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分析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城市对教育资源的集中,农村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农村地区,教师流失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匮乏、教学质量的下降以及教育公平的缺失。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发展机会有限等原因,导致了教师流失现象的高发。
许多教师选择辞职或转岗到城市地区工作,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短缺,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流失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农村教师流失现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只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才能真正解决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推动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是一个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和农村发展的问题。
教师流失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影响学生教育质量和学校教学秩序。
教师流失也会给学生带来不稳定的学习环境,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教育成果。
教师流失还会削弱农村学校的办学吸引力,降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不仅是关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也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问题意义】。
2. 正文2.1 教师流失现象分析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教师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薪资待遇不佳。
农村教师的工资往往远低于城市教师,导致教师缺乏工作动力。
其次是工作环境恶劣。
农村学校的设施条件较差,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工作压力大,常常需要承担多项工作。
再次是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农村学校教师晋升机会少,缺乏职业晋升的激励。
最后是社会地位不高。
在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流失对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ss一、引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是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在农村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然而,近年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愈发严重,给农村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扰。
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原因分析1.薪酬待遇低。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导致一部分骨干教师流失。
2.职业发展空间不足。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和设施相对简陋,教学资源有限,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有一定困难。
3.工作压力大。
农村地区学生多而班级规模大,而骨干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工作压力较大,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容易导致骨干教师的流失。
4.生活条件差。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给骨干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也成为一部分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
三、对策研究1.提高薪酬待遇。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教育经费的覆盖面,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以增加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从而减少流失。
2.完善职业发展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和晋升机制,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进修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提供工作支持。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师资支持,优化教学条件,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装备。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4.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建立顺畅的教师流动机制,注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评价和奖励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荣誉感,从而减少流失现象。
5.加强家校合作。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的发展。
市教育局关于农村教师流失等3个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也是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
但在目前,农村中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大量优秀教师或“考”或“调”,离开农村,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加薄弱,现状令人堪忧。
一、造成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较差。
近几年,政府和社会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解决教学用房和学生住宿问题,农村教师的生活和居住条件没有明显改善。
农村教师“走教”现象突出,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是工作压力让农村教师不堪重负。
农村学校存在教师与优秀学生双重流失的问题,现有教师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教学难度却越来越大。
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工作的繁重性和复杂性、农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增加等因素,使农村教师不堪重负以致产生职业倦怠而离开学校。
二、教师流失所引发的问题:一是导致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下滑。
优秀专业课教师流失后,现有教师往往教非所学、教非所长,缺什么教师教什么课,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间接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由于教师流失,教育质量下滑,农村家长不惜省吃俭用花高费把子女送进城市,增加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三是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教师和学生的同时流失让农村教育陷于无力发展的泥潭,使原本落后于城市的农村教育变得更加薄弱,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三、对农村教师流失的对策及建议一是提高农村教职工编制标准。
根据农村中小学区域广、布局散、生源少的特殊要求,按新课程设置和教师工作量计算、设置编制,并设立相应的“机动教师编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
二是建立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
按照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豫政〔2011〕26号)相关规定要求,建议将农村教师补充工作纳入对各级人政府的督导和考核之中,强制各地建立“空岗即补”的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
课题研究论文: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
100799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一、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这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中优秀从教人员的流失俨然成为一个日益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专业结构来看,体、音、美等教师流失较少,流失教师以语、数、外三科教师为主。
第二,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教师流失人数较多,25―3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流失教师所占比高达约70%。
第三,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教师流失人数少于男教师,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男教师在进入农村小学后更倾向于走出去。
第四,从受教育水平来看,流失教师以高学历为主。
综合诸多调查数据,大专以下学历农村教师队伍较为稳定,而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农村教师流失比竟然高达百分之八十。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1、经济收入低,福利短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相比,农村教师的收入明显较低,很多发达城市的工资是农村地区的三四倍甚至还要更多。
在工资收入较低的同时,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也是少之又少,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几乎从没有发放过教师福利,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经济状况直接决定了生活质量,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很多农村教师积极寻求进入城市工作的机会,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
2、生活环境差,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在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完善,各种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较差。
很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不能适应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不愿意长久的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他们在农村从教的同时不断寻找进入城市工作的机会,以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有些农村教师在子女到达学龄之后希望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享受到更好医疗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便在农村工作几年之后又离开农村,以期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也是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少教师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平台和机遇在农村学校,教师每年外出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名额非常有限,往往只是一些年龄较长比较有资历的教师,例如教研组长、年级长等才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而很多年轻教师对于外出培训机会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农村中小学初任教师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数为 631 , 2 72人 占教 师 总人数 的 1.6 在 新增 教 33%,
师 中 ,应 届毕 业 生 为 9 94人 , 占增 加人 数 的 13 1. %; 普通 初 中专任 教 师 中 , 龄 在 2 11 在 6 年 5岁 以下
的为 496 1 6 5人 , 占教师 总 人数 的 2 .9 在 新增 教 61 %,
的教师 职业 , 从而 形成 自己关 于教师 职业 的价 值 观 、
位 校长 就 曾无奈 地说 :1 间 ,学 校调 来 了 10 “O年 2
人 , 了 8 。刚分来 的年 轻人前 脚刚到 , 走 O人 后脚就 想
开 溜 。阁 ”
教 育理 念 以及 自己独特 的教 学 模式 。3年 的初 任 期 基 本可 以决定 一名 教师 的发 展 方 向和职业 成就 。第
一
并于一所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13 的中小学教师 。 ~年 这样界定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 ,从现 有学 制来 看 , 国普 遍推 行 “ ・ ・ ” 我 六 三 三 学制 , 名 中 一
学初任 教 师需要 3年左右 的时 间才能 完成 一次 年级 循 环 , 能 掌握 教材 、 才 熟悉 学 生 , 应 自己正在 从 事 适
(e l q afdtahr 根据 麦 克唐纳 的观点 , nwy ul e ce) i i e 。 初任 教师 是指 已完 成所有 职前 训 练课 程 ( 括 实 习阶段 包 的教 学实践 ) 的专业 教 师 。J 他 已被 授予 临 时证 书 , 【“ l
并 受雇 于某 个学 区 ;他 与那些 具有 教学 经验 教 师所
20 0 8年《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 摘要 ) ( 对艰苦 地 区学校 进行 的抽样 调 查 表 明 :87 3 .%的校 长反 映 近 3 年来有教师流失的情况。 其中,2 %的校长反映 , 9. 5
农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以下是一些主要结果和发现:
1. 教职工数量:农村中小学教职工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在调研的农村地区,教职工人数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大,同时也影响了教育
质量。
2. 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有限的
问题。
调研发现,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需要提高能力和
素质。
3. 教师流动性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性较大,普遍存在教师流失和缺乏稳定的教
师队伍的问题。
低工资水平、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和基础设施条件不良等因素是导致教
师流动性高的主要原因。
4. 缺乏学科骨干教师: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缺乏,这影响了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
在一些偏远地区,缺乏数学、物理、化学等核心学科骨干教师,这对学生的学习有较
大的影响。
5. 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职业倦怠、工作压力
过大和心理压力等。
这可能与工作条件差、教学压力大、与家庭分离等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数量不足、素质
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以提升农村
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教职工的工作环境。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是指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无故离职或到城市地区寻找工作的现象。
这一现象给农村教育带来严重的困扰,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
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薪资较低,待遇差距较大,这使得一些农村教师选择放弃农村工作机会,前往城市地区谋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由于家庭的经济压力较大,一些教师也迫于生计而选择外出打工,从而遗憾地流失了农村教育资源。
二是生活环境问题。
相对城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教师难以适应农村的恶劣环境,导致流失现象的出现。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医疗资源匮乏,教师在生活中面临很多困难与不便,因此选择离开。
三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资源的分配不均,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城市地区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发展机会,这也是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了改变自己的发展状况,选择到城市地区谋求更好的职业机会。
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从经济上刺激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关注,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生活质量。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引导高素质的人才到农村地区参与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能够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满意度,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工作环境。
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交流,提高他们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上的满足感。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是一个需要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和教育部门等多方面的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才能够有效解决教师流失问题,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教育文档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系统内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着骨干教师的流失,构建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当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就是教育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之一。
根据我的调查村里学校人才被乡里学校挖走,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调到本地市重点学校,这种不合理的单向人才流动,困扰着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影响了新农村建设,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据调查,由于种种的原因让很多教师选择“大逃亡”,乡里教师每年以约10%的比例外流,“却没有人愿意流进来”。
而今,乡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到总量的20%,50岁以上的教师将近40%,老化问题严重,“优秀师资的流失,让好的生源也流走了,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越发缺乏成就感,也不安心”。
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一)合村并校带来骨干教师分布严重失衡。
随着行政村合并和小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许多学校的资源和资产遭遇闲置。
为了有效加于利用,有计划地对一定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合并,师资重组成了必然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撤掉单人单点,原先的完小变成了高小,高小变成了初小,初小的功能渐趋于过渡性状态。
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合村并校的过程中经组织调动到或规模较大的学校任教顺理成章,于是小型学校师资力量单薄的矛盾就越发凸显出来。
(二)不同地区间教师待遇存在的差异较大。
追求更高的物质待遇是骨干教师频繁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的工作性质,每个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没有理由不相同。
但现实情况是:农村教师收入比城市教师收入低,贫困地区教师收入比富裕地区教师收入低。
这种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异,是导致骨干教师流失的一大诱因。
(三)环境对骨干教师流失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业乡镇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口素质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
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也较艰苦,据了解安乐某中学,现在有的教师宿舍还是两个老师挤一间平顶房,还是土地板,每天下课还要用柴火做饭,既废时又废力。
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最终版)
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最终版)第一篇: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最终版)关于农村师资力量现状的调查报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教育也在飞速发展。
但在农村,中小学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存在教师缺编严重、整体素质偏低、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的瓶颈。
1.教师编制不足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不够现象,教师跨年级、多学科代课兼职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英语等因缺少专业教师至今无法正常开设。
2.整体素质不高3.教师数量太少,教师负担及其压力较重。
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的对策师资队伍结构要培养新人才,必须拥有一支既具备有过硬的专业素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坚持进行中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为了狠抓教学质量,本专业建立了一系列培养和提高中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制度和管理文件。
如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聘请校内外一些德高望重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传经授道;在青年教师中实施导师制,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加快了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我校各级教学名师和教学效果优秀奖获得者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些措施得力,效果显著,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他们很好地胜任了教师岗位。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高等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应对严峻的挑战,农村教育同样需要建设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对教学与教学改革工作充满敬业精神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加大校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
继续抓好师资队伍的梯队和团队建设。
着力抓好博士点、重点学科、师资队伍的梯队和团队建设,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把学科带头人培养接班人作为其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措施 1.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明确要求像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视适应高质量教学要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引言农村地区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农村教育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不高、教师流动性大等。
为了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1.1 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只具备中专或大专学历,少数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较低。
这导致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需求。
1.2 教师素质不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教师素质普遍较低。
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学技能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他们对教学理论的了解不足,无法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农村教育资源的限制,教师的培训机会较少,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能。
1.3 教师流动性大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相对落后,教师在面临更好的发展机会时往往选择离开农村,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
这种流动性不仅给农村学生带来了不稳定的教学环境,也给学校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2. 对策2.1 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必要加大对教师学历提升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助学金、设立培训基地等措施,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本科及以上学位。
另外,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远程教育,让农村教师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学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2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能,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增加培训经费,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3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为了留住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小学
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
1. 薪资待遇低:农村中小学教师薪资待遇相对于城市来说明显低很多,尤其是一些
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收入更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2. 工作压力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学生数
量多,教育资源匮乏,这给教师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压力。
3. 缺乏发展空间:农村中小学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机制相对不成熟,缺乏明确的发
展和晋升途径,这使得一些对职业发展有追求的教师流转到城市教育系统。
4. 人文环境欠缺: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这也
是一些教师离开农村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办法
1. 提高薪资待遇: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支持力度,合理提高薪资待遇,提高教师们的待遇感和获得感。
2. 改善工作条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3. 完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晋升和职称评定制度,为教师提供明
确的发展途径,增强教师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和动力。
4. 加强人文关怀:提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其破解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其破解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单向、无序流动现象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有国家制度规范的缺失、学校管理的不科学以及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实现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个人三方利益进行博弈的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学校管理;同工同酬城镇化的过程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变迁的一种反映。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大批农村人口陆续进城,教师越来越少,学生和教师比例失调。
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城镇化给农村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挑战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绝大部分是泛泛而谈,且研究较为零散。
鲜有学者从微观角度,透过教师城乡流动来分析和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分析教师流失,又称教师的非良性流动或不合理流动,一般包括教师职业内流失和职业间流失。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教育得到重点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集聚,城乡之间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悬殊,农村教育呈现凋敝状态。
巨大的城镇向心力,使大量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纷纷流向城市学校,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教师流动的单向失衡。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突出表现为一种失衡的、单向上位的流动态势,基本上都是由乡镇学校流向县城学校,由县城学校向地级城市学校流动。
二是教师流动的趋利性较重。
教师将个体发展寄托于学校发展之上,如果其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就会选择与学校共同发展,对流动这一行为的选择就表现出利他性;反之,学校利益让位于个体利益,教师流动行为选择上就表现出利己性。
三是教师流动的盲目无序。
我国教师城乡流动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大多数教师流动带有个人随意性,流动时间不确定。
四是中青年主科骨干教师流动性较大。
在教师流动大军中,流失教师多为中青年主科骨干教师,这类教师更容易受到城市学校的青睐。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是指在农村地区,教师普遍存在离职、调离或长期请假等流失情况。
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也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工作环境、待遇、培训和发展机会等方面来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与其工作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不足,教学条件差。
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需要承受条件的限制,还要为了教学创造更多的条件和资源。
这对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使得一些教师无法适应甚至感到无法忍受,从而选择离职。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也是导致流失现象的原因之一。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相对较低,福利待遇也不如城市教师。
较低的收入难以满足教师的生活需求,也无法激励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相对不完善,也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不安全感。
教师培训和发展机会有限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地区,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提升教学水平和个人发展。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资源和机会,教师难以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这使得一些有追求和发展愿望的教师感到无法在农村地区获得满足,选择流失或离开。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包括提高薪资水平、完善福利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教师的金融扶持力度,提供贷款、补贴等支持,缓解教师的经济压力。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机会,引入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机会到农村地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个人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公平。
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打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教育事业并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育均衡视域下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现状分析
教育均衡视域下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乡村教师选择流动或者流失,这不仅对乡村教育的稳定性和质量带来挑战,更是对农村发展持续、民生改善的阻碍。
本文从教育均衡视域出发,分析当前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乡村教师流动现状:最近几年,乡村教师流动率逐年提升,其标志性的表现就是教师来自城市,然后进入乡村学校工作。
一方面,这些教师的到来增强了农村的教师队伍,提高了乡村学校师资水平,为农村学生带来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出现了因招聘失误、全职以及教学环境原因等导致的流失情况。
最根本的原因是乡村教师人均工资水平低,而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教学条件差、学校设施落后、师生关系冰冷等,也成为乡村教师流失的可能原因,这给乡村教育带来了大的挑战。
乡村教师大量流失不仅是劳动力的流失,更是经验和技能的流失。
农村教师的流失,导致一定程度上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教师的短缺以及教育不平衡现象更加严重。
同时,由于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差距增大,农村教育变得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这种现象不仅会损害农村教育的发展,也会损害农村社会的整体稳定性。
三、教育均衡视域下的对策建议: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情况,需要从教育均衡视域出手,对于教师师资建设拟出如下措施:(一)加强师资培训:乡村教师需要在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二)提高工资待遇:政府部门对乡村教育进行专项支持,重点帮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鼓励他们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投入,减少人才流失;(三)环境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如优化教学设备和校园环境等,改善学校师生关系,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四)组建教育学院:根据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工资待遇情况,政府或社会力量可以组建教育学院和师范大学等,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为乡村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及教育教学素养提高创造条件。
河南教师流失分析报告范文
河南教师流失分析报告范文引言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河南省的教育领域,教师流失问题一直存在,这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流失的原因和趋势,本报告将通过分析教师流失的背景、原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教师流失的背景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教师流失问题在过去几年中逐渐加剧。
尽管河南省的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依然无法阻止教师流失的趋势。
在河南省,教师流失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更为严重。
2. 教师流失的原因2.1 工资待遇不理想教师的薪水是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教师工资的投入力度,但仍然存在着教师薪资较低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教师,由于地理环境和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薪水待遇更低,难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2.2 工作环境不理想工作环境是教师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的教师普遍面临着条件艰苦、生活单调等问题,导致他们难以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并更倾向于选择到城市或其他发达地区工作。
2.3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的机会也是他们流失的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往往无法提供给教师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教师很难获取更高的职称,这也是一些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地区的原因之一。
3. 教师流失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教师流失对河南省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教师流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本就相对匮乏,当教师流失后,更加加剧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其次,教师流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导师和引路人,他们的离职不仅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还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导向。
最后,教师流失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乌云。
教育事业需要稳定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教师流失的加剧使得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24年农村教师现状调研报告_1
农村教师现状调研报告农村教师现状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景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的兖州市各农村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资料:教师的思想情景、教师的身体状况、教师的工作状况、硬件设施投入“留守儿童”现象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1、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有些乡镇年龄老龄化严重。
比如新驿镇,除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80%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
调查中,很多的小学的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
近几年来青年教师的补充跟不上,代课教师仍然存在。
在我们对小学情景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教师占70%,10节以下的几乎没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节之间。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
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
繁重的工作不仅仅体此刻上课时间上,并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
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很多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
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
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某小学的李教师一天的工作:6:00-6:30起床、洗蔌、做早饭6:30-7:00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7:00-7:40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7:40-8:20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8:30-11:10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11:00-1:00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能够休息一会1:00-2:40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2:40-4:40午时一节语文、一节数学4:40-5:20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用品5:30-6:30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6:30-7:40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7:40--刻试卷,为学生出习题,做完后休息李教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
2024年浅谈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议
2024年浅谈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教育的发展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
农村教师队伍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及发展对于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教师队伍概况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年龄结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等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青年教师。
同时,由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许多年轻教师在取得一定教学经验后,往往会选择到城市或其他条件更好的地区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二、师资力量短缺师资力量短缺是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这使得许多优秀的教育人才不愿意到农村任教。
此外,农村地区的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往往难以形成完善的教学团队,导致一些教学任务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地区的学校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等,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往往资源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分配导致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难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专业发展受限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限制。
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许多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教师难以获取最新的教育动态和研究成果,这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专业发展。
五、提升农村教师地位的必要性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是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的关键。
只有让农村教师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够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六、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必须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
为什么乡村学校留不住老师?
为什么乡村学校留不住老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难题。
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但是乡村学校仍然面临着老师流失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呢?一、薪资待遇不足乡村学校的薪资待遇普遍偏低,这是导致老师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于城市学校,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条件都比较有限,因此薪资待遇也相应较低。
乡村学校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老师需要承担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较大,但是薪资却无法与之匹配。
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很难保持长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选择离开乡村学校。
二、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在城市学校,老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而在乡村学校,这样的机会相对较少,老师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也相应受到了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很难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地位和薪资待遇,从而选择离开乡村学校,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三、生活条件较差乡村学校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这也是导致老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乡村学校的教师宿舍通常比较简陋,生活设施不够完善,生活环境也比较单调。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从而导致他们选择离开乡村学校。
四、教育资源不足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老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乡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材相对较为简陋,教学水平也比较落后。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老师们的教学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选择离开乡村学校。
乡村学校留不住老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薪资待遇不足、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生活条件较差和教育资源不足是主要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提高乡村学校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改善老师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留在乡村学校,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教师流失总结汇报
农村教师流失总结汇报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严重挑战。
这一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质量提升。
本文将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进行总结和汇报,重点分析其原因和对策。
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因素是导致农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农村教师工资普遍偏低,福利待遇相对较差。
农村教师的收入无法满足其基本需求,难以形成稳定的经济基础。
因此,许多农村教师选择放弃农村工作,转而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
其次,职业发展空间不足也是导致农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相较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的晋升机会和晋升空间较为有限。
这导致许多农村教师感到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失去了对工作的动力和激情。
再次,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也是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
农村学校普遍设施简陋,教学设备有限,教育资源匮乏。
与此同时,农村教育面临着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缺乏学习支持等困境。
这些都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使得一些教师无法忍受这些条件,选择辞职或调离。
为了解决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首先,应该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其次,要改善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
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提升,给予他们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他们在农村教育事业中发展壮大。
再次,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最后,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学校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教师队伍监督、评估和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通过改善教师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工作环境和条件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假设农村教师对收益的期望值是转自W,实现收益期望值的机会值是V,教师实际的收益是Y,我们对下面可能存在的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当Y>W + V 时,会留下任教,勤恳工作。(2)当Y< W+V 时,会放弃教师的职业,另寻他就。(3)当Y= W-V 时,会进行逆向选择,存在着隐性状态流失和道德风险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分析
目前,网络就农村大学生比重日益下降,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网络的调查显示,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是造成农村大学生减少的根本原因,而农民穷,无钱供养孩子上学;农村穷,教育条件(硬件)太差,教学质量上不去;农业穷,教师待遇太差,基本没有发展前途,留不住好教师,教学质量极其差。
第二种情况我们可称作显性状态的流失,当其实际收益小于其成本时,任何人都会放弃其目前的工作而另寻他就;当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时,就职者则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显性流失在收益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其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城市教师收入相比明显偏低;其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当地高收入行业相比也偏低。当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收益高的地方总是人们所向往的。而教
师职业高昂的投资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两者之间的不协调,特别是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这是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三种情况是隐性状态的流失,隐性状态流失是一种“鸡肋”现象。所谓“鸡肋”现象就是指现在仍然在教师岗位但不努力工作的部分教师心理现象。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一方面对教师行业的工资、福利与高工作量心存不满;另一方面他们深深地被教师的职业固定、养老保障、有闲暇假日等优惠条件所吸引,而对教师职业依依不舍,处于一种“留下不甘心,离去不忍心”的徬徨状态,出现“鸡肋”现象。因为他们既不满教师的收入和高强度的工作,又不敢冒险离开工作岗位,所以他们就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对待工作。这类教师的工作态度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调查获知,教师的不尽责和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是农村学生学习激情不高、辍学率高的重要原因。从社会经济角度而言,这些人使社会付出的教育成本,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些人没有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到应有的贡献,没有为国家未来的人才储备做好培养工作,在应受到道德谴责的同时,管理部门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摘要:近年来,尽管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但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青年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依然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一般分为显性状态是从事教学的合格教师直接流出教育界、中间状态拿工资而不上班的人员和隐形状态是“在其位,不谋其政”一部分老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
“成本与收益不符”违背了人力资本与收益相等的基本原则,这是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供给不足和职业倦怠的最直接原因。只有保证教师与其人力资本相符的收益,适度满足教师不断增加的需要,实现效用最大化,才能留住教师,使教师产生安全感、自信心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2.教师的行为受个人偏好效用最大化影响。由于资源存在着稀缺性,人们总要通过成本收益核算,选择能为自己带来最大效用的行动方案。教师作为消费者,要想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必然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因此教师只能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对效用的偏好不仅仅体现在其收益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其他方面的偏好,例如,个人对生活条件的偏好,社会的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
3.隐性状态流失。隐性状态流失是指一部分教师虽然留在教学领域,但心思不在教学工作上,“在其位,不谋其政”,端着“铁饭碗”,抱着“做天和尚撞天钟”的态度,浑浑噩噩地熬日子现象。这种流失最终导致了教师在工作中主次错位、不努力工作和混日子的严重后果。这种流失对象尽管留在教师岗位上,但不谋求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没有追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没有更新知识的意识,不能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不愿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与其说在工作,倒不如说是在误人子弟。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学质量下降,使教育无法达到其培养人才的目的。
2.中间状态流失。中间状态流失是指那些拿工资而不上班的人员。这种流失对象是套取国家工资而不工作的不劳而获者。这些人往往有着深厚的社会关系和权力背景,他们依靠其亲属的权势挂名在教育单位,不上班照拿钱。中间状态流失的
比例之高,令人担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小学中十分普遍,而此现象也进一步的催生了隐性状态的流失。
按照序数效用论中消费可能线和收入—消费曲线对消费者均衡的理论分析,图1中有两条无差异曲线I1和I2,每条线表示购买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给个人带来的满足程度是相同的。如图1: 其中,X轴线表示个人生活开支,而Y轴线表示个人对生活条件的偏好,社会的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假设这些是可以用货币衡量)。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其初始的消费可能线,即预算线为A1B1,表示教师收入的约束线。在E1点达到效用的最大化。而教师作为理性经济人,不
1.教师的行为受成本与收益最大化的影响。教师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更具备较高的人力资本储备,因而每位从业人员必须预付一定的“成本”,其中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就是每一位教师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教育所花费的成本,即从小开始学习一直到工作时所花费的一切费用,再加上工作期间的生活费等其他直接的开销,其中不包括在读书期间所放弃的机会成本。间接成本就是在学习和工作期间,因从事教师职业所放弃的机会成本,也就是他不从事教师行业而从事其他行业所应获得效益。
会仅仅满足于当前的效用最大化,而是会继续追求个人效用偏好最大化的E2点。而E2点表示在教师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教师能够购买到的多种商品数量更大的组合,预算线则是教师购买选择所受固定收入的客观限制,也即教师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如图所示,预算线A1B1和A2B2相比,A2B2是收入较高的线,而无差异曲线I1和I2相比,I2是效用较高的曲线。当A2B2与I2相切于E2时达到效用最大化,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作为以理性经济人,他们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即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追求受益最大化。
1.显性状态流失。显性状态流失就是指原本从事教学的合格教师直接流出教育界,从事与教育无关联的职业,或从农村教育领域流向城市及发达地区从教。显性状态流失造成农村教师流失严重,骨干力量不稳定。由于受农村工资待遇低和生活条件差等原因,特别是受市场经济影响,我国多年来一直存在“骨干名师向东南飞,乡村教师往城市挤”的现象,教师队伍中主干力量不稳定,教学骨干连年大量流失,农村中小学成为向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城市输送优质师资的基地。中国现有1 000多万中小学教师中,农村地区教师占80%。为了解农村教师队伍情况,教育部师范司委托江汉大学对全国22个省区的农村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年龄、学历构成、职业认同感等方面都存在严峻的现实问题。
流失严重,“初三班主任一年全流失”课题组成员、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刘平秀在武汉一所初中学校了解到,1998年后该校就未曾进过一位师范专业毕业教师。“2002年时初三班主任全部流失,之后连续三年语文教研组长流失,三年共流失教师11人。”课题组发现,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乡镇向县城流动,县城向省城流动。据西宁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统计,西宁市连续三年向社会招聘教师,招来的大部分是各州、县的教学骨干教师。调查发现,一般小学、中心小学、一般中学2004年比2005、2003年流失多,中心中学教师流失人数逐年减少,2004—2005年各学校流失人数都在降低。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动因探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理性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他们所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尽管社会一直把教师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作为“利他主义者”的典范来进行赞誉和宣扬,但是教师本身就具有二重性,他除了在社会公众中具有楷模性外,他还是一个社会自然人。
三、结论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比效益更重要”,制度的合理安排会更加有利于社会及个人的发展,人们致力于生产活动的愿望取决于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互惠组合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各项管理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要有效解决教师的流失问题必须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生活及其人生价值的体现也是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