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邪
高中语文总复习 双练五 高风亮节+文言翻译
双练五高风亮节+文言翻译主题导语历史上具有高风亮节之士,做人有底气,做事显硬气,受到后世的赞赏和推崇。
世人推崇李及的操守,因为李及生性清正耿直,为政崇尚简约严明;屈突通的谥号为“忠”,因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恪守为人准则,不因任何外在因素而改变自己。
考点图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分)材料一: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
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
(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
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
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大臣如反掌耳。
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荣枯..足矣。
”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
”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
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
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
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
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
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
会有屯驻禁兵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
将吏皆惊。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
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置,败坏玮之成绩..(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浅谈中国方术中的文化
浅谈中国方术中的文化——以炼丹术为例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请大家把手机关掉或调成静音。
(……)那么,简单地自我介绍几句。
我是文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大二那年,我曾在这个地方先后开过两个讲座。
第一个讲座是《解读周易》,我大体讲述了《周易》的基本知识、中国治易路线、《周易》的特点与文学价值,并破除了大家对《周易》的迷信与神秘感,提出了科学正确的治易方法。
第二次讲座讲的是一系列优秀的现代文学。
那次讲座里,我给大家推荐了二十几位作家、上百本文学作品。
而然,自身毕竟还是太年轻、太肤浅,无法很好地感知和把握这个世界,也无法很好地表述所讲的东西,只怕难以使大家大有收获。
所以,关于此次讲座,我只希望我能竭尽全力给大家讲明白一些关于方术的知识,让大家听完后觉得不至于白来一次,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再啰嗦几句。
这个讲座所讲的内容,实际上并没它的题目那么神秘有趣,相反,会显得有些深奥、阴晦。
我争取把它讲得通俗浅显一点。
倘若有人听来听去,依然觉得味同嚼蜡、枯燥乏味,忍不住暗骂王治洋这小子晕头晕脑,最终拍腿站起,愤然离去,我先在此提前道歉。
)在这个讲座的标题中,我用了“浅谈”二字。
这绝非我的谦虚之辞。
中国方术流传千年,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我所涉足的时间,不壹过一年多;这个讲座给我的时间,充其量不过一两个小时。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不可能系统、深刻地讲述中国方术。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大体把中国方术的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并从中挑出一两个小方面略点一下,希望能达到这样两个目的:①使大家对中国方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②引起若干同学对中国方术的兴趣,有意涉足这个领域。
有人也许会问:“什么是方术?”你不妨在洛阳城里转转,满大街的标着“《周易》起名”的小店,看手相、面相的算命摊,王城广场上练太极拳、呼吸吐纳的老人……这些都在方术范围之内。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说:“早上刚起床后不能说昨晚做的梦,否则这一天会倒大霉。
(举自己小时候掉阴井一例)”“洛阳地邪,说什么中什么,因此说了不吉利的话要先摸木头,再摸铁。
形容洛阳的诗句古诗
形容洛阳的诗句古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唐·韦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唐·刘禹锡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图》宋·欧阳修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北邙行(一作北邙山)》唐·王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唐·武元衡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有所思》唐·刘希夷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别诗二首·其一》南北朝·范云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古风·其十九》唐·李白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莺梭》宋·刘克庄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芳》唐·白居易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洛阳陌》唐·李白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歌》南北朝·萧衍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李花二首》唐·韩愈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唐·白居易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上洛桥》唐·李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唐·王湾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代悲白头翁/ 白头吟/ 有所思》唐·刘希夷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洛桥晚望》唐·孟郊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望海潮·洛阳怀古》宋·秦观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洛阳女儿行》唐·王维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送陈章甫》唐·李颀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行路难·洞庭水上一》南北朝·吴均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辽西作(一作关西行)》唐·崔颢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赠轻车》唐·崔颢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落日怅望·昧旦多纷喧》南北朝·谢朓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唐·杜甫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贾生》宋·王安石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洛阳城外别皇甫湜》唐·李贺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过故洛阳城》宋·司马光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唐·陈子昂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唐·孟浩然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狄宗亨》唐·王昌龄。
关于洛阳的民间故事
关于洛阳的民间故事洛阳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国际旅游名城。
那你知道关于洛阳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洛阳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洛阳的民间故事:洛阳术士明朝末年。
洛阳四月,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有道是洛阳牡丹甲天下,一年一度,洛阳牡丹盛会都会如期举行。
香车美女,繁花似锦,洛阳城香气袭人,男女老少脸上都笑得像朵花似的。
但谁也不曾看到天边一股黑线诡秘地向洛阳城袭来。
“算卦,算卦,天下第一神算!”洛阳城中来了一个号称精通术士的人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摆了一个卦摊。
他五短身材,很壮实的样子,圆圆的脸,一双微肿的泡泡眼,很神秘莫测的样子。
据说他算卦极准,凡是被他算出有血光之灾的人,如果没有请他化解均已死于非命。
城里已有三个人被他算死了。
其中有一个是不信邪,另外两个则是掏不出化解的钱。
三个人都死得既奇怪又凄惨。
洛阳城一下变得人心惶惶,算卦人的摊位成为洛阳人眼中的极凶之地,都绕着老远走。
没有人去算卦,算卦人便拿着“天下第一神算”的招牌到处乱转。
“小哥,你印堂发暗,活不过今晚哪!”他拦住一个外地来的华服公子。
那人很生气,转身要走,又被他拦住了。
“十两银子,我帮你化解这场灾难。
”他伸出手。
“说什么鬼话,晦气!”外地人气冲冲地疾步走开了。
“哼,铁公鸡,你会死得很惨!”算卦人恶狠狠地咒骂道。
当天深夜外地人死在客栈中。
他的头不翼而飞,心脏好像被什么东西掏空了,血肉模糊,血流了一地。
官府差官勘查了现场,也没有查出蛛丝马迹,作为第四桩无头公案挂了起来。
洛阳除了是三朝古都,牡丹花城,这里的女子更是貌美如花。
当时洛阳城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艳芳楼,是当地最大的妓院,里面有上百个姿色出众的姑娘。
姑娘们不但倾国倾城,而且色艺双全,弹琴、舞蹈、丝竹,样样精通。
算卦人没有妻室,又很好色。
他跑去跟一些极漂亮的妓女说她们三日内有血光之灾,当她们吓得花容失色时,又表明自己有神通可以化解。
但他不要银子,只要妓女陪他一晚即可。
洛阳历史小知识
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个“之最”。
以下是一些关于洛阳的历史小知识:1.洛阳是中国古代龙脉聚集地,自夏朝至宋朝,洛阳不是
首都即使陪都,直至异族元朝入侵。
2.夏都斟蟳,二里头遗址的皇宫,是世界第一座规划的城
市,有明确中轴线。
3.白马寺,位于洛阳市洛龙区,是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官办
寺庙,有“释源”和“祖庭”之称。
白马寺的一处高台,即清凉台,相传是东汉明帝刘庄避暑读书的地方,由石砖砌成,经年未毁。
4.洛阳的老君山,是中国唯一一个不许外国人进入的景
区,原因是老君山周边有军事基地。
5.中国第一根火腿肠诞生在洛阳,名为春都火腿肠。
6.洛阳人爱喝汤,特色汤品有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
不翻汤等,这主要是因为洛阳地处盆地,四周环山,空气干燥,喝汤可以补充水分。
7.洛阳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并且是
十三朝古都,是中国所有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城市。
8.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出自洛阳。
9.最早的中国——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出土
于宝鸡的何尊铭文上的“中国”指的就是洛阳。
10.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长流爵,出土于偃师二里头
遗址。
11.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而洛阳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
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12.司马光因不支持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十数年修编《资
治通鉴》。
13.洛阳辖7区7县共14个县级行政区,是河南省辖县
级行政区最多的地级市。
14.洛阳是中国牡丹之都,栽培牡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
时甲于天下。
《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
《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山坡羊·洛阳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一首小令。
可能是作者去关中救灾途经洛阳时所写。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山坡羊·洛阳怀古元代:张养浩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赏析洛阳是一座有名的历史古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隋炀帝、武则天等先后以此为都,宋以前的许多王朝也曾以此为陪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坡羊·洛阳怀古》的前六句,写作者在九朝古都洛阳的天津桥上依栏远望,追念曾经叱咤风云、建立东汉王朝的刘秀以及他的功臣们,流露出一种低沉哀惋的调子。
天津桥,故址在今洛阳旧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
它建于隋大业年间,用铁锁连结大船,南北夹路对起四楼。
隋末焚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
它曾是洛阳的一个繁华的名胜之地。
作者来到天津桥上,俯视桥下,洛水滚滚不息地向东流淌着,抬头远望,春陵的王气已丧失不见。
“春陵王气”是刘秀的历史典故。
《后汉书·光武帝纪论》载:“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春陵,是个县名,当时属南阳,故址在今湖北枣阳县。
汉光武帝祖父春陵侯刘仁曾迁封于此,故名。
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侯术,认为望云气可以预知祸福吉凶。
这是靠不住的骗人把戏。
苏伯阿望见的春陵的'“佳”气,“郁郁葱葱”,按照方士的说法,即是一种王者之气,预示此地将会出现天子。
后来,果然出现了汉光武帝刘秀。
现在作者在洛阳的天津桥上,已不见春陵之王气了,这地方恐怕再也出现不了刘秀那样的人物。
而帮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如邓禹、马武等,也早已成为古人,就连明帝刘庄在永平年间为感念这些前世功臣,而在南宫云台中绘制的二十八将的图象,也早已塌圮不存了。
揭秘唐朝时长安的灵异事件:阴兵借道、青面鬼
揭秘唐朝时长安的灵异事件:阴兵借道、青面鬼其实灵异事件最多的是唐朝时候的长安、洛阳这些地方。
这里举一个例子。
长安有一个叫姜皎的人,这个是权相李林甫的舅舅,他本人也过大官。
而且在唐玄宗没当皇帝时就跟唐玄宗交上朋友了。
而说起他跟唐玄宗的相识,也有点灵异味道。
有一天,姜皎碰到一个和尚,这个和尚跟他要吃的。
姜皎拿出一盘肉来。
和尚不吃,却说了一句话:“你只要能碰到一个真人就能大富大贵。
”什么真人呢?这个和尚指点:跟我走,你今天就可以碰上。
于是,姜皎就跟着和尚到了郊外,正碰上还是临淄王的唐玄宗在打猎。
姜皎也喜欢打猎,出来时就带着一只很好的鹞鹰。
唐玄宗一看,都是玩鹰的,那一起练练吧。
就这样,姜皎结识了唐玄宗。
后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就是姜皎的家里来了一个女巫,女巫说天子今天会到你家来拜访。
没多久,李隆基就来了。
所以,姜皎特别看好唐玄宗,跟唐玄宗的关系处得很好。
那时是武则王当女皇,唐朝王子都是高危动物,一般人都不跟唐王亲密接触。
但姜皎跟唐玄宗走得很近,唐玄宗需要啥就送啥。
最后,他们就成了患难之交,唐玄宗当了皇帝后大大重用姜皎。
这是姜皎跟唐玄宗的怪事,而后面又发生了一件比较恐怖的事情。
说话姜皎喜欢去长安的大庄严寺玩,当地的市招待所设宴款待姜皎。
酒宴当中,有一个特别美的艺妓。
这个艺妓的手总是藏在衣袖里。
客人中有一位喝了两杯,色心上来,说你是不是六指啊,让我看看。
说完,抓住人家的手就想看,这个女子却突然倒地,整个变成了枯骸。
古代认为看到这种灵异现象是不吉利的,姜皎看到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出事了。
因为泄露了唐玄宗的机密,他被撤职发配钦州。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个更恐怖的:阴兵借道!这个事情发生在东都洛阳。
唐玄宗在那度假,当时是六月夏天。
突然有一天洛阳百姓躁动起来,在坊间四处奔走,甚至发生了人群踩踏。
原来在半空中,猛然出现了一群阴兵,达数万之众,战马喧哗,阴影重叠。
十分吓人。
而且这样的事情接下来发生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夜里出现,从洛水南岸一路走来,消失在洛水的北岸。
辟邪的风格与意蕴
辟邪的艺术风格与文化意蕴前言瑞典学者喜龙仁(Siren)用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方法和考古学方法开启了现代辟邪研究的大门。
喜龙仁在1925年出版的《五至十四世纪的中国雕刻》(《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一书中收录了不少南朝辟邪的黑白图版。
其后1928年喜龙仁又发表论文《中国早期艺术中的有翼神兽》(《Winged Chimeras in Early Chinese Art》),详细地研究了南朝陵墓石刻。
在中国,梁思成开拓了对辟邪的研究。
在《中国雕塑史》一书中,梁思成先生就辟邪的保存现状、源流、造型风格等做了详细论述。
其后朱希祖、滕固等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们也都对六朝陵墓石刻做过专门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辟邪风格的研究,探讨辟邪的源流等问题,并且通过对辟邪外在风格的论述,揭示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一辟邪的源流及保存现状(一)辟邪的源流神道石刻是我国秦汉以后,历代帝王埋葬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能显示墓主人身份等级地位。
“文献记载春秋晋灵公及吴王阖闾墓前已置有石人、石兽,秦始皇陵前也置有二麒麟,惜均无迹可寻。
”1汉代文献中有关于神道石刻的记载,如《后汉书·光武十王传》记载:中山简王焉死,“诏大为修冢茔,开神道”。
可见至汉代,陵前的神道石刻制度已基本形成。
汉代的神道石刻遗迹主要有宗资墓石刻神兽等。
晋代施行“不封不树”的薄葬制度。
及至南朝,置神道石刻之风又渐起,南朝宋孝武帝首开陵前列兽之风,并逐渐形成了比较严格的神道石刻规制。
南朝王侯一般于陵墓前开阔之地置神道石刻。
石刻通常包括三种,石兽、石碑和神道石柱各一对,共计6件。
石刻安排在墓室前五百米以至两、三里的大道旁,其排列次序是:最前石兽一对,次为石碑一对,再次神道石柱一对。
墓室在其后山坡上。
也有例外者,例如萧梁安成康王萧秀墓,有辟邪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两对,共计8件。
为什么会有“洛阳地邪”的说法(解读)?
为什么会有“洛阳地邪”的说法(解读)?我的家乡,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豫西的主要城市。
洛阳古称“雒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建国后,洛阳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和重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此外,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耳熟能详的“洛阳名片”享誉国内外。
如今,伴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对洛阳市的大力支持以及洛阳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热情,洛阳获得了加速发展,也让人民看到了洛阳良好的发展前景,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言归正传。
除了“吃饭了谬”、“你弄啥嘞”等具有明显河南和洛阳特色的方言口语之外,“洛阳地邪”也是洛阳当地的一个俚语,被赋予很大的神秘色彩,经常传播与洛阳人民的口中。
那么“洛阳地邪”的说法究竟来源于哪里,又有什么样的说法?在洛阳当地,主要由以下几种说辞:相对于北京、西安和南京等其他建城四四方方的天圆地方风格的古都,洛阳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地重建和破坏,在近现代逐渐形成非天圆地方和道路东西南北分明的城市风格,各大城市主干道都是斜的,诸如中州路、九都路和河洛路等,当然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进行的最直观解读,而实际中,“洛阳地邪”已经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含义;众所周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洛阳作为一个历经多朝代的古都,见证了每个时期的鼎盛和辉辉,也同样见证了每个朝代的没落和衰亡,因此在长期的解读中被冠以“邪气”,好似自古以来在洛阳定鼎的王朝都是短命王朝,有那么一点“不吉利”的意味。
此外自古就有“生在苏杭,葬于北邙”的说法,北邙位于洛阳市北面,自古定鼎洛阳的帝王和王公权贵死后多葬于北邙山,再加上洛阳自古多战事,战事多也就意味着死人多,死人多邪气也就越重。
如今,洛阳邙山古墓群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古墓博物馆;随着时代发展,“洛阳地邪”的说法在洛阳当地也不断演变。
高考语文复习教考融合之《登泰山记》
高考语文复习教考融合之《登泰山记》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中望岱岳清·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①凌绝壁,杖策好谁看?【注】①秦碑,秦相李斯当年镌刻在悬崖峭壁上的石碑,为泰山上的著名古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写大雪初霁后的泰山景色,突出泰山雪景的壮观。
B.首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意境相似,“烟”都指云雾。
C.“光连”句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都用了通感。
D.尾联诗人想象矗立在绝壁之上的秦碑,以问句作结抒发诗人想要登山极望之情。
2.施闰章的《雪中望俗岳》与姚鼐的《登泰山记》(选文如下)都描写了雪后泰山的雄奇壮丽,试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描写有何不同。
……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泰山(其六)李白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释】①玉真:仙子名。
②匏瓜:星宿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朝饮”“暝投”两句,表现出诗人登山时间之长,也引人想见泰山景色之雄奇。
B.在泰山静美的夜色中,李白独自一人抚琴、赏月、听松,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
C.诗中“想象鸾凤舞,飘欣龙虎衣”等句与“霓为衣兮风为马”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他在泰山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
4.李白《游泰山》(其六)描写泰山景色,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荀子·法行》原文及翻译译文
《荀子·法行》原文及翻译译文《《荀子·法行》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荀子·法行》原文及翻译译文《荀子·法行》原文及翻译荀子原文: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
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己至而呼天。
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刑己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涓涓源水,不雝①不塞。
毂已破碎,乃大其辐。
事已败矣,乃重太息。
’其云益乎!”曾子病,曾元持足,曾子曰:“元!志之!吾语汝。
夫鱼鳖鼋鼍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饵。
故君子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王民)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王民)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
故虽有(王民)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此之谓也。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
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
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②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
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唐代洛阳“三夷教”述论
唐代洛阳“三夷教”述论
在中国历史上,洛阳“三夷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
它首先被提出在唐代,洛阳就是它的发祥地。
它涉及到三大宗教,即佛教、道教和儒家。
它在当时被视为一种试图建立一个宽容的、多元化的文化环境的尝试。
自从唐代以来,“三夷教”以其重要的文化成果,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追溯到唐代,洛阳“三夷教”最早提出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
他凭借着优异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把大唐帝国由一个狭小的封建王朝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文明势力。
李世民对三教的尊重,体现在他的地理宗教政策中,他鼓励支持它们的发展,倡导宗教文化共处。
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政策,也有助于扩大洛阳的学术影响力。
洛阳的学术影响在当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被公认为当时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心。
而当时出现的社会理论家、代表性思潮,如孟子、孔子、老子、庄子等,也得到了洛阳学者的深入研究。
同样,“三夷教”也为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诸如《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以及《唐歌》、《唐诗》等文学艺术,都以“三夷教”为模板,展现出中国文学和艺术特有的独特风格。
此外,洛阳“三夷教”对官方宗教信仰的尊重,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拥戴,唐代洛阳成为当时宗教文化融合发展的繁荣中心。
洛阳“三夷教”是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现象,它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树立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推动了中国的社会文化进步,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它的精神内涵,也受到了当今
世界多元文化、宗教融合发展的关注。
本文由论文聚合汇聚而成,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洛阳地邪”的合理解释
风水先生认为洛阳是龙脉集结处。李思聪在《堪舆杂著》论洛阳龙势时说:“洛阳,即今之河南府也。从嵩山而来,过峡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蜒蜿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至巩县而止于黄河之中。蒿山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济湹涧,汇于前龙之右界水也。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扬,至巩县而与黄河合,一大聚会也。”
不相信风水的人可视以上说法为妖言惑众。
其二,“洛阳地邪”的说法其实反映了洛阳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如前所述,洛阳的都城史就是中国的封建史,从周公营洛到唐末纷争,在此插一句,本来宋初的统治者在洛阳和开封之间有过很大的争议,而史学上更是有种说法北宋连年受制于北方铁骑就是因为都城的原因。洛阳经历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发展和高潮。而不幸的是,洛阳这个都城往往是作为一个王朝的终结者出现的,周建于西安,亡于洛阳,汉建于西安,亡于洛阳,隋建于西安,亡于洛阳,其他朝代不再列举。在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重建与毁灭如此频繁的在同一个城市中上演,今天你来坐皇帝,明天他来,后天又是另外的人,不客气的说,洛阳的老百姓对此早就见多不怪了,管不了那么长远,只要今天平安无事,吃饱穿暖。
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听来好像挺滑稽,但在件洛阳地邪的证明外,没什么更富价值的资料。
于是我找了洛阳风水的资料,是这么说的,“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它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它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二、地势“邪” 首先,洛阳建国以后的城市建设不是四四方方的形状,特别是中州路,你感觉它是东西走向的,其实不然,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中州西路是东南走向, 而中州中路是东北走向.这样的路是当年苏联国家设计院设计的,很科学,很合理,但不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另外,洛阳的地面也不是很平坦的,最低的地方大概在文峰塔那个地方.其实是"洛阳地斜",因为城市中心线和东西主干道都是倾斜的.后来有好事的人故意念串了,念成"洛阳地邪",意思是有些事挺邪门的. 长安,北京,南京,都是方方正正的城市构造——正东、正西、 正南、正北,方位感极强,处处体现着帝王正统、规矩的气魄与威严。 然而洛阳却是个斜着的城市。 洛阳市的几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均非正东正西,而是整体向北翘大约二十度,这可以从地图上看得出。洛阳城经历了数千年历史战争的洗礼,据说,每一次 修建洛阳城都是从一片废墟上开始的,上一朝代的城市被战火或人为的夷为平地,因而在市区的地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历经千年而不损的古建筑了... 然而洛阳的地下文明却是不可估量的。这里深埋着无数瑰宝,是一笔数不尽的财富。在洛阳发掘的地宫、地陵很多,因此建了很多类似的博物馆,像东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遗址)、古墓博物馆、民俗博物馆... ... 而地陵里的那些国家级的珍品是不容任何人玷污的,他们都应该和自己的主人— —那些尘封的亡灵 深埋在宁静的地下,不被打扰... 可是,贪婪的人们啊,亵渎着祖宗的亡灵。许多的遗骸被那夹杂着各种物质的千年以后的阳光照得惨白。被惊扰的亡灵们流离失所...于是,渐渐有 了一句洛阳人都知道的话:“洛阳地邪!” 这又要扯到洛阳城的构造了... 在古代,洛阳城并没有如今的这么大。城,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老城区,甚至比老城区还小。这一点,老城街道的命名是最好的鉴证。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记过洛阳城的四个关卡;东西南北四大街,是古洛阳的繁华地带;马市街、盐店口街的存在正是洛阳古之以来的交通发达,还有150多年的“真不同”饭店 说明了老洛阳的兴旺(民以食为天)...按老人们的话说,老城是个人气儿足的地方,其他的灵邪之气不敢来犯。 而皇家园林、王室宫廷择时间在如今的西工区。王城公园和西苑公园是顶好的说辞。这儿是天子所居,充满着皇家的威严之气,亦可以说是天罡正气,灵邪之气更是不敢冒犯。 涧西区不同。它和邙山一样,古代是安置亡灵的圣地、皇室的陵园。每一村土地之下都融着祖先们的血肉,是属于亡灵们的乐土... 而“洛阳地邪”毕竟是迷信之说。不过,这也许意味着什么...许是祖先对我们的一种无声的责备。我们的肆无忌惮,重伤了他们身上的一草一木,那时他们灵魂的心声与载体啊~于是,洛神再没现身于洛水,因为那浩淼而清澈的河水,一去不复返了...连卢舍那也笑得那么惬意,许是在讥笑我们这些自食其果的愚蠢的人们...
关于洛阳和邙山
[多图]中国千年龙脉风水宝地:邙山核心提示:洛阳是九朝故都,跨越时间长达千年有余。
“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洛阳城北的邙山是中国人终极归宿的代名词,邙山上陵墓多得“几无卧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长眠洛阳是九朝故都,跨越时间长达千年有余。
“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洛阳城北的邙山是中国人终极归宿的代名词,邙山上陵墓多得“几无卧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长眠于此,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堪称中国之最。
为什么那么多王朝定都洛阳?为什么邙山是历代帝王钦选的风水宝地?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将携手为我们一层层揭开古都洛阳北邙风生水起的谜底。
天还没亮,洛阳老城东大街的羊汤馆已坐满了人。
一人一碗羊汤、一块面饼,杨氏兄弟草草打发了早饭,起身穿过鼓楼门洞,来到“殡葬一条街”。
“陈先生!陈先生!”弟弟向楼上喊了两嗓子就被哥哥拉住了,“时间还早,先生还没开门迎客呢”。
杨氏兄弟环顾四周,二人仿若身在另一个世界:灰色的明清老街上旗幡招展,全是经营寿衣、花圈、冥币纸钱、骨灰盒的店铺,还有几家唢呐队的联络点。
原来打发一个人上西天,也不是那么难。
杨氏兄弟准备为身体还算健朗的父亲在邙山选购一块墓地。
老人已经九十高龄,祖籍洛阳,年轻时举家搬迁到山东,平生笃信“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希望百年之后能在邙山落叶归根。
照老规矩,选阴宅要请一位风水先生卜卦踏穴。
杨氏兄弟也是打听了许久,才找到这位在殡葬一条街上开门营业看风水的陈先生。
“我们来了好几次,凡是北邙山上的陵园,我们全部看过了,都不理想。
才想到找风水先生讲讲门道。
”杨家弟弟对我说。
“现在墓地市场很火,价格涨得快。
”据他们在陵园销售处打听的消息,两年前邙山墓地的最低价格是每平米四五千元,如今已经涨到了七八千元(墓穴一般占地1平米左右,大多数情况下,单价即为墓地价格)。
而洛阳市区的商品房住宅均价在每平米3000元左右,邙山墓地价格已远远高过阳宅。
据说河南省政府正出台一项政策,禁止为活人购买墓地,以防止愈演愈烈的炒卖墓地风气。
描写洛阳镇墓兽的作文
描写洛阳镇墓兽的作文我小时候,村里有个老汉叫老王,他是个木匠,手艺好得很。
老王有个怪癖,喜欢雕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一年,他雕了个洛阳镇墓兽,说是从古书上看到的,雕得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
那镇墓兽,两只眼睛瞪得溜圆,像是能看穿人心似的。
嘴巴张得老大,露出两排尖牙,像是随时要扑上来咬人一口。
身上的鳞片,一片片雕得清清楚楚,摸上去冰凉冰凉的,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老王雕完这镇墓兽,就把它放在自家院子里。
村里人见了,都说这东西邪性,不敢靠近。
老王倒是不以为然,还笑呵呵地说:“这东西能镇宅,保平安,你们不懂。
”有一天晚上,村里来了个外地人,说是路过借宿。
老王好心,就让他住下了。
那外地人见了镇墓兽,吓得脸色发白,连声说:“这东西不吉利,赶紧扔了吧!”老王听了,不高兴了,说:“你懂什么?这可是宝贝!”那外地人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你这东西,是洛阳镇墓兽,专门镇压死人的。
你把它放在家里,不怕招来不干净的东西?”老王一听,心里也有些发毛,但还是嘴硬:“胡说八道!我雕的东西,怎么会有问题?”第二天一早,那外地人就走了。
老王心里七上八下的,总觉得不对劲。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做了个梦,梦见那镇墓兽活了过来,张牙舞爪地朝他扑过来。
老王吓醒了,出了一身冷汗。
他赶紧把镇墓兽搬到院子外面,找了个地方埋了。
从那以后,老王再也不敢雕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了。
村里人听说这事,都笑老王胆小。
老王也不生气,只是笑呵呵地说:“你们不懂,这叫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后来,村里人再也没见过老王雕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老王还是那个老王,手艺还是那么好,只是雕的东西,都变得中规中矩了。
再后来,老王老了,手艺也传给了儿子。
儿子问他:“爹,你当年雕的那个镇墓兽,到底是怎么回事?”老王笑笑,说:“那东西,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只是觉得,有些东西,还是不要碰的好。
”儿子听了,点点头,没再说什么。
老王看着儿子,心里想:这小子,比我有出息。
洛阳地区的丧葬习俗一
洛阳地区的丧葬习俗⼀洛阳地区的丧葬习俗棺⽊盛⼫后,称为“灵柩”,将灵柩抬放于长凳之上,叫做“升棺”。
棺前垂⽩幔,幔前放供桌,桌上设“魂牌”(灵牌)、摆供品、置⾹炉、配蜡台构成灵堂。
灵柩暂不下葬,称为“停灵”。
其周围满铺⼲草,孝眷坐卧其上,昼夜不离虔诚护灵,直到起灵为⽌,意在报答⽗母⽣养之恩。
守灵期间,凡来灵前祭奠者,孝⼦必须⼀⼀跪谢。
升棺前,孝⼦的两只鞋是蹋拉着,不穿好,⼊棺后,才可以穿好。
伊川⼀带讲究踢拉⼀只鞋,⽗丧踢拉左脚鞋,母丧则踢拉右脚鞋。
男⼥孝眷头部所戴的孝带和罩头布,都是⽣⽩棉布,并且佩带时都是随便⼀勒,不求整饰,所谓丑孝。
这些孝称为“⽣孝”。
带着⽣孝,不能随便进⼊别⼈家门。
升棺后,孝眷齐跪灵前,竖⾹焚箔,将⽣孝除下,雾上清⽔,折叠整齐,这叫做“熟孝”,带熟孝时⽅可进⼊别⼈家门。
但佩带时⽐较讲究,在洛阳西郊⼀带,升棺前后孝带的戴法不⼀样。
升棺前,孝带在头上是从前向后在脑后系结;升棺后,孝带是从后向前,在前额打结分成两条,双双搭过头顶,披在背后,垂于腰部。
垂梢要上下错开,切勿两齐,为的是有所忌讳,怕犯“重丧”(再死⼈)。
成服备葬死者⼤殓之后,所有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别穿着不同的丧服,叫做“成服”。
成服之俗来源于周代的“五服制度”。
周代的丧服,按亲疏分为五级,故⽈“五服”,即斩缭、齐、⼤功、⼩功、缌⿇五种。
两千多年来,洛阳民间的丧服形制基本上是按五服制度从繁到简,沿续⾄今。
民国以后,洛阳农村男孝眷头上皆勒⽩布条,名⽈“孝带”。
宽度约2.5分⽶,长度按关系亲疏,最长者可达2.5⽶(亲⽣⼉⼦佩戴),最短者仅约1.5⽶。
⼦辈孙辈,皆为⽩⾊,曾孙辈则⽤黄⾊棉布或⽩孝带末稍蘸红。
⼥孝眷裹头⽤的⽩孝布⼝旷罩头布”,宽约5公分,长约1—2⽶。
未出阁之⼥孝眷,只在头上勒窄带⼀周,名⽈“锅圈”。
男⼥孝⾐均为⼤襟,且都⽆⼩领,⼜因有“丑孝丑孝”之说,故皆松⽽宽。
在男⼥孝⾐上合缝处和边沿处,⼦、⼥、媳为⽑边,其他则为光边。
晋明帝数岁注释
晋明帝数岁注释一、原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二、注释(一)字词注释1. 晋明帝:东晋的第二代皇帝,司马绍。
2. 数岁:几岁,这里指年龄幼小。
3. 元帝: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开国皇帝。
4. 洛下:洛阳方面,这里指西晋都城洛阳(当时洛阳被少数民族政权占据)。
5. 潸(shān)然流涕:形容流泪的样子。
潸然,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6. 何以致泣:为什么哭泣。
致,导致、致使。
7. 具以东渡意告之:把晋朝东渡长江(到建康建立东晋)的意图都告诉他(晋明帝)。
具,详细地;东渡,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当时是从洛阳等中原地区渡过长江到江南地区。
8.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何如,如何,怎么样。
9. 居然可知:显然可以知道。
居然,显然。
10. 异之:对他(晋明帝)的回答感到惊异。
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11. 明日:第二天。
12. 集群臣宴会:召集众多大臣举行宴会。
集,召集。
13. 更重(chóng)问之:又重新问他(晋明帝)。
更,再、又;重,重新。
14. 失色:变了脸色。
形容非常惊恐或恼怒。
15.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话不一样呢?尔,你;何故,为什么;异,不同。
16.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抬起眼睛就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
举目,抬起眼睛(看)。
这一回答既表现出晋明帝的聪慧,又流露出对故都长安沦陷的伤感。
(二)文化常识1. 长安与洛阳- 在古代中国,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都是非常重要的都城。
长安是西汉、隋、唐等朝代的都城,洛阳是东汉、曹魏、西晋等朝代的都城。
描写洛阳繁华的诗句
描写洛阳繁华的诗句诗句一:1、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唐·刘克庄《莺梭》2、直须看取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3、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欧阳修《洛阳牡丹图》4、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韩愈《李花二首》5、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韦庄《菩萨蛮》6、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7、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8、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司马光《看花四绝句》9、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唐徐凝《牡丹》10、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唐欧阳修《戏答元珍》11、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武元衡《春兴》1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王维《洛阳女儿行》13、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1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15、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杜甫《寄韩议注》16、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吴均《行路难》17、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南北朝萧衍《河中之水歌》18、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崔颢《渭城少年行》19、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邵雍《春游五首》2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楼》21、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李白《扶风豪士歌》22、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韩愈《感春五首》23、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徐凝《和秋游洛阳》2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25、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杨万里《题益公丞相天香堂》26、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大唐双龙传人物
•扬州双龙、少帅军(根据地彭梁一带)寇仲与徐子陵同为小说主角,两人情同手足,同是扬州的小混混,因缘际会偷去武功秘籍《长生诀》而涉足武林。
个性豪迈直爽,却又机智多变。
生性好动,与徐子陵的好静相对。
在修练《长生诀》之后,此一反差更为明显。
后建立少帅军,成为隋亡后另一位对天下举足轻重的无敌统帅。
视李世民为对手,后因好友徐子陵与慈航静斋师妃暄劝说而放弃争夺天下,助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与“天刀”宋缺之女宋玉致定居宋家山城,同时收养素素之子方陵仲为义子并与众人定下十年重聚之约。
于十年之约时于长安重遇尚秀芳,其后与其成婚,与宋玉致、楚楚、方陵仲隐居岭南。
•徐子陵与寇仲同为小说主角,两人情同手足,同是扬州的小混混,因缘际会偷去武功秘籍《长生诀》而涉足武林。
生性好静,因修炼《长生诀》而隐有飘逸之风。
对于争夺天下之事并无兴趣,仍因与寇仲的深厚情谊,而多次助其拿下重要战役。
后受慈航静斋师妃暄劝说而劝退好友寇仲放弃争天下,助李世民统一天下后与“邪王”石之轩之女石青璇成婚并隐居于巴蜀,并与众人定下十年重聚之约。
后石青璇为其诞下一女,并与方陵仲成婚。
•虚行之少帅国军师,主管内政,可媲美诸葛孔明。
不仅能在军事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仁政也对复兴彭梁有很大的贡献。
后来创设“钟离书院”。
•宣永瓦岗军旧将,效忠于翟让,不满于李密密谋叛变,因此转而保护翟让独女翟娇。
后投入少帅军旗下,成为寇仲最倚赖的大将之一。
•洛其飞隋军旧将,精于情报,其专属的情报网提供各地传来的情报,是少帅军之所以能快速壮大的原因之一。
•杨公卿史实人物,少帅军十镇大将之首,王世充旧将,是军中德高望重的老将。
因为对王世充忽视外性将领不满,遂暗中投诚寇仲。
洛阳突围战中不幸因中箭身亡。
邪派八大高手[编辑]《大唐双龙传》小说里的魔门高手武功排行榜,榜上人物皆是深藏不露的绝顶高手,但名列第二的“邪王”石之轩与榜末的尤鸟倦功力天差地别,尤鸟倦被石之轩偷袭,一招毙命,可见邪王惊天动地武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地邪首先,洛阳建国以后的城市建设不是四四方方的形状,特别是中州路,你感觉它是东西走向的,其实不然,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中州西路是东南走向,而中州中路是东北走向.这样的路是当年苏联国家设计院设计的,很科学,很合理,但不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另外,洛阳的地面也不是很平坦的,最低的地方大概在文峰塔那个地方.其实是"洛阳地斜",因为城市中心线和东西主干道都是倾斜的.后来有好事的人故意念串了,念成"洛阳地邪",意思是有些事挺邪门的.? “洛阳地邪”这句话在洛阳出现的频率决不亚于“吃饭了吗”“玛丽隔壁”等等常用语,就像是一句被赋予绝对权力的咒语一样根植在洛阳的民间文化中。
而这句话却在日常生活中被屡屡验证,(去百度搜索洛阳地邪,便可知洛阳地有多邪),更加使这话超越了三人成虎的简单渲染,成为洛阳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 比如说吧,几人聊天,聊到生病,某人说我近一年都没去过医院了,其他人必说洛阳地邪,不要乱讲话。
这人便会立刻打住话题。
虽然貌似一句玩笑,但心里却会担心不测发生的可能了。
???? 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听来好像挺滑稽,但在洛阳生活着的人们就是坚定的信仰着这句咒语。
那么,这话的源头在哪里,为什么会在洛阳发生并流传呢,我百度过后没找到想要的答案,除了网友记录的一件件洛阳地邪的证明外,没什么更富价值的资料。
???? 于是我找了洛阳风水的资料,是这么说的,“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
它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
它有群山环绕,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通幽燕,南对伊阙。
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风水先生认为洛阳是龙脉集结处。
李思聪在《堪舆杂著》论洛阳龙势时说:“洛阳,即今之河南府也。
从嵩山而来,过峡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
山虽不高,蜒蜿而长顿。
起首阳山,远映下首,至巩县而止于黄河之中。
蒿山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济湹涧,汇于前龙之右界水也。
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
洛河悠扬,至巩县而与黄河合,一大聚会也。
”???? 早在西周初年,洛阳就被周公看中了,并且以都城的规模进行勘测。
《尚书》记载周公摄政的第五年,以占卜的形式相洛邑。
“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湹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湹水东,亦惟洛食。
”《尚书》又记载“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洛邑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按照事前周详规划而建筑的城市。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这是洛阳作都城之始。
洛阳有伊、洛、湹、涧四条河流贯穿其间,它在洛水之北,从战国开始,人们称洛邑为洛阳。
洛邑在战国之前称王城,地址在今洛阳以西。
”? ??? 由此可见,洛阳的风水相当的好,不然也不会建都史就有一千多年,洛阳成为古代建都的首选之城,我以为,恰恰是因为洛阳风水好,才会衍生“洛阳地邪”的说法,13朝古都,多少荣辱兴衰在这片不大的舞台上上演,什么事情没有见证过,今天是繁荣都会,明天就可能是一片废墟,战火带来死亡,据说邙山那带是世界上死人最多的地方,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嘛,死人多了,邪气自然就重了,此其一。
???? 不相信风水的人可视以上说法为妖言惑众。
???? 其二,“洛阳地邪”的说法其实反映了洛阳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如前所述,洛阳的都城史就是中国的封建史,从周公营洛到唐末纷争,在此插一句,本来宋初的统治者在洛阳和开封之间有过很大的争议,而史学上更是有种说法北宋连年受制于北方铁骑就是因为都城的原因。
洛阳经历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发展和高潮。
而不幸的是,洛阳这个都城往往是作为一个王朝的终结者出现的,周建于西安,亡于洛阳,汉建于西安,亡于洛阳,隋建于西安,亡于洛阳,其他朝代不再列举。
在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重建与毁灭如此频繁的在同一个城市中上演,今天你来坐皇帝,明天他来,后天又是另外的人,不客气的说,洛阳的老百姓对此早就见多不怪了,管不了那么长远,只要今天平安无事,吃饱穿暖。
???? 说到这好像还没说到“洛阳地邪”,想想洛阳地邪的下句是什么的,“别乱讲话”或者是“别胡思乱想”,意思就是在洛阳,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不要杞人忧天,不要高枕无忧,把心态放平和,过好现在就行了。
而这也是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洛阳人却依然彰显出不紧不慢的步调的原因吧。
洛阳市一个相当可爱的城市...她是十三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文明...然而它与诸多古都截然不同...并不是因为有极负盛名的牡丹花,龙门石窟,白马寺等...长安,北京,南京,都是方方正正的城市构造——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位感极强,处处体现着帝王正统、规矩的气魄与威严。
然而洛阳却是个斜着的城市。
洛阳市的几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均非正东正西,而是整体向北翘大约二十度,这可以从地图上看得出。
洛阳城经历了数千年历史战争的洗礼,据说,每一次修建洛阳城都是从一片废墟上开始的,上一朝代的城市被战火或人为的夷为平地,因而在市区的地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历经千年而不损的古建筑了...然而洛阳的地下文明却是不可估量的。
这里深埋着无数瑰宝,是一笔数不尽的财富。
在洛阳发掘的地宫、地陵很多,因此建了很多类似的博物馆,像东周王城广场(“天子驾六”遗址)、古墓博物馆、民俗博物馆... ... 而地陵里的那些国家级的珍品是不容任何人玷污的,他们都应该和自己的主人——那些尘封的亡灵深埋在宁静的地下,不被打扰...可是,贪婪的人们啊,亵渎着祖宗的亡灵。
许多的遗骸被那夹杂着各种物质的千年以后的阳光照得惨白。
被惊扰的亡灵们流离失所...于是,渐渐有了一句洛阳人都知道的话:“洛阳地邪!”这又要扯到洛阳城的构造了...在古代,洛阳城并没有如今的这么大。
城,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老城区,甚至比老城区还小。
这一点,老城街道的命名是最好的鉴证。
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记过洛阳城的四个关卡;东西南北四大街,是古洛阳的繁华地带;马市街、盐店口街的存在正是洛阳古之以来的交通发达,还有150多年的“真不同”饭店说明了老洛阳的兴旺(民以食为天)...按老人们的话说,老城是个人气儿足的地方,其他的灵邪之气不敢来犯。
而皇家园林、王室宫廷择时间在如今的西工区。
王城公园和西苑公园是顶好的说辞。
这儿是天子所居,充满着皇家的威严之气,亦可以说是天罡正气,灵邪之气更是不敢冒犯。
涧西区不同。
它和邙山一样,古代是安置亡灵的圣地、皇室的陵园。
每一村土地之下都融着祖先们的血肉,是属于亡灵们的乐土...因而,要说“洛阳地邪”,涧西应当是最邪的。
在涧西,类似于“说曹操,曹操到”的是那是屡见不鲜的,就像是事先排好的一样,就那么巧!平均每人每天都会遇到一两遭。
像是今天下午,我在走廊上抓狂、大吵“怎么没有我的信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巧了,就在此时,同学拿着新桥了我一下:“安宁,有你信!”我无语...大家又无奈的异口同声:“洛阳地邪”...在这儿,有的话不敢乱说的...呵~就这么邪...也许你会说“我不在洛阳,可是诸如此类的事,我也遇到过不少啊!”而你到了涧西,这样高频率的巧合,一定会使你惊讶的!直到这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洛阳地邪”毕竟是迷信之说。
不过,这也许意味着什么...许是祖先对我们的一种无声的责备。
我们的肆无忌惮,重伤了他们身上的一草一木,那时他们灵魂的心声与载体啊~于是,洛神再没现身于洛水,因为那浩淼而清澈的河水,一去不复返了...连卢舍那也笑得那么惬意,许是在讥笑我们这些自食其果的愚蠢的人们...??? 因为“洛阳地斜”,新中国首都洛阳落败北京2008-06-17 15:59建国前期,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百废待兴,新中国的首都定在何处,也成为诸多紧迫问题中的首选。
中共中央在充分征求各方人士意见后,把北京和洛阳两个城市作为新中国首都所在地进行了最终确定。
1949年夏,中共中央在首都最终定位何处的问题上,请毛泽东做最后定夺。
毛泽东在深思后,把新中国首都圈定在了北京。
经过历史的跨越,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但从当时的情况不难看出,这和主席的个人观念是分不开的,他一生都不曾来过洛阳。
想当初,一曲“东方红,太阳升”唱红了大江南北,而“洛阳”音为“落阳”,即“太阳落下”,这与新中国建国初衷是相悖的。
但,主席没有忘记洛阳这片将相之都,他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把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的7个放在了洛阳。
目前,洛阳以成为以全国优秀旅游及装备制造基地,预计2012年生产总值达5000亿元(2011年约为3000亿元)。
【九朝古都】朝代名称都城位置所居帝王建都时间 .东周洛邑王城(涧河两岸)平王至赧王,共25王前771年—前256年?东汉雒阳汉魏故城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曹魏洛阳汉魏故城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西晋洛阳汉魏故城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北魏洛阳汉魏故城孝文帝至孝武帝共7帝 493年—534年隋东都、东京隋唐故城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武周洛阳隋唐故城武则天后梁西都隋唐故城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后唐东都隋唐故城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洛阳的朝代数公认的是“九朝古都”,随着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都是古代著名的都城,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洛阳应是13朝古都.夏斟鄩偃师二里头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前2070年—前1600年?商西亳偃师尸乡沟商汤、外丙、仲壬、太甲等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洛邑、成周瀍河两岸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前1046年—前771年后晋西京隋唐故城高祖 936年—938年(约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