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2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10广东理综卷)23.铜锌原电池(如图9)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解析:Zn是负极,故A错;
电池总反应和没有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B正确;
(2010江苏卷)11.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②阳极是Al发生氧化反应,要生成氧化膜还必须有H2O参加,故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 - Al2O3+6H+;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废电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发生了互促水解。
(2)电镀时,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3)铁被保护,可以是做原电池的负极,或者电解池的阴极,故若X为碳棒,开关K应置于N处,Fe做阴极受到保护;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铁是做负极,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试题解析:
本题涵盖电解池与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根据给出的正极得电子的反应,原电池的电极材料Li-Al/FeS可以判断放电时(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A、Li和Al分别是两极材料。B、应有Al的参加。D、应当是阳极失电子反应。

201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答题纸编号与试题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H—l C一12 N-14 0-16 Na-23 P-31 S-32 Cl-35.5 K-39Br-80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2SiO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4 33 s p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1,3,4-三甲苯B. 2-甲基-2-氯丙烷28 1+11C. 2-甲基-1-丙醇D. 2-甲基-3-丁炔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 .有机物不导电B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C .2SO 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 .N0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 .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7.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2N 和C0所含分子数均为ANB .1.7g 22H 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AN C .1mol22Na O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AND .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AN8.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A .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 .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

【化学】2010高考分类汇编---化学实验.

【化学】2010高考分类汇编---化学实验.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2010天津卷)1.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 g+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24-和CO23-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D.用K Mn 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 H3CH2CH2CHO (2010山东卷)2.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24-SO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2010安徽卷)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量取15.00 mL NaOH溶液B.定容C.电解制Cl2和H2D.高温燃烧石灰石(2010重庆卷)4.能鉴别Mg、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HNO3B.KOH C.BaCl2D.NaClO(2010上海卷)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2010上海卷)6.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A.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C.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D.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2010上海卷)7.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o以上的热水清洗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2010上海卷)8.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2010重庆卷)9.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2010上海卷)10.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2010浙江卷)11.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 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 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2010广东理综卷)12.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 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D 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 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2010上海卷)13.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 .乙醇、甲苯、硝基苯B .苯、苯酚、己烯C .苯、甲苯、环己烷D .甲酸、乙醛、乙酸(2010江苏卷)1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22CO NO O 、和B .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 .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0.10mol·L 1 NH 4Cl 溶液的pH=5.2(2010江苏卷)15.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2010浙江卷16.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2222433NO SO SO CO Cl I ------、、、、、等阴离子。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2010天津卷)1.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解析: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氢能和太阳能,限制塑料的使用,和发展绿色化学,都符合低碳经济。

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低碳经济。

本题关注社会,密切联系实际进行了命题。

(2010天津卷)2.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解析: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阵痛药,这是生活常识,A正确;Si3N4、Al2O3是常用的高温结构陶瓷,B正确;铜和铁组成的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故C错;铅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D正确。

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化学与STES。

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食品、医药、能源、环保、化工生产、高新产品等方面的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2010江苏卷)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是①化学物质与生活得关系、②绿色化学的概念、③化肥农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A项,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B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C项,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一次能源,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开发新能源;D项,垃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离子共存 离子反应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离子共存 离子反应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离子共存 离子反应1.(2010全国卷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将铜屑加入3+Fe 溶液中:3+2+2+2Fe +Cu=2Fe +CuB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3+342Fe O +8H =3Fe +4H OC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2++332Fe +4H +NO =Fe +2H O+NO -+↑D .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322Fe+6H =2Fe 3H ++↑【解析】A 正确,符合3个守恒;B 错误,电荷不守恒,Fe 3O 4中Fe 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C 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e 2++NO 3-+4H +=3Fe 3++NO↑+2H 2O ;D 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Fe 2+和H 2;【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本题出得太没有创意了,如D 这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错误,考生绝对做过原题!B 项也见得多,一般考查不是用盐酸而是用氢碘酸,有些专家多次指出,磁性氧化铁不溶于任何酸,这样的典型错误在高考题中再次出现,这道题就没什么意思了!A 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二册,C 选项,考生也绝对做过,都是太常见不过了!(2010全国2)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将铜屑加入3+Fe 溶液中:3+2+2+2Fe +Cu=2Fe +CuB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3+342Fe O +8H =3Fe +4H OC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2++332Fe +4H +NO =Fe +2H O+NO -+↑D .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322Fe+6H =2Fe 3H ++↑【解析】A 正确,符合3个守恒;B 错误,电荷不守恒,Fe 3O 4中Fe 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e 3O 4+8H +=2Fe 3++Fe 2++4H 2O ;C 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e 2++NO 3-+4H +=3Fe 3++NO↑+2H 2O ;D 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Fe2+和H2;【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本题出得太没有创意了,如D这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错误,考生绝对做过原题!B项也见得多,一般考查不是用盐酸而是用氢碘酸,有些专家多次指出,磁性氧化铁不溶于任何酸,这样的典型错误在高考题中再次出现,这道题就没什么意思了!A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二册,C选项,考生也绝对做过,都是太常见不过了!(2010天津卷)5.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用Fe 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Cu2+ + 2Fe2+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 + H2O=2N a+ + 2O H-+ O2↑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 l2 + H2O=2H+ + Cl-+ ClO-D.用浓盐酸酸化的KM n 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 6H+ + 5H2O2=2Mn2+ + 5O2↑ + 8H2O2MnO4解析:B中元素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中的HClO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的离子方程式本身没有问题,但KMnO4的强氧化性能将浓盐酸氧化,不能实现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的目的(还原性:HCl >H2O2,HCl先反应),D错。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理综试题(重庆卷)1.(2010重庆高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

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A.用纯碱制玻璃 B.用煤炭作燃料C.用铁矿石炼铁 D.用氨制碳酸铵2.(2010重庆高考)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A.分离CCl4和水B.酸碱中和滴定C.吸收HCl尾气 D.中和热的测定3.(2010重庆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2SO4B.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D.红磷在过量Cl2中燃烧生成PCl34.(2010重庆高考)能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HNO3 B.KOH C.BaCl2 D.NaClO5.(2010重庆高考)COCl2(g) 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6.(2010重庆高考)贝若霉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并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具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陈斯匹林扑热息痛贝诺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B.1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mol NaOHC.常温下贝若脂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D.C6H7NO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脂水解反应的产物7.(2010重庆高考)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蒸发1mol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A.404 B. 260 C.230 D.2008.(2010重庆高考)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ml,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13所示。

分别滴加NaOH溶液(e=0.1mol/L)至pH=7,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Vx,Vy,则A.x为弱酸,Vx<Vy B.x为强酸,Vx>VyC.y为弱酸,Vx<Vy D.y为强酸,Vx>Vy9.(2010重庆高考)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 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1)C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2)Ca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电子式为___,D的沸点比A与Si 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___.(3)配平用钙线氧脱鳞的化学方程式:P+FeO+CaO Ca3(PO4) 2+Fe(3)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OH)n.则金属M为______;检测m n+的方法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达)。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化学部分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化学部分

已知以下信息: 已知以下信息: 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溶液褪色; ①A可使溴的 可使溴的 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B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C可与 可与 不能使溴的CCl4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 褪色, ④D不能使溴的 不能使溴的 为单峰。 为单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丙烯 ; ) 的化学名称是 (2)B的结构简式为 ) 的结构简式为 ; 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3)C与D反应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 ) 与 反应生成 为 ;
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 .己知: 与 反应的 ; △H= -12.1 KJ.mol-1, HCl(aq)与 与 NaOH(aq)反应的△H= -55.6 KJ.mol-1。 反应的△ 反应的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等于 等于(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C )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A. −67.7kJ gmol −1 . B. −43.5kJ gmol −1 .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 )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 升高反应温度、 ( 采取的措施有 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 答两 酸的浓度、 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 种); 面积等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 ) 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 个盛有过量 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 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粒的反应瓶中 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2 D.Ag + (aq) + Co( s) = 2 Ag ( s) + Co 2+ (aq) .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用语及其规律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用语及其规律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用语及其规律(2010山东卷)9.16O 和18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A N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O 与182O 互为同分异构体B. 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 162O 和1.12L 182O 均含有0.1A N 个氧原子解析:A 中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 错;B 中的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等,故B 错;之间的转化,16O ,18O 是原子核的变化,不化学变化,故C 错;1.12L 标准状况下2O 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含有氧原子数为0.1A N ,故D 正确。

答案:D(2010全国1)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沸点:333NH PH AsH >> B .熔点:344Si N NaCl SiI >>C .酸性:42434HClO H SO H PO >> C .碱性:()()3NaOH Mg OH Al OH 2>>【解析】B 考查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2008年高考全国卷I 第8题已经考过,一般认为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B 正确; C 项正确,一般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D 正确,一般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A 项错误,2009年高考全国卷I 第29题已经考过,NH 3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最高,AsH 3、PH 3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只有范德华力,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应该为:NH 3>AsH 3>PH 3;【答案】A【命题意图】考查基本概念:如晶体熔沸点高低判断,氢键与范德华力对物质的物性的影响,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具体应用,这些都是平时反复训练的,这道题目实属原题,属于送分题!【点评】其实还可以拓展: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判断里面的如同为原子晶体或同为离子晶体等,不应该老局限于分子晶体,这样显得2010年高考题与08和09没有太大区别(2010山东卷)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SiO 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 溶液反应B .Na 2O 、Na 2O 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 2反应产物也相同C .CO 、NO 、 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解析: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 正确,因为22322NaOH SiO Na SiO H O +=+, 2Na O 与2CO 反应生成23Na CO , 22Na O 与2CO 反应除生成23Na CO 外,还生成2O ,故B 错;NO 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2222NO O NO +=,故C 错;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 ,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 错。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及答案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及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试卷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 5.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汇编

2010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汇编

2010-2016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汇编2010-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汇编及解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Cl—35.5 K—39 Br—80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低碳生活的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A ;目前电力的主要来源是火电,节约用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B ;本地食物能减少运输消耗、当季食物能减少贮存的能量消耗,能体现,排除C ;薪柴为燃料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能体现低碳思想,符合要求。

易错警示: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低碳”的含义,而造成错误选择。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气候异常表现的越来越显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故此在生产生活中要尽可能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 .次氯酸的电子式B .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SiO 2C .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23p4D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中的原子的核外电子281 +排布、原子结构的表示、化学键、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点。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错;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不存在分子,B错;S是1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C对;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

2010年高考化学实验题

2010年高考化学实验题

分析
步骤4
Fe等 杂质 Fe、Al、 杂质
过滤 步骤1
硫酸铝 晶体
浓缩、结晶 溶 液 等
加稀硫酸 步骤3
滤液 NaOH、 NaAlO2
加稀硫酸 过滤 步骤2
固体 Al(OH) 3
⑴过滤操作装置如图,需要玻璃棒、烧杯、 漏斗等玻璃仪器和滤纸、铁架台。 (2)“含铁废铝中铝与NaOH溶液反应”, 铁等其它不溶于碱的杂质即沉淀下来, 答案:除去铁等不溶于碱的杂质。 (3)取上层清液,逐滴加入稀硫酸 (反应为H+ +AlO2-+H2O =Al(OH)3), 若变浑浊则说明沉淀不完全, 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沉淀完全。
对照实验法
例9:(09广州一模)某课题小组同学测量液态 奶含氮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辅助试剂 NaOH NH3 吸收 H3BO3
液态奶
加热
(NH4)2SO4溶液
吹出
(NH4)2B4O7溶液
用标准 盐酸滴定
步骤: ① 在烧杯中加入10.00mL液态奶和辅助试剂, 加热充分反应; ② 将反应液转移到大试管中; ③ 按如下装置用水蒸气将NH3吹出,并用 H3BO3溶液吸收(加热装置未画出);
2Fe3++2I-=2Fe2++I2 S2O82-+2Fe2+=SO42-+2Fe3+
( 4 )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 、FeO 、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 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 滤液先氧化,再加人过量NaOH 溶液过滤, 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据以上 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
(2 )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 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吸收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2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2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2)组题人:冀立强 使用时间:1.(2010全国II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 B. 1:3 C. 1:2 D. 1:12.(2010全国II )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天津卷)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 .用氨水鉴别Al 3+、Mg 2+和A g + B .用Ba(NO 3)2溶液鉴别Cl -、SO 24-和CO 23-C .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D .用K M nO 4酸性溶液鉴别CH 3CH =CHCH 2OH 和CH 3CH 2CH 2CHO5.(2010天津卷)8.(18分)Ⅰ.已知:R -CH =CH -O -R ′ +2H O / H −−−−→ R -CH 2CHO + R ′OH(烃基烯基醚)烃基烯基醚A的相对分子质量(M r)为176,分子中碳氢原子数目比为3∶4 。

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⑵ 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C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将SO2通入2BaCl溶液可生成3BaSO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2+【解析】A错误,因为Li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20,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不2.(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3:1D.5:3P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 X=0.006,Y=0.002故选C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好!(2010全国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B.将SO2通入2BaCl溶液可生成3BaSO沉淀C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解析】A 错误,因为Li 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 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B 错误,酸性:HCl >H 2SO 3>H 2CO 3所以通入后无BaSO 3沉淀,因为BaSO 3+2HCl=BaCl 2+H 2O+SO 2↑;D 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 3+2H 2O+CuSO 4=Cu(OH)2↓+(NH 4)2SO 4,接着Cu(OH)2△CuO+H 20,溶液中NH 3不能还原CuO 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 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 2CO 3>HClO,反应为:CO 2+H 20+Ca(ClO)2=CaCO 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 、B 、C 不(2010福建卷)9X,Y,ZNaOH 溶液反应 CO 2反应产物也相同 C .CO 、NO 、NO 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解析: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故A 正确,因为22322NaOH SiO Na SiO H O +=+,2Na O 与2CO 反应生成23Na CO ,22Na O 与2CO反应除生成23Na CO 外,还生成2O ,故B 错;NO 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2222NO O NO +=,故C 错;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O ,故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 错。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11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11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2010天津卷)1.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 g+B.用Ba(NO3)2溶液鉴别Cl-、SO24-和CO23-C.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D.用KM n 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CHCH2OH和C H3CH2CH2CHO(2010山东卷)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24-SO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2010安徽卷)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量取15.00 mL NaOH溶液B.定容C.电解制Cl2和H2D.高温燃烧石灰石(2010重庆卷)9.能鉴别M 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A.HNO3B.KOH C.BaCl2D.NaClO(2010上海卷)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2010上海卷)8.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A.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C.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D.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2010上海卷)1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o以上的热水清洗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2010上海卷)1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2010重庆卷)7.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2010上海卷)18.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2010浙江卷)11.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 可用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 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2010广东理综卷)22.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 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 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 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D 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 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2010上海卷)10.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 .乙醇、甲苯、硝基苯B .苯、苯酚、己烯C .苯、甲苯、环己烷D .甲酸、乙醛、乙酸(2010江苏卷)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22CO NO O 、和B .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 .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0.10mol·L 1 NH 4Cl 溶液的pH=5.2(2010江苏卷)10.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2010浙江卷)13.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2433NO SO SO CO Cl I 、、、、、等阴离子。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2010高考化学试卷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2010天津卷)5.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用Fe 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Cu2+ + 2Fe2+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 + H2O=2N a+ + 2O H-+ O2↑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 l2 + H2O=2H+ + Cl-+ ClO-D.用浓盐酸酸化的KM n 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 6H+ + 5H2O2=2Mn2+ + 5O2↑ + 8H2O2MnO4解读:B中元素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中的HClO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的离子方程式本身没有问题,但KMnO4的强氧化性能将浓盐酸氧化,不能实现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的目的(还原性:HCl >H2O2,HCl先反应),D错。

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010广东理综卷)7.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Ag+、PO43-、Cl-B.Fe3+、H+、I-、HCO3-C.K+、Na+、NO3-、MnO4-D.Al3+、Mg2+、SO42-、CO32-解读:A中Ag+和PO43-、Cl-因生成沉淀不共存;B中H+和HCO3-离子生成气体不共存,Fe3+和I-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D中Al3+和CO32-因互促水解不共存。

答案:C(2010安徽卷)7.亚氨基羟(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器,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2NH+H2=LiNH2+Li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Li2NH中N的化合价是-1B.该反应中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Li+和H+的离子半径相等D.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答案:B解读:A选项中Li2NH中氮的化合价为-3。

C选项中Li+半径小于H—;D选项钢瓶储氢是物理过程,而该方法为化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山东卷)30.(16)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2430.5()()n n m Fe OH SO -[],广泛用于污水处理。

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 、SiO 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 4·7H 2O )过程如下:(1)验证固体W 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 2 的方法是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 2 ,所需仪器如下。

装置A 产生SO 2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 → → → f .装置D 的作用是_____,装置E 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 中加入过量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 ,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

(4)溶液Z 的pH 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 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操作方法为______。

若溶液Z 的pH 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

解析:(1)检验SO 2的方法一般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变红。

(2) 收集干燥的SO 2,应先干燥,再收集(SO 2密度比空气的大,要从b 口进气),最后进行尾气处理;因为SO 2易与NaOH 反应,故D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

(3)因为在烧渣中加入了硫酸和足量氧气,故溶液Y中含有Fe3+,故应先加入过量的铁粉,然后过滤除去剩余的铁粉。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为: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比。

Fe(OH)3的含铁量比Fe2(SO4)3高,若溶液Z的pH偏小,则生成的聚铁中OH-的含量减少,SO42-的含量增多,使铁的含量减少。

答案:(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变红,证明有SO2。

(2)d e b c;安全瓶,防止倒吸;尾气处理,防止污染(3)铁粉过滤(4)将试纸放到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比。

低(2010安徽卷)27.(14分)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货源成为重要课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1)第②步反应得到的沉淀X的化学式为。

(2)第③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第④步反应后,过滤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4)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LiNB2O4的质量为18.1 g第③步反应中加入20.0mL3.0mol·L-1的H2SO4溶液。

定正极材料中的锂经反应③和④完全为Li2CO3,剩至少有Na2CO3参加了反应。

答案:(1)Al(OH)3(2)4 LiMn2O4+O2+4H+=4Li++8MnO2+2H2O(3) 漏斗 玻璃棒 烧杯 ; 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等(4)5.3解析:第一步就是铝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第二步就是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第三步是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根据第一步反应LiMn 2O 4不溶于水。

第(4)小题计算时要通过计算判断出硫酸过量。

(2010福建卷)25.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 放入15.0ml .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 并收集到气体Y 。

①甲同学认为X 中除3Fe +外还可能含有2Fe +。

若要确认其中的2Fe +,应先用 选填序号)。

a .KSCN 溶液和氯水b .铁粉和KSCN 溶液c .浓氨水d .酸性4KMnO 溶液②乙同学取336ml (标准状况)气体Y 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2222422SO Br H O HBr H SO ++=+然后加入足量2BaCl 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 。

由于此推知气体Y 中2SO 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2SO 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 中还可能含量有2H 和Q 气体。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 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气体Y 中还含有Q 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 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 于 (选填序号)。

a . A 之前b .A-B 间c .B-C 间d .C-D 间(6)如果气体Y 中含有2H ,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 中2H 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2H ),除可用测量2H 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解析: (1)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2)+2价亚铁离子能使算话的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3价铁离子,选择a 会造成干扰,选c 会造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颜色的影响无法辨别(3)A 除去2SO ,B 可以检验A 中是否完全除去2SO(4)242222()22C H SO CO SO H O +↑+↑+ 浓(5)Q 为2CO ,他与二氧化硫一样都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选择a 或b 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Q 的存在;选择d ,Q 被碱石灰吸收(6)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7)中学阶段的质量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0.1g ,无法精确称量出差量。

答案:(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他合理答案)(2)①d ②66.7%(或其他合理答案)(3)检验2SO 是否除尽(4)242222()22C H SO CO SO H O +↑+↑+ 浓(5)c(6)D 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 中固体由白变蓝(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 或E 的差量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 或E 的差量(2010浙江卷)25.(14分)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重要保障。

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

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

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

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

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

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

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KClB. KNO3C. Na2SD. CuO(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试题解析:本题知识载体很新鲜,很生活,很化学。

简答式的题目首先要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的物质及反应才能完成各小题的内容。

题目关键词:粉末分解释放氮气,粉末仅含Na、Fe、N、O,水溶性试验部分溶解,可溶部分为化合物甲,不溶物红棕色可溶于盐酸。

13.0g甲完全分解为N2和单质乙,N2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

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解题分析:1、粉末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

2、红棕色物质可能为Fe2O3\Fe(OH)3等,根据题意只能是Fe2O3。

3、甲只有两种元素,且含N,必含Na。

3、计算:N(6.72/22.4)*2*14=8.4g,则Na的物质的量为:(13-8.4)/23=0.2mol,N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0.2=3:1,则化合物甲为Na3N。

4、在高温下Na与Fe2O3反应的产物为Na2O2和Fe。

答案:(1)Na3N,(2)2N2O2+4CO2+2H2O=4NaHCO3+O2 (3)6Na+2Fe2O3=3Na2O2+4Fe ,红色粉末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除去氮化钠分解产生的金属钠(金属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和碱性有害物质),提供大量的热量用于氮化钠的迅速分解。

(4)从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CuO均可,但KNO3本身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与氮气反应。

故选择D. CuO。

(5)实验目的:检验Na2O2在空气中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即检验NaOH和Na2CO3或NaHCO3。

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定量分析法。

步骤:1、称量混合固体的质量。

2、将混合物加热,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气体则无NaHCO3,石灰水变浑浊则有NaHCO3无NaOH,称量石灰水质量变化量mg。

3、加入过量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称量石灰水质量增加量ng。

4、通过m与n的计算获得最终结果。

实验设计二:实验原理:测定盐酸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的关系确定混合物成分。

1、不产生二氧化碳则混合物只有NaOH。

2、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前,与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直到最大量消耗的盐酸的体积比为1:1则只有Na2CO3。

大于1:1则为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小于1:1则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即比较图中a,b的大小。

教与学提示:题型的难点1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其中Na3N又是学生很不熟悉的。

难点2是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及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

难点3是实验设计,通过定量来定性。

但,题目设计与问题设计都在平时的练习与讨论中必然会涉及。

比如实验设计部分,在省市多次统考中均有有关碳酸盐与酸反应定量问题出现过,或反复练习过。

但,在简答的环境中也还是有难度的。

解题中要动用到平时知识的积累,决定成败还是在平时。

(2010浙江卷)27. (15分)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 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相关信息如下:①[Cu(NH3)4]SO4·H2O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Cu(NH3)4]SO4·H2O=[Cu(NH3)4]2++2so +H2O4[Cu(NH3)4]2+ Cu2++4NH3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

③[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下: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3(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a. 加热蒸发b. 冷却结晶c. 抽滤d. 洗涤e. 干燥①步骤1的抽滤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应先,然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