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大纲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两首.doc
最新[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word文档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
(2课时)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2)体会作者的感情;(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领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领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 : 两课时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心得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领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习题。
导入:在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出色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
老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习题。
今天我们就来观赏王安石到处颂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习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习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习题中何意?(3)理解标题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土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课件
所见的注解和韵译
牧童:指放牛的 牧童骑在黄牛背
孩子。
上,嘹亮的歌声
振:振荡。说明 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 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在林中回荡。忽 然想要捕捉树上 鸣叫的知了,就 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 在树下。
鸣:叫。
第三课《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寻隐者不遇的注解和韵译
寻:寻访 隐者:隐居的人 不遇:没有遇上
苍松下,我询问 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 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 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 不知他的行踪。
牧童骑黄 牛,
歌声振林 樾。
意欲捕鸣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三首.doc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残、瑟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
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中国古诗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
下面是WTT为你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篇一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展示诗句。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教学内容: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创作属于自己的古诗,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创作古诗,让学生能够:1.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2.提高孩子们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3.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意象和韵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出自己的古诗。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和创作,使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得以提高。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情景模拟、小组合作、个人创作、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经典的古诗,引导学生们欣赏诗歌,了解句型和韵律;2.教师导入此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思考什么是古诗,介绍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教师提问,让学生们思考:“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是哪些古诗?为什么?”二、学习1.教师解古诗的基本结构,如诗句、诗调和节奏等;2.教师演示一些古诗,并引导学生们分析诗句和诗歌的韵律;3.教师讲解古诗的意象,如花、月、天、地等,让学生们学习并理解常见的意象;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通过合作,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完成一首自己的古诗,并且每个小组要选出一首最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总结1.教师综合小组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基本构成及意象等;2.教师鼓励学生欣赏和创作古诗,培养其品味和创造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这节课所写的古诗,并在家中进行修改和完善,下节课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课堂上,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氛围比较轻松愉快,学生对古诗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在创作古诗环节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创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班级之间的团结和交流。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三首古诗。
本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古诗的欣赏和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想象、品味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3.品味评价法: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形象、情感,进行审美评价。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同时,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图片、音乐等,解读诗句的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中的美,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并启发他们如何欣赏古诗。
3.白居易的《池上》: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领略白居易的闲适生活态度,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围绕这三首古诗展开,涵盖字词解析、诗句翻译、诗歌背景、诗人情感等方面的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品味诗句,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朗读节奏的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与普通话朗读节奏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需要教师示范和指导。
-诗词创作技巧的迁移:将所学古诗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学生可能感到困难,需通过实际练习和指导来突破。
举例说明:
-对于诗句解析的重点,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应详细讲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疑是”等词语的用法,强调其描绘瀑布壮观景象的效果。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个别学生对于某些诗句的理解存在困难。这说明我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还需加强针对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1.更多地运用生活实例和具体诗句来阐述古诗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课堂讨论环节的指导,让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详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理解古诗的形式特点以及词语的具体用法。
3.通过分析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重点讲解了以下三篇古诗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特点:《登高》、《劝学》、《饮酒·偷得浮生半日闲》。
1、《登高》这首诗通过作者顺着山势登高感受自然风景,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古诗中的“边境”、“台阁”、“关山”等概念;(2)掌握古诗的形式特点,如平仄、押韵、排比等;(3)理解古诗的人与自然的主旨思想,构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2、《劝学》这首诗通过劝诫学生努力学习,扬长避短,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古诗中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寓言故事;(2)掌握古诗的形式特点,如双调、押韵、对仗等;(3)理解古诗的含义,培养行动力和毅力,重视学习过程。
3、《饮酒·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首诗以舒卷轺谷之意表达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古诗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帘外雨潺潺”等描绘自然的表达方式;(2)掌握古诗的形式特点,如变体、押韵、双关等;(3)理解古诗的含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喜爱。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1、教学导入在学习之前,我将通过一些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媒体来导入古诗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情感和情境。
2、课文解读在学习每一首古诗时,我将通过解析每个字词、句子等,分析其概念、词汇、结构、修辞等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每首诗歌的含义和特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3、情感教育通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每首古诗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进行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doc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内容: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开、至此回,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
第三步: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交流。
第四步: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人教版教案.doc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人教版教案设计理念: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古诗文学习的重点,应不断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这三首诗词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古诗词,淡化诗意解读,而重赏析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了解王安石、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2.搜集相关思乡的古诗。
3.课文插图及相应CAI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2.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背诵和月亮有关的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然后再用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拨动学生的思乡之琴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查找资料,了解诗人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2.解题:“泊船瓜洲” 分页标题#e#【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对诗人及写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建议古诗两首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建议古诗两首传授建议1.课前可让学生回忆课上或课外学过李白、苏轼的哪些诗或词。
西席准备有关天门山、庐山的挂图(或投影片、录像片断等),课文范读录音带。
2.两首古诗特点不同,可采取不同的传授要领。
《望天门山》借景抒情,诗中有画,可让学生读读画画、读读讲讲。
《题西林壁》可采取读读议议、读读演演的要领学习。
3.学习《望天门山》,可先让学生自己把诗读几遍,读熟了,再看看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议决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把全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以上是第一个传授环节。
第二环节,让学生自由诵读,连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要说得具体些,而不只是是用白话翻译古诗。
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画好后,到讲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并请同砚们评一评,看是否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想象,写一篇漫笔。
然后在班上交流。
第三环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4.《题西林壁》这首诗字面意思浅易,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抵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诗中所蕴含原理的感悟上,可采取讨论学习的要领探究这首诗的含义,还可采取采访的要领交流讨论的心得。
要注意引导学生连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砚,我们应该怎么看?是只看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他的优点?还可以让学生举出其他事例,讨论怎样从不同角度去看标题。
在学生有了感性明白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诗告诉人们什么原理。
还可以用采访的形式交流。
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苏轼,其他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可以互相采访,采访的内容是学习这首诗后受到的启发。
“思考·练习”1是要修业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并能默写此中一首。
两首诗歌的内容品格不同,朗读时感情处理也应不同:第一首写壮观之景、抒豪迈之情,读的时候要读出魄力;第二首借常见的现象,悟人生哲理,要读得密切自然。
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_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_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摘要:(课)二、教学要、学会课生,二步、组合作利用、课释和插图(投影出示插图)学古诗相交流,)三步、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语教案]五年级语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容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课)二、教学要、学会课生、借助和课释体把握诗想象诗歌描写境体会诗人情感3、有感情地朗、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首三、教学重、难想象诗歌描写境体会诗人情感四、教学方法熟、简析、体情、主学习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七、教学程序课、导入新课、古诗作我国悠久化宝贵遗产深受学们喜欢近课外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听、今天我们起学习首古诗《望天门山》说可能怎样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学生学习没有这样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教师可以进行引导)3、古诗作者及背景;()理重词思体了诗;()体会作者感情;(3)感情诵二、学习古诗步、根据集到谈谈你对作者李白了、说说你对题目理二步、组合作利用、课释和插图(投影出示插图)学古诗相交流、通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重词语思天门、楚江、断(断开)、开(通)、至回(这里拐弯)通理这些重词语助学生理诗[图运用组合方式让学生主探究诗句思充分学基础上相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学能力、合作能力]3、还有什么不明白问题提出直、再这首诗边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画面先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己想像到画面简单画出交流结合画面叙述(建议教师交流尊重学生不感受不要强学生叙述得太致将概诗叙述即可)三步、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交流四步、刚才我们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雄伟景象体会了作者赞美情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这首诗先由再请学生给全班学听、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地给学生配乐朗)三、拓展交流课前集李白其他作品全班诵[图将课前集与课相结合拓宽学生围丰富学生积累]二课、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起欣赏了《望天门山》谁背诵下?先人背诵再集体背诵、把你集到李白作品背诵给听3、今天我们起欣赏另位诗人苏轼《题西林壁》[图检学生上节课学习情况给学生展示背诵集到古诗机会体会成功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二、学古诗明白、由朗古诗然把你集到有关作者以及你对这首诗理组交流(可以利用、课释、课插图理这首诗歌)、请各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交流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容()对作者苏轼了()对题目理;(3)对重词句理题(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对这首古诗诗理(教师不要强学生装理完全致体把握诗即可)[图由这首诗词句比较易懂教师可以更程地放手学生主学习用组合作学习方式利用学生相交流体会古诗思]3、对这首诗歌还有什么不明白吗?(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什么作者这座山会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如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用这问题引导学生进步明白古诗思)、出示庐山不角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再疑问[图这首诗两句是学生不容易理电教手段运用可以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刚才通学明白了古诗概思下面边听老师诵这首诗边闭上眼睛想象你象看到了什么教师配乐诵学生想象、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山峰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想象3、讨论然交流()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从《题西林壁》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图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比较浅显地感悟这首诗蕴含道理讨论明白这首诗蕴含道理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地给学生配乐朗)四、拓展交流课前集苏轼其他作品全班诵▲教学结这两首古诗或绘画或悟理境深远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诗课我们通背诵更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摘要:下面是编你整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起看看吧,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高山国古诗涵博精深,历史远流长下面是编你整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起看看吧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略位置)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歌谣向我们介绍是瓜洲瓜洲位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长江水见证了瓜洲兴衰瓜洲曾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古都更是气洋溢灵秀地许多诗人留下了千古绝唱诗句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片冰心玉壶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件展示诗句)还有首广传诵就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板诗题题3渡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吧二、整体感知直奔重学生用己喜欢方式古诗尤其水、数重山、照我还3反复多几遍这首诗结合课释想想诗句思你会有怎样感受呢?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乡感情)5你欣赏诗哪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刚刚学说得多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还)我们起吧(生齐)能说说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3有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景色那就和你桌再相说说你头脑出现了怎样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桌、练说5指数名学生说6结你们回答很精彩!原短短句诗可以人头脑出现这么多不画面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把感受表达出吧8听了学们描述我仿佛看见了派色彩斑斓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上插图对你会有所助9指名答(江岸两边面积出现是草地、树木、青山)0是呀作者放眼望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绿色词吗?近处( )草( )柳树远处( )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诗人正遇早春节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可别看了这绿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变化)学们理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绿出吧男女生赛5绿却有!引导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故事6听完绿故事你感受深是什么?(指名答)7结是呀位如优秀诗人能了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平习作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8这首诗正是因这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起出你赞叹吧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渡这么美绿这么迷人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诗人和我们样陶醉景色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诗人想回哪里?诗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3你能地图上到它概位置吗?先古诗学生上台指明(老师击课件显示钟山位置)简介王安石父亲曾江苏南京官王安石是那里长对钟山即现南京有着深厚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二故乡5你从哪里能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乡呢?6引导学生从水只隔数重山又何照我还这些词句理(指名答)7练习出诗人无限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感情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外游子对乡是多么牵肠挂肚呀!让我们起再有感情地朗这首诗练习背诵3王安石北宋期著名学、诗人、政治立志国改革这首诗是他二次出任宰相途瓜洲所写短短8展现了早春江南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己前途担忧京城真能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还是他对讲究绿令人不得不佩他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中国古诗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教案篇一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精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是呀,故乡的月亮总是那么令人怀念,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pō)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二、查找资料,了解诗人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⑴“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⑵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2、解题:“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1、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还”字)四、紧扣“还”字,披文入情1、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生:我能体会到作者离家非常近。
……(板书:靠家近──很想还)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①读读诗句,想象画面。
②推敲诗句用词的.准确:将“绿”字与诗人曾想过的“到、过、入、满”作对比,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最后选”绿”?③启发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④引导学生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过渡: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学生板书:不能还)3、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五、自主探究,感受诗境1、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2、讨论、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3、学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顺势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的思乡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1、复习引入:
⑴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⑵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⑶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检查预习:
⑴指名读《望天门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4、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
⑴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指点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⑵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⑶指名说句意。
⑷教师小结句意: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⑸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⑹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2、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分页标题#e#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⑴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
⑵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⑶把理解的诗句画出来。
画好后,可到台前说一说。
重点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⑷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
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⑸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提示“断、开、流、回”四个字帮助背诵。
四、加强感知,看图片或录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缘”字。
2、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望天门山》。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
7、质疑。
三、按上节课三步方法学习第二首《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⑴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⑵讨论句意:。
⑶把握朗读重音:
分页标题#e#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⑷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
缘:因为。
题:书写。
⑸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⑹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⑴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⑵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⑶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