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音乐,拓展校本教材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引进乡土教材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引进乡土教材近些年来我国学校的音乐教育,受着西方音乐的影响,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教材中得到基础性和系统性的体现。
谢嘉幸老师在他的文中指出:“音乐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是自己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
但是我们的青少年有多少人了解自己家乡的音乐?又有多少人会唱家乡的歌呢?居于此问题的触动,我利用课余时间在我校的一些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了解我们陕南的本土艺术文化,很多学生连最具本土特色的“秦腔”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会唱这些作品了。
如此证明,乡土音乐正逐步远离我们的青少年,一些民族民间的艺术精品正面临失传,所以说把民间的乡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如何利用开发乡土音乐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为此,我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音乐教研员凌素娟老师组织了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对“开发陕南乡土音乐资源”进行研究,指导创建新的音乐课堂教学。
我作为课题组的一员,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下面我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合理开发乡土音乐的课程资源陕南的乡土音乐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
秦剧是众多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引人注目的艺术之花,它深深地扎根在陕南的热土里,芬芳四溢,闻名遐迩。
面对这么丰富的资源,我们该怎么办,从哪儿着手呢?这就需要我们着眼于实际,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方面开始入手。
1.从现有的课本教材中发掘乡土音乐资源。
音乐课本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教师都可以借这些题材来展开教学,在这基础上拓展到我们的乡土音乐文化,跟学生介绍我们陕南黎族丰富多彩的民歌和多姿多彩的舞蹈,这样既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又能让学生了解更多家乡的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音乐教学中引入乡土音乐教学实践
音乐教学中引入乡土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
”幼儿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幼儿教育实践活动。
音乐也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
我们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融入一定的音乐教育,对稳定幼儿情绪,开发幼儿智力,使其健康和谐地成长意义重大。
音乐在潜移默化中也在不断的教育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受到很好的影响同时我们的乡土音乐也同受欢迎。
乡土音乐文化的内容、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总是与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是其它文化无法替代的。
乡土音乐有很强的渗透力,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不自觉的被打上了乡土文化的烙印。
将乡土音乐纳入幼儿园课程之中,形成具有自己幼儿园特色的园本音乐教材,那么,幼儿园音乐教育将会更富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1 发挥乡土音乐的教益功能,陶冶幼儿的品行。
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教育过程能否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
例如:在我们宁波电视台播放的《来发讲啥西》歌曲中有几句“闲话要讲讲道理”等,这样的歌词既是我们宁波人自己方言而编写的歌曲同时也是富有教育意义的。
意思说:“做人有话要好好说,不能无理取闹等。
从中让孩子在学唱中快乐的体验了属于我们宁波自己的歌曲而感到骄傲,在情感教育上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了一件小事情吵架而不团结。
除了地方乡土文化外还可以灌输我们中国乡土文化的歌曲。
例如:学习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时可以借助影片资料《雷锋》让幼儿观看,使幼儿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这时候大班幼儿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浅析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摘要】乡土音乐资源是指源自于人们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的音乐元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
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音乐资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分析了如何有效地融入乡土音乐资源并讨论了其对学生的影响。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
总结了乡土音乐资源对音乐教育的意义,以及未来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堂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文化自信心,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乡土音乐资源、音乐课堂、开发、利用、融入、影响、实践案例、意义、发展方向1. 引言1.1 乡土音乐资源的概念乡土音乐资源指的是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背景的音乐元素和曲目,通常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和乡村。
这些音乐资源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习俗、传统和情感,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
乡土音乐资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俗保护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让学生接触和学习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多样化音乐形式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
在乡土音乐资源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知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传统。
在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乡土音乐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场所,而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可以为音乐课堂增添丰富的内容和情境。
乡土音乐资源是反映地方特色和民间生活的音乐形式,通过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利用乡土音乐开发课程资源
利用乡土音乐开发课程资源作者:朱小云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08期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对于音乐课而言,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意义重大。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如何开发与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这一直是音乐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不少教师虽然生活在乡土音乐的海洋里,身处广泛而丰富的音乐文化氛围中,却没能开发出富有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实际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教师们一定要笃信,打开通往地方特色音乐的大门,拥有一座民族音乐教材的宝库,就可以让学生登入美妙的音乐殿堂。
近年来,身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笔者开展了《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对地方特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关键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教师具有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的慧眼,能充分地利用自身拥有的独特乡土音乐素质开展教学工作,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独具特色的地方资源,补充完善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
首先要求教师全面地深入生活,对资源做深层次的认识和探究,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有善于发现和总结的能力,更需要教师在一个长期的充满艰苦的实践过程中努力耕耘。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师在整个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换句话说,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还是课程设施的基本条件资源。
毫无疑问,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以便给在能力、经验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方法。
从《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学设计开始,笔者就迈出了挖掘、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的步伐。
因为陕北民歌颇具特色,而笔者又是地道的陕北人,所以笔者决定从陕北最原始的民歌入手。
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民间音乐游戏的实践研究
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民间音乐游戏的实践研究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民间音乐游戏的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及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游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具有多样性、随意性、竞争性、科学性和较强的趣味性。
游戏中的歌谣、童谣容易表现,贴近自然,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
民间音乐游戏以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独有的特点及价值,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应该继承和发扬。
闽西有着大量优秀的、丰富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在我省乃至我国的音乐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久负盛名、家喻户晓的采茶灯歌舞、舒展悠扬的龙岩山歌等等,还有儿时民间传统音乐游戏:跳皮筋、板凳龙等,哼着童谣玩游戏,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因此,我们提出了“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民间音乐游戏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对部分民间音乐和民间童谣的收集、筛选、改编、整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加以应用,充分挖掘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民间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融合多元音乐文化思想,真正达到教育优势互补,创新幼儿园音乐素材及活动形式,有机地将民间音乐游戏贯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家乡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培养幼儿对民间音乐游戏的兴趣,树立爱家乡的情感。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总目标从理论学习到活动实践,充分挖掘闽西乡土资源,整理收集闽西童谣,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以民间音乐游戏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为研究的切入点,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形成操作性强的园本课程体系。
创新组织方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让幼儿在听听、唱唱、玩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感知、理解和表现家乡的传统音乐,培养幼儿对民间音乐游戏的兴趣。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摘要:乡土资源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在历代的传承中仍然生生不息,散发着隽永的魅力。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为了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结合乡土文化来改善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推动学生在音乐素养上的综合性发展,并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简述其重要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乡土资源;课堂教学引言:在小学阶段,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及其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校当地的乡土资源,结合乡土资源来丰富音乐课堂,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具文化气息和乡土情怀,产生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重要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并合理应用乡土资源,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将被明显激发出来,以更充沛的精力和更专注的状态投入到对音乐的鉴赏、演唱和创作中,继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其次,这将有利于弘扬并传承我国的乡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并推动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最后,这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创作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取得综合性提升[1]。
二、教学策略(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当地的乡土文化。
为此,教师需要对当地的乡土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首先聚焦于乡土文化中的音乐元素,诸如诗词歌赋、古琴古乐、民俗音乐等等,将其作为音乐鉴赏素材,使学生在音乐的律动与感染下汲取当地乡土文化的养分;其次,教师还可以挖掘民俗风情、古建遗存、名人传记等乡土资源,并结合课本内容来渗透关于这些方面的乡土文化,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使学生对音乐曲目的理解更为立体、深刻,并激荡起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2]。
让乡土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
让乡土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以弥渡县密祉乡为个案的研究音乐舞蹈系20070511班指导教师张宏伟副教授摘要: 目前民族民间音乐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在音乐课程中适当引用乡土教材。
有专家指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主张“让每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
弥渡县密祉乡是“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当地乡土音乐资源十分丰富。
把这些丰富的音乐资源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既有利于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弘扬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乡土音乐;校本教材;师资培训;传承发展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Local Music in Primary andMiddle Schools --- A Case Study of Mizhi Township in Midu CountyAbstract: Nowadays,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society. The 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 (Trial Vesion), which was drawn up by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clearly provides that local musical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properly adopted in music clas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Some experts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is “local-color music education”,and so “every child should be taught to sing the native songs of his native place.” Mizhi Township, which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Flowing River, a well-known “oriental serenade”, is quite abundant in local musical resources. The adoption of these valuable musical resources in the classroom mus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ill help not only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music courses, but also to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local musical culture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Key words: musical education; local-color music; school-chosen textbooks; te acher’s training;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引言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这里居住着25个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各民族音乐文化风格迥异。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乡土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起源于中国各地的农村地区,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乡土音乐是农民群众生活与劳动的产物,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近年来,乡土音乐逐渐走进了校本课程,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乡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
它代表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价值的继承和发扬。
将乡土音乐引入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通过学习和演练乡土音乐,学生们还可以培养音乐的音感和节奏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乡土音乐的教学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实现。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与乡土音乐的结合演唱,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可以通过乡土音乐的演唱和舞蹈,向学生介绍各地域的风土人情,增加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乡土音乐的演变和发展,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变迁,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乡土音乐也可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学校可以组织乡土音乐的比赛、演出和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学校乐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校还可以邀请乡土音乐的专家和演奏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乡土音乐的教学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乡土音乐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教师需要有丰富的乡土音乐素材和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乡土音乐的教学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并乐于学习。
乡土音乐的教学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对乡土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乡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走进校本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一、乡土音乐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乡土音乐是指根植于乡村地区的音乐形式,它直接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状态、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
乡土音乐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南方,农民歌谣、竹笛、竹乐等乐器和音乐形式,都是乡土音乐的代表。
在北方地区,则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马头琴、呼麦等音乐形式。
乡土音乐承载着当地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人民的情感,具有非常丰富和独特的特点。
乡土音乐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
乡土音乐是乡村地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乡土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乡土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学习乡土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氛围,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创作潜力。
乡土音乐也是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将乡土音乐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乡土音乐在校本课程中的融合针对乡土音乐在校本课程中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和实施。
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设计并制定与乡土音乐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在南方地区,可以开设农民歌谣和竹乐的课程,在北方地区,则可以开设马头琴和呼麦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设置,既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又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
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乡土音乐艺术家或者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学和指导。
通过专家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乡土音乐的特点和精髓,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作潜力。
专家的指导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土音乐的演出和创作。
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创作,可以展现出乡土音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学校可以将乡土音乐融入到校本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教育资源,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力逐渐蔓延至乡村,农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乡土音乐,许多学校将乡土音乐纳入了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蕴含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还能够在校园里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乡土音乐传统。
乡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乡土音乐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劳作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音乐特点的传统文化。
它融合了土地、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情感寄托。
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乡土音乐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音乐风格,如云南的民歌、陕北的梆子戏、福建的山歌等等,每一种音乐都承载着一部分地域文化的密切联系。
而校本课程将乡土音乐引入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中设置了乡土音乐的学习内容,安排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乡土音乐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更深入地了解乡土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和表演形式。
通过乡土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对乡土音乐的认同感和热爱,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还加强了对乡土音乐传承人的挖掘和培养。
通过走访当地的音乐传承人,学校邀请他们来校园进行乡土音乐的讲解和表演,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乡土音乐的魅力。
学校还安排学生到当地的村寨进行田野调研,让学生亲身了解乡土音乐的传承历史和传统习俗,为乡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乡土音乐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激情,为乡土音乐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是指流传于民间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乡土音乐就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来源。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乡差距的扩大,乡土音乐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了解和传承乡土文化,许多学校开始将乡土音乐纳入到校本课程中。
将乡土音乐纳入到校本课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地方文化。
在
学习中,学生可以听取乡土音乐、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地域特征以及表现形式等等。
通过
这些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乡土音乐与其所处的地域、风俗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有着密切的
联系。
同时,通过对乡土音乐的学习,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多元
文化的内涵,增强自己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除此之外,将乡土音乐纳入到校本课程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乡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音乐形式、曲式、节奏等方面具有
鲜明的特征,而且在音乐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通过对乡土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可
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将乡土音乐纳入到校本课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地方文化,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助于传承
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将乡土音乐纳入到校本课程中,让
更多的学生受益。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社会高速的信息化发展,如何分辨良莠不齐的精神食粮,对于自我意识已经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
通过在高中校本课程中开设闽北地方戏曲音乐课程,并着重将南词戏实践于课堂中,让学生能够唱上一段地方戏曲。
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本土音乐魅力,更加了解闽北乡土音乐文化,增加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闽北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个性,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闽北众多的传统文化形式中,根植于闽北的地方戏曲文化,瑰丽多彩,是闽北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闽北戏曲之简要介绍据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阳县志•风俗》卷一载有“春节、元宵期间街坊游戏,观者通宵达旦。
”这说明,戏曲艺术在明代就深受闽北人民所喜爱。
由于闽北与浙、赣接壤,在经济、文化方面受浙、赣两省影响较深。
因此,明、清以来,四平戏、赣剧、三角戏、游春戏、南剑戏、南词戏、越剧等剧种,在闽北地区广为流传,至今仍以专业和业余的形式存在。
本论文研究闽北戏曲在高中校本课程中的体现,重点对学生介绍其中一种闽北地方戏曲——南词戏南词戏,由南词说唱发展而来。
南词说唱是一种坐唱曲艺形式,大约在清道光年间,从苏州经由浙江,江西传入闽北。
在同治年间,南平有“三德堂”等班社。
我省现存最早的手抄本南词唱本《断桥》即为此时所制。
新中国成立后,南词艺人仍在闽北各地开展演出活动。
南平南词具备两种艺术形式,即曲艺形式的南词说唱和戏曲形式的南词戏。
I960年,南平市通过创办南词艺术学校,专门培养南词戏曲演员,并在1964年创办南平南词实验剧团,融南词曲艺和南词戏为一体,既表演南词曲艺又表演南词戏。
南词戏在发展历程中,除借鉴京剧以外,还广泛吸收兄弟剧种,如婺剧、昆剧及姊妹艺术如话剧、歌舞剧等形式。
2006年,南词曲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词戏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本土音乐的传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要性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浅析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摘要】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音乐资源具有丰富的特点和多样的分类,可通过其特色和种类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乡土音乐资源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提升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识。
应该加强对乡土音乐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从而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乡土音乐资源不仅可以为音乐课堂注入活力,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传统音乐文化,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土音乐资源、音乐课堂、开发、利用、教学内容、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兴趣、重要性、加强、结论1. 引言1.1 乡土音乐资源的重要性乡土音乐资源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地域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和传统。
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历史和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乡土音乐资源通过音乐的形式传达着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乡土音乐资源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宁静、慢节奏的体验,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根源。
乡土音乐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通过挖掘和利用乡土音乐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本地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土音乐资源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域间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利用和开发乡土音乐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多元发展目标。
1.2 音乐课堂中对乡土音乐资源的利用音乐课堂中对乡土音乐资源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引入乡土音乐资源,我们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挖掘乡土音乐资源 丰富农村音乐教学
前沿挖掘乡土音乐资源丰富农村音乐教学□徐艺菲摘要:巧用乡土音乐资源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学地域特色化与实践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对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演唱表演能力及性格行为等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简要分析农村音乐教学中创新乡土音乐资源开发与运用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一些科学针对的新策略来提高其有效利用率。
关键词:乡土音乐资源;农村音乐教学;策略以往农村音乐教学以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学唱教材歌曲为主,以至于音乐教学毫无特色可言,降低了学生对本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及对家乡祖国的归属感,因此,老师应提高乡土音乐资源在农村音乐教学体系中的比例,创新其运用策略,为扩大其对学生思想情感及审美水平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基础。
一、丰富教学内容老师应根据学生音乐理解认知能力、年龄性格及身心发育规律等来调整音乐素材选择标准,比如,通俗易懂、节奏欢快、内容积极健康等等,既要保证学生能理解歌词,与学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也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潜能,让学生喜欢上音乐。
学校既可以组织老师编写具有乡土气息与地域特色的音乐校本教材,将当地传唱度高,主题鲜明,立意积极向上的汉调二黄曲目等编写到教材中,详细介绍汉调二黄曲目的由来、概括、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及流行区域等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汉调二黄知识框架。
另外,老师对其筛选出的汉调二黄曲目进行改编,赋予其时代特色,让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审美与发展诉求。
最后,老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乡土乐器,比如汉调二黄可以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有二胡、月琴、三弦、唢呐等伴奏乐器,武场有鼓、板及喇叭、马锣等伴奏乐器。
在教室内张贴写有这些乐器发展历史、使用技巧的图画,在开拓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也对学生乡土音乐文化素养及实践能力等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老师可以将改编后的民歌或小调用于早操、课间操、晚自习等的音乐,让乡土音乐融入到学生校内生活之中,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学唱民歌,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民歌学习与演唱氛围。
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乡土音乐演唱视频,邀请当地汉调二黄演员到校内演唱,详细介绍其对汉调二黄的理解认知,让学生切身感受乡土音乐独有的魅力,促使学生参与到传承发展汉调二黄的队伍中来,这在激发学生乡土音乐学习潜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乡土音乐的理解记忆[1]。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乡土音乐是一种深受中国农村人民喜爱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乡土音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乡土音乐的独特魅力却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如何让乡土音乐在当代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乡土音乐?这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将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乡土音乐教育,让他们在音乐欣赏和演奏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乡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中国农村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乡土音乐是一种口头传承的音乐形式,它不仅是音乐作品,更是和乡土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
乡土音乐在传承中国文化传统和根脉的也展现了中国农村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信仰。
乡土音乐的独特魅力可以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乡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校时就接触、了解和喜欢上乡土音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乡土音乐得到传承和发展。
学校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通过将乡土音乐纳入校本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乡土音乐,从而促进乡土音乐在当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为了实现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的目标,有必要制定具体的实施途径。
需要对乡土音乐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挖掘和总结乡土音乐的历史渊源、传承方式、演奏风格和曲目类型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制定配套教材和教学大纲,系统地将乡土音乐纳入学校音乐课程,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
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乡土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乡土音乐教学和指导。
在实施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合理制定乡土音乐教学内容,突出乡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乡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依托海南乡土音乐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探索
依托海南乡土音乐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探索□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周瑜【摘要】本文从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地位谈起,简要阐述海南乡土音乐的相关概念,论述海南乡土音乐资源走进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意义。
以我校依托海南乡土音乐资源的拓展型校本课程为例,从挖掘素材,做好课程设计;以研促教,推动课程实施;多措并举,完善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论证了在小学教育中实现依托海南乡土音乐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效。
【关键词】乡土音乐课程资源教育案例一、引言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学校有了校本课程空间与开发责任;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颁布,明确提出了“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等课程改革要求。
对传统文化传承,对学生家国情怀、真实情境中的探究能力培育等有特殊功能的乡土课程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乡土音乐作为地区性音乐元素,蕴含了地区经济、社会、民俗发展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音乐价值,非常值得传承和发展,进行乡土音乐教育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二、海南乡土音乐的范畴海南乡土音乐扎根民间,富有地方特色,作为最能反映群众生活的艺术形式,一直深受海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海南乡土音乐的范畴很广,种类很多,包括有海南戏曲———琼剧、海南黎族民歌、海南苗族民族、海南八音、黎苗竹竿舞、文昌民谣、儋州调声、崖州民歌、临高哩哩美、海南方言民歌等等。
三、海南乡土音乐资源引进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校本课程的产生,是教育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充分体现,整合当地优秀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发展途径,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1]1.紧扣时代脉搏,适应教育要求。
乡土,是家乡的源,是自然地脉,是文化的根。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
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乡土音乐是指根植于农村和乡村文化中的音乐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音乐在农村地区广泛流传,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工作、情感和精神面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乡土音乐纳入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对乡土音乐的了解和传承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一、乡土音乐走进校本课程的意义乡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乡土音乐这一载体,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了解自己的根文化,培养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珍惜。
乡土音乐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音乐体验,丰富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乡土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将乡土音乐融入校本课程要将乡土音乐融入校本课程,首先需要从音乐教育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
学校可以设置乡土音乐专题课程,安排专门的乡土音乐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乡土音乐的发展历程、流派风格、代表作品等知识,并通过演示、比赛、评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乡土音乐的魅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乡土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乡土音乐的创作和演绎中,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具有乡土音乐传承和创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来校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系统的乡土音乐教育。
学校还可以将乡土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乡土音乐知识融入到各种学科中。
在语文课上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乡土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赏析,了解乡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乡土音乐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乡土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美术课上可以通过乡土音乐的题材和情感,让学生进行创作表现。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都能够接触和学习乡土音乐知识,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乡土音乐的魅力。
乡土音乐资源与小学音乐教育融合创新探讨
乡土音乐资源与小学音乐教育融合创新探讨乡土传统音乐文化来源于民间,是原生态的艺术文化,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
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这些文化流传下来的更多的是新时代人们对这些精神文明的传承和理解。
只有对乡土音乐文化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使其更好地、更原始地保存、传承发展起来。
随着音乐文化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应与时俱进。
小学阶段是让孩子发现美、鉴赏美、感知美的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习传承乡土音乐的关键时期。
本文以广西梧州疍家歌为例,探索乡土音乐资源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合创新。
一、梧州疍家歌介绍与发展现状中国是一个拥有多彩的乡土音乐资源的文明古国,梧州疍家歌则是广西乡土艺术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梧州疍家歌是藤县地区随着元宵歌而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水乡民间歌谣,出现于清朝末期,由一代代藤县人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疍家歌对浔江地区以及西江流域水上居民的水乡本土音乐和水上渔民生活习俗的研究与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梧州疍家歌主要分布在太平、蒙江、和平、天平、藤州等浔江、濛江沿岸船家聚居区。
疍家歌有着固定的演唱方式,水上船家民间生活、语言非常丰富,用藤县本土白话诉说演唱,朗朗上口,常用夸张、比拟、诙谐的修辞形式。
迎亲送友、相互问候、掌舵撑船这些日常生活在藤县老人们的记忆中,都可以歌代言。
梧州疍家歌属于平腔民歌,它的旋律平稳舒缓,以同音作为重复1、2进行为主,旋律偶尔有5度6度音的跳跃,梧州疍家歌2拍子和4拍子是常用的拍子。
梧州疍家歌具有吟唱性强的演唱特点。
水上船家娶嫁和水路歌过程中所唱的歌谣,速度基本在中速之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渔民上岸了,很多疍家渔民已经脱离水上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渐渐向陆上人靠近,疍家歌却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如今,了解疍家歌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一部分年龄稍大的长辈会唱,随着他们年纪的增长,传承的缺失,疍家歌可能很快就在时代的潮流中渐渐消失。
因地制宜 挖掘农村音乐课程资源
因地制宜挖掘农村音乐课程资源【内容摘要】任何一堂音乐课,从开始构思到收集素材,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从教学表现到教学反馈等,都与课堂资源紧密相连。
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孩子,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因地制宜开发音乐课程资源,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同享音乐的魅力,是农村教师的神圣使命。
农村音乐教育虽然存在劣势,但是也有他自身的优势,只要我们音乐教师悉心挖掘,用心开发,充满信心地去实践,农村音乐教育依然可以呈现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因地制宜挖掘农村音乐课程资源【正文】农村地域宽广,山清水秀,民俗风情浓厚,蕴涵着极其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资源。
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音乐教师人员得不到保证,学生音乐素养不高,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不够等多方面的因素,让从事农村音乐教育的教师一筹莫展,没有信心,本人觉得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抓好农村音乐教育。
一、利用有限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与城市相比毕竟两重天,学校教学设备差,学生的学习用具也不齐备,在现今的农村音乐教师中,音乐科班出身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为兼职或其他学科转岗过来的,甚至有些音乐教师到农村学校后往往是:“教非所学”,往往身教数科,教起了中英数,当起了班主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只有巧妙而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精心去挖掘,整合可利用的资源。
比如:有些学校没有影碟机,只有录音机,而五六年级的欣赏带是CD,教师就用磁带去录CD,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依然可以欣赏到优美动听的歌曲。
又如:学生学习用具不齐备,课堂上教师就可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互帮互学,让没有学习用具的学生和有学习用具的学生一起,参与到创作的活动中来。
一名音乐教师往往身教数科,正好可以将学科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更好地体现音乐课程的价值。
二、结合生活习俗,培养音乐素养农村的孩子大多有一定的生活﹑劳动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和自然,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体会生活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乡土音乐,教学论文文章———-谈家乡戏永昆走进素质教育课堂校园———-浙江永嘉城西中学刘春联【摘要】乡土音乐应用于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丰富音乐的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乡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对乡土音乐缺乏认识和了解、对乡土音乐教材的作用的认识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本文拟就乡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永昆戏进课堂”这项研究是根据需要发生和进行的。
首先是文化的需要,永昆戏被誉为传统音乐的活化石,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而这样的有价值的文化瑰宝,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同时是教育的需要,教育必须与乡土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这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
这也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成长不能没有当地的童谣,不能没有当地民歌、曲艺和戏曲的滋养。
他们的好奇心决定了不能把他们与窗外的精彩世界隔离开来,“让每个学生学会唱家乡的歌”已成为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
这也是家长的需要,家长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还希望他们活跃在乡土艺术里,不希望他们成为“乡盲”而失去与当地群众交流和在民间艺术节里展示才华的机缘。
这也是学校的需要,我校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很多年来以弘扬乡土音乐为突破口,已在教育界和社会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它需要以科研促特色,以特色促发展,让学校升位。
这还是政治文明的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发扬民族乡土音乐的精华会有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
鉴于以上的需要,我在永昆戏走进学校课堂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希望这些尝试能够为乡土音乐,特别是永昆戏走进素质教育课堂校园提供借鉴意义。
一、乡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1.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看乡土音乐的作用。
目前我国中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音乐师资缺乏,办学条件差,一些学校基本上没有开设音乐课。
加之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使得大部分中学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学学生在音乐理论知识和素养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这些学生感到学习音乐吃力,很多学生缺乏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它对学生当前进行的学习活动有着准备、推动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起着促进作用。
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即只有对音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了审美的愉悦体验,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把乡土音乐教材中的曲目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亲切的音乐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音乐旋律中去学习音乐,诱发学生对音乐和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接受和发现学习,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2.从音乐教材的结构看乡土音乐的作用目前中学教学中使用的音乐教材对于经济文化较落后地区的中学生来说,这套教材有相当的难度,主要体现在:(1)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起点较高,用于巩固乐理基础知识,训练视唱能力的谱例很少;(2)西洋的音乐较多,本土的音乐近零。
因此,初中学生普遍认为对于外国的作品很难喜欢,如再加上教学设备的不完善,老师自我教学素质的后天学习不足,这色彩内涵的欣赏课便会成了枯燥无味的解说课,导致学生厌学。
因此使多数学生只会抽象地背诵一些定义,或用语言、文学叙述乐理知识,不能把旋律准确地默唱或视唱出来,更不会从听觉上区别各种节奏、声部、调式、调性及和弦,更不会全面理解和辨别各种旋律的特征和风格。
乡土音乐教材的内容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主要是简谱。
因此,把乡土音乐教材用于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是对教材的补充,使音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更加合理。
同时,也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减缓了教材的坡度。
3.从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民间音乐和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看乡土音乐的作用。
当前,外来音乐文化的渗入: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让人们领略了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但同时也可能使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和特色意识日趋淡化。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持和发扬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乡土音乐教材,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音乐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对音乐艺术创作有着借鉴与启迪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
这种情感意识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4.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看乡土音乐的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对德育有着强化与辅助的作用。
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但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而且对培养人的性格和意志品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乡土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乡土音乐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与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有着特殊条件的辐射作用。
二、乡土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如何以永昆戏进课堂为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行动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近两年来,我探索了一些“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
1.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是发展学生审美素质的需要,是育人的需要。
在乡土音乐的教学中首先深入研究江浙方言的审美价值,认识到江浙方言是南戏音乐文化的载体,南戏独具魅力的美感是与方言紧密相联的。
而挖掘这两者的审美价值,正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教材和教学用例也恰恰是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闽南方言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听、说、唱、记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江浙方言的声韵美。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永昆戏中别具一格的美感。
我首先自己反复“听”与“唱”,把握作品的内涵和语言美,把握每一课内容中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韵味,让音乐先感染自己,再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法,让音乐感染学生,让老师的情感感染学生,师生在互动互学中,在完整体验音乐的同时,明白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用这样的方法,我突破了这两大难点,创造了适合乡土教学的多种教学法。
如:(1)“师生同台翻译对比法”:请本地学生当翻译,老师做主导,翻译中既体现不同地域方言的美,也要体现音乐与方言完整结合的艺术美,如《张协状元》等课例,学生感到新鲜,学得也起劲。
(2)“小老师教学法”:一首新歌,老师在课下先与“小老师”共同备课,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要点,在课上完全由学生范唱和教唱,老师只起配合作用:帮助弹奏,播放音响,为学生出出教的主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学当小老师,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如《山歌调》等教学案例。
(3)“简笔画辅助教学法”:有些歌词意思,用简笔画表现,同学们不但容易理解浙江温州方言,还能体现音乐与美术结合的综合美。
例如在《吃糠吃饭》的课例中,老师一边朗诵方言,一边画,不用多解释词意,学生便一目了然。
学唱时,学生也会一边唱一边用手画着。
(4)“创编人体造型辅助法”:把歌中的有趣事物,让学生运用自己和同伴的肢体语言创编成一组组造型,把这些造型串联起来,边做动作边歌唱,便是一首歌曲完整的表达,学生在愉快参与中记忆了方言,体验了音乐还很快地学会了背唱。
(5)“律动体验教学法”:让学生看着简单的动作图谱,用身体各部位发出不同的声响体验音乐,是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活动,老师们把音乐元素的体验,融进图谱里、律动中,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动”中感受乡土音乐的美,如《折桂记》认母片段等课例。
(6)“趣味合唱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长,把歌曲中最激动人心、最具感染力的部分加进有趣的合唱声部或伴奏声部,如《张协状元》中的披红挂绿选段等,让学生在用丰富的音响,用竖笛、口风琴、打击乐在唱奏中体验乡土音乐的独特魅力。
我在课题研究中创造的这些具有永昆戏教学特点的教学法,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达到了让学生喜欢的教育效果。
2.活动型音乐教育模式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1)讲座型。
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一些民歌演唱家到校举办“永昆戏欣赏讲座”。
在进行永昆戏进校园初期,考虑到学生们对乡土音乐比较陌生,要让他们喜欢,一定要建立起乡土音乐传播的氛围。
并现场请来了学生们的学哥,永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文义等进课堂,以和学生们做游戏、永昆知识抢答、超级模仿秀等形式层层辅助教学。
其圆润优美的唱腔,滑稽精彩的表演,拓智益脑的竞赛,无不吸引着学生们的好奇心。
表演者从小热爱永昆的亲身经历和对永昆戏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在坐的每一位听众,学生们和老师们赏到精彩处都会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还会自我陶醉地跟着一起哼唱。
教育教学达到了“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们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无形地感受到“家乡戏永昆真好”!(2)观赏型。
利用文化部门专业地方戏剧团体的资源,请他们到学校做折子戏表演,让同学们在观赏中受到教育。
永昆戏是南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走进这一多姿多彩的艺术天地,让学生看到南戏音乐概貌,自主发现美,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南戏兴趣的一个形式。
经调查,看过地方戏的小学生不到10%,能看懂意思的不到5%,喜欢欣赏的几乎为0。
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我们把永昆戏请进了校园,于校大型的学生艺术节上同台联欢献艺,以边表演折子戏边介绍的方法引起学生们欣赏的兴趣。
艺术家们从适合学生欣赏的角度精心准备的剧目,无论从唱腔或是表演上,学生都看得津津乐道、雀跃快怀:一阵阵的欢笑声,一浪浪如潮的鼓掌声,无不交织成一片时空的绝响。
没想到学生们会是那样的新奇,那样的振奋。
实践证明:不是学生们不爱看地方戏,而是要为学生们创造观赏的机会。
为此,我校开创了本市地方戏剧进校园的先河,让学生们在审美中受到了地方优秀戏曲音乐文化的洗礼。
(3)传播型。
利用学校传播媒体,举办“共青团视频广播专题节目”,制造体悟南戏音乐的氛围。
为了使乡土音乐多渠道地走进校园,在学生们心田播下热爱它的种子,我们尝试着把采风的收获,编辑成一期期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乡土音乐艺术欣赏节目,通过每星期二中午面向全校演播。
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持播出。
一年多来,播出的栏目有“永昆戏欣赏”、“民间舞欣赏”、“本校同学艺术节比赛节目回放欣赏”、“故乡的童谣”班级歌咏比赛回放”、“教你学永昆戏”等,受到学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