一次高开低走的青涩致敬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迷魂记》:一次高开低走的青涩致敬文/艾渴echo在正式下笔前,我翻遍了自己的通讯录,联系了一群从不关注恐怖悬疑片的家伙,然后强行问了他们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究竟谁是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恐怖片导演?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也确实有不少朋友根本不想配合,好在他们中的多数人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还是都随口告诉了我一个相同的名字——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

我想就没必要复制粘贴那些百科里的公式套话来彰显这位大叔牛逼程度了吧?电影电视也好,动漫游戏也罢,每当场景里出现遮天蔽日的群鸟,疯狂咆哮的卡车,被尖刀划破的浴帘,或者深藏在衣橱里的秘密,哪怕我们从未完整地欣赏过那些影片的全部内容,也在脑海中莫名其妙地浮现出某个中年男子的油腻剪影,秃着脑袋,挺着肚子,只是站着不动,就能完美诠释什么叫经典符号的跨文化传播。

不过恐怕也正因如此,即便如今怕不是有了成百上千的作者在自家作品里拾其牙慧复制经典,却也都似乎都心照不宣地与这位恩师拉开了距离——毕竟“师承希区柯克”的头冠可不是谁都都能戴稳的,就算确能引来众人围观,但也必然招致不必要的对比探究乃至非议嘲讽,怕不是只有最勇敢,最坚定,最愚蠢,或是最刚愎自用的家伙才能心如磐石,忍受这举世嚣嚣而不为所动。

很明显,Pendulo Studios正是这样一位,也许不那么才华横溢,但绝对自信心爆棚的天才创作者——反正我是没见过哪个初生牛犊能无畏到如此夸张的地步,不仅堂而皇之地将希区柯克的名字和LOGO 直接放进了游戏标题,还直接将游戏取名为《迷魂记》向同名的影视经典发起了单挑,就算是下三滥的营销手段,也相当成功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迫切想要见识下制作组Pendulo Studios究竟有何等经天纬地之才,能这样一部充斥色情暴力和各种变态性暗示的电影改编成非R级游戏《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迷魂记》。

就题材而言,《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迷魂记》乃是那种最典型的交互类叙事游戏。

看《夺魂索》中的“希区柯克之境”

看《夺魂索》中的“希区柯克之境”
3.2视点置换 希区柯克的影片对恐惧心理的激发很大程度是依 靠视点置换的原理。视点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决定着 叙述什么、怎样叙述,以及接受主体会看到什么及怎 样观看,同时每一次视点的变换会引起接受主体在心 理层面上的转换效应。《夺魂索》充分利用人物设置 的精巧,除却对戴维、戴维父亲、戴维姨妈的视角没 有涉及外,对其余六位人物的视角都有所阐释,使观 众在每一次视点的切换中都能感受到不同主体的心理 状态。 希区柯克善于运用“缝合系统”引导观众,强化 着观众与被塑造的人物的感同身受与角色认同。缝合
六人镜头 (5组)
布兰登+菲利普+珍妮特+ 戴维父亲+戴维姨妈+茹博特
布兰登+肯尼斯+珍妮特+戴维父亲+ 戴维姨妈+茹博特
布兰登+菲利普+珍妮特+ 戴维父亲+肯尼斯+茹博特
首先,运用剧中人物的主观镜头成为希区柯克创 作生涯中一贯的风格旧”。《夺魂索》中也是利用人
物视角来丰富镜头的展现,24分18秒处有一个以菲 利普的主观视角的180。水平摇镜头的呈现,刻画出 菲利普当时的紧张与不安;68分20秒处以罗伯特分 析案情为切入点是影片另一个典型的主观视角呈现, 准确传递出罗伯特冷静、理智又复杂的心理路径。其 次,影片充分利用人物的移动来形成多变的构图。在
138
度在一起,其与肯尼斯的同镜被安排在了四人画面中, 唯一一组没有同时入画的人物组合。除此,影片中的
其与菲利普的构图出现在了五人画面里,完成了戴维 每一个人物都成功建构了与其他人物的出镜呈现,可
父亲与片中各人物的巧妙互动。不过戴维父亲与威尔 见,希区柯克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利用人物调度完成
逊太太却没有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这也是本片中 了结构紧凑、层次鲜明的镜头表现。

从断裂的角度评析迷魂记

从断裂的角度评析迷魂记

从断裂的角度评析迷魂记2012年,在《视与听》十年一度的影史十大佳片评选活动中,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终于被挤下其霸占长达五十年的王座,取而代之的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第四十五部长片《迷魂记》。

关于《迷魂记》有很多人在其形式结构、色彩叙事、运镜构图、心理分析方面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与解读。

我着重用断裂的手法分析它。

1.迷神秘女人穆德琳身上发生的离奇事件牵引观众产生对于故事的好奇,穆德琳被一个死去的女人附身,斯科蒂对于穆德琳产生了兴趣与好奇,是一见钟情,也是自身想象欲望的投射,观众跟随其一同踏上解密之旅。

2.跟踪与窥视电影本质上来讲好像是对于另外一种人生的集体窥视,观众有一种偷窥的天性。

《迷魂记》在电影手法上,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的方法,来营造一种悬疑紧张的真实氛围,观众跟随男主角斯科蒂的视角身临其境,大量运用第一人称视点镜头来控制观众的视线。

观众与主角同时面对困惑,一同解密,一同被欺骗,从而很好的建立共情揭示男主内心的隐秘心理,斯科蒂对于穆德琳理想形象的想象与投射。

整部影片几乎都是一个窥视的视角,跟电影的本体有些相似之处,营造了一种犹如梦境的观影体验。

3.欺骗与谎言富翁加文·埃斯特为了侵吞妻子穆德琳的财产,向大学老友斯科蒂(詹姆斯·斯图尔特饰)编造出了离奇的谎言:他说妻子被一个死去的女人附身。

这部电影大部分情节都是由谎言编织起来的,希区柯克时刻在操控观众的视觉与心理,或者说是时刻在误导观众。

这部电影在后半部分进行了视角的切换,闪回片段切换到了穆德琳的视角,希区柯克大胆的让叙事视角产生断裂并且重构,叙事视角大于剧中人物视角是「悬疑」的必要元素。

而《迷魂记》的闪回段落恰恰让我们之前一直等同于斯科蒂的视角超越了他本人,这也是希区柯克的伟大之处。

当然也有一种否定导演“作者轮”的说法,最关键的闪回段落并不是希区柯克的主意,而是出自影片编剧塞缪尔·泰勒之手;至于片中最经典的“眩晕效果镜头”,同样不是希区柯克自己的点子,它是由影片的第二摄制组摄影师厄敏·罗伯茨所设计。

希区柯克最经典的电影(精神分析)

希区柯克最经典的电影(精神分析)

希区柯克最经典的电影(精神分析)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经典的十部影片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

他那种远见卓识的创作风格和创新的摄影技巧令许多现代制片人倾倒,竞相学习甚至模仿他。

虽然他的影片并不全都是恐怖电影,其中也没有我们现在所崇尚的各种特技和特效,但是他影片的悬念发人深思,直到现在,人们对它依然持肯定的态度。

无论从被认错身份的人到窥阴癖者再到性格孤癖的杀人犯,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最终的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常的思想。

10.《蝴蝶梦》(Rebecca)琼·芳登在希区柯克1940年的经典影片《蝴蝶梦》中扮演了一个命运悲惨的角色---作为一个新婚妻子却不断的被丈夫前妻的鬼魂纠缠,而表面上又不得不强装欢颜。

在这部根据达芙妮·杜·莫里叶的小说《丽贝卡》改编而成的电影中,芳达在和马克西姆·德文特(劳伦斯·奥利弗饰)结婚,成为曼德利庄园新的女主人之后,她那种柔弱的性格使其无所适从,似乎生活中到处都有德文特前妻---丽贝卡的影子,丽贝卡在许多人的心中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既让人爱戴又让人畏惧。

房屋管家丹弗斯夫人(朱蒂斯·安德森饰)对丽贝卡甚至达到了毕恭毕敬的程度,她一心想悄悄地把现在的德文特夫人赶出曼德利庄园。

9.《美人计》(Notorious)8.《绳索》(Rope)虽然本片并不算希区·柯克的成功之作,但是他在影片中运用的连续的、几乎不经任何修改的镜头开创了电影界的先河,使它成为1948年的一部经典作品,因而《绳索》也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这部影片着实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两个年轻人认为自己比他们的另外一个朋友戴维·肯特利更加优秀,就密谋把他杀死。

希区柯克经典之作,两个陌生人在火车上,密谋了两起谋杀案

希区柯克经典之作,两个陌生人在火车上,密谋了两起谋杀案

希区柯克经典之作,两个陌生人在火车上,密谋了两起谋杀案如何拍好一部悬疑片?很多人会觉得剧情设定一定要巧妙,一环扣一环,随着高潮迭起的剧情,观众们会沉浸其中,然后导演逐渐地将剧情推向最高潮,最后回落,观众们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于是,一部经典的悬疑电影诞生了。

这是大家普遍观点中的悬疑片的一般玩法。

这种玩法无可厚非,因为整个电影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影的拍摄手法早已经形成了一贯的既定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之内,电影应该怎么玩,在这个体系之外电影如何才能更吸引观众。

大多数电影人在汲取了营养之后,变得非常聪明。

他们知道观众们愿意看什么,观众们更希望看到什么等等。

通过一个个巧妙地设定,让观众沉溺其中,这是当下每一个电影人都应该能做到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过程,发展成熟了自然没问题,可是很多时候,当一个体系还不完善,那么率先做出表率的人才称得上是伟人。

毫无疑问,希区柯克就是着众多伟人中的一员。

作为悬念电影大师,他的一生中伴随着很多悬疑作品。

我们不能否认在他之前是有着别的悬念片存在的,但是我们更愿意将他看成是悬念电影人中集大成者。

他的存在绝不在于拍摄了很多部悬疑电影,而在于将悬疑片用一种几乎于教科书的手法推向了一种境界。

从此以后,后来的电影人们终于有了参考。

原来悬疑片也是有模板的。

我们最常见的希区柯克式的模板在《夺魂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率先告诉给观众一个事实,然后围绕这个事实展开来一定的角色。

当然,角色们本身并不具备洞察力。

这样一来面的人跟外面的人就有了信息差。

观众们自然会在一开始就担心这个秘密何时会暴漏,而在这样的环境作用下,里面的人的一举一动便会牵动着观众们的心。

这是一个经典的设定,以后在希区柯克的很多作品中都会有所体现,就比如说今天的这部作品《火车怪客》。

作为一部1952年的作品,本片除了是一部黑白片外,其余的部分丝毫不亚于当代的电影。

逻辑缜密的结构,对于细节的铺成以及悬念的设定,都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研究

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研究

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研究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研究希区柯克是英国导演,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恐怖惊悚电影创作者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和主题内容在影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希区柯克的电影艺术,并分析其中的特点。

首先,希区柯克的电影风格以悬疑和紧张感为特色。

他善于通过故事情节和摄影手法制造紧张的氛围,让观众陷入无法预测的境地。

他擅长运用对比色彩和阴影来打造恐怖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无法逃脱的压迫感。

而他对细节的把握和情节推进的能力更是使他的电影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惊悚感。

其次,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主题多样化且深入人心。

他通过镜头下的人物和故事,反映了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现实问题。

例如,在《后窗》中,他通过主角的视角,揭示了现代都市人的冷漠和窥私症等社会问题。

在《鸟》中,他以鸟类的攻击来象征人性的贪婪和暴力,使观众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希区柯克不仅仅是娱乐观众,更是引导他们思考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

此外,希区柯克善于运用各种拍摄技巧和特效来增强电影的视觉冲击力。

他在《深夜惊魂》中运用了旋转镜头和快速剪辑的手法,使观众感受到主人公的恐慌心情。

在《魂断蓝桥》中,他使用了特殊摄影技巧将主人公与鬼魂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种超现实的效果。

这些独特的拍摄技巧使他的电影充满了艺术感和创造力。

最后,希区柯克的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是其突出的一部分。

他经常选择有特殊性格或经历的角色作为主人公,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和演绎,进一步加深观众的共情效果。

他善于刻画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冲突,使角色显得更加真实而引人入胜。

这种细腻的角色刻画也是希区柯克电影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结中,希区柯克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和主题内容,留下了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忽视的影响。

他的作品兼具悬疑、恐怖和惊悚的元素,通过杰出的导演技巧和深入人心的主题呈现给观众。

他的电影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通过挑战人们思维和情感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思考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从叙事的角度看《迷魂记》的悬念制造-精选文档

从叙事的角度看《迷魂记》的悬念制造-精选文档

从叙事的角度看《迷魂记》的悬念制造如同生活中充满了故事一样, 电影也是在向观众讲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叙事电影往往会通过唤起观众的好奇、悬念和惊异等方式来使观众形成特定的期待, 使观众全面地参与到电影形式的创作中。

如何在电影中制造悬念, 引发观众的观影主动性,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是许多导演在组织影片叙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希区柯克被人们称为悬疑片大师, 他在制造悬念方面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手段, 而他的许多悬疑片也正因其不可替代性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百看不厌。

对希区柯克电影的悬念进行分析的文章很多, 大多是比较系统地对他的影片中悬念的起因、建构、特点、局限等进行分析。

本文只结合他的一部影片《迷魂记》, 从叙事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影片的悬念制造。

、叙事中的故事流程就故事流程来说, 叙事有两个重要的元素: 一是故事内容的范围,即情节所提供的故事信息的广度;一是故事内容的深度, 即情节所提供的故事信息的深度。

对一部叙事影片而言, 这两方面的元素使得剧情的呈现因采取不同的叙述方式而在观众中产生特定的效果, 而剧情的张力也就在此得以形成。

1. 故事内容的范围情节所提供的故事内容的范围不同, 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所知层次”。

由此可将影片的叙述分为“全知叙述”和“限知叙全知叙述”是叙事不设限制 , 影片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 故事信息 , 观众比影片中所有角色知道的更多 ; “限知叙述”是不知道的事情。

这两种叙述方式会根据不同的影片而有变化。

限知叙述”能够给观众创造出更大的好奇和惊讶 , 但是, 对希 区柯克而言 , 他在自己的影片中更善于使用“全知叙述” , 以帮 助影片建构悬念。

2. 故事内容的深度叙述在电影中还可以呈现角色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深度。

影 片可以是“客观叙述” , 即把观众的所知完全限制在角色的外在 言行上 ; 也可以是“主观叙述” ,即电影的情节可以让我们看到或者听到角色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题材背景
李奥波德与勒伯案 1924年,两名天才学生,19岁的纳森·李奥波德、18岁的 李察·勒伯被控绑票谋杀一名14岁的少年。
同性恋
这部电影的原型主角纳森·李奥波德、李察·勒伯是同性 伴侣。剧中布兰登·萧、菲利普·摩根的同性伴侣关系, 则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处理。其实在原始剧本中, 布兰登、菲利普与他们的教授也有同性恋情,考虑到当时 的电影检查尺度而删改了这一段。
同性恋(续)
在现实生活中,编剧亚瑟·劳伦斯、演出布兰登·萧的 约翰·道尔是同性恋者,演出菲利普·摩根的法利·葛伦格 是同性恋偏向的双性恋者,还曾经与亚瑟·劳伦斯交往过。 剧中菲利普·摩根弹奏的钢琴曲,是同性恋作曲家弗朗西 斯·普朗克的作品。双性恋演员卡莱·葛伦、同性恋演员蒙 哥马利·克利夫特曾分别被考虑路伯特·卡提尔、布兰 登·萧的角色,但他们视此举为“出柜”所以谢拒。 先前曾与希区考克合作两次的加里·格兰特既不愿主演本片, 因此开始了希区考克与詹姆斯·史都华的首次合作。詹姆 斯·史都华与加里·格兰特都分别与希区考克推出4部作品, 分别是史都华的《夺魂索》、《后窗》、《擒凶记》、《迷 魂记》;与葛伦的《深闺疑云》、《美人计》、《捉贼记》、 《北西北》。
然而拉斯柯尼科夫于犯罪后,尽管不断的为自己寻找合理的 借口,终究受不了良心对他的控诉和惩罚。最后他受到女友 苏妮亚精神的感召,因赎罪而受苦,自信仰得到重生。至此 杜思妥也夫斯基也在普世价值、基督教的牺牲救赎等观点, 与尼采的思想分道扬镳。
思想背景(续)
尼采学说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超人说》是影片中两名凶嫌的核心思 想,尼采在其代表作之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此论。 尼采鉴于历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感于神权压缩了人 类活动的能限,甚至否定了生命存在的价值,他试图建构出 “超人”(Übermensch)的概念取代神权及旧有的善 恶道德标准,以作为对人的理想典范与期许(值得注意的是, 尼采终生并未完全放弃宗教信仰)。尼采强调人的不确定性 和可塑性,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不断的超越,因此理想中的超 人,是勇于作自我超克及价值重估的人。尼采也认为人类个 体是不平等的,但此种不平等是面对超人这一理想终极目标, 个体所能达到的生命高度不同,而非法律权益上的不平等。
《夺魂索》影片分析
国际演艺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肖翔
学号:20150910258
影片介绍
布兰登(约翰•达尔John Dall 饰)和菲利普(法利• 格兰杰 Farley Granger 饰)都是哈佛的高才生,一天,都 是同性恋的两人合谋杀害了同学戴维,并藏尸于一个大箱子 中。或许是出于炫耀,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 用装着戴维尸体的箱子当餐桌,邀请了戴维的父母、未婚妻、 同学和罗伯特教授(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 饰) 来赴宴。他们谎称戴维外出了,和客人们在戴维的“棺材” 上进行着宴会。胆小的菲利普从宴会开始就开始坐立不安, 但是布兰登却不慌不忙,在客人中滔滔不绝。然而,聪明的 罗伯特教授从布兰登的谈话中渐渐察觉出事有蹊跷……
关于希区柯克(续)
1959年,执导影片《西北偏北》。 1960年,指导电影《惊魂记》,该片获第33届奥斯卡奖最佳 导演奖提名。 1968年4月,希区柯克获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 “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 1971年,希区柯克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1979年3月,希区柯克被美国电影艺术学院授予终身成就奖。 1980年1月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希区柯克爵士封 号。
思想背景(续)
罪与罚
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一书在影片中被提及。《罪与 罚》的男主角拉斯柯尼科夫具有双重对立的人格,一方面 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的大学法律系学生,一方面他创造了一 种理论:人可以分为两类,即“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 人”。前者能“建构世界”,由于建设前必须破坏,因此不 平凡的人犯罪是合理的(他举拿破仑·波拿巴为例);而后 者是平庸的芸芸众生,不过是“繁殖同类的材料”和前者的 工具。这种论点影响弗里德里希·尼采至深。
影片相关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类型:惊悚 / 剧情 / 犯罪 主演:詹姆斯·斯图尔特,法利·格兰杰,约翰·道尔 出品时间:1948年8月23 加拿大 出品公司:华纳兄弟影业 这是希区柯克导演的第一部彩色电影。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 日-1980年4月29日),1956年加入美国国籍,并保留了英 国国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尤其擅长拍摄惊悚悬疑 片,电影悬念大师 流派:德国表现主义 代表作:《蝴蝶梦》《夺魂索》《后窗》《惊魂记》 灵感来源: 希区柯克电影的一个特点是喜欢使用交通工具,这同他幼时 经常跟作生意的父亲去拜会船长们,从而养成对地理和旅行 的兴趣是分不开的。希区柯克家附近有一座法院,他常常去 那里旁听谋杀案的审理,形形色色的谋杀故事为他日后的创 作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素材。
思想背景
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的约翰·洛克主张人生而理性,惟必须经年龄、 经验和教育使其成熟。在洛克的观念中,“自由是自保前 提”,法律则是自由前提,在法律范围内才有自由,无法律 即无自由,洛克有言:“理解法律始被视为自由人”。 晚近的以赛亚·伯林进一步以“积极自由”的观念阐释,积 极自由是指作自己主人的能力,理性对欲望的控制能力愈高 则愈自由,愈受欲望控制表示愈受外在条件支配,愈无法作 自己主人。
关于希区柯克
1925年,完整的执导了自己第一部电影《欢乐园》。 1926年,执导影片《房客》,该片被他当做自己第一部影片。 1933年,执导影片《维也纳的华尔兹》。与迈克尔·巴尔孔 再次合作,受聘于英国高蒙影业公司。 1935年,执导影片《三十九级台阶》和《间谍末日》。 1939年,执导影片《蝴蝶梦》,该片是他赴美后拍的第一部 影片,也是希区柯克的成名代表作。 1948年,希区柯克自己独立制作的形片《绳索》问世,该片 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电影。 1954年,凭借电影《后窗》获第27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等 提名。 1955年,执导影片《知情太多的人》,这是希区柯克唯一的 一部重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