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_44(含解析)(打包44套608页)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_44(含解析)(打包44套608页) 2018中考化学试题纲要:11991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18年?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以下陶瓷制造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是()a .混合b .模制c .风干d .烧结[分析]化学变化指新物质形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会产生新的物质[溶液]溶液:答:混合时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成型过程中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风干过程中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烧结过程中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因此,d[评论]这个话题并不难。
当你回答它时,你需要分析在变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
这里的新物质意味着变化前的物质不同于变化前的物质。
如果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它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的物质产生,它属于化学变化。
2。
(2018年?武汉)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一)酒精燃烧(二)水变成蒸汽(三)玻璃破裂(四)汽油挥发(五)[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化学变化1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根据这种分析和判断[溶液]答:酒精燃烧时产生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只有水变成蒸汽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有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所以选择:a[评论]这个题目不是很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分析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如果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那就是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的物质产生,那就是化学变化。
3。
(2018年?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包括:(1)滴水成冰;(3)复苏;(3)已经做的事已经做了。
(4)烧赤壁;(5)砂中的金;(6)向火中添加燃料;⑦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碰撞和烧伤,其中化学变化为() a。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工业流程题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一一工艺流程题1.(安徽)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其模拟流程如L I NR HC® 固体 A > | 纯碱、---------------- 反应② ________ ____ _____操柞/ ->沁C 傭液(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 的方法制取氢气,属于 _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 的名称是 _______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______ 。
⑷写出NHCI 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 。
2.(益阳)过氧化钙晶体〔CaO 2 • 8H 2O 〕较稳定,呈白色,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环境杀 菌、消毒。
以贝壳为原料制备 CaO 2流程如下:(1) 气体X 是CO 2,其名称是;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
(2) 反应Y 需控制温度在0~5C ,可将反应容器放在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 CaO 2 • 8H 2O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 Ca(OH) 2杂质,原因是。
(3) Ca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过氧化钙晶体〔CaO 2 • 8H 2O 丨中H 、0元素的质量比为。
(4)为测定制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 CaO 2 • 8H 2O 的质量分数,设计的实验如下:称取晶体样品50g ,加热到220 C 充分反应(方程式为 2CaO 2 • 8H 2O ===2CaO + O 2T+ I6H 2O f,杂 质不发生变化),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请计算样品中 CaO 2 • 8H 2O 的质量分数(CaO 2• 8H 2O 相对分子质量为216),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部分(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8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部分专题一图标类试题01.(2018河北7)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答案C【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
故选C。
02.(2018呼和浩特)9.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A.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水的质量由零慢慢增大,当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水的质量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幅度变小,故正确;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缓慢地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产生的氢气一样多,但是最终金属镁生成的多,故正确;C.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质溶质少,但是溶液仍为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D.在密闭的容器内,红磷燃烧放热,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增大,所以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所以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原来的压强,故错误。
故选:D。
1.(2018 济宁 8)分别向50g FeSO4和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
(完整版)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酸碱盐,推荐文档

c
0 、泡t/菜s 3.4、鸡蛋清
A.苹果汁 B.泡菜 C.西瓜汁 D.鸡蛋清
12. (广东)根据”题 5 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HC l 分子在运动
C.Y 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Y 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13. (广东)下面图示为某些物品对应的 pH 范围,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显弱碱性的是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3. (广州)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2 的溶液显酸性 B. pH=7 的溶液显中性
C. 溶液的 pH 由 5 变成 2,其酸性减弱
D. pH>10 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②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填选项)。 A.Cu B. Mg C. Al D. Ag 2. (广州)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测量其溶液的 pH 时,可以________,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 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
8.(张掖) 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 NaOH 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 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1
A. 稀 NaOH 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2018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创新题

2018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创新题1.(2018吉林)请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答案】(1)< (1分);(2)纯净物(1分);(3)C(1分);(4)P2O5(1分) 【解析】(1)白醋是酸,pH<7;(2)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3)金刚石含有C元素;(4)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2.(2018安徽)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答案】 A【解析】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不能生成盐。
故选A。
3.(2018重庆B)小明笔记中有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A.a处B.b处C.e处 D.d处【答案】B【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利用了一氧化碳还原性把铁从氧化铁中还原出来,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铁发生了还原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4.(2018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解析: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计算题含解析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综合计算题(一)1.(18安徽)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工业上制备反应如下:CO2+2NH3CO(NH2)2+H2O,请计算:(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答案】(1)46.7%;(2)3.4t。
【解析】(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6.7%(2)设理论上需要氮气的质量为x。
CO2+2NH3CO(NH2)2+H2O3460x6tx=3.4t答:生产6t尿酸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3.4t。
2.(18福建)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3O2。
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CO2。
(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________?(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g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_______棵树吸收的CO2。
【答案】(1).506g(2).20【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设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x。
2CO2+3H2O C2H5OH +3O28846968gxx=506g(2)968g÷48.4g=20答:(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506g;(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gCO2,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3.(18甘肃)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__________克.(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答案】(1)50(2)3.8%【解析】(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质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含解析)

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选择题1.【2018年广东省】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答案】B【解析】A、是节约用水的标志,错误;B、是“用后必须洗手”标志,正确;C、是禁止饮用的标志,错误;D、是腐蚀品标志,错误。
故选B。
2.【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答案】B3.【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C.量取5.5mL液体 D.称量10.05g固体【答案】B【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酒精灯,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正确;C、量取液体时要求“量一次,程最小”原则,量取5.5 mL的液体不能用50 mL的量筒,应该用10mL的量筒,错误;D、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天平的左盘放置的是物体,右盘放的是砝码,错误。
故选B。
4.【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答案】D5.【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悬浊液 B.测溶液pHC.夹试管 D.添加酒精【答案】A【解析】A、过滤操作基本要求是一帖,二低,三靠,故A正确;B、测溶液pH,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试纸上,不应直接放入待测液中,故B错误;C、夹试管应从下往上,故C错误;D、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D错误。
6.【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操作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大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图中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正确;D、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操作错误。
2018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及答案汇编(390页)

课时1.空气氧气一、选择题2. (2018 邵阳,2,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34%,二氧化碳占0.034%,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占0.002%, A.氮气占78%,故A选项错误;B.氧气占21%,故B选项正确;C稀有气体占0.934%,故C选项错误;D. 二氧化碳占0.034%,故D选项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2018湖南省,题号2,分值3)下列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A. 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氧气的用途。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故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而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都不能供给呼吸,故B正确。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5. (2018广西省玉林市,题号5,分值2)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体积分数)大约是A. 78%B.50%C.30%D.10%【答案】A【解析】空气中的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稀有气体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本题选A o【知识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 (2018河北省,题号3,分值2)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霓虹灯B.氧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A、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可以做光源,制造霓虹灯。
A选项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于食品防腐,B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含量升高可以导致温室效应,但是它不是空气污染物,C选项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是氧气主要的来源,选项正确;故本题选择C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第一期专题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选择题1.【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B.滴水成冰c.纸张燃烧D.蜡烛熔化【答案】c【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矿石粉碎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答案】c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化学变化,错误;B、冶炼生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错误;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错误;D、棉纱织布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4.【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答案】B【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故错误;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液氧的助燃性,故是化学性质,正确;c、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故正确。
故选B。
5.【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答案】D6.【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溶解性【答案】c【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7.【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答案】A【解析】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B.衣服晾干c.干冰升华D.剪纸成花【答案】A【解析】A、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衣服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剪纸成花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9.【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D.②④⑥⑦⑨【答案】D10.【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铜——做导线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c【解析】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电线,故A错误;B、小苏打能与胃酸反应,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c、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盐酸反应生可成可溶性的氯化钡,氯化钡有毒,不能将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故c正确;D、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D错误。
故选c。
11.【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c【解析】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正确;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c。
12.【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食物腐烂c.煅烧石灰石D.铁生锈【答案】A13.【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B.剪纸成花c.瓷碗破碎D.食物腐烂【答案】D【解析】A、车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大造成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剪纸成花的过程中纸张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我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下列丁芝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刺绣B.织布c.剪纸D.酿酒【答案】D【解析】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5.【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盐酸除去铁锈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用干冰人工降雨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答案】c【解析】A、用盐酸除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罐B.雕刻石像c.水车灌溉D.预报地震【答案】A17.【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酒精挥发c.河水结冰D.胆矾研碎【答案】A【解析】A、木柴燃烧是木柴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故是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故是物理变化,错误;c、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故是物理变化,错误;D、胆矾研碎是胆矾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
18.【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D.聚沙成塔【答案】c【解析】A、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抱薪救火的过程中发生燃烧现象,是化学变化,故正确;D、聚沙成塔的过程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19.【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答案】c【解析】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故B 正确;c、氢氧化钠—属于强碱,不可治疗胃酸过多,故c 错误;D、熟石灰—价格便宜,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
20.【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干冰升华D.金属氧化【答案】D21.【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D.钢丝用于作导线【答案】A【解析】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钢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电极c.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水,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D.聚四氟乙烯塑料密度小,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答案】A【解析】A、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故A正确;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B错误;c、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汽油,具有可燃性,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故c错误;D、聚四氟乙烯塑料熔点高,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故D错误。
23.【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酒精燃烧c.胆矾破碎D.干冰升华【答案】B【解析】A、汽油挥发,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胆矾破碎,物质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干冰升华,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4.【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B.湿衣服晾干c.自行车胎爆裂D.食物腐烂【答案】D25.【2018年湖北黄冈市】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③自制汽水④品红在水中扩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③自制汽水,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④品红在水中扩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只有②③属于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