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最新2020-2021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 (2)
小学科学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小学科学13: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物理世界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
一、导体的概念和特征导体是一种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如铜、铁、铝等)以及一些液体(如盐水)和体内组织。
导体具有以下特征:1. 自由电子:导体中的原子可以自由地移动和交换电子。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是其导电能力的关键。
2. 良好的导电性:导体能够有效地传导电流,因为自由电子可以在其内部自由流动。
这就是为什么金属通常被用作导线的原因。
3. 可变形性:导体通常可以通过塑性变形而不破碎。
这也是金属导体常用于制造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原因之一。
导体的特性使其在电路和电器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电线中的铜导体可以将电流从电源传输到用电设备,供电给我们的电灯、电视和电脑等。
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征绝缘体是一种不传导电流的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玻璃等。
绝缘体具有以下特征:1. 紧密排列的原子结构:绝缘体中的原子排列紧密,电子难以自由移动。
这导致它们不能有效地传导电流。
2. 高电阻性:绝缘体的电阻非常高,电流难以通过。
这就是为什么绝缘体常被用作电线的绝缘层的原因。
3. 良好的绝缘性能:绝缘体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电闪或触电事故的发生。
绝缘体在电气安全和电器设备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电线和插座的绝缘层,以确保电流安全地传输到用户设备。
三、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它们的一些应用实例:1. 电线和电缆:导体(如铜)被用作电线的核心,能够传输电流。
而绝缘体(如塑料)则用于包裹导体,以防止电流泄露和短路。
2. 电子设备:导体被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和电路板,如电子芯片、电子计算机和手机等。
3. 电灯和家电产品:导体将电能传输到灯泡和其他家电产品中,使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优秀奖
13导体和绝缘体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电》的第三课,通过猜测和假设、实验验证、讨论交流等环节,启发学生得出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这一科学结论。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利用电的世界里,三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验检测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能否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能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安全用电,安全正确急救他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安全用电,安全正确急救他人。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简单电路、铁片、铜片、干木片、铁钉、纸巾、瓷勺、橡胶圈、玻璃片、塑料片、铝片、布条、实验报告单等。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与电(板书)密切相关。
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吧。
(出示视频)师:妈妈为什么会触电我们要怎么正确帮助小朋友的妈妈呢这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到。
(板书:导体和绝缘体)设计意图:让孩子了解电的危害,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概念学习,明确定义1师:妈妈触电的原因是因为有电流从她身边流过,但小朋友却没有,为什么呢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有的却不行。
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13《导体和绝缘体》窦妪学区窦妪镇一中小学部史宏磊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开始活动)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看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观察)教师提问(曲别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如果将这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大家先来预测一下。
(分小组说一说预测结果)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将这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起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分小组汇报(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导体和绝缘体》资料:绝缘体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导体和绝缘体》资料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Insulator),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
它们的电阻率极高。
绝缘体的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
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产生导电粒子,那么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基本释义绝缘体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传导电流的物质。
又称电介质。
绝缘体的特点是分子中正负电荷束缚得很紧,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极少,其电阻率很大,约为10~10欧姆·米,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荷移动所形成的宏观电流,而认为是不导电的物质。
绝缘体可分为气态(如氢、氧、氮及一切在非电离状态下的气体)、液态(如纯水、油、漆及有机酸等)和固态(如玻璃、陶瓷、橡胶、纸、石英等)三类。
固态的绝缘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
实际的绝缘体并不是完全不导电的,在强电场作用下,绝缘体内部的正负电荷将会挣脱束缚,而成为自由电荷,绝缘性能遭到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
电介质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称为击穿场强。
在绝缘体中,存在着束缚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这种电荷将作微观位移,从而产生极化电荷,就是所谓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按其物理性能可分为各向同性电介质和各向异性电介质两种。
就极化机制可分为无极分子和有极分子两种。
绝缘体在工程上大量用作电气绝缘材料、电容器的介质和特殊的电介质器件如压电晶体等。
绝缘体的传导性决定于物质中电子的行为.晶体中的电子行为取决于能带结构.导带全空,价带全满的物质即为绝缘体,导带底和价带顶的能量差(带隙)很大时,在通常的电场下不导电.对于能隙较小的物质,在温度较低时虽为绝缘体,但温度升高时,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也会导电.另外,带隙中的杂质能级上的电子或空穴激发到导带或价带时,也会导电。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
3.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例子。
2.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玻璃杯、水、电珠等。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绝缘体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导体吗?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根铜线、一个塑料尺、一个玻璃杯、一杯水、一个电珠。
让学生将这些材料连接起来,看电珠是否亮起来。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铜线和电珠连接时,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连接时,电珠不亮。
3. 提问:为什么铜线能让电珠亮起来,而塑料尺、玻璃杯和水不能呢?三、学习常见导体和绝缘体:1.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展示PPT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导体和绝缘体。
四、巩固知识:1. 填空题:导体是____,能导电;绝缘体是____,不能导电。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了它们的性质。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还需加强引导,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续):六、拓展练习:1.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某些物体能够导电,而其他物体则不能。
七、家庭作业:2. 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程评价:1.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能力。
2.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公开课教学设计2
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灯泡为什么会亮?现在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剪断导线)剪断以后,中间隔着什么?指出:可见空气是不会让电流流过的。
3、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可演示把电线直接接上。
追问:为什么没亮?4、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外面的塑料不可以让电流通过。
5、概括概念:这种能使电流通过的本领叫导电。
像铜丝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板书)师追问:刚才我们的电线两头隔着什么?是什么体?(空气,绝缘体)重新接起来。
要把里面的电丝接起来才能亮。
讨论得出结论。
二、讨论研究计划,开始探1、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究活动(1)你们还想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什么东西,使灯泡能亮起来?有选择的贴出相应的板书纸板。
(2)分组试验验证,出示要求:a记录预测结果;b4人一组合作验证(两次);c填写完成记录;(3)汇报实验的结果,并把黑板上的板书纸板重新分类贴好。
(实验中有的物体没能测准确,交流后可以用老师做的电流放大器,即电池增多,也可方便测出下面的液体和人体是否是导体,就无需验电球了)(4)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情况看,导体基本都是哪些物体呀?那么其他非金属物体是否都是绝缘体呢?2、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打来一盆水)问:这水能导电吗?你还想到了哪些水?(板书)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自由罗列身边的小物品。
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金属做的物体。
分组讨论。
四人为一组,分组实验盐水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
小结:(略)一般常温下玻璃不导电,。
再问:3)指出:这个实验表明,。
小学科学《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教案
小学科学《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导体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导体实例。
2. 了解绝缘体的概念及生活中的绝缘体实例。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
4. 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导体和绝缘体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线、灯泡、导线、绝缘材料、电池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导体和绝缘体实例。
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电线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2.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能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酸碱盐的水溶液等)能使灯泡发光,称为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如塑料、玻璃、橡胶等)不能使灯泡发光,称为绝缘体。
三、检测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10分钟)1. 教师提出任务:分组进行实验,检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导体或绝缘体属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举例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外壳、插座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导体和绝缘体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性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注重学生的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活动与互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区分导体和绝缘体?2. 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提要:实验探究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学内容: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一、对教材的理解:《电》这一单元是三年级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调查家中的电器入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电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结构,从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导体、绝缘体的概念,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指向对电的概念。
本单元由三个内容组成,分别是《电来到我家中》、《让灯亮起来》、《导体与绝缘体》。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导体和绝缘体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20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在感性经验充足的情况下,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性课文,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有足够的感性经验,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STSE目标: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导体常见的例子。
2. 让学生了解绝缘体的概念,知道绝缘体常见的例子。
3.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铅笔、玻璃棒、水、电池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区别?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体容易导电,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2.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在电流作用下的表现。
2.2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导体的性质:容易导电,有电流通过。
2.3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绝缘体的性质:不容易导电,没有电流通过。
3. 巩固知识3.1 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3.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体如铜线、铅笔、人体等;绝缘体如塑料尺、玻璃棒、水等。
4. 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
4.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
5. 作业布置5.1 学生回家后,调查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实例,写在日记中。
5.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是否顺利。
如有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调查,评价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制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1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记录单的填写方法:把认为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填在这张表格中,在它后面的“亮”这一格中打上“√”,把认为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的名称也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在“不亮”这一格中打上“√”你也可以补充一些你认为很有可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
学生填写表格,完成预测
合
5、讲解:导体、绝缘体定义。(并板书)
总结哪类物体是导体,哪类物体是绝缘体
应
用
拓
展
三、应用拓展
1.教室里的电器设备哪些是绝缘材料?
2、根据生活常识讨论:除了上面常见的物体外,我们常见的还有人、我们脚下的大地水,这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3.讨论:我们用电时,应注意什么?
4、小节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表扬合作得好的组。
二备课
情
境
引
入
自
主
探
究
一、导入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
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
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观看一段安全用电的视频。
板
书
设
计
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导体绝缘体
教
学
反
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4、能辨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对简单电路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电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因此,本节课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学习相信也不是难事。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获得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
理解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难点:对人体、大地以及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复习导入
提问:1. 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开关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3、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把它们连接在电路中会怎么样?
2【活动】实验探究
1、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将自己的预测记录在下表中。
2、让学生代表实验验证
3、订正实验结果
4、引导总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3【讲授】归纳总结,得出概念。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第13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与电流的传导和电器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针对小学科学第13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第13课的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导体(如铜线、铝块等)和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等)、电源、电灯泡、电流计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视、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张插图,上面有一根铜线和一根塑料棒,请学生观察并描述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铜线和塑料棒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电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属等;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如木材、塑料等。
2.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电视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展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运作。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实验,将一根铜线和一个铝块连接到电源、电灯泡和电流计上,观察电流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2. 教师让学生用橡胶手套将导体触摸一下,并观察电流计的变化。
3. 教师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导体能传导电流。
4.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当导体表面覆盖一层绝缘体时,电流是否会改变。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为例,探讨它们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并解释电器的工作原理。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强调它们在电器工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提醒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新精品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 (1)3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电导体与绝缘体一、教学目标:a.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让物体通过的是绝缘体。
b.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擦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c.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内容分析:本课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的几课学习中,对电知识有了些许的了解,借助前一课中的电路检测器知识,来正确规范的检测这节课中准备的一些常见材料,看看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不容易导电的,从而初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并且还要正确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懂得安全用电。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重点是要规范地检测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安全用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所以本节课以复习简单电路电流的流向作为铺垫,以教师直观的剪断导线来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揭开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内容,在以橡皮擦为例经历一个简单并且又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认识,即导体与绝缘体,在最后,将教材上升到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导体和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接着认识水.人体是导体,让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同学们,请看老师这个简单电路,小灯泡已经点亮了(观察黑板上简单的电路连接图),那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师剪断导线】(强调因为我们在实验室时使用的电源是干电池,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是大家千万要注意,在家中不能随便去剪电线。
)3.现在想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该怎么办?4.根据学生说的,将导线连接,老师先故意将导线外面的塑料连接。
5.老师将导线里的铜丝连接。
6.引出:有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一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小学科学《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教案
小学科学《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 学生能用实验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实验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铅笔、橡皮、玻璃棒、水、电池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实验桌、实验盘、电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2. 讲解:讲解导体的概念,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3. 实验一:引导学生观察铜线、塑料尺、铅笔、橡皮、玻璃棒在水中的导电性。
4. 实验二:让学生用电池、导线、灯泡等连接实验材料,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5. 总结:通过实验,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6. 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找家里的导体和绝缘体,并拍照到学习群。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观察、实验、总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3.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定一种实验材料进行导电性测试。
4.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5. 各组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力。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整性。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课件素材)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课件素材)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两种材料的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电的流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2000字左右的文章,详细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点、实例以及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对您的课件素材编写有所帮助。
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呢?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材料。
当我们在导体两端施加电压时,电子会在导体内自由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铜、铁、铝等金属就是常见的导体。
它们含有大量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可以在导体内部快速移动,并且能够很容易地传递电荷。
相反,绝缘体是无法传导电流的材料。
这是因为绝缘体内的电子无法自由移动。
绝缘体通常被用来包围导体,从而防止电流外漏或损坏电路。
例如,橡胶、木材和塑料都是常见的绝缘体。
它们的分子结构使得电子无法通过材料中的空隙移动。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
对于电路来说,导体是必不可少的,而绝缘体则用于保护电路和人的安全。
除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外,导体和绝缘体还有一些特点和实际应用,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导体的实际应用。
导体的主要特点是它们可以传导电流,这使得它们在电器、电路和许多其他设备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导体是电线。
电线通常由金属导体包裹在绝缘材料中,以保护电线并防止电流外泄。
通过电线,电力可以从发电站传送到我们的家庭和工作场所,用于照明、加热、制冷等各种用途。
导体的另一个常见应用是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路板通常由金属导体和绝缘材料构成。
这些导体和绝缘体的组合使得电子设备能够进行各种功能,如计算、通信和娱乐。
除了电线和电子设备,导体还广泛用于制造汽车、飞机、建筑和其他工业设备。
这些导体保证了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供了电力传输、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功能。
与导体不同,绝缘体的主要应用是用于保护导体和电路,以防止电流外泄和电路损坏。
【小学科学】2020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
【小学科学】2019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1)窦妪学区窦妪镇一中小学部史宏磊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开始活动)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看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观察)教师提问(曲别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如果将这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大家先来预测一下。
(分小组说一说预测结果)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将这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起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分小组汇报(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小学科学】2020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3)
【小学科学】2019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3)第四单元电导体和绝缘体反思一:了解学生,你真正做到了吗?课前了解学生,似乎已经是每位教师上课之前所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就值得推敲了。
了解学生与你所要教的知识或概念的相关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能力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等等,是我们经常想到并做到的。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你的课堂丰满而独特,而只有你真正的走进学生生活,和他们有过多次的交流之后,你的收获会更多。
在本课教学中,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确金属导电、漆绝缘的知识。
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建议教师准备两套曲别针,一套是普通的曲别针,一套是上漆的曲别针。
起初,为了准备这样的实验材料,我曾跑过县里的几个大超市与新华书店也没有买到,后来利用家里装修剩下的漆自己试着做了几个,结果涂上漆的曲别针由于漆没有涂均匀,还是导电,实验效果不理想。
正当我为此发愁的时候,学生的文具盒吸引了我,当我注意到有的孩子的尺子是金属的,有的同学的尺子则是涂了漆的钢尺,有的同学的小刀刀柄处也是涂了漆的铁片时,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大胆的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了筛选,增添了布条、火柴棍、玻璃片等典型的材料,去掉了涂漆的曲别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检测教师准备的代表性材料后,放手让学生检测身边的材料。
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通过一扶一放,学生检测的实验材料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金属以及典型的非金属材料。
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对于概念中的“不同材料”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
反思二:一节课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在小学,一节课40分钟亘古不变。
40分钟里教师可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40分钟里学生可以获得多少?40分钟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学环节的设定,由于教师引领的取舍,可能这是无法计量的。
但是,我认为至少是可以最大化的。
从本节课的设计来看,我在力求帮助学生完成核心概念的建构同时,进行横向扩展概念的外延,不仅让学生知道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同时还增加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等内容。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 (2)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电导体和绝缘体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四)STSE目标: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2.能辨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二、教具准备: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玻璃片、橡皮、铝片、陶瓷片、电池1节、灯泡1个、导线3根、电池盒1个、灯座1个、螺丝刀、电线、插头、灯口、钳子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知识点课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一、引入新课提问: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把它们连接在电路中会怎么样?二、活动一:1.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发亮。
将自己的预测记录在下表中。
2.让学生实验验证订正实验结果4.引导总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5.得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6.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三、活动二: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1.图中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根据实验结果对物体分类,记录在相应的圈中。
自己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把自己还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与同学交流全班交流知识点课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四、活动三:安全用电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
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配套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初次接触电学知识的阶段。
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分对于学生理解电的传导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使用电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以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为基础,结合相关教材内容,为学生们讲解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特点以及日常应用。
一、导体的概念和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能够导电,这些就是导体。
导体具有以下特点:1. 自身具有自由电子:导体中的原子不仅包含了质子和中性粒子,还包括了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的存在,使得导体具有了导电性能。
2. 电子自由移动:自由电子在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这是导体能够传导电流的关键特点。
3. 电子迅速传递: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能够快速传递电能,使得导体能够有效地传导电流。
例如,金属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电线、铁器、铝制品等都是由金属制成的,它们之所以能够传导电流,正是因为金属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
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与导体相对应的是绝缘体,绝缘体具有以下特点:1. 自身几乎没有自由电子:绝缘体中的原子结构使得电子无法自由移动,使得绝缘体无法传导电流。
2. 极低的导电性:由于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其导电性能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电子固定位置:绝缘体中的电子被束缚在原子结构中,无法自由移动。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橡胶、木材、塑料等。
这些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绝缘电线或者当成绝缘材料使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电子无法在其中自由传导。
三、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对我们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和保护电路安全至关重要。
1. 电线和电路电线通常由金属制成,金属是导体,因此电线能够传导电流。
而电线外面包裹的橡胶或塑料等材料,是绝缘体,起到了防止电流流失的作用。
这样,在使用电器时,电流只能在导线内部流动,不会对人体造成触电危险。
2. 电器设备电器设备的外壳通常采用塑料或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这样能够阻止电流对人体的直接触及,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2019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
教案(2)
第四单元电
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四)STSE目标:
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2.能辨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二、教具准备:
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玻璃片、橡皮、铝片、陶瓷片、电池1节、灯泡1个、导线3根、电池盒1个、灯座1个、螺丝刀、电线、插头、灯口、钳子等。
课时安排: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