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教案-2018届高三理科第一轮复习讲义第70课时
2018届高三理科数学一轮复习 绝对值不等式
(2)求不等式 f(x)≥x2-8x+15 的解集.
解:由(1)可知, 当 x≤2 时,f(x)≥x2-8x+15 即为 x2-8x+18≤0,解集 为空集; 当 2<x<5 时,f(x)≥x2-8x+15 即为 x2-10x+22≤0,解 集为{x|5- 3≤x<5}; 当 x≥5 时,f(x)≥x2-8x+15 即为 x2-8x+12≤0,解集 为{x|5≤x≤6}. 综上, 不等式 f(x)≥x2-8x+15 的解集为{x|5- 3≤x≤6}.
能力练通
抓应用体验的“得”与“失”
1.求不等式|x-1|-|x-5|<2 的解集.
解:不等式|x-1|-|x-5|<2 等价于
x<1, -x-1+x-5<2 x>5, 或 x-1-x-5<2, x>5, 或 4<2, 1≤x≤5, 或 x-1+x-5<2 x<1, 即 -4<2 1≤x≤5, 或 2x<8
(3)|x-a|+|x-b|≥c,|x-a|+|x-b|≤c(c>0)型不等式 的解法: ①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求解. ②利用零点分段法求解. ③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求解.
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典例]
解下列不等式:
(1)|2x+1|-2|x-1|>0. x (2)|x+3|-|2x-1|<2+1.
a>0 x|-a<x<a
a=|x>a或x<-a
(2)|ax+b|≤c,|ax+b|≥c(c>0)型不等式的解法: ①|ax+b|≤c⇔ -c≤ax+b≤c ; ②|ax+b|≥c⇔ ax+b≥c 或 ax+b≤-c .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讲义(含解析)教科版-教科版高三全册
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像追与相遇问题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像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像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3.用到的知识有:x-t图像和v-t图像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确实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一、运动学图像1.直线运动的x-t图像(1)图像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3)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2.直线运动的v-t图像(1)图像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v-t图像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4)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1)图1①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②假设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假设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5)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一样.自测1(2018·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可知( )图2A.甲比乙运动得快B.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C.在前25s内,两物体距离先增大后减小D.在前25s内,两物体位移大小相等答案 C解析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大小,由题图可知甲比乙运动得慢,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乙从原点出发,乙开始运动时,甲的位置坐标大于20m,如此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大于20m,故B错误;在0~10s这段时间内,乙静止在原点,甲沿正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此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s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大小小于乙的速度大小,甲在乙的前方,如此两者距离逐渐减小,故C正确;在前25s内,甲的位移为x1=40m -20m=20m,乙的位移为x2=40m-0=40m, 故D错误.自测2(2018·广东省湛江市第二次模拟)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速度传感器研究某一物体以初速度1m/s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s内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3A.物体在1s末速度方向改变B.物体在3s末加速度方向改变C.前4s内物体的最大位移出现在第3s末,大小为3.5mD.物体在第2s末与第4s末的速度一样答案 C解析由题图可知,0~1s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1~3s内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3~4s内沿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故在第3s末物体的速度为0,位移最大,x=1+22×1m+12×2×2m=3.5m,1s末速度方向没有改变,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由题图可知3s末加速度方向不变,物体在第2s末与第4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D错误,C正确.二、追与与相遇问题1.问题概述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就会涉与追与、相遇或防止碰撞等问题.2.两类情况(1)假设后者能追上前者,如此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2)假设后者追不上前者,如此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与并相遇: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2)相向运动的两物体相遇: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自测3(2018·山东省济宁市上学期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4所示,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4A.t1时刻,两者相距最远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C.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向正方向运动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都是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D解析在0~t2时间内,乙的速度比甲的小,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增大.t2时刻后,乙的速度比甲的大,两者间距减小,所以在0~t2时间内,t2时刻两者相距最远,乙物体未追上甲,故A、B错误;在v-t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由题图可知乙的速度方向一直为正,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根据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如此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命题点一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1.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拟x-t图像v-t图像图像举例意义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特别处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运动情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位移0~t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0~t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平均速度0~t1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0~t2时间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2.三点说明(1)x-t图像与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分析图像要充分利用图像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例1(多项选择)(2018·全国卷Ⅲ·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5所示.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5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答案CD解析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如此可知t1时刻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A错误;由两图线的纵截距知,出发时甲在乙前面,t1时刻图线相交表示两车相遇,可得0到t1时间内乙车比甲车多走了一段距离,B项错误;t1和t2时刻两图线都相交,明确两车在两个时刻均在同一位置,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在t1到t2时间内,两图线有斜率相等的一个时刻,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C、D项正确.变式1(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二模)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6所示,其中a是一条顶点坐标为(0,10)的抛物线,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6A.b、c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一样B.在0~5s内,a、b两个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物体c的速度越来越大D.物体a的加速度为0.4m/s2答案 B解析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b和c为直线,斜率恒定,b、c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斜率正负不同,即速度方向不同,A、C错误;a的切线的斜率为正,即速度为正,b的斜率为负,即速度为负,所以两者反向运动,故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B正确;因为a是一条抛物线,即满足x=x0+kt2,可知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抛物线经过(0,10)点和(5,20)点,故x=10+0.4t2,所以12a=0.4,a=0.8m/s2,D错误.例2(多项选择)(2018·全国卷Ⅱ·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7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7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解析t1~t2时间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且t2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如此t1时刻甲在乙的后面,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图图像的斜率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C项错误,D项正确.变式2 (2018·山东省泰安市上学期期中)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8所示.t =t 1时刻,两汽车并排行驶.如此在这段时间内( )图8A .两汽车的位移一样B .两汽车的平均速度均为v 1+v 22C .t =0时刻,汽车乙在汽车甲前方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 C解析 v -t 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0~t 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在t 1时刻两汽车并排行驶,所以t =0时刻,汽车乙在汽车甲前方,A 错误,C 正确;如下列图,由于甲车做变加速运动,其平均速度大于v 1+v 22,乙车做变减速运动,其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故B 错误;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者的加速度都在减小,D 错误.拓展点1 非常规图像1.三类图像(1)a -t 图像:由v =v 0+at 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 ,如图9甲所示;(2)x t -t 图像:由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图像的斜率为12a ,如图乙所示.图9(3)v 2-x 图像:由v 2-v 02=2ax 可知v 2=v 02+2ax ,图像斜率为2a . 2.解题技巧图像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来分析图像的意义.例3 (2018·山东省临沂市上学期期中)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位移为x ,该质点的x t-t 图像如图10所示,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 )图10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cbB .t =0时,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cC .t =0到t =b 这段时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D .t =0到t =b 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为bc4答案 D解析 由x =v 0t +12at 2得x t =v 0+12at ,可知x t -t 图像的斜率为12a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12a =-cb ,加速度大小为2cb,初速度为v 0=c ,故A 、B 正确;从t =0到t =b 这段时间,质点的位移为x =v 0t +12at 2=cb +12·(-2cb )·b 2=0,如此质点的平均速度为零,故C 正确;因为从t =0到t =b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零,即质点做往返运动,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从t =0到t =b 2内位移大小的2倍,所以s =2[c ·b 2+12·(-2c b )·(b 2)2]=bc2,D 错误.变式3 (2019·安徽省巢湖市调研)如图11所示为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时间图像,关于物体的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11A .物体在t =6s 时,速度为0B .物体在t =6s 时,速度为18m/sC .物体运动前6s 的平均速度为9m/sD .物体运动前6s 的位移为18m 答案 B解析 a -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为物体速度变化量,如此t =6s 时,物体的速度v =0+Δv =12×6×6m/s=18 m/s ,选项B 正确,A 错误;因物体加速度越来越小,其v -t 图像如下列图,可知平均速度大于9m/s ,位移大于54m ,应当选项C 、D 错误.变式4 (多项选择)(2018·河北省邢台市上学期期末)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开始向相距8m 的B 点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二次方v 2与位移x 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12所示,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12A .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B .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m/s 2C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m/sD .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8s 答案 BC解析 根据v 2=v 02+2ax 可知图像斜率为2a ,如此2a =369m/s 2=4 m/s 2,如此a =2m/s 2,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 正确,A 错误;代入点(8,36)可得,v 0=2 m/s ,选项C 正确;质点末速度v =6m/s ,质点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t =v -v 0a =6-22s =2s ,选项D 错误.拓展点2 图像间的相互转化例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如此如下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像正确的答案是( )图13答案 C命题点二追与相遇问题1.分析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到v A=v B时,假设x A+x0<x B,如此能追上;假设x A+x0=x B,如此恰好不相撞;假设x A+x0>x B,如此不能追上.3.特别提醒假设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被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4.三种方法(1)临界法: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假设追不上如此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2)函数法:设两物体在t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假设方程f (t )=0无正实数解,如此说明这两个物体不可能相遇;假设方程f (t )=0存在正实数解,说明这两个物体能相遇. (3)图像法①假设用位移图像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相交,如此说明两物体相遇.②假设用速度图像求解,如此注意比拟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例5 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轨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速度为v 1=8m/s ,乙车在后,速度为v 2=16 m/s ,当两车相距x 0=8m 时,甲车因故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1=2m/s 2,为防止相撞,乙车立即开始刹车,如此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答案 6m/s 2解析 方法一:临界法设两车减速后速度一样时为v ,所用时间为t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如此v 1-a 1t =v 2-a 2t =v ,v 1+v 2t =v 2+v 2t -x 0,解得t =2s ,a 2=6m/s 2,即t =2 s 时,两车恰好未相撞,显然此后到停止运动前,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故可防止相撞.满足题意的条件为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6 m/s 2. 方法二:函数法甲运动的位移x 甲=v 1t -12a 1t 2,乙运动的位移x 乙=v 2t -12a 2t 2防止相撞的条件为x 乙-x 甲≤x 0 即12(a 2-a 1)t 2+(v 1-v 2)t +x 0≥0 代入数据有(a 2-2)t 2-16t +16≥0由数学知识得,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162-4×16(a 2-2)≤0,且a 2-2>0 解得a 2≥6m/s 2.变式5 (多项选择)(2016·全国卷Ⅰ·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14所示.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如此( )图14A .在t =1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 BD解析 由题中v -t 图像得a 甲=10m/s 2,a 乙=5 m/s 2,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此时x甲=12a 甲t 2=12×10×32m =45m ,x 乙=v 0t +12a 乙t 2=10×3m+12×5×32m =52.5m ,所以t =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L =x 乙-x 甲=7.5m ,B 项正确;t =1s 时,x 甲′=12a 甲t ′2=5m ,x乙′=v 0t ′+12a 乙t ′2=12.5m ,此时x 乙′-x 甲′=L ,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 =1s ,故A 、C 项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L ′=x 乙-x 乙′=40m ,故D 项正确. 变式6 (多项选择)小张和小王分别驾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v -t 图像如图15所示,初始时,小张在小王前方x 0处.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15A .假设x 0=18m ,两车相遇1次B .假设x 0<18m ,两车相遇2次C .假设x 0=36m ,两车相遇1次D .假设x 0=54m ,两车相遇1次 答案 AB变式7 (2019·四川省德阳市质检)如图16甲所示,A 车原降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 车在后面匀速向A 车靠近,A 车司机发现后启动A 车,以A 车司机发现B 车为计时起点(t =0),A 、B 两车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B 车在第1s 内与A 车的距离缩短了x 1=12m.图16(1)求B 车运动的速度v B 和A 车的加速度a 的大小.(2)假设A 、B 两车不会相撞,如此A 车司机发现B 车时(t =0)两车的距离x 0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 (1)12m/s 3 m/s 2(2)x 0>36m解析 (1)在t 1=1s 时A 车刚启动,两车间缩短的距离x 1=v B t 1代入数据解得B 车的速度v B =12m/sA 车的加速度a =vB t 2-t 1将t 2=5s 和其余数据代入解得A 车的加速度大小a =3m/s 2(2)两车的速度达到相等时,两车的距离达到最小,对应于v -t 图像的t 2=5s 时刻,此时两车已发生的相对位移为梯形的面积,如此x =12v B (t 1+t 2)代入数据解得x =36m因此,假设A 、B 两车不会相撞,如此两车的距离x 0应满足条件:x 0>36m.1.(2018·江西省横峰中学、铅山一中等校联考)如图1所示,A 、B 两质点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1A .A 质点沿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B .B 质点沿正方向先减速后加速C .经过4s ,A 质点的位移小于B 质点的位移D .0~4s 内,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D解析 x -t 图像的斜率等于质点的速度,如此由题图可知,A 质点沿正方向做匀速运动,B 质点先沿正方向减速运动,后沿负方向加速运动,选项A 、B 错误;经过4s ,A 质点的位移等于B质点的位移,选项C错误;由题图可知,0~4s内,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正确.2.(多项选择)(2018·广东省揭阳市学业水平考试)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未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2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图2A.t1时刻车速比未启用ABS大B.0~t1时间内的加速度比未启用ABS小C.加速度总比未启用ABS时小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未启用ABS更短答案ABD解析由题图看出,启用ABS后t1时刻车速更大,故A正确;由v-t图像的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得到,启用ABS后0~t1时间内加速度比未启用ABS时小,t1~t2时间内加速度比未启用ABS时大,故B正确,C错误;根据速度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大小看出,启用ABS时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未启用ABS更短,故D正确.3.(2018·辽宁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该图线的斜率为k,图中阴影局部面积为S,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3A.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B.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C.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速度的变化量D.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的位移答案 C解析 斜率k =ΔaΔt ,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故A 、B 错误;将a -t 图线分成无数段,每一段加速度可以看成不变,如此每一小段所围成的面积Δv 1=a 1Δt 1,Δv 2=a 2Δt 2,Δv 3=a 3Δt 3,…如此总面积为Δv 1+Δv 2+Δv 3+…=Δv .阴影局部的面积S 表示速度的变化量,故C 正确,D 错误.4.(2018·福建省三明市上学期期末)A 、B 两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4所示,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 )图4A .在0~t 1这段时间内,B 物体的位移比A 物体的位移大 B .在t 1时刻前,B 物体的速度始终比A 物体增加得快C .在t 1时刻前,B 物体始终在A 物体的前面D .在t 1时刻两物体不可能相遇 答案 A解析 在v -t 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故在0~t 1这段时间内,B 物体的位移比A 物体的位移大,故A 正确;在v -t 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在t 1时刻前,B 物体的加速度先大于A 的加速度,后小于A 的加速度,如此B 物体的速度先比A 物体速度增加得快,后比A 物体速度增加得慢,故B 错误;A 、B 出发的位置不确定,无法判断A 、B 的位置关系,故C 错误;由于不知道出发时的位置关系,故在t 1时刻两物体有可能相遇,故D 错误.5.(多项选择)(2018·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次统考)从t =0时刻起,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5所示,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图5A .40s 时,a 、b 两物体速度一样B .40s 时,a 、b 两物体相遇C .60s 时,物体a 在物体b 的前方D .a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 答案 AC解析 在0~20s 内,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静止,a 在b 的前方;在20~40s 内,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两者距离逐渐增大;40~60s 内,a 在b 的前方,a 的速度小于b 的速度,两者距离逐渐减小;40s 时二者的速度一样,如此在40s 时两者相距最远,故A 正确,B 错误;由v -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知,60s 时a 的位移大于b 的位移,两者又是从同一位置出发的,如此物体a 在物体b 的前方,故C 正确;a 、b 加速时,a 图线的斜率小于b 图线的斜率,物体a 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 的加速度,故D 错误. 6.(2018·山西省孝义市第一次模拟)t =0时刻汽车a 和b 沿两条平直的平行车道以一样速度同时经过同一地点,如图6所示,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这两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图6A .在t 1时刻,两车运动方向相反B .在t 1时刻,两车再次相遇C .在0~t 1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但方向不变D .在0~t 1这段时间内,b 车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答案 C解析 在0~t 1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两车速度方向一直一样,且b 的位移一直大于a 的位移,两车不可能相遇,故A 、B 项错误,C 项正确.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如此在0~t 1这段时间内x b >x a .在0~t 1这段时间内,a 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 a =x a t =v 1+v 22,b 车平均速度v b =x b t >v 1+v 22,故D 项错误.7.(2019·河南省新乡市模拟)如图7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对于0~t 1时间内两物体的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图7A .甲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B .乙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C .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D .乙物体位移变小,速度变大 答案 B解析 由x -t 图像切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选项A 错误;由题图可知乙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选项B 正确;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相等,如此平均速度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乙物体位移变小,速度变小,选项D 错误.8.(2018·吉林省吉林市第二次调研)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8所示,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图8A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s 末和6s 末B .4s 末甲在乙前面C .在0~6s 内,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1s 末D .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s ,随后向后运动 答案 A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前2s 内乙的位移为:x =12×2×4m=4m ,甲的位移为x ′=2×2m=4m ,两者位移一样,又是从同一地点出发,故2s 末时二者相遇,同理可判断6s 末二者也相遇,故A 正确;前4s 内甲的位移为x 甲=4×2m=8m ,乙的位移为:x 乙=12×4×6m-12×2×2m=10m ,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故4s 末甲在乙后面,故B 错误;如下列图,1s 末两物体相距的距离等于0~1s 之间三角形阴影的面积S 1,而4s 末两物体相距的距离等于2~4s 之间三角形阴影的面积S 2,明显S 2>S 1,故C 错误;乙的运动方向始终未发生变化,故D 错误.9.(2018·贵州省安顺市适应性监测三)如图9所示为谢思埸(可视为质点)参加跳板跳水比赛时,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他离开跳板时为计时起点,不计空气阻力,如此( )图9A .t 1时刻开始进入水面B .t 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 .t 2时刻达到最高点D .t 1~t 2时间内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 B解析 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方向向上,如此t 1时刻达到最高点,故A 错误;0~t 2时间内v -t 图像为直线,加速度不变,所以在0~t 2时间内运动员在空中,t 2时刻后进入水中,故B 正确,C 错误;0~t 1时间内,速度方向竖直向上,t 1~t 2时间内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D 错误.10.(多项选择)(2018·湖北省武汉市二月调研)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x -t 图像如图10所示,其中直线b 与曲线a 相切于点(4,-15).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10A .前4s 内两物体运动方向一样B .前4s 内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157倍C .t =0时刻,甲的速度大小为9m/sD .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答案 AD解析 x -t 图像的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4s 内两物体运动方向一样,均为负方向,故A 正确;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此甲的x -t 图像对应曲线a ,前4s 内甲的平均速度为:v 1=-15-94m/s =-6 m/s ,乙的x -t 图像对应直线b ,前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 2=-15--74m/s =-2 m/s ,故前4s 内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平均速度的3倍,故B 错误;直线b 与曲线a 相切于点(4,-15),如此可知t =4s 时甲的速度为v t =-15--74=-2m/s ,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此0~4s 内有v 1=v 0+v t2,v t =v 0+at ,解得v 0=-10m/s ,a =2 m/s 2,故C 错误,D 正确.11.(2019·四川省成都市调研)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其加速度a 与位移x 的关系图线如图11所示.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11A .物体最终静止B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2a 0x 0C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3a 0x 0D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32a 0x 0答案 C解析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由v t 2=2ax 可得物体的最大速度的平方为a -x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2倍,如此物体的最大速度的平方v t 2=2(a 0x 0+12a 0x 0),解得v t =3a 0x 0,故C 项正确.12.(2018·东北三省三校一模)A 、B 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2所示,由图像可知( )。
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常见的天气系统(经典打印版)
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常见的天气系统(经典打印版)2018年一轮复——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纲展示】1.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形成、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锋面气旋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1.锋面(1)结构: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等天气。
2.锋面系统的特点比较项目XXX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锋面剖面示意图锋面符号气团位置锋面坡度降水区的位置(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准静止锋势力相当来回摆动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较大较小很小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我国典范的锋面节的大风或沙尘暴气候;夏季一场春雨一场暖气候;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寒气候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湿气候方法技巧冷暖锋的判断技巧(1)看符号。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3)看锋面坡度:冷锋较陡,暖锋较缓。
(4)看雨区位置。
(5)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
(6)根据降水的时间、强度识别。
(7)根据对我国天气的不同影响识别。
3.锋与气候(1)XXX过境前后气候变革①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
②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降温等天气。
③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过境前后气候变革①暖锋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
②暖锋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③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气候转晴。
(3)准静止锋与气候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XXX对静止。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4.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是:五月,登录东南沿海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地区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西向北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由于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引起夏涝,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九月,雨带南移,至十月我国雨季结束。
2018届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第八章立体几何39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第八章立体几何39Word版含解析考点规范练39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基础巩固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A.1B.2C.4D.82.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表面积是()A.1+B.1+2C.2+D.23.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六个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半球面上,AB=AC,侧面BCC1B1是半球底面圆的内接正方形,则侧面ABB1A1的面积为()A. B.1 C. D.4.(2016山东,理5)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πB.πC.πD.1+π5.已知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的正四棱柱的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A. B.4π C.2π D. ?导学号37270348?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A.14斛B.22斛C.36斛D.66斛7.棱长为4的正方体被一平面截成两个几何体,其中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是.8.某四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柱的体积为.9.(2016邯郸一模)已知三棱锥P-ABC内接于球O,PA=PB=PC=2,当三棱锥P-ABC的三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最大时,球O的表面积为.?导学号37270349?10.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其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直角边的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M,N,P分别是棱AB,BC,B1C1的中点,则三棱锥P-A1MN的体积是.11.已知一个上、下底面为正三角形且两底面中心连线垂直于底面的三棱台的两底面边长分别为20 cm和30 cm,且其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棱台的高.1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已知正视图是底边长为1的平行四边形,侧视图是一个长为、宽为1的矩形,俯视图为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的矩形.(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2)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能力提升13.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BCF均为正三角形,EF∥AB,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A. B. C. D. ?导学号37270350?14.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πB.+πC.+2πD.+2π15.(2016浙江,理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16.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 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2)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高考预测17.已知球的直径SC=4,A,B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ASC=∠BSC=30°,则棱锥S-ABC的体积为()A.3B.2C.D.1 ?导学号37270351?参考答案考点规范练39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B解析由条件及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被过圆柱底面直径的平面所截剩下的半个圆柱及一个半球拼接而成的.其表面积由一个矩形的面积、两个半圆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的一半及一个球的表面积的一半组成.∴S表=2r×2r+2r2+πr×2r+4πr2=5πr2+4r2=16+20π,解得r=2.2.C解析由三视图可得该四面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平面ABD⊥平面BCD,△ABD与△BCD 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BC=CD=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则AO⊥CO,AO=CO=1.由勾股定理得AC=,因此△ABC与△ACD为全等的正三角形,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S△ABC=S△ACD=,S△ABD=S△BCD=1,所以四面体的表面积为2+3.C解析由题意知,球心在侧面BCC1B1的中心O上,BC为△ABC所在圆面的直径,所以∠BAC=90°,△ABC的外接圆圆心N是BC的中点,同理△A1B1C1的外心M是B1C1的中点.设正方形BCC1B1的边长为x,Rt△OMC1中,OM=,MC1=,OC1=R=1(R为球的半径),所以=1,即x=,则AB=AC=1.所以侧面ABB1A1的面积S=1=4.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上面是半径为的半球,体积为V1=,下面是底面积为1,高为1的四棱锥,体积V2=1×1=,故选C.5.D解析因为该正四棱柱的外接球的半径是四棱柱体对角线的一半,所以半径r==1,所以V球=13=故选D.6.B解析设底面圆半径为R,米堆高为h.∵米堆底部弧长为8尺,2πR=8,∴R=∴体积V=πR2h=π5.∵π≈3,∴V(立方尺).∴堆放的米约为22(斛).7.32解析由三视图,可得棱长为4的正方体被平面AJGI截成两个几何体,且J,I分别为BF,DH的中点,如图,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各占正方体的一半,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43=32.8解析由三视图可知,四棱柱高h为1,底面为等腰梯形,且底面面积S=(1+2)×1=,故四棱柱的体积V=S·h=9.12π解析由题意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PA,PB,PC两两互相垂直,三棱锥P-ABC 的三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最大,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就是它扩展为正方体的外接球,求出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为2,所以球的直径是2,半径为,球的表面积为4π×()2=12π.10解析由题意,可得直三棱柱ABC-A1B1C1如图所示.其中AB=AC=AA1=BB1=CC1=A1B1=A1C1=1.∵M,N,P分别是棱AB,BC,B1C1的中点,∴MN=,NP=1.∴S△MNP=1=∵点A1到平面MNP的距离为AM=,11.解如图所示,三棱台ABC-A1B1C1中,O,O1分别为两底面中心,D,D1分别为BC和B1C1的中点,则DD1为棱台的斜高.由题意知A1B1=20,AB=30,则OD=5,O1D1=,由S侧=S上+S下,得3(20+30)×DD1=(202+302),解得DD1=,在直角梯形O1ODD1中,O1O==4(cm),所以棱台的高为4 cm.12.解(1)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平行六面体(如图),其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高为,所以V=1×1(2)由三视图可知,该平行六面体中,A1D⊥平面ABCD,CD⊥平面BCC1B1,所以AA1=2,侧面ABB1A1,CDD1C1均为矩形.S=2×(1×1+1+1×2)=6+213.A解析如图,分别过点A,B作E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H,连接DG,CH,容易求得EG=HF=,AG=GD=BH=HC=,所以S△AGD=S△BHC=1=所以V=V E-ADG+V F-BHC+V AGD-BHC=2V E-ADG+V AGD-BHC=2+1=14.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其左边是一个三棱锥,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等于2),高为1,所以体积V1=2×1×1=;其右边是一个半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2,所以体积V2=π·12·2=π,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V=V1+V2=+π.15.7232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两个相同长方体组合而成,其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 cm,2 cm,2 cm,所以其体积为2×(2×2×4)=32(cm3).由于两个长方体重叠部分为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所以其表面积为2×(2×2×2+4×2×4)-2×(2×2)=72(cm2).16.解(1)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如图:(2)作EM⊥AB,垂足为M,则AM=A1E=4,EB1=12,EM=AA1=8.因为EHGF为正方形,所以EH=EF=BC=10.于是MH==6,AH=10,HB=6.因为长方体被平面α分成两个高为10的直棱柱,所以其体积的比值为17.C解析如图,过A作AD垂直SC于D,连接BD.由于SC是球的直径,所以∠SAC=∠SBC=90°.又∠ASC=∠BSC=30°,又SC为公共边,所以△SAC≌△SBC.由于AD⊥SC,所以BD⊥SC.由此得SC⊥平面ABD.所以V S-ABC=V S-ABD+V C-ABD=S△ABD·SC.由于在Rt△SAC中,∠ASC=30°,SC=4,所以AC=2,SA=2由于AD= 同理在Rt△BSC中也有BD=又AB=,所以△ABD为正三角形.所以V S-ABC=S△ABD·SC=()2·sin 60°×4=,所以选C.。
高三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三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高三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1一、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__中学编写的《高效学习方略》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__年__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
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6)为理科重点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好些,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具体地说: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
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篇1)一、指导思想本届学生自进入高中学习以来,使用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
该大纲突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也是高三教学中应该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
高中的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学生的复习,我们定了《三维设计》一书,作为本学年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学期拟完成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十二章的教学任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这届高三学生的特殊性,首先这届学生是高中扩招后的学生,因此从全县学生的整体来看,这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学校或同一教学班,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比以往高三学习的差异大一些。
另外,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受省示范验收的影响,这必将使得他们进入高三时的学科能力基础和学习状态较以往高三学生要差一些。
基于以上的客观原因,本届高三的物理复习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是基本的师德要求,也是搞好高三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2、抓好三基,培养能力高三年级物理属理工科选修课,同时本届学生要参加3+X模式的高考,物理属于综合理科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我一定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与高考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高三的复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在整个高三阶段,对所有学生都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要求的基本体现。
有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高三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因此对于课堂例题与学生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多、求全、求难。
高三理科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一章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1.8条件概率n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11.8 条件概率、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考纲展示►1.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2.理解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考点1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 (1)定义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称P (B |A )=P ABP A为在事件A 发生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2)性质①0≤P (B |A )≤1;②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条件概率的性质.(1)有界性:0≤P (B |A )≤1.( )(2)可加性:如果B 和C 为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 )[典题1] (1)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 :“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 :“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 (B |A )=( )A.18B.14C.25D.12(2)1号箱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2号箱中有5个白球和3个红球,现随机地从1号箱中取出一球放入2号箱,然后从2号箱随机取出一球,则两次都取到红球的概率是( )A.1127B.1124C.827D.924[点石成金] 条件概率的两种求解方法 (1)定义法:先求P (A )和P (AB ),再由P (B |A )=P ABP A求P (B |A ).(2)基本事件法: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 ),再求事件AB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B ),得P (B |A )=n ABn A.考点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1)定义:设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P (AB )=________,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 (2)性质: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都相互独立,P (B |A )=________,P (A |B )=________.[典题2] 为了分流地铁高峰的压力,某市发改委通过听众会,决定实施低峰优惠票价制度.不超过22千米的地铁票价如下表:的概率分别为14,13,甲、乙乘车超过6千米且不超过12千米的概率分别为12,13.(1)求甲、乙两人所付乘车费用不相同的概率;(2)设甲、乙两人所付乘车费用之和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点石成金] 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直接求解;2.正面计算较繁或难以入手时,可从其对立事件入手计算.在一块耕地上种植一种作物,每季种植成本为 1 000元,此作物的市场价格和这块地上的产量均具有随机性,且互不影响,其具体情况如下表:(1)设X(2)若在这块地上连续3季种植此作物,求这3季中至少有2季的利润不少于2 000元的概率.考点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1)[教材习题改编]某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反的概率都是12,构造数列{a n },使得a n=⎩⎪⎨⎪⎧第n 次出现正面,-第n 次出现反面, 记S n =a 1+a 2+…+a n (n ∈N *),则S 4=2的概率为________.(2)[教材习题改编]小王通过英语听力测试的概率是13,他连续测试3次,那么其中恰有1次获得通过的概率是________.二项分布:P (X =k )=C k n p k(1-p )n -k(k =0,1,2,…,n ).设随机变量X ~B ⎝ ⎛⎭⎪⎫6,12,则P (X =3)的值是________.[典题3] [2019·湖南长沙模拟]博彩公司对2019年NBA 总决赛做了大胆地预测和分析,预测西部冠军是老辣的马刺队,东部冠军是拥有詹姆斯的年轻的骑士队,总决赛采取7场4胜制,每场必须分出胜负,场与场之间的结果互不影响,只要有一队获胜4场就结束比赛.前4场,马刺队胜利的概率为12,第5,6场马刺队因为平均年龄大,体能下降厉害,所以胜利的概率降为25,第7场,马刺队因为有多次打第7场的经验,所以胜利的概率为35.(1)分别求马刺队以4∶0,4∶1,4∶2,4∶3胜利的概率及总决赛马刺队获得冠军的概率; (2)随机变量X 为分出总冠军时比赛的场数,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点石成金] 利用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可以简化求概率的过程,但需要注意检查该概率模型是否满足公式P (X =k )=C k n p k(1-p )n -k的三个条件:(1)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p ;(2)n 次试验不仅是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重复试验,而且各次试验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3)该公式表示n 次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了k 次的概率.某市为了调查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在高三年级的实施情况,从本市某校高三男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的男生进行投掷实心铅球(重3 kg)测试,成绩在6.9米以上的为合格.把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成绩在[9.9,11.4)的频数是4.(1)求这次铅球测试成绩合格的人数;(2)若从今年该市高中毕业男生中随机抽取两名,记ξ表示两人中成绩不合格的人数,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求ξ的分布列.[方法技巧] 1.古典概型中,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率公式为P (B |A )=P ABP A=n AB n A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P (B |A )=n ABn A是一种重要的求条件概率的方法.2.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关键有二:其一是独立性,即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与不发生二者必居其一;其二是重复性,即试验是独立重复地进行了n次.3.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可看作是C k n个互斥事件的和,其中每一个事件都可看作是k个A事件与n-k个A事件同时发生,只是发生的次序不同,其发生的概率都是p k(1-p)n-k.因此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C k n p k(1-p)n-k.[易错防范] 1.相互独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互不影响,计算公式为P(AB)=P(A)P(B).互斥事件是指在同一试验中,两个事件不会同时发生,计算公式为P(A∪B)=P(A)+P(B).2.运用公式P(AB)=P(A)P(B)时一定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只有当事件A,B相互独立时,公式才成立.真题演练集训1.[2018·重庆模拟]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0.648 B.0.432C.0.36 D.0.3122.[2018·天津模拟]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A.0.8 B.0.75C.0.6 D.0.45课外拓展阅读误用“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是两类重要的概率分布模型,这两种分布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在应用时应注意各自的适用条件和情境,以免混用出错.[典例1] 某农场计划种植某种新作物,为此对这种作物的两个品种(分别称为品种甲和品种乙)进行田间试验.现在在总共8小块地中,随机选4小块地种植品种甲,另外4小块地种植品种乙.种植完成后若随机选出4块地,其中种植品种甲的小块地的数目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思路分析]判断分布的类型→确定X的取值及其概率→列出分布列并求数学期望易错提示本题容易错误地得到X 服从二项分布,每块地种植甲的概率为12,故X ~B (4,0.5).错误的根源在于每块地种植甲或乙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无论怎么种植都要保证8块地中有4块种植甲,4块种植乙,事实上X 应服从超几何分布.如果将题目改为:在8块地中,每块地要么种植甲,要么种植乙,那么在选出的4块地中种植甲的数目为X ,则这时X ~B (4,0.5)(这时这8块地种植的方法总数为28,会出现所有地都种植一种作物的情况,而题目要求4块地种植甲,4块地种植乙,其方法总数为C 48).[典例2] 某高校设计了一个实验学科的实验考查方案:考生从6道备选题中一次性随机抽取3题,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全部实验操作.规定:至少正确完成其中2题的便可提交通过.已知6道备选题中考生甲有4道题能正确完成,2道题不能完成;考生乙每题正确完成的概率都是23,且每题正确完成与否互不影响.(1)分别写出甲、乙两考生正确完成题数的概率分布列,并计算数学期望;(2)试从两位考生正确完成题数的数学期望及至少正确完成2题的概率分析比较两位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易错提示本题容易错误地得到甲、乙两考生正确完成的题数均服从二项分布,实际上题目中已知甲、乙两考生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全部实验操作,甲考生正确完成的题数服从超几何分布,乙考生正确完成的题数服从二项分布.。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教学案-高三全册数学教学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最新考纲集合了解集合、元素的含义及其关系.理解集合的表示法.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理解全集、空集、子集的含义.会求简单集合间的并集、交集.理解补集的含义并会求补集.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了解原命题和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命题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判断并证明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或N+)Z Q R表示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记法基本关系子集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x∈A⇒x∈BA⊆B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A⊆B,且存在x0∈B,x0∉AA B或B A 相等集合A,B的元素完全A⊆B,A=B相同B⊆A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任意x,x∉∅,∅⊆A ∅3.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图形语言符号语言A∪B={x|x∈A,或x∈B}A∩B={x|x∈A,且x∈B}∁U A={x|x∈U,且x∉A}(1)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2)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3)补集的性质:A∪(∁U A)=U;A∩(∁U A)=∅.(4)∁U(∁U A)=A;∁U(A∪B)=(∁U A)∩(∁U B);∁U(A∩B)=(∁U A)∪(∁U B).[疑误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x|y=x2+1}={y|y=x2+1}={(x,y)|y=x2+1}.( )(2)若{x2,1}={0,1},则x=0,1.( )(3){x|x≤1}={t|t≤1}.( )(4)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A∩B)⊆(A∪B)恒成立.( )(5)若A∩B=A∩C,则B=C.( )答案:(1)×(2)×(3)√(4)√(5)×[教材衍化]1.(必修1P12A 组T3改编)若集合P ={x ∈N |x ≤ 2 021},a =22,则( )A .a ∈PB .{a }∈PC .{a }⊆PD .a ∉P解析:选D.因为a =22不是自然数,而集合P 是不大于 2 021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所以a ∉P .故选D.2.(必修1P11例9改编)已知U ={α|0°<α<180°},A ={x |x 是锐角},B ={x |x 是钝角},则∁U (A ∪B )=________.答案:{x |x 是直角}3.(必修1P44A 组T5改编)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集合A 表示以(0,0)为圆心,1为半径的单位圆,集合B 表示直线y =x ,圆x 2+y 2=1与直线y =x 相交于两点⎝⎛⎭⎪⎪⎫22,22,⎝ ⎛⎭⎪⎪⎫-22,-22,则A ∩B 中有两个元素. 答案:2 [易错纠偏](1)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致误; (2)忽视空集的情况致误; (3)忽视区间端点值致误.1.已知集合A ={1,3,m },B ={1,m },若B ⊆A ,则m =________.解析:因为B ⊆A ,所以m =3或m =m ,即m =3或m =0或m =1,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m ≠1,所以m =0或3.答案:0或32.已知集合M ={x |x -2=0},N ={x |ax -1=0},若M ∩N =N ,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__.解析:易得M ={2}.因为M ∩N =N ,所以N ⊆M ,所以N =∅或N =M ,所以a =0或a =12.答案:0或123.已知集合A ={x |x 2-4x +3<0},B ={x |2<x <4},则A ∩B =________,A ∪B =________,(∁R A )∪B =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A ={x |1<x <3},B ={x |2<x <4},所以A ∩B ={x |2<x <3},A ∪B ={x |1<x <4},(∁R A )∪B ={x |x ≤1或x >2}.答案:(2,3) (1,4) (-∞,1]∪(2,+∞) 集合的含义(1)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1B .3C .6D .9(2)若集合A ={x ∈R |ax 2-3x +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A .92B .98C .0D .0或98(3)设a ,b ∈R ,集合{1,a +b ,a }=⎩⎨⎧⎭⎬⎫0,b a ,b ,则b -a =________.【解析】 (1)当x =0时,y =0;当x =1时,y =0或y =1;当x =2时,y =0,1,2.故集合B ={(0,0),(1,0),(1,1),(2,0),(2,1),(2,2)},即集合B 中有6个元素. (2)当a =0时,显然成立; 当a ≠0时,Δ=(-3)2-8a =0, 即a =98.(3)因为{1,a +b ,a }=⎩⎨⎧⎭⎬⎫0,b a ,b ,a ≠0,所以a +b =0,则ba=-1,所以a =-1,b =1. 所以b -a =2.【答案】 (1)C (2)D (3)2与集合中的元素有关问题的求解步骤1.(2020·温州八校联考)已知集合M ={1,m +2,m 2+4},且5∈M ,则m 的值为( )A .1或-1B .1或3C .-1或3D .1,-1或3解析:选B.因为5∈{1,m +2,m 2+4},所以m +2=5或m 2+4=5,即m =3或m =±1.当m =3时,M ={1,5,13};当m =1时,M ={1,3,5};当m =-1时,不满足互异性.所以m 的值为3或1.2.已知集合A ={x |x ∈Z ,且32-x ∈Z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解析:因为32-x ∈Z ,所以2-x 的取值有-3,-1,1,3,又因为x ∈Z ,所以x 的值分别为5,3,1,-1,故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为4.答案:4集合的基本关系(1)(2020·浙江省绿色联盟联考)已知A ⊆B ,A ⊆C ,B ={2,0,1,8},C ={1,9,3,8},则集合A 可以为( )A .{1,8}B .{2,3}C .{0}D .{9}(2)已知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1)因为A ⊆B ,A ⊆C ,所以A ⊆{B ∩C }={1,8},故选A.(2)因为B ⊆A ,所以①若B =∅,则2m -1<m +1,此时m <2. ②若B ≠∅,则⎩⎪⎨⎪⎧2m -1≥m +1,m +1≥-2,2m -1≤5.解得2≤m ≤3.由①②可得,符合题意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m ≤3.【答案】 (1)A (2)(-∞,3]1.(变条件)在本例(2)中,若A ⊆B ,如何求解?解:若A ⊆B ,则⎩⎪⎨⎪⎧m +1≤-2,2m -1≥5,即⎩⎪⎨⎪⎧m ≤-3,m ≥3. 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2.(变条件)若将本例(2)中的集合A 改为A ={x |x <-2或x >5},如何求解?解:因为B ⊆A ,所以①当B =∅时,即2m -1<m +1时,m <2,符合题意. ②当B ≠∅时,⎩⎪⎨⎪⎧m +1≤2m -1,m +1>5或⎩⎪⎨⎪⎧m +1≤2m -1,2m -1<-2,解得⎩⎪⎨⎪⎧m ≥2,m >4或⎩⎪⎨⎪⎧m ≥2,m <-12.即m >4.综上可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4,+∞).1.设P ={y |y =-x 2+1,x ∈R },Q ={y |y =2x,x ∈R },则( ) A .P ⊆Q B .Q ⊆P C .∁R P ⊆QD .Q ⊆∁R P解析:选C.因为P ={y |y =-x 2+1,x ∈R }={y |y ≤1},Q ={y |y =2x,x ∈R }={y |y >0},所以∁R P ={y |y >1},所以∁R P ⊆Q ,选C.2.(2020·绍兴调研)设A={1,4,2x},B={1,x2},若B⊆A,则x=________.解析:由B⊆A,则x2=4,或x2=2x.当x2=4时,x=±2;当x2=2x时,x=0或x=2.但当x=2时,2x=4,这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x=-2或x=0.答案:-2或03.已知集合A={x|x2-3x+2=0,x∈R},B={x|0<x<5,x ∈N},则满足条件A⊆C⊆B的集合C的个数为________.解析:由x2-3x+2=0,得x=1或x=2,所以A={1,2}.由题意知B={1,2,3,4},所以满足条件的C可为{1,2},{1,2,3},{1,2,4},{1,2,3,4}.答案:4集合的基本运算(高频考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每年必考,常和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相结合命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多为低档题.主要命题角度有:(1)求集合间的交、并、补运算;(2)已知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角度一求集合间的交、并、补运算(1)(2018·高考浙江卷)已知全集U={1,2,3,4,5},A ={1,3},则∁U A=( )A.∅B.{1,3}C.{2,4,5} D.{1,2,3,4,5}(2)(2019·高考浙江卷)已知全集U={-1,0,1,2,3},集∁U A∩B=( )合A={0,1,2},B={-1,0,1},则()A.{-1} B.{0,1}C.{-1,2,3} D.{-1,0,1,3}(3)(2020·浙江高考模拟)设全集U=R,集合A={x|x2-x-2<0},B={x|1<x<3},则A∪B=________,∁U(A∩B)=________.【解析】(1)因为U={1,2,3,4,5},A={1,3},所以∁U A={2,4,5}.故选C.(2)由题意可得∁U A={-1,3},则(∁U A)∩B={-1}.故选A.(3)因为A={x|x2-x-2<0}={x|-1<x<2},B={x|1<x<3},所以A∪B={x|-1<x<3}.又因为A∩B={x|1<x<2},所以∁U(A∩B)={x|x≤1或x≥2}.【答案】(1)C (2)A (3)(-1,3) (-∞,1]∪[2,+∞)角度二已知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1)设集合A={1,2,4},B={x|x2-4x+m=0}.若A∩B ={1},则B=( )A.{1,-3} B.{1,0}C.{1,3} D.{1,5}(2)(2020·浙江新高考优化卷)已知A={x|x>1},B={x|x<m}.若A∪B=R,则m的值可以是( )A.-1 B.0C.1 D.2【解析】(1)因为A∩B={1},所以1∈B,所以1-4+m=0,所以m=3.由x2-4x+3=0,解得x=1或x=3.所以B={1,3}.经检验符合题意.故选C.(2)因为A∪B=R,所以m>1.故m的值可以是2,故选D.【答案】(1)C (2)D(1)集合运算的常用方法①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离散的,常用Venn图求解.②若集合中的元素是连续的实数,则用数轴表示,此时要注意端点的情况.(2)利用集合的运算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的方法①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一般利用数轴解决,要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②若集合能一一列举,则一般先用观察法得到不同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再列方程(组)求解.[提醒] 在求出参数后,注意结果的验证(满足互异性).1.已知集合P={x∈R|1≤x≤3},Q={x∈R|x2≥4},则P∪(∁R Q)=( )A.[2,3] B.(-2,3]C.[1,2) D.(-∞,-2]∪[1,+∞)解析:选B.由于Q={x|x≤-2或x≥2},∁R Q={x|-2<x<2},故得P∪(∁R Q)={x|-2<x≤3}.故选B.2.设全集S={1,2,3,4},且A={x∈S|x2-5x+m=0},若∁S A={2,3},则m=________.解析:因为S={1,2,3,4},∁S A={2,3},所以A={1,4},即1,4是方程x2-5x+m=0的两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m=1×4=4.答案:4核心素养系列1 数学抽象——集合的新定义问题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常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途径,以“发现”为目的,这类试题只是以集合为依托,考查考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对于E={a1,a2,...,a100}的子集X={ai1,ai2,...,ai k},定义X的“特征数列”为x1,x2,...,x100,其中xi1=xi2=...=xi k =1,其余项均为0.例如:子集{a2,a3}的“特征数列”为0,1,1,0,0, 0(1)子集{a1,a3,a5}的“特征数列”的前3项和等于________;(2)若E的子集P的“特征数列”p1,p2,…,p100满足p1=1,p i+p i+1=1,1≤i≤99,E的子集Q的“特征数列”q1,q2,…,q100满足q1=1,q j+q j+1+q j+2=1,1≤j≤98,则P∩Q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解析】(1)由已知可得子集{a1,a3,a5}的“特征数列”为1,0,1,0,1,0,…,0,故其前3项和为2.(2)由已知可得子集P 为{a 1,a 3,…,a 99},子集Q 为{a 1,a 4,a 7,…,a 100},则两个子集的公共元素为a 1到a 100以内项数被6除余1的数对应的项,即a 1,a 7,…,a 97,共17项.【答案】 (1)2 (2)17解决集合新定义问题的方法(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2)用好集合的性质.集合的性质(概念、元素的性质、运算性质等)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基础,也是突破口,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性质.设数集M ={x |m ≤x ≤m +34},N ={x |n -13≤x ≤n },且M ,N 都是集合U ={x |0≤x ≤1}的子集,定义b -a 为集合{x |a ≤x ≤b }的“长度”,则集合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M 与N (图略),可知当m =0且n =1或n -13=0且m +34=1时,M ∩N 的“长度”最小.当m =0且n =1时,M ∩N ={x |23≤x ≤34}, 长度为34-23=112;当n =13且m =14时,M ∩N ={x |14≤x ≤13}, 长度为13-14=112. 综上,M ∩N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112. 答案:112[基础题组练]1.已知集合A ={1,2,3,4},B ={2,4,6,8},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B.因为集合A 和集合B 有共同元素2,4,所以A ∩B ={2,4},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2.(2020·温州十五校联合体联考)已知集合A ={}x |e x≤1,B ={}x |ln x ≤0,则A ∪B =( )A .(-∞,1]B .(0,1]C .[1,e]D .(0,e]解析:选A.因为A ={}x |e x ≤1={}x |x ≤0, B ={}x |ln x ≤0={}x |0<x ≤1,所以A ∪B =(-∞,1],故选A.3.(2020·宁波高考模拟)已知全集U =A ∪B ={x ∈Z |0≤x ≤6},A ∩(∁U B )={1,3,5},则B =( )A .{2,4,6}B .{1,3,5}C.{0,2,4,6} D.{x∈Z|0≤x≤6}解析:选C.因为全集U=A∪B={x∈Z|0≤x≤6}={0,1,2,3,4,5,6},A∩(∁U B)={1,3,5},所以B={0,2,4,6},故选C.4.设集合A={1,2,6},B={2,4},C={x∈R|-1≤x≤5},则(A∪B)∩C=( )A.{2} B.{1,2,4}C.{1,2,4,6} D.{x∈R|-1≤x≤5}解析:选B.因为A={1,2,6},B={2,4},所以A∪B={1,2,4,6},又C={x∈R|-1≤x≤5},所以(A∪B)∩C={1,2,4}.故选B.5.(2020·宜春中学、新余一中联考)已知全集为R,集合A={x|x2-5x-6<0},B={x|2x<1},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x|2<x<3} B.{x|-1<x≤0}C.{x|0≤x<6} D.{x|x<-1}解析:选C.由x2-5x-6<0,解得-1<x<6,所以A={x|-1<x<6}.由2x<1,解得x<0,所以B={x|x<0}.又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R B)∩A,因为∁R B={x|x≥0},所以(∁R B)∩A={x|0≤x<6},故选C.6.已知集合A={x|x2-3x<0},B={1,a},且A∩B有4个子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0,3) B.(0,1)∪(1,3)C .(0,1)D .(-∞,1)∪(3,+∞)解析:选B.因为A ∩B 有4个子集,所以A ∩B 中有2个不同的元素,所以a ∈A ,所以a 2-3a <0,解得0<a <3且a ≠1,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1,3),故选B.7.设U ={x ∈N *|x <9},A ={1,2,3},B ={3,4,5,6},则(∁U A )∩B =( )A .{1,2,3}B .{4,5,6}C .{6,7,8}D .{4,5,6,7,8} 解析:选B.因为U ={1,2,3,4,5,6,7,8},所以∁U A ={4,5,6,7,8},所以(∁U A )∩B ={4,5,6,7,8}∩{3,4,5,6}={4,5,6}.故选B.8.设集合A =⎩⎨⎧⎭⎬⎫5,b a ,a -b ,B ={b ,a +b ,-1},若A ∩B ={2,-1},则A ∪B =( )A .{-1,2,3,5}B .{-1,2,3}C .{5,-1,2}D .{2,3,5}解析:选A.由A ∩B ={2,-1},可得⎩⎪⎨⎪⎧b a =2,a -b =-1或⎩⎪⎨⎪⎧b a =-1,a -b =2.当⎩⎪⎨⎪⎧b a =2,a -b =-1时,⎩⎪⎨⎪⎧a =1,b =2.此时B ={2,3,-1},所以A ∪B ={-1,2,3,5};当⎩⎪⎨⎪⎧b a =-1,a -b =2时,⎩⎪⎨⎪⎧a =1,b =-1,此时不符合题意,舍去. 9.已知集合P ={n |n =2k -1,k ∈N *,k ≤50},Q ={2,3,5},则集合T ={xy |x ∈P ,y ∈Q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47B .140C .130D .117 解析:选B.由题意得,y 的取值一共有3种情况,当y =2时,xy 是偶数,不与y =3,y =5有相同的元素,当y =3,x =5,15,25,…,95时,与y =5,x =3,9,15,…,57时有相同的元素,共10个,故所求元素个数为3×50-10=140,故选B.10.(2020·温州质检)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x 2-3x +2>0},B ={x |x -a ≤0},若∁U 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2]C .[1,+∞)D .[2,+∞) 解析:选D.因为x 2-3x +2>0,所以x >2或x <1.所以A ={x |x >2或x <1},因为B ={x |x ≤a },所以∁U B ={x |x >a }.因为∁U B ⊆A ,借助数轴可知a ≥2,故选D.11.集合A ={0,2,a },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根据并集的概念,可知{a ,a 2}={4,16},故只能是a =4.答案:412.(2020·宁波效实中学模拟)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1≤x≤3},集合B={x|log2(x-2)<1},则A∪B=________;A∩(∁U B)=________.解析:log2(x-2)<1⇒0<x-2<2⇒2<x<4⇒B=(2,4),所以A∪B =[-1,4),A∩(∁U B)=[-1,2].答案:[-1,4) [-1,2]13.设集合A={n|n=3k-1,k∈Z},B={x||x-1|>3},则B =________,A∩(∁R B)=________.解析:当k=-1时,n=-4;当k=0时,n=-1;当k=1时,n=2;当k=2时,n=5.由|x-1|>3,得x-1>3或x-1<-3,即x>4或x<-2,所以B={x|x<-2或x>4},∁R B={x|-2≤x≤4},A∩(∁R B)={-1,2}.答案:{x|x<-2或x>4} {-1,2}14.(2020·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年级模拟)设全集为R,集合M={x∈R|x2-4x+3>0},集合N={x∈R|2x>4},则M∩N=________;∁R(M∩N)=________.解析:M={x∈R|x2-4x+3>0}={x|x<1或x>3},N={x∈R|2x>4}={x|x>2},所以M∩N=(3,+∞),所以∁R(M∩N)=(-∞,3].答案:(3,+∞)(-∞,3]15.已知集合M={x|x2-4x<0},N={x|m<x<5},若M∩N={x|3<x<n},则m=________,n=________.解析:由x2-4x<0得0<x<4,所以M={x|0<x<4}.又因为N ={x|m<x<5},M∩N={x|3<x<n},所以m=3,n=4.答案:3 416.设全集U={x∈N*|x≤9},∁U(A∪B)={1,3},A∩(∁U B)={2,4},则B =________.解析:因为全集U ={1,2,3,4,5,6,7,8,9},由∁U (A ∪B )={1,3},得A ∪B ={2,4,5,6,7,8,9},由A ∩(∁U B )={2,4}知,{2,4}⊆A ,{2,4}⊆∁U B .所以B ={5,6,7,8,9}.答案:{5,6,7,8,9}17.已知集合A ={x |1≤x <5},C ={x |-a <x ≤a +3},若C ∩A =C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因为C ∩A =C ,所以C ⊆A .①当C =∅时,满足C ⊆A ,此时-a ≥a +3,得a ≤-32; ②当C ≠∅时,要使C ⊆A ,则⎩⎪⎨⎪⎧-a <a +3,-a ≥1,a +3<5,解得-32<a ≤-1. 综上,可得a 的取值范围是(-∞,-1].答案:(-∞,-1][综合题组练]1.(2020·金华东阳二中高三调研)已知全集U 为R ,集合A ={x |x 2<16},B ={x |y =log 3(x -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RB .A ∪(∁U B )=RC .(∁U A )∪B =RD .A ∩(∁U B )=A 解析:选D.因为A ={x |-4<x <4},B ={x |x >4},所以∁U B ={x |x ≤4},所以A ∩(∁U B )=A ,故选D.2.集合A ={x |y =ln(1-x )},B ={x |x 2-2x -3≤0},全集U =A ∪B ,则∁U (A ∩B )=( )A .{x |x <-1或x ≥1}B .{x |1≤x ≤3或x <-1}C .{x |x ≤-1或x >1}D .{x |1<x ≤3或x ≤-1}解析:选 B.集合A ={x |y =ln(1-x )}={x |1-x >0}={x |x <1},B ={x |x 2-2x -3≤0}={x |(x +1)(x -3)≤0}={x |-1≤x ≤3},所以U =A ∪B ={x |x ≤3},所以A ∩B ={x |-1≤x <1};所以∁U (A ∩B )={x |1≤x ≤3或x <-1}.故选B.3.(2020·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已知集合A ={1,2,m },B ={1,m },若B ⊆A ,则m =________,∁A B =________.解析:由题意,当m =2时,A ={1,2,2},B ={1,2},满足B ⊆A ;当m =m ,即m =0或1时,若m =0,则A ={1,2,0},B ={1,0},满足B ⊆A .若m =1,则A ={1,3,1},B ={1,1},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所以m =1舍去.当m =2时,∁A B ={2};当m =0时,∁A B ={2}.答案:0或2 {2}或{2}4.函数g (x )=⎩⎪⎨⎪⎧x ,x ∈P ,-x ,x ∈M ,其中P ,M 为实数集R 的两个非空子集,规定f (P )={y |y =g (x ),x ∈P },f (M )={y |y =g (x ),x ∈M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P ∩M =∅,则f (P )∩f (M )=∅;②若P ∩M ≠∅,则f (P )∩f (M )≠∅;③若P ∪M =R ,则f (P )∪f (M )=R ;④若P ∪M ≠R ,则f (P )∪f (M )≠R .其中命题不正确的有________.解析:①若P ={1},M ={-1},则f (P )={1},f (M )={1},则f (P )∩f (M )≠∅,故①错.②若P ={1,2},M ={1},则f (P )={1,2},f (M )={-1},则f (P )∩f (M )=∅.故②错.③若P ={非负实数},M ={负实数},则f (P )={非负实数},f (M )={正实数},则f (P )∪f (M )≠R ,故③错.④若P ={非负实数},M ={正实数},则f (P )={非负实数},f (M )={负实数},则f (P )∪f (M )=R ,故④错.答案:①②③④5.设[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集合A ={x |x 2-2[x ]=3},B =⎩⎨⎧⎭⎬⎫x |18<2x <8,求A ∩B .解:不等式18<2x <8的解为-3<x <3, 所以B =(-3,3).若x ∈A ∩B ,则⎩⎪⎨⎪⎧x 2-2[x ]=3-3<x <3, 所以[x ]只可能取值-3,-2,-1,0,1,2.若[x ]≤-2,则x 2=3+2[x ]<0,没有实数解;若[x ]=-1,则x 2=1,得x =-1;若[x ]=0,则x 2=3,没有符合条件的解;若[x ]=1,则x 2=5,没有符合条件的解;若[x ]=2,则x 2=7,有一个符合条件的解,x =7. 因此,A ∩B ={}-1,7.6.已知集合A ={x |1<x <3},集合B ={x |2m <x <1-m }.(1)当m =-1时,求A ∪B ;(2)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1)当m =-1时,B ={x |-2<x <2},则A ∪B ={x |-2<x <3}.(2)由A ⊆B 知⎩⎪⎨⎪⎧1-m >2m ,2m ≤1,1-m ≥3,得m ≤-2,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3)由A ∩B =∅,得①若2m ≥1-m ,即m ≥13时,B =∅,符合题意; ②若2m <1-m ,即m <13时,需⎩⎪⎨⎪⎧m <13,1-m ≤1或⎩⎪⎨⎪⎧m <13,2m ≥3,得0≤m <13或∅,即0≤m <13. 综上知m ≥0,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
高三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共6篇)
高三第一学期数学教学方案〔共6篇〕第1篇:高三第一学期数学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高三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学生的开展为本,全面复习并落实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质量的意识,务实标准求创新,科学合作求开展。
二、教学建议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新动向,有的放矢,进步复习课的效率。
及时把握高考新动向,理解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以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配例题,优化教学设计,进步我们的复习质量。
注意20xx年高考的导向:注重才能考察,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展陈述的材料;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消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进展独立的考虑与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
高考试题无论是小题还是大题,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表达出这种才能的要求和对教学的导向。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目的地关注学生才能培养,真正进步学生的数学素养。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的身心开展规律,做好高三复习的发动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性。
3、注重学法指导,进步学生学习效率。
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详细情况,进展复习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步复习的效率,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养成学生擅长结合图形直观思维的习惯;养成学生表述标准,按照解答题的必要步骤和书写格式答题的习惯等。
4、高度重视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根本方法的复习。
要重视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根本方法的落实,守住底线,这是复习的根本要求。
为此老师要理解学生,准确定位。
精选、精编例题、习题,强调根底性、典型性,注意参考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做到不偏、不漏、不怪,进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2018届高三年级一轮复课方案(定稿)
乾县一中 2021 届高三年级一轮复课备考方案为了有目的、有方案、科学高效地睁开高三复课备考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上级部门和学校 2021 年高考的目标任务,特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高三复课总的要求是“激活思想,夯实基础;导学练测,提升能力;分层推进;稳步提升〞。
以新课标为依照,以?考纲? 、?考试说明?为指南,以教材为依赖,落实培优、辅中、转差;坚持文理并重、艺体并举、全面备考。
成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努力创立“紧张、有序、拼搏、有为〞的复课气氛,力争在 2021 年高考中有新的打破,为我校可连续睁开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根本情况:1.学生情况:本届高三现有 5 个文科班和 25 个理科班,在校学生 1765 人,文科 282 人,理科 1483 人。
其中文补 82 人,理补 406 人,借读生 130 余人。
应届统招生源相对较好,学风浓厚,考风正直,学习习惯较好,综合素质较高;借读和往届生源整体质量不高,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标准和提升,需要花大气力管理和整改。
2.教师情况:本届高三年级科任教师97 人,初次担当高三授课的有 6 人,其余教师都有高三一轮或一轮以上的经验。
本届高三老师年龄结构合理,勤劳敬业,团队协作意识较强。
3.管理团队:分工认真,责任明确,分抓到详尽班级和学科;30 位班主任务实、敬业、全局意识较强,经验丰富,管理上形成了立体交织,齐抓共管的场面。
三、目标任务:本科上线人数打破1000 人,力争一本上线人数较上年有大幅增添,高考600 分以上人数高出30 人,尖子生在名校录取上有重要打破。
四、组织机构:1.高三复课备考领导小组:组长:郭党国副组长:刘立武李宝通解彭山任志恒张文超王亮马美艳苏秀龙成员:郑养库孙国政严拥军陈正东杨旭卿白文波南利2.高三复课备考小组:组长:苏秀龙副组长:郑养库孙国政严拥军陈正东杨旭卿白文波南利成员:各学科组长和班主任五、主要工作安排1、复课时间段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2021 年 9 月~ 2021 年 2 月底为“基础知识复习和坚固,根本技术训练〞阶段。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第7.1讲 电场的力的性质
[高考导航]考点内容要求全国卷三年考情分析201720182019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ⅠⅠ卷·T20:φ-r图象、电场强度及电场力做功T2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牛顿第二定律Ⅱ卷·T2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动能定理Ⅲ卷·T21: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Ⅰ卷·T16:电场强度的叠加、库仑定律T21:等势面、电场力做功以及电势能Ⅱ卷·T21:电场强度方向和大小、电场力做功、电势差Ⅲ卷·T2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Ⅰ卷·T15:电场中的平衡Ⅱ卷·T20:电场力、电场线、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T24: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运动Ⅲ卷·T21: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电势、电场强度等T24:带电小球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静电现象的解释Ⅰ点电荷Ⅰ库仑定律Ⅱ静电场Ⅰ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Ⅱ电场线Ⅰ电势能、电势Ⅰ电势差Ⅱ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Ⅱ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Ⅱ示波管Ⅰ常见电容器Ⅰ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第1讲电场的力的性质知识要点一、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点电荷把本身的大小比相互之间的距离小得多的带电体叫做点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2)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
二、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Q 1、Q 2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连线。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2.表达式:F =k Q 1Q 2r ,式中k =9.0×109 N·m 2/C 2,叫静电力常量。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版2(粤冀渝湘)适用) 第1章 专题强化2 追及相遇问题
答案 64 m
图1
解析 当A、B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根据速度关系得:v1=v2-at1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此时,根据位移时间的关系得:xA1=v1t1 xB1=v2t1-12at12
Δxm=xB1+x0-xA1 代入数据解得:Δxm=64 m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答案 16 s
由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条件知:t=2 s时,Δx有最大值6 m 所以t=2 s时两车相距最远,为Δx=6 m. 解法三(图象法):自行车和汽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在相遇前,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两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为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所以有 t1=va1=63 s=2 s, Δx=v21t1=6×2 2 m=6 m.
例3 (多选)(2016·全国卷Ⅰ·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图象如图3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
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强化二 追及相遇问题
【目标要求】
1.掌握处理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会用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 3.会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结合运动图象解决追及相遇的综合问题.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题型一 追及相遇问题 题型二 图象法在追及相遇问题中的应用 课时精练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方法一 图象法 利用v-t图象求解,先作出A、B两车的v-t图象, 如图所示.设经过t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
则对A车有vA=v′=v0-2at 对B车有vB=v′=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t=3va0 经时间t两车的位移之差为原来两车间距离x,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表示,
高三理科数学一轮复习讲义,复习补习资料:第六章数列6.4数列求和(解析版)
§6.4 数列求和考纲展示►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考点1 公式法求和1.公式法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2d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q =1,a 1-a n q 1-q=a 1-q n1-q ,q ≠1.2.倒序相加法与并项求和法 (1)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即是用此法推导的.(2)并项求和法:在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 形如a n =(-1)n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 050.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倒序相加法;并项求和法.(1)[教材习题改编]一个球从100 m 高处自由落下,着地后又跳回到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当它第10次着地时,经过的路程是( )A .100+200×(1-2-9) B .100+100(1-2-9) C .200(1-2-9)D .100(1-2-9)答案:A(2)[教材习题改编]已知函数f (n )=n 2cos n π,且a n =f (n )+f (n +1),则a 1+a 2+a 3+…+a 100=________.答案:-100解析:因为f (n )=n 2cos n π=⎩⎪⎨⎪⎧-n 2,n 为奇数,n 2,n 为偶数,所以f (n )=(-1)n ·n 2,由a n =f (n )+f (n +1)=(-1)n ·n 2+(-1)n +1·(n +1)2=(-1)n [n 2-(n +1)2]=(-1)n +1·(2n +1),得a 1+a 2+a 3+…+a 100=3+(-5)+7+(-9)+…+199+(-201)=50×(-2)=-100.数列求和的两个易错点:公比为参数;项数的奇偶数.(1)设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x n,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答案:S n =⎩⎪⎨⎪⎧n ,x =1,x -xn1-x,x ≠1解析:当x =1时,S n =n ;当x ≠1时,S n =x-xn1-x.(2)设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答案:S n =⎩⎪⎨⎪⎧0,n 为偶数,-1,n 为奇数解析:若n 为偶数,则S n =0;若n 为奇数,则S n =-1.[典题1] (1)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a n -1+12(n ≥2),则数列{a n }的前9项和等于________.[答案] 27[解析] 由a 1=1,a n =a n -1+12(n ≥2),可知数列{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故S 9=9a 1+-2×12=9+18=27.(2)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a 4=10,a 2+a 5=20,则{a n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 [答案]109(2n-1) [解析] 由题意a 2+a 5=q (a 1+a 4),得20=q ×10,故q =2,代入a 1+a 4=a 1+a 1q 3=10,得9a 1=10,即a 1=109.故S n =109-2n1-2=109(2n-1). [点石成金] 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则先求通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或可求数列前n 项和的数列来求之.考点2 分组转化法求和分组求和法若一个数列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相加减.(1)数列112,314,518,…,⎣⎢⎡⎦⎥⎤n -+12n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________. 答案:n 2+1-12n(2)已知数列{a n }中,a n =⎩⎪⎨⎪⎧2n -1,n 为正奇数,2n -1,n 为正偶数,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9=________.答案:377[典题2]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3n -1+(-1)n ·(ln 2-ln 3)+(-1)nn ln 3,求其前n 项和S n .[解] 由通项公式知,S n =2(1+3+…+3n -1)+[-1+1-1+…+(-1)n]·(ln 2-ln 3)+[-1+2-3+…+(-1)nn ]ln 3,所以当n 为偶数时,S n =2×1-3n1-3+n 2ln 3=3n+n 2ln 3-1;当n 为奇数时,S n =2×1-3n 1-3-(ln 2-ln 3)+⎝ ⎛⎭⎪⎫n -12-n ln 3=3n-n -12ln 3-ln 2-1.综上知,S n=⎩⎪⎨⎪⎧3n +n2ln 3-1,n 为偶数,3n-n -12ln 3-ln 2-1,n 为奇数.[点石成金] 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1)若a n =b n ±c n ,且{b n },{c n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转化法求{a n }的前n 项和. (2)通项公式为a n =⎩⎪⎨⎪⎧b n ,n 为奇数,c n ,n 为偶数的数列,其中数列{b n },{c n }是等比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转化法求和.[提醒] 某些数列的求和是将数列转化为若干个可求和的新数列的和或差,从而求得原数列的和,注意在含有字母的数列中对字母的讨论.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公差d =2,a 2是a 1 与a 4 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a nn +2,记T n =-b 1+b 2-b 3+b 4-…+(-1)nb n ,求T n .解:(1)由题意知,(a 1+d )2=a 1(a 1+3d ), 即(a 1+2)2=a 1(a 1+6), 解得a 1=2.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2)由题意知,b n =a nn +2=n (n +1).所以T n =-1×2+2×3-3×4+…+(-1)nn ×(n +1). 因为b n +1-b n =2(n +1), 可得当n 为偶数时,T n =(-b 1+b 2)+(-b 3+b 4)+…+(-b n -1+b n )=4+8+12+ (2)=n2+2n 2=n n +2;当n 为奇数时,T n =T n -1+(-b n )=n -n +2-n (n +1)=-n +22.所以T n=⎩⎪⎨⎪⎧-n +22,n 为奇数,nn +2,n 为偶数.考点3 错位相减法求和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就是用此法推导的.(1)[教材习题改编]数列1,11+2,11+2+3,…,11+2+…+n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 答案:2n n +1解析:因为11+2+…+n =2n n +=2⎝ ⎛⎭⎪⎫1n -1n +1, 所以数列的前n 项和为2×⎝ ⎛⎭⎪⎫1-12+12-13+13-14+…+1n -1n +1=2×⎝ ⎛⎭⎪⎫1-1n +1=2n n +1. (2)[教材习题改编]数列22,422,623, (2)2n ,…的前n 项的和为________.答案:4-n +22n -1解析:设该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 由题可知,S n =22+422+623+ (2)2n ,①12S n =222+423+624+ (2)2n +1,② ①-②,得⎝ ⎛⎭⎪⎫1-12S n =22+222+223+224+…+22n -2n 2n +1=2-12n -1-2n 2n +1, ∴S n =4-n +22n -1.[典题3] [2018·山东模拟]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2S n =3n+3.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满足a n b n =log 3a n ,求{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因为2S n =3n+3, 所以2a 1=3+3,故a 1=3, 当n ≥2时,2S n -1=3n -1+3,此时2a n =2S n -2S n -1=3n-3n -1=2×3n -1,即a n =3n -1,所以a n =⎩⎪⎨⎪⎧3,n =1,3n -1,n ≥2.(2)因为a n b n =log 3a n ,所以b 1=13,当n ≥2时,b n =31-nlog 33n -1=(n -1)·31-n.所以T 1=b 1=13;当n ≥2时,T n =b 1+b 2+b 3+…+b n=13+[1×3-1+2×3-2+…+(n -1)×31-n], 所以3T n =1+[1×30+2×3-1+…+(n -1)×32-n],两式相减,得2T n =23+(30+3-1+3-2+…+32-n )-(n -1)×31-n=23+1-31-n1-3-1-(n -1)×31-n =136-6n +32×3n , 所以T n =1312-6n +34×3n ,经检验,n =1时也适合. 综上知,T n =1312-6n +34×3n .[点石成金] 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三个注意事项(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S n ”与“qS n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 n -qS n ”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2018·天津模拟]已知{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且a 1=b 1=1,b 2+b 3=2a 3,a 5-3b 2=7.(1)求{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2)设c n =a n b n ,n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解:(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数列{b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知q >0.由已知,有⎩⎪⎨⎪⎧2q 2-3d =2,q 4-3d =10,消去d ,整理得q 4-2q 2-8=0,解得q 2=4. 又因为q >0,所以q =2,所以d =2.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 ∈N *;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2n -1,n ∈N *. (2)由(1)有c n =(2n -1)·2n -1,设{c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1×20+3×21+5×22+…+(2n -3)×2n -2+(2n -1)×2n -1,2S n =1×21+3×22+5×23+…+(2n -3)×2n -1+(2n -1)×2n,上述两式相减,得-S n =1+22+23+…+2n -(2n -1)×2n =2n +1-3-(2n -1)·2n =-(2n -3)·2n-3,所以S n =(2n -3)·2n+3,n ∈N *.考点4 裂项相消法求和裂项相消法(1)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2)常见的裂项技巧: ①1n n +=1n -1n +1. ②1nn +=12⎝ ⎛⎭⎪⎫1n -1n +2. ③1n -n +=12⎝ ⎛⎭⎪⎫12n -1-12n +1.④1n +n +1=n +1-n .[考情聚焦]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裂项相消法求和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命题角度凸显灵活多变,在解题中要善于利用裂项相消的基本思想,变换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达到求解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角度一 形如a n =1nn +k型 [典题4] [2019·重庆模拟]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3=a 7,a 8-2a 3=3. (1)求a n ;(2)设b n =1S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证:T n >34-1n +1(n ∈N *).(1)[解]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3a 1+3d =a 1+6d ,a 1+7d -a 1+2d =3,解得a 1=3,d =2,∴a n =a 1+(n -1)d =2n +1.(2)[证明] 由(1),得S n =na 1+n n -2d =n (n +2),∴b n =1nn +=12⎝ ⎛⎭⎪⎫1n -1n +2. ∴T n =b 1+b 2+…+b n -1+b n=12⎣⎢⎡⎦⎥⎤⎝ ⎛⎭⎪⎫1-13+⎝ ⎛⎭⎪⎫12-14+…+⎝ ⎛⎭⎪⎫1n -1-1n +1+⎝ ⎛⎭⎪⎫1n -1n +2 =12⎝ ⎛⎭⎪⎫1+12-1n +1-1n +2,∴T n =12⎝ ⎛⎭⎪⎫1+12-1n +1-1n +2>12⎝ ⎛⎭⎪⎫1+12-1n +1-1n +1=34-1n +1. 故T n >34-1n +1.角度二 形如a n =1n +k +n型[典题5] [2019·江南十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x a的图象过点(4,2),令a n =1f n ++f n,n ∈N *.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4=( )A. 2 013-1B. 2 014-1C. 2 015-1D. 2 015+1[答案] C[解析] 由f (4)=2可得4a=2,解得a =12,则f (x )=x 12.∴a n =1f n ++f n=1n +1+n=n +1-n ,S 2 014=a 1+a 2+a 3+…+a 2 014=(2-1)+(3-2)+(4-3)+…+( 2 014- 2 013)+( 2 015- 2 014) = 2 015-1. 角度三形如a n =n +1n 2n +2型[典题6] 正项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2n -(n 2+n -1)S n -(n 2+n )=0.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2)令b n =n +1n +2a 2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证明:对于任意的n ∈N *,都有T n <564. (1)[解] 由S 2n -(n 2+n -1)S n -(n 2+n )=0,得 [S n -(n 2+n )](S n +1)=0.由于{a n }是正项数列,所以S n >0,S n =n 2+n . 于是a 1=S 1=2,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n -1)2-(n -1)=2n . 综上,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2)[证明] 由于a n =2n , 故b n =n +1n +2a 2n =n +14n 2n +2=116⎣⎢⎡⎦⎥⎤1n 2-1n +2.T n =116⎣⎢⎡⎦⎥⎤1-132+122-142+132-152+…+1n -2-1n +2+1n2-1n +2=116⎣⎢⎡⎦⎥⎤1+122-1n +2-1n +2<116×⎝ ⎛⎭⎪⎫1+122=564. [点石成金]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注意事项(1)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 (2)将通项裂项后,有时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使裂开的两项之差和系数之积与原通项相等.如: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1a n a n +1=1d ⎝ ⎛⎭⎪⎫1a n -1a n +1,1a n a n +2=12d ⎝ ⎛⎭⎪⎫1a n -1a n +2.[方法技巧] 非等差、等比数列的一般数列求和,主要有两种思想:(1)转化的思想,即将一般数列设法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思想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解或错位相消来完成.(2)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的特殊数列,往往通过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来求和.[易错防范] 1.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时,注意观察未合并项的正负号;结论中形如a n,an +1的式子应进行合并.2.在应用裂项相消法时,要注意消项的规律具有对称性,即前剩多少项则后剩多少项,特别是隔项相消.真题演练集训1.[2018·北京模拟]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若a 1=6,a 3+a 5=0,则S 6=________.答案:6解析: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 a 1=6,2a 1+6d =0,解得⎩⎪⎨⎪⎧ a 1=6,d =-2,所以S 6=6a 1+12×6×5d =36+15×(-2)=6.2.[2018·四川模拟]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 +1=S n S n +1,则S n =________.答案:-1n解析:∵ a n +1=S n +1-S n ,a n +1=S n S n +1,∴ S n +1-S n =S n S n +1.∵ S n ≠0,∴ 1S n -1S n +1=1,即1S n +1-1S n =-1. 又1S 1=-1,∴ ⎩⎨⎧⎭⎬⎫1S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1S n=-1+(n -1)×(-1)=-n , ∴ S n =-1n. 3.[2018·山东模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n 2+8n ,{b n }是等差数列,且a n =b n +b n +1.(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令c n =a n +n +1b n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由题意知,当n ≥2时,a n =S n -S n -1=6n +5,当n =1时,a 1=S 1=11,所以a n =6n +5.设数列{b n }的公差为d ,由⎩⎪⎨⎪⎧ a 1=b 1+b 2,a 2=b 2+b 3,得⎩⎪⎨⎪⎧ 11=2b 1+d ,17=2b 1+3d ,可解得b 1=4,d =3.所以b n =3n +1.(2)由(1)知,c n =n +n +1n +n =3(n +1)·2n +1.又T n =c 1+c 2+…+c n ,所以T n =3×[2×22+3×23+…+(n +1)×2n +1], 2T n =3×[2×23+3×24+…+(n +1)×2n +2], 两式作差,得-T n =3×[2×22+23+24+…+2n +1-(n +1)×2n +2]=3×⎣⎢⎡⎦⎥⎤4+-2n 1-2-n +n +2=-3n ·2n +2, 所以T n =3n ·2n +2. 4.[2018·重庆模拟]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n >0,a 2n +2a n =4S n +3.(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1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 解:(1)由a 2n +2a n =4S n +3,①可知a 2n +1+2a n +1=4S n +1+3.②②-①,得a 2n +1-a 2n +2(a n +1-a n )=4a n +1,即2(a n +1+a n )=a 2n +1-a 2n =(a n +1+a n )(a n +1-a n ). 由a n >0,得a n +1-a n =2.又a 21+2a 1=4a 1+3,解得a 1=-1(舍去)或a 1=3.所以{a n }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2n +1.(2)由a n =2n +1可知, b n =1a n a n +1=1n +n +=12⎝ ⎛⎭⎪⎫12n +1-12n +3. 设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T n =b 1+b 2+…+b n=12⎣⎢⎡⎦⎥⎤⎝ ⎛⎭⎪⎫13-15+⎝ ⎛⎭⎪⎫15-17+…+⎝ ⎛⎭⎪⎫12n +1-12n +3=n n +.课外拓展阅读数列求和[典例]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12n 2+kn (其中k ∈N *),且S n 的最大值为8. (1)确定常数k ,并求a n ;(2)求数列⎩⎨⎧⎭⎬⎫9-2a n 2n 的前n 项和T n .[审题视角][解析] (1)当n =k ,k ∈N *时,S n =-12n 2+kn 取得最大值, 即8=S k =-12k 2+k 2=12k 2,故k 2=16,k =4. 当n =1时,a 1=S 1=-12+4=72, 当n ≥2时,a n =S n -S n -1=92-n . 当n =1时,上式也成立,故a n =92-n . (2)因为9-2a n 2n =n 2n -1, 所以T n =1+22+322+…+n -12n -2+n 2n -1,① 所以2T n =2+2+32+…+n -12n -3+n 2n -2,② ②-①,得2T n -T n =2+1+12+…+12n -2-n 2n -1 =4-12n -2-n 2n -1=4-n +22n -1. 故T n =4-n +22n -1. 方法点睛1.根据数列前n 项和的结构特征和最值确定k 和S n ,求出a n 后再根据⎩⎨⎧⎭⎬⎫9-2a n 2n 的结构特征确定利用错位相减法求T n .在审题时,要审题目中数式的结构特征判定解题方案.2.利用S n 求a n 时不要忽视当n =1的情况;错位相减时不要漏项或算错项数.3.可以通过当n =1,2时的特殊情况对结果进行验证.。
2023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12篇)
2023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12篇)2023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精选篇1一、学情分析:我校届高三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阅读与完形填空的失分现象普遍,书面表达明显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多数学生不具备英语自学及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第一轮复习侧重帮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高中所学英语基础知识,(重点是词汇,语法。
)夯实学生基础,抓住中等生,促进学困生,进一步提高优等生; 第二轮复习侧重于学生专项解题能力和听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第三轮复习侧重于查漏补缺,通过高考模拟调适心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
三、三个统一:1.统一思想:本人应该端正态度,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明确自己的教学责任。
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扎实搞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
2.统一进度:教学进度与别的老师统一,总体教学进度为9月底结束模块11的教学,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在保证教材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大胆删除和添加相关教学内容,参考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 0.5时reading 2课时project 1.5课时exercise 1课时3.统一教案形式:教案主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形式安排上,要注明标题,重难点,在内容上,每个教师应提前规划每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统一备课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备课,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
备课内容中要体现教学思路,课前设计计划以及合理的时间安排。
四、复习策略1.常规要求在一轮复习中,侧重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基础能力的培养,扎实学生的基础,针对英语学科特点,听力原则上每周不少于四次,阅读每天不少700单词,帮助学生掌握3500个单词以及500个短语。
确保完成高中阶段35万字的阅读量。
在阅读理解上,改变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的传统做法,把课文阅读真正与高考要求结合,每个单元的题目设置必须与高考保持一致,教会学生解题的基本策略,以单选和任务型阅读的形式出现,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尝试运用关键词复述课文。
2018届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夯基提能作业本:第七章 不等式第三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简单的线性规
第三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A组基础题组1.不等式(x-2y+1)(x+y-3)≤0在坐标平面内表示的区域(用阴影部分表示)应是()2.(2016北京,7,5分)已知A(2,5),B(4,1).若点P(x,y)在线段AB上,则2x-y的最大值为()A.-1B.3C.7D.83.已知实数x,y满足则z=2x-2y-1的取值范围是()A. B.0,5] C. D.4.已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4,则z=2x+y的最大值为()A.4B.6C.8D.125.某旅行社租用A、B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B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型客车不多于A型客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A.31200元B.36000元C.36800元D.38400元6.(2016云南昆明七校调研)已知实数x,y满足则z=x+3y的最小值为.7.(2016江苏,12,5分)已知实数x,y满足则x2+y2的取值范围是.8.(2016河南中原名校3月联考)设x,y满足不等式组若M=3x+y,N=-,则M-N 的最小值为.9.已知D是以点A(4,1),B(-1,-6),C(-3,2)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包括边界),如图所示.(1)写出表示区域D的不等式组;(2)设点B(-1,-6),C(-3,2)在直线4x-3y-a=0的异侧,求a的取值范围.10.(2014陕西,18,12分)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1,1),B(2,3),C(3,2),点P(x,y)在△ABC 三边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上.(1)若++=0,求||;(2)设=m+n(m,n∈R),用x,y表示m-n,并求m-n的最大值.B组提升题组11.设z=x+y,其中实数x,y满足若z的最大值为12,则z的最小值为()A.-3B.-6C.3D.612.(2017黑龙江鸡西一中月考)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若z=x-2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a,b,且方程x2-kx+1=0在区间(b,a)上有两个不同实数解,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6,-2)B.(-3,2)C.D.13.(2014浙江,13,4分)当实数x,y满足时,1≤ax+y≤4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4.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则z=|x+2y-4|的最大值为.15.(2016天津,16,13分)某化肥厂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需要A,B,C三种主要原料.生产1车皮甲种肥料和生产1车皮乙种肥料所需三种原料的吨数如下表所示:现有A种原料200吨,B种原料360吨,C种原料300吨,在此基础上生产甲、乙两种肥料.已知生产1车皮甲种肥料,产生的利润为2万元;生产1车皮乙种肥料,产生的利润为3万元.分别用x,y表示计划生产甲、乙两种肥料的车皮数.(1)用x,y列出满足生产条件的数学关系式,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区域;(2)问分别生产甲、乙两种肥料各多少车皮,能够产生最大的利润?并求出此最大利润.答案全解全析A组基础题组1.C(x-2y+1)(x+y-3)≤0⇔或画图可知选C.2.C点P(x,y)在线段AB上且A(2,5),B(4,1),如图:设z=2x-y,则y=2x-z,当直线y=2x-z经过点B(4,1)时,z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4-1=7.3.D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知2×-2×-1≤z<2×2-2×(-1)-1,即z的取值范围是.4.B如图,a>0,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为△OBC及其内部,其中B(a,a),C(a,-a),所以|BC|=2a,所以△OBC的面积为·a·2a=a2=4,所以a=2.由z=2x+y得y=-2x+z,平移直线y=-2x,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2x+z经过点B时,直线的截距最大,此时z也最大,把B(2,2)代入z=2x+y得z=2×2+2=6,∴z max=6.5.C设旅行社租用A型客车x辆,B型客车y辆,租金为z元,则约束条件为目标函数为z=1600x+2400y.可行解为图中阴影部分(包括边界)内的整点.当目标函数z=1600x+2400y对应的直线经过点A(5,12)时,z取得最小值,z min=1600×5+2400×12=36800.故租金最少为36800元,选C.6.答案-8解析依题意,在坐标平面内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图略),当直线x+3y-z=0经过点(4,-4)时,目标函数z=x+3y取得最小值,为4+3×(-4)=-8.7.答案解析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由x-2y+4=0及3x-y-3=0得A(2,3),由x2+y2表示可行域内的点(x,y)与点(0,0)的距离的平方可得(x2+y2)max=22+32=13,(x2+y2)min=d2==,其中d表示点(0,0)到直线2x+y-2=0的距离,所以x2+y2的取值范围为.8.答案解析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易求得A(-1,2),B(3,2),当直线3x+y-M=0经过点A(-1,2)时,目标函数M=3x+y取得最小值-1.又由平面区域知-1≤x≤3,所以函数N=-在x=-1处取得最大值-,由此可得M-N的最小值为-1-=.9.解析(1)直线AB,AC,BC的方程分别为7x-5y-23=0,x+7y-11=0,4x+y+10=0.原点(0,0)在区域D内,故表示区域D的不等式组为(2)根据题意有4×(-1)-3×(-6)-a]4×(-3)-3×2-a]<0,即(14-a)(-18-a)<0,解得-18<a<14.故a的取值范围是(-18,14).10.解析(1)解法一:∵++=0,又++=(1-x,1-y)+(2-x,3-y)+(3-x,2-y)=(6-3x,6-3y),∴解得x=2,y=2,即=(2,2),故||=2.解法二:∵++=0,∴(-)+(-)+(-)=0,∴=(++)=(2,2),∴||=2.(2)∵=m+n,∴(x,y)=(m+2n,2m+n),∴两式相减得,m-n=y-x,令y-x=t,由图知,当直线y=x+t过点B(2,3)时,t取得最大值1,故m-n的最大值为1.B组提升题组11.B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得A(k,k),易知目标函数z=x+y在点A处取最大值,则12=k+k,故k=6,所以B(-12,6),又目标函数z=x+y在点B处取最小值,∴z的最小值为-6,故选B.12.C作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则目标函数z=x-2y在点(1,0)处取得最大值1,在点(-1,1)处取得最小值-3,∴a=1,b=-3,从而可知方程x2-kx+1=0在区间(-3,1)上有两个不同实数解.令f(x)=x2-kx+1,则⇒-<k<-2,故选C.13.答案解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为以A(1,0),B,C(2,1)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包含边界),则1≤x≤2,所以1≤ax+y≤4恒成立可转化为≤-a≤恒成立.易知表示可行域内点(x,y)与定点(0,4)连线的斜率,其最大值为-;表示可行域内点(x,y)与定点(0,1)连线的斜率,其最小值为-1,故有-≤-a≤-1,即1≤a≤.14.答案21解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z=|x+2y-4|=·的几何意义为阴影区域内的点到直线x+2y-4=0的距离的倍.由得B点坐标为(7,9),显然点B到直线x+2y-4=0的距离最大,易得z max=21.15.解析(1)由已知得,x,y满足的数学关系式为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图1中的阴影部分:图1(2)设利润为z万元,则目标函数为z=2x+3y.考虑z=2x+3y,将它变形为y=-x+,这是斜率为-,随z变化的一族平行直线.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当取最大值时,z的值最大.又因为x,y满足约束条件,所以由图2可知,当直线z=2x+3y经过可行域上的点M时,截距最大,即z最大.图2解方程组得点M的坐标为(20,24).所以z max=2×20+3×24=112.答:生产甲种肥料20车皮、乙种肥料24车皮时利润最大,且最大利润为112万元.。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理上学期一轮复习学案:
高高三一轮复习学案自助学习 增强感悟 自我发展 不断提高第2课 导数的应用——参数范围例1 已知函数()ln 1,.af x x a R x=+-∈ (1) 若()y f x =在0(1,)P y 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1y x =-+,求函数()y f x =的单调区间; (2) 若0a >,且对(0,2]x e ∈时,()0f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1) ()ln 1,.af x x a R x =+-∈)(x f 定义域为),0(+∞,直线1y x =-+的斜率为1-, x x a x f 1)('2+-=,11)1('-=+-=a f ,2=∴a .所以22212)('xx x x x f -=+-=由20)('>>x x f 得; 由200)('<<<x x f 得所以函数()y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2(∞+,,减区间为(0,2). (2) 0a >,且对(0,2]x e ∈时,()0f x >恒成立ln 10(0,2]ax x e x+->∈在恒成立,即(ln 1)a x x >-. 设]2,0(,ln )ln 1()(e x x x x x x x g ∈-=-=.高三数学]2,0(,ln 1ln 1)('e x x x x g ∈-=--=当10<<x 时, 0)('>x g ,为增函数)(x g 当e x 20≤<时, 0)('<x g ,为减函数)(x g .所以当1=x 时,函数)(x g 在]2,0(e x ∈上取到最大值,且11ln 1)1(=-=g 所以1)(≤x g ,所以1<a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法二)讨论法2()x af x x-'=,()f x 在(0,)a 上是减函数,在(,)a +∞上是增函数. 当a ≤2e 时,()f x ≥()1ln 10f a a =+->,解得1a >,∴1a <≤2e . 当2a e >时,()(2)ln(2)102af x f e e e>=+->,解得2ln 2a e >,∴2a e >. 综上1a >.变式1 已知函数12)(2---=ax x e x f x,(其中∈a R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当0=a 时,求曲线)(x f y =在))0(,0(f 处的切线方程;(2)当x ≥1时,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f ≥0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当0=a 时,12)(2--=x e x f x,x e x f x -=∴)(',1)0(',0)0(==∴f f ,∴切线方程为x y =.(2)[方法一]x ≥1,≥≤,设,则,设12)1()(2+--=x e x x xϕ,则0)1()('>-=x e x x ϕ,1 2) ( 2 - - - = ∴ ax xe xf x a ⇔ 0 x x e x 1 2 2 - - 22 1 2 ) 1 ( ) ( ' x x e x x g x + - - = x x e x g x12 ) ( 2 - - =)(x ϕ∴在),1[+∞上为增函数,)(x ϕ∴≥021)1(>=ϕ,012)1()('22>+--=∴x x e x x g x,x x e x g x12)(2--=∴在),1[+∞上为增函数,)(x g ∴≥23)1(-=e g ,a ∴≤23-e .[方法二]12)(2---=ax x e x f x, a x e x f x --=∴)(',设a x e x h x --=)(,1)('-=x e x h ,x ≥0,1)('-=∴x e x h ≥0,a x e x h x --=∴)(在),1[+∞上为增函数,)(x h ∴≥a e h --=1)1(.又12)(2---=ax x e x f x≥0恒成立,23)1(--=∴a e f ≥0,a ∴≤23-e ,)(x h ∴≥01)1(>--=a e h ,0)('>--=∴a x e x f x ,12)(2---=ax x e x f x在),1[+∞上为增函数, 此时)(x f ≥23)1(--=a e f ≥0恒成立,a ∴≤23-e .变式2条件改x ≥0时,)(x f ≥0恒成立.解:先证明()g x 在(0,)+∞上是增函数,再由洛比达法则20012lim lim 11xxx x x e e x x →→---==,∴()1g x >,∴a ≤1.(正常的讨论进行不了,除非系数调到二次项上2()12x a f x e x x =---,分两种情况讨论可得a ≤1)例2.(15年山东理科)设函数2()ln(1)()f x x a x x =++-,其中a R ∈.(Ⅰ)讨论函数()f x 极值点的个数,并说明理由; (Ⅱ)若0x ∀>,()0f x ≥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Ⅰ)2()ln(1)()f x x a x x =++-,定义域为(1,)-+∞21(21)(1)121()(21)111a x x ax ax a f x a x x x x -++++-'=+-==+++,设2()21g x ax ax a =++-, 当0a =时,1()1,()01g x f x x '==>+,函数()f x 在(1,)-+∞为增函数,无极值点. 当0a >时,228(1)98a a a a a ∆=--=-, 若809a <≤时0∆≤,()0,()0g x f x '≥≥,函数()f x 在(1,)-+∞为增函数,无极值点. 若89a >时0∆>,设()0g x =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2,x x ,且12x x <, 且1212x x +=-,而(1)10g -=>,则12114x x -<<-<,所以当1(1,),()0,()0,()x x g x f x f x '∈->>单调递增;当12(,),()0,()0,()x x x g x f x f x '∈<<单调递减; 当2(,),()0,()0,()x x g x f x f x '∈+∞>>单调递增. 因此此时函数()f x 有两个极值点;当0a <时0∆>,但(1)10g -=>,121x x <-<, 所以当2(1,),()0,()0,()x x g x f x f x '∈->>单调递増; 当2(,),()0,()0,()x x g x f x f x '∈+∞<<单调递减. 所以函数只有一个极值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教学重点:解决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 (一) 主要知识及主要方法: 1.事件的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m
n
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 3.概率的确定方法: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概率的性质: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P A ≤1,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形.
5.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A )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6.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
n
,这种事件叫等可能性事件.
7.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
可能的,如果事件A 包含m 个结果,那么事件A 的概率()m
P A n
=.
8.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首先、对于每一个随机实验来说,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有限的;其次、所有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出现是等可能的.一定要在等可能的前提下计算基本事件的个数.只有在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概率都相同的前提下,计算出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才是正确的,才能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m
P A n
=
来进行计算. 9.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一般求解方法.求解等可能性事件A 的概率一般遵循如下
步骤:()1先确定一次试验是什么,此时一次试验的可能性结果有多少,即求出m .()2再确定所研究的事件A 是什么,事件A 包括结果有多少,即求出n ,()3应用等可能性事
件概率公式()m
P A n
=
计算,也可从不同的背景材料抽象出两个问题:(ⅰ)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即()Card I n =,(ⅱ)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即()Card A m =,
最后套用公式()m
P A n
=.确定m 、n 的数值是关键所在,其计算方法灵活多变,没有固
定的模式,可充分利用排列组合知识中的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0.放回抽样与不妨回抽样是等可能事件概率的两种重要模型,其中摸球问题、次品检验问题是经常出现的试题形式,解题时要注意抽样有无放回.
(二)典例分析:
问题1.一个口袋内装有3个白球和2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一个球.
()1“取出的球是黑球”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
()2“取出的球是红球”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
()3“取出的球是白球或红”是什么事件?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2.(04天津)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
()1求所选3人都是男生的概率;
()2求所选3人中恰有1名女生的概率;
()3求所选3人中至少有1名女生的概率.
问题3.()1(07上海)在五个数字1,2,3,4,5中,若随机取出三个数字,则剩下两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是(结果用数值表示).
()2(07辽宁)一个坛子里有编号为1,2,…,12的12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1到6号球是红球,其余的是黑球,若从中任取两个球,则取到的都是红球,且至少有1个球的
号码是偶数的概率是.A 1
22
.B
1
11
.C
3
22
.D
2
11
()3(07湖北文)将5本不同的书全发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至少有一本书的概率是
.A 15
64
.B
15
128
.C
24
125
.D
48
125
问题4.()1(07安徽文)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两条棱,则这两条棱相互平行的概率
为
()2(07江西)将一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
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
A 1
9
.
B 112
.
C 115
.
D 118
()3(07湖北)连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 和n ,记向量(),a m n =与向量
()1,1b =-的夹角为θ,则0θπ⎛⎤
∈ ⎥2⎝⎦
,的概率是 .A 512.B 12.C 712.D 56
()4(07江西文)一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编号分别为1,2,3,4,5,6,7,8的八个球,从中
有放回...地每次取一个球,共取2次,则取得两个球的编号和不小于...15的概率为 .
A 1
32
.
B 164
.
C 332
.
D 364
()5(07四川)已知一组抛物线12
12++=bx ax y ,其中a 为2,4,6,8中任取的一个数,b 为1,3,5,7中任取的一个数,从这些抛物线中任意抽取两条,它们在与直线1x =交点
处的切线相互平行的概率是 .
A 12
1 .
B 60
7 .
C 25
6 .
D 25
5
(三)课后作业:
1.(08届高三成都名校联盟预测二)从单词“education ”中选取5个不同的字母排成
一排,则含“at ”(“at ”相连且顺序不变)的概率为 .A 181 .B 3781 .C 4321 .D 756
1
2.从分别写有,,,,a b c d e 的五张卡片里任取两张,这两张卡片里的字母恰好是按照字母
顺序相邻排列的概率等于 .A 25 .B 15 .C 310 .D 7
10
3.
两位同学去某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根据
右图学校负责人与他们两人的对话,可推断 出参加考试的人数为
.A 19 .B 20 .C 21 .D 22
(四)走向高考:
4.(06福建)在一个口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3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
摸出3个球,至少摸到2个黑球的概率等于.A 27 .B 38 .C 37 .D 9
28
5.(06上海)两部不同的长篇小说各由第一、二、三、四卷组成,每卷1本,共8本.将它们任意地排成一排,左边4本恰好都属于同一部小说的概率是 (结果用分
数表示).
6.(05重庆)某轻轨列车有4节车厢,现有6位乘客准备乘坐,设每一位乘客进入每
节车厢是等可能的,则这6位乘客进入各节车厢的人数恰好为0,1,2,3的概率为
7.(05湖北)以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C D 的任意三个顶点为顶点作三角形,从中
随机取出两个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共面的概率p 为 .
A 385
367
.
B 385
376
.
C 385
192
.
D 385
18
8.(07江西文)栽培甲、乙两种果树,先要培育成苗
..,然后再进行移栽.已知甲、乙
两种果树成苗
..的概率分别为0.7,0.9...的概率分别为0.6,0.5,移栽后成活
()1求甲、乙两种果树至少有一种果树成苗
..的概率;
()2求恰好有一种果树能培育成苗
..且移栽成活
..的概率.
9.(07北京文)某条公共汽车线路沿线共有11个车站(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在起点站开出的一辆公共汽车上有6位乘客,假设每位乘客在起点站之外的各个车站下车是等可能的.求:
()1这6位乘客在其不相同的车站下车的概率;
()2这6位乘客中恰有3人在终点站下车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