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手册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三、【实验内容】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ms)(ms)被试1185.03615.13被试2232.47653.03被试3171.83519.83被试4227.97484.97平均时204.325568.24间颜色红绿蓝黄总平均时间被试1780.97549.03515.2615.33615.13被试2673.13643.27598.43691.87653.03被试3814.63433.13430.37419.87519.83被试4629.57414.13475.03449.5484.97平均时724.575509.89504.7575544.1425568.24间下面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相关t检验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ρ=0H1:ρ≠0ɑ=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相关性简单反应选择反应简单反应Pearson 相关性1.151显著性(双侧).849 N443.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ν=2,查t值表,t0.05/2,2=0.950,本例的|tr|=0.151<t0.05/2,2,P>0.05,按ɑ=0.05的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之间没有相关性。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指导操作手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分院(系、部):教育学院教研室:特殊教育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授课班级: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主讲教师:唐健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实验心理学》邯郸学院制《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心理实验导论教学时间:1学时。
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1)复习或预习(2)安排和指导(3)规则(4)实验记录(5)实验仪器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对待被试(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5、心理测验的功用6、心理测验的实施(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1)题目(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3)参考文献(4)附录实验一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目的: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阀测量计。
步骤: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
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
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目的:1、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2、学习使用触棒迷津。
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
步骤:1、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方凹槽。
插入时迷津定位标志孔放在左侧。
将迷津沿凹槽推进,使标志孔全部进入槽内。
将触棒导连线插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方“探笔”插孔内。
接通系统电源,按下计时计数器单元的计时计数键。
2、事先不让被试看见迷津。
被试坐在被试侧,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口。
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令其握好,并将棒引至槽内起始点。
主试宣布指导语:“当我发出开始口令后,请你操纵触棒沿槽前进,触棒进入盲巷,将发出一个声音,并计一次错误。
你要改变路线探索前进,直至终点,计为学习一遍。
请你一遍一遍地学习,至连续3遍没有错误地到达结束点为止(最多不超过10遍)。
注意:(1)触棒不准离开迷津槽跳跃前进;(2)悬肘操作,被试手及手臂不能触及迷津。
”主试除非发现跨越一个象限的迂回,否则不予以提示。
主试发出“开始”指令,同时按下操作箱内左侧下方“启动”键,计时计数器开始工作。
3、每遍结束后,主试记录此次数据(时间、错误次数)。
4、主试按计时计数器的“复位”键,复零后开始下一遍的学习。
结果:1、列表整理每遍的练习结果。
2、根据结果画出错误曲线和时间曲线。
讨论: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2、本实验用什么作因变量的指标?它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目的:学习使用光点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器材: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用纸。
步骤:1、准备工作:接通电源,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
背景亮度选1/16,颜色选红,亮度选1,占空比选1:1。
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扭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闪”与“不闪”现象。
2、正式实验:(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
《学前心理学》课程实训手册
《学前心理学》课程实训手册一、前言《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深入探讨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训手册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学前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目标1.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2.学会观察、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行为,理解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3.培养解决实际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如情绪管理、行为干预等。
4.提升与学前儿童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三、实训内容与案例1.守恒概念实验实训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守恒概念的发展情况。
案例:选取幼儿园中班幼儿进行皮亚杰的守恒实验。
首先,向幼儿展示两个形状相同但大小略有差异的泥团,询问幼儿两者是否一样大。
接着,当着幼儿的面将其中一个泥团搓成长形,再次询问幼儿两者是否一样大。
记录幼儿的回答并分析其守恒概念的发展情况。
通过此实验,学生可直观感受到学前儿童在守恒概念理解上的差异。
2.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发展观察实训目标: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案例:从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中各选取若干名幼儿,围绕“我最喜欢的一个人”这一主题进行发言,并进行录音。
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语言表达的流畅性、逻辑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此实训,学生可深入理解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
3.移情能力测试实训目标:考察学前儿童的移情能力。
案例:在幼儿自由游戏时间,教师假装受伤(如突然假装弄伤膝盖,表现出痛苦的样子),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反应。
注意避免直接注视或呼唤幼儿,以减少额外刺激。
通过此实训,学生可了解学前儿童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进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4.特殊儿童心理干预案例分析实训目标:学习如何针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干预。
案例:分析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
该儿童在课堂上独自行动,不喜欢与人交流,但在安静的课堂环境中会突然大声读新闻或广告内容。
心理实践教学活动手册(3篇)
第1篇一、前言心理实践教学是心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升学生的心理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手册旨在为心理实践教学提供指导,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心理学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干预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5.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1. 心理测评技术培训- 内容:心理测评工具的使用、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解读等。
- 形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际操作。
2. 心理咨询技能训练- 内容: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心理疏导技巧、心理危机干预等。
- 形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际咨询。
3. 团体辅导活动- 内容:团体动力、团队建设、心理素质拓展等。
- 形式:团体活动、户外拓展、小组讨论。
4. 心理实验设计与实施- 内容:实验设计原则、实验方法、数据统计分析等。
- 形式: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操作、数据分析。
5. 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疾病预防、心理调适技巧等。
- 形式:讲座、研讨会、心理沙龙。
6. 心理危机干预- 内容:心理危机识别、评估、干预策略等。
- 形式:案例研讨、情景模拟、实战演练。
四、活动流程1. 前期准备- 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和预期效果。
-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准备相关材料和设备。
-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分配角色和任务。
2. 活动实施- 按照活动计划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 教师或指导者全程参与,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 做好活动记录,包括活动内容、参与人数、反馈意见等。
3. 活动总结- 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
- 汇总活动资料,包括活动照片、视频、学生作品等。
-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为今后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五、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活动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记忆力的因素”,通过对实验参与者分组分别暴露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记忆力测试,进而初步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个体记忆力的影响,以及探讨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记忆力的影响。
一、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2、实验对象本实验共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女各半,年龄在18-25岁之间,且无神经系统疾病、头部外伤等危险因素的影响。
3、实验器材排除外部干扰的同时,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本实验使用双层玻璃制成的隔音窗与耳机、关闭灯光等硬件设备。
4、实验步骤(1)将6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人,分别为A组、B组、C组。
(2)为每组实验对象营造不同的环境条件。
A组实验对象被暴露在无声环境中,不会听到任何声音。
B组实验对象被暴露在高音环境中,将耳机佩戴于耳朵中,同时听到持续高音。
(3)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每组实验对象均进行记忆力测试,测试内容为阅读一段60秒的文字材料,离散复制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共进行3个测试。
5、实验结果(1)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所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通过总体的统计分析,发现A组实验对象记忆力表现最好,B组次之,C组表现最差。
二、实验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一次探究“影响记忆力的因素”的实验。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发现,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个体记忆力有卓越的影响。
在这一实验中,A组实验对象表现最好,即使在没有声音的环境中,也让实验对象的注意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帮助实验对象集中注意力去更好地记忆。
进一步来讲,高音与低音环境对人的注意力的影响也非常大,降低了记忆力的发挥。
我们在实验进行时,还注意到实验对象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与体验。
实验对象在受到高音或低音环境时,产生了负效应,这与实验结果高度相关,因为在高音或低音环境下,实验对象的注意力与记忆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分散与干扰。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完整版)
实验14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54
实验15 Stroop效应…………………………………………………………56
实验16长时记忆……………………………………………………57
实验17空间位置和数字记忆广度………………………………………………59
参考文献应把文章中引用过的文献都列出来。每篇文献应与文章中引用的地方相对应。
对应的方法可以按文章中引用的顺序,用[1]、[2]、……等数字注明,文献也用[1]、[2]、……数字排列顺序。如果在文章后面又引用前面已引用过的文献,原来用[2]注明,后面还可用[2]注明。另一种对应的方式就是在文章引用文献的地方后面,在括号内注明作者的姓名和出版年代等。这样,参考文献就要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或者笔划顺序排列。如果同一作者在同一年代发表的不同文章都被引用,则可在年代处加下标a,b…。在文献中也必须要注明相应的下标。
实验8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35
实验9简单、选择与辨别反应时……………………………………………………40
实验10表象的心理旋转……………………………………………………45
实验11不同材料的学习迁移…………………………………………………………47
实验12交叉迁移…………………………………………………………………49
关键词包括本实验中所用的重要概念和仪器,所要测量的心理量等术语,以方便读者检索。一般为3~5个。
导言的主要目的是介绍所研究的领域,回顾和本研究最有关系的前人研究的成果,过去研究中的矛盾、遗漏以及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拟检验的假设和预期的成果。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训手册完整版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训手册完整版在幼儿的世界里,每一天都是充满惊喜和探索的冒险之旅。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像是一群勇敢的探险家,试图解开这些小宝贝们内心世界的神秘密码。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幼儿园观察一群小朋友玩耍。
其中有个叫萌萌的小女孩,她手里拿着一个小玩偶,独自在角落里默默地自言自语。
我好奇地凑近,听到她在和玩偶说着自己的小心事。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幼儿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
幼儿教育心理学,那可是我们探索幼儿心灵宝藏的重要指南。
首先,我们得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
他们就像小小的海绵,不断吸收着周围的一切信息。
比如说,给他们一堆形状各异的积木,他们一开始可能只是随意摆弄,但慢慢地,他们会开始尝试把相同形状的积木放在一起,这就是认知发展的小小体现。
在情感方面,幼儿的喜怒哀乐那可是写在脸上,毫不掩饰。
有个叫天天的小男孩,因为小伙伴抢了他的玩具车,瞬间就大哭起来,小脸涨得通红。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耐心引导,让他学会分享和等待。
幼儿的注意力也是个有趣的话题。
他们的注意力就像一只调皮的小蝴蝶,很难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
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没有生动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可能没一会儿他们的心思就飞到九霄云外啦。
说到语言发展,那更是充满惊喜。
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小朋友奶声奶气地说:“老师,我要吃‘饭饭’。
”从简单的叠词到完整的句子,这是他们成长的足迹。
再来说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有的小朋友特别积极主动,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而有的则比较害羞,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
比如组织画画活动,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对于稍显胆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先握着他们的小手一起画,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那可得下一番功夫。
就像每次午睡后,让他们自己整理小床铺,一开始可能会弄得乱七八糟,但只要我们耐心指导,慢慢地他们就能做得有模有样。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情绪词语与中性词语的加工实验,研究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认知加工差异。
二、实验流程1.实验材料准备:-40个情绪词语(包括20个积极情绪和20个消极情绪,如“快乐”、“愤怒”、“难过”等)-40个中性词语(如“桌子”、“笔记本”、“树木”等)-电脑、耳机、实验软件2.受试者招募:-招募20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大学生。
3.实验程序:-为每位受试者随机呈现80个词语,包括40个情绪词语和40个中性词语。
其中50%的情绪词语和50%的中性词语用积极情绪,另外50%用消极情绪。
-每个词语呈现时间为2秒,呈现顺序随机。
-在每个词语呈现完毕后,受试者需根据实验软件上的提示,进行情绪识别任务。
-识别任务为判断刚刚呈现的词语是表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还是中性情绪。
受试者通过键盘输入“A”、“S”或“D”来作出选择。
-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反应时间:情绪词语组和中性词语组的平均反应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情绪词语组的平均反应时间显著高于中性词语组(t(19)=2.34,p<0.05)。
这表明情绪词语在认知加工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
2.正确率:情绪词语组和中性词语组的平均正确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情绪词语组的平均正确率略低于中性词语组,但差异不显著(t(19)=0.86,p>0.05)。
四、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认知加工差异:情绪词语在识别任务中的认知加工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可能是因为情绪词语在大脑中引起了更多的激活和注意力分配。
2.正确率影响:虽然情绪词语组的平均正确率略低于中性词语组,但差异不显著。
这可能表明情绪对于识别任务的正确性没有显著影响。
然而,本实验只对积极和消极情绪进行了比较,未包含其他情绪状态,如焦虑、压力等。
心理学真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心理学真实验研究: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二、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假设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2.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四、实验对象随机抽取某高校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五、实验材料1. 情绪调节问卷: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基本信息。
2. 情绪调节训练教材:包括情绪调节理论、技巧和方法等。
六、实验方法1. 问卷调查:对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2.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每周2次,每次1小时。
3.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对象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七、实验程序1. 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将10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2. 问卷调查: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3.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组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八、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显著提高(p<0.05)。
2. 对照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
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九、讨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情绪调节训练对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 本实验结果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结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心理教育实践教学手册(3篇)
第1篇前言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手册旨在为心理教育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学习。
第一章实践教学概述一、实践教学的意义1.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4. 增进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促进全面发展。
二、实践教学的类型1. 课堂教学实践: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 社会实践:如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实地考察等。
3. 个体咨询实践:如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辅导等。
4. 研究实践:如心理学课题研究、实验设计等。
三、实践教学的目标1.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心理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一、实践教学设计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确定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
2. 选择合适的实践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实践形式。
3. 制定实践计划:包括实践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实践内容等。
4. 设计实践任务:明确实践任务的要求、步骤和评价标准。
二、实践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确保实践所需的场地、器材、资料等准备充分。
2. 课堂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 过程监控:关注学生的实践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评价反馈:对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
第三章实践教学评价一、评价原则1. 全面性: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
2. 客观性:评价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3. 发展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
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
心理学实验指导手册(应用心理学专业试用)苏州科技学院教育系2005年10月18日前言实验教学是心理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已在实验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课程中开设数量不等的学生分组实验或课堂演示实验,部分院校还根据自己的条件,分别在发展心理、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医学心理、生理心理学以及运动心理等课程中开展了实验教学。
本手册主要用于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实验的指导。
开设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课程,对于促进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方法,加深学生理解实验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开展探究性学习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课程通过实施有关的经典心理学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进行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完成心理学实验的规范程序,以及撰写规范的心理学实验报告的流程,并掌握控制心理学实验变量和分析心理学实验结果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完成实验心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基础的心理学实验,撰写规范的心理学实验报告,同时能够掌握阅读与分析心理学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心理学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实验的开设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主动地运用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报告写作规范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标题要把研究问题最重要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词句说清楚,一般中文标题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如果是因素性实验,最好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作者作者应包括对实验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并以贡献的大小排列顺序。
作者所在单位包括单位名称、邮政编码。
摘要摘要是关于实验的总结,应对研究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做一简短的叙述。
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简介:减法反应时是由唐德斯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反应时,减数法反应时主要是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部分,然后分析加工的过程。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即为所要测量的心理过程。
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异即为此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唐德斯把反应时分三类,A B C 三种反应时。
第一类反应称为A反应时,又称简单反应时,呈现的刺激,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通常用来做基数时间。
第二类反应称为B反应时,又称选择反应时,呈现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B反应时是最复杂的。
第三类反应成为C反应时,又称辨别反应时,呈现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一个刺激作出固定反应,其他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根据减数法A B C反应,A是基线时间,B-C是选择时间,C-A是辨别时间。
目的:通过反应时ABC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中的计时计数器单元,反应时单元,手键一个。
步骤: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侧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按起“声、光”选择键,即选择光刺激。
3.准备实验。
被试坐在反应时测试单元前,双眼平视反应时观察窗口。
在各类反应的正式实验前,主试将“学习、测试”键拨到“学习”一侧,按照该类反应的要求练习5次,以熟悉实验情境。
练习后主试将“学习、测试”键拨到“测试”一侧。
按“复位”键准备下一组实验。
4.A反应。
被试距刺激呈现器1米处,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
指导语:“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请注视刺激呈现窗。
当你看到红光刺激后,就迅速按反应键,要求又准又快。
不许提前按键。
如果提前按键,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重新开一组。
心理学研究与实践手册
社会发展的心理支持
心理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心理支持,如培养健康 人格、提高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等。
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心理学可以揭示社会变革的心理机制和动力 ,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
THANKS
感知与注意 记忆与学习 语言与思维
问题解决与决策
研究人类如何接收、处理和解释 来自环境的信息,包括视觉、听 觉、触觉等感知过程,以及注意 力的分配和控制机制。
研究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包括语 言理解、表达和交流过程中的认 知过程。
情绪心理学
情绪的基本理论
阐述情绪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以及情绪与认知、行为和生理反 应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发展的机遇与策略
全球化合作
心理学可以加强全球化合作,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心理学交流和合作,以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创新驱动
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发现 新的研究领域和问题。
培养跨学科人才
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心理学人才,以适应心理学发 展的需要。
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社会问题的心理学解读
感谢观看
数据收集的可靠性 采用可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收集 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 复性。
数据分析的严谨性 对数据进行严谨、客观的分析和 解释,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导性结 论。
心理学研究的道德与法律责任
01
02
03
04
遵守法律法规
确保研究工作遵守国家和 地方的法律法规,不违反 任何法律禁止性规定。
Hale Waihona Puke 尊重知识产权案例分析法对被评估者的历史资料、观察记录和测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诊断意见。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指南手册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指南手册1. 引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为了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现象,需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本指南手册旨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设计原则,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2. 研究方法2.1 观察法观察法是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等,可以获得相关数据,并分析个体与其背景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形式,具体选择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条件。
2.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编制问卷并将其分发给被调查者,可以收集大量数据,并对个体的注意力、情感、态度、观点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问题的精确性和明确性,以及避免引导性和主观性的问题。
2.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可以精确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和测量个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测试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和双盲实验设计等。
3. 实验设计原则3.1 随机性在实验设计中,随机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
通过随机分组、随机分配实验条件和随机选择实验参与者等,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2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原则之一。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明确要控制的变量,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这些变量不变。
通过控制变量,可以确定实验条件对实验参与者行为和反应的影响。
3.3 操作定义在实验设计中,需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准确的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是指明变量的度量方式和具体操作步骤,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双盲设计双盲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双盲设计中,实验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实验条件,以避免主观意识和期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结论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是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现象的重要工具。
心理学实验手册
目录第一部分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实验项目一、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1.颜色视觉 (1)2.知觉的整体性 (2)3.知觉的选择性 (3)4.知觉的理解性 (4)5.如觉的恒常性 (4)6.深度知觉 (5)7.错觉 (6)8.观察力 (7)9.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8)10.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9)11.表象和想象 (10)二、基本心理能力的实验测定1.注意广度 (11)2.注意分配 (12)3.时间知觉 (13)4.速度知觉 (14)5.短时记忆广度 (15)6.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16)7.工作记忆广度 (16)8.再认能力测定 (18)9.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 (19)三、经典心理实验1.最小变化法一明度的差别阈限 (20)2.恒定刺激法一音高的差别阈限 (21)3.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22)4.对偶比较法一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24)5.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 (25)6.评价法一信号侦察论 (26)7.系列位置效应 (27)8.句子理解速度 (28)9.似动现象 (28)10.学习迁移 (29)11.STROOP效应 (31)12.河内塔 (32)13.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34)四.认知心理学实验1.概念形成 (36)2.表象的心理旋转 (36)3.减法反应时一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37)4.空白试验法-学习的策略 (38)5.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40)6.记忆的加工水平 (41)7.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 (42)8.内隐记忆 (44)9.记忆错觉 (47)10.无意识知觉的实验研究一错误再认 (49)11.汉语词汇加工过程的抑制机制 (51)第二部分JGW—B心理实验台实验项目1.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53)2.恒定刺激法 (54)3.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56)4.光简单反应时实验 (57)5.声选择反应时实验 (59)6.光选择反应时实验 (60)7.减法反应时实验 (61)8.加法反应时 (63)9.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64)10.心理差异量测量 (66)11.颜色爱好测验 (68)12.注意广度 (69)13.注意起伏 (70)14.划消实验 (71)15.彩色负后像 (72)16.颜色混合 (73)17.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 (74)18.影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的因素 (76)19.形状恒常性 (77)20.图形后效 (79)21.图形识别 (80)22.似动 (81)23、有凭借再现与无凭借再现 (82)24.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 (83)25.短时记忆容量测定 (84)26.图形再认 (85)27.串行一并行加工实验 (87)28.心理旋转实验 (88)29.镜画实验 (89)30.迷津学习 (90)31.Vincent集体学习曲线 (91)32.表情认知 (92)33.信号检测法(有无法) (93)34.手动作的稳定性 (95)一、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1. 颜色视觉英文名称:COLORVISION现象简介:不同波长的光线(电磁波)是无色的,但当它们刺激人的视觉系统时就产主了颜色视觉。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手册
在自然环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其行为和反应。例如,观察儿童在游乐场上的社交行为。
自然观察
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以深入了解其行为和想法。例如,参与学生的课堂活动以观察其学习行为。
参与观察
对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例如,对某个具有特殊才能或经历的人进行长期跟踪观察。
案例研究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对被试进行心理测量和评估。例如,使用智力测验了解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
测验调查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大量被试的回答,以了解他们的态度、看法和行为。例如,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需求。
问卷调查
通过与被试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深入了解其心理特征和经历。例如,对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进行访谈,了解其心理恢复过程。
数据收集
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分类和编码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随机化
通过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不同组别或处理条件下,以消除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制定实验程序
设计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实施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等。
确定实验变量
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并确定变量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式。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实验目的和研究假设,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选择实验设计类型
根据研究问题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如组间设计、组内设计、混合设计等。
开放科学与实践
心理学基础实验手册
2011心理学基础上机实验手册(一)上机实验目的:加深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对心理学实验的了解。
(二)上机实验项目: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演示实验:深度知觉,错觉操作实验:再认能力测定,短时记忆广度,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表象的心理旋转,概念的形成。
(三)上机实验操作步骤:1.进入实验系统。
(1)双击桌面的绿色图标.(2)点击“添加”按钮,填入个人信息,之后点确定进入系统。
注意:由于是首次进入系统,不能直接在对话框里填入信息。
注意:五项必填项目为:编号—填入自己的学号;姓名;性别;所属—自己的院系;生日。
(生日必须填写真实年龄生日)其他各项可不填。
2.选择具体实验。
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再认能力测定,短时记忆广度,心理表象旋转,概念的形成。
选择一个具体的实验后,右侧的确定按钮才会变成绿色。
3.查看实验信息。
注意:此处要仔细阅读实验介绍和名词解释。
通过阅读这两部分你可以详细的了解该实验。
4.开始实验点“开始实验”后,出现个人信息,再点一次“确定”。
进入到实验指导语部分。
认真看指导语。
实验的目的,实验如何进行,让你如何反应都在实验指导语里面。
只有看懂指导语才能做实验。
注意:实验过程中想退出实验的话,按键盘左上角的“ESC”退出。
处于指导语状态时不能退出。
退出实验系统后再次登录系统时,不再点“添加”按钮,而是在对话框“用户编号”处直接填入自己的学号即可。
5.查看实验结果。
点“用户结果”或者“实验结果”查看。
有必要的话把实验结果保存自己拷回去。
注意:上述是一个实验的操作过程,一个实验做完后,保存结果,至此一个实验完结。
再继续做其他实验。
选择实验—开始实验---实验结果(操作同上)。
6.完成实验后的思考题。
(四)思考题: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
2.什么是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中涉及了哪些心理加工的成分?3.谈谈你对心理表象旋转实验的感受与认识。
4.简述你的概念形成的过程。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1如何帮助刚升初一的孩子更好适应初中生活?(1)环境适应提前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日常管理制度,特别是吃饭、住宿、作息时间、上学方式与路线、学生行为规范等,家长要结合以上信息和孩子一同规划入学后的各种事宜,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孩子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抗拒学校的严格管理。
(2)心态准备亲子畅想漫谈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初步确定进入初中想要提升的地方、发展的轨迹和达成的目标,对孩子进行心态与信心的建设。
(3)学习适应可提前了解初一教材设置,制定学习策略。
初中生学习适应不良主要表现是〃学习过程受阻〃,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测验)"的学习过程没有很好地衔接连贯。
家长可对孩子在家预习、复习和作业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将观察到的情况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以便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
(4)人际关系适应孩子进入初中,同伴关系逐渐取代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和同伴相处,要懂得尊重、包容、欣赏他人,学会沟通和合作。
同时,家长做好人际互动的良好示范,在与孩子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孩子,遇事多问感受,少问对错。
2.孩子变得说不得、训不得,家长说一句就要顶撞十句,孩子究竟怎么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1)教养方式优化升级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也需要改善沟通和教养方式,更多地用倾听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急于打断孩子的表达,也不武断地评判孩子的想法是否幼稚,避免在细节上纠缠不清、重提旧账。
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上,适当地让孩子参与进来,允许孩子表达意见,在互动中给孩子示范沟通中的倾听与尊重,孩子才能重新学会〃听话〃。
(2)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发展上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自尊心强,对外界评价比其他时候更敏感,渴望有话语权。
如果家长仍然用小学时命令式、控制式的方法与之沟通,则会引发孩子激烈的抗议与不满,那是孩子在维护自尊心,讨要话语权,呈现出来的就是叛逆、不服管。
心理实验指导书(定版)
心理学实验指导书人文学院心理实验室二〇一五年八月前言在心理学科的百花园中,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尤为突出。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不仅促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也推动着心理学各领域的迅猛发展。
心理实验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利于把理论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具有可感性、实用性、操作性的知识,让书本中的理论在实验中得到检验。
同时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严密的实验程序安排,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科研意识。
一、实验内容设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教学要求学时分配实验类别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要求1 感受性测试测定感觉阈限大小实际操作 3基础类验证6人必做2 反应时测试测定反应敏捷程度实际操作 3基础类验证6人必做3 双手协调、手指灵活性测试测定双手协调、手指灵活程度实际操作 3基础类验证6人必做4 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测定注意稳定程度实际操作 3基础类验证6人必做5 场依存性实验测定认知风格实际操作 3基础类验证6人必做6 投射测验测定需要及动机实际操作 3基础类验证6人必做二、考核方式及要求1、考试方式:现场实际操作成绩、实验报告的撰写成绩、口试成绩分别为总成绩的50%、30%、20%。
2、考核要求: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考核,要求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严格要求;既考核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又考核学生操作心理仪器的动手能力,更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实验教材:自编教学参考书:1、杨治良主编. 实验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2、郭秀艳、杨治良主编. 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3、孟庆茂、常建华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年版4、张厚粲主编.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目录一、感受性测试------------------------------------------5二、反应时测试------------------------------------------8三、双手协调、手指灵活性测试----------------------------9四、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11五、场依存性实验----------------------------------------14六、投射测验--------------------------------------------16感受性测定一、实验仪器:长度面积估计器二、实验目的:通过长度面积估计器的操作,测定长度差别阈限,学习平均差误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实验项目一、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1.颜色视觉 (1)2.知觉的整体性 (2)3.知觉的选择性 (3)4.知觉的理解性 (4)5.如觉的恒常性 (4)6.深度知觉 (5)7.错觉 (6)8.观察力 (7)9.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8)10.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9)11.表象和想象 (10)二、基本心理能力的实验测定1.注意广度 (11)2.注意分配 (12)3.时间知觉 (13)4.速度知觉 (14)5.短时记忆广度 (15)6.空间位置记忆广度 (16)7.工作记忆广度 (16)8.再认能力测定 (18)9.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 (19)三、经典心理实验1.最小变化法一明度的差别阈限 (20)2.恒定刺激法一音高的差别阈限 (21)3.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22)4.对偶比较法一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24)5.部分报告法-瞬时记忆 (25)6.评价法一信号侦察论 (26)7.系列位置效应 (27)8.句子理解速度 (28)9.似动现象 (28)10.学习迁移 (29)11.STROOP效应 (31)12.河内塔 (32)13.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的优越性 (34)四.认知心理学实验1.概念形成 (36)2.表象的心理旋转 (36)3.减法反应时一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37)4.空白试验法-学习的策略 (38)5.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40)6.记忆的加工水平 (41)7.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 (42)8.内隐记忆 (44)9.记忆错觉 (47)10.无意识知觉的实验研究一错误再认 (49)11.汉语词汇加工过程的抑制机制 (51)第二部分JGW—B心理实验台实验项目1.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53)2.恒定刺激法 (54)3.声简单反应时实验 (56)4.光简单反应时实验 (57)5.声选择反应时实验 (59)6.光选择反应时实验 (60)7.减法反应时实验 (61)8.加法反应时 (63)9.句子—图形匹配实验 (64)10.心理差异量测量 (66)11.颜色爱好测验 (68)12.注意广度 (69)13.注意起伏 (70)14.划消实验 (71)15.彩色负后像 (72)16.颜色混合 (73)17.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 (74)18.影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的因素 (76)19.形状恒常性 (77)20.图形后效 (79)21.图形识别 (80)22.似动 (81)23、有凭借再现与无凭借再现 (82)24.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 (83)25.短时记忆容量测定 (84)26.图形再认 (85)27.串行一并行加工实验 (87)28.心理旋转实验 (88)29.镜画实验 (89)30.迷津学习 (90)31.Vincent集体学习曲线 (91)32.表情认知 (92)33.信号检测法(有无法) (93)34.手动作的稳定性 (95)一、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1. 颜色视觉英文名称:COLORVISION现象简介:不同波长的光线(电磁波)是无色的,但当它们刺激人的视觉系统时就产主了颜色视觉。
因此,颜色是视觉系统接受光刺激后的产物。
物体之所以显现颜色,就是因为它们反射光线到我们的视觉系统。
颜色视觉有三种特性:(1)明度(brightness):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强度相对应;(2)色调(hue):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波长相对应:(3)饱和度(saturation):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纯度相对应。
这三个维度可以构出一个颜色立体(color solid)模型,所有的颜色体验都可以从这三个维度来描述。
不同颜色是可以相混合的。
颜色混合分为加法颜色混合(additive colormixture)和减法颜色混合(subtractive color mixture)。
在视觉系统中进行的不同波长的色光的混合,遵从“加法原则”;而不同颜色的颜料的混合不是在视觉系统中进行,是颜料自身的混合,遵从“减法原则”。
人们对颜色会产生视觉后象(afterimage),即当颜色刺激移去后,仍有颜色感觉的现象。
颜色视觉后象通常都是负后象,即后象的颜色与原刺激的颜色互为补色。
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原刺激作用的时间有关,刺激作用时间越长,产生的后象持续时间越长。
对颜色后象的一种解释是,由于长时间注视一种颜色,对这种颜色的感受性大大降低,这时再注视白色背景,就相当于由白光中减去原注视颜色,因此产生了补色的感觉。
颜色视觉后象主要发生在外周视觉系统。
颜色对比(color contrast)是指不同颜色的物体并列或相继出现时,引起的色觉与单一颜色时不同。
无彩色对比(黑白色)的结果是引起明度感觉的变化,觉得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彩色对比使颜色向其背景颜色的补色变化。
颜色对比与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是相联系的。
颜色对比发生在中枢水平上。
演示方式:以图片形式分别演示颜色视觉的颜色立体模型、颜色混合、颜色视觉后象、颜色对比。
交叉参考:知觉的恒常性参考文献:1.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419-420页2.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186-197,241-242页3.Richard J.Gerrig,Philip G .Zimbardo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and Life, 16th)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81-86页4.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99-105页5.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91-98页2. 知觉的整体性英文名称:PERWHO现象简介: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间的构成关系有关。
这一点在最简单的线条图形的知觉上就能体现出来,格式塔学派将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原则(grouplng principles)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1)接近律(proximity):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2)相似律(similarity):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相似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3)连续律(continuity):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4)封闭性(closure):封闭和完整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当客体本身不封闭、不完整时,人们倾向于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的封闭图形。
这种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知觉产生的轮廓,称为主观轮廓(subjective contour)。
而且,这个轮廓在知觉经验上是边缘最分明、形状最明确的。
当人们把各个部分知觉为一个整体时,这个整体便具有新的、单独的各个部分所没有的意义。
这意味着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堆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此外,与知觉的整体性相关的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不可能图形(impossible figure)。
这些图形通常是心理学家、艺术家们设计和绘制出来的。
在这些图形中,如果单独观察每个部分,所得到的知觉是清楚、正确的;但如果将图形作为整体来观察,就会发现无法获得明确、合理的整体知觉经验。
演示方式:以图片形式演示知觉整体性的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和封闭性等组织原则,并展示一些不可能图形。
交叉参考: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参考文献:1.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8-37页2.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2-25页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22-124页,130-132页4.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26-230页5.Richard J.Gerrig,Philip G .Zimbardo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 16th)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14-118页6.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23-125页3. 知觉的选择性英文名称:PERSEL现象简介:在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接触大量的外界刺激,人们不可能同时把这些刺激都纳入为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
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知觉的重要特点。
由于知觉的选择性,人们的知觉既清晰、准确,又完善而丰富,不致陷于僵化。
在知觉的选择过程中,被选择出来的部分叫图形(figure),即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就是背景(ground)。
图形有鲜明、完整的形象,是有意义的,容易被记忆。
图形突出于背景之前,背景在图形之后连续地延伸。
图形和背景的关系只是相对的,此时知觉的图形可以是彼时知觉的背景,此时知觉的背景也可以是彼时知觉的图形。
两可图形(ambiguous figure)就是最好的例子。
两可图形,也叫双关图形、交变图形,指的是对象和背景可以不时加以转换的图形,最典型的两可图形是人脸—花瓶图形。
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
此外,知觉者的经验、兴趣、动机及职业等也都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
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
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时,产生的就是知觉定势(perceptual set)。
知觉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环境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对感知世界的一种知觉启动(perceptual prllnlng)。
知觉定势能够使知觉在条件不变或相似的情况下更迅速有效,也能够促进非理想条件下的知觉。
有时环境中的刺激是难以辨认、不完全的,而基于过去经验的预期能够使我们产生有意义的知觉。
但知觉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它较刻板,有时会妨碍知觉的正确性。
演示方式:通过多幅两可图形的图片来演示知觉的选择性。
交叉参考: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参考文献:1.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8-37页2.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2-25页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21-122页,159-162页4.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42-245页5.Richard J.Gerrig,PhiIip G .Zimbardo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Psychologyand Life, 16th)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5-106页,130-131页6.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25-129页4. 知觉的理解性英文名称:PERCOM现象简介: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作出最合适的说明,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理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