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I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 居民点发展与分类;居民点的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的发展:无固定居民点一一固定居民点一一城市型居民点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城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2. 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3. 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促进原有城镇的发展,而且导致新型城市的涌现。
4. 城市定义及界定标准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
城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5. 城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地域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 了解古代西方城市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略)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管子“度地篇”中城市布局城市选地以及道路系统都有精辟的论述。
如选址:“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如布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维绳”,这种观点打破了原《周礼考工记》的单一模式。
――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一些城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的形式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及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及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 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 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但不应超 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 带围绕,城 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 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 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 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 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 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 展 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 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 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 某个大城市的 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 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 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1.卡洪城-典型的功能分区(图)2.希波丹姆模式(图)希波丹姆模式是希波丹姆规划的⼀种以⽅格⽹为⾻架、以城市⼴场为中⼼的城市布局形式。
3.周礼考⼯记-中国古代最早城市规划思想(图)匠⼈营国,⽅九⾥,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朝后市。
市朝⼀夫。
4.⽥园城市,霍华德,城市分散论(两个模式图)⽥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活和⼯业⽽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以提供各种社会⽣活,但不应超过这⼀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掌管。
5.明⽇城市,勒柯布西耶,城市集中论⼯业化思想带⼊城市规划,主张提⾼市中⼼的密度,改善交通,全⾯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的绿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命⼒;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段解决,即⼤量⾼层建筑加上⼈车分离的⾼效率交通系统。
6.⽐较城市集中论和城市分散论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点:解决⼤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状况等问题不同点:霍华德的⽥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分散发展;在⼤城市周围建设⼀系列规模较⼩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理想。
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设想主张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城市的结构重组,全⾯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7.介绍霍华德⽥园城市对现代城市产⽣的意义:a.指导思想: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来显⽰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点的根本转移。
b.体系完整:设想了⼀种先驱性的模式,⼀种⽐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
c.社会研究:⾸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起。
8.⽶尔顿凯恩斯-第三代卫星城的典型代表(认得模式图)9.雅典宪章1933 年,城市规划的区域观: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的是解决居住、⼯作、游憩和交通四⼤城市功能的正常进⾏。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人口老龄化——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3、诺瑟姆S型曲线——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1975年提出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容积率——又称为建筑面积毛密度,是地块内,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5.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6.热岛效应——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7、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8.规划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9.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称为日照间距。
10、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也是建筑物的外立面所不能超出的界线。
二、简答题1、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3)城市建设用地。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
2、简要回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1、城市的概念: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2、城镇化概念:人口积聚于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
3、城市规划的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各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民坏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各各项开发和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二、1、西周--奴隶制社会--《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规划的城市是方圆九里,每边设三座城门,城中九条南北向道路九条东西向道路,南北向道路宽九轨,(宫殿)左边是祭祀的庙堂(太庙),右边是社稷坛,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东周--奴隶制——封建制--儒家、道家、法家《管子》: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意义: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其影响极为深远。
西汉--封建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3点影响: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家哲学思想:居中不偏、不正不威;“天人合一”道家思想:阴阳、风水、八卦。
3、分散:霍华德“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逆城市化:即由于人口在城市大量会萃,环境品质变差,城市问题突出,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
3.过渡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4.诺萨姆曲线: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干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摆布。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或者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份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 四个阶段城镇化启动阶段 (1949-1957):这一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为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工人新村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型工矿城市。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 (1958-1965):该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1958 年在大跃进的号召下,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但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之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家又采取了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 (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之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方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会萃优势来发展城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城”与“市”:城是指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指交易的场所。
2.规划区: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主要职能。
4.容积率:容积率为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又称总建筑面积(毛)密度。
5.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二、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_、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2.城市干道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3.请填写以下城市规划理论或其提出者:欧文—新协和村;赖特—广亩城市;霍华德—田园城市;马塔—带形城市。
4.居住小区内主要道路不宜有过多车道出口通向城市干道,机动车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 M,应设不小于4M ×4M的消防通道。
5.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简答题1.请写出《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空间布局的语句。
(5分)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2分)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1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1分)市朝一夫。
(1分)”2.什么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 答: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分) 3.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哪几个等级,其道路宽度是如何规定的?(9分) 答: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大小,道路一般分成三级或四级。
(1分)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 ( 2分)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2分)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4-6M; (2分)第四级宅间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 5M(2分)4.按照我国城市用地分类,可分为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请例举出十大类用地名称和代码(10分)答: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每点1分)一、名词解释1.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试卷概念:1.道路规划红线:⼀般称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地规划控制线。
2.建筑控制线:指根据城市规划需要确定的建筑物可建范围的控制线。
5.电⼒⾛廊:即电⼒规划⿊线:⼀般称电⼒⾛廊,指城市电⼒线路⽤地规划控制线。
6、征地⾯积: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地⾯积。
7、建筑⽤地⾯积:规划征地红线范围内,除城市道路、河道、电⼒⾛廊、轻轨控制线、绿化隔离带等规划控制⽤地外的实⽤地⾯积。
8、河道规划蓝线:⼀般称河道蓝线,指城市各级河、渠道⽤地规划控制线。
9、绿地规划绿线:⼀般称绿线,指城市各级绿地⽤地规划控制线。
10、电⼒规划⿊线:⼀般称电⼒⾛廊,指城市电⼒线路⽤地规划控制线。
13、城市风貌符号:指在城市风貌载体中多次反复出现并且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那些风貌构成要素。
在传统风貌的城市中,古城中众多的传统建筑的屋顶在空间上的多次重复,构成了古城第五⽴⾯的壮丽景观,这些屋顶是古城重要的风貌符号图。
城市风貌载体的形成依赖于多种风貌符号的存在与⾼度统⼀。
14、露天现状保护:对⽂物遗迹采取栏杆、植被等隔离围护措施,将⽂物古迹与其它⽤地或设施隔离,即将⽂物古迹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根据其破坏程度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
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
此⽅式适合于体积或⾯积较⼤⽂物古迹,如城墙、⼤型古建筑遗迹等。
15、主⼲路:城市路⽹中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车交通量⼤时,宜采⽤机动车与⾮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辐路。
(1%)主⼲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量车流、⼈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品。
16、⽇照标准:按某⼀规定时⽇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照时间不低于某⼀规定的时间规定。
17、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18、居住区泛指不同⼈⼝规模的居住⽣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道或⾃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套较完整的、能满⾜该区居民物质与⽂化⽣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活聚居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建设、改造和管理城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的过程。
它涉及城市的发展目标、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居住规划、经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重点资料,供参考。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合理布局原则:城市规划应科学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市的功能区和各类设施。
3.公平公正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公正,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4.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鼓励城市内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发展,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互动和融合。
5.人性化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人的需求和舒适度,创造人们宜居和健康的城市环境。
6.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1.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划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2.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要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区、交通节点等,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绿地和景观规划: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5.住房规划:规划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住房,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提高住房的品质和供应量。
6.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等,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社交需要。
三、城市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总体规划:通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指导城市的详细规划和建设。
2.用地管制: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控制土地的使用和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
3.市容市貌规划:规划城市的市容和市貌,设计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和景观品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4.环境评价:进行环境评价和评估,研究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衡量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2.两证一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3.绿地率、绿化率: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用地的比率;绿化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4.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5.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6.城镇化水平和指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7.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的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建设地段。
8.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9.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道路红线,指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是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10.建筑红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 总则1.0.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1.0.3 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城市和城市化2.0.1 居民点 settlemen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 city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 市 municipality; city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 town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 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 agglomeration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 satellite town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3 城市规划概述3.0.1 城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0.2 城市规划 ruban 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各章知识点1. 要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滞留或风速过大。
在居住区内部,可通过道路、绿地、河湖水面等空间,将风引入,并使其与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2. 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柯布西埃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4.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
5. 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道路用地。
6. 对多层住宅而言提高层数能降低建筑的造价,6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7. 住宅群体组合方式: 成组团组合形式、成街成坊组合方式、整体式组合方式8.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
9. 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
10.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一般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当该级道路通行公交车时,车行道宽度不小于11米。
11.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12. 《管子》论著认为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城市商业和手工业。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的著作,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确建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
13. “邻里单位”理论因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以后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更合理制定规划。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的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
规划要与时俱进,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展现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原理,帮助读者复习相关知识。
1.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旨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确保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2. 空间分配原则空间分配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的空间。
城市由不同的功能区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
合理的空间分配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益和便利性。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作区相邻,可以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将商业区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方便市民购物和消费。
3. 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如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机动交通。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和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4. 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5. 社会公平原则社会公平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关注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性。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此外,还需要推动社会平等和公民参与,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6. 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可缩你懂的)
第一章城市、城市化和城市规划1.中西方城市概念和发展过程的比较(1)城市发展阶段——西方城市的进化阶段较为明显;我国长期墨守《周礼》的王成营造规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建城目的——西方古代每个时期建城主要目的并非仅仅围绕君主或领主等单一权利中心展开;我国则始终体现着王权至上的理念。
(3)城市职能——相对于欧洲而言,我国古代城市中经济因素体现得较少,城市的对外防守、对内统治功能居首位。
(4)城市规模——除古罗马之外,欧洲城市的个体规模普遍较小;我国古代不同人口超过百万的就有7个,一般城市的数量也多达1200-1700座。
不仅如此,我国古代单一城市的用地规模也较欧洲城市为大。
(5)城市形态——欧洲城市主要源自不同的时期,如古罗马时期的城市与中世纪的城市;而我国则主要因城市类型而异,如都城和个别的商业、手工业城市,且自然发展起来的城市位数较少。
(6)城市规划——以《周礼·考工记》为核心的理智思想以及阴阳五行、易学、风水成为我国古代都城,乃至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指南,历经两千余年得到不间断的发展完善和传承,形成了一系列一脉相承的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相反,欧洲城市虽在不同时期出现过有关理想城市的描述(如《乌托邦》、《理想的城市》)和规划技法(如希波丹姆创建的方格网道路系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的城市设计),但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具有传承关系的规划理论体系。
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发展。
二者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时,……;低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名词:城市、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产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1、了解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大体了解即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城市规划原理 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的本质: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
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交通通讯子系统、空间子系统。
城市形成: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城市是生产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
城市化的含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城市规划的内涵:(1)理想主义: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以未来为取向的基本准则。
(2)实践思想:城市规划的社会意义;城市规划作用的体现。
(3)理性思想:城市规划方法论基础,合理性的所在。
(4)系统思想:城市规划的基本思维方法。
(5)生态思想:城市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质量。
(6)保证规划实践和发挥作用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朝:中原地区游牧生活的结束;丰、镐两座京城;召公和周公相土勘测定址,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建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战国:《周礼·考工记》,在周代“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阖闾城;范蠡,《孙子兵法》;赵国,北方特点,高台建设;《管子·度地篇》“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城市的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制度,以发展商业和手工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以致更大范围分工的主要职能。
2.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是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划分,并部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3.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予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4.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5.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6.邻里单位: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做成居住区的细胞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8.景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城市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9.铁路枢纽:在铁路网交叉点或尽端有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10.城市规划:是人类为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11.城镇人口,通过行政却认的城镇地区常年居住人口12.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13.交通结构:在城市货运和客运交通中,各种不同交通方式在其总量中所占比例。
1城市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 中国封建城市中心是证券统治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欧洲封建中心是神权统治中心-——教堂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常见于《周礼》《管子》等4商代开始出现城市雏形5《周礼。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6长安成体现了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思想,里坊制在长安得到了近一步发展,特点:a方格式路网结构,b里坊制和c中轴对称原则。
元大都宫城特点;宫城居中,轴线布局。
7希波丹姆模式: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古罗马建筑师维鲁特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唯一保存的建筑典籍。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绿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有效和公正创造有序城市生活环境。
9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a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向和谐,b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c,城市环境中个社会集团间社会生活间相和谐的原则10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中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当然在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这一战略必须建立在市民参与与法制法规基础上,建设控制引导层面是对具体每一块地未来开发利用作出法律规定,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11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10—20年,12城市规划必须严格遵守分级审批制度,直辖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13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自然环境因素有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14用地评定分类a一类;指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建设需要一般不虚或只需稍加工程设施既可用于工程建设的用地。
b二类指需要采取一定工程设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他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分布有一定限制。
c三类指不适宜修建的用地15城市用地分类,居住用地代码R公共设施用地代码c工业用地代码M仓储用地代码W对外交通用地代码T道路广场用地代码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代码U绿地代码G特殊用地代码D水域或其他用地代码E16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0%-32%,j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0平方米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少于16.0平方米,规划人均工业用地指标10—25%平方米17公共设施用地分类,按用地性质分为a行政办公类,b商业金融业类,c文化娱乐类,d体育类,e医疗卫生类,f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g文物古迹类,h其他。
按公设施服务范围分a市级,b居住区级,c小区及。
小学服务半径以500左右为宜。
18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a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b有利于环境保护,c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节环境心理,d增加城市景的美学效果,e增加城市经济效益,f 有利于城市防灾。
19 1993年城市绿地指标,a人均公共绿地面积,b绿地率,c绿地覆盖率。
现在是a人均公园面积,b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c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
20要全面反应城市绿地覆盖状况和水平需用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这一指标。
21战略: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
22从本质上说城市的总体规划就是城市的战略安排。
23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24土地用途分区和控制指标的确立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
25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能超过土地用地总体规划。
26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深化、空间布局、物质基础的落实。
27规划和布局的内涵可以作为区域规划本质特征的界定。
28国土规划是涉及面最广最宏观地研究全国和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的综合战略安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更侧重与全国及各等级区域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平衡。
区域规划则主要是对建设活动作空间统筹安排和协调。
城镇体系规划则是区域规划中有关城镇等级规模克难攻坚结构的合理组织。
29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30 城市规划刚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结合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立城市化地域发展战略部署。
主要内容:a论证国民经济发展条件原则确定城市发展目标,b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域布局,c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规划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d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实施城市规的重要措施。
31城市性质的确立可从两方面考虑a一方面是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即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作用与地位b另一方面城市形成与发展基本因素32我国城市按性质分为:a工业城市,b交通港口城市c,商贸城市,d科研教育城市,e综合中心城市,f县城,g特殊职能城市。
33城市性质确定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总的作用与地位。
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用一定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分析自然资源、劳力资源、能源交通以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说明现有与潜在优势。
34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从以下三方面入手:a分析主要擦和农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与作用,b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c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一样的、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分析35根据人口规模以及人均哦难过地指标就能确定城市的用地规模。
37城市;指国家按行政建置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按人口密度、经济联系、管理条件等因素一般可划分为失去近郊区市辖县。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38城市人口分类: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基本人口指在城市主要职能部门的从业人员如支柱工业、交通运输、及其他不属于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他不是由侧很难股市规模决定的,相反却对城市规模其决定作用。
服务人口指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他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变动的。
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39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方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
40 劳动平衡法是指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确定的。
41生态包含的意思是良性循环、高效低耗、持续发展。
42门槛理论基本思想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的投资之间不是一个线性的函数关系而是跳跃是的,当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建设投资业逐步增加但到一定界限侧很难更是原有的规模及基础设施容量达到了极限若要继续扩大就意味这需要一次性巨大的投入开发新区另建一套基础设施等。
这时在城市规模与城建投资出现了一个突变点,43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形态。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芒福德教授认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行、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化生物泛指为社会创新。
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
结构强调事务之间的联系,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特征是一种复杂的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城市形态的变化也可以看到程十发扎你轨迹的缩影,他带有变化莫测、不易把握的特点,丹恰恰有是探求城市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44通过城市结构、功能、形态的相关性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城市结构、功能、形态之间相关的影响因素,在总体上力求强化城市综合性能,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以创造完美的空间形态。
45兰斯塔德区域规划要点是保留历史上兰斯塔德多中心的都市区域结构,通过绿色缓冲地区形成城市之间的空间分割防止城市连成一片,保留区域中心的农业用地使之成为大面积的绿心敞地,城市向都市区域外围的发展。
46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47可持续发展a经济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总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b生态方面要求发展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一持续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市发展不能背离环境承受能力,c社会方面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48城市单项建设用地确定范围:居住用地控制在每人18-28平方米特殊情况不少于16平方米,工业用地控制在9-22平方米特殊情况不少26平,道路广场用地在8-15平特殊情况不少7平,绿地不少于9平公共绿地不少于7平方米。
49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居住用地为22-32%工业为15-25%道路广场为9-14%绿地为8-15%50城市外部结构是从广义上理解为城市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延伸和扩展部分也是指城市建设发展的外部因素与条件。
51为强化城市总布局整体与系统性搞好城市内外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注意;a充分注意城乡建设结合部,b促进生成城市经济社会新增长点,c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度,d积极制定与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