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

合集下载

遵循教育规律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遵循教育规律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遵循教育规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教育有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大学生和社会实际、要尊重教师和大学生双主体性、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五个方面来论述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一、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对大学生最好的教育,它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于大学生的头脑和行动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

”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

教师自己首先要是一个优秀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做人的教育,所以我们教师要勤于学习,工于研究,修身养性,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以一个完美的形象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以高尚的人格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辐射带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灵魂,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决定着他的发展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学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的教育和国家得以立足的根本,江泽民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以,一个学校要想长久发展,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教育大学生“要做学问,首先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学服务人员也要注意在工作中渗透思想教育的要素。

政治教学设计:按客观规律办事_1

政治教学设计:按客观规律办事_1

政治教学设计:按客观规律办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政治教案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识记规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明确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初步培养学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世界是发展的,以及因果联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清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坚持联系的发展的态度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孤立的、静止的地看问题,违背客观规律。

(2)情感目标: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国家两个文明建设的方针、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爱国情感。

(3)价值观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建议关于第三节重点、难点分析第一、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三,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是不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

(3)人和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也不能违抗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有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德育的规律

德育的规律

德育的规律德育的规律德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它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德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德育规律之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中普遍适用的原则之一,在德育中同样也有着重要作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德育时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

对于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学生可以采取鼓励、支持等积极方式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而对于性格外向、好强自大的学生则需要适当地引导和调整他们的行为方式。

总之,因材施教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规律,只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规律之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德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条规律,它强调教师应该先做好自己的榜样,再去引导学生。

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做到言传身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和行为方式。

三、德育规律之注重感受体验感受体验是德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进行感受体验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目的,比如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四、德育规律之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德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方式来引导他们。

比如说,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纠纷时,应该采取平等协商、理性沟通等方式,避免使用惩罚或者武力等手段。

利用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原则优化教学实践中的教案。

利用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原则优化教学实践中的教案。

利用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原则优化教学实践中的教案。

一、了解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原则
要了解什么是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原则。

简单来说,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原则是指在工作中遵循事物规律,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现状,结合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符合教学规律和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案。

二、根据客观规律制定教案
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有效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制定教案时,首先要考虑客观规律,与实际情况相适应,考虑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并且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式,以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

三、教案要求符合时代发展
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此,教案也要求符合时代发展。

在今天这个时代,要抓住新时代发展的机遇,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因此,在教案制定中要加强时代性的考虑,紧贴时代发展,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符合时代的需求,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

四、教案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案的制定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制定教案时,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结合每个学生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综合发展和提高。

通过理解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原则来优化教学实践中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这一原则,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实现教育目标,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作为一名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遵循哪些规律?(8分

作为一名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遵循哪些规律?(8分

作为一名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遵循哪些规律?(8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确保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下面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德育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律。

首先,德育工作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环境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德育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

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缺乏家庭教育,对德育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时更具针对性,采取个性化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德育过程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德育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德育工作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域文化特点、学生群体的特征来进行定制化设计。

教师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参观社会实践、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等方式来感受社会风情、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再次,德育工作需要遵循因时制宜的原则。

时代在不断变迁,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德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更新德育内容和方法。

教师们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社会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度过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此外,德育过程还需要遵循因事制宜的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或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调整教育策略,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于出现的各种道德问题,教师们要及时进行解决,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总之,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这四个原则都是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遵循这些规律,教师们才能够在德育过程中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德育工作应遵循规律

学校德育工作应遵循规律

教育在平等与尊重中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使德、智、体、美、劳五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错。

而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就是高尚的道德,因此,学生良好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的培养就显得极其重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需遵循规律:一、遵循学生为主原则。

曾经看过一篇《微笑在课堂》的文章,感受很深。

“微笑在课堂”的老师好,做的真好!对老师而言,也得益非浅,经常带着微笑在课堂上春风满脸——潇洒;经常看到一个个笑脸相迎的学生——愉快!最重要的是:师生心情愉快,课堂气氛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我们不难从这里得到启示:德育工作切莫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我们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和知识的发展规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思想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着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思想既不能颠倒,也不能凭空产生,只能依次发展。

因此,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统筹安排,组织活动。

“生命无价”的主题教育活动,“做个诚实的好孩子”的主题中队会,“我要上学了”的小品表演,“我爱老师”的诗歌朗诵会”,“今天,我学会了”的主题班队会等等的教育活动,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让人忍俊不禁。

任何教育都不能包办代替,要掌握教育的艺术,以言引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二、遵循贴近生活原则。

学生品德教育及品格的培养,不能只靠老师的说教,通过真实原始的生活细节去教育和引导会更有效果。

如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一般的做法就是在旁边写上“节约用水”四个字。

但总是觉得效果不明显。

我们尝试了这样的做法:上午第三节课,我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捡垃圾。

起初,很多学生都不太愿意,觉得脏、丢人。

后来我一边引导一边和他们一起参与,还跟他们讲些小故事,慢慢地就大家就融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了。

只见捡的捡,掏的掏,勾的勾……校园的校道很快就焕然一新了,看着流着辛勤汗水的“小不点”,我笑了!我说:“大家辛苦了,都洗手去,洗好了回课室,谢谢大家。

德育规律与原则

德育规律与原则

德育规律与原则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和引导个体,使其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品德、道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素质,以达到健全人格、自我完善、社会和谐的目的。

德育的规律和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活动时需要遵守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

下面将就德育规律和原则进行详细解释:
一、德育规律
1.发展规律:德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随着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而发展,因此德育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和形式。

2.相互作用规律:德育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即个体与环境、个体之间、个体与教师之间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德育的发展。

3.适应规律:德育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等特点,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以适应不同个体的德育需求。

4.个性发展规律:德育需要重视个体的个性发展,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德育需求和发展潜能。

5.德育与知识学习的关系规律:德育与知识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德育需要通过知
识学习来加强和巩固。

二、德育原则
1.全面性原则:德育需要全面地培养个体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完善的人格和道德。

2.科学性原则:德育需要根据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主体性原则:德育需要以个体为主体,重视个体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能动性,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德育需求。

4.适应性原则:德育需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基础,以适应不同个体的德育需求为出发点。

5.差异性原则:德育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等特点,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德育需求。

以上是关于德育规律与原则的详细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规律和设计原则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规律和设计原则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规律和设计原则思想品德课程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为了理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原理,首先就应该探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后者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这是一个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通过生活体验、教育熏陶和自我修养,知、情、意、行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部问题均由此提出。

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

这种道德认知过程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从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道路。

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一定的道德知识的过程更是如此。

它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坚持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一致性。

思想道德情感体验的产生既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外在的情景、舆论等对学生刺激的结果,也是学生自身生活信念不断反省、内化和扩展的心理演变过程。

不通过自身的思想斗争、观念冲突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道德体验,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启迪与内省相结合,还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紧紧把握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性。

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一致性、启迪与内省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性等都反映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规律性。

这种规律性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如下原则: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不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思想品德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相一致,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丧失其基本功能。

从学生实际出发,就是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预设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筹划教学过程等无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一个根本性的命题。

以往大凡成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坚持这一原则的,而失败的、效果差的都是违背这一原则的。

2 、教学的导向性原则。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抽象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解答生活实践的所有问题。

唯有把握正确的方向、掌握科学的方法,才是学生“ 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学习” 的基础。

掌握德育工作规律 遵照德育规律办事

掌握德育工作规律  遵照德育规律办事

道德 品质的形成 , 比起 掌 握 知 识 要 复 杂得 多。 对学 生 进 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时 不能 只停 问 题 留在 具 体 问 题 上 就 事 论 事 , 引导 学 生 从 相 3 1德 育理念 的主体 性 . 应 的 高 度去 认 识 、 握 事 物 之 问 的 内 在联 把 社 会 意 识 转 化 为 学 生 思 想 品 德 的 过 系 , 会 全 面 地 、 展地 看 问 题 , 助 学 生 学 发 帮 而 程 , 于 学 生 来 说 , 一 个 能 动 的 认 识 过 掌 握 科 学 的 认识 方 法 , 且 还 要 采 取 适 当 对 是 实 程 , 思 想 品德 的 发展 过 程 。 师 必 须摆 脱 措 施 培 养 学 生 的 情 感 和 意 志 , 现 从 知 到 是 教 那 种 德 育 就 是 学 生 听 教 师 讲 的 陈 旧模 式 , 行 的转 化 。 动 动 脑筋 在 形 式上 做 到 生 动 、 多 使 各 种 教 育 活 动 不 仅 只 是 教 师 、 长领 导 新 颖 , 发 学生 的兴 趣 , 通 过 先 进 的 多媒 校 激 并 的对 象 , 是 学生 本 身 注意 的 中 心 。 生越 体 教学 手 段 , 入 适 当 的测 试 训 练 , 还 学 加 以达 到 少 感 到 活 动 的教 合性 , 种 活动 的教 育效 最 佳 的 教 育效 果 。 这 果就 越 大 。 教育 的艺 术就 在 于 使 这 些 教 育
一Hale Waihona Puke [ 5 】宋 曙 , 明 轩 . 生 行 为 选 择 的 艺 术 刘 人 学生 的年 龄 特 征 和 品德 教 育规 律 , 定 不 确 【 . M】 重庆 出 版社 , 9 1 6. 19 ,
足 。 种 表 现 可 以 从 另 一 个 角度 理 解 成 为 这 是 一 种 “ 肯 定 的 需 要 ” 只 是 其 偏 离 了 正 被 , 确 的 方 向。 师 应 该 鼓 励 他 们 用 自 己文 明 教 的行动赢得师长的认可和喜爱 , 同学 和 朋 友 由衷 的尊 重和 督 促 他们 形 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 。 培养 学 生 合理 的 正 道 的需 要 , 养成 了 合理 的 正 当的 需 要 才会 使 情 感具 有 正 确 的 倾 向性 。

思政教育的三个规律

思政教育的三个规律

思政教育的三个规律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思政教育的三个规律,这可有意思啦!你知道吗,第一个规律就是要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就像小树苗长成大树一样,咱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节奏和特点。

思政教育呀,就得根据咱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进行。

比如说,小朋友们可能更需要通过有趣的故事和游戏来了解什么是善良和勇敢;大一点的青少年呢,就可以多一些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还有哦,第二个规律是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一直在变,思政教育也得跟上时代的脚步呀!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传播得超快,那思政教育也得利用好这些新的渠道和平台。

像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啥的,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一个规律呢,是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

这就好比做菜,得掌握好火候和配料。

思政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得让大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多搞些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让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呀,思政教育的这三个规律就像是三把钥匙,能打开大家心灵的大门,让咱们都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怎么样,是不是挺有趣的?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来唠唠思政教育的三个规律!先来说说第一个,那就是要以人为本。

啥意思呢?就是要把咱们每个人都放在心上,了解咱们的想法、需求和困惑。

不能搞那种一刀切的教育,得因材施教。

就像穿衣服,得选适合自己的尺码,思政教育也得量身定制,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咱们的心里。

再来讲讲第二个规律,它是要注重实践。

别光在书本里讲道理,得让咱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

比如说,参加志愿者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时候就能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啦。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让思政教育变得更生动、更有意义。

呀,第三个规律是要持续创新。

时代在进步,思政教育也不能原地踏步呀!得想些新点子、新方法,让大家都愿意听、愿意学。

可以是有趣的课堂形式,也可以是新颖的教育载体,就是要跟上咱们的兴趣和潮流。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精选多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精选多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精选多篇)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一、前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对其界定主要有三种不同趋向:1、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2、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原则、功能等具体内容演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将西方行为科学、心理学和人格理论的规律转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本书认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其质的规定性,正是这些质的规定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区别与其他因素。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应当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关系结构,它是一个由基本规律和多个具体规律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体系。

所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社会适应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社会适应律,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一定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相适应的规律。

内涵:1、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发展要求下进行的,只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就必须反映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

2、全社会而言,所有社会个体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教育者代表社会要求,受教者应接受来自教育者的教育内容以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思想政治品德。

3、社会对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是绝对的,个体能否达到要求是相对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

4、所谓适应,并非消极适应,而是积极适应。

将其作为基本规律的原因:1、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

3、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4、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5、具有历史性。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罗洪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5P216-221)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具体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主要介绍:1、适度超越律。

遵循客观规律做好德育工作

遵循客观规律做好德育工作

遵循客观规律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

为了做好德育工作,我们应该遵循
客观规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我们需要
了解这些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德育活动,保证其有效性。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意愿和特长。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一刀切地要求
每个学生都按照同一标准来行事。

3.倡导和践行公平正义: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对待每个学生
一视同仁,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要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教育学生积
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传承社会正义道德。

4.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让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自
律意识是基础。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规则
意识。

同时,还要给予学生相应的自主权,让他们在适当的范围内行使自主权。

5.建立有效的德育制度和机制:德育工作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机
制来支持和保障。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保障体系,包括德育纪律条例、德育评价
机制等,确保德育工作的落地和落实。

总之,遵循客观规律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通过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倡导公平正义、培养自律意识、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实施德
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小学思政生活离不开规则学习心得

教师小学思政生活离不开规则学习心得

教师小学思政生活离不开规则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思政生活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思政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我认为学习和遵守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规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遵守教育法律法规,遵循教育教学规程,确保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遵守规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学生的负责。

只有自己遵守规则,才能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规则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规则不仅是对教师行为的限制,更是一种教学准则和方法的指导。

例如,遵守课堂纪律规则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知识的学习;遵守评价规则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提高。

学习规则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遵守规则可以增强教师的权威性和信誉度,让学生尊重和信任我们。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规则意识。

我注重与同事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规则遵守能力。

我也积极参加各种规范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规则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规则学习是思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
遵守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遵循客观规律 做好德育工作

遵循客观规律 做好德育工作

遵循客观规律做好德育工作德育是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大课题。

根据当前实际,急待解决的是如何使德育工作科学化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使德育工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达到入耳入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知、情、意、行内在联系,重视知、情、意、行教育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四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协调作用,不可分割。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知、情、意、行同时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1.知是道德认识。

认识是否正确,关系极为重大。

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判断能力,提高道德认识,乃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前提条件。

2.情是道德情感。

即对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

在青少年学生中,有的认识较高,但对真伪与美丑缺乏爱憎的情感;有的情感丰富,但自控能力差,极易冲动,损害言行。

实践表明:情感与理智相结合,就能自我控制,产生正确行动;情感与冲动相联系,必将主观武断,惹是生非。

3.意即道德意志。

它是在履行道德义务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人们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有了道德意志,就能不畏险阻,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实现目的;反之,必将遇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屈服强暴,变节弃义。

4.行即道德行为。

它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对人类社会一切基本准则的遵守与实践。

在我国现实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看其行为是否高尚,并对人民有益。

实践表明,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前提条件,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一定倾向;道德行为习惯是以认识与情感为指导并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形成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又作用于认识与情感的巩固与发展。

这就是说,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作出恰当的判断,产生爱憎的情感,树立明确的信念,激发坚强的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优良的行为习惯又有助于认识的端正、情感的增强、信念的加深、意志的坚定。

思想政治工作要按规律办事

思想政治工作要按规律办事

思想政治工作要按规律办事
黄振英;陈马力;张传匀
【期刊名称】《理论学刊》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必然。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性,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我们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途径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以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武器,不断探索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性,真正做到把握实质,驾驭规律,因势利导,按客观规律办事,从而做到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总页数】1页(P117-117)
【作者】黄振英;陈马力;张传匀
【作者单位】平阴县林业局,山东,平阴,250400;平阴县林业局,山东,平阴,250400;平阴县林业局,山东,平阴,250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1
【相关文献】
1.小学英语教学要按规律办事 [J], 包天仁
2.小学英语教学要按规律办事 [J], 包天仁
3.外交机构也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J], 陈力丹; 肖若昕
4.外交机构也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J], 陈力丹; 肖若昕
5.市场经济下,就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J], 杨国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党校思想品德教育要遵循德育过程的规律

党校思想品德教育要遵循德育过程的规律

作者: 林兴亮
出版物刊名: 实事求是
页码: 26-29页
主题词: 德育过程;思想品德教育;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意志;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法;道德认识;德育途径;行为方式
摘要:<正> 德育过程是提高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的过程。

它主要是解决受教育者对客观事物采取的主观态度问题。

德育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过程,但并非虚无飘渺不可捉摸东西,它有其自身的规律。

我们研究德育过程的规律,并按德育过程规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落实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加强党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准确性的需要。

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

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

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怎佯抓这个中心环节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

一、思想品德教育要循序渐进儿童心理学阐述了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细微的量变到比较显著的质变的过程。

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总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的。

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要求、内容到方法,都应当遵循这个规律。

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力求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从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两个方面,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规定具体内容。

比如,爱国主义教育。

对低年级的孩子,从培养他们爱国旗、爱首都、爱家乡开始。

以后,随着学生的年龄、年级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中年级逐步增加祖国的壮丽山河、丰富宝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传统等内容。

高年级则进一步使学生懂得“还是社会主义好”、“要为祖国添荣誉”和“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等道理。

二、要抓住思想品德课的重点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的态度。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少年儿童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自己的学习、生活、行动,同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集体主义,培养少年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要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入手。

当前少年儿童的主流是好的,但在社会上歪风邪气的影响下,也有一些孩子产生不健康的思想,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

他们不关心别人,不愿意为集体服务,有的人则认为“做老实人吃亏”。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少年儿童从小树立集体观念,热爱集体、关心集体,逐步养成为集体、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作风。

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对社会承担义务,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时,一定要联系到每个人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我国的少年儿童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往往容易把国家和集体的关怀,把社会和家庭对自己的照顾,看作是理所应当的。

论思政教育规律与指导意义

论思政教育规律与指导意义

论思政教育规律与指导意义前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当前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思政教育的规律,并探讨其在指导今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思政教育规律规律一:人性因素首先,在分析思政教育规律的时候,我们需要认识到人性因素的存在。

即使是最理性的人也一定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理性地思考、行动。

同时,思政教育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因为不同的人对于一些话题、问题的感受和思考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规律二:历史因素思政教育也需要考虑历史因素。

历史总是会影响到我们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方式,而思政教育正是要引导人们理性地面对历史,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探索出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道路。

规律三:现实因素当然,思政教育同样要关注现实的各种问题。

现实述求是人们行动和思考的动力,思政教育也应当引导人们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规律四:科技因素此外,科技因素的的发展也在不断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可以借助各种科技手段来更好的普及和推广,增加普及量和深度。

思政教育指导意义以上是一些思政教育的规律,那么,它们有什么指导意义呢?首先,要注意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接受方式不同,同时也会产生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在实施思政教育的时候,需要按照不同人群的接受方式和认知方式来进行个性化教育。

其次,思考历史、关注现实。

在实施思政教育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的问题,更要夯实历史和未来的基础,用这些基础去引导人们思考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最后,要利用好科技的力量。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大力利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来推广、普及思政教育。

结论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存在着一系列的规律。

这些规律都对我们今后实践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当非常关注这些规律,把这些规律应用在思政教育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怎佯抓这个中心环节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

一、思想品德教育要循序渐进儿童心理学阐述了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细微的量变到比较显著的质变的过程。

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总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的。

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要求、内容到方法,都应当遵循这个规律。

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力求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从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两个方面,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规定具体内容。

比如,爱国主义教育。

对低年级的孩子,从培养他们爱国旗、爱首都、爱家乡开始。

以后,随着学生的年龄、年级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中年级逐步增加祖国的壮丽山河、丰富宝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传统等内容。

高年级则进一步使学生懂得“还是社会主义好”、“要为祖国添荣誉”和“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等道理。

二、要抓住思想品德课的重点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的态度。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少年儿童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自己的学习、生活、行动,同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集体主义,培养少年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要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入手。

当前少年儿童的主流是好的,但在社会上歪风邪气的影响下,也有一些孩子产生不健康的思想,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

他们不关心别人,不愿意为集体服务,有的人则认为“做老实人吃亏”。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少年儿童从小树立集体观念,热爱集体、关心集体,逐步养成为集体、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作风。

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对社会承担义务,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时,一定要联系到每个人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我国的少年儿童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往往容易把国家和集体的关怀,把社会和家庭对自己的照顾,看作是理所应当的。

有些孩子在生活上还会提出过高的要求,稍不如意就要埋怨,有的对社会和集体的一情不关心。

我们要教育少年儿童懂得:社会主义公民应该有主人翁的态度,要帮助他们学会将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见之于行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本领,锻炼身体,将来为祖国,为集体贡献最大的力量。

三、在教学方法上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上文化课要讲究方法,上思想品德课更要讲究方法。

我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时,力求切合学生的实际,因“势”循“序”,有层次地进行教育,不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且导之以行,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上不仅注意具体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重视从感情到理性,从认识到实践,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我还注重用各种形式阐述道理,比如借助于谚语、寓言、故事和实例等等。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内容上要体现社全主义道德规范,在方法上要适合少年儿童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力戒高、大、空和抽象化、成人化、一般化的毛玻(北京信息员武兴元)""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课的是:它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沿着由“知”到“行”的顺序发展;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结构。

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根据教学整体的系统观点,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出发点,设计了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其基本模式为: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明理(提供事实,充分感知)----激情(举例验证,激发情感)----辨析导行(设难置疑,巩固强化)----总结延伸(深化观点,培养习惯)。

一、艺术地运用导入环节,诱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1.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小品表演:把教材内容编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导入新课。

3.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4.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5.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游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

二、认真把握明理环节,提高道德认识明理,即讲清观点,使学生对本课的道德要求有个明确的认识。

本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道德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在“理”字上作文章。

要把握明理这一环节,就得深入挖掘教材的明理内涵,找出与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

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行为的评价多是着眼于行为的、直接的、具体的后果,而不是着眼于行动的、间接的、深远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教师对那些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教材难以把握,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认真把握明理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如教十二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课时,教师对这类看起来较为“口号式”的教材进行分析时,首先指出:“利益”是什么?“人民”指群体还是指个体?个体是人民的什么?在此基础上深入阐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有三个层次:低层次,要热爱人民,而热爱人民须先从爱同桌、同班、同校的同学,爱师长、爱邻里做起;中层次,努力学好各门功课,长大后去努力为人民服务,教师可进一步点明:在我们的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多数人只能是这个层次;高层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这一层次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教学过程中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列举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80年代在祖国南疆的英模,小英雄赖宁等的事迹,使学生从中逐渐感受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可以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讲评,表扬好人好事,使学生认识逐渐升华到新的高度,达到明理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深化环节,培养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想品德课中深化环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契机,不可忽视。

怎样开好家长会(一)家长会的概述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一致,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教导工作的—种重要形式。

家长会大体上有全校性家长会,学年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三种形式。

在通常情况下由学校统一组织、分班召开。

一个由学校组织,分班召开的家长会议,一学期只能召开一至两次,遇特殊情况,需要找家长商量,也可召开临时性的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的时间一般在学期初或学生成绩考核前后举行。

家长会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可根据学校、班级工作的重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等方这个家长会选择在期中考试后的一个星期日,一方面可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又不影响父母单位的工作。

4.会议过程紧凑、讲求实效,能从实际出发,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完整的家长会,除了上面例子所体现的要求外,还要在会议后,各班要向学校汇报。

其内容是:(1)家长出席情况和会议进行情况。

(2)家长对学校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3)班主任对开好家长会有什么建议。

(4)学校要对家长会作专题总结。

对家长反映的情况,意见和要求进行分析,需要而又可能解决的,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怎样培养学生干部班主任能正确地选择,使用和培养学生干部,是促进班级集体的巩固和发展,顺利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基本保证。

因为,学生干部是一个坚强集体的核心力量,是带动全班学生实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积极分子和骨干,他们都是同龄人,成天和班级所有同学生活在一起,是班主任获得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行为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班主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得力助手。

所以,班主任在接受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后,首先要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择和培养工作。

在选择学生干部时一般要经过指定、过渡、共举、稳定四个步骤。

指定:在一个新的班级组成时,班主任除了书面材料,他人的介绍外,一定要亲自了解和视察,经过充分的综合分析再指定为临时干部。

过渡:让临时所指定的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同班级学生广泛的接触,相互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威信。

共举,由于临时学生干部,在同学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使全班成员形成一种凝聚欲望,进行民主选举,这既是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稳定的前提。

稳定:一旦共举产生了学生干部,班主任就要组建分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要中途更换,保持学生干部的相对稳定。

在学生干部形成稳定之后,班主任就应把重点放在在培养上,其方法大体是:1.要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班主任对学生干部要大胆放手让他们独立的开展工作,既大胆放手,又要进行指导和检查,切不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在给学生干部布置工作任务的同时,要教方法,使他们懂得一项工作应该先做那些准备性工作,在工作进行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工作结束后如何进行总结。

比如,怎样培养学生总结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她针对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就一点一滴地先让班干部用两句完整的话来总结,然后再用四句完整的话来总结……,这样学生干部就都能完整、流利地进行全面总结。

2,要培养民主作风。

由于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高,责任感很强,在开展工作时往往好以“长官自居”,态度生硬缺乏工作方法,尤其是小学生干部,工作起来常常简单生硬。

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年令特点经常教育他们树立热心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工作中要注意方法,热情要和效果相统一。

如一个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她看到班千部在开展工作时;好发号施令,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干部还向老师诉苦说“同学们都不听’话”。

班主任就启发他们说:“你和你们最好的朋友办事也这样横吗?”“你们想想看,怎样做同学才能听你们的话呀”?于是他们就主动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交朋友,工作起来就顺利了。

所以不想耽误你的时间3.要教育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别人。

学生:干部一般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也都非常喜欢他们、亲近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潜伏着一种瞧不起同学,甚至把老师也不放在眼里的倾向。

所以,班主任要经常教育他们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