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与易去污整理

合集下载

第二章 防污整理

第二章 防污整理

>72 43 18-22 >72
2.8 >72 9.3-15 4.3-9.9
结论:1.含氟整理剂适合作拒油整理剂。 2. 聚丙烯酸系整理剂适合作易去污整理剂。
第四节 防污整理剂及整理工艺
一、拒油整理剂及整理工艺
1、聚全氟丙烯酸酯乳液 结构:
一般浓度为30%。CnF2n+1至少为 C3F7 为C7F15以上效果更为理想。
作业:
1. 拒油整理与易去污整理的区别是什么? 2. 污物可分为哪几类?污物与织物的结合方式主
要有哪几种? 3. 利用拒油整理原理和易去污整理原理分析未经
整理的棉织物、涤纶织物及经全氟整理剂和 聚丙烯系易去污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的拒油 性和易去污性。 4. 两性结构防污整理剂的结构如何?分析它们双 重作用机理。
丙烯酸酯类为疏水性组分 试验证明,共聚物中羧基越多,易去污性越好,但耐洗性
越差,手感也越粗硬。根据经验,羧基含量控制在40%左 右较为合适。
4、 整理工艺举例
整理工作液组成:(重量比)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
和丙烯酸丁酯共聚液(含固量20%)20-25
渗透剂
0.5-1

79.5-74

100
整理工艺过程:
一、拒油原理 cosθ=γs-γos/γo θ→ 180°;cosθ → -1,γs远远低于油类的γo 根据测定:
油类γo为20-40dn/cm,水γw=72.8dn/cm。 具有拒水作用的纤维表面不一定能拒油,但拒 油性的织物一定可以拒水。
1)天然纤维素纤维既无拒油性,也无拒水性。
因为其临界表面张力(空气中)高于 72.8dn/cm(200 dn/cm)大于油类的平均表面 张力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理想的衣着用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防污,不会被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所润湿造成沾污,也不会因静电吸附干的尘埃或微粒于纤维或织物的表面;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变灰(即从织物上洗下来的污垢,通过洗涤液转移到其他部位,这种现象称为湿再沾污。

在重复洗涤中湿再沾污有积累作用)。

织物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如系地毯或挂毯等可用刷子或吸尘器方便地除去。

使纺织品具有这种性能的整理就是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一、织物沾污的分析1、织物沾染污物的原因及污物在织物上的分布织物在使用过程中沾污的原因,一是由于静电效应而吸附的干微粒、尘埃等;二是通过接触而沾污固体污(皮肤屑)、油性污(动、植物油脂)和水性污(污水);三是在洗涤时再沾污的固体污和油性污的污胶粒。

污垢主要是依靠机械力、化学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油粘附)和静电引力粘附在织物上。

研究表明,织物上的污垢主要分布在纤维之间或纱线之间、纤维表面的凹凸不平凹陷处及缝隙和细毛孔中。

当然也有颗粒状污粘附在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的污粒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油粘附”。

2、污垢的组成织物上的污垢来源于人体和环境两个方面。

服装、室内装饰用和产业用织物上的污垢,总是混合物,按其形态可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二、沾污过程及其防止的原理1、沾污过程的分析⑴液体污和纺织品的毛细管作用液体污主要通过润湿在纤维表面沾污,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向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沾污。

⑵颗粒状污颗粒状污在纺织品表面的不规则处和交叉点上,其沾污机理主要是机械的吸附作用。

2、防污原理纺织品的防污原理主要是:降低纺织品或纤维的表面能和在易于沾污的部位预先用化学品占领,以达到防污的目的。

13、易去污原理纺织品上实际沾污的污垢一般是由液体污和颗粒污所组成。

易去污主要是去掉油性液体污,因为液体污常常作为颗粒污的载体和胶结剂,若液体污易于洗去,则颗粒污也易于去除。

洗涤过程中,污垢脱离纺织品的表面,除与洗涤液的组成和条件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纺织品的表面性质。

易去污

易去污

4湿沾污
(2)整理剂对湿沾污的影响
取决于整理剂的疏水性和所带电荷
亲水性整理品湿沾污倾向小 (但离子型亲水整理剂有吸附相反电荷的污粒子的作用,会增进污
的沉积)
抗再沾污剂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减少湿沾污
5 易去污整理剂
(1)整理特性
整理目的:是为了改善疏水性或DP整理织物的去污性能
含义:促使液体污可与浸于水中的纤维自发分离
易去污整理剂可促进水向织物及纤维束内部和油污-纤维的界面内扩 散。当其界面和纤维界面被水化后,则可使油性污与纤维分离。
当纤维表面用易去污整理及涂层后,水可以通过污垢下面的易去污整理剂 扩散,并导致油性污分离
易去污机理
扩散模式包括纤维-油污的整个接触面积,并非局限于油污的周围。 水的扩散速率决定于易去污整理剂的溶胀能力,而该溶胀能力又取决
于它的亲水性和化学性能、交联度及水洗温度等。
易去污聚合物的溶胀性为所性能所必需
易去污机理
纤维为亲水性时,水可以通过纤维向油污-纤维界 面扩散,从而缩短了净洗诱发阶段,因此不需要 进行易去污整理,如棉织物。但是耐久压烫的交 联棉限制了纤维的溶胀性和水的扩散性能
两亲化合物整理后的涤纶织物,亲油性链段连接 于纤维表面,而亲水性链段则伸出纤维表面,赋 予其亲水性
(6)含氟易去污整理剂
含氟链段与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的混合型嵌段共聚物可同时达到拒污 和易去污
作用机理:
干态时,聚氧乙烯链段成螺旋状,含氟链段分布于界面上,增强纤维的疏水 性和拒油性,可抑制油性污向织物内部芯吸
在水中,氧乙烯链段产生水合作用而伸展,赋予纤维表面亲水性
混合型易去污整理剂在水中既亲水又有易去污性 用于涤/棉织物上,干抗污性好且有好的易去污型能,但是成本较高

防污闪清扫管理制度

防污闪清扫管理制度

防污闪清扫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和管理防污闪清扫工作,确保清洁效果和工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内容1.日常清洁工作:对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等场所进行定时定点的清洁工作,包括桌面、地面、墙面、椅子等的清洁。

2.特殊清洁工作:对一些易污染的区域或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如卫生间、垃圾桶、厨房等。

3.防污处理:对一些易污染的区域进行防污处理,如地面防污、防滑处理等。

4.清扫设备维护:对清洁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5.安全防护:在工作过程中要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遵守工作规程,保证工作安全。

三、工作程序1.领导安排:由主管领导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清洁工作内容和时点。

2.分工合作:清洁工作由专门负责的清洁人员组成团队,分工合作,分工明确。

3.设备准备:清洁人员在工作前必须准备好所需的清洁工具和设备。

4.开始清洁:根据工作计划,按照清洁程序开始清洁工作,确保工作质量。

5.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由主管领导进行检查验收,确认清洁效果,必要时进行再次清洁。

6.记录报告:清洁工作完成后,及时记录清洁情况和耗材使用情况,上交相关报告。

四、工作要求1.认真负责:清洁人员要做到认真负责,不马虎敷衍,确保清洁效果。

2.遵守规章:清洁人员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安排。

3.保护环境:清洁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环境。

4.注意安全:清洁工作时要注意安全,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5.文明施工:清洁工作要文明施工,不扰民、不污染环境。

五、工作奖惩1.优异表现:对工作出色、清洁效果好的员工,可以给予奖励和表彰。

2.违规处理:对违反规章制度、工作敷衍的员工,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六、制度修订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不定期进行修订,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关于防污闪清扫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员工能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保证清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第五章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第一节织物沾污一、污可将污视为存在于不清洁地方的物质或者是纺织品上不应有的物质。

常见的污有:①液体污,例如油;②粒子污,例如泥沙;③更多的可能是由液体和固体污组成的混合污。

混合污可为流体,如使用过的机油,或固体物质,如含有油性物质的煤烟。

在衬衫的衣领和袖口上的污主要是皮肤的细胞组织和皮脂的混合物。

从皮肤转移到织物上的上皮组织含有黄色或棕色色素(三聚氰胺、氧化血红蛋白等),从而污染了沾污面。

皮脂的主要组成如下表所示:另一类常见污是分泌的汗液,含有99%水,0.5%氯化钠和其他无机盐类,及0.5%有机物质(尿素、乳酸、丙酮酸等)。

经常遇到的另一类有机污为食品残留物(如脂肪)和着色剂(如青草或葡萄洒)。

最难去除的有机污之一是血液,除非迅速去除,否则在空气中氧化会转变为不溶性物质。

通过空气流动而吹入房间和地毯的街道尘污主要是无机物。

其组成相当恒定,它由七种成分组成:二、沾污沾污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自发进行的沾污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直接沾污,例如一滴落在台布上的脂肪污或通过空气流粒子沉积在织物上产生沾污。

②污从沾污表面转移到清洁物的表面,例如,与皮肤接触的衣领的沾污,椅子的扶手由于手的接触而沾污。

⑧静电沾污,由于纺织品表面的静电荷对空气中悬浮污的吸引作用,例如窗帘的沾污。

沾污作用不仅发生在纺织品使用过程中,在洗涤中也可能沾污,织物的湿沾污可有积累性,而且比应用过程发生的干沾污更易使纺织品的表面沾污。

在洗涤时的湿沾污包括通过洗涤液从沾污的织物转移到另一织物上或重新沉积在已去除污的织物上。

(1) 液体污的沾污液体污有有机油性物质如动植物油脂或矿物油,以及水溶液如含有着色剂的葡萄酒。

水性污实际上是水挥发后水中的溶质残留在织物上所引起的沾污。

液体污对织物的沾污就是液体对织物的润湿、渗透或粘附。

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性能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织物固体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

染整名词解释

染整名词解释

染整概论重要名词解释1、退浆率=(退浆前上浆率—退浆后上浆率)/退浆前上浆率失重率=(退浆前织物重量—退浆后织物重量)/退浆前织物重量2、轧余率=(轧液后织物重量—轧液前织物重量)/轧液前织物重量3、浴比:加工物质量与加工液(质量)体积之比4、丝光指纤维素纤维织物在一定张力、一定温度、一定时间的条件下与浓碱反应,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并具有丝样光泽的过程。

5、碱缩指纤维素纤维织物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的条件下与浓碱反应,使织物变得紧密、富有弹性的加工过程。

(松式加工)6、炭化就是利用羊毛纤维与植物性杂质对无机酸有不同的稳定性,使织物性杂质受到破坏,达到除草目的的过程。

7、练碱率(脱胶率)绸匹脱胶后的失重对脱胶前绸匹重量的百分率8、原纤化指利用纤维易于原纤化的倾向,将湿织物在松弛状态下使未被固定在纤维内部的短纤维末端翘起的过程9、松弛加工是将纤维纺丝、加捻、织造时所产生的扭力和内应力消除,并对加捻织物产生解捻作用而形成皱效应的过程10、定形是指纺织品经过一定的处理,从而获得所需的形态并保持其稳定性的过程11、热定型是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的张力下加热到所需温度,并在此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然后迅速冷却,使织物的尺寸形态达到稳定的加工过程12、碱减量利用热碱对酯健的水解作用,且碱的水解作用是由表及里的,纤维表面被腐蚀,出现坑穴,纤维变细,纤维重量减少,光泽柔和,有真丝般手感滑爽有弹性的过程13、碱量率指碱处理使纤维重量减少的比率14、染色指染料与纤维酯健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的结合,或利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染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坚牢色泽的加工过程15、染色牢度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以后的使用加工过程中,纺织物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或不退色的能力)16、染料是指能在水溶液或其他介质中使纤维染成各种坚牢色泽的有色有机化合物17、颜料(涂料)指不溶于水,并对纤维没有亲和力,只能依靠粘着剂的作用机械的附着在物体上而着色的有色物质18、耐晒牢度指染物在日光照射下保持不褪色的能力19、耐洗牢度指染物在肥皂等溶液中洗涤时的牢度20、补色:在可见光范围内,凡是两种不同颜色的光相混合在一起成为白色的这两种颜色成为互补色。

纺织品功能整理

纺织品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凡是能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实用功能的整理加工统称为功能整理。

包括:抗皱、防缩、防水、防油、阻燃、抗菌防臭、防霉防蛀、防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香味整理、陶瓷(保健)整理等等。

止血整理:整理手段:化学接枝变性(赋予织物新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止血机理:1、物理作用:吸收水分而膨化(增加血液粘度,减缓流速)紧贴产生压力(膨化胶体堵塞毛细管末端)2、化学作用:粘附及凝集血小板3、生理作用:促活凝血因子-----活化凝血酶抗冻疮整理整理手段:纤维上连接(化学嫁接(为经得起重复使用中酸性汗液和碱性洗液的侵蚀))某种化学物质。

抗冻疮机理:制止动脉的痉挛收缩(通过生理性舒解、物理性扶摸)消痒整理整理手段:选择一种在结构上近似组织胺(致痒的代谢产物,脱羧的组胺酸),活性又比组织胺较强的物质,连接在纤维上。

抗菌整理整理手段:抗菌剂化学结合等方法留存在织物上。

抗菌机理:抗菌剂直接作用或缓慢释放作用,抑制菌类生长。

抗霉腐整理整理手段:在织物上生成不溶性的抗霉腐物质、伯醇基化学变性、与纤维素纤维中羟基结合形成共价键。

抗静电整理整理手段:物理方法(带不同电荷的纤维混纺或交织添加油剂、给湿、车间接地)化学方法(用抗静电剂进行整理来消除,在疏水性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表面离子化)。

防臭整理整理手段:抗菌法(使杂菌无法在织物上繁殖生长)吸收法氧化法。

防紫外线整理整理手段: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用紫外线吸收剂,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选用适当的纤维,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用反光性强的物质)。

防污整理易去污整理: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沾污后在水中易于洗除。

拒污整理:拒污整理是指通过这种整理后的织物在空气中不易被污物沾污。

1.含氟整理剂适合作拒油整理剂。

2. 聚丙烯酸系整理剂适合作易去污整理剂。

污物分类(1)油脂类物质:乙醚溶解物、食品油脂、汗脂。

(2)水溶性物质:盐、糖、尿、汁、酸、碱,果汁、菜汁、难除的淀粉、胶水、蛋白质、牛奶,易再沾污。

亲水易去污整理剂,易去污整理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四防整理剂,衣料拒油拒水整理剂

亲水易去污整理剂,易去污整理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四防整理剂,衣料拒油拒水整理剂

聚酯等合成纤维疏水性强,易带静电,污垢的沉积也就变多,而且油性污垢也会牢固地附着在织物上,导致污垢难以除去和洗净;纤维素纤维由于经过树脂、柔软整理,其亲水性降低,甚至变成了拒水性。

易去污整理剂HSR2718为本公司开发的用于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T/C和毛/涤织物的耐洗型吸水SR(SR∶Soil-Release)剂。

它可以使整理后的织物具有亲水性,不易沾附油污或者沾上去的污迹容易洗掉,那么纺织品的服用性和舒适度将大有提高,同时也不会改变织物的天然外观和手感,使衣物真正实现“易打理”。

目前已广泛用于油田工作服、家纺、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

韩笑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与评测翟保京王贤瑞贾景文武生春孙冰(邯郸新维印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邯郸,056016)【摘要】从涤棉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实践出发,对染料选择、色光控制、助剂选择和整理工艺等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相关领域内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易去污整理生产工艺标准测试1.前言涤棉混纺织物长久以来一直是纺织品生产的一个大类。

由于其中的涤纶组分具有疏水性和亲油性,故涤棉混纺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易于沾染油污,在干燥情况下易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土,并且在洗涤时油污不易洗净还有再污染现象。

通过易去污整理,可以改善涤棉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其产品档次。

2.工艺流程原布→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定型→染色→易去污整理→下付3.工艺要点3.1染色3.1.1染料的选择长车轧染生产涤棉混纺织物一般采用分散/活性或分散/士林染色工艺。

由于易去污整理后尚需高温处理,所以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时应尽量选用具有高升华牢度的高温型分散染料,以保证最终产品的各项色牢度。

当遇到一些漂亮的颜色,不得不使用低温型分散染料时(如分散红3B),则在易去污整理时,必须降低焙烘温度,而以延长焙烘时间作为补偿。

3.1.2色光的控制色光的控制在易去污整理织物的生产中至关重要。

涤棉织物抗皱加耐久性三防易去污整理工艺

涤棉织物抗皱加耐久性三防易去污整理工艺

涤棉织物抗皱加耐久性三防易去污整理工艺抗皱整理是指纺织品通过某些热固性高聚物高温整理后,获得一定的尺寸稳定性,并具有较好的抗皱性能,抗皱整理只是对纤维素纤维才具有其价值。

三防整理是通过物理的和机械的作用,再织物表面形成一层由低表面能原子团组成的保护膜,不损伤织物天然手感的情况下赋予织物耐久性的拒水拒油拒污的性能,使水、油等液体污渍不能润湿并在织物表面形成小球而滚落,但不封闭织物的孔隙而保持织物原有的透气性能,使织物的亲水性降低到最小,疏水性达到最佳状态。

但三防整理无法做到织物在水中纤维溶胀或者干态高温状态下,纤维再次被污染的问题,那么就要考虑易去污整理。

易去污整理使织物获得将污染织物的污垢在织物洗涤过程中容易被去掉的性能。

所以,易去污整理使织物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与三防整理协同作用于织物时,使织物获得全面的防污性能,良好的易去污性能会损失掉部分三防性能,拒污和去污同时作用于织物,须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即要保持织物最佳的拒污性能又要保持好的去污性能。

二、抗皱整理和三防易去污整理的特点1、抗皱整理的化学和物理机理一般有两种观点:(1)现代的抗皱类树脂,至少有两个官能团能与两个纤维素分子链中的羟基共价健合或形成分子桥,由于将纤维素中相邻的分子链相互联合起来,于是就限制了纤维素中相邻分子链的相对滑移,改善织物的变形,满足抗皱需要。

如果只有一个官能团的化合物处理,很难达到上述效果。

(2)抗皱用的热固性树脂的初缩体是微小的粒子,能够扩散到纤维非晶(无定型)区内,树脂化合后即沉积于纤维中和纤维分子建立氢健,将纤维分子链互相缠结起来,结果限制了分子链的相对滑移作用,从而改善了织物的变形,满足抗皱需要。

2、抗皱整理加耐久性三防易去污整理的特点(1)抗皱整理赋于织物一定的平整度,穿着平整挺括,洗后无需熨烫,保持穿着平整外观,每时每刻衣冠楚楚,清新怡人。

同时,提高了织物的穿着寿命。

(2)抗皱整理工艺中柔软剂赋于织物柔软、厚实、丰满的感觉,穿着舒适。

功能性整理

功能性整理

“功能”性整理功能整理:通过特殊的化学助剂作用于织物表面,赋予织物特殊的效用的一种整理方式。

1.防水整理1.1防水整理:利用防水剂作用于织物上,使织物表面形成对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形成织物表面拒水的一种整理方式,通过高温焙烘170℃×3min,使之在织物表面固着,提高耐洗性。

1.2助剂类别:硅系、氟系两类。

硅系一般初始状态尚好,但不耐水洗,一般在五次以内,有的不耐洗。

价格也不相同,氟系的初始状态较好,一般耐10次以上水洗,同时具有防油功能,成本较高。

1.3工艺流程:染色布(半漂布)→浸轧烘干→焙烘→预缩→成品(注意布身的PH值:弱酸性,洁净度:不含表面活性剂)1.4指标和价格:1.5检测标准:AATCC-193-2004拒水性测试(滴水法):本测试用以确定处理后布料对液体的耐湿性能。

将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水、醇混合溶液滴在布料表面,观察润湿表面的扩展。

本测试提供了一种耐水性沾污染的大致评估方法。

一般来说,耐水级别越高,处理后布料耐水性沾污物性能越好。

标准测试溶液的成分如表1所示。

测试步骤:1. 将待测布正面向上放置于水平板上的白纸中央。

开始时以一号测试液进行测试,在待测布面的3个点上小心地将待测液滴成5毫米直径的圆形或约0.05毫升的量3。

2. 以45°观察这些滴点约10秒钟。

3. 如果3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未渗透或润湿织物纤维,则请用2号测试液滴于其邻近地方,并重复第2步骤4. 持续此步骤,直到三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渗透为止。

若所使用的测试液号码越高,且织物的三个点中至少有两点未湿透或现出中心,则其抗水等级越高。

••AATCC-22-2001沾水度检测方法:洒水法2.“三”防整理2.1“三防”包含的内容是:防水、防油、防污。

防水、防油可以检测一般为初始:W/O :6/5,10次水洗后:4/3,为合格,防污是概念,无指标。

通过高温焙烘170℃×3min ,使之在织物表面固着,提高耐洗性。

纺织品防污原理及防水、防污、防油检测

纺织品防污原理及防水、防污、防油检测

纺织品防污原理及防水、防污、防油检测防污是防止纺织品被沾污,易去污是纺织品被沾污后,容易去除,并在洗涤过程中不易被回沾。

生活中常见的污分为固体污(如灰尘)、液体污(如油)和固体、液体组成的混合污(如机油、煤烟)。

固体污对织物的沾污是对纤维的机械粘附作用,液体污对织物的沾污是液体对织物的润湿、渗透或粘附,是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吸附,主要靠机械力、范德华力吸附,是通过机械沉积、表面接触摩擦或静电引力粘附到织物上的。

一般织物上的污多是混合污,液体污作为固体污的载体或粘合剂使污渍更难去除,只要液体污去除了固体污也就去除了。

01防污防污主要是防止液体污对织物的润湿和渗透,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

当液体的表面张力高于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时,液体不能在织物表面铺展。

织物的防污可以通过拒水拒油整理实现,通过拒水拒油整理,将织物的表面张力降低到油性污的表面张力以下,就可以使织物不被水和油性污润湿,从而达到防污目的。

02去污净洗过程分三步:1、水和净洗剂向油污-纤维界面内扩散;2、借助卷缩机理,使油污和纤维分离;3、通过机械作用,油污进入水中去除。

对于亲水性纤维,水可通过纤维向油污-纤维界面扩散,对于疏水性纤维,需要引入亲水基团或使用亲水整理剂对织物进行处理,提高织物的亲水性,缩短净洗的初始阶段。

易去污整理剂含有亲水基团,作用于织物后亲水链段在织物表面定向排列,使织物亲水化,使水和净洗剂更容易向油污-纤维界面扩散,当其界面和纤维表面被水化后,油污-纤维界面被水-纤维界面和水-污渍界面所取代,从而使油性污与纤维分离。

易去污整理是使织物亲水化,防污整理是降低织物的表面能,如果使织物具有防污易去污性,就要使织物在液相中具有亲水性,空气中有很低的表面能。

三防易去污整理剂含有极低表面能的氟碳链段和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干态时,聚氧乙烯链段成螺旋状,氟碳链段定向排列于纤维表面,呈现拒水拒油性能,湿态时,聚氧乙烯链段定向排列于纤维表面,呈现亲水性,从而达到防污易去污性能。

第十二章 特种功能整理

第十二章 特种功能整理

若与树脂DMDHEU、PU等混用,以氯化镁为催化剂,可获得 耐久压烫与易去污两种功能。
四、防污及易去污整理剂和整理工艺
防污及易去污整理是纺织品既在大气中有良好的防污效果, 一旦被沾污后,又要易去污。织物既要防污又要具有易去污性能, 它在液相介质中必须具有很高的可湿性,γwf要小,γof要大,同时 在空气介质中具有很低的界面能,不为常见的油性污所润湿。
作用的。
一滴液体滴在固体表面上,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如:
当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处于平衡时,其A点受力情况如下所示:
并满足Young公式:
从润湿角度考虑:θ<900,且越小润湿效果越好; 从拒水作用考虑:θ>900,且越大拒水效果越好; 当 当 θ=0 时,液滴在固体表面铺平; θ=1800时,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呈球状,而滚动;
结晶醋酸锌 氯氧化锆
14.2g/L
10.8g/L 5.4g/L
一乙醇胺
整理工艺:
4.5g/L
二浸二轧(轧余率70%)→烘干(100~105℃)→焙烘(150~160℃, 5~7min)→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7、含氟化合物拒水拒油剂 含氟化合物拒水拒油剂的性能不同于有机硅和脂肪烃类拒水 剂,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是其具有拒油性。含氟化合物既能拒水又能 拒油,而有机硅和脂肪烃类化合物只有拒水作用,所以有机硅类拒
应用含有低表面能的含氟链段与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的混 合型嵌段共聚物,可同时达到相对立的两种效应,这种亲水性含 氟防污易去污整理剂的结构如下所示。
第十二章
特种功能整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传统纺织品的基本 功能即遮羞御寒、装饰美化、礼仪等作用已远远满足不了人类对 纺织品服用性能的更高要求,因此要求纺织品还必须具有一些特 殊的性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整理加工,使织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能 的加工称为特种整理。由于各种织物用途上的差异,因此其特种 整理的内容也不同,如: ① 防水、拒水整理; 棉织物 ② 阻燃整理; ③ 防油污整理; ④ 防辐射整理; ① 亲水整理; ② 仿丝绸整理; 合纤织物 ③ 防油污整理; ④ 防熔融整理; ⑤ 防起毛起球整理;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舒适和美观。

然而,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污渍不仅影响纺织品的外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污性能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关的整理技术。

一、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的原因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

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是导致其容易吸附污渍的主要因素。

纤维的孔隙和缝隙为污渍提供了藏身之处。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具有较大的孔隙,容易吸附液体和微小颗粒。

纺织品的表面能也对污渍的吸附有影响。

表面能高的纺织品更容易吸引和吸附污渍分子。

此外,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与各种物质的接触也是沾染污渍的重要原因。

例如,与食物、油脂、灰尘等的接触。

二、抗污性能的评估指标为了准确衡量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污渍的沾附程度、清洗的难易程度以及经过多次清洗和使用后抗污性能的保持情况。

对于污渍的沾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污渍在纺织品表面的扩散面积、渗透深度以及颜色变化来评估。

清洗的难易程度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和条件下,污渍的去除效果来判断。

而抗污性能的持久性则需要对纺织品进行多次使用和清洗循环测试。

三、常见的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1、拒水拒油整理这是一种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使水和油无法轻易润湿和渗透的技术。

常见的拒水拒油整理剂有氟碳化合物和有机硅类化合物。

这些整理剂能够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质,使水滴和油滴在其表面形成球状,容易滚落,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易去污整理易去污整理的原理是在纺织品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使得污渍在沾染后容易被清洗掉。

这种整理技术通常适用于那些容易吸附油性污渍的纺织品,如聚酯纤维制成的衣物。

3、纳米技术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应用于纺织品的抗污整理中,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抗污性能。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的使用无处不在,从我们身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布料,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然而,这些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纺织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和种类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首先需要清楚污渍的来源和种类。

纺织品上的污渍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饮食、工作、运动等。

常见的污渍包括油污、水渍、汗渍、血渍、果汁渍、咖啡渍等。

油污通常来自烹饪、机械操作或与油性物质的接触,其特点是难以清洗,容易在纺织品表面形成顽固的污渍。

水渍则多因水的渗透和蒸发留下痕迹,尤其是含有杂质的水。

汗渍是由于人体出汗,其中的盐分和有机物会附着在纺织品上。

血渍一般来自受伤或生理原因,其成分复杂,清洗难度较大。

果汁渍和咖啡渍等则是常见的食品污渍,含有色素和糖分等成分。

二、传统的纺织品抗污方法及其局限性在抗污整理技术发展之前,人们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方法来处理纺织品的污渍。

常见的方法包括及时清洗、使用洗涤剂和漂白剂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及时清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渍的残留,但对于一些顽固污渍或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效果不佳。

洗涤剂和漂白剂在去除污渍的同时,可能会对纺织品的纤维结构造成损伤,导致其强度下降、颜色褪色等问题。

而且,频繁使用强力洗涤剂和漂白剂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的原理和分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1、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能,如降低表面能、增加表面粗糙度或形成特殊的微观结构,使污渍难以附着在纺织品表面。

例如,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或化学涂层,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纳米技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纺织品抗污整理中。

第二十章防污、易去污、防再沾污整理剂

第二十章防污、易去污、防再沾污整理剂
Smith和Sherman认为,防污和易去污整理应同时具备三个条 件:
①是在纤维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膜, 减少纤维表面的不均匀性;
②降低纤维的表面能和抑制油性污在织物表面的自发铺展;
③是提高纤维表面的亲水性;
应用含有低表面能的含氟链段与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的混 合型嵌段共聚物,可同时达到相对立的两种效应,这种亲水性含 氟防污易去污整理剂的结构如下所示。
一、基本概念 防污:是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所
润湿造成沾污,也不会因静电原因而吸附干的尘埃或微粒于纤维或 织物表面。
使纺织品具有防污性能的整理称为防污整理。 易去污:是指织物一旦沾污后,污垢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 洗净,而且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变灰。 使纺织品具有易去污性能的整理称为易去污整理。 20世纪70年代,美国3M公司研究开发了具有防污和易去污双重 功能的整理剂。
根据上述分析,易去污的条件是:γof应尽可能大,γwf和 γow应尽可能的小。γow的值尽可能小是指从织物上脱离下来的小 油滴能稳定悬浮、分散在水相中。γow的大小决定于洗涤剂的品 种和浓度,一般情况下其值是小的。对于极性纤维而言,由于它 与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γwf的值也小,而γof值较大。
即纺织品必须具有高的亲水性能,这是易去污整理技术一项 重要的指导原则,事实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非极性纤 维表面引进亲水性基团或用亲水性聚合物进行表面整理,可提高 纤维的易去污性能。
第三节 “三防”整理的原理
由嵌段共聚物类的整理剂,在空气中以及在水中疏油性链段 和亲水性链段排列的方向不同,可达到三防整理的效果。 一、空气中
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呈卷曲状态折叠在分子内侧,而拒油 性含氟链段则在纺织品表面定向密集排列,形成具有低表面能的 表面而使织物具有拒油性能。 二、在水中

易去污整理

易去污整理

• 涤纶的性质:疏水/亲油
• 疏水性的聚酯纤维浸入水中时,它在水 中的临界表面张力比在空气中的临界表 面张力43mN/m还要高,这一数值比油污 的表面张力如何?
• 沾污情况如何?
• 易去污原理:赋予织物良好的亲水性, 使沾污在织物上的污垢容易脱落,也能 减轻在洗涤过程中污垢重新沾污织物的 倾向。
拒污和易去污效果
因此,拒污原理为:降低纺织品或纤维的表面能, 以及在易于沾污的部位预先用化学品占领。
易去污原理
• 易去污主要是去掉油性液体污,因为液体污常 常作为粒子污的载体和胶结剂,若液体污易洗 去,则粒子污也易于去除。
• 织物在洗涤液中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因为纤 维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临界表面张力是不一样的。
• 亲水性的棉纤维在水中的临界表面张力大大低 于其在空气中的表面张力,也明显低于油污的 临界表面张力。因此,棉纤维上的污垢易洗除, 且不易发生洗涤再沾污。
• 在重复洗涤中,织物的湿沾污有积累性,而且 比应用过程发生的干沾污更易使纺织品表面沾 污。
液体污的沾污
• 液体污主要通过润湿在纤维表面沾污, 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向织物内部、纤维 之间和纱线之间沾污。
• 液体污垢作为颗粒的载体和粘结剂而使 沾污更为严重。
粒子污的沾污
• 粒子污的沾污分两步:
–污先转移到纤维表面 –纤维对污产生吸附
• 不利的影响因素:尘屑粒子小;尘屑形状不规 则如呈多角形;纤维不平滑、线密度小、表面 较软;织物上有一层油、脂肪或柔软的热塑性 高聚物时;织物更易沾污且不易除去。
拒污、易去污、湿再沾污
• 拒污:纺织品抵抗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在纤维 或织物表面发生润湿,以及抵抗尘埃和微粒在 纤维或织物表面吸附的能力。
• 易去污:织物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 下容易洗净。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1织物的沾污1.1沾污的种类沾污是指油脂和颗粒状物质不必要地沉积在纤维构成的纺织品的表面或部的现象[1]。

一般污物可分成三类:a、固体粒子(干污),如泥土、尘埃、铁锈等,通常固体粒子是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b、液状污物,这类污物主要是油脂类和脂肪类物质,如食物油脂、灰尘中的油脂、机械油脂及人体排出的油脂等;c、水溶性物质,这类污物主要是各种水溶性或半水溶性固体物质及着色物质,如盐、糖以及一些着色物质等。

污物往往是以上几类的混合[2]。

1.2污物的吸附纺织品沾污通常是上述污物沉积于纤维表面,有时污垢会渗入纤维表面或纤维束之间。

沾污是纤维性能、污物性能以及污物与纤维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污垢在纺织品上一般通过静电效应、物理接触及洗涤沾污而粘附。

污垢主要吸附于纤维或纱线间、纤维表面的凹陷处、缝隙和毛细孔中,也有颗粒状污垢粘附于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粒子大部分属“油粘附”。

作为油性污一旦沾污纤维后,它们会在纤维上扩散,随着扩散的进行,使去除难度提高[2]。

1.3织物的沾污原因织物沾污的原因一般有物理性吸附、化学性吸附、静电吸附和再沾污等[3]。

a、物理性吸附:织物在服用中与外界接触,发生污物的转移。

如与皮肤、大气、其他衣服或物体的接触。

污物粒子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沾污接触面也就越多,越易沾污。

这种吸附作用与织物的组织、密度、纤维性能有关。

稀疏织物,污物颗粒保持量多,紧密织物虽然不易积尘沾污,但清洗污尘较困难;织物表面平滑不易沾污,高低不平的织物凹陷部分容易积污;不规则截面的纤维较圆形截面的纤维易藏污。

另外,当织物上有一层油脂或柔软的热塑性高聚物时,更会粘上污物。

b、化学性吸附:悬浮和溶有污粒的液体透入纤维部,污粒如果和纤维分子上的活性基做化学性的结合,以纤维作为固体溶剂而溶入其,污粒固着于纤维[1]。

c、静电吸附:在没有与污物结合的情况下,静电效应会使织物沾污。

第七章__纺织品功能整理 class

第七章__纺织品功能整理 class

CO2 + ·H
涤纶阻燃剂
MX MX RH + X · H ·+ HX
· OH
M+X· HX + M‘ R ·+ HX H2 + X · H 2O + X ·
+ HX
截获H ·、 ·OH, 阻燃。
3、阻燃剂
阻燃元素
Ⅲ:硼、铝 Ⅳ:钛、锆 Ⅴ:氮、磷、锑 Ⅶ:氯、溴
无机 阻燃剂
耐久型
非耐久型
阻燃剂使用:
二、常见拒水拒油剂
纤维表面性质决定润湿或拒水拒油性能,将其表 面改变为低表面张力固体表面,就能拒水拒油。 拒水拒油整理剂在织物上覆盖,使织物表面变为 低能表面。 在固体表面上具有低表面张力的基团:
1)碳氟基团 :-CF3,-CF2H,-CF2-CF2-,--2)碳氢基团:-CH3,-CH2-CH2-
羊毛、锦纶、蚕丝、粘纤、棉、麻、醋纤、维纶、涤、腈、丙 + -
纤维吸湿性---大,带电量低 影响静 电带电 量因素 空气相对湿度---大,静电低。小时静电大
纤维表面粗糙度---大,摩擦多,静电大
摩擦速率---快,静电大
摩擦压力---大,静电大
温度---高,静电小
一、抗静电方法
物理抗静 电方法 • 相反电荷中和方法,如涤/棉混纺 • 降低动、静摩擦系数,如油剂平滑性 • 增加纤维间介质的介电常数,如给湿 • 导走电荷法,如接地、导电纤维
裂解成分30种以上。
产生烟雾
涤纶阻燃:裂解温度和裂解产物不改变,火焰燃烧 受到抑制。 涤纶燃烧:自由基连锁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
火焰反应
RH +O2 ROOH R·+ ·OOH ROOH RO ·+ ·OH ROO ·+ ·H

纺织品的防污去污整理

纺织品的防污去污整理

纺织品的防污去污整理纺织品的防污去污整理张魁城(天津棉纺织三⼚)[摘 要] 本⽂通过⽇常⽣活现象,将污渍的类别、防污⽅法及去污途径进⾏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 防⽔;防油;防污;表⾯张⼒分泌物;微⽣物1 瞄准消费者⽬光的纺织品整理技术瞄准消费者⽬光⼀语,泛指消费者的⼼理就是产品的追求⽅向,市场需要就是⽣产⼚家的拓展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才能发展。

尤其是与消费者⾐着福祉相系的印染后整理⾏业,就更应突出⼀个理念,那就是研究为民所需,设计为民所想,产品为民所求的经营思路。

从⽽集中⼈才优势,不断增加新技术,屡屡呈现多功能,促使产品新颖化。

事实证明,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潮中,求得⽣存和发展,进⽽实现做⼤做强,久盛不衰。

再引深⼀步说,瞄准消费者⽬光,就是深⼊社会了解⼈群,或者说要依靠信息化⼿段,掌握市场变化。

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每个国家或地区,⽆论是为了满⾜国内或本地区⼈民购买需要,还是为了扩⼤外贸出⼝,⽆不在遵循这条途径前进。

放眼五彩缤纷的纺织品市场,诸如除汗消臭内⾐、具有防漏和透湿性能的游泳⾐、防⼿机电磁波⼲扰的园领衫、防⽔防污的免烫服装、可防⽔透湿抗菌防臭防油污的多功能绸缎、能除去过敏的织物、抗紫外线幅射的舒适织物、有知觉的聪明T恤衫等等,那真是琳琅满⽬美不胜收。

然⽽就消费者⽬光所及,较普遍关注的,其焦点⼤多还是集中在⽇常⽣活中解决起来最具实惠的,如衬衫⾐领、袖⼝的去污;幼⼉及学⽣服、运动服的防污;登⼭服、滑雪服的防潮防污;餐饮业、加油站、机车修理业⼯作服的防⽔防油防污的⽼⼤难问题。

对于这些易污染不易去除,要投⼊⼤⽓⼒洗涤的问题,多少年以来,⼈们⼀直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进⾏解决,现今科学技术发达,就应进⼀步使得防⽔防油防污去污技术为⼈民所享⽤。

这才是印染后整理⾏业,瞄准消费者⽬光,开发纺织品后整理技术,有地放⽮的⼀举。

2)常温320′(冷⽔洗)(4)乳化:WE软⽚3%(5)130℃33′3 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纯碱的加⼊要慢,否则会达不到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第五章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第一节织物沾污一、污可将污视为存在于不清洁地方的物质或者是纺织品上不应有的物质。

常见的污有:①液体污,例如油;②粒子污,例如泥沙;③更多的可能是由液体和固体污组成的混合污。

混合污可为流体,如使用过的机油,或固体物质,如含有油性物质的煤烟。

在衬衫的衣领和袖口上的污主要是皮肤的细胞组织和皮脂的混合物。

从皮肤转移到织物上的上皮组织含有黄色或棕色色素(三聚氰胺、氧化血红蛋白等),从而污染了沾污面。

皮脂的主要组成如下表所示:另一类常见污是分泌的汗液,含有99%水,0.5%氯化钠和其他无机盐类,及0.5%有机物质(尿素、乳酸、丙酮酸等)。

经常遇到的另一类有机污为食品残留物(如脂肪)和着色剂(如青草或葡萄洒)。

最难去除的有机污之一是血液,除非迅速去除,否则在空气中氧化会转变为不溶性物质。

通过空气流动而吹入房间和地毯的街道尘污主要是无机物。

其组成相当恒定,它由七种成分组成:二、沾污沾污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自发进行的沾污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直接沾污,例如一滴落在台布上的脂肪污或通过空气流粒子沉积在织物上产生沾污。

②污从沾污表面转移到清洁物的表面,例如,与皮肤接触的衣领的沾污,椅子的扶手由于手的接触而沾污。

⑧静电沾污,由于纺织品表面的静电荷对空气中悬浮污的吸引作用,例如窗帘的沾污。

沾污作用不仅发生在纺织品使用过程中,在洗涤中也可能沾污,织物的湿沾污可有积累性,而且比应用过程发生的干沾污更易使纺织品的表面沾污。

在洗涤时的湿沾污包括通过洗涤液从沾污的织物转移到另一织物上或重新沉积在已去除污的织物上。

(1) 液体污的沾污液体污有有机油性物质如动植物油脂或矿物油,以及水溶液如含有着色剂的葡萄酒。

水性污实际上是水挥发后水中的溶质残留在织物上所引起的沾污。

液体污对织物的沾污就是液体对织物的润湿、渗透或粘附。

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性能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织物固体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

当液体的表面张力高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时,液体不能在固体表面铺展,如经过拒水整理的织物不能被水润湿,洒落在织物上的水性污可自动滚落或被抖落。

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性能还取决于液体的粘度、织物的几何形状、沾污时施加的压力以及其它因素。

液体污和织物间的结合力主要是分子间的范得华力或氢键。

(2) 粒子污的沾污粒子污的沾污分两步:污先转移到纤维表面,而后纤维对污产生吸附。

沾污可通过①空气流的沉积作用;②静电引力;③从沾污表面对清洁表面的接触转移。

最重要的沾污原理是转移沾污,转移沾污包含有机械力作用,并伴随有压力、摩擦和碰撞等作用。

一般认为,沾污主要是污的粒子粘着在纤维表面引起的,而不是机械截留作用。

污粒子甚至能粘着于起始是光滑的表面上,如涤纶或聚乙烯薄膜。

粘着力的强度决定于单位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接触面积及纤维表面是否有液体存在。

在大多数情况下,纤维对污的吸附作用是由范德华力引起的,范德华力只能在很小的距离内有效,因此,污的粒子必须与粘着的纤维表面紧密接触。

因为污的粒子极其微小,极不规则,因此,当纤维表面和污的粒子在冲击接触时可以变形,可使接触面积增加,并使界面形状相互适应(见图2—1).所以能引起纤维表面发生塑性变形的压力或凹陷,可增加沾污作用(图2—2)。

图5—1 沾有粒子污的纤维表面的塑性变形图5—2 氧化铁在涤纶(·)和棉府绸(△)上的吸附值与压力的关系吸污的量取决于可接触的纤维表面积。

因此,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纤维的几何形状是决定织物拒污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一定的沾污条件下,织物的几何形状甚至比纤维的化学组成更为重要。

例如,尼龙66塔夫绸具有良好的拒污性能,而尼龙66经编装饰织物则比其它试验织物易沾污。

纤维上的油性薄膜有增加沾污的作用,但有关液体薄膜的物理性能和沾污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研究资料很少。

Kissa发现不同类型的化合物液体(烃类、脂肪酸,醇类及酯类)可增加亲水性织物和疏水性织物的沾污性,但沾污的类型不同(表2—3)。

沾污性随着液体薄膜的粘度对其介电常数的比值的增加而增加。

粘度会影响去污所用的剪切应力,介电常数对污的粘着作用影响就更加复杂。

显然己不是沾污的先决条件,即使液体在污粒子上的接触角不等于零,也可能发生完全润湿并具有较强的粘着力,而使污的粒子进入液体薄膜。

液体污因而作为粒子污的载体和粘结剂而使沾污更为严重。

第二节净洗过程一、粒子污的净洗粘着于纤维表面的粒子污的去除过程可分为两步(图2—3):①液体薄层首先渗入纤维表面和污的粒子间,而后通过溶剂化使粒子污和纤维表面分离,由于溶解于洗涤液中净洗剂的吸附作用而伴随产生溶剂化作用。

②洗除下来的粒子污进入大量水洗液中。

图5—3 粒子污的净洗机理多年来,关于粒子污净洗的动力学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

Vaughn等认为污的去除过程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即—dc/dt =kc (1)式中c为织物上的污含量,k为速率常数,t为洗涤时间。

然而,其他学者得到的去除污的数据似乎和此动力学公式有偏差。

Lolb等提出去污量与织物上初始含污量有关,并与洗涤时间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Schott支持去污过程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的观点,并指出其偏差是由于实际体系中纤维—污的键结合和沾污位置的变化。

容易分离的污比牢固结合的污的去除速率快,因此,洗涤速率随着洗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Kissa通过测定在一定时间间隔Δt内从棉和涤纶织物上去除的氧化铁量,来决定动力学反应级数:Δc/Δt =kC n(2)式中C为织物上的平均含污量;Δc为时间间隔Δt内的去污量,k为该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率常数,该速率以对数表示是一条斜率为n的直线。

1g(Δc/Δt) =nlgC +1gk (3) Kissa使Δt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纤维的初始含污量,来改变C,测定Δc,其平均速率常数可从和C相对应的纵坐标进行计算。

计算得到的动力学反应级数为1.1,与Vaughn最初推荐的值非常接近,也与Schott所提出的理论值相一致。

纤维上粒子污去除的难易并不完全决定于纤维的亲水性,其他因素如污的沾污位置及它与纤维的粘着力也很重要。

粒子污对纤维表面的粘着力取决于其相互吸引力,主要为色散力或范德华力以及污粒和纤维间的接触面积。

纤维表面的塑性变形可增加接触面积和粘着力。

由于接触面积取决于冲击力,因此,沾污条件影响污的粘着力和污的去除以及沾污的程度。

Kissa指出沾污条件和污的去除之间存在定量关系(图2—4)。

当洗涤条件保持不变时,则经洗涤后织物上的残留污c w可由式(4)表示。

c w=k r u(st s)0.5(4)式中k r为污的残留常数;u是所用沾污装置(加速器)的转速,表示单位沾污时间内输入的能量;s为沾污时与织物接触的污量,t s为沾污时间。

图5—4 氧化铁在洗涤棉府绸上的含量(%,o.w.f.)和沾污条件的关系从织物上的残留污与沾污条件的关系式可知,经洗涤后,织物上的残留污随着沾污过程所用的机械功的平方根的增大而增加。

在沾污时的力作用可增加污粒子对纤维的碰撞冲击作用,并使污粒子能更深地转入织物的内部。

沾污条件影响沾污时纤维上沉积的污量和经洗涤后织物上的残留污量,从而说明沾污过程中对织物所做的机械功对洗涤后织物外观的影响较洗涤前的沾污织物大,这就表明对于含污量相同的沾污织物,净洗性能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沾污时对织物所作机械功的剧烈程度对净洗性研究和易去污性试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可变因素。

(在极端情况下,极细小的污粒若镶嵌在纤维中,则很难被洗除,就如消光涤纶中的二氧化钛粒子)二、脂肪污的净洗有机污的去除有几种不同的机理(表2—4)。

在净洗温度下为液体状态的脂肪污的净洗作用主要通过卷缩机理(图2—5),该机理首先为Adam所推荐,促使油污卷缩的力为其界面张力的合力R(图2—6),θd动态接触角。

图5—5 油污的卷缩机理图5—6 水和沾有油污的纤维间的界面R=γFO-γFW+γOW cosθd(5) 若θd从0°增加到180°,合力R都为正值,则应有γFO-γFW>γOW(6) 即当油—纤维的界面张力γFO和水—纤维的界面张力γFW之差大于油—水的界面张力γOW时,油污可发生完全卷缩而自动去除。

当两者的界面张力差小于油—水的界面张力时,,油的卷缩作用到R为0和θd为θ时停止。

γFO-γFW<γOW(7) 当R=0时—cosθ=(γFO-γFW)/γOW(8)式中θ为平衡接触角或亚稳态接触角。

油污发生不完全卷缩,若要完全去除油污,则须作机械功。

为了提高油污的卷缩能力,对疏水性纤维须进行易去污整理。

由上述分析可知,易去污整理的机理应是增强纤维表面的亲水性,减少亲油性,即增大γFO,减小γFW。

从污的去除热力学可得到相似的结论。

在织物上为水所包围的油的界面能E1为:E1=A FγFO+A SγOW(9)式中A F为油—纤维之间的界面积,A S为停留在纤维上的油和水之间的界面积。

当油污从织物上去除后,其界面能E2为:E2=A FγFW+A OγOW(10)式中A O为水中的微小油滴的面积,当去污作用为自发进行时,则ΔE=E2-E1必须为负值。

ΔE=E2-E1=A F(γFW-γFO) +γOW(A O-A S) (11) 欲使ΔE为负值,必须使γFW减小,γFO增大,γOW减小。

而且从纤维上去除的油污的面积也应该减小,即从织物上卷缩的油污假设是球形,那么A O减到最小。

Adam论述了从织物上卷缩的油滴的大小,其结论也与去除的油滴的最小表面积相一致。

油性污的净洗首先必须使纤维表面为水润湿。

很显然,净洗剂应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即减小γW,并能润湿通常应用的纺织纤维。

Schan指出,许多表面活性剂在其临界胶束浓度下都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30mN/m左右,因此可足以润湿临界表面张力为40mN/m左右的纺织纤维。

如果润湿是净洗充分的先决条件,则仅仅借助于净洗剂的作用就可以从涤纶上去除油性污。

从表面能和界面张力能预测油性污能否从织物表面自发去除,然而按照热力学作用不能确定去污所需要的时间。

净洗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

水洗机的水洗循环具有有限的持续性,因此,洗涤效率决定于去污速率。

Kissa指出,油性污的净洗包括三个连续过程:图5—7 油性污的自发去除性能①初始阶段:水或净洗剂溶液向油污—纤维界面内扩散;②油污与织物分离:主要是借助于卷缩机理;③最后一个阶段,油污去除很缓慢或可忽略不计。

初始阶段可能很短,但如果油污和织物都是疏水性的,并且搅拌又不剧烈时,则也可能持续几小时。

第三节防污和易去污整理原理一、防污整理原理液体污对织物的沾污就是液体对织物的润湿(铺展)、渗透(芯吸)或粘附。

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性能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织物固体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

当液体的表面张力高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时,液体不能在固体表面铺展,如经过拒水整理的织物不能被水润湿,洒落在织物上的水性污可自动滚落或被抖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