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迁都洛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迁都洛阳
北魏的建立者是鲜卑族拓跋部。
在十六国之乱中鲜卑族拓跋部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
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时,黄河以北诸州均为北魏所有,为便于统治,道武帝拓跋珪决定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孝文帝时,决定迁都洛阳。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五月,孝文帝率军南征,大军行至洛阳,连日淫雨,但孝文帝身着戎装,骑马执鞭,仍坚持向南进军。
众将领愁容满面,有的还趴在地上痛哭失声,苦苦劝谏。
孝文帝这才说,如不南伐,就必须迁都洛阳。
并宣布:愿迁者站左边,不愿迁者站右边。
众文武官员害怕南伐,不敢不从,迁都洛阳就这样定下来了。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施了一系列汉化措施,这些措施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鲜卑族和北方各族同汉族的友好往来,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巩固改革成果,解除南朝的威胁,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六年中,三次伐齐。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齐将陈显达伐魏,孝文帝御驾亲征,大破陈显达。
由于积劳成疾,孝文帝在引军北还途中驾崩,年仅33岁。
太子元恪即位,次年改元景明,是为宣武帝。
宣武帝在15年的执政生涯中,继续开拓孝文帝的未竟事业,北魏国力达到鼎盛时期,京师洛阳再度繁荣。
魏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死于洛阳式乾殿,时年33岁,年仅4岁的宣武帝次子元诩扶上皇帝宝座,这就是孝明帝,立孝明帝的生母胡充华为太后,这就是著名的胡太后(死谥灵太后),朝政大权实际由她操纵。
群臣上书称“陛下”,自称曰“朕”。
到胡太后后期,北魏已经十分腐朽,官吏贪奢成风,吏制败坏,拓跋焘时代的武功、元宏时代的文治,都成为过眼云烟,大魏恢宏繁荣的景象一去不再,帝国的天空一片风雨飘摇。
随着年龄的增长,孝明帝对胡太后的反抗意识越来越强烈,
为实现自己亲掌朝政的目的,他看中了军阀尔朱荣的军事实力。
公元528年初,孝明帝密令驻扎在晋阳(今太原南)的尔朱荣进驻洛阳,以便胁迫胡太后让权。
尔朱荣接到密令,立即以高欢为前锋,率军南下,孝明帝让南下大军临时驻扎在上党(今山西东南部)。
二月,胡太后设计鸩杀孝明帝,以潘淑妃所生女婴,诈称为太子即位,引起了朝野不满。
迫于压力,胡太后又改立宗室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元钊为帝,企图长期专权。
这时,尔朱荣借口为孝明帝报仇,又带兵南下,把胡太后和幼主元钊挟持到河阴,将其双双投入滔滔的黄河。
心狠手毒的尔朱荣不听劝阻,又开始了“尽杀朝中百官”的计划,杀朝官2000余人。
是为“河阴之变”。
立孝庄帝为傀儡皇帝,尔朱荣也实际控制了朝中大权。
实为傀儡的孝庄帝对此大为不满,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孝庄帝设计杀掉了尔朱荣。
尔朱荣的从子尔朱兆闻讯率军南下,从河梁西渡过黄河,突袭洛阳,杀孝庄帝,并在洛阳城内纵兵淫掠10日。
后立元恭为帝,即节闵帝,军政大权实际由尔朱兆控制。
尔朱兆擅权后,地方势力纷纷割据,其中东部的高欢和西部的宇文泰最为强大。
高欢曾参加过边镇起义,后投靠尔朱荣,并取得了尔朱荣的信任。
尔朱荣死后,高欢吸纳义军首领葛荣残余势力20余万人,很快壮大起来,并与尔朱兆展开了权力之争。
尔朱兆有勇无谋,远不是高欢的对手。
公元532年,高欢以少胜多,在邺城附近的韩陵,大败尔朱兆。
不久,高欢攻入洛阳,废节闵帝元恭而立孝武帝元修。
孝武帝则封高欢为丞相、大将军。
北魏政权从尔朱氏转到高欢手里。
高欢自居晋阳,遥控北魏朝政。
这时,关西的宇文泰跟随尔朱荣部将贺拔岳进入关中,镇压关陇起义军,在镇压起义中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534年,贺拔岳被杀,众将领推宇文泰为主,关西实际由宇文泰所控制。
同年,孝武帝由于不堪忍受高欢的重压,逃出洛阳,投靠宇
文泰。
高欢只好改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并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而孝武帝在关西与宇文泰相处一段时间后,双方发生矛盾,宇文泰杀掉了孝武帝,于公元535年另立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宇文泰为太师,实掌军政大权。
自此,依靠武力起家的东魏高欢和西魏宇文泰两大势力集团,在洛阳至潼关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一度繁荣兴盛的洛阳城,又一次惨遭战火的毁灭。
在战火中建立的东、西两魏政权并没有维持多久,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公元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从而形成了周、齐对立的局面。
此后,北周灭北齐,杨坚篡周,建立隋朝,隋灭南朝陈,重新统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