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
隋唐洛阳城皇城的布局特征及其成因

第33卷第1期2020年1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3No.lJan.2020隋唐洛阳城皇城的布局特征及其成因李欢(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摘要:洛阳作为多朝古都,足AB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理KL都城选址位置&隋唐时S,洛阳作为隋唐两朝的陪都,并且其皇城的空间布局呈现出与长安城不一样的格局,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地理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和传统思想文化因素等,从而形成皇城布局在洛阳城西北一隅的格局关键词:隋唐时S;洛阳城;皇城;空间布局;l因探析中图分类号:K878.35文献标识码:A隋唐洛阳城的兴建与发展、兴盛、衰落与王朝的命运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性,洛阳城在隋唐两代以陪都的身份演绎着其历史使命%都城是一个王朝权利和政治的代表和核心,体现着皇权的庄严性和至高无上性,而陪都出现在历史上也担负着其独特的政治使命和经济功能等。
近年来学在的基础上,对隋唐洛阳城的研究呈现出领域广、视角新的特点,并结合考古资料在相关问题上的研究都有进一步的突破和进展,为我们深入了解隋唐时期洛阳城的相关的史实依据。
一、隋唐时期洛阳城的概况(一)隋代洛阳城的概况在隋朝兴建都洛阳,有、、、西和在洛阳建都城,洛阳一以就是理想的都城选址之处。
589年,隋朝经过八年的一,经济,%605年,隋的建新都,“洛邑自古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和,阴阳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贡赋等”仲61(,的历史和,命营建东都洛阳%隋代洛阳城的:之地不同于汉魏等朝洛阳城,而是在其以西约10公里处,动用了大批的劳力,使得洛阳城历时不到一年,最终落成,因其位置在大兴城东部,故称东都,随隋炀帝迁都洛阳%文章编号:1672-9161(2020)01-0063-03洛阳城的兴建借鉴了大兴城,包括宫城、皇城和郭城部分,宫城和皇城分布在洛阳城的西北部高上,宫城在北(内有乾阳殿(,皇城紧挨着宫城于其部,并洛河之北,郭城则跨越了洛河,形成了洛穿城的格局%在宫城的北面又建有圆璧城和曜仪城%含嘉仓圆璧城的东面,东城位于宫城的部%宫城是作皇帝及皇室成员居住的地方,皇城和城是官署机构所在地%根据史念海先生的考证可知,隋代洛阳城设置有三市,洛河以南为大同市和丰都市;以北为通远市即15)%而洛阳城具体的规模,根学者宿白在《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一中的研究成果可知,宫城东西城墙约长1270米,北城墙约1400米,南城墙约1710米。
隋唐洛阳城保护性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创新点

隋唐 洛 阳城 保 护性 展 示 规 划设 计 方案 创新 点
谭
摘
祺
要: 通过分析 中 日三校 隋唐 洛阳城保 护性展示规划设计方案竞赛 的成果作 品, 针对各方案创新 点进行提取 与浅析 ,
指出大遗址保护性展示规划首先应尊重各个历史 时期遗址 , 统一进行展示规划 , 次应 结合 以后 的考古工作做 出总体 的 其
组成 。交通流线是指 室 内各 活动 区域之 间以及室 内外环 境之 间 3 6 整 体 上 的 统 一 . 的联系 。交通流线包括有形和无形 两种 , 有形 的指 门厅 、 走廊 、 楼 室内环 境的整体设计是将 同一空 间的许 多细部 , 以一个共 同
梯、 户外 的道路等 ; 无形 的指其他可能供作交通联 系的空间。 的有机 因素统一起来 , 它变成 一个完整而和谐 的视 觉系统。设 使
・
2 ・ 8
第3 6卷 第 8期 2 010年 3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 6 No. 13 8
M8. 2 1 r 0 0
文章编号 :0 96 2 (0 0 0 —0 80 10 .85 2 1 }80 2 —2
, ,
其他部分则按需要作贮 藏展示 之空 间。2 墙 面有立 柱时可用 壁 参考文献 : )
橱架予 以隐蔽 。3 立面空间要以平面空 间活 动需要为先决条件 。 [ ] G 0 9 ) 1 B 50 6 1 9 , 宅设计规 范[ ] 99住 S. 4在平面空间设计 的 同时 , ) 对活 动形 态、 具配置应 作安排 。5 [ ] G 0 6 2 0 , 宅建筑规 范[ ] 家 ) 2 B538 05住 S.
架、 封、 透、 上升、 下降、 凸出、 凹进等手法以及可活动的家具、 陈设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及建筑

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一、隋唐洛阳城中轴线简介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由隋炀帝始建,盛于唐朝,尤其是女皇武那么天统治时期,历史文化价值深厚,一直沿用至北宋末年,前后沿用500余年之久,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的东都城,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以及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它主要由宫城、皇城、郭城、东城、含嘉仓城、上阳宫、西苑、离宫等8部分组成,占地47平方公里。
隋唐洛阳城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都城,但是它中轴线上的建筑,却是世界历史上最恢宏的建筑群。
自定鼎门至龙光门,南北长7公里,相继建有十多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即定鼎门、XX桥、天枢、端门、应天门、乾元门、乾元殿、明堂、天堂、贞观殿、徽猷殿、玄武门、曜仪门、圆璧门和龙光门。
据史料记载,其中武那么天统治时期所修建的皇宫明堂、天堂和天枢的高度就分别达到88米、155米和31米,天堂为唐代武周时期的第一高楼。
二、隋代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仁寿四年(604年),炀帝诏杨素营东京,大业二年,新都成,遂徙居,今洛阳宫是也。
其宫北据邙山,南直伊阙之口,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东去故城一十八里。
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因不建都於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
”帝大悦,遂议都焉。
“其宫室台殿,皆宇文恺所创也。
恺巧思绝伦,因此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应天门的遗址,应天门是宫城南边的中门,它正对的城门就是定鼎门,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的外城门,它位于周成王迁鼎入洛时的洛邑鼎门,因此叫定鼎门,它的遗址如今已被考古发掘出来,这座城门到洛河边的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隋唐城整齐划一犹如棋盘格子一般的里坊区。
今天我们在天空俯瞰定鼎门,可以看到一条直线指向了宫城,而线的另一头指向了龙门,因地制宜,宇文恺使宫城、皇城的正南门,与龙门、伊阙相对,将宫城布置在都城之西北,象征居于天之中央的北极星,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又被称为“紫微城”,这种独特的平面设计,表现了以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的匠心,穿城而过的洛河,那么是象征天际的银河,位于洛河两岸的里坊,象征着银河两岸的繁星。
洛阳历史文化轴线的研究报告

洛阳历史文化轴线的研究报告洛阳城市地理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伊洛冲积平原边缘、黄河南岸,是我国古代东西南北交通中枢。
北依邙山,南望伊阙:西控函谷,东有虎牢:四面群山环绕,中为冲积平原。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阳自占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居天下之中”,首古有“九州腹地,士省通衢"之称。
洛阳地处黄河中游,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具有的自然形式,都非常优越。
黄河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摇篮,洛阳又居黄河流域的中心位置,这在洛阳城市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从大范围来看,洛阳当中原地区的中心:周围山河环抱,自古以来,就受到政治家、军事家的重视。
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高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所以“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四周皆有险可守,这也是洛阳城市在古代得以迅速发展的又二有利因素。
洛阳自古以来交通便利,运输十分快捷。
洛阳河流纵横,因而有舟楫之利。
它北至幽燕,南至江淮,西对关陇,东对黄河下游平原,道路远近,相差无几,对四方来说,洛阳有居中御外之便。
因此,在船运车载的古代,适中的地理位置,既便于在政治上、军事上控制全国,也便于各地输入贡赋,所以是建立国都的理想地方。
所以洛阳是十三个王朝的都城,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越今天的洛阳是陇海与焦枝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之处,郑西高铁穿城而过。
再加上连霍高速、二广高速、郑少洛高速、宁洛高速等数条高速的交汇贯通洛阳可称得上是国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这些对于洛阳这个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并结合隋唐长安城的布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以京师长安为摹本;加强军事防御性;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仓城的设立;规整里坊以繁荣经济水陆畅通,交通便利。
中外建筑史-隋唐时期的建筑设计

LOGO
太和山道教圣地——太和山道观,历史悠久,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建。
LOGO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建筑设计
隋唐时期的陵墓建筑设计也发展到 了高潮,有因山设陵和平地起陵两种设 计形式,因山设陵创自唐太宗的昭陵, 而以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唐乾陵最为 宏伟。
隋唐时期的陵墓建筑设计因山为 陵,基本沿袭汉代四向开门的平面形式, 在陵园内设立祭享殿堂为上宫,陵外设 置斋戒、陵区内置陪葬墓,并且更加强 调了南侧神道的前导布局,这种形制基 本为宋代陵墓沿用,影响及于明清。
LOGO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建筑设计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 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LOGO
南禅寺大殿
LOGO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建筑设计
• 唐陵特点是利用地形,以山 为坟,不采用秦汉人工夯筑 的封土方上。Βιβλιοθήκη •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
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是中
•
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
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
合葬陵。建于公元684年,
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 唐乾陵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LOGO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建筑设计
隋唐两代还兴建了大量离宫,如近 年在陕西发掘的仁寿宫是隋文帝时期修 建的一座离宫,唐太宗时改建为九成宫, 此宫位于海拔1100米的山谷中,建筑选 址依山傍水,设计错落有致,整体建筑 呈山地园林式格局,以此表明隋唐时期 离宫建筑的盛行很大的促进了中国园林 建筑设计的发展。 。
不仅单层建筑,楼阁也可建成组
合体,由若干辅翼的次要建筑簇拥主 体,屋檐或曲折连延,或上下叠压, 翼角错落,屋身有大有小,虚实结合, 比单体建筑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洛阳古代建筑

洛阳古代建筑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千古帝都、中州古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相信对于喜欢古建筑的人来说,洛阳一定是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本文将会为大家介绍洛阳古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洛阳古代建筑的历史洛阳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27年,当时周穆王派遣周公旦向鲁国贺公取得“洛邑”,并开始在洛阳建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都城之一。
在中国古代,都城的繁华和建筑的壮丽往往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洛阳的建筑受到了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影响,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洛阳古代建筑的风格洛阳建筑主要分为三种风格:汉代风格、魏晋南北朝风格和唐代风格。
每一种风格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汉代风格汉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砖、石、木结合、宏伟辉煌。
洛阳作为汉王朝的都城,拥有许多重要的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马寺和洛阳城墙。
白马寺是汉代洛阳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寺庙内的建筑大多数是木质的,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寺庙内的塔楼、殿堂、经堂等建筑都是汉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洛阳城墙是当时城市防御的主要建筑之一,城墙的毁坏和修建记录着汉代洛阳的历史变迁。
城墙建于汉武帝时期,从汉朝到唐朝历经了多次修缮和扩建,现今只剩下了一部分遗迹。
魏晋南北朝风格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其建筑风格的特点是简洁、精美、多变。
这个时期的建筑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也打开了后世建筑发展的新篇章。
在洛阳,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如百花楼和白云观。
百花楼是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建筑,其建筑风格简洁明快。
整座建筑由望楼、山门、殿堂组成,庄严大气,堪称当时建筑风格的代表。
白云观是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座重要建筑,主要有代表性的是白云台,白云台座落在丽景山上,建筑风格独特,建筑材料为砖石结构,雕刻精细,尤其是建筑的融合性很好,使得白云观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有关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

有关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洛阳元素是指以洛阳市为元素来源的设计理念。
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就是把洛阳市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体现洛阳市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首先,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洛阳市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例如白马寺、龙门石窟、洛阳老城墙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设计中,可以借鉴这些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等元素,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建筑风格。
比如可以利用老城墙的石材和红砖来设计建筑外墙,或者在建筑的屋顶上加上类似白马寺塔的造型,以此来展现洛阳的建筑特色。
其次,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在艺术品设计中。
洛阳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传统,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洛阳陶瓷。
洛阳陶瓷以其精致的品质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艺术品设计中,可以运用洛阳陶瓷的特点,例如运用陶瓷材料制作瓷器、雕塑等,或者借鉴洛阳陶瓷的图案和纹饰进行设计创作。
这样可以使得艺术品更具有洛阳的特色和风格,展现出洛阳的艺术魅力。
此外,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在室内设计上。
洛阳市有着丰富的家具制作传统,其中以雕刻技艺闻名。
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洛阳的雕刻工艺,例如在木质家具上进行精细雕刻,或者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进行浮雕装饰,为室内空间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
此外,洛阳还有着丰富的织品和刺绣传统,可以运用这些传统手艺来设计窗帘、地毯等软装饰品,打造出具有洛阳特色的室内空间。
总之,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是将洛阳市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体现洛阳市的独特魅力和特色。
这些元素可以运用在建筑设计、艺术品设计和室内设计中,通过形式、结构、材料、图案等方式来展现洛阳的特色和风格。
洛阳元素的设计理念可以让设计更具有地域性和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洛阳的独特之美。
论隋唐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筑特点和“天人合一”理念

韦述在《 两京新记》 中记述这件事说 :初 , “ 隋炀帝登 北邙观伊 阙, 日:此 龙门耶, 顾 ‘ 自古何为不建都于 此? 仆 射苏威 对 日 : 自古 非 不知 , ’ ‘ 以俟 陛下 。帝 大 ’ 悦然 :其地北据山麓 , ‘ 南望天阙, 水木滋发,i J 原形 I 胜 , 古都邑, 有此也 ’” 自 莫 。 事后 , 即下诏说 : 洛 他 “ 邑 自古 之都 , 王畿 之 内 , 天地 之所合 , 阴阳之所 和 , 控
为了加 强对 东方 和江 南 的军 事控 制 , 以避 免偏 居于
一
。
长安鞭长莫及的局面。 在营建东都之前 , 仇太翼 曾告诉 隋炀帝说 : 章
( 含武 周 ) 后 梁 、 唐 、 晋 五个 朝 代 的都 城 , 有 、 后 后 计
隋炀帝 、 隋恭帝 、 唐高宗 、 武则天 、 唐中宗、 唐玄宗 、 唐 昭宗 、 唐哀帝 、 梁太祖、 唐庄宗 、 明宗 、 唐 晋高祖等十
以三河 , 以 四塞 , 陆 通 , 赋 等 , 汉 祖 日 : 吾 固 水 贡 故 ‘ 行天下 多矣 , 唯见 洛 阳 ’” 说 :我有 隋之 始 , 欲 。又 “ 便 创兹 , 洛 日复 一 日; 暨 于 今 , 兹 在 兹 , 言 感 怀 越 念 兴
可见 , 营东都大监杨素和副监杨达及将作大匠宇文 恺用 心 良苦 。 还需 要指 出的是 , 隋唐东 都城 “ 直伊 阙之 南
口” 如此 规划 亦 可谓 手法 非 凡 , 意 弘深 。伊 阙 即 , 寓 龙 门 ,水 经注 ・ 《 伊水 》 :伊 水 又北 人伊 阙… …两 日 “ 山对峙 , 望之 若 阙 。 这 样 利 用 自然 形 势 , ” 把对 峙 的
两山作为都城正南 门的天然两 阙, 不仅显得气势雄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洛阳;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引言:河南省洛阳市,曾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13个朝代的都城,有着1500年的建都史。
建国后,以洛阳城市规划经验命名的“洛阳模式”一度成为享誉学术界的典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辉煌的都城,城市规划历经四期,不断演变,既有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又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1.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建设1.1洛阳做为都城具有优良的条件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具备做为都城的地理优势。
城市地势平坦,具备适宜人居住、发展生产的自然环境。
北临水,南有山,城市具备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
洛阳一直是北方甚至全国的文化中心,是文人、士大夫的聚居地。
1.2北魏及隋唐洛阳城洛阳建都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都城就是北魏洛阳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
《洛阳伽蓝记•城外诸寺》中记录“京师东西二十里,步苟一里,里开四门,南此十五里,户十万九千怜。
扁社宫室府曹忍外,方三下,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万二十里。
”北魏洛阳城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制建造的中国古代都城。
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
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轴线偏全城的西部,宫城、皇城也位于城市的西北。
2.布局如棋盘,街道横纵规整。
3.都市繁华,绿化景观较好。
4.城内有“三市”及大型粮仓。
5.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
2.“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洛阳模式”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洛阳被列为了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对于洛阳新厂区的选址,中央联合选厂组提出过四个方案:西工、白马寺、洛河南及涧河西。
在这四个方案中:西工是西周王城遗址所在地;白马寺为唐、宋古葬墓区;洛河南不仅是隋唐城遗址所在地,同时距离陇海线较远。
隋唐洛阳“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兼论洛阳城市建设的历史文化

文章编号 1 0 — 3X ( 0 8 0 — 0 0 0 03 79 20 ) 2 01—4
摘
要 该文论 述 了隋唐 洛 阳城
“ 象天 法地 ” 、
洛 阳有 四千多年的建 城史 ,在 这漫长的都 城岁
“ 乎 神都 ”洛 阳城 对应 天 上 日、 月和 东 、西 、 确
“ 天人合 一 ” 、 “ 河 建城 ” 、 “ 苑一 体 ” 、 跨 城
象 天 月 里 , 隋 唐 洛 阳 城 是 其 “ 煌 时 期 ” ,而 在 这 3 0 辉 0 南 、 北 、 中 的 五 星 , 以 应 “ 天 法 地 ” 、 “ 人
“ 园居一体 ”的 “ 山水城市”建设 历史经验 ,以及 余 年 的 “ 煌 时 期 ”里 ,其 间 ( )武 则 天执 政 合 一 ” 。 辉 周
好的生 态环 境和景观 效应。
隋 唐 洛 阳 城 是 古 代 中 国最 为 理 想 的 “ 水 ” , 风
ci r s h ier ci en i g wi a k t ac o st e ry v , t bl d n t p r , y h
and i ng n he l vi i t gar den,and ex ai t pl ns he hit i sorcal culur headsr t e team s ten heni :sr gt ng
都城 。 依 山面水 ,向 阳近 水 ,前 有 “ 阙 ” ( 天 伊 阙 ),九 皋 ,嵩 、 少 案 山面 立 ,左 首 阳、 右 秦
岭 , 谓 之 青 龙 、 白 虎 相 卫 。 邙 山 为 父 山 , 追 溯 昆 仑 为 祖 山 。 伊 洛 相 会 东 入 于 河 , 群 山环 抱 , 水 口 相 通 。这样 的形 势 ,历史地 理 学家誉 为 戴 ,形 胜 甲 天 下 。 ” “ 山 控 河
隋唐洛阳城设计方案

隋唐洛阳城设计方案
隋唐洛阳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其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城市规划和防御需要。
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城市布局、城墙构造和交通道路等。
首先,隋唐洛阳城的城市布局合理,整体呈长方形,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内城面积较小,是宫城和政治中心,外城面积较大,是商业和居住区。
这种布局体现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分工,能更好地满足各种需求。
其次,隋唐洛阳城的城墙构造坚固耐用,采用夯土筑成。
城墙高而厚,顶部有宽阔的护城河,以增加城墙的稳定性和抵抗敌人攻击的能力。
城墙上还设有城门和城楼,城门上有铁门、纳木珠和流沙等防御工事,同时也方便居民和商人出入。
此外,隋唐洛阳城的交通道路布局有序,主要道路纵横交错,连接内城和外城、各个城门及各个重要地点。
同时,隋唐时期还修建了一条南北向的皇道,连接洛阳城和长安城,方便皇帝往来。
这些道路的修建使得隋唐洛阳城的交通畅通,提高了行政、商业和军事活动的效率。
总的来说,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城市规划和防御需要,城市布局合理,城墙构造坚固,交通道路布局有序。
这一设计方案为隋唐洛阳城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
隋唐五代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美学

隋唐五代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美学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美学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方面。
城市规划在隋唐五代时期,城市规划的特点是道路简直且宽敞,城市的整体布局也相当合理。
在此期间,唐朝的长安城、洛阳城和开封城等一些重要城市的规划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唐长安城为例,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市布局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长安城中城墙以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城市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贯穿其中,将城市划分为九个坊。
这些街道都是由宽敞、顺畅的大道和小巷组成的,这种完美简洁的城市规划意味着人们可以方便地前往自己的目的地,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用于交通和商业。
此外,长安城还有一些特色的建筑群,如太极殿、衙门、西市、北邙山等。
洛阳城是这一时期最早发展起来的城市之一,它的城市规划与长安城很相似。
在五代末期,北宋皇帝赵匡胤为了开封城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构思和理念,将城市规划精细到了极致,使它成为当时的首都之一。
建筑美学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建筑美学在设计、施工和装饰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
建筑朴素、自然、大气,内涵丰富、富有哲学感和信仰意义,这些特点都成为了古代建筑的代表。
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以大型宫殿和寺庙为主,五代时期则以宫殿为主,这些建筑大多数都采用了檐枋式,即屋脊向上翘起的式样。
这种风格不仅美观大气,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风雨倾泻导致水浸和房屋受损。
在装饰方面,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装饰非常精细,例如壁画、彩画、雕刻等。
当时对彩画和镂空雕刻的运用最为突出,它们以优雅、复杂和华丽而著称于世,加强了建筑的装饰效果。
结语总之,在隋唐五代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美学都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丰富历史文化,对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研究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

历史背景
隋唐洛阳城是隋文帝于公元 581年建立的都城,是隋唐 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隋唐时期,这座城市有着 极高的地位和繁荣的经济文 化,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 城市之一
PART 2
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
PART 3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
隋唐洛阳城的建筑特点是将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相 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风格
在建筑风格上,则融合了中原、北方、南方等不同 地区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隋唐建筑风格
在城市规划上,采用了方正的布局和严谨的对称,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PART 4
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
01
如今,隋唐洛阳城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游客可 以参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的景点,领略隋唐时期的文
隋唐洛阳城具有重要的 文化遗产价值
它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的典范,融合了自然景 观和人文景观,体现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隋唐洛阳城的建 筑风格和工艺特点也具 有独特性,反映了当时 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 水平
PART 6
保护与传承
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隋唐洛阳城这一重
01
要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
隋唐洛阳城
汇报人:xxx
1 历史背景 3 建筑特点 5 文化遗产 7 未来展望
-
2 文化价值 4 旅游景点 6 保护与传承
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的都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是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x
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 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源自PART 1历史背景
取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加强文物保护、修复和考古研
02
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及其影响

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及其影响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繁华而又动荡的时期。
这段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城市规划、商业繁荣到文化交流,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后来的中国社会。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唐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化。
唐代,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中央集权,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开始出现。
榜样城市如长安和洛阳的规划成为模板,并影响了其他城市的建设。
城市规划以宫殿、街道和庙宇为中心,形成了典型的“朝向教堂”的布局。
城市内部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城是贵族和政府官员的居住区,外城是平民百姓的居住区。
这种城市规划模式在之后的历史上一直延续,塑造了中国城市的面貌。
宋代,城市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发展。
背离了唐代宫殿式的规划,宋代城市更强调商业和市民的需求。
二、商业繁荣唐宋时期,商业在城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城市商业以市区形成的集市为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贩和顾客。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工匠聚集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各种行业的集群,如丝绸、瓷器和铁器等。
这些手工业的发展既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城市内外的贸易。
三、文化交流唐宋时期的城市也是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中心。
城市内的学府、书院和图书馆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知识分子。
唐朝的文化繁荣使得长安成为了东方的文化中心。
众多的诗人和文学家在城市中相互切磋,互相促进。
杜甫、白居易等名家的作品在城市中广泛流传。
宋代的文化交流更加繁荣。
南宋时期,南方的城市如杭州成为了文学艺术和学问的中心。
进一步的城市发展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城市商业的发展也催生了娱乐文化的繁荣。
戏曲和舞蹈等娱乐形式在城市中大量涌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四、影响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模式塑造了中国城市的面貌。
许多城市继承了唐宋时期的布局,如北京的皇城和民居的分区,南京的城堡和市区的分离等。
唐朝的都城建设长安与洛阳的宏伟规划

唐朝的都城建设长安与洛阳的宏伟规划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朝代之一,而长安与洛阳则是当时的两座重要都城。
长安作为唐朝的首都,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重要职能,而洛阳则作为东都期间的国都,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唐朝时期长安与洛阳的宏伟规划。
一、长安的宏伟规划长安是唐朝的第二个首都,其城市布局与规划非常讲究,并且在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时期进行了多次重修与扩建。
首先,长安城的整体布局遵循了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内东西南北四门分别朝向东西南北,形成了规整的城市轴线。
沿着城市轴线构建了规模庞大的皇城、内城和外城,并通过宽阔的大街与大道将宫殿、府第、寺庙、市场等重要建筑依次串联起来。
其次,长安的街巷设计也非常考究。
大街宽阔、笔直,交通便利,不仅方便人们的出行,还有利于城市的防御和日常管理。
在大街两侧,还设有石砌的排水沟,排除雨水和废弃物,保持城市的整洁和卫生。
此外,长安城内还有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和寺庙。
如大明宫,是唐朝宫廷最为重要的建筑,它包括内殿、后殿、东西朝堂等主要建筑,规模之大堪称当时世界奇观之一。
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以及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总之,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其宏伟规划不仅展示了当时中国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也为后世都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洛阳的宏伟规划洛阳作为唐朝的东都,在唐朝中期也进行了一系列宏伟的建设规划。
首先,洛阳城的规划与布局参考了长安城的设计。
城内同样采用东西南北四门的朝向,形成了规整的城市轴线。
并在城内规划了宫城、内城和外城,建设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宗教建筑。
其次,洛阳的街巷设计也非常注重。
大街宽敞平坦,街道两侧有整齐的商铺和住宅,形成了热闹繁华的市区。
此外,洛阳城内还有许多小巷和胡同,连接着不同的城区,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
与长安类似,洛阳城内也有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和寺庙。
如白马寺、崇圣寺等,它们不仅是佛教的重要寺庙,也是文化交流和教育的中心。
洛阳特色建筑设计理念

洛阳特色建筑设计理念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
洛阳特色建筑设计理念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洛阳特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洛阳的建筑设计理念致力于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到建筑中,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建筑的形式、结构、装饰等方面,洛阳特色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如琉璃瓦、彩绘、斗拱、梁架等,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氛围。
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是现代化建筑理念。
洛阳特色建筑设计理念注重结合现代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使得建筑更加实用和舒适。
在设计上,注重结合环境和人文因素,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建筑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追求。
同时,洛阳特色建筑设计也注重保护环境,提倡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材料,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洛阳特色建筑设计理念还注重宏观规划和微观细节的统一。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使得洛阳的建筑可以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相融。
在细节方面,洛阳特色建筑设计注重研究和发扬洛阳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庭院式布局、雕花纹饰、传统图案等,使建筑更加具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洛阳特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价值在于传承、弘扬和创新。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洛阳特色建筑设计保护和传承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同时,洛阳特色建筑设计也在创新和发展中寻求突破,力求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建筑更加现代化、实用和美观。
总之,洛阳特色建筑设计理念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化建筑理念,注重环境保护和细节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一特色建筑设计理念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使洛阳的建筑具有现代化的功能和美感,展示了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隋唐时期宫殿设计

宫殿的建筑形制
大明宫城共有9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 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 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 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3个门道外,其余各门 均为一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 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宫城外的 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 机关——“北衙”。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又开朗。现存的 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 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 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踞龙 首原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其殿阶 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而这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在唐以后逐渐被 淘汰了。该组建筑气魄雄伟,足可代表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及 技术。
宫殿
明堂,亦称天宫,原为隋炀帝时所建的乾阳殿,后经4次被毁,4次修建,先后9次 易名,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最高大的建筑之一,为武则天时期洛阳太 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它同时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儒家的礼制建筑 典范,是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
唐朝是让一个后人可以自傲的朝代,唐初实行新政使得国 家强盛,商业也远比其他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推动建筑发展,达到古代建筑史上一个高峰,在建筑方面,宫 室沿用隋代之旧;自高宗、武后时起,至玄宗前期(650~740 年),经济持续发展,文化科技成就辉煌,国势进入极盛期,开 始进行较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公元662 年,唐高宗在长安所建 最大的宫殿,比现存的北京明清紫禁城大四十四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思想史 #
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
王维坤, 张小丽
! 西北大学 文博学院 % 陕西 西安 !$ " C " " B D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 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 ! 并结合隋 唐 长 安 城 的 布 局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 认为隋唐洛 以京师长安为摹 本 # 加 强军 事 防 御 性 # 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仓城的 阳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 " 设立 # 规整里坊以繁荣经济 # 水陆畅通 ! 交通便利 $ 隋唐洛阳城是一座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都城 ! 对 唐以后的都城及邻近国家 ! 尤其对日本的平城京 % 平安京的设计也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关键词 ! 隋唐洛阳城 # 隋唐长安城 # 设计思想 # 影响 # 考古发现 中图分类号 ! & ’ W ! # C# W ! # !!! 文献标识码 ! E!! 文章编号 ! C " " " @ ! $ % C ! " " # " # @ " C ! $ @ " A 在汉魏 !! 隋唐洛阳城址 位 于 洛 阳 市 城 区 及 近 郊 # 故城废址西约 D 公里 &’ 新唐书 ( 地理志 ) 卷 ! 载洛 阳城 * + 前直伊阙 # 后据邙山 # 左瀍右涧 # 洛水贯其中 # 以像河汉 & , 隋炀帝大业元年 ! " 三月 # 诏尚书令杨 B " A 素$ 将作大将宇文恺等设计营建洛阳城 # 次年春正月 建成 # 历时仅C 唐长安城 " 个 月 左 右&由 于 隋 大 兴$ ! 以下简称隋唐长安城 " 在西 # 洛阳城在东 # 且重要性 与隋唐长安城相同 # 故初建成称其为东京 # 大业五年 ! " 春正月丙子改为东都 & 大业九年 ! " 建含嘉 B " D B C % 仓城 & 隋洛阳城沿 承 至 唐 # 武德四年! 曾 废# 贞 B ! C" 观六年 ! " 号洛阳宫 # 显庆二年 ! " 恢复为东都 & B % ! B A D 乾封二年 ! " # 在东都苑东部修建了上阳宫 & 武则 B B $ " 改 东 都 为 神 都# 长寿二年! 加 天光宅元年 ! B F # B D %" 高外部城 墙 & 神 龙 元 年 ! 复 为 东 都# 天宝元年 $ " A" ! " 曰东京 & 隋 唐 皇 帝 在 此 居 住 长 达 # 安史 $ # ! " 年# 之乱后基本上废弃 & 作了 全 面 的 复 查 和 实 测 # 并发掘了皇城 C D A D 年春 # 南面的右掖 门 &C 重 新 着 重 探 索 了 宫 城$ D B " 年 秋# 皇城及其附属诸小 城 的 平 面 布 局 # 确定了各城部分
!. 门址的具体 位 置 &经 过 考 古 实 测 与 发 掘# 隋唐洛
阳城址外郭城周围 ! 面积 # $) A 公里 # $ 万平方公里 # 小于隋唐长安城 ! 周围 % 公里 # 面积 B) $ F # 万平方公 里" # 城墙皆版筑 & 除西面无门外 # 其余三面共 F 门 # 其中南 面 % 个 # 东 面 % 个# 北 面 ! 个& 当 时 除 安 喜 门$ 徽安门及上东门位置未勘查清楚外 # 其余 A 门均 已确定 & 皇城南面 % 门 # 宫城南面 # 门 # 北面 C 门玄 武门 # 西面 C 门嘉豫门 & 宫城北部有陶光园 # 之北为 曜仪城 # 次北为圆 璧 城 # 东 北 和 西 北 各 有 一 小 城# 称 东城之北为含嘉仓 为东西隔城 & 皇城 之 东 为 东 城 # 城 &C 市 场$ 里 坊 作 了 全 面 探 索& D B %年 对 其 街 道$ 同时也 C D B A 年下半年 对 B % 年 的 工 作 进 行 了 复 查# %. 作了部分发掘 & 据此结果 # 明确了洛阳城的 街道 $ 市场和里坊主要分 布 在 皇 城 的 东 面 和 南 面 # 且以洛 河为界形成南北两部分 & 洛南有南北向街道 C !条# 东西向街道 B 条 # 洛北有南北向街道 # 条 # 东西向街 道%条# 总计! 条 & 市 场 个 # 其 中 西 市 位 于厚载 A % 门内之西 # 南市位于洛南东部 # 北市位于上东门街以
, $+ : B $一( 二号宫殿 建 筑 * !我们认为曹魏邺北城’ 从
其中唐代遗 C D D B 年夏发掘了堂宫路北的唐 宋 遗 址 " 址主要有角 楼 ( 水 渠 和 淤 土 池 !C 又对 D D $ 年 F 月" 圆璧城南门遗址进行了发掘
* A+
!
二、 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
洛阳城是我国古代六大名都之一 " 先后有东周 ( 东汉 ( 曹魏 ( 西晋 ( 北魏 , 孝文帝后 ( 隋, 炀帝 ( 唐, 武 ( 后梁 ( 后唐等 D 个朝代在此建都 " 故又称洛阳为 后洛阳城的发展演变史同时 D 朝名都 ! 可 以 这 样 说 " 也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演变史 ! 我们认为隋唐洛 阳城属于我国都城史上的 ’ 成熟期 ) ! 关于隋唐洛阳 城的布局 " 学术界基本上已达到了统一的认识 " 但是 对其设计思想却又莫衷一是 ! 在此笔者借鉴已有的 研究成果 " 并将考古发掘与文献结合起来 " 对隋唐洛 阳城的设计思想作一简略的论述 ! 部分设计以京师长安城为摹本 !) 隋唐长安城是中国都城史上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一个城市 " ’ 它较多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都城建 设的优良传统 " 尤其是魏晋以来所形成的都城模式 " 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 使都城建设的整体面貌为之一
隋唐长安城是隋唐的京师 " 是全国的政治 ( 经济 ( 且" 文化中心 " 代 表 着 封 建 国 家 统 治 阶 级 的 至 高 尊 严! 长安城的布局必然 对 其 他 地 方 城 市 有 极 大 的 影 响 ! 隋唐洛阳城虽并非 地 方 类 小 城 市 " 但毕竟是下京师 据文献 一等 ! 两城的设计 者 均 为 将 作 大 将 宇 文 恺 " 记载 " 隋文帝开皇二 年 , 命 高 #( 宇文恺在汉以 A F !来的长安故城东南 面 的 龙 首 原 规 划 建 设 新 都 " 名大 兴城 !, # 唐六典 % 卷$ 隋 炀帝大业元 年 , ’ 三月 B " A丁未 " 诏尚书令杨 素 ( 纳 言 杨 达( 将作大匠宇文恺营 建东京 ! ) # 隋书 $ 帝纪 % 炀帝上载 " 炀帝认为 ’ 洛邑自 古之 都 " 王 畿 之 内" 天 地 之 所 合" 阴 阳 之 所 合! ) 所以 欲建都于此 ! 由此可见炀帝在继承其父鸿基伟业之 后" 所建洛阳城 模 仿 京 师 长 安 不 是 不 可 能 ! 由 考 古 发掘也可知 " 两城有许多相似之处 " 主要体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 ! "宫城之南设立皇城 ! 刘 庆柱 先 生曾 在 一 文 C ’ 北魏洛阳城出现的内城 " 开启了此后宫城 ( 中认为 & 万方数据 C ! F
一、 考古工作与研究现状
关于隋唐洛阳城遗址 # 中国科学院 ! 现中国社会 科学院 " 考古研究 所 洛 阳 发 掘 队 最 早 对 其 外 郭 城 的
C. 范围 $ 形 制 及 一 些 城 门 位 置 大 体 上 作 了 考 证&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王维坤 ! " # 男# 陕西渭南人 #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 要 从 事 考 古 学 与 中 外 文 化 比 较 研 究% C D A ! @ !! 作者简介 ! 张小丽 ! " # 女# 陕西渭南人 #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助理馆员 #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硕士研究生 & C D $ $ @
万方数据
C ! $
北 ! 里坊是由纵横 街 道 所 组 成 " 此次共探出了洛南 其余坊由 于 各 种 原 因 破 坏 难 A A 个坊和洛北 D 个坊 " 以确定 ! 根据 # 旧唐书 $ 地理志 % 卷C载& ’ 都内纵横 街 分 一 百 三 坊( 三 市!每 坊 纵 横 三 百 步" 开 各十 街 " 东西二门 ) " 我们可以对洛阳城的里坊有所了解 ! 上
*+ 世纪 F " 年代中期发掘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 遗址 # !
* , $+ : B !内城 ( 郭城并存的都城制度 ! ) 但这一内城 并非
乃是宣武帝景明二年 , 在洛阳东 ( 西( 专门设计 " A " C 南三面修建了郭城 " 使得汉以来的旧城遂成为北魏 隋唐长 洛阳的内城 ! 而在 宫 城 之 南 专 门 设 立 皇 城 "
见! 洛阳的特殊 地 位 可 与 长 安 相 媲 美 " 隋 文 帝 之 所 其主要原因便是长安地理形势 以都长安而非洛阳 ! 优于洛阳 " 但都长 安 也 有 其 不 可 避 免 的 缺 点 ! 其中 对于控制关东和江南 主要一点就是长安 位 置 偏 西 ! 有鞭长莫及之感 " 隋 炀 帝 下 令 建 东 京 之 时 ! 就曾说 关河重阻 ! 无 由 自 达" 朕 故 建 立 东 京! 躬亲存 由于 # 问$ % & 隋书 ’ 帝纪 ( 炀 帝 上) "关于洛阳城的设计建 立! 由其位置的选择 便 可 见 宇 文 恺 是 考 虑 了 防 御 功 能这一点的 " 洛阳城后有邙山之险 ! 前对伊阙 ! 东西 均有河水阻隔 ! 且洛河位于皇城之南 ! 但这些天然屏 障的军事防御性能 远 远 不 够 ! 只能靠设计营建的人 为力量来弥补 " 由 考 古 发 掘 资 料 来 看 ! 洛阳城加强 军事防御的设计思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 "宫城 # 皇城设在全城西北隅高亢处!由考 C 古发掘和文献记载可知隋唐洛阳城的宫城在郭城西 北隅 ! 其平面近方形 ! 东壁长 C! 西壁 长 C! $ "米! $ A 米! 北 壁 长 C# 南 壁 正 中 有 向 南 凸 出 部 分! 长 " " 米! 约 C$ 内 外 墙 皆 包 砖! 墙一般宽 C " 米" 城 墙 夯 筑! " 皇城 在 宫 城 之 南 ! 南北长% 以西壁 C A @ C B米 为准 ) 约 CB 东西长约 !C $ " 米! C " 米 " 皇城 周 围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