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含答案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一、全球定位系统1.概念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组成系统结构组成和分布功能空间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为全天候定位提供可能地面控制系统1个主控站收集各监控站对GPS卫星的全部观测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计算GPS卫星的轨道和卫星时钟数据3个注入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将导航数据及主控站的指令注入到卫星5个监控站监测与调控卫星上的各种设备的工作、运行情况用户系统包括接收机硬件、GPS数据处理软件等用户设备,硬件由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组成捕获GPS卫星信号,实时地计算出三维坐标、速度以及时间3.GPS接收机的常见类型二、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1.定位精度(1)静态导航定位: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

(2)动态定位:达到1米以内精度。

(3)速度测量:达到厘米级精度。

(4)时间测量:毫微秒级精度。

2.应用(1)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

(2)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帮助预报地震。

(3)与GIS、RS结合,为资源调查、工程管理、精细农业服务。

知识点一错误!错误!——-————情景导入先思考-——————2015年12月25日从国土部获悉,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精准导航和精密定位服务系统,日前在广东完成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导航服务系统(GDCORS)88个基准站及其运行控制中心的北斗升级改造工程,并通过专家验收。

(1)上述材料体现了北斗系统的哪些功能?提示:精准导航和精密定位.(2)如何确定地物的精准位置?提示:确定地物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拔即可.—-—————核心要点掌握好——--——-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工作过程、用途及特点概念利用GPS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导航和定位的系统组成及工作过程用途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工作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在区域环境中利用较多的是为导航服务,地面监控系统把信息传给GPS卫星,得出处理后的考察点的地理位置和高程,获得精确数据,从而确定位置和前进方向,进而导航--—-———方法技巧很重要———-—-—GPS接收机界面解读一般在GPS接收机上能读出以下几项信息,以下图为例:(1)经纬度位置:如上图所示,GPS接收机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39°58′27。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3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增长
生态环境 恶化自然 灾害频繁
D破坏植被,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 开垦荒地, 砍伐森林
A人均耕地 少,燃料 需求增加
B扩大荒地开 垦面积
C农作物产量 下降
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
迁移应用 材料: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主 思考: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主
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中下游 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 、 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 1、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产生哪些 危害? 长江流域以南的红壤丘陵地水土流 危害? 失面积达67.48万km2。裸露的红 失面积达 万 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荒漠” (1)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 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荒漠”。 )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 这些地区,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 这些地区,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 (2)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 雨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植被一 给防洪和水库灌溉、 给防洪和水库灌溉 供水、 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下, (3)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危 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下, 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 害。 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 壤肥力下降,造成大幅度减产。仅 长江上游35.2万km2水土流失区的 长江上游 万 土壤流失量就达15.6亿吨。由于长 2、讨论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形 亿吨。 土壤流失量就达 亿吨 、 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1/3细 成的原因有哪些? 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 细 成的原因有哪些? 泥沙进入干流, 的粗砂 的粗砂、 泥沙进入干流,2/3的粗砂、石砾 (1)自然原因:山大坡陡,雨量充沛,特别是 自然原因:山大坡陡,雨量充沛, 自然原因 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 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 暴雨多 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 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 (2)人为原因:人多耕地少、对土地资源的 )人为原因:人多耕地少、 来很大危害。 来很大危害。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区 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区 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3)把下列选项填入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 ②修基本农田 ③蓄水保土 ④发展多种经营 ⑤贮 水拦沙 ⑥改善生产条件 答案
⑤ ①
⑥ ②


(4)为什么说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之一? 答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现了“合理利用土地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水 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 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次生盐渍化
答 组织语言,描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
(1)危害: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 例如,土地荒漠化使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 灾害加剧。 (2)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对应措施,从所在 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开采地 下水;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③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④控制人口增长。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分布图
读图方法
找 从图中找出荒漠化的分布地区。
内蒙古高原大部、黄土高原北部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地区。
析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一般是 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1)自然因素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1234 5 6
专项提能7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其广阔的干旱、 半干旱及部分湿润、半湿润地区存在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危害着农田、牧 场、交通及人民生活,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环境退化。中国荒漠化土地 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断续分布延伸长 达5 500 km,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 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共212个旗、县。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

原因分类 地理位置 的过渡性
土质疏松
覆 盖差
产生的影响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黄土容易被侵蚀,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条件 冲击力大,水流速度快,为水土流失提供了良好 的动力条件
滑坡、泥石流、塌陷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
地表疏松的土壤缺少植被根系的保护,易被侵蚀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了解黄土高原的 范围及水土流失 的危害 2.理解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的原因及 解决措施 3.掌握区域环境与 发展问题的分析 方法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56.9 万平方千米,约占 我国陆地面积的 37.2%,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 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有 哪些?我国还存在哪些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1)位置:地处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3)地表特征: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对当地的主要危害。 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②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2)对下游的主要危害。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 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
(2)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等。
探究一
探究二
延伸思考为什么说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 问题?
提示: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 表被切割成千沟万壑,加重了风蚀、水蚀、重力侵蚀的相互交融, 增加了洪水及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植被破坏、生态功能急剧衰退, 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整合3课件鲁教版必修3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整合3课件鲁教版必修3

2019/6/8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6/8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第(2)题,西辽
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的作用。第(3)题,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
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第(4)题,通
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
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答案:(1)外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 带草原带的过渡地带;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 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 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 成水资源短缺。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资源..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2节资源..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会分析区域能源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重点) 2.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重点) 3.掌握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鲁尔区发展背景(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西北部,欧洲的十字路口。

②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③煤炭和水资源丰富。

④离铁矿区近。

(2)鲁尔区的发展概况①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

②地位: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1)传统产业的衰落①原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表现: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热污染。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①改造传统产业: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②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①整治河流,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问题。

②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③加强环境管理,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为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营造绿色空间,鲁尔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自主诊断](1)鲁尔区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之上。

( )(2)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是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内部因素。

( )(3)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衰落是由于当地的煤炭质量下降造成的。

( )(4)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 )(5)关停传统产业是治理鲁尔区环境问题的关键。

( )【提示】(1)×鲁尔区只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铁矿石一是通过陆上就近从法国洛林铁矿进口,二是从海外进口铁矿石到荷兰鹿特丹港,再经莱茵河运到鲁尔区。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

课时2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学习目标] 1.探讨如何实现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

2.总结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般方法。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1)具体措施①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②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整治效果①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充实和提升,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②工业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亮点”。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0世纪50年代后期,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材料二鲁尔区工业分布的变化。

材料三鲁尔区各产业从业人数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和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简述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鲁尔区在整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企业数量减少;建立了化工、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大型企业。

(2)向西部莱茵河沿岸港口附近集中。

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费,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知识点拨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鲁尔区实施的各项整治措施是针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归纳如下图所示:针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以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以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归纳素材鲁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归纳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归纳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气候条件:气候是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该区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气候对东北农业影响: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农作物生长季节:4—10月(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多种多样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重点)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

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非法贸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森林资源减少原因: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湿地概念: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6米的水域。

湿地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湿地破坏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

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4)湿地减少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

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

④环境污染使湖泊和近海岸海水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1.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完全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生态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加快了大部分生态问题产生的速度。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1.结合我国实际生态环境案件,阐述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形成的一般过程。

2.举例说明某一典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3.能根据图表说出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课导入建议以2013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新数据引入新课——主要的环境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和表现1.概念: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1)现状⎩⎪⎨⎪⎧ 量: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 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少(2)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人口激增、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加速。

(3)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总面积减少、原始林地锐减、总体质量下降等。

①原始林:生物种类及种群数量、生态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均有下降趋势。

②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质量较差、中幼龄林比重大,单位蓄积量低。

2.我国草场退化(1)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

(2)问题:草场退化严重,生产力不断下降。

(3)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工业污染、鼠害虫害等。

森林锐减、草场退化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提示】 森林面积锐减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草场退化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水土流失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理。

3.掌握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为案例,分析说明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化学过程如下:(1)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2)淀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问题探究]读教材P70图3-3-2,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________,出现石芽、漏斗,整个地表呈高原状态。

(2)B图表示青中年期,各种__________喀斯特地貌和________喀斯特地貌同时发育,地表呈________状态。

(3)C图反映的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开始进入老年期,出现____________、冲积平原和________等。

提示:(1)幼年期(2)地表地下山地(3)溶蚀洼地孤峰[总结深化]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

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2.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对点演练]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化学过程是:①CaCO3+CO2+H2O===Ca(HCO3)2②Ca(HCO3)===2CaCO3↓+CO2↑+H2O据此回答1~2题。

1.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过程有关( )A.① B.①② C.② D.部分①,部分②2.有利于①②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①岩石的可溶性强②岩石的透水性强③水的流动性好④岩石的空隙、裂隙大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1.A 2.D 第1题,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化学方程式①反映了这一过程。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试题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试题鲁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试题鲁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试题鲁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试题鲁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后篇巩固探究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①B.我国华北地区-②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D.我国西北地区-④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

①→② B.④→①C。

③→④D。

②→③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第2题,②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就产生了资源由②运往③的跨区域调配现象.答案:1。

C 2。

D导学号63794030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a、b两地段其周围所在大地形区叙述错误的是()A。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知识归纳素材 鲁教版必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知识归纳素材 鲁教版必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知识归纳素材鲁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知识归纳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知识归纳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古代文明衰落的生态原因在距今6 000~7 000年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即今伊拉克境内.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苏美尔文明).依靠充足的灌溉水源和犁的发明,农民生产了超出他们家庭所需要的食物.剩余的谷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大门。

但是,他们的灌溉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水坝和运河渐渐淤塞,河水漫灌和盐分累积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

美索不达米亚人没有机会来阻止环境的退化。

由于技术不足以及频繁受到入侵者的袭扰,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生态灾难的煎熬.文明因而走向衰亡。

希腊人和罗马人同样没有摆脱这种命运。

当文明在东端新月形区域湮灭时,地中海盆地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乔木由松树、橡树以及其他叶厚而抗干旱的树种组成,植物生态学家称之为硬叶林,水分条件也较好。

据记载,当第一批定居者到达科西嘉时,那里的海岸还是树木参天,船只的桅杆甚至被伸向海中的巨大树干击坏。

在地中海森林荫护下,这一地区土壤肥沃,后来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谷仓.古希腊人首次改变了这一景观.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很多森林被砍伐以满足对木材、薪木及木炭(用于制陶等生产过程)的需求。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造成的危害分析可知,该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2题,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1.C 2.A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下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为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4.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5.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上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3题,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可知,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第4题,由于坡度在40°~90°时,坡度越大,坡面受雨面积越小,坡面径流量越小,所以坡面侵蚀强度越小。

第5题,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一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方式,②为鱼鳞坑,最适宜植树。

答案:3.C 4.D 5.B(2017·吉林省吉林市高二期中联考)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7题。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鲁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1.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危害。

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考点要求】测试要点具体测试内容和要求知道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水土流失结合实际,提出综合整治措施【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首陕北民歌,展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入新课。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判读图3-1-2)【考点例析】例l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2.危害:【点击思维】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分析该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答案】干旱、暴雨、洪涝、寒潮。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点击思维】陕西省土地总面积虽然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答案】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4)、黄土高原生态恶化示意图【考点例析】例2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XXX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据此回答(1)~(3)题:(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自然因素为主C.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目然因素为主(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 ( )A.黄土塬面区 B.黄土丘陵沟壑区 C.沟谷间地貌区 D.沟道小流域(3)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和减缓水土流失,不能根治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治理(一)、工程措施原则:合理利用土地和综合治理相结合中心:水土保持(1)工程措施(2)农业技术措施(1)、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轮作套种(2)、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滴灌、科学施肥(3)生物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②乔、灌、草结合4.“三结合”原则(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5.目的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例析】例3: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

课时1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成因[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地貌形成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1)范围:A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1)概述: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表现①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读教材P50图3-1-2,探究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地理界线是______;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地理界线是______。

(2)黄土高原的地势有什么特点?判断依据是什么?(3)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1)太行山古长城(2)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河流的流向,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3)地表起伏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知识点拨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2.水土流失会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遭到侵蚀,会导致沟谷纵横,地表起伏变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

第2题,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的土质比较疏松,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1)位置:地处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3)地貌特征: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2.危害(1)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单产降低。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对黄河的影响:使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易错提醒]黄土高原的范围和黄土分布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中黄土分布区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大得多,黄土高原只是黄土分布区中在我国分布最为集中、典型的区域。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过渡性: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但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到流水侵蚀。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性: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4)地质灾害频繁性: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2)破坏植被。

(3)人口过快增长。

[易错提醒]轮荒不同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中的轮作。

轮荒是黄土高原地区自古以来就已盛行的一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一种粗放的、广种薄收式的耕作方式,采取开荒-耕种-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抛荒-迁移-开荒的耕作过程。

轮荒加剧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基本理论(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压缩耕作用地,建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矿区复垦工作综合治理 “三结合”原则⎩⎪⎨⎪⎧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固沟工程、护坡工程和保塬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方面与地形、气候、土壤、地质构造等 自然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有关。特 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人为因素表现得更为明显。人类活动改变了 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况,从而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如下表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原因分类 地理位置 的过渡性 土质疏松 自然 降水集中, 原因 多暴雨 地质灾害 频繁 植被覆 盖差
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 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 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 流水的侵蚀 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具体措施
措 施 修建淤地坝 固沟 修建小水库 工程 营造防护林 护坡 封坡育林育草 工程 修筑水平梯田 保塬 平整土地 工程 营造护林网 平整土地、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轮作套种等 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 喷灌和滴灌、科学施肥 地 沟谷 段 作 用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 续扩展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 缓坡地段 发展林果业生产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 部分塬面 动生产率 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 土,发展生产
思考讨论黄土分布区和黄土高原的范围相同吗? 提示:不同。黄土分布区的范围要比黄土高原大得多,其范围北 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 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只 是黄土在我国分布最为集中、典型的区域。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地理位置 的过渡性 土壤质地 的特殊性 降水的季节 分配不均 地质灾害 的多发性
探究一
探究二
材料三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黄土高原上的典型民居是窑洞,这与黄土质地有何关系?这种 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提示: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但是黄土极易受到流水侵蚀, 导致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的降水特点对水土流失有何影响? 提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 土流失。 (3)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什么?该农业生产方式对环 境有什么影响? 提示:轮荒耕作制度。 对环境的影响:林草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标 阐 释

趣 诱 思
1.了解黄土高原的 范围及水土流失 的危害 2.理解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的原因及 解决措施 3.掌握区域环境与 发展问题的分析 方法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56.9 万平方千米,约占 我国陆地面积的 37.2%,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 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危害及治理措施有 哪些?我国还时,为什么要注意结合当地 人口问题? 提示: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地关系紧张,会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放 牧、过度樵采,同时一些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加剧对植被及地表土壤 的破坏,进而加重水土流失。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合理利用土地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②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③农林牧综合发展。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①压缩耕作用地,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 ③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 2.原则 (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人类活动




开荒→耕作→ 农业 轮荒耕作制度 弃荒→开荒 开挖表土→弃 工矿业 露天开采 土 其他生 建窑洞、修路、 开挖表土→弃 产活动 建水利设施 土
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 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破坏植被,扰动土壤
(2)破坏植被。 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 等。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1)位置:地处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3)地表特征: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对当地的主要危害。 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②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2)对下游的主要危害。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 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
探究一
探究二
(4)黄土高原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黄土高原位置特殊,地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季 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和土质疏松。此外,黄土高原地质灾 害频繁,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因而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 区。 (5)黄土高原的现代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为原因。
耕作区


地 段
作 用
退耕还林还草
不适宜耕 种的土地
恢复地表植被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 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 对表层土的冲击
大力植树种草,实 有条件的 行乔、 灌、 草结合 地区
思考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中,其根本措施是什么? 为什么? 提示:生物措施。森林和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 等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探究一
探究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主题活动 材料一 “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山坡挂满坡耕地,下籽十升 打一斗。”这是对黄土高原部分地区景观的描述。 材料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 积的70.9%,黄土高原地区几乎到处都存在水土流失。深厚的黄土 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 道崩塌、滑坡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过度放牧、陡坡开荒、工程 建设中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也加速了水土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