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流失与补充策略
西部农村教师流失及补充策略研究
关于西部农村教师流失及补充策略的研究摘要:现阶段我国西部农村教师流失加剧,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尚不完善,导致西部农村教师不足,教育水平落后。
农村教师流失表现为教师聘用难和在职教师流失严重。
改善农村教师补充策略对于解决西部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西部农村教师的补充应从教师个人、教育政策、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师流失;教师补充机制一、西部农村教师流失原因分析1、西部农村教师补充困难重重第一,毕业生不愿意在西部农村地区就业,”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部地区毕业生不愿意到西部地区任教,二是西部地区毕业生流向东部地区,也即所说的”孔雀东南飞”。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地域歧视”,东部地区学生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工作,何况是西部农村地区。
同时西部地区教育设施落后,这给东部地区那些愿意到西部从教的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习惯了先进教育设备的教师无法适应落后的教育设施,这也是东部毕业生不愿意到西部任教的原因之一。
毕业于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包括出生于西部地区的学生,不愿意扎根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极大的物质刺激促使他们向东部地区流失,造成西部农村教师聘用困难。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学生不愿意在十几年的求学之后再返回农村,其父母也多数不同意子女走入农村任教,农村教师录用难上加难。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无视农村学校需求,致使教师编制和录用出现困难。
几千年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家国一体的体制,最终导致我国出现了”裙带关系”现象,学校教师录用深受这一现象的影响,托关系进入城市里好的学校,农村教师得不到补充。
再一个教师只在农村挂职,并不参与教学工作,而是进入高薪职业,导致教师岗位出现饱和而教学工作教师却不足。
2、西部农村在职教师流失严重一方面,在职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东部地区或者是一些二线城市任教,教育条件落后的农村教师内部流失非常严重。
农村地区教师在区域间的流动很小,教师长期在一个地区任教或者教授一门课程,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下降进而出现流失。
农村教师补充策略
农村教师补充策略探究摘要:目前农村教师退出和补充现状并不乐观,如何有效补充农村教师,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
教师补充是多个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因此,这个问题不能依靠某一个人或学校来独立完成,只有全社会各界都重视农村教师的补充,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好这个问题。
在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职能,从立法、政策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村教师;补充策略一、引言目前,国内外学者基本认为教师退出是让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或者是难以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强制退出队伍。
国外在教师退出方面不仅包括教职人员的清退,一些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教育机构也在清退行列。
教师清退是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这就必须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才能有效的执行,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教师的自然退休和教育过程中的教师流失。
高龄教师退休,不合格教师清退以及流失,教师队伍人员就需要及时补充。
教师补充就是为了弥补和改善因为教师流失和退休造成的人员不足,而补充新的人员进入教师行列。
二、农村教师补充中的问题(一)农村退出机制不完善,新教师补充难。
退出是为了更好的补充,教师队伍退出机制的不健全会严重阻碍教师补充。
目前,农村教师退出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不合格人员占据着教师的编制或者岗位,不能正常退出,无法腾出岗位编制补充年轻、优秀教师。
根据教育部数据,2004年至2006年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三年没有吸收公办教师。
还有一些农村学校五六年没有录用新教师。
备受公众广泛关注的代课教师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边远、艰苦地区派不进公办教师,聘用代课人员费用较低,出现了对教师队伍有编不补、低薪聘用代课人员的现象。
(二)、农村教师流动性强导致队伍不稳定。
由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是民办教师中的杰出者,他们往往有着出色的教学成绩,并且长期以来把转为公办教师作为奋斗目标,当理想实现时,他们往往就会安于教育事业,比较稳定。
然而那些科班出身的教师则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改行、中途退出教师队伍流向发达地区成为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普遍现象。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一】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自几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
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
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政府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
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15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一)教师分布不合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现状分析与建议总能听到家长们有点无奈的话:“我们这里的好老师都跑到城里去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转校又难,到城里就读又不方便。
”“我的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可这里的老师调离的很多,我们只好在城里租房让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
”……农村师资问题成为目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特别是近几年农村骨干教师大量地流向城区,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教师流向城区、不愿呆在农村呢?一、农村教师结构组成分析1.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老化和断层现象。
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尤其是一些城郊乡镇的学校,教师老化更加严重,大多数农村小学,46岁以上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0%以上。
2.专业结构不平衡,学历水平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
有些学校教师整体上不缺甚至超编,有些学科教师偏多,有些学科却无专业对口教师。
目前,我县农村教师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招考进来的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二是省联合中专毕业生和1998年统招统分中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教育教学中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三是老年教师,从“民办转正”或“顶职补员”。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占全县小学教师总数的69%,35岁以下的农村小学教师占全县农村小学教师的39%。
这些教师大部分是招考来的,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无论是个人价值观还是个人生活都无法真正融入农村,总是希望早日离开农村,迅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老教师大多在基层小学,他们年近花甲。
尽管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步伐,身体状况也难以胜任满负荷的工作,但是三五个年级才五六个教师的现状又不得不把他们当作“顶梁柱”。
中年教师多为民办教师转正的,少部分为中师和师专的毕业生。
他们有着较系统的文化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技能,一般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但是繁杂的事务影响了他们教学的精力。
二、农村教师紧缺的原因分析1.编制核定不科学,自然减员和缺员补充失衡。
近年来,随着合办并校力度的加大,教师编制数按学生人数与教职工比例确定的办法没考虑到农村学校点多班小的特点。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对策□文/重庆市垫江县澄溪小学校校长左天玖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
然而,当前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亟待提升。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关键,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_、农村中/」电师的因分析(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一是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两张皮”现象。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
这些教师,经过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或本科学历,学历达标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很多培训只是走过场,所以其中不少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提高。
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要提高素质困难重重。
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教师素质偏低的状况较为突出,其中有些教师甚至根本无法胜任工作的需要。
二是农村教师队伍起点较低。
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是通过“民转公”或者在职学历达标等方式转型过来的,许多教师普遍存在着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课改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他们就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是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亟待提高。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教师的待遇低,工资拖欠问题得不到解决,也由于教师来源渠道不一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就造成了一些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差、职业意识淡薄等方面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地影响着农村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学点,教师老龄化的问题非常突出。
以垫江为例,在垫江农村中小学教师中,25岁以下的占10%,45岁以上的占到40%。
市教育局关于农村教师流失等3个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也是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
但在目前,农村中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大量优秀教师或“考”或“调”,离开农村,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加薄弱,现状令人堪忧。
一、造成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较差。
近几年,政府和社会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解决教学用房和学生住宿问题,农村教师的生活和居住条件没有明显改善。
农村教师“走教”现象突出,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是工作压力让农村教师不堪重负。
农村学校存在教师与优秀学生双重流失的问题,现有教师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教学难度却越来越大。
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工作的繁重性和复杂性、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增加等因素,使农村教师不堪重负以致产生职业倦怠而离开学校。
二、教师流失所引发的问题:一是导致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下滑。
优秀专业课教师流失后,现有教师往往教非所学、教非所长,缺什么教师教什么课,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间接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由于教师流失,教育质量下滑,农村家长不惜省吃俭用花高费把子女送进城市,增加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三是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教师和学生的同时流失让农村教育陷于无力发展的泥潭,使原本落后于城市的农村教育变得更加薄弱,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三、对农村教师流失的对策及建议一是提高农村教职工编制标准。
根据农村中小学区域广、布局散、生源少的特殊要求,按新课程设置和教师工作量计算、设置编制,并设立相应的“机动教师编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
二是建立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
按照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豫政〔2011〕26号)相关规定要求,建议将农村教师补充工作纳入对各级人政府的督导和考核之中,强制各地建立“空岗即补”的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
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问题探析
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问题探析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宽以及信息、交通行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流动的高发期。
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希望通过社会流动改变生活现状,谋求更好的发展,人员流动、流失严重,从而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前景令人担忧,更形成城乡义务教育的马太效应。
农村小学大批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但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1. 农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工作在农村基础教育一线的小学教师,至今还有不少人未能走出令人尴尬的低谷。
我国教师的工资虽然有过几次调整,但是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这难以实现。
实际上,国家政策规定应该增长的工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根本兑现不了。
2.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的特点(1)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有些青年骨干教师条件优秀、学历高、知识渊博,很容易被好的单位看中,进而挖走。
另外,青年骨干教师基本上没有家庭的负担,自身精力旺盛,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因此最容易流动。
(2)热门专业和主干课程教师流失严重。
教师的流失情况会受到教师所学专业、任教学科的影响。
热门专业和有经验的主干课程的教师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地区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鉴于城乡办学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差距,大多数热门专业和有经验的主干课程的教师选择到城市地区任教。
3.农村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1)二元社会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
目前我国的城乡差异仍然是全方位的。
城乡差异在教育方面突出表现为城乡师资水平的天壤之别。
就教师而言,城乡之间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城市教师在医疗卫生、交通、住房、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优越性自然不用提,仅就工资发放而言,城市教师根本就不用担心工资拖欠的问题。
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拖欠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2)下一代的未来与艰苦的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
农村教师队伍构建状况及策略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单一,年龄老 化,中青年教师比例较低,性别 比例失衡,女性教师较少。
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
素质
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专业素 质不高,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 法。
能力
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限,缺乏 有效的课堂管理和教育评价能力,教 学效果不佳。
农村教师队伍待遇与保障
待遇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福利保障不完善,生活条件艰苦,难以吸引和 留住优秀教师。
完善职称评审程序
确保职称评审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让优秀教师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
加强职称评审与教师绩效的关联
将职称评审与教师绩效相结合,激励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
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改善农村学校校舍条件
加大投入,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提高校舍安全 性和舒适度。
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
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 机制,培训效果难以 得到保障。
培训内容与农村教育 教学实际需求脱节, 难以满足教师的实际 需要。
教师待遇偏低,工作生活压力大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难以 满足生活和工作需要。
缺乏社会关注和支持,教师的职业认 同感和荣誉感较低。
工作条件艰苦,教学设施不完善,增 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和生活压力。
育事业。
02
实施农村教师住房保障政策
为农村教师提供优惠的住房条件,解决其住房问题,稳定教师队伍。
03
增加农村教师培训经费
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
力。
完善农村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标准
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审标准。
农村教师流失特点解读与补充机制创新
、
一 一些 大学 “ 流失 ” 损害 一方利 益 而助 长另一 方 中小学 校长 的难题 , 是 由于农 村地 晋 升空 间等 现实性 的 问题 。 ,
在农村学校任教几 的发展 。当前 , 农村教师资源的流失 区学校条件及工 资待遇与城市学校 生刚毕业有热情 , 已成 为不争 的事实 , 几乎 所有 的研 究 差 别较 大 , 缺少 吸引力 而致使 师 范毕 年 后 这 种热 情 容 易 被农 村 相 对 落 后 二 再 者均 承 认农 村 教 师 流失 的根 源 在 于 业 生不 愿前 去应聘 ; 是 由于一 些 紧 的生活条 件渐 渐 冲淡 , 考 虑到 以后 个 人生 活 问题 , 方面想 做 出一 番事 一 区域 、 乡 、 城 学校 间 的教育 不 均 衡 发 缺学科( 体、 、 音、 美 计算机等 ) 教师缺 所招 业 , 一方 面还 要考 虑创建 家庭 , 因此 , 展, 而农 村 新 进教 师补 充 不足 、 职 乏是许多中小学校的普遍现象 , 在 教师 向更 高层 次 学 校或 经 济 条 件 优 聘 的 紧缺 学科 教师 不 能 满 足 全 部学 农村有太多的局限性致使师范毕业
制的建立应将教师流失问题考虑在 内, 采取短期性和制度性补充相结合的方式 , 可在农村教 师招
聘、 名额 分 配、 出体 制 、 利待 遇 、 退 福 流动机 制等 方 面入 手。
【 关键 词】 农村教 师流 失 ; 师逆 向流动 ; 充机 制 教 补 教 师流 动 包 括 教 育 系统 外 流 动 重大的意义 。 在政策保障的前提下如 上 的学 生都 愿 意 留在 大 城 市学 校 工
【 基金项 目】 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苏北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及应对策略研 究”0 J B o ) ( 9Y 0 4 的阶段性成果。
农村骨干教师现状分析报告
农村骨干教师现状分析报告引言农村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区域,农村骨干教师在农村教育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前农村骨干教师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报告将对农村骨干教师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情况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关键环节。
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培养机制不健全:农村缺乏完善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导致优秀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不够规范;- 培养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提供良好的培训、交流和学习平台;- 激励机制不足:农村骨干教师的薪水待遇和晋升途径有限,缺乏激励机制。
解决方案: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培养机制,完善培养资源,提高薪水待遇和晋升途径,激励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农村骨干教师的工作环境农村骨干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困难,存在以下问题:- 教学条件差: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材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工作压力大: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骨干教师的责任和任务相对繁重,工作压力较大;- 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村地区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缺乏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途径。
解决方案: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供完善的教育设施和教材资源;减轻农村骨干教师的工作压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为农村骨干教师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
3. 农村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农村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对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农村骨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背景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农村骨干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保守,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专业发展机会不足:农村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有限,无法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解决方案:加强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训;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激励骨干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调研报告
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调研报告引言: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流失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研并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究农村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流失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为减轻青年教师流失问题,优化教师队伍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调研方法与对象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象为几所农村中职学校中的青年教师,主要以年龄在20-35岁,且从教1年以上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共计筛选出50人参与调研。
二、调研结果1.青年教师离职原因分析(1)薪资福利待遇方面超过70%的教师表示薪资待遇较低,无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和个人发展;同时,约60%的教师认为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无形中削弱了工作积极性。
(2)职业发展方面超过80%的教师认为缺乏发展机会和职业晋升空间,工作后感到固步自封、迷茫无助,既没有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途径,又没有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途径。
(3)工作环境方面约50%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校内形成了一种寻租文化,招生、升学、评优等一系列管理上的事项通过内部关系和私下交易实现;同时,学生家庭环境和学习态度也是一些教师考虑离开学校的原因。
(4)人际关系方面约60%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师间关系比较功利,人际交往不够真诚、容易产生小圈子,同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协调工作难度也加大。
2.流失后果分析(1)教师缺口增大,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随着人类知识结构的更新与科技时代的迅速发展,中职学校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
因此,青年教师的流失难免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正常教育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损失财物、降低管理效率随着流失的教师,相应的带走了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教育资源,带来了管理效率的下降与财物的损失。
三、改善青年教师人才流失问题的建议通过调整工资体系、充实福利保障、开展绩效激励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薪资福利待遇水平,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动力和信心参与工作,实现教育职业的创新发展。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教育文档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系统内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着骨干教师的流失,构建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当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就是教育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之一。
根据我的调查村里学校人才被乡里学校挖走,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调到本地市重点学校,这种不合理的单向人才流动,困扰着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影响了新农村建设,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据调查,由于种种的原因让很多教师选择“大逃亡”,乡里教师每年以约10%的比例外流,“却没有人愿意流进来”。
而今,乡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到总量的20%,50岁以上的教师将近40%,老化问题严重,“优秀师资的流失,让好的生源也流走了,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越发缺乏成就感,也不安心”。
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一)合村并校带来骨干教师分布严重失衡。
随着行政村合并和小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许多学校的资源和资产遭遇闲置。
为了有效加于利用,有计划地对一定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合并,师资重组成了必然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撤掉单人单点,原先的完小变成了高小,高小变成了初小,初小的功能渐趋于过渡性状态。
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合村并校的过程中经组织调动到或规模较大的学校任教顺理成章,于是小型学校师资力量单薄的矛盾就越发凸显出来。
(二)不同地区间教师待遇存在的差异较大。
追求更高的物质待遇是骨干教师频繁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的工作性质,每个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没有理由不相同。
但现实情况是:农村教师收入比城市教师收入低,贫困地区教师收入比富裕地区教师收入低。
这种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异,是导致骨干教师流失的一大诱因。
(三)环境对骨干教师流失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业乡镇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口素质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
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也较艰苦,据了解安乐某中学,现在有的教师宿舍还是两个老师挤一间平顶房,还是土地板,每天下课还要用柴火做饭,既废时又废力。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其破解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其破解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单向、无序流动现象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有国家制度规范的缺失、学校管理的不科学以及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实现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个人三方利益进行博弈的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学校管理;同工同酬城镇化的过程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变迁的一种反映。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大批农村人口陆续进城,教师越来越少,学生和教师比例失调。
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城镇化给农村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挑战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绝大部分是泛泛而谈,且研究较为零散。
鲜有学者从微观角度,透过教师城乡流动来分析和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分析教师流失,又称教师的非良性流动或不合理流动,一般包括教师职业内流失和职业间流失。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教育得到重点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集聚,城乡之间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农村教育呈现凋敝状态。
巨大的城镇向心力,使大量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纷纷流向城市学校,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教师流动的单向失衡。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突出表现为一种失衡的、单向上位的流动态势,基本上都是由乡镇学校流向县城学校,由县城学校向地级城市学校流动。
二是教师流动的趋利性较重。
教师将个体发展寄托于学校发展之上,如果其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就会选择与学校共同发展,对流动这一行为的选择就表现出利他性;反之,学校利益让位于个体利益,教师流动行为选择上就表现出利己性。
三是教师流动的盲目无序。
我国教师城乡流动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大多数教师流动带有个人随意性,流动时间不确定。
四是中青年主科骨干教师流动性较大。
在教师流动大军中,流失教师多为中青年主科骨干教师,这类教师更容易受到城市学校的青睐。
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在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职业道德问题、教育培训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1.教师资源配置不均教师资源配置不均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师资源差距较大,部分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学科结构也不尽合理,一些热门学科的教师过剩,而一些冷门学科的教师短缺。
2.职业道德问题近年来,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屡见不鲜,如虐待学生、体罚学生、学术不端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权益,破坏了教育形象。
部分教师过于关注个人利益,忽视教育教学职责,导致学生满意度下降。
3.教育培训不足虽然我国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教育培训不足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
此外,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善,部分教师缺乏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
4.教师负担过重当前,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部分教师需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导致精力分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完成各种与教学无关的任务,如填写表格、应付检查等,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
5.教师待遇低教师待遇问题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待遇,但部分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仍然较低,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此外,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不公平,导致部分教师流失。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1.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弱势学科的扶持力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同时,鼓励优秀教师流动,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作用。
此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农村师资的流失给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是诸多方面的。
一是造成教师结构的失衡。
年轻教师的离开,致使学校教师年龄偏高,教师队伍出现结构性断层;女教师的调走,使基层学校女教师更加匮乏;一些学科教师的调出,使得一部分学校的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短缺,专业教师比例失调。
二是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农村学校教师本来就不足,一些教师流动到城市学校任教,造成在岗教师工作量增加,忙着上课,缺少备课、听课、批改作业和教研的时间,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三是导致部分教师的心理失衡。
农村学校教师因一些教师的外流而承担繁重的工作,看到外流教师在城市或县城拿着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同工不同酬,心理产生不平衡,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四是拉大了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
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流失,使农村学校较高学历和职称的教师比例下降,造成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
五是引发了农村生源的流失。
农村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学校,导致部分生源也流向城市学校,这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这些影响干扰了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那么,如何解决农村师资的流失,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呢?当前,各地教育界和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思路,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缓解了流失问题,加强了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
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经费,逐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
可考虑在正常的工资晋级之外,对在农村中小学校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教师,给予奖励工资、额外晋级等方式的鼓励,以吸引新任教师和城市教师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队伍总体水平不高和师资短缺问题,使农村学校的教师能安下心、留得住,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农村教师稳定。
如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
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贫困程度,由中央和地方专项设立并拨付“教师岗位津贴”资金,对农村教师实行补贴,引导教师和毕业生向农村学校流动,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管理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管理现状及其策略研究摘要:农村小学教师的管理是事关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立足于农村小学教育实践,首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细致阐述,立足于此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于管理好农村教师队伍,以教师为载体助推农村教育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管理;现状;策略对教师进行管理是校长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
对教师的管理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状况及其所教学生的成长步伐。
因此,作为校长,应当高度重视面向教师群体的科学管理。
身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我在日常的教师管理中发现了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一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效果明显。
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管理现状及其策略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管理现状(一)农村小学教师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务工。
这就使得农村地区适龄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
甚至很多时候,一个村庄的孩子只有少数人留在家中的学校学习知识,更多的孩子外出到县城或者更大的城市求学。
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农村学校规模的日益缩减,都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流动性极强,流失现象严重。
此外,农村地区教师待遇相对较低,部分教师会选择外出寻找机会,这也使得人才流失明显。
这不仅不利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对剩下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农村小学教师发展受限不同于城市发达地区,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多。
例如,很多农村地区教师无法“走出去”,也很难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或者优秀的教育经验“引进来”。
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师的成长难以实现。
久而久之,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偏向落后,能带给学生的教育质量也偏低,这对于教师自身及其学生、学校来讲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教师负担沉重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即一名教师身兼数职,既是班主任,又是小学语文教师,与此同时,还有可能是小学数学教师,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
应对农村教育落后问题的教育资源与补充策略
应对农村教育落后问题的教育资源与补充策略农村教育落后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紧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农村教育落后,我们应该采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补充策略。
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要解决农村教育落后问题,首先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确保农村学生享有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1. 优化学校布局:在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学校,保障农村学生的上学权益。
应根据农村人口分布和需求,合理规划学校的建设和布局,确保每个农村学生都能就近上学。
2. 提供师资支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师资培养力度,向农村派驻优秀教师。
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3. 更新教育设施:投入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装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修建新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同时,开设农村教育信息化设备,提供先进的教育技术资源。
二、教育资源的补充策略除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还需要制定一系列补充教育资源的策略,以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1. 强化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交流:组织农村学生到城市学校进行参观交流,了解城市学校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提供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交流机会,促进学习共同进步。
2. 发展农村学生的兴趣特长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特长课程,培养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
可以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等多样化的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
3. 拓宽农村学生的教育渠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设远程教育,向农村学生提供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农村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教学内容,弥补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4.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指导:加强对农村学生家庭的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
乡村教师逃离乡村
乡村教师逃离乡村标题:乡村教师逃离乡村引言概述:乡村教师逃离乡村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选择离开乡村,这对乡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乡村教师逃离乡村的原因和影响。
一、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1.1 缺乏优质教育设施乡村地区的教育设施相对城市来说较为落后,学校建造老旧、设施简陋,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
1.2 师资力量不足乡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3 教育经费短缺乡村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城市来说较为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待遇,导致乡村教师流失。
二、生活条件的不便2.1 缺乏基础设施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医疗等方面的不便给乡村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2 社交环境的单一乡村地区的社交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多样化的社交圈子,给乡村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孤傲感。
2.3 缺乏娱乐设施乡村地区的娱乐设施相对匮乏,乡村教师的生活缺乏娱乐活动,无法满足精神需求。
三、职业发展的局限3.1 缺乏晋升机会乡村地区的教育体制相对僵化,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很难获得晋升机会。
3.2 待遇不公平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城市教师较低,缺乏相应的福利待遇,导致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3 缺乏专业培训机会乡村地区的教师培训机会相对有限,乡村教师很难获得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四、家庭原因4.1 家庭离散乡村教师的家庭成员往往分散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家庭聚会和照应亲人的难点使得乡村教师选择离开乡村。
4.2 子女教育问题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乡村教师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选择离开乡村到城市生活。
4.3 家庭生活质量乡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乡村教师为了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选择离开乡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
五、乡村教师逃离乡村的影响5.1 乡村教育质量下降乡村教师的流失导致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O世 纪 8 0年 代 以前 ,师 范类 专 科 、本科 毕 业 生 的分 配均 是 回原籍 ,并 由当地 人事 部 门进行 统一 分 配 ,因此 那 时农 村 教师 缺乏 问题不 严重 。现 在师
范 类 学 校 毕 业 的 学 生 是 自主 择 业 ,9 以 上 的 学 生 O
《 国家 中长期 教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见 意 稿) 》中专 门对农 村 教 师 队伍 建 设 提 出要 求 ,要 进
( 苏 盐 城 师 范学 院 ,江 苏 盐 城 江 240) 2 30
[ 摘 要] 农 村 教 师 的 流 失 加 重 了 农 村 学 校 教 师 短 缺 、学 科 结 构 不 合 理 等 问 题 ,其 根 源 在 于 区 域 、城 乡 、学 校 间 教 育
发 展 的 不 均 衡 。农 村 教 师 补 充 机 制 的 建 立 应 将 教 师 流 失 问 题 考 虑 在 内 ,采 取 短 期 性 和 制 度 性 补 充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可 从
一
、
教 育 系 统 外 流 失 ——
农 村 新 教 师 补 充 难 ,退 出机 制 不 完 善
农 村 新 教 师 补 充 难 是 困扰 众 多 中 小 学 校 长 的 难
转 入另 一所 学校 任职 。教 师 的合理 流动 本是 教育 系 统 血液 的正 常 “ 陈 代 谢 ” 新 ,然 而 流 动过 程 中存 在 的制度 、政 策 和人 为 操 作 使 得 正 常 的流 动 变 成 了 “ 流失 ” ,损 害 一 方 利 益 而 助 长 另 一 方 的 发 展 。 当
失 问 题 如 何 开 展 有 针 对 性 的 补 充 机 制 , 这 些 问 题 的
凤 毛麟 角 。 目前 现实 状况是 ,一 方 面说师 范毕业 生 就 业难 ,一 方面农 村 教师缺 乏 。我们 且不谈 当前 师 范 毕业 生能 否胜 任教 师 岗位 ,仅 从师 范生 的去 向就
可 以发 现 农 村 学 校 没 有 吸 引 力 ,究 其 原 因还 是 农 村
21 0 0年 5月
当 代 教 育 与 文 化
Con e p a y Edu a i nd Culur t m or r c ton a t e
M a 01 y2 0 V 012 NO. . 3
第 2 第 3 卷 期
农 村 教 师 流 失 与补 充 策 略
柴 江
农 村 教 师 招 聘 、名 额 分 配 、退 出体 制 、福 利待 遇 、流 动 机 制 等 方 面 人 手 。 [ 键 词 ] 教 师 流失 ;教 师 流 动 ;教 师 补 充 机 制 关 [ 图分 类 号] G 6 5 1 中 2 .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7—7 9 2 1 ) 30 30 文 6 45 7 (0 0 0 —5—4
再 加上 农村 教师 补充 退 出机制 不健全 ,致 使一 些不
合 格 人 员 占 据 岗 位 , 影 响 补 充 新 教 师 , 出 现 “ 编 超
缺 人 ” 的问题 。
前 ,农 村教 师资 源 的流失 已成 为不 争 的事 实 ,几 乎
所 有 的研 究 者 均 承 认 农 村 教 师 流 失 的根 源 在 于 区
一
步完善 制 度政 策 ,吸引更 多 优秀 人才 从教 ;完 善
代偿 机制 ,鼓 励 高校 毕业 生到 艰苦 边远 地 区农 村 学
都 愿意 留在 大城 市学 校工作 ,回到家 乡 的极少数 人
也 基 本 留在 县 城 学 校 ,到 农 村 学 校 任 教 的 教 师 只 是
校 当教 师 ;创 新 和完 善农村 教 师补 充机 制等 等 。要
域 、城 乡 、 学 校 间 的 教 育 不 均 衡 发 展 ,而 农 村 新 进
教 师补 充不 足 、在职 教师 向更 高层 次学 校或 经济 条
件 优 越 的 地 区 流 动 又 必 将 带 来 更 加 严 重 的教 育 不 公
平 。
1 师 范 毕 业 生 “ 不 起 ” 农 村 学 校 . 看
[ 收稿 日期 ]2 1—30 0 00 —2 [ 作者 简 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江 ( 9 2 ) 18 一 ,男 , 山西 大 同人 ,盐 城 师 范 学 院农 村 教 育 研 究 所 教 师 ,主 要 从 事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农 村 基
础 教育 等研 究
题 ,一是 由于农 村地 区学 校条 件及 工资 待遇与 城市 学校 差别较 大 ,缺少 吸 引力而 致使 师范毕 业生 不愿 前 去应 聘 ;二 是 由于 一 些 紧缺 学 科 ( 、体 、美 、 音
计 算 机等 )教 师缺 乏 是 许 多 中小 学 校 的普 遍 现 象 , 所 招聘 的紧缺学 科 教 师 不 能满 足 全 部 学校 的需 求 ,
教 师流 动包 括教 育 系统外 流 动和 内部 流动 ,教 育 系统 外流 动是 指具 备一 定条 件 的合格 劳 动者选 择
了 教 师 职 业 或 在 职 教 师 放 弃 这 一 职 业 , 即 教 师 行 业 的 流 入 与 退 出 ; 内部 流 动 是 指 在 职 教 师 由 现 职 学 校
教 师地 位 、奖 金 、福 利 待 遇 、住 房 待 遇 、 医疗 待 遇 、晋 升空 间等 现实 性 的问题 。一些 大学 生刚毕 业 有 热情 ,在 农村 学校 任教几 年后 这种 热情 容易被农
切 实解决 将 在一定 程 度上 改善农 村 教育 发展 中 的师 资 队伍建 设 问题 。
求 的提 出必将 有 益 于解 决 部 分 农 村 学 校 师 资 缺 乏 , 对农 村教 师 整体 素质 水 平 的提 高 有 着 重 大 的 意 义 。 在 政策保 障 的前提 下 如何 防止农 村 教师 流失 的扩 大 化 ,应 怎样认 识 当前 的教 师流 失现状 ,针对 现存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