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9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创造宣言》
《创造宣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创造宣言》学案课前积累一、作文写作素材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3、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
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4、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5、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上节精要复习肖像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
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
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创造是⼈类发展的强⼤动⼒。
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找出种种借⼝。
陶⾏知先⽣⽤教育家的⼝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是创造之⼈,让我们⾄少⾛两步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创造主未完成之⼯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崇拜。
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地公、⼟地婆来供⾃⼰崇拜,省事者把别⼈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上主义者造出爱⼈来崇拜。
笨⼈借恋爱之名把爱⼈造成丑恶⽆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者不是奉⾏恋爱⽆上主义,⽽是奉⾏万恶⽆底主义的魔⿁,因为他把爱⼈造成魔⿁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造⽯像,⼀⾯崇拜⾃⼰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像,不是造爱⼈。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
真善美的活⼈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像,是我们的爱⼈。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
先⽣之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
说得正确些,先⽣创造学⽣,学⽣也创造先⽣,学⽣先⽣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不是个⼈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不是仅仅属于个⼈。
在⼀个集体当中,每⼀个活⼈之塑像,是这个⼈来⼀⼑,那个⼈来⼀⼑,有时是万⼑齐发。
倘使⼑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法之交响中,投⼊⼀丝⼀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的塑像和⼤理⽯的塑像有⼀点不同,⼑法如果⽤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法如果⽤得对,则⼀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过于⼀张⽩纸,⼋⼤⼭⼈挥毫画他⼏笔,便成为⼀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过于⼀块⽯头,到了飞帝亚斯,⽶开朗基罗的⼿⾥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说:⽣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创造宣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创造宣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创造宣言》这篇文言文文本。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本,使学生了解文化创新和创作的意义,同时思考新时代下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创新和创作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1.《创造宣言》本文是一篇宣言性文本,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发起的一项文化运动的宣言。
文本主张“反对封建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强调文化创新和创作的重要性,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本使用较为简练的文言文表达,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是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2.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本教材是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适合学生学习。
该教材采用了既有现代语言材料,又选取了经典的语文文本,兼顾价值观与能力培养,很好地满足了现代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创新和创作的意义。
2.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2.难点1.习惯性思维的打破。
2.如何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五、教学方法1.概念透析法通过将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进行透析,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文本中的主要观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理念。
3.讨论辩证法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创新和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本质。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引入《创造宣言》的历史背景和由来,让学生了解宣言的意义和作用。
2.讲解环节通过阅读文本,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和思想进行透析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和精神。
3.案例分析环节通过案例,让学生将文本中的主要观点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上语文《创造宣言》导学案
20《创造宣言》学案(一)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作者。
2. 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3. 理清文章的脉络思路。
【新知预习】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 给下面的加点词语注音。
中.伤()遁.词()鲁钝.()玄奘..()()懦.夫()屋檐.()樵.夫()经石峪.()六贤祠.()趋.向()烟囱.()剃.头()镰.刀()灌溉.()豢.养()崇.拜()曾参()()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画龙点睛:(2)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二、文学常识。
《创造宣言》作者______,安徽歙县人,______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____________”,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课堂探究】1. 知识链接:演讲词,俗称演说词、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一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2. 探究:(1)速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作者是如何引出议论的话题的?【优化训练】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2.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参考答案:【新知预习】一、查找工具书,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20.《创造宣言》导学案
答案:陶行知驳论文五1.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6.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7.品味文章语言,试结合例子分析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1.2.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这五种错误观点是: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3.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
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4.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5.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6.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议论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
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
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
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
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3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
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创造宣言》,使学生了解到创新和创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创造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2. 分析《创造宣言》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反馈卡。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创新和创造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创新和创造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阅读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预习,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一段,预习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准备展示。
2. 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共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Step 3:理解课文(10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主要观点。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Step 4:分析课文(10分钟)1. 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解读。
2.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并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对于课文的表达和意义的影响。
Step 5:课堂练习(10分钟)1. 阅读理解: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2.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创新和创造的作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来写。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Step 7:课后作业1. 课后预习下一篇课文。
2.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写作训练。
教学反馈:使用教学反馈卡,学生可以在卡片上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创造宣言》 导学案
课题:《创造宣言》课时: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略)
作者简介:(略)
写作背景:(略)
一、展示解析“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
二、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一)文体链接
1.解题。
2.议论文的种类。
(二)整体感知
1.快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2.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发出的宣言是什么?(三)课文精读
1.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
2.文章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3.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是从哪些角度出发提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4.本文揭示主旨的是哪句话?
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四)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中的修辞及其作用。
(五)文章主旨
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汗水,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宣言。
三、当堂检测“学习目标”
1.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2.读4~10段,回答:本部分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创造宣言-陶行知导学案》
《创造宣言-陶行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陶行知的生平宁主要思想,理解他的创造宣言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分析创造宣言中的观点和理念,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进修和生活中。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
二、导学内容:1. 陶行知的生平宁主要思想陶行知(1891-1961),原名陶澍,字行知,号三秋,浙江余姚人,中国闻名教育家、思想家。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的创造宣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对于中国教育界和社会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2. 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创造宣言是陶行知在192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主要内容包括:提倡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强调实践,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自由,追求真理;强调坚持不懈,勇于追求梦想。
这些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三、导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陶行知的生平宁主要思想,引出创造宣言的重要性和影响。
2. 进修(30分钟)让学生阅读创造宣言的原文,并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其中的观点和理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进修和生活中。
3. 思考(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或写作练习,总结创造宣言中的核心思想,并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践行这些理念。
4. 实践(2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或个人任务,让学生运用创造宣言中的理念,完成一项创新性的任务或项目。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效果,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5. 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进修过程,思考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鼓励他们总结经验,为将来的进修和生活制定更好的计划。
四、作业安置:1. 完成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对创造宣言的理解和感悟。
2. 设计一个创新性的项目或活动,并用文字或图片展示出来。
3. 阅读陶行知的其他著作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他的思想和影响。
五、课后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营或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创造宣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创造宣言》的主旨,掌握文中的关键概念和表达方式,学习议论文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创新精神的重视,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实践的态度。
教学重点:陶行知在文章中提出的创新理念和创造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识和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理念的内涵和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引导学生将创新理念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陶行知: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创造宣言》课文PPT课件,包含陶行知的生平简介、《创造宣言》的文学特点和相关教育背景。
与创新和创造教育相关的案例资料、图片或视频,如著名创新者的事迹、创新产品的例子等。
学生作业本、笔、案例分析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创新故事”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与创新和创造教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创新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创造宣言》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陶行知的生平和《创造宣言》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陶行知提出的创新理念。
深入探讨(15分钟)1. 创新理念:分析创新理念的内涵和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2. 教育实践:讨论创造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实践创新。
互动活动(20分钟)1. 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分析与创新和创造教育相关的案例,探讨案例中的创新要素和成功经验。
《创造宣言-陶行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创造宣言-陶行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陶行知的生平宁思想。
2.理解《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3.掌握《创造宣言》中提出的创造力培养方法和意义。
4.启发学生对创造力的重视和培养。
二、导学内容1.陶行知的生平宁思想陶行知(1891年-1946年),字子行,号知行,江苏无锡人。
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后留学日本,成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作家。
他提出了“知行合一”、“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被誉为中国摩登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创造宣言》是陶行知在1945年发表的一篇演讲,主张“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中心”,强调了创造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培养学生终身进修和发展的关键。
3.创造力培养方法和意义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创造力的几点方法:激发兴趣、培养想象力、注重实践、鼓励创新等。
他认为,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对创造力的重视和培养创造力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素质之一,是培养学生终身进修和发展的重要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导学过程1.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阅读《创造宣言》相关内容,了解陶行知的生平宁思想,思考创造力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教室讲解通过讲解陶行知的生平宁思想,介绍《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创造力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分享自己的创造经验和想法,激发彼此的创造潜能。
4.教室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创造力的理解和培养方法,鼓励他们展示创新作品和想法,增进互相进修和交流。
5.课后反思让学生反思教室进修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创造力的培养方法和意义,思考如何在平时进修和生活中发挥创造力的作用。
四、评判方式1.参与度评分:根据学生在教室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定其参与度和贡献度。
创造宣言导学案及答案_0
创造宣言导学案及答案篇一:创造宣言导学案及答案第七课创造宣言学习目标1.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
2.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把握运用事实论据进行反驳的论证方法。
2.理解演讲稿富有号召力、鼓动性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一、自主学习案(一)走近作者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又名知行,后改为行知,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著作有等,并有合编(六卷)。
(二)文化常识即,春秋之后儒家主要经典之一。
它与合称“五经”。
里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卦辞,这些卦辞里的“图形线”叫爻辞。
每一个卦辞和爻辞都有它一定的意义。
:南宋文天祥抗金失败被俘后在狱中所作,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在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文体知识1.议论文三要素指什么?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事实论据、理论论据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4.议论文有哪几类?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四)预习课文1.字音遁辞()玄奘()()懦夫()苏彝士().....供奉()供给()()..2.词语遁辞:。
鲁钝:。
众叛亲离:。
二、合作探究案(一)阅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段),提出中心论题。
【部编版】20.创造宣言 (导学案)
20 创造宣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崇拜、伤痕、中伤”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重点)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语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学所关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二、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2.知识链接(1)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697),清初画家。
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宁王朱权后裔。
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
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
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
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
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
工书法,行楷学王羲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2)《安魂曲》: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
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
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3)曾参:曾参(前505年一前463年),字于舆,生于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
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
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深,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著有《大学》,《孝经》两书,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尊其为“宗圣”,“述圣”。
曾参传业于子思,子思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学派”。
三、字词积累1、重点字崇拜(chóng)伤痕(hén)中伤(zhòng)塑像(sù)遁词(dùn)鲁钝(dùn)玄奘(zàng)懦夫(nuò)屋檐(yán)樵夫(qiáo)豢养(hu àn)陡然(du)烟囱(cng)繁殖(zhí)灌溉(guàn)走投无路(tóu)2、多音字中伤(zhòng)恶语伤人(è)调查(diào)中间(zhng) 恶心()调整(tiáo)(3)重点词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创造宣言》导学案
《创造宣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及其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4.领悟创造精神对个体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学习重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作用。
3.领悟创造精神对个体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
2.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文学家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丰收的成果,带来奋斗的喜悦,带来生存的信念。
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
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2.背景链接《创造宣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
在这篇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文体链接“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创造宣言-导学案教学设计
《创造宣言》学案及评测练习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张雯方法先行——议论文文体知识小回顾中心论点:是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分论点论据:史实、事例、统计数字等。
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议论文三要素论证:通过预习,你能找出本文的三要素吗?请在文中画出并批注。
作者简介——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创造了创造教育的理念。
背景:他目睹旧中国国贫民弱,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
他在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创造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
创造教育是他结合国情,拯救教育时弊的创举。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五方面:1.创造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一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
2.创造教育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
4.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一要解放他的头脑。
二要解放他的双手。
三要解放他的嘴。
四要解放他的空间。
五要解放他的时间。
六要解放他的眼睛。
5.启发、自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方法。
结合中学生实际谈谈,我们可以如何培养创造力?文体解读——了解宣言的文体特点宣言是一种极为严肃的公布主张、意见的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说理生动、富有感染力。
1.围绕“创造”这个话题,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2.一篇演讲稿不仅说理充分,还要感染鼓舞听者,合理采用修辞(如排比、呼告、比喻)和句式(短句)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请你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分析。
走近名人——了解层出不穷的创造事例八大山人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阅读公开课《创造宣言》导学案(定稿)
《创造宣言》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等第【学习目标】1、了解用事例和道理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3、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课前预习】1、字词正音。
中.伤()遁.词()懦.夫()豢.养()灌溉.()烟囱.()倘.若()懒惰.()鲁钝.()樵.夫()【课堂探究】1、本文标题为《创造宣言》,作者的宣言是什么?2、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进而提出了自己的正面观点,是什么?3、完成表格。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文中批注)示例:“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等人的事例,批驳了“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5、品味语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排比句(段),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文中批注)【课堂反馈】想和做胡绳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情。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增加效率的方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导学案导学案:《创造宣言》【课前导学】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1.以约翰·列侬、马克·扎克伯格、乔布斯等名人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些人的成功与他们的创造力有什么关系?2.让学生回忆自己有什么创造新事物的经历,可以是作文、绘画、编程等方面,鼓励他们分享。
二、预习导引(框架理解)通过导入新课的问答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创造力与成功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习《创造宣言》这一课文做好铺垫。
【课堂学习】三、师生共学(查漏补缺)1.首先,共同完成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1)阅读课文,了解文中创造宣言的背景与作者。
(2)解答问题:创造宣言是由多少分段组成的?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完成填空题:乒乓球的创造者是______。
2.接着,集中精力研读课文,学习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思考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创造力的看法。
(3)解答问题:创造力在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四、师生共建(思考探析)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组讨论活动:(1)讨论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如学习积累、经验丰富等。
(2)团队合作,发挥想象力,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创造力。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如读更多的书、锻炼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活动等。
3.学生分享自己对创造力的理解和体会,提出自己富有创造性的想法。
【课后延伸】五、巩固提高(拓展思维)1.每个学生写一篇作文,主题是“我的创造宣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自己对创造力的思考。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文,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分享优秀作文,并在班级、学校或社区内展示,激发更多学生创造力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创造宣言》这一课文。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了解到创造宣言的作者及其背景,思考创造力与成功的关系。
《创造宣言》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创造宣言学案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棱〔〕自学活动〔二〕〔解决目标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局部〔-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局部〔-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自学活动〔三〕〔解决目标3〕研习课文第一局部: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局部。
小组合作,分别复述第一、二只猫的故事。
4.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②家里的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③第一、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各是怎样的?三、测评训练对下面描写精彩的语句作出点评。
1、三妹常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2、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三局部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写第三只猫的内容,注意描写方法2.通过比拟,理解课文主题。
导学过程1.分析1-14段写第一、二只猫的内容,赏析细节描写的语句。
——34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完成以下题目。
1〕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第21课《创造宣言》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迁
移
行
动
一、缩写“宣言”,感悟“文体”
仿照《世界人权宣言》的形式,缩写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诚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
3、有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
4、议论文主要有以下两类。
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驳论: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本篇课文是(文体)。
5、宣言的含义。
中伤遁词鲁钝懦夫豢养灌溉
画龙点睛自暴自弃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一)遁词:
(二)山穷水尽:
(三)走投无路:
(四)自暴自弃:
四、课前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9年级语文教材同步资料《创造宣言》学案课前积累一、作文写作素材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3、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
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4、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5、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上节精要复习肖像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
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
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
像两只美丽的蝴蝶,追逐、嬉戏在芬芳浓郁的玫瑰园作者从眼睛、鼻子、脸形和服饰上写出了两人长相与性格的不同之处。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
”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
”“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
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
怎么办呢?……”——王愿坚《粮食的故事》自主预习学习目标1、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2、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一、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二、文学常识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驳论性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的文章。
1、阅读课文,请说说文章的文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都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二部分()驳斥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三部分()作者坚定的创造信念。
二、再读课文,分析鉴赏1、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2、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3、本文揭示主旨的是哪句话?三、重点段落赏析训练创造宣言(节录)陶行知〖注〗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赛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
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
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
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卡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可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呢!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答:五种错误的观点: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⑤____(不超过20个字)作者得出的结论:_______(不超过12)2、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4)答:4.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6分)答: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本课小结本文作者先通过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的创造来说明什么是创造,然后通过事例分别批驳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最后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即中心论点。
拓展延伸轻松一刻,随你心意,想做就做。
温馨提示:请课下做下面测查想象力的题目,请如实回答,并根据所得分数查阅答案。
请将选择的答案分数记录下来。
1、你不得已要说一个谎话时 A:总是慌乱,不抱有希望,结果让对方听出你是在说谎〔1分〕B:编造的过于详细,结果引起对方的怀疑〔3分〕 C:话讲得恰倒好处,令人信服〔5分〕2、你相信自己的谎言吗? A:相信〔5分〕 B:不相信〔1分〕 C:差不多相信〔3分〕你来的时候,人们突然不说话了,你认为 A:他们准是在谈论你〔5分〕 B:这是谈话中的正常间断〔1分〕 C:他们是在与你打招呼〔3分〕3、你对别人倒霉、失意的经历的反应是 A:流眼泪〔5分〕 B:同情〔3分〕 C:厌烦〔1分〕4、你受到批评时 A:你完全拒绝批评〔1分〕 B:你认为这些批评是合理的,正当的〔3分〕 C:你觉得做的事情总是不对的〔5分〕5、你晚上外出消遣时 A:总是在你熟悉、喜欢的地方〔1分〕 B:每次都试一试不同的地方〔5分〕 C:有时换新的地方〔3分〕6、在你盼望什么人来时,而他却时时不到 A:你担心他出了什么交通事故〔5分〕 B:你会假定他被什么事情耽搁了〔1分〕 C:你至少在一小时之内不会担心〔3分〕7、你在剧院或影院看演出时哭过吗? A:哭过〔5分〕 B:没有哭过〔1分〕 C:已经有多年不哭了〔3分〕8、如果你晚上孤身一人 A:你觉得害怕〔5分〕 B;觉得不烦恼〔1分〕 C;有点怕,但是又能够消除〔3分〕9、听鬼神故事时 A:会使你发笑〔1分〕 B:会令你感到毛骨悚然〔5分〕 C;会使你对超自然的事情感兴趣〔3分〕10、你盯着有图案的墙壁纸时 A;要是看了很长时间你还能看的出其中的格局〔5分〕B:你不怎么注意他〔1分〕 C;你只不过单纯注意它的设计图样〔3分〕11、你在一处陌生地方睡觉被奇怪的声音弄醒时 A:会想起鬼〔5分〕 B:会想到夜盗窃〔3分〕 C:会想到是热水管〔1分〕12、交友时 A:尽管你们相识不久,你认为对方是有理想的〔5分〕 B:你想使你交往的人进一步理想化〔3分〕C:你看的出你喜欢的人实际上很漂亮〔1分〕13、当你在看有一篇熟悉的小说改编成影片时 A:你通常想到看电影更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1分〕 B:你通常觉得自己很失望〔5分〕 C;你发现这个故事由于电影的特点而改变了〔3分〕14、你空闲时 A;能够以思考为自娱〔5分〕 B:要是能够找到事情做会觉得很快活〔1分〕 C:要是有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考虑,觉得很高兴〔3分〕15、、你对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吗? A:经常有〔5分〕 B:有时有〔3分〕C:实际上从来没有〔1分〕16、要是你知道你打算买的那幢房子里曾经发生过凶杀案子 A:如果这个地方对你很合适,你还会买吗?〔1分〕 B:你会立即放弃买这幢房子吗?〔5分〕 C:你会想到这种事情会不会在你身上发生吗?〔3分〕17、你在心里改写过小说或电影的结局吗 A;只是这个故事给你很深印象时才会想过〔3分〕 B:经常如此〔5分〕 C:从来没有〔1分〕18、在讲述你自己的经历时 A:你总是夸大其词以便把自己的经历说的更好〔5分〕 B;坦率地叙述自己的经历〔1分〕 C:只修饰某些细节〔3分〕19、你幻想吗? A:经常〔5分〕 B:有时〔3分〕 C:很少〔1分〕20、你幻想的时候 A;能够虚构出大量的详细错综复杂的事情〔5分〕 B:只能模糊地想出一些中意、合乎需要的情节〔1分〕 C;偶而能够把某些细节安插进去〔3分〕21、看报纸时发现这样一条信息:饥饿的第三世界 A:你会迅速翻过不看〔1分〕B:你会发现自己没有食欲〔5分〕 C:你告戒自己应该为其做一些什么〔3分〕22、你能在想象中与别人交谈吗? A;只是在辩论之后才能〔3分〕 B;不能〔1分〕C:经常这样〔5分〕23、强烈的视觉意象总是伴随着你思考吗?A:通常如此〔5分〕B:很少〔1分〕 C:有时〔3分〕24、你认为自己 A:对于冒险很有经验〔5分〕 B:对冒险不感兴趣〔1分〕 C:对冒险感兴趣,但不总是很有信心〔3分〕25、如果一个孩子给你讲述了他一个想象中的同伴的故事 A:你完全进入他的幻想〔5分〕 B;你会告诉他说谎不对〔1分〕 C:你只是宽容地微笑以一下〔3分〕26、当你心里想着一首你喜欢的歌曲时 A:你能完全清楚地听到这首歌〔5分〕 B:你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3分〕 C:你得小声唱才能想起来〔1分〕27、当你发现邻居被盗窃时 A:你会查看自己门上的锁是否牢固〔1分〕 B:你想买一只看家狗〔3分〕 C:你想买一支枪〔5分〕28、你能否假设你可能会遇到像坐牢这类麻烦事情吗? A;不能〔1分〕 B:在情况稍有不妙时可以想象到〔5分〕 C: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做不到〔3分〕评介:总分在30——150分之间,总的来说是分数越高,想象力就越强;30——50分,这类人的想象力是弱型,令人十分遗憾,似乎一点督不能进入想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