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课例评析

小学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课例评析

《用连乘解决问题》课例评析选取3个课堂教学片段(实录)用文字叙述,进行有针对的分析。

每个片段后要有具体的评析。

片段一:师:(手指大屏幕)默读题目。

(停顿四五秒)会做吗?生:(充满自信)会。

师:马上写在你的练习纸上(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做题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师:同学请看一下,他找的条件和问题对吗?他列的算式,算的得数你们同意吗?生:(暗自颔首)同意。

师:(手指大屏幕)仔细观察他找出的条件和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生:一般的问题都有两个条件,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只有一个条件?师:是啊,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只有一个已知条件呢?(手扶着讲台上学生的肩膀予以提示)你能不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生:因为有9个小组,每组4人, 4×9=36,这36人,每人要捐5元。

【评析】本片断突出了从旧知引新知,勾起学生的利用乘法解放问题的回忆。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入手,通过让学生根据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复习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接着出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选择信息完成问题,进而揭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寻找两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有用的信息。

1、建立解决问题方法的模型。

在探究新知之前,让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从而强调阅读也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个三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学生头脑里形成模型。

2、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根据卖保温壶的情景,自己动脑去分析解答。

想一想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

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观课报告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观课报告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观课报告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小学葛丽霞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确定的观课维度之一是教师顾及学生面,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能否关注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观课时我们在观课量表中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指名回答问题的次数,小组讨论后的发言或离开座位到讲台交流的用三角符号表示,而在复习、探索和练习三个环节当中教师在教室中的行走巡视路线用箭头图表示。

本节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共计46人次,其中回答一次的有7人,两次的有6人,三次的有6人,三次以上有2人,离开座位到讲台交流的有8人次。

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于老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中教师既关注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深度的交流讨论,学生参与面很广。

在学生独立探索时于老师在教室中的行走巡视路线在三大排之间呈均衡的小“之”字形,或呈“U”字形,基本照顾到每位学生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最左及最右边一排的边角位置的学生,正是由于教师给予的这份关注,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学习效果很好。

整节课于老师始终营造着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创设各种场景让学生敢于说善于想。

例如,复习旧知铺垫新知环节处理的干脆利落,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基本了解到每位孩子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认知基础,并通过让学生交流发现之前的学习是需要两个条件才能解决一个问题,为后面三个条件解决一个问题的连乘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再如,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环节于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全面关注学生,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进程,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体验的过程。

能够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与对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整个课堂显得那么和谐、流畅,那么精彩而高效。

例如在出示了课本情境图之后于老师说“每种颜色的花同样多,看老师从中找到了数学信息,你还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有了这样的启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观课报告济南市匡山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高绪萍老师的《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一堂实实在在的数学课,体现了中段数学课平实的特点,在安安静静的课堂氛围中,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发展、和提升新知识,使学生建立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让我感受到纯数学的魅力。

一、重视培养学生从情境图中捕获数学信息的能力。

充分利用情境图给学生展示才能的空间,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二、重视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在新课程教学中,解决问题都渗透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解决问题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有的学生只要是碰到解决问题,就会不知所措,而有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学懂的知识,在运用时却又屡屡出错。

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思考与方法,欠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缘故,本节课高老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总结、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想。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去,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探究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三、重视激励性评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激发作用“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课堂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与评析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实录与评析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大渡口区互助小学陈波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练习二十三第1、4、7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连乘”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多角度地观察、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个方阵图。

设计意图:1.目标确定的思考“解决问题”这一领域的学习目标涉及问题的提出、信息的整理、数学模型的构建、解决策略的体验和选择、灵活应用等各个阶段。

但是在短短的40分钟里要落实所有的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目标定位在理解“连乘”问题的解题策略的感悟上,让学生亲身经历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的讨论,享受成功学习的乐趣。

2.学习资源的应用教材以三个完整的方阵形式来呈现学习的内容,其编排的意图在于学习资源的结构更合理,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经历,便于学生更好的收集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掌握“连乘问题”的结构特征,从而使学生逐步建立解决“连乘问题”的数学模型。

3.教学方式的选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探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2008北京奥运这一热门话题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找出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的策略。

通过跑步、游泳、计算产生的垃圾等练习的巩固、内化、拓展、应用,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美妙,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天会发生什么重大事件?生:举行奥运会。

2、师:对,这天北京将举行第29届奥运会,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我们实验小学也举行了一次运动会,首先进行的是团体操比赛。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亚桥罡头学校徐稳利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们学校的研究课题是《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自主学习方法探究》,之所以提出这个课题,是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无疑是教学难点之一,而应用题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验证。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基础。

基于此种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自主学习方法探究》这一课题,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我们在应用题课堂教学中有所突破,取得了一些成果。

现在就陆艳丽老师的《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这节课,结合我校课题作一简单评析: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用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部分同学通过自主预习掌握了用连乘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另外,在导入方面,教师利用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体育活动话题来创设主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这一教学环节中去。

二、利用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图片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进行解答,1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应用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又通过课件进行引导说明,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解答每一步应用题的依据,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自身的能力出发去发现问题和理解、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学原则。

另外,在学法上,把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和评课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和评课
(1)汇报: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看的?
预:横着看的,每行有10人,10×8=80人,有3个方阵80×3=240人
师:你是直接把算式报了出来,那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算式吗?
预:10×8=80(人)求的是每个方阵的人数,80×3=240(人)求得是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对,请同学们以后再回答问题,不要直接把算式报出来,最好还要说一说求的是什么?你们听懂了吗?
预:是先看它总的有几行?3×8=24行 每行是10人,所以24×10=240人。
3、观察与分析解题方法
师:我们来看一看,刚刚有三个同学写出了不同的三道算式,说一说,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为什么都有两步?(问题不能直接求出来)为什么都是乘法?
4、小结:当问题不能一步解决时,我们试着想一想,可以先求个什么出来,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一点思考:
这是一课题是三年级的连乘。为什么不可以适当的归纳总结。难道就仅仅是想到就算了?是不是因为汪老师上课有些紧张,每次的要领都只是点到为止?课设计思路很好,可惜都是蜻蜓点水,让人着急。
评课者:(叶飞)
三、练一练 :练习二十三 第1题
{出示第1题幻灯}这个小学还有什么项目的比赛啊?“跑步”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1)400×7=2800(2)400×2×7=5600
(3)400×2=800800×7=5600(4)7×2=1414×400=5600
2、一共有多少行?8*3=24(行)一共有多少列?10*3=30(列)
3、左边的两个来过。)
3、分析、解决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小学数学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学内容】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4页例1【课标解读】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的总体理念里明确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总体目标(2)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模型、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学生在参与提出问题,寻找信息,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所以,在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的方法,经我们多次研课后决定主要从以下方面落实目标:①设计参观绿色生态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获取与筛选信息,理解与简化信息,掌握简单的整理方法。

②借助课件和点子图,让学生经历简单操作来分析问题结构,提炼数量关系与方法模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③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点子图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模型与策略,渗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正确地计算百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这部分内容既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又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脱式计算和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只有分析学生的基础,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三年级学生受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用连乘解决问题评课材料

用连乘解决问题评课材料

用连乘解决问题评课材料《用连乘解决问题》评课本节课罗小林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改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走出了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加工教学材料,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学习内容变得摸得着、看得见。

带领学生观看自己的学校举行的广播操图、解决校园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是多么的感兴趣。

这样做,例题的结构没有变化,但呈现形式却是多维的、开放的。

2、融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校园是学生熟悉的地方,而广播操比赛又是学生参加过的,这样的设计使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和成功的良好心理体验。

这样设计,不仅使应用题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而且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的缩影。

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技术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应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

本设计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校园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4、设计对外开放,展现数学的应用领域价值。

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复习――新授――巩固”的常规,把复习、新授、巩固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描述景点、提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用两步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去选择、去优化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的最佳策略。

这样设计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用连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例评析

《用连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课例评析

《用连乘解决问题》课例评析选取3个课堂教学片段(实录)用文字叙述,进行有针对的分析。

每个片段后要有具体的评析。

片段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才能“知新”,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

好吗?(投影出示)用划出已知条件,用划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二年级一班有9个小组,每组4人,一共有多少人?在向地震捐款活动中,平均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捐款多少元?生:(声音洪亮干脆)好!师:谁来读一下题目要求。

生:用划出已知条件,用划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师:请坐。

(手指大屏幕)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划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评析】老师结合现实情境,感知一般连乘应用题的特征,会口述解题思路,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的特点:二年级一班有9个小组,每组4人,一共有多少人?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

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

片段二:1、动态出示信息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绿色生态园吗?老师带你们去看看,(课件出示信息图)看,一组组、一片片盛开的鲜花,漂亮吧?生:漂亮。

《用连乘解决问题》评课

《用连乘解决问题》评课

《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评课稿六横中心小学乐盛新课程背景下,“解决问题”与原来的应用题教学相比,从目标、内容到教法都进行了全新改革。

但不管怎样变,我觉得教学的关键,仍然是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郑丹红老师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以数量关系的分析为主线,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强化能力,为我们展示了亲切、朴实,灵动、自然的课堂风格。

下面仅从个人的观点出发来说说对这节课的浅薄看法:一、教材解读到位,教学目标准确把握。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设计本节课时,郑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

学生在二上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郑老师今天上的这节课是三年级的内容。

很明显,与二年级相比,选材范围扩大了,题目类型增加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如在本节课中,郑老师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设计的练习题既有求工作总量的,也有求路程的等,使学生在练习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为四年级“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三个常见数量关系的得出作准备。

二、加强对比,加深对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理解。

本节课,郑老师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在多处地方设计了对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争辩,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

如课一开始,郑老师直奔主题,让学生计算“每筐装24个球,2筐共装多少个?3筐共装多少个?7筐共装多少个?”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使学生发现这些题的共同点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郑老师马上安排了“有5个筐,每个筐中分别有球20个、21个、22个、23个、24个,一共有多少个球?”这一题与上题进行比较,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因为每份数不同,不能直接用乘法解决。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评课稿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评课稿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评课稿今天咱们来聊聊“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这个听起来挺复杂的,其实就是咱们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妙招,怎么解决问题,怎么不让自己陷入“死胡同”。

比如,平常买东西、做饭或者安排日程,都是需要经过一点“小计算”的。

用两步连乘的方式,就是把复杂的问题拆成简单的两步来做,分开处理,最后拼起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这不就是智慧的结晶嘛!而且呀,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让你的思路清晰,整个过程特别流畅。

我们就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简单例子说起吧。

假设今天你准备做一顿大餐,打算做一道鸡腿和炒菜。

你家里有100个鸡腿,但你就想做60个。

好了,问题来了:60个鸡腿需要多少调料,量能不能合适?别急!先把鸡腿的数量和调料的量搞清楚。

假如做1个鸡腿需要10克调料,那你做60个鸡腿就是60×10,这不就轻松得出需要600克调料了?再比如炒菜,做1份菜需要300克蔬菜,你计划做4份菜,怎么办呢?300×4,400克蔬菜准备好就行了。

瞧,两个连乘,不就搞定了?多简单啊。

大家想一想,这样的思路是不是特别符合咱们日常生活中的做事方式呢?比如做家务,洗衣服的时候,咱们不就是用类似的逻辑吗?洗衣粉的使用量通常是根据衣物的多少来决定的。

你衣服少,放的洗衣粉少;衣服多,洗衣粉多。

再比如,在做作业或者考试时,咱们也会把问题拆解成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逐步完成,最终的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生活中哪里少得了这种两步连乘的智慧呀?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得有办法,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大家在做事时会觉得自己手头事儿多,头脑一团乱。

怎么办呢?其实啊,咱们可以借用“分而治之”的方法。

咱们把问题拆开来看,每一部分看似简单,但合起来就能完成一个大任务。

这不就是两步连乘的基本套路吗?比如说,一次性解决一堆任务肯定是很累的,分成两步来做,轻松愉快,事情不就完成了?这就像在做数独游戏,先填一个数字,找出规律,慢慢的其他的就自然有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评价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评价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评价教案。

一、教材特点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数学教材。

它的整个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生动,同时也非常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本教材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练习题和例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

二、教案评价1、布置任务合理教案的布置任务非常合理,能够帮助学生逐步领悟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中,老师将任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让学生熟悉各类算式的计算方法,例如乘、除法的比较,再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来;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探讨,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方法灵活教案中,老师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知识点的讲解、练习题的讲解和实际问题探究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并且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加上生动有趣的示范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快的学习到知识。

3、注重学生思考能力这份教案还注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切身感受到这些知识点的实用价值。

教案中设置了一些实践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

4、符合教学规律这份教案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综合静态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问题探究,让学生从云端走向地面,提高学习效果。

三、总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和教案是一份非常好的数学课程,它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巧,获取更多的实用价值。

整个教材是循序渐进的,布置任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

同时,它的设计也非常灵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可以看出,《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是一份非常好的数学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获取到实用价值,提高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数学连乘问题教研评课

数学连乘问题教研评课

一、教研背景数学连乘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数学连乘问题的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数学连乘问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等环节,促进教师对数学连乘问题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研目标1. 了解数学连乘问题的教学特点,掌握教学策略。

2. 分析数学连乘问题的教学难点,寻找解决方法。

3. 通过听课、评课,提高教师对数学连乘问题的教学水平。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连乘问题的教学质量。

三、教研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共听了三节课,分别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数学连乘问题的教学。

听课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观察、记录,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2. 评课环节在评课环节,各学科组对所听的课程进行了点评。

以下是各年级数学连乘问题的教学评课内容:(1)一年级数学连乘问题教学评课一年级数学连乘问题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连乘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摆、拼、画等活动,加深对连乘问题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二年级数学连乘问题教学评课二年级数学连乘问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逐步掌握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三年级数学连乘问题教学评课三年级数学连乘问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多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精选5篇)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精选5篇)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精选5篇)评课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评课稿,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优秀评课稿篇1日前听了周俊杰老师执教的《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一课,受益非浅。

本节课比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入,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周老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改变呈现形式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教学本节课时,周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地的对教材内容入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如周老师在呈现例题时并不是象往常一样一次性出示,而是先呈现一个矩形,让学生猜猜这个方阵有多少人?学生盲目地猜测。

接着,周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逐步出示一条条信息。

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意识——只有收集了相关的信息,才能解决问题。

例题的结构没有变化,但是呈现形式是多唯的,开放的。

2.提供学具操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在数学或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并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对所获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这节课中,学生根据周老师提供的学具对例题呈现的信息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先求一个方阵的,也有先求一行或一列的。

反映了不同的解题策略。

3.提供多余信息,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在数学或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并不能按部就班地套用公式,所需数据往往不是一一对应。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如何对繁杂多余的信息入行分析、选择,抓住所需信息,摈弃多余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周老师在这节课中也注意到了这点。

周老师设计了一个调查学校浪费粮食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信息,学生通过分析,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了问题。

小学数学_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认识能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掌握能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解题规律,建构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3、通过整理信息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并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建构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学准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前段时间,老师去看了美丽的泰山花海,拍了几张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置身花海中,你有什么感觉?生:很美.师:花的世界不仅蕴藏着美,而且蕴藏着数学问题.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师:各摆了5行是什么意思?生:每一种花都摆了5行.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生: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二、自主探究,体验创新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面前有三种颜色不同的花,每种颜色的花都摆了5行,每行8盆.你能直观、简洁的把这些花表示出来吗?用怎样的方式表示呢?生:我们可以画一画.师:画图.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这些花.为了方便画图,我们可以把每一盆花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像这样的图,我们在数学上叫做点子图.现在,请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利用平板上的点子图,探究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探究要求.三、解决问题,建构模型1、方法一:师:下面让我们借助点子图,算一算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软件的分屏功能关注学生的做题情况)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算出1种颜色的花的盆数,5×8=40(盆).再算出3种颜色的花总共的盆数,40×3=120(盆).师:你会列综合算式吗?生:综合算式:5×8×3=120(盆)师:这位同学把自己所列的算式和点子图结合起来给大家讲解,有理有据.非常棒!在数学上我们把图形和算式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数形结合.师:我们可以把1种颜色的花的数量看成1份,像这样有几份?3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评课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评课内容

连乘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评课内容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次评课重点关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中“用连乘解决问题”这一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连乘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连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将传统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动态演示、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连乘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学生学习状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能够直观地理解连乘问题的实际意义,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中。

同时,教师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连乘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其次,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与“用连乘解决问题”这一教学内容的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乘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环节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亚桥罡头学校徐稳利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们学校的研究课题是《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自主学习方法探究》,之所以提出这个课题,是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无疑是教学难点之一,而应用题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好验证。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的基础。

基于此种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应用题自主学习方法探究》这一课题,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我们在应用题课堂教学中有所突破,取得了一些成果。

现在就陆艳丽老师的《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这节课,结合我校课题作一简单评析:
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用题的自觉性和积
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部分同学通过自主预习掌握了用连乘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另外,在导入方面,教师利用学生比较有兴趣的体育活动话题来创设主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这一教学环节中去。

二、利用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图片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进行解答,
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应用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又通过课件进行引导说明,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解答每一步应用题的依据,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自身的能力出发去发现问题和理解、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学原则。

另外,在学法上,把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三、结合实践性作业,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应用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好实践性作业,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应用题。

所以本节课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然后让学生自己编题,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学会数学变为会学数学、会用数学,这也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适应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怎样使弱势群体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如何有效的结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市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继续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使教育科研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