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共56份)-《论语》十则教学教学实录及点评1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十则》的作者、内容和影响。

2.学习并掌握《论语十则》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3.通过阅读和理解《论语十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4.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论语十则》的内容和核心思想。

2.掌握《论语十则》中的关键语句和意义。

3.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理性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论语十则》中的深层思想。

2.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或黑板、彩色粉笔。

2.《论语十则》的文本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1.通过放映一段与《论语十则》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论语》有了解吗?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Step 2:学习《论语十则》(10分钟)1.介绍《论语十则》的作者孔子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分发《论语十则》文本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解读和思考。

Step 3:分析《论语十则》(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论语十则》中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观念。

2.提问:你认为《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对你影响最大?请简单解释原因。

Step 4:思辨与扩展(15分钟)1.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展开扩展思考:孔子的思想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为什么?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孔子的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和思考。

Step 5:展示与总结(10分钟)1.请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进行朗读,并解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结合全班讨论的结果,总结《论语十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2.提问: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你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论语十则》的理解,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2. 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并理解其含义;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论语》的教材及其他相关教辅资料;2. 复制好《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2. 引导学生谈谈对《论语》的了解,并介绍《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二、学习《论语》十则(30分钟)1. 教师出示《论语》十则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其中的篇章;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并向整个班级分享;3. 全班共同讨论各组的分享内容,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

三、思考与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每则经典语录对自己的启示和意义;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语录,写出一段与之相关的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并展示给全班。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进行点评;2.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论语》的价值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论语》剩余的篇章;2. 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录。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每则经典语录的含义和价值观,并能够进行思考和拓展。

同时,通过写作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论语》的深入思考。

但是,时间有限,只能选择了十则经典语录进行学习,可能会有其他经典语录被忽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弥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在山的那边》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说课稿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侧重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编者所选的十则语录,则是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和处事,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其简洁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因为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变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抱有不解、不屑的消极心态。

但作为语录体典范的《论语》,浅显易懂,朴素的道理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浸透着我们的意识。

即使现在,仍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备课的出发点就是联系学生生活,唤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积累经典,为己所用。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基于此,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积累”,教、学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诵读”。

积累积累包括对孔子及《论语》地位、影响的了解;结合注释对文意的理解;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整理归纳;对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的记忆;语录体的特点及运用。

布置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或图片,了解孔子及《论语》。

学生会找到很多资料,比如: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宣称“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教师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孔子的思想是影响了古今中外的智慧,以此唤起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儿时的聪明好学、勤奋努力。

论语十则说课稿(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说课稿(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说课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我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基于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少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2、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了解句意。

3、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4、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3.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此方法可帮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课堂实践活动。

2.情景教学法此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2.诵读法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采用诵读法可以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和语调和停顿等。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论语》教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案:《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案:《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案:《论语》十则内容预览:10、《论语》十则一、教学目标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③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二、教学设计1、导入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2、板书课题。

3、介绍孔子及其《论语》4、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①理解重点词语a.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则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则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则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背诵全文。

略。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恼恨,怨恨。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

殆:疑惑。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辱。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教导,教诲。

6.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指优点。

三说说下列各句的意思。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四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

试分别举例说明,并选择一些你喜欢的语句抄在笔记本上。

此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识记和归纳的能力。

难度不大,但要认真思考。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教学建议理解内容,当堂背诵。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着重弄清实词的含义,不必在虚词和翻译上面花太多的时间。

学生粗知大意之后,即转入背诵。

训练背诵的方式可以灵活。

比如可以先是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读过几遍之后即可试着全班同学齐背,然后继之以分行背诵和个别背诵。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七年级上册) 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论语》十则教学教学实录及点评1(可编辑)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案及说课稿《论语》十则教学教学实录及点评1(可编辑)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一、导入新课,激发文言兴趣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二、初读课文,走近作者作品(生放声朗读)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大家可以参看书上插图。

我感觉到的不仅是高大、庄严,我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

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

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子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点评: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资源共享,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不失为一种高效之举。

对《论语》及孔子的了解也为下面文言文的学习张本。

)三、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1.师:好文不厌百回读。

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1:他注意到了关键字的读音,音咬得很准。

师:你很会倾听。

你刚才说的“关键字”是哪些字?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故读“”;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1:下面注释有。

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好方法。

《论语》十则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素养、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竞争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 读、背诵、讨论 等方式理解《论 语》十则的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学 习文言文的方法, 如翻译、注释等
重点字词及句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重点字词: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句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十则教案 一等奖教学设计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掌握《论语》十则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其内涵和意义,能够熟练运用 其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论语》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教学视频资源推荐
优酷、腾讯视频 等在线视频平台
央视教育频道 《百家讲坛》等 栏目
网易公开课等在 线教育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等 古籍资料网站
教学工具准备清单
黑板或白板
粉笔或白板笔
投影仪或电脑
《论语》十则原文
教案或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设计_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设计_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设计_论语十则教案设计》摘要: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课①教师朗示,教师结《论语》思想容博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说,集《论语》有关做人道理简短语录四条背背想想○教学目标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课②理课思想容对照反省己③积累言词汇○教学重背诵、翻译、理课容○课前准备①集孔子及其《论语》有关②预习课课○教学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②朗、背诵课③研前五段容○教学设计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古代化它不仅对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现实义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已成世界化宝藏重要部分不仅是国骄傲也是全人类骄傲《论语》是我国古代献部巨著是华民族优秀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封建政治、思想、化产生了巨影响即使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人们所效法现我们就学习它节选部分《〈论语〉十则》板课题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课①教师朗示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②全班齐感知课容多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根据朗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句子思③正音、正理课容①理重词语.教师导学学习言首先要掌握和积累定量言词汇言基词汇多与现代汉语义相这理但有些词古今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走是跑思如理行走这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汤是热水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学习言要特别这些变义词另外些言虚词如、乎、者、也类思比较宽泛不语言环境里它思可能不这就要系上下正确理b.主、合作、探究先仔细几遍理各句重词语思如开始不理懂试着再几遍实理不了将问题提出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词义根据词义理句子教师要学生己理了讲给学、老师听听不理四人组讨论讨论实不懂请教老师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学生能讲清教师再明确学生理有困难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重掌握句加词语思(包括全重词语)◆学而习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乎!知知不知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已◆知松柏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人②理课容教师导学关课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有关信、达、雅及直译、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学生较难以理须重讲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乎!朗、背诵反复朗直到成诵作业① 背诵课②写、识记词③预习剩余部分容二课○教学容①研五段容②理全思想义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教学设计检作业①背诵课②考句子翻译及其重词语释理五段容按课要逐句翻译剩余各段教师须重讲①见贤思齐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已不亦远乎?③有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人概括思想容指导学生将课有关容归纳到如下几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③思想修养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已知知不知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人学习体验①学了这课你认哪些容使你收获?谈谈感想②与课相对照谈谈己哪些方面做得些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③温故而知新对指导我们学习有什么重要义?④透表面理岁寒然知松柏凋也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教师结《论语》思想容博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我们学这部分主要谈是知和修养问题不仅要懂得它思更重要是系实际指导己言行今我们要多接触言了我们民族历史继承祖国化陶冶己情操作业①完成研讨与练习② 集《论语》有关做人道理简短语录四条背背想想。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教案 语文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参考教案之一教学目的一、教育学生懂得温故知新、学而不厌等道理。

二、初步学习“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三、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特点和重点是:理解每一则的大体意思和内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弄清课文中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三、当堂完成课文背诵。

四、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五、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引人:同学们已经懂得了不少有关学习的道理。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不少言论是谈学习的。

今天,我们读了《论语》十则,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板书课题)《论语》,读作l*n y(,“十则”,十条。

二、布置自读课文。

要求:1.查字典,弄清下列各字的正确读音:愠、罔、殆、谓、哉、焉。

2.思考:《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3.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三、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上述问题。

明确:1.愠y)n 罔w3ng 殆d4i 谓w8I 哉z1i 焉y1n2.据“阅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回答。

(略)3.“故”,旧知识。

“愠”,怨恨。

“厌”,满足。

“倦”,疲倦。

“善”,优点,好的方面。

四、讨论重点内容。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

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

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

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案

10《论语》十则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论语》十则一、教学目标1.熟悉《论语》中的十则内容,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道理。

2.掌握《论语》中的关键词、语法结构和句式。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论语》中十则内容,把握其精华。

•难点:深刻领会十则所蕴含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

•导入问题:你知道《论语》吗?这本书是成书于什么时候?作者是谁?2. 学习环节第一则•教育目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了解道德标准。

•学习重点:理解其何以引申出“人之初性本善”的名言。

•学习难点:掌握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

第二则•教育目的:鼓励学生尊重和表扬他人。

•学习重点:掌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理解孔子对“利”的贬义。

•学习难点:领会孔子对于利益的深层次理解。

•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健康态度。

•学习重点:领会“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名言。

•学习难点:理解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和自知之明。

第四则•教育目的:加深对孔子“正心诚意”的理解。

•学习重点:解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理解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进行阐述。

第五则•教育目的:引导学生关注教育的价值和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教愚者,无余事;且尽之矣!”这句话。

•学习难点:掌握“教愚者”的深层含义。

第六则•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中庸之道。

•学习重点:领会“君子中庸而不兼,小人兼而不中庸”的道理。

•学习难点:围绕“中庸”的内涵进行探讨。

第七则•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谦虚态度。

•学习重点:理解“君子不器”的真谛。

•学习难点:联想“言之不预,跃于东海”的内涵。

第八则•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习重点:深入探讨“虚则能纳,容则能容”这句话。

•学习难点:探究孔子的思想和良心内心状态。

•教育目的:引导学生发掘人生真谛。

•学习重点:理解“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句话。

《论语》十则教案(七年级)

《论语》十则教案(七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

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

二、读出气韵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吗?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朗读中,我们可以读出气韵,读懂人物,读出智慧。

下面就请同学们摇头晃脑地,不受约束地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派一个代表吧。

(指名朗读,正音)(要读出韵味,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咱们进一步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

)全班齐读。

三、读懂人物1.明确《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大家读后一定发现了,很多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十则都是孔子说的话吗?曾子和子贡是谁?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有关孔子的五则吧。

2.自主学习,疏通五则①全班齐读五则②在《童趣》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疏通文言文有几种常用方法,如查看法、加字法,换字法等。

今天这堂课,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你们,好吗?请同学们接下来利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也可以和同伴讨论互助,来疏通这5则。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背景《论语》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经典之一,其中的“诸子百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就选取了《论语十则》进行讲解,以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论语十则》中的“为政第二”和“学而第一”,通过学习这两则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魂魄,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为政第二”和“学而第一”这两则内容。

2.理解这两则内容所表达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内涵。

3.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1. “为政第二”讲解“为政第二”中有许多道德规范是以当时的施政者为对象讲述的,这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语文表述方面:让学生了解古代书面语表达方式的特点,同时理解古人通过如此方式传递给后人的道德意义和价值。

2.道德规范方面:通过解析文中的“犯我者,虽远必诛”“人不知而不愠”等句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相关的道德规范问题。

3.现代政治意义方面: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因此,通过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习到在现代政治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2. “学而第一”讲解《学而第一》是《论语》中最早的一篇,这个部分的教学分三个方面:1.因果逻辑方面: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了解到对“学习”的重视,同时了解到相应的因果逻辑。

2.对“学习”的态度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先哲对于学习和知识的重视。

同时,让他们知道,只要有着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学习的渴望就可以换来辉煌的成就。

3.现代教育意义方面:通过分析文中的举动和言论,让学生理解到诸如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学上册《论语十则》教案标准案例分析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学上册《论语十则》教案标准案例分析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教教事例剖析一、导言初中阶段,文言文教课究竟应当如何教?是否是都按《语文程标准》要求的“阅读简易文言文,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异诗文80篇。

”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粗心就行了?我个人以为,这得依照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色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整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该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课的桎梏。

语文教课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虑”这面超验的旌旗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虑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作用。

这类教课要让学生在大批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课如何让学生进行大批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课的触角伸到文本所供给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社交场中,进行场还原。

这与《语文程标准》所倡议的语文教课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

只可是,这类联系,是一种特别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场还原(回到原始状态)。

场还原,说简单调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虑”经过光阴地道送到文本所供给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类“思虑”靠近更加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整交融,从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类状态下进行社交,实行教课行为,实现教课目的。

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纳这类方式,其教课势必产生殊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

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单;记言虽多,但却不过三言两语,且多为喃喃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

是否是孔门弟子的粗心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前因后果都记录下来的也有。

这说明,他们是存心给后代留下空缺的。

这个空缺,就是后代理解《论语》主旨的所在,也是后代思虑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假如走开了句子,就很难确立它的意义;一个句子,若是走开了段落篇章,常常得不到正确的剖析;一篇,假如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实的文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及评点一、导入新课,激发文言兴趣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二、初读课文,走近作者作品(生放声朗读)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生齐答:孔子说。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大家可以参看书上插图。

我感觉到的不仅是高大、庄严,我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

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

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子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点评: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资源共享,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不失为一种高效之举。

对《论语》及孔子的了解也为下面文言文的学习张本。

)三、读准节奏,读出文言韵味1.师:好文不厌百回读。

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生朗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一生范读课文)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1:他注意到了关键字的读音,音咬得很准。

师:你很会倾听。

你刚才说的“关键字”是哪些字?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故读“”;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1:下面注释有。

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好方法。

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了解即可。

你能否再举一例?生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就是通“现”。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的“强”通“僵”。

(点评:根据学生的朗读及评价归纳出了读准字音的方法,对文言特殊现象的讲解适可而止。

)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

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生4:举一反三。

师:你知道是谁提出的吗?生4:孔子。

(点评:适时引导学生做读书卡,并及时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学机智。

)2.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

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的学习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

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

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

大家可以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

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

(生摇头晃脑地读)师:有没有小组解答不了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生5:前七则比较好懂,第八则的含义我们这一组不太明确。

师:哪一组的同学来帮他们解决?最好能“授之以渔”。

生6: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

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师: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

(生齐读第八则。

)(点评:通过理解文意读准节奏,行之有效。

在读中做“难句理解”读书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学生自己交流解难方法。

时时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习的人,由“学会”走向“会学”,好。

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则中还有两个词语被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是哪两个?生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师:像这类成语在《论语》中还有很多。

除了这两个,你还知道哪些呢?生8: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生9:学而不厌、循序渐进。

师:看来你的阅读面很广。

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

《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

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

看谁背得最多最快。

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点评:成语是古今汉语的桥梁。

通过对成语的摘抄,既走进了文言文,又增强了现代语的积累。

)4.(生背读)生10:我最喜欢第一则。

(生背诵“学而”章)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则呢?简要说明理由。

生10:所谓“学习”就是既要“学”(学道理)又要“习”(练习、温习),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

师:好比游泳,先学游泳知识,再下水实践。

谈学习方法的还有哪几则呢?生11:“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关于学习态度的呢?生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关于孔子被那个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孔子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话呢?生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14:我联想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师:两位同学都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看来是真正理解了。

不错,这两句讲的都是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

那么由这一句话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哪些成语呢?生15:取长补短。

生16:不耻下问。

师:其他几则,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没有你喜欢的呢?生17: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我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师:由这一句你联想到了哪句古诗呢?生1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

关于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生19:进行分类:学习态度类、学习方法类、思想品德修养类。

(点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背出韵味,既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又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自然地得以实现。

)第二课时四、读后思辨,读出个性化见解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

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可能相同。

读着你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种个性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

(生再读、背课文。

)生1: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为这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

从小爸爸妈妈就逼着我学钢琴,强迫我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我很苦恼。

我真想把孔子的这句名言送给我的爸爸妈妈。

师: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回去后别忘了与父母交流。

与作者进行对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每位同学借鉴。

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于这句话你还有不同看法吗?生2:我不完全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

孔子的这句话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请注意文中一个“恕”字,本身包含了“相互体谅”之意。

既是体谅,那么就要就事论事,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父母确实是为了你好,“己所不欲”,也可“施于人”。

现在不理解,等长大以后你也许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师:相互体谅、换位思考,就可搭起一座理解之桥。

俗话说得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我在读第二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感慨颇深。

今天读来也似谆谆教诲,如在耳畔,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生3:古人很重视品德修养。

曾子是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如果每天我们也能自我反省一次:今天的我是不是每件事都尽心尽力去做了呢?对朋友是不是讲信用呢?老师讲的是不是都复习了呢?我相信这样便能使自己不断提高。

师:正如竹──每前进都要作一个小结一样。

说到自省,《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现在我们的学习评价中不是特别重视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吗?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启示呢?生4:读到这一句我联想到了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即讲信用。

师:“忠”“信”是儒家文化道德条目中重要的两条,是立德之本。

“忠”表现在尽心竭力去做事,“信”即对朋友讲信用。

这“忠”“信”二字在当今时代仍需倡导。

要诚实不欺,敢说真话,说话算数,这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大家能从中读出如此多的感悟,这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养料。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及自我体验再来品读这些语句,进行思辨,就会“温故而知新”,读出更多个性化的理解来。

这就是创造性阅读。

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五、激趣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战争、疾病、欺凌、掠夺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

正义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这时候孔子出现了,他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

应该说,游走于诸候之间是一种悲壮的举措,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

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

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

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

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

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写一份读书报告。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

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点评:师生同讲同议,引出争议的话题,留待学生在课外以更高的热情更浓的兴趣去读《论语》、去读孔子、去读更多的文言文、去背更多的文言名句。

)【教学反思】1. 在教《论语》时,感觉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两节课就没有白上。

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则》了。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什么是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