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铸品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唐宋时代就有剪纸的记载。
剪纸通过不同的刀法和图案构图,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独特魅力。
剪纸非遗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一种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方式。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非遗文化的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更需要以教育之道,让学生们接触和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继承剪纸非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承。
剪纸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单色剪纸,也可以是多色剪纸,而剪纸的主题也包罗万象,有花鸟鱼虫,有神话人物,也有吉祥图案。
剪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剪纸艺术风格。
山东的剪纸以深刻细腻而出名,江苏的剪纸则以线条繁复、图案优美而出名。
剪纸以其精致的技艺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学习和传承。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剪纸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学生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种手工艺术,更是在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
学习剪纸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剪纸是一种需要动手操作的手工艺,学生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双手,掌握不同的刀法和技巧。
而且,在设计图案时,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构思出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习剪纸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剪纸制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因为剪纸的制作过程需要反复琢磨、反复实践,一点一滴的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
通过学习剪纸,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品质,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有益处的。
学习剪纸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剪纸制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幅剪纸作品。
他们需要互相协商、互相帮助,这就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宪法进校园法治护成长剪纸教程

宪法进校园法治护成长剪纸教程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一种,它需要用剪子在纸上剪出美丽的图案。
剪纸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宪法进校园法治护成长活动中,通过剪纸教程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法治的意义。
首先,准备所需材料。
你需要一张纸和一把剪刀。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张来增加剪纸作品的多样性。
接下来,折叠纸张。
将纸张对折,然后再次对折,使得整张纸变成四等份。
再次将纸张对折,再对折一次,使得纸张形成八等份的长方形。
在折叠好的纸张上剪出图案。
可以选择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图案,比如国旗、宪法书籍等。
也可以选择一些与法治相关的图案,比如法官、人民代表等。
用剪刀沿着纸张的边缘剪出图案,注意要保持手稳,剪出整齐的线条。
完成剪纸图案后,展开纸张,你将看到一个美丽的剪纸作品。
你可以将剪纸贴在窗户上,让阳光透过剪纸图案投射在室内,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你也可以将剪纸挂在墙上,让大家欣赏你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个剪纸教程,孩子们可以在剪纸的过程中了解到宪法和法治的重要性。
他们可以选择与宪法和法治相关的图案,激发他们对法治的兴趣,并逐渐学习和了解宪法的各项内容。
宪法进校园法治护成长剪纸教程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方法。
通过手工制作剪纸,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宪法和法治的知识,增强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案例:剪窗花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案例:剪窗花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案例:剪窗花
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手工艺,剪纸已深入人心并被广大爱好者所喜爱。
而所谓“剪窗花”,则是指将几种不同颜色、形状的纸片一剪而成的
非遗文化艺术。
通过开展幼儿园剪窗花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
们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创意思维、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幼儿园老师可制定针对不同年
龄段幼儿的不同活动方案。
例如:3-4岁的幼儿可以尝试简单的窗花剪纸,如四叶草、五角星等;4-5岁的幼儿则可以尝试一些稍微难度较高的窗花剪纸,如动物、植物等。
同时,老师也需通过口头讲解、图文
并茂的教材等方式来向孩子们介绍剪窗花的起源、种类和技巧等相关
知识。
在幼儿剪窗花活动中,老师应该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
孩子们在完成
作品后,可以将作品放在玻璃窗前,让阳光透过作品的缝隙洒进室内,形成美丽的景色,这不仅能够鼓励孩子们的创造性,也能让孩子们欣
赏和感受到自己的成果。
此外,还可以将孩子们的剪窗花作品制成明信片、挂坠等实用的小饰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趣味和归属感。
同时,将孩子们优秀
的作品制成集锦,以展板的形式呈现在学校里,既可以宣传传统文化,又可以激励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幼儿园剪窗花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得到身心的锻炼,还可以让他们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化
基础。
小学美术教学中关于剪纸艺术教学开展的意义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关于剪纸艺术教学开展的意义分析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剪纸艺术教学开展的意义分析:1. 传承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剪纸艺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培养审美能力:剪纸艺术注重形态和线条的表达,要求学生对图案的整体结构、比例关系、对称性等进行把握和运用。
通过剪纸艺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和抽象思维等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
3. 锻炼动手能力:剪纸艺术是一项需要艺术家精细的动手操作的艺术形式。
学生在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掌握剪刀的握持和运用技巧,灵巧地运用手指和手腕,完成艺术作品。
这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运动感觉。
4.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剪纸艺术是在一张纸上用剪刀创造出各种丰富多样的形象和图案,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剪纸艺术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形态、图案和构造,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能力。
5. 增强空间感和艺术表现力:剪纸艺术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要求学生通过剪纸、叠纸等手段巧妙地表现出三维空间的感觉。
通过剪纸艺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空间概念,培养他们对空间形态、线条和平面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剪纸艺术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空间感和艺术表现力。
应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开展剪纸艺术教学。
2021初二作文精选:非遗进校园

2021初二作文精选: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校园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通过历代传承下来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等非物质形式,体现出特定群体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它是一种文化的记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非遗文化正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非遗的魅力,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应该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
将非遗进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学习非遗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舞狮、书法、剪纸等非遗项目可以作为学校的课外活动或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非遗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将非遗进校园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现代社会,许多青少年热衷于追求时尚和流行文化,却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通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可以使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责任感。
将非遗进校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世界观。
非遗文化不仅包括独特的表演形式,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学生在了解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的工作,让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和传承非遗文化,我们才能使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园 剪窗花 写福字 文明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校园剪窗花写福字文明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校园剪窗花和写福字是一种重要的文明实践活动,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校园剪窗花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术,通过剪纸的方式,将校园文化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而写福字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练习写福字,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美妙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两项文明实践活动在校园中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通过亲身参与制作剪窗花和书写福字,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此外,校园剪窗花和写福字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人文精神。
通过合作制作剪窗花和共同书写福字,学生能够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为了进一步推广校园剪窗花和写福字活动,学校应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和组织,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在校园中展示剪窗花作品和福字书写成果,可以增强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时,学校还应不断改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校园剪窗花和写福字作为一种文明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美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增加文化自信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为培养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新一代做出积极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介绍校园剪窗花和写福字文明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会概述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部分:正文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校园剪窗花、写福字和文明实践活动。
对青少年弘扬剪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对青少年弘扬剪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剪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剪纸的制作技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亦需要掌握精湛的技巧。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手工艺品,更是一个传承民间文化的载体,正因为此,其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剪纸文化是我们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剪纸的制作和学习,青少年能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从儒家思想到佛教哲学,体会到中国人一直以来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敬,对文化上的实践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剪纸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能够装饰我们的空间,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和图案,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使人在欣赏的过程中领会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情感。
这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艺术审美水平和完善其文化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最后,剪纸文化也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剪纸是一项需要用心和耐心完成的工作,如果我们用心去制作,就会感受到其带给我们的放松和愉悦,让我们放下日常的压力和烦恼,对于缓解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剪纸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倡导这种文化,并将之传承下去,如此才能真正的将剪纸文化带到更广泛的社会范畴中,将其变成一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国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纸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铸品质
学习小学建校于1961年。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领导和干部教师为之努力奋斗、几经辉煌与低谷,如今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筑就了以文化人,以德立身的办学灵魂。
201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确立了“博以治学,雅而有致”的文化主题,追求“小小学校,大雅之堂”的办学境界,把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学校逐步成为:主流文化的传播站、教育文化的演绎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
艺术引领传承非遗文化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中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已具有着六七千年的历史。
一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心世界的美感。
它作为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体现着中国的本源哲学,即人类对自然本身的探索,是人类运用理智和思考的力量,对宇宙本质的寻知,简单说就是思考和探求。
它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
它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涵和本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可以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
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因而剪纸也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
基于这一点,我们本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民族文化、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理念把剪纸作为学校艺术特色建设之一,与书法、中华精品诵读等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整合到学科教学和德育活动之中,研发校本课程,从小培养学生们对剪纸艺术的喜爱,培养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保护我们的民间瑰宝。
找准定位确定阶段发展目标
剪纸作为学校特色的创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系统规划,经常训练,勤于操作,才能在训练中发现美、理解美、形成创造美的技能,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和熏,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健全人格。
结合校情我们确定了剪纸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一是初级阶段目标。
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剪纸艺术课程的意义,知道剪纸是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欣赏剪纸精品;认识剪纸工具材料,学会剪简单的形状,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及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师生呈现崭新的精神面貌。
二是中级阶段目标,逐步较为深入的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它的特点和装饰意义,比较熟练的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临摹刻剪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和物品,有自己的小创新。
结合学校艺术、主题德育、书香校园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
方面展示剪纸才艺,培养学生们热爱传统艺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进取精神。
三是远期发展目标。
让师生们充分地了解剪纸艺术门类特点,熟练掌握剪纸方法,能独立创作剪纸作品;拓展剪纸艺术门类及周边艺术,如装裱等,掌握装裱及制作基本方法,使剪纸艺术深入人心,激发师生传承祖国非物质文化传统遗产的热情和信心,由学校管理转为师生自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纳入课程培养师资中坚力量
我们把剪纸纳入美术学科教学,利用美术学科特点开发剪纸艺术,以剪纸美育为引线,以美渗德,以美促智,以美强体,进而牵动全局,形成学校的美育特色。
综合我们学校的美术教师力量,人员上有保障,专业素养普遍比较高,既具专业技能又有工作热情,深受学生们喜爱。
所以,把她们作为我们剪纸特色建设的第一梯队培养,逐步带动其它教师是比较容易把这项工作带上正轨。
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自学、培训与研讨兼顾”的方式提升美术教师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与技能培训。
请兄弟学校和民间有剪纸特长的老师来校做培训指导;提供方便条件组织老师外出参观学习;通过从易到难的阶梯教材选择、网络学习和剪纸艺术作品集等形式琢磨演练,定期进行部研讨,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剪纸技艺、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
在培养剪纸专业教师之外,学校组织她们选择对剪纸比较有兴趣的教师,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带出几名徒弟,逐步辐射到全体,
定期上交作品,开展部作品展。
这样不断扩充队伍,保证剪纸艺术活动的师资需求,为剪纸文化的逐步推进夯实基础。
丰富载体创设浓郁传承氛围
课堂是师生智慧涌动的乐土,彰显着教育对每一个成长中人幸福的关怀,同时它也是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精髓的主场。
因此,学校把“博雅”理念和剪纸文化充分地融合到美术及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几位美术教师在美术课时中穿插剪纸教学,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循序渐进安排学习进度,在容选择上做到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兴趣→操作→欣赏”的流程,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其它学科教学也利用学生的剪纸艺术作品资源,进行适时的拓展、知识嫁接和渗透。
课程之外,我们设立了包含剪纸、书法等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智慧启发的十余个艺术社团,剪纸社团分为撕纸、剪纸、刻纸和染纸等兴趣小组,每周社团定期活动一次。
剪纸社团活动的原则是不让此成为孩子们的负担,活动中不搞一刀切,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强制,引领学生深入地感受剪纸创作的乐趣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艺术的主动性,启智开慧,拓展思维。
校园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而且也是实施艺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学校把剪纸活动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着力营造校园人文艺术氛围。
通过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熏,让剪
纸艺术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得到呈现。
学校不仅在常规的宣传阵地,如展板、走廊、梦想园地等处展示学生剪纸作品,更开展剪纸作品竞赛、评比;开辟板报专栏和介绍剪纸艺术,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利用早午检时间让学生创作小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为孩子提供容易实现梦想的成长动力;把剪纸作品创作和评比“博雅小少年”结合起来,艺术与雅行教育并举,使孩子们把艺术美感化到心灵,落实到行为礼仪,从而把美的艺术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让孩子们在剪纸教育教学中,伴着“美德”与“美行”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知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任重而道远,从娃娃抓起更要全社会的普遍参与,虽然力量有限,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在校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更注重向校园外的延伸,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调动社会的力量推动剪纸这项有良好民间基础的非遗文化的传承。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及节假日为社区制作剪纸宣传作品、装饰社区活动室、把剪纸作品推荐赠送给亲戚朋友、鼓励师生向报刊投稿、参加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校剪纸文化走出校园,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这样一方面宣传、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让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最大限度地争取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提高学校社会声誉,也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的影响力与认可度,拓宽传承渠道,形成校园文化发展良性循环,培养高品质人才。
总之,剪纸艺术以它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打开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扇窗,它以特有的方式无形地唤起了师生们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
孩子们艺海中徜徉,以审美、创美、颂美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这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珍视,它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又香飘园外,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支持,使它在我们周边的社会氛围中以涓涓细流,沁人心田的自然美感得到传承和延续。
未来,我们将继续勇敢地承担起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义务,不断扩大传承面,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提升审美情趣,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