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质量评估研究
、
中所 生 产 出 的 全 部最 终 产 品和 劳 务 的价 值 , 被 公认 为 衡 量 常 国家 经 济状 况 的最 佳 指标 。GD P不 仅 能反 映一 国( 地 区) 或 的 经 济 实力 , 同时 也 代表 着一 国( 或地 区) 的市 场规模 。不 过 , 从 中国 的 现 实情 况 来看 , DP 增 长率 及 其重 要 性 并不 像 发达 G 的 国 家 所认 为 的那 样 “ 一 定 的权 威 性 , 场 的 经济 活 动 会根 有 市 据G DP的变 化来 调整 ”。近 几年 来欧 美 国家GDP 长一 直在 增 2 %左 右 波 动 , I CP 也同 样在 O %~3 %的范 围 内变 化 , 中 国的 而 情 况 则完 全 不 同。 因此 , 人 怀 疑 中 国的 官 方数 据 有 意误 导 有 或 者 更新 过 慢 , 以反 映 现实 经 济运 行 的 情 况 。 国家 统计 局 难 的 采样 以及 统 计 方法 也 因此 遭到 质 疑 。本 文 的 目的在 于 , 通 过Be f r 法 则 以及 计 量 统计 的检 验方 法 对 中国 l 7 0 9 nod 8 2 0 9 年 的 国 内生 产 总 值 数据 ( 分 为 第 一产 业 、第 二 产业 以及 第 细 三 产 业 生 产 总值 , 分 别对 其 进 行 了分 析 ) 从 而 分析 我 国 的 并 , GDP 据 与人 均GDP 数 数据 是否 经过 了人 为 的修改 。
裹 l —往 :效据时,B od洼剩的应用条件是 :()数据不 能悬规律捧序的,  ̄f r 1 比如发票编号、身份证号码等;()皴据不能经过人为修饰 。 2
数字
O l
2 3 4 5
首位数字 第二位数字 第三 位数字 第四 数字 位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GDP数据准确性评估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GDP数据准确性评估刘洪昌先宇内容提要:中国GDP数据的准确性评估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关注。
本文从反逻辑思路,通过考察作为技术进步的替代性指标全要素生产率(TFP),反观GDP及其增长率是否准确或可信。
运用隐性变量法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中国1979-2008年间TFP增长率,分析GDP数据是否存在误差。
结果表明1981年、1988年和2000年的TFP增长率的下降,找不到非正常情况下外生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是由GDP核算误差造成的。
关键词:GDP准确性/TFP增长率/隐性变量法作者简介:刘洪(1961-),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市场调查理论与方法;昌先宇(1987-),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专业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应用。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有关中国GDP总量及其增长速度准确性的争论亦不绝于耳。
例如,我国由来已久的“省级GDP总和超过全国”现象就一直饱受诟病。
2010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王少阶在人民大会堂全体大会上作《应着力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力》的发言,“炮轰”GDP数据“打架”。
2009年国际能源署(IEA)表示,中国官方公布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但这一数据与中国当季石油需求下降3.5%的情况不符,与异常疲软的电力需求也不相吻合。
同年5月15日《华尔街日报》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撰写了提出对中国经济资料质疑的文章。
由于这些质疑的声音,使得对我国统计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更显得重要。
而鉴于统计数据的二手性及统计调查过程本身涉及面广,难以重复等特性,对所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准确”评估存在诸多障碍,导致在研究和实践中一直未能形成评估方法的公认体系和标准。
尤其是从定量角度对统计数据进行准确性评估的方法仍然在探索中,目前统计数据的评估方法主要有:逻辑性评估方法(如刘延年[10])、误差效应分析法(如王华、金勇进[11])、异常值检验法(如周建[16],成邦文[2])、相关指标建模法(如刘洪、黄燕[4-8],刘永璋、朱胜[9],杨海山[13])。
第五章 中国经济转型:成就与挑战的同一根源
为什么市场经济能够促进一国的经济繁荣
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
一国财富的增进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提 高,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缘于劳动分工,市场 经济之所以能够促进一国的经济繁荣,就在于它 通过市场交易将广泛的劳动分工联结成一个整体, 使每个社会成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带来社会 财富的增益。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 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 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 ——《国富论》上、第14页。
4.1
11.6 11.3
1990
1.87
3.8
1991
2.18 2.69 3.53 4.82
9.2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0 2 4
14.214.0
13.1
6.08
10.9
7.12
主流的观点
张新、蒋殿春(2002)用经济增加值(EVA)方法 对GDP进行核算,指出除1998年外,1996-2001年 的数字是可靠的。 张新、蒋殿春:《中国的经济增长——GDP数据的 可信度及增长的微观基础》,《经济学(季刊) 》,第2卷第1期。
专家学者质疑的仅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 程度,而不是经济增长本身
如何进行法治建设
俄罗斯的教训
只注重法律机器的构建,而忽视了使社会个体产生法治需 求的条件,后者事实上对法治建设的效果产生了更大的影 响。一方面,法治的实施必须首先为其公正和效率建立声 誉,特别是要降低人们使用法治的时间成本、增强法庭判 决的准确性,惟其如此,法治才可能成为一种人们乐于选 择的治理机制。另一方面,社会成员普遍的守法意识也是 一个运行良好的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因为众所周知,“法 不责众”,人们只有在预期其他人也会遵守法律规定时, 才会选择“守法”,为此,法律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一 个社会的文化信念的基础上,才能避免成为无人问津的 “空中楼阁”。
GDP数据质量的可信度分析及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GDP数据质量的可信度分析及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各国政府利用GDP(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评估经济增长和发
展水平的标准指标,而GDP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却经常受到质疑。
近
年来,国内相关部门在公布GDP数据时也遭受了很多质疑和争议。
因此,对GDP数据质量的可信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既有助于提高GDP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也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以中国的GDP数据为例,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和数据,对GDP数据质量的可信度进行探究和实证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
包括:
(1)对GDP数据可信度的定义和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和分析。
(2)对影响GDP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统计调整、计算
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3)通过实证研究,分析GDP数据的质量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GDP数据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4)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提高GDP数据的可信度和准
确度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依据。
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将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运用相关模型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和分析。
3. 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GDP数据质量的可信度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发掘GDP数据的特征和质量问题,为提高GDP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度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可能表明:GDP数据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只有在综合各
种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准确反映实际经济增长情况。
同时,研究结果可
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有关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政策建议。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
读懂中国经济数据作者:王小鲁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13期统计经济数据工作面临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各级政府,常常会涉及到政绩问题,这是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也恰恰是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们对中国的经济数据有很多困惑和议论,也有不少质疑,围绕经济统计数据或者指标产生的议论和争论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有对统计指标的口径、统计方法理解的问题,也有统计数据本身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问题,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
GDP背后的政绩观长期以来,围绕经济增长率有不少争论。
GDP增长率统计是不是可信?是不是准确?中国的GDP增长率统计基本上采用了国际标准,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指标,由大量分向指标汇集而成,而且涉及到全国无数个生产单位,无数个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统计过程是复杂的过程。
GDP通常有三种统计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各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方法不同。
中国基本是以生产法为主,主要原因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统计主要是由企业到各级政府层层上报,再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形成。
中国目前仍然是使用以生产法为主的统计法,但是也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核算。
从生产过程角度来统计,还是从生产过程结束以后产生的收入来统计,或者是这些收入从什么地方支出的角度来统计,只是三个不同的角度,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
生产法是生产部门创造的增加值的汇总。
它的基础数据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农户、个体经营者等所有这些生产单位。
因为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农户的数量太多了,不可能做到一家一家的进行统计,所以对于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统计,通常是通过典型调查的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推算和统计得到企业数据,再进行汇总来核算GDP。
中国GDP的统计历年来做了不少改进,其中经济普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很多报上来的数据可能会产生偏差,每隔一定时间,在全国范围进行一次涵盖所有生产单位的经济普查,由此取得的数据相对真实程度高,比较可信。
过去在几次经济普查以后,都对GDP数据做了调整。
国内外对我国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及不足
求数据质量 的定量评估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法主要有三大类 : 指数法、 经典计量模型法 、 相关变量 分析法 。
一
内生产总值指数和能源 消费指数 ( 可比价格 ) , 对 我国经济 与能 国内生产 总值增 长速度, 然后将该预测值与实际围内生产总值 指数进行 比较, 计算相对误差 , 根据相对误差判断 国内生产总值
的不足 是: 指数的种类很多 , 如工业 品价格指数、 缩减指数、 生产
缺乏 一套适用 的数据质量评估标准和框架 , 针对我国统计体制 及实际情 况进行 的有关数据 质量测度 的研究很少 。 而 目前从经 济计量 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中, 不管采用的是何种计量模 型, 其主要思想都是利用统计指标的历年数据来拟合模型, 然后
统计机构 的形象和声誉。 目前,我国在统计数据管理方面与发 达 国家相 比相对落后 , 对数据质 量的测度 主要 围绕数据 的准确
性进行 , 缺 乏将数据质量各方面综合考虑的全面评估 , 也 没有一 套科 学的、 统 一的衡量数据质量的标准。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 量, 树立全面的数据质量管理意识 , 建立统一的数据质量评估机 制和管理体 系, 加强对 国内外统计数据质量测度的研 究以及 寻
量数据质量 的研究十分少见。因此 , 我们应在数据质量的测度 方面针对我 国国情进行探讨,同时运用异常值的检验方法及统 计诊断进行数据质量的定量评估 。 参考文献 :
【 l 】 卢 二坡. 统 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述评 [ J 】 . 统计与决策, 2 0 0 6 , ( 2 3 ) . 【 2 】 陈珍珍. 要建立科学 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J 】 . 统计研究 , 2 0 0 7 。
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信吗
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信吗?英国《金融时报》吴佳柏上海报道2015年09月30日如今,中国的官方经济数据不可信已是西方经济学家、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普遍接受的共识。
认为这些数据权威会招致嘲笑:说相信这些数据的人天真已经是最客气的了,最不客气的是称他们为中共宣传的帮闲。
这一共识的问题在于,除了备受关注、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其他官方数据生动地描绘出了怀疑论者坚称被隐瞒的中国经济放缓。
即便有阴谋试图掩饰中国的境况到底变得有多艰难,中国经济遇到了困难也是一件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
人民币在8月中旬意外贬值,进一步助长了外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怀疑,许多人认为此举证明北京方面在采取激进举措拯救深陷困境的中国经济。
中国官方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实际GDP增速为7%,正好达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3月宣布的全年增长目标。
对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这个数据太合适,也和其他表明中国的两个经济引擎——制造业和住宅房地产建设——出现更严重放缓的数据不一致。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专家普遍认同,中国会出于政治动机“熨平”季度实际增长数据,这种处理旨在让经济的剧烈波动看起来不那么严重,尤其是在应对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样的外部冲击的时候。
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微调用于将名义GDP换算成实际GDP的通胀指标(即“GDP平减指数”)实现的。
通过将通胀报低,中国的统计高手们可以制造出实际GDP增长比事实上更快的效果。
理解趋势然而,这个数据点的不足之处并不会严重妨碍我们对中国经济趋势的理解。
只需看一看不经通胀调整、以当前价格水平表达经济产出的名义GDP 数据,就能观察到该国主要行业的惨淡状况。
“中国实际GDP的波动性是世界同类国家中最小的,但其名义GDP数据在一些关键方面看起来更为合理,”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中国经济学家姚炜上月写道。
探寻中国经济真实状况
探寻中国经济真实状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备受瞩目。
然而,有关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一方面,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快速增长,强调其作为世界经济头号发展中心的地位;而另一方面,一些质疑者则质疑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探寻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各个行业的增长状况以及就业人数等数据来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的状况。
随着中国不断推进新经济和互联网+战略,服务业、高科技制造业等行业的增长快速崛起。
此外,由于中国大力扶持内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些中小企业也在经济上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
而就业人数的增长趋势,则从侧面反映了当地经济实力的增强。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楼市和股市的走势情况来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
因为这两个市场往往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预示作用。
例如,楼市上行的情况表明教育、医疗及文化消费等服务业的需求上升,人口剧增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而废弃、搁置和推迟开工的房地产项目,经济形势不妙时从而打破了市场家族企业繁荣的传统。
而股市则是整个市场的风向标,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这类股票更是开展了千亿级的活动。
它们的表现更加贴近真实的经济情况,可以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势和各个细分领域的状态。
再者,我们可以从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入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
经济GDP的增长必然会引领着贸易额的提升,而贸易额的升高反过来也可以从侧面印证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至于外资流入,则直接反映了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国内外经济的信心度,能否及时监管与防范风险也是关键。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政策层面去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
政府在各个涉及经济的方面出台的政策,如增值税的优惠、各项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以及房屋购买打折等一系列措施,也是反映经济大势的重要指标,他们能直接地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支撑。
综上,要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判断。
中国GDP及其增速可信度的小样本因果关系分析
宏 观经 济 学
中 国 GDP 及 其 增 速 可 信 度 的
小 样 本 因 果 关 系 分 析
鬟 周 建 ( 华大 北 1 0 ) 清 学 京 0 8 04
摘 要 : 本 文 使 用 小 样 本 因 果 关 系 检 验 理 论 对 我 国 17 9 8~2 0 0 0年 的 G P和 及 其 增 长 速 度 的 可 信 度 进 行 了 实 D
一
、
问 题 的 提 出
统 计 数 据 质 量 是 我 国统 计 工 作 目前 乃 至 今 后 的 中心 话 题 。关 于 中 国 G P及 其 增 长 速 度 ,国 内外 已 有 D
一
些 研 究 。 19 9 4年 以前 ,世 界 银 行 在 计 算 中 国 人 均 G P时 ,都 直 接 采 用 中 国 官 方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数 据 。 D
二 、 模 型 建 立 的 思 路
证 分 析 , 更 进 一 步 ,作 者 深 入 地 研 究 了 我 国 能 源 消 费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 在 上 述 研 究 结 果 的 基 础 上 , 文 章 得
出 了重要 的结论 。
关 键 词 :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小 样 本 ;可 信 度
A bs r t t ac :Thi p pe es h s l s m pe a e nd fe t he y O na y e he e ibiii s n h GDP a d t s a r us te ma l a l c us a e c t or t a l s t r la lte o t e n is g owt a e daa o i a d i g 978 ~200 Furhe m o e td ep y sud e he r lton h p b wee n g on u p r h r t t fCh n urn 1 0. t r r ,i e l t i s t eai s i et n e er y c s m - ton a e o mi s gr wt o i nd c no c o h n Chi .On he na t ba i he b ve e e r h,i aws t e us f l c c u i s n he d a ss oft a o r s a c tdr h e u on l son o t at
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的误差效应分析方法
评估 目标和所依据资料 的详实程度不同 , 各种努力 虽然都被冠以“ 统计数据质量 ( 准确性 ) 评估” 之名 ,
上述评估思路 ( 方法 ) 的实施 , 隐含着如下假定 : 即参照指标( 或基础构成指标 ) 必须是准确无误的 , 待评估指标与参 照指标之间 的逻辑 、 比率或相关关 系也应是相对稳定 的, 否则评估结论就容易 出现多 重指 向性 , 难以令人信服。如针对引起 国内外强烈
据的误差效应模 型 , 从个体数据与 总量数据 两个 层次 、 针对 系统偏差 与方差两类误 差效应 来定义统 计数据 的
准确性 。通过对该模 型中若 干重要参数 的识别估计 , 既能实现传统的统计偏差评估 , 又可揭示因操作 因素 、 制
度因素 、 基层单元属性特征等对 于统计数 据准确性所 造成 的影响 , 中发现重要 的统 计误差来源 , 而推 动统 从 从 计方法制度进行 有针对 性地 改革与完善 。 关键词 : 统计数据准确性 ; 估方法 ; 评 误差效应模 型
定是不成立的 , J张新和蒋殿春则指 出中国官方公 布的就业数字无法反映真 实情况 ( 如隐性失业)不 , 足以作为评估 G P增长可信度的参照依据n l D 。 0
用统计核算体系 中各项基础构成指标 , 遵循统计核
收稿 日期 :0 9 2—0 ; 复 日期 :0 9 7 2 2 0 —0 8修 2 0 一O —1
于两种分析途径 : 一种是分析被解释变量实际统计 值与模型拟合值之 间的差异情况 , 中识别 出偏差 从 较为显著 的异常数值点 ; 另一种是分析模型参数 估计值 的跨时期稳定性 , 判断模 型所反映的经济运
简单介绍几位学者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看法
的合理性 , 但与中国目前的情况不适合。 1 9 9 9 年, 经过磋商和考 济统计数 据结构变 化分析及其对 中国的实证 》。 他们从 经济的 察, 世行不再对 中国统计数据进行调整。 济增 长统计数据可信度 的估计》, 他们认为中国G D P 统计数据被
2 0 0 0 年孟连和王小鲁 《 经济 研究 》 杂 志上 发表 《 对 中国经 变化进行 全面的分析, 发现 数据异 常世界银行对 中国统计体系发表了一篇报告 的相对 关系是建 立在一个 国家 的经济 结构、 技术水平、 管理模
《 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 认 为中国官方国内生产总值存在 总 式及 思想 观念相对 稳定 的状态 的前提下。 而中国明显不符 合这
量数据 的低估和速度 的高估。 1 9 9 4 年, 世界 银行对1 9 9 2 年 的数 个前提 , 所 以托马斯・ 罗斯杰的分析 不符 合实际。 龚认为数据只 据进行 了大幅度 的调 整, 包 括一致性 调整、 范 围调整和估计 调 是技术误差, 那么统计数据时间还是有价值的。 从1 9 8 5 年开始, 整。 许宪 春在其 文章 《 世界 银行对 中国官 方G D P 数据 的调整和 我 国就采取 国家 统计局统一 制定方法制度、 地 区与国家分级核 重新认可》中就这 三方面针对 中国具体情况进行 讨论 , 他认 为 算的方式, 在组织 形式上保证 了统计主要 问题是技术 问题 。
世行对 中国情况了解 不全面, 虽然对 中国当时 的判 断具有一 定
2 0 0 5 年, 李子奈和 周建 在 《 经济研 究 》 上发 表了 《 宏观 经 角度运用联 合估计 诊断模 型对我 国3 6 个宏观 时间序列 的结 构 S m e a r i n g 现象导致异常点识别不 出, 即把 实际异常点判断为
如何看待国外媒体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
( ) 量 是 负 增 长 ,但 两 者 变 化 趋 发 电
去 I A 认 为 中 国 政 府 公 布 的 经 济 势 是 十 分 吻 合 的 。 年 以 来 ,到 今 年 E 增 长 资 料 过 于 乐 观 。其 理 由 是 ,中 2 份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增 加 值 增 速 持 月 国 政 府 公 布 第 一 季 度 GDP同 七 七增 续 回 落 ,相 应 的 发 电 量 也 持 续 回 落 ; 至 月份 工 业 增 加 值 增 速 出 现 回 升 , 长 61 .%,但 与 当季 石 油 需 求 量 下 降 1 3 35 的 情 况 不 符 ,与 异 常 疲 软 的 电 同 期 发 电 量 增 速 也 出 现 回 升 。 .% 力 需 求 也 不 相 吻 合 。它 执 著 地 认 为 , 这位负责 人同时介绍说 , 国外 也 出
计 , 去 5 过 个月, 中国 在 政 策 制定 者 的鼓 励 — , 现了 一轮 F出 规 模空 前 的信 贷扩 张, 不仅 以拉 它
动 投 资 为 主 要 目标 , 几 乎 肯 定 会 也
因 有 二 :一 是 今 年 一 季 度 产 业 结 构 变 化 较 大 ,用 电 量 相 对 较 少 的 第 三 产
最 近 一 段 ,国 际 社 会 频 频 发 出 对 增 长 保 持 了 同 方 向 的 变 化 , 存 在 不 不
中 国经 济 数 据 可信 度 的 怀疑 之 声 音。
吻 合 的 问 题 。该 负 责 人 续 称 ,国 家 统
对 此 ,国 家 统 计 局 有 关 负 责 人 表 示 , 计 局 已 注 意 到 经 济 保 持 了 正 增 长 , 而 这 种质 疑 的观 点 缺 乏 论据 ,中国 的统 全 社 会用 电量 却 是 负 增 长 的 现 象 , 主
中国产量数据的可信度
成两个指数 ,每组各有一个 。创建综合指标而不是单独地使用八个指标可以简化分析 。
标有 “ 李” , 是指如 2 0 0 7 年美国外交电报报道 中中国副总理李克强提到的指标 ( Wi k i l e a k s ,
2 0 0 7 o他说通过观察发电量、铁路运输量和信贷量,他对经济活动的步伐有着更好的解
读。按照他的观点 , 这些数据相对准确 。第二组备选指标集在图 1 中标名 “ 广义 ” , 包括 消费者信心指数 、 在建工程建筑面积 、原材料使用量指数 、空运旅客数和新建住宅房地
明中国在 2 0 1 2 年的增速下滑比官方报道的更大 。
来 自中 国 国 内数 据 的 证据
自1 9 9 0 年以来 , 一些评论员对中国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存有疑虑。提供准确的统计数 据对于一个像 中国这样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确实是个相当大的挑战 ,因为 中国的生产和支 出结构变化迅速 ( 参见 H o l z , 2 0 0 8 o而且 ,甚至某些知名的中国政治领导也已表达了对 某些关键统计数据可能有时会为了政治优势而被操纵的2年报道的产出和工业产量数据都与反映 中国经济活动的其他指标 相一致 ,比如说发 电量和 由国外机构报道的中国对外贸易额统计。这些国内外报告 的其
他经济指标表明中国经济增长 比官方数据显示的要更慢的说法是没有证据支持的。 从2 0 0 7 年金融危机开始 以来 , 全球经济仍在复苏之 中, 但中国一直是个亮点。 在2 0 1 2 年 ,中国官方报道的 G D P增长从 2 0 1 0 年和 2 0 1 1 年的大约 9 . 2 5 % 放缓到略微低于 8 %。 事实上 ,对于任何其他国家 ,这样一个增长率仍会被认为是超常的。然而 ,一些新 闻报
数据报告的可信度评估与样本验证
数据报告的可信度评估与样本验证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报告越来越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现象和经济趋势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众多来源的涌现,我们需要对数据报告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并进行样本验证,以确保所依据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报告的可信度评估1.来源可信度评估数据报告的来源是评估其可信度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考察数据报告的发布者背景、目的和信誉等因素。
例如,来自政府统计部门的数据报告通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来自社交媒体或个人博客的数据报告需要谨慎对待。
2.数据采集方法评估数据报告要有可信度,关键在于采集数据的方法是否科学、规范和透明。
我们需要了解数据报告的数据采集过程,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等环节。
如果数据采集方法不当,那么数据报告的可信度就会受到质疑。
3.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是保证数据报告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我们需要评估数据报告所使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是否符合统计学原则,并能通过复核和再现得到相似结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是否存在数据篡改和误解的情况。
三、样本验证方法1.重复抽样方法重复抽样是常用的样本验证方法,通过多次随机抽样并对结果进行比对,来评估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本量较大的情况,可以有效降低抽样误差和偶然性。
2.样本比对方法样本比对方法是通过对已知数据源和报告数据源的比对来验证样本的准确性。
我们可以选择已知可信的数据源,和报告数据源进行对比,以检验报告数据的真实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本量较小或特定领域的情况。
3.专家评估方法专家评估方法是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数据报告进行评估和验证。
专家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领域知识,对数据报告的可信度和样本的有效性进行判断,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案例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报告的可信度评估与样本验证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报告是国内外投资者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报告进行可信度评估和样本验证,来探讨可信度评估与样本验证的实际应用。
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
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分类及适用性分析3王华 金勇进 内容提要:对于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的归纳分类,可以从辅助资料信息的来源及表现形态、包含目标特征真值关键信息的参照标准的构造方法、实际统计数值与参照标准之间的比较逻辑等方面加以考察。
针对总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评估,主要在纵向时间维度上开展,根据统计指标与其相关联指标变动趋势的偏离程度加以评判;针对个体或分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评估则主要在横向空间维度上开展,对数据的统计分布形态加以检验,或者利用重复调查或随机实验方法对事先假定的误差参数进行估计。
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应基于所掌握辅助资料的翔实程度来选择评估方法,并对导致评估方法发生误判的因素加以细致分析和排除,以确保评估结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关键词: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适用性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565(2009)01-0032-08Statistical Data Accuracy Assessment :Methods 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bilityWang Hua &Jing Y ongjinAbstract :F or generalizing and classifying the assessment methods of statistical data accuracy ,s ome factors should be reviewed such as s ource and form of the assistant in formation ,con formation of contrast criterion containing key in formation of objective characters ’real values ,and logistic for com paring factual statistical data with contrast criterion.The assessment of gross statistical data accuracy has m ostly been processed along the longitudinal way ,the conclusion of which can be obtained according with actual statistics ’trend departure from correlate indices.Meanwhile ,the assessment of unit or section statistical data accuracy has m ostly been processed along the landscape orientation ,for which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data w ould be tested ,or error parameters be estimated based on re 2interview or random experiment.In addition ,there ’ve been different applicability conditions for different assessment methods.In order to insure reliability of assessment conclusions ,abundance degree of assistant in form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those factors inducing miscarriage of justice be checked and rem oved.K ey w ords :statistical data accuracy ;assessment methods ;applicability3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系统研究”(项目编号:70671104)阶段性成果。
中国经济的增长———GDP数据的可信度以及增长的微观基础
作者: 张新[1];蒋殿春[2]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证券与公司财务研究中心;[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出版物刊名: 经济学(季刊)
页码: 1-22页
主题词: 中国经济;GDP计算体系;经济增加值;经济增长速度;可信度
摘要:本文从GDP计算体系和经济增加值(EVA)分析方法着眼,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性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可靠;第二,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第三,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来自于上市公司、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否继续如现状持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成本能否继续下降。
我国GDP增长率的估算方法
The Estimating Methods of GDP Growth Rate in
China
作者: 王建 胡霞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出版物刊名: 统计与信息论坛
页码: 59-63页
主题词: 中国经济 GDP 统计 增长率
摘要:据我国官方统计数据,197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5%.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显示出了对我国GDP增长率可信度的质疑.这项统计数据的可信度直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可能会影响经济运行.文章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我国GDP增长率不同的估算方法.。
中国经济读后感
《中国经济》读后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9.5%。
增长的速度如此之快,而且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尽管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诸如失业下岗增多和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但其增长的高速、健康、稳定性质毋庸置疑。
但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的确是世所罕见。
在《中国经济》一书中,就整体性的分析和总结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发展空间。
该书没有试图系统性的回应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对中国GDP统计的怀疑与批评,也无意掩饰中国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而仅仅尝试通过对中国经济的长期观察,做了较为准确的分析与总结。
首先,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
1978—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5%。
一些年份的增长率极高,在15%上下,增长率最低的年份为1990年,略低于5%。
沿海省份实现了超过10%的增长速度。
物价指数的年增长率大多数在10%以下,只有个别年份在15%以上。
1997年以来,物价指数的增长率一直为负值。
总体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余年中,在没有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
这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多数国家未能做到的。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
1978—2000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为4.7%、11.4%和10.3%,三种产业的增长率都较快,但相比起来,第一产业的增长率最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较高,都超过了10%。
正是由于斯密—配第—克拉克法则或农业份额相对下降规律的作用,使得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尽相同,即农业增长相对慢,第二产业增长快,而第三产业有越来越增强的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的产值份额及就业份额下降,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规律。
几乎所有的社会在从不发达到发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相应于这个趋势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其次,存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怀疑看法。
关于经济方面的社情民意报告
关于经济方面的社情民意报告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方面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本篇报告将就当前的经济状况、民众对经济发展的认知和期望、以及社会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当前经济状况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9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尽管增速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就业形势也相对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比上年末下降了0.1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就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众对经济发展的认知和期望民众对经济发展的认知和期望与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一方面,一线城市的白领阶层普遍对经济形势有较为准确的了解,他们关注股市、房价等经济指标的波动,对经济发展的期望主要体现在个人财富的增长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上。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和低收入群体对经济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上。
他们希望通过经济发展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待遇,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总体来说,民众对经济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
他们希望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社会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度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首先,社会公众对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经济数据的发布与政府的治理和决策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希望能够获得真实、透明的经济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经济形势。
社会对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均问题逐渐凸显,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人们希望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更加公平的社会。
环境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希望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文是国民经济研究所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 研究课题一项专题报告的缩写稿。
该研究课题获得了中国改革基金会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的资助。
陈锡文、樊纲、贺力平、易纲、余永定、郑京平、郑新立等许多学者曾对本文提出过宝贵意见和建议。
谨一并致谢。
但作者对文章的观点和结论负责。
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孟 连(国内贸易局 100834) 王小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 100038)内容提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的可信度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注意。
这项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可靠,不但会影响经济预测与分析的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可能对经济运行本身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当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状况和未来前景时,有必要对过去相当长时期统计数据的可信度作出独立分析和判断。
本文对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率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的估计。
关键词:增长率 统计数据一、文献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国外已有一些研究。
不少国外学术研究或经济政策研究界人士在非正式场合对中国的统计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不过一些正式研究成果大多认为中国公布的经济增长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偏高。
例如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1997)认为1978-1995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应从官方的9.9%修正到8.2%;Angus M addison(1998)认为同一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应为7.5%。
Rawski(1993)则认为统计数据有高估的成分,也有某些低估或漏报的成分,综合影响还不清楚。
上述研究并不否认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
不过,这些研究多从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的角度进行,对基础数据本身的准确性问题涉及甚少。
近年来,这方面的讨论在国内也相当热烈。
我们检索到国内公开发表的此类文章50余篇。
这些文献多从微观角度描述和讨论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有关体制、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等方面的原因,提供了大量的例证,但缺少全面系统的数据分析。
绝大多数国内文献确认统计数据失实现象的存在,并列举了许多例证。
如:一个在全国百强县排名榜上位置靠前的县级市,1993年上报乡镇工业产值320亿元,在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47亿元的水份(刁恒昌等,1996)。
某市三年抽查6个乡镇100个村办集体工业企业,虚报浮夸的占30%-50%;某乡抽查8个村39家村办集体工业企业,1995年上报工业总产值1.9亿元,经核实只有2296万元,虚报达7倍之多(赵宝珍,1997)。
1997年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共查出统计违法行为6万多件,其中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占56.7%(王金海,1998)。
一些文献指出,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弄虚作假、篡改统计数字的问题严重,统计违法有普遍性,存在着 报喜得喜、报忧得忧 、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的现象(于洪彦等,1990;赵鹏,1998)。
出现问题的指标大多与政绩有关,越是领导关心的统计数字就可能越不准(统计数字质量研究课题组,1995;赵宝珍,1997)。
乡及乡以下统计违法现象特别严重,产值以虚报为主,人口与劳动工资以瞒报为主(乐大华,1998)。
乡镇工业总产值多以现价代替不变价,且存在严重浮夸(杨本全,1989;刁恒昌等,1996)。
有不少人提出,现行统计体制规定各级统计机构和人员归同级政府领导,又要求统计机构独立统计和监督政府,违反了管理科学原则(言等,1996)。
当前县一级统计工作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十分突出。
统计人员辛辛苦苦测算出的数据,领导一句话便可搅乱: 怎么某某地区的增长速度那么高,而我们这么低呀? 统计人员只有把速度调高至领导满意为止(戴玲玲,1998)。
许多人认为,当务之急是改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为垂直领导体制,使统计部门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胡永芳,1998;郝全军,1998;熊巍俊,1998;于洪彦等,1990;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课题组,1998)。
统计部门也认为在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某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原始统计数据质量差,有些地方相当一部分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不健全,统计数据缺乏可靠的依据(刘洪,1998)。
根据上述文献,可以基本确信我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存在着失真。
而进一步研究其失真的程度,对实际的经济增长率作出估计和判断,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经济增长率的误差进行估计。
二、对全国GDP增长统计误差问题的两个观察1.各地区与全国GDP增长统计数据的不一致为了观察趋势,我们以各地区当年价格GDP占全国合计数的比重为权数,将各省市区1988年至1997年GDP增长速度逐年加权汇总,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增长速度对照,发现全国加权汇总的GDP增长速度在1990年和1992年比公布的GDP增长速度高出1.6个百分点,1993年起则连续5年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1998年仍然高1.9个百分点。
这种不一致,说明各地区经济增长统计数据普遍存在不准确问题,特别是1992年以后问题趋于严重。
虽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增长速度已经在汇总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审核、评估、验证,作了相当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很难确信有完全可靠的依据,因而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是必要的。
2.价格指数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相互关系近20年来经济波动的经验说明,价格指数绝对下降或增幅减少一般总是与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减速相联系的。
但我们观察1979年以来各种价格指数和GDP指数的关系,发现1996-1998年在各种价格指数显著低于1979-1981年和1989-1990年两次经济紧缩时期的情况下,GDP指数分别高于前两个时期4-5个和2个百分点左右,大大偏离正常可能的范围(见表1)。
由此可以估计1996-1998年GDP指数有较大虚增成分。
三、根据168种工业产品产量数据估计工业增长统计误差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估计经济增长的统计误差时,有必要着重考察工业增长统计误差的情况。
一般而言,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数据是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统计的基础,又并非各级政府所关心的政绩指标,因而其可信度应当高于总产值或增加值指标。
我们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68种工业产品产量为依据(粗略估计,这些产品约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有相当的代表性),重新计算了1979-1997年的工业增长速度,并与已公布的工业增长速度进行比较(图1)。
从图1可见,80年代中后期,公布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高于按产品产量计算的工业增长率,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后者基本同步。
从90年代初期开始,公布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除1995年外都大幅度地高于按产量计算的工业增长率。
按168种产品计算,1978-1990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估计值为9.89%,比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统计值10.09%只略低0.2%;而1991-1997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估计值为12.14%,比统计值16.24%低4.1个百分点。
据表1全国各种物价指数与GDP 指数(上年=100)项目年份各种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GDP 指数1979年102.0122.1101.5102.2107.61980年106.0107.1100.5103.1107.81981年102.4105.9100.2103.2105.21989年117.8115.0118.6108.5104.11990年102.197.4104.1105.5103.81996年106.1104.2102.9104.0109.61997年100.895.599.7101.7108.81998年97.492.095.999.8107.8 注:据 中国统计年鉴 和有关部门提供数据。
图1 按产品产量计算的工业增长率与公布的工业增长率比较说明:1.少数年份的少数产品无产量数字的,根据有关部门估计数填列或者根据前后两年数字推算得出。
新产品产量,在其未生产的年份以零列示。
2.按产量计算工业增长速度的方法如下:(1)将168种工业产品按行业或部门分类(1978-1987年按15个工业部门分类,1986-1992年按国家统计局39个工业行业分类,1993年以后按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39个工业行业分类)。
(2)分别计算每种产品各年的产量增长率,并按各产品在所属部门或行业的价值比重加权平均计算该部门或行业的增长率。
(3)计算各部门或行业每年总产值占该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权数,再次加权平均求得该年全国工业增长率估计值。
3.因缺乏各年份分产品的价格数据,各行业或部门的增长率暂时只能以各产品增长率的算术平均数代替,仅对少数可能导致明显偏差的产品进行了产值估计,并以加权方法调整其对该部门增长率的影响。
个别产品难以估算产值,而又显然导致部门增长速度偏离的,则将其增长速度畸高或畸低年份的数据删除。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和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
此估计,工业增长统计误差主要发生在1991-1997年期间,其年平均增长率的误差约为4.1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估计值和统计值的差别可以大致反映统计误差的状况。
四、根据货物运输业增长、电力和能源消费量增长各自与工业增长之间的相关分析估计工业增长速度统计误差1.一般情况下,货物运输业与工业的增长速度应密切相关。
工业增长较快时,货物运输业增长也相应较快。
因此,通过对全国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总量和周转总量两组实物量数据,与工业增加值(可比价)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估计工业增长是否存在统计误差,以及误差的大小。
我们的分析分为三个阶段:1952-1977年,1978-1990年,1991-1998年。
货物运输总量、货物周转总量和工业增加值均以指数表示,以1952年为100(见图2)。
图2 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量与工业增加值指数图中,最下面一条曲线是货物运输总量指数线,其上面是货物周转总量指数线,最上面是工业增加值指数线。
(1)第一阶段(1952-1977年):货物周转总量、货物运输总量与工业增加值(按1952年价格计算)基本同步发展,与理论判断大体一致。
(2)第二阶段(1978-1990年):货物周转总量与货物运输总量的发展虽在少数年份有不一致,但总的趋势还是同步的;工业增加值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在1984年以后,增长速度开始明显高于货物周转总量和货物运输总量,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1984年以后农村的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从农业划归工业,以及这部分工业统计的不规范性,可能带来工业增长统计较多的虚增。
其二,改革期间综合要素生产率比改革前提高的因素也须考虑。
因此该期间工业增加值曲线和货物周转总量(或货运量)之间的分离(前者斜率提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3)第三阶段(1991-1998年):货物周转总量的增长快于货物运输总量的增长,但偏离程度不大;与此对照,工业增加值在这一阶段有超常增长,图上显示该曲线从90年代初开始明显折向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