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精神与中国禅文化

合集下载

“禅商”的文化指向

“禅商”的文化指向

“禅商”的文化指向释果宁摘要:“禅商”是当代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新动向,它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赚钱动机与生存智慧、差别智与根本智、张扬个性与破除我执。

“禅商”是继“儒商”之后中国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再斟酌和再选择。

这种“悟心灵之源,体万物之道”的文化觉悟有助于当代经济生活的质量沉淀和“商道”智慧的逐步成型。

2000年,韩国作家崔仁浩出版了一本名为《商道》的长篇商业小说,仅两年发行量就突破200万册,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也迅速畅销,形成亚洲文化圈中的“《商道》热”。

2003年8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引进推出该书之后,一月订数即达15万册。

《商道》讲述的是19世纪初朝鲜巨商林尚沃从一个卑微的杂货店员成为天下第一商真实而传奇的一生,以及他在经商中悟得的“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所谓“商道”。

《商道》虽是一部韩国小说,却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含了很多儒释道的智慧和哲理。

《商道》将经商做人的世俗智慧提炼升华为“道”的境界,并在书中渗透了“商道即人道”、“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高手做势,中手做市,低手做事”的思想。

崔仁浩在谈到他的创作动机时说:小说创作开始时,韩国发生经济危机,并进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管的时代,于是他一面创作一面思索,韩国经济之所以陷入监管的境地,就是因为在经济活动中没有遵循“商道”的结果。

其实在国内,“商道”问题也是近年来企业界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所谓“商道”,究其实是如何将中华传统儒、释、道文化变现为当代企业文化资源的问题,在信息经济或文化经济时代,“知本”、“知道”、“知心”已成为看得见的趋势,而对“道”的理解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的自觉选择,这种现代化的道,究竟是究于人际以德配天,还是追问生命直入空茫?或者是人天和谐顺应自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界继“儒商”之后又有“禅商”一说,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

所谓“儒商”、“禅商”,其实就是商人对“道”的某种斟酌和选择。

第三讲日本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

第三讲日本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
第三讲: 第三讲:
日本企业的 精神价值文化
总论
日本企业宗教信仰的国民基础 企业神社与企业创始人的信仰 企业家的宗教信仰 企业员工培训与坐禅悟道 企业墓地及企业对已故职工的祭 祀
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员工的基本信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是员工的基本信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心理需求、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心理需求、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日本的企业文化根植于日本传统的神佛 信仰,是宗教(包括民俗宗教) 信仰,是宗教(包括民俗宗教)信仰与美国 传入的经济民主主义思想融合而成的产物。 传入的经济民主主义思想融合而成的产物。 日本的宗教信仰已融入到日本人的生活 中,企业人士往往把某种宗教信仰引入公司 的精神价值文化中,培养了员工把公司作为 的精神价值文化中 培养了员工把公司作为 的意识, “家”的意识,使大家具有集体主义的经营 思想。 思想。
一 楼 到 达 厅 的 羽 田 航 空 神 社
东 京 羽 田 机 场 第 一 候 机 大 楼
行业守护神、神社
医药业职工信奉神农、少彦名命; 陶瓷业职工信奉地藏菩萨; 和服裁缝祭祀吴服神社; 航运业职工祭祀住吉大社、宗像神社; 相扑祭祀大兵主神社末社相扑神社; 学生和教师信奉学问神菅原道真; 商人信奉蛭子神社; 农民信奉稻荷神社的宇迦之御魂命; 气象预报员祭祀气象神社; 建筑工人信奉圣德太子;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 韦 伦 资 义 神[M].北京:三联书 联书店,1992 联书
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马克思・韦伯(Max 创 马 韦 Weber,1864-1920)首先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 资 的概念,认为这种精神是从根本上支撑资本主 认为这 认为 资 义的原动力,它体现为诚实 现为诚实守信、积累财富、 动 现为诚实 积 财 勤俭节约,认为营 俭节约, 俭节约 认为营利和追求利润是一种伦理性 润 伦 义务, 这 伦 义务,而这种伦理在无意识地驱使着人的行为 识 驱 为 方式和生活方式。韦伯并没有把宗教决定论来 韦 论 代替马克思的经济 经济决定论的意思,而是强调 强调了 马 经济 论 强调 两者的相互作用。

日本精神及信仰

日本精神及信仰

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日本的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而不是类似西方社会的“罪感文化” 其社会强制力来源于外部社会而不是人的内心狭小的国土和资源的稀缺产生了大和民族扩张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同时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他们不得不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所以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日本在世界民族坐标中是个有特色的民族。

以往,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从事以种稻为主的单一种植型经济,这种生产方式从春种到秋收若无整个家族及邻舍的彼此照料帮忙,势必举步维艰。

这就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集体本位主义形成的始因。

日本文化可说是一件“百纳衣”,主要由中国、英美及本土诸种因子构成。

日本人自身创造力依靠引入外来文明得到启发,进而推进本国发展。

日本文化的继发性形成了该民族学习和接种其他文化的价值取向。

战后日本更是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地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略,且与传统文化相整合,陶冶成一种新质的颇具东方特色的日本式的文明。

一位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说:“我们日本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哲学。

”日本人具有“亲自然”的情感倾向,在思维方式上重感觉、轻抽象;重经验、轻思辩。

日本文化具有重学习、模仿和综合再创造的倾向。

说到底是它文化的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而形成实用主义。

“家”是日本文化的基质。

日本传统的整体结构是“家”的联合,其顶端是皇室,这种多层次的同组关系形成作为日本社会整体的政治组织即国家。

这种纵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严格的等级特征。

传统日本社会除皇族和宫廷贵族以外,依次的等级是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和贱民。

日本人很讲究“忠”和“孝”。

日本人的“忠”与“孝”与中国人的理解不相一致。

日本人的基本假设前提是每个男女生来负有“恩情债”。

有债就需要报恩,报恩的主要形式是“忠”。

世人皆知的日本人的“企业精神”、“集体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忠”的价值基础上。

因其具有独特的文化,日本才能踏上其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羞耻感将日本人牢牢地束缚在道德律令中,因此在日本人看来,知耻就成了德行之本。

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特点日本的企业文化特点1.耻感文化日本文化不同于中国的“仁道文化”,或者欧美“罪感文化”,它属于“耻感文化”。

“耻”是因外力而被动感受到的,是人前的抱负和炫耀。

因此日本的武士道在无形中让它自大,偏执和狂妄,此外日本又是一个岛国,地理上相对封闭和渺小的格局,构成了日本文化人格中的自卑、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独。

这种二次元的性格特征,强化了员工个体对企业整体的归属感,因此终生雇佣制在日本才成为可能。

2.集体主义日本是一个虚拟的血缘社会,中国所推崇的“血浓于水”的观念在日本并不受用。

比如在日本,只要双方愿意就通过契约构成父子关系。

正是这种观念,促使日本在企业运行中,经常是集体做决策,集体承担责任。

日本公司就是一个共同体,它像一个家庭一样通过个体的作用而发挥其功能。

这样的共同体中员工加入后只要不被开除就会终生留在公司中,这也是终生雇佣制产生的根源。

3.“忠”“孝”观与中国忠孝观不同的是,日本的“忠孝观”没有以“仁”作为基础。

因此中国可能存在因为针对罪恶不仁之举而大义灭亲的现状,但,在日本则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日本的忠孝观更加绝对化、无条件化。

在过去“忠”的含义是绝对效忠天皇,现在则是效忠于所属的单位、公司或团体。

4.自我防护意识强日本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很强,因此,这个民族天生就有一种对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不信任。

这一点,在日本公司高级经理人的聘用中,就很能体现。

通过对在华日企的调查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少有其他国家的经理人可以进入到日企的高级管理岗位中,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中层管理的位置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就是日本人对其他民族的不信任,自我防护意识强烈。

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企业文化精神既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和灵魂,也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

以我们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为根据,可以发现,贯穿于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家族本位的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日本民族在日本列岛上自始至终都是唯一的民族,因而不仅形成了单一的民族文化,而且培育了日本人对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意识。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日本文化受过古代中国的显著影响,但是现代中国对于古代的一些习俗也有了一些改变,所以日本和中国的文化是有差别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供大家参阅!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区别不少人都沾沾自喜于日本人学习了中国,因此,推论日本的发展是学中国的。

但从制度的角度看,日本在明治以前绝不是同中国相似,而是更相似于西方的贵族政治,这是日本西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影响中国极大的科举制未到日本,就是极明显的例证。

但是,从文化的角度看,日本又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本不同于中国,其思想具有杂拌性,而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日本没有坐标轴式的思想核心,相比之下,欧美的__、中东的伊斯兰教、中国的儒学都在相应国家占据着思想核心的位置。

日本的思想,包括了国学、神道、本土化的佛学和儒学,以及被改造了的欧美思想。

佛学和儒学,都成了辅翼“皇运”的得力助手。

中国儒学中华夷之辨的民族情绪、等级礼教的专制观念,都成为日本的武器。

明治时的伊藤博文,在引进君主立宪制时,确定以天皇为国家权力中心,视为“现人神”,并以此为“国体”建立日本的思想核心,为儒学服务于天皇打下了基础。

明治以后,儒学和军人结合,武士道成了全体国民的理想。

《军人敕谕》的发起人山县有朋和起草人西周,都具有深厚的儒学思想(西周甚至被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夫”)。

《军人敕谕》渗透了儒学的观念,其内容在“我国军队世世代代为天皇所统率”、“朕赖尔等为股肱,尔等仰朕为头首”的前提下,提出军人精神的五条标准,即忠节、礼仪、武勇、信义、质朴。

对忠节的阐释如“军人以尽忠报国为本分,义重于山岳,死轻于鸿毛”;对礼仪的阐释如“须知下级奉上级之命,实为直接奉朕命之义。

为不暇者,其长官所命,纵有不合情理之处,亦不得有失恭敬奉戴之节”;等等。

敕谕称五条标准是“天地之公道,人伦之常经”。

归结为一点,就是诚心,“心诚则无不成”。

与《军人敕谕》类似,天皇侍讲元田永孚1879年起草的《教学大旨》强调:“教育之要,在于明仁义礼孝”;“徒以洋风是竞,恐将招致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是故自今以往,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于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使人人崇尚诚实品行”。

日本的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

日本的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
日本的民族精神与 企业文化
日本的民族性格
菊与刀
菊:高雅、柔和
刀:好斗残忍
有西方学者称其为“精神分裂”的民 族
生性黩武而又爱美 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 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 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 忠贞而又易于背叛 勇敢而又怯懦 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的民族精神
武 士 道
武士道的渊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佛教 神道
孔孟
一、神道
神道是日本的固有宗教。 日本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 之情。 神道属于自发宗教范畴,无创始人、无人为创教 动机、无系统的学理教义和规范化、制度化的宗 教仪轨。 公元5、6世纪佛教与中国儒教传入日本,对神道 产生很大影响。
神道吸收佛教教义、儒教的伦理道 德,形成各种神道学说。
参考书目:
《菊与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著 商务印书 馆 1990年第一版 《武士道》 [日]新渡户稻造 著 商务印书馆 1993年第一版
主要神社
春日神社 伊 势 神 宫
明治神宫
神道在日常生活的表现
招财猫
大黑天
惠比寿
二、佛教
公元6世纪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 7世纪初,圣德太子积极推进兴佛事业,被尊为日本佛教的始 祖。 东大寺和唐招提寺是历史上有名的佛寺。 中国的鉴真和尚在754年到达日本,正式把律宗传入日本。被 奉为日本律宗祖师。 日本佛教形成了自己的佛教。 如净土宗、净土真宗、 日莲宗等。 佛教仍然是日本的 主要宗教之一。
① ②
天照大神
靖国神社
于1869始建,最初为“东京 招魂社”。创建主持人为日本 陆军创始人大村益次郎。 靖国神社是国家神社,使为国家战争 中战死的军人而建立的。 1978年,东条英机等14名A级战犯 被放入靖国神社名薄。供奉人次: 2,466,53 人。 1985年,中曾根康弘首次以 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禅与企业软实力的融合

禅与企业软实力的融合
收稿 日期 : 1 —1— 2 2 0 1 2 0
道修行, 修炼身心、 挖掘潜能、 开发智慧, 使他们能够站在更高
层 次上发现问题 、 问题。 解决 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是智 、 、 、 、 , 信 仁 勇 严 所谓智即有谋 ,
基金项 目: 河北省软科 学研 究计划项 目 禅与企业管理及企业软 实力建设 的研 究”编号 : . z5。 “ , N 1b 0 o0l
KA S u一]a g N h (n i
(nlhDpr e ,a a T ce Clg, a 跏 ,ee01 1Ci ) Egs eam n C,  ̄ e hm’ oe Cn i t t w a e Hbi 63 , n ( ha 0
n Bdh t ot e, h hi l e t fr ht出 l df s lpi哪 , ae r te m f i i a t | udi c i s w i c d l fs l 1a a b I0 d: sd r n c n u ao o e } g n e ie l i l hv e f n ̄s ni r o g a re i g t  ̄ c
三、 禅对于企业文化的借鉴意义
禅蕴涵着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 这种处世态度对 于在具 有深厚东方文化 传统 的 中国建立 和完善 企业文 化有 着积极
的意义 , 主要表现在 : ( ) 一 以人为本观
展的命脉根深蒂固、 绵密恒久, 如能以禅道参透企业文化建设 的奥秘 , 必能使企业宏图大展, 永筑百年根基。
作者简介 : 阚淑香( f )女 , 16一 , 河北孟村 人 , 9 沧州师范学院英语 系副教授 , 究方 向: 研 翻译佛学。

44 ・
所谓信 , 是指能赏罚 , 所谓仁 , 能服 人 , 谓勇 , 是指 所 指能果 断,

日本“禅文化”在“无印良品”品牌中的应用

日本“禅文化”在“无印良品”品牌中的应用

“ 印 良品 ” 含 了整个 1本 对 于 “ 文 化 ” 无 包 3 禅 的 崇 拜 和敬仰 。它 以返 璞 归真 的设 计 风格 , 日本 时 在 尚圈崭 露头 角 , 它就像 万绿 丛 中的一 点红 , 盖 了我 覆 们 的生 活 。消费 者从食 品 、 文具 、 化妆 品到服饰 等都 可 以选 择 “ 印 良 品 ” 一 品 牌 , 为 它 是 全 天 然 无 这 因 的。在 当今 社 会 物 质 资 料 不 断 被 污 染 的 环 境 下 , “ 印 良品 ” 无 做到 了 以环保 为 主 题 , 尚 自然 的 生活 崇 方 式 , 料选 择 、 材 工艺 检测 和包装 的简洁无 一不 说 明 “ 印 良品 ” 无 在对待 环保 这件 事上 的 良苦用 心 。 “ 无印 良品” 吸取了“ 禅文化” 中的精髓 , 带给消 费者 不 一样 的产 品理念 , 得消 费者更 加热 爱生 活 , 使 更健 康 , 更舒 适 。 禅, 汉语 意译 为 “ 维 修 ” “ 虑 ” 也 有 译 为 思 或 静 , “ 恶” “ 弃 或 功德 丛林 ” 。禅不 是 一个 实物 , 者 而是 从 智慧 、 神 中 流 露 出 的 一 种 感 悟 , 是 一 种 精 神 境 精 它 界 。 日本 的茶 道 、 道 、 道 都 体 现 了 “ 文 化 ” 书 花 禅 的 审美 格 调和设 计艺 术 。 日本 民族 从 “ 文 化 ”中 提 炼 出 “ 寂 ” “ 禅 空 、 闲 寂”“ 、物哀 ” 三 种 审 美 意识 。“ 寂 ” 日本 民族 这 空 是 最 高的 审美 境 界 , 完 全 排 除 “ ” 它 物 的世 界 , 立 在 建 “ 的美学基础上 , 无” 是一种最高精神境界 的升华 。 “ 空寂” 尚“ 崇 天人合一” 自 的 然观 , 体现了一切美源

日本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成功融合对我们的启示

日本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成功融合对我们的启示

象力和创造性,抽象与具象的相互渗透,体现了一种神秘的浪漫。

无论是哪一个雕像、哪一个面具,都不能清晰明确地确定它们的身份,或人、或神、或先王、或祖先,无论哪一种身份都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余地,既具象又抽象,都隐蔽在神秘朦胧的主题之中。

在眼睛造型中既注意了轮廓与现实的相似,又加上了理想化的修饰,无论是作出凸目还是描眉画眼,都是具象与抽象、现实与理想的揉和,创造了一种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四、眼睛造型中的抽象艺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殷商先民特别是三星堆古蜀人对眼睛的描绘与流传,体现了一种民族、宗教或者说是文化的脉搏跃动。

即使我们暂时抛开其中的深层次理论,仅从对眼睛造型塑造的创作手法上去体会,它对我们今天的设计艺术依然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眼睛中所流露的往往是最真实的思想感情。

在现代设计中,各种对于眼睛造型的应用无一不体现着这样的一种感情,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汽车了。

汽车是现代人生活中的新宠,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车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汽车前脸上那一对闪烁的大眼睛(前大灯)反射着车的全部灵性。

从车灯的造型上说,基本上已经摆脱了早期的那种工整、呆板的设计,今天的车灯设计或庄重、或妩媚、或可爱,都反映出车主人的欣赏取向(图5)。

另外的例子就是平面设计中的商标,标志本就是一种象征,象征企业、象征产品、象征文化,在设计中应用抽象的眼睛形象是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的,虽然不及直接与人眼对视时那种悸动,但也足以使人过目不忘(图6)。

此外,电子作者简介:肖颖55BEAUTY&TIMES化的精髓。

他们的作品既能体现出设计的时尚性,又能折射出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倾向。

韩美林先生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的吉祥物“福娃”就是很好的例证。

日本现代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其传统与现代的双轨并行体制。

日本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发展现代设计以来,日本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破坏。

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使两者如此成功地交融。

日本企业文化的根源及其特点

日本企业文化的根源及其特点

第一 ,儒 家思 想与 日本 企业 文化 。 儒家 思 想也称 为儒 教或 儒 学 , 由孔子 创立 。 最初 指的 是 司仪 . 后来 逐步 发展 为 以尊卑 等级 的仁 为核心 的思 想体 系 ,是 中国影响 最大 的流 派 ,也 是 中 国古代 的主 流意 识 。在 3世 纪末 期 ,中国 的 儒 家思 想从 朝鲜 传 到 了 日本 ,儒 家思想 中以 “ 仁 ”为 核心 的思想 体 系 ,逐渐 融入 到 日本 的企业 文化 当中 ,以仁 为本 ,仁爱 、 和谐 、 团结 等思 想在 日本 的企 业 文化 发挥 着重要 的作 用 , 其 中的团 队思 想就 是儒 家思 想 的集 中体现 ,日本 丰 田公 司 的团 队精 神 就是 代表 之一 。 而从 一些 文学 作 品来看 。 其 中 比较有 名 的就是 涩泽 荣 的《 论 语 与算 盘 》 o在 《 论 语 与算 盘 》一 书 中涩 泽 荣提 出 了关 于 “ 士魂 商 才 ”的 观 点 。 ±魂 商才 ” 主要 是 从伦 理 和财 富 两方 面把 儒 家 文 化 引入到 近代 社会 的商业 管理 之 中 ,其 中主要 包含 了人 为 资本 的观念 、和气 生 财 的观念 、社会 责任感 和忠 诚感 等一 些基 本 的儒 家 思想 。 后来 , 《 论语 与 算 盘 》一 书更 是成 为了企 业 管理 部 门不 得不 读 的书 。由此 可 以看 出 ,儒 家思 想对 日本企 业 文化做 出了 多
化 的同 时 ,也 吸 收 了中 国传 统 文化 和西 方文 化的 精髓 。其 中 中国 的儒 家 思想 、佛 教 和 日本 自身 的武 士道精 神对 日本 企 业文化 的 影
响最大 。
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在武士道精神 的影响下 ,日本员工始终

【宗教哲理】如何提升禅修领导力

【宗教哲理】如何提升禅修领导力

【宗教哲理】如何提升禅修领导力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欢迎关注分享历史文化与人生智慧禅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落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

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工作当中,在生活、工作中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

“工作坊就是道场”就是提倡人们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心性,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并通过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领导者在工作中运用禅的方法,有助于解除企业领导在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领导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禅,并非青灯古佛,并非无所事事,它是一种哲学,一种智慧,一种人生高度。

禅能修身,能养性,能疗伤,能治病,它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照在行者的身上,让人远离浮躁,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我这些年所接触的许多老板或企业家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佛教徒,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身的感知、感悟,去寻找真理、寻找智慧、寻找企业的成功之道。

不少企业家由于点染很深,所以对宗教或者佛法抱有疑虑,后来通过交流,才发现原来佛法不是迷信,不是烧香叩头,不是求神保佑。

在笔者看来,一名企业家,若真心求法,内证外显,把佛法佛理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固然可贵。

但是仅仅把佛法、禅理视为一种管理手段,从中寻找管理的智慧和启示,我觉得也无不可。

只要你运用这些智慧,就说明你相信。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禅——禅是智慧,是思考,是运筹帷幄;禅是道义,是承当,是经世济民。

禅不是宗教,禅的世界没有教世主;禅不是哲学,不是线性思维或者逻辑思考;禅不是神秘主义,不是不可言说、不可实证的神奇“境界”;禅是一组诠释生命真谛的智慧,以精湛圆妙的体系,融会贯通了古老中国的思想精华;禅是一个指向真理的“方法”,教会人们如何完成具足大“心”、如何成就大成之“事”,如何造就大写之“人”;其实,看看国内的出版界,我们会发现,有二类书卖得最火:一是营销类,二是国学类。

日本商业四百年

日本商业四百年

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的话 , 西方的侵入 、 国家的
恐慌 并 非全 是 弊端 。 在一 连 串 的打击 之 后 , 整个 日 本
也慢慢看到了自己的曙光。如果我们用一种宏大的 、
历 史 的 角度 来 观 察 的话 ,会 发 现 , 日本 自我 封 闭 了 2 0 年后 ,并 没有 完 全 陷入 如 中 国一 样 的 自闭 症 , 0多

样, 从中华大地贪婪地吞食。 它们也时刻保持着卓
化寒 流 。
尔不群的特质 , 偶尔关上大 门, 抵御它们不喜欢的文 也正是 在此 时 ,日本陷入 了统一之前的极致阵 痛。 各地 的氏族首领你争我夺 , 兵戎相见;而国家的 象征——天皇却被束之高阁, 显得无足轻重。 这像极 了 1 世纪苏格兰权贵之间的硝烟弥漫。 4
豪们在深山老林里攫取矿产,在繁华都市中经营金融
业务 ,在鳞次栉 比的街道上贩卖酒和白花花的稻米 。 他们有探险的精神 ,敢于直面纷乱 的战争和掠 夺; 他们有深入骨髓的佛教精神、 儒家情操 , 懂得忠 信和爱民的重要性。 他们 的特 质历史 悠久 ,早 已转化 成血 液里 的 D A, N 不会随着光阴流转而丝毫削弱。 更令今天中国 人唏嘘感叹的是 , 绵长悠久的 日 本企业 、 商业精神的 内核居然来 自于中国。
一 孝 喜 詈

按理说 , 弓箭、 权谋并不是商人们喜欢看到的情 景。但大量的商业行为并没有被无情扼杀 , 相反 , 混 乱的时代推动了商人 冒险精神的勃发, 他们继承了武
52 1 N wEo o y e l /01 e c n m k We y/新经济导刊 /5 1 1
财富 的 阶梯 。
有插到的地方 ,今天这些市场却被 日本产品所 占领 。

日本企业文化的根源及其特点

日本企业文化的根源及其特点

日本企业文化的根源及其特点作者:谢晓菲赵欣如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3年第10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能够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贡献,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的催化剂。

比起很多资源大国,日本的资源匮乏、并且由于地理条件因素使得自然灾害频繁,但其却能在二战后超越许多经济强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且出现了大量的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如丰田、索尼、松下等。

而这些成就与日本的企业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本文就日本企业文化的根源进行叙述,同时对日本企业文化做一个大致的分析。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往后的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我们通常谈到的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管理模式。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根源与很多国家的企业文化相比较,日本企业文化带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

日本的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保留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髓。

其中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和日本自身的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最大。

第一,儒家思想与日本企业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在3世纪末期,中国的儒家思想从朝鲜传到了日本,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逐渐融入到日本的企业文化当中,以仁为本,仁爱、和谐、团结等思想在日本的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团队思想就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日本丰田公司的团队精神就是代表之一。

而从一些文学作品来看,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涩泽荣的《论语与算盘》。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管理模式。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是?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一)将现代文明和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一种工具,本身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本国、本民族、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一整套精神文化系统。

日本是个极善于吸收民族优点的国家,只要是有利于我的就“拿来”。

日本人把西方的理性规范、原则至上的管理理论与具有东方特色的日本民族文化如集团意识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观念相结合,成功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强调“家内和合”的观念。

建立企业与职工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和”的观念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仁、礼、义”,在日本发展为“和、信、诚”,它是日本团队精神的基础。

日本企业界有识之士认为,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道德观、秩序观为企业“提供了全部活动的思想基础”,“在日本人看来……真正实行了‘和’的团体,势必带来和谐和成功”。

他们强调,在企业内不能过分强调所有者与从业人员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把企业看成是家族的延伸,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家内和合”的大家庭气氛,把雇佣关系转化为一种“亲情”关系。

他们认为,员工属于企业,对企业要忠诚和有献身精神;经营者除了指导工作外,还要关心员工的,要给予员工归属感和感,因为只有当个人的需要能在企业内得到满足,才能努力于生产工作。

(三)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灵魂日本企业虽然等级森严,但在管理、决策上仍以集体主义倾向见长。

在日本企业内部,员工比较注重工作联系的纽带,企业讲究提高集体工作效率和集体激励,鼓励员工在完成自己工作定额的同时,主动帮助同事,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氛围,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具有彻底的内心认同感和行为一致性,为员工营造一个愉快、温馨的环境,员工也需要一个和谐、互动、认同的集体。

日本企业精神与中国禅文化

日本企业精神与中国禅文化

日本的企业精神受到了中国唐宋明清以来禅文化的深巨影响,再加上西方的科学思维和管理,才有了日本今天的成就。

中国禅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内在的充实和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外在能否起用、起用的大小如何,就在于内在是否充实、充实的大小如何。

禅文化在某一时代,某一阶段,更注重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行愿。

这种行愿最终要落实到我们的民族国家、社会上面,不单是个人上面。

众生成就,你我才成就,国家社会成就,你我才成就,老百姓成就,企业才算成就。

日本人活学活用了中国的禅文化,把禅文化的精神充分的融入到他们自己的文化之中。

其中最典型的是铃木正三,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战国时期末年,日本的社会正由混乱走向建立秩序的过渡时期。

铃木本人做过武士、官僚,最后出家,他在当时提出如何缔造一个美好的社会,从他的基本世界观来看,首先是“心知佛”,这里所谓心知佛的“佛”字,铃木正是引用了中国禅文化对于“佛”的重新定义,在禅文化中的“佛”,早已不是印度佛教形式的“佛”,而是融入到中国文化精义中,与《易经·乾文言》及《大学》中的“大人”同义。

“佛”只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人。

学佛就是做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人之学问。

做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人,正是中国禅文化的标旨也是最终理想。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之中,在在处处都显示出了这种精神和要求,铃木正三的“心知佛”,正是在这种意义之下提出和倡导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人之觉”,而在大人之觉的启导之下充实内在,在这种诚敬的心态和行为当中而去生活,这就是成佛之道,也就是铃木所说“心知佛”的根本意义。

比如说,农民要学“佛”,而且要有佛行,对于农民而言,可以说完全没有这种时间,那么要怎么办才能使农民学佛又有佛行呢?铃木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口号:农业就是行愿,就是学佛。

如果像一般人只有利用闲暇时才去修行的话,这是完全错误的。

?农民应视农业本身为修行,不论严寒与酷暑,均要行其艰苦之业。

【最新】参禅与企业文化建设

【最新】参禅与企业文化建设

参禅与企业文化建设“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以佛家感悟人世为核心,但又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华,其实质就是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感悟。

“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以佛家感悟人世为核心,但又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华,其实质就是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感悟。

应该说,东方哲学的成就不亚于西方哲学,中国的禅文化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得到了非常高超的应用,比如日本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要定期到寺院进行打禅修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传奇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位僧人。

为什么要去参禅论道?做企业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其实,做企业就是做人,做人的道理就是做企业的道理,企业管理者由于处在一个纷杂错乱的现实社会,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参禅可以让他们摆脱日常的琐事和烦恼,沉寂下来,认真思索企业和人生的真谛。

人生就好比一杯浑浊的水,当它高速转动时,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只有它沉寂下来,才能够澄清。

做企业也是这样,需要管理者用禅者的智慧去洞察企业的生存,用哲学的方法去思考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企业哲学。

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禅者的智慧和感悟,认真思索企业为什么要生存,为什么要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如何看待利润等问题,如果无法厘清这里问题,企业的发展就缺乏方向和持续动力,这就好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既没有导航器,又缺乏动力的轮船一样,是非常危险的。

那如何才能找到答案呢?也许从对“禅”的参悟中能找到解决方法。

现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提炼哲学,都希望能够参悟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以指导企业的持续、协调发展,笔者作为中国第一个企业哲学咨询项目《白鹤电力企业哲学宣言》的负责人,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它的过程与参禅的三个阶段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参禅的三个阶段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禅宗的时候,经历的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们的企业发展、个人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咨询经历,向大家介绍企业文化建设三个阶段的问题和重点。

日本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征

日本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征

日本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特征一个企业最深层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特征一:终身雇佣制。

这种体制给日本企业带来了稳定的氛围,使员工对企业足够忠诚。

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信任,亲密度高,沟通成本降低,办事效率自然提升。

特征二:非化的职业发展道路。

日本企业员工可以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工作或轮岗,使每个人都深刻理解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各部门协同发展特征三:缓慢的评价与提升。

日本大企业的员工在进入企业10年后才有晋升的机会,这种评价与提升机制促进企业员工和睦相处,形成友好与和谐的文化氛围。

特征四:集体决策与负责而非个人决策与负责。

日本企业通过研讨会的形式,鼓励各层级员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与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

这样,无意中就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执行力。

特征五:整体关系而非局部关系。

日本企业讲求整体利益至上,局部和谐基础上的整体协调一致。

总的来讲,日本企业是一种Z型组织,类似于氏族或亲密的社会团体,通过多种形式的纽带结合在一起。

这种Z型文化具有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其中包括长期雇佣、信任及亲密的个人关系。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学者在研究日本企业文化的同时,发现其产生的根基——日本社会文化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首先,民族的单一性和社会结构的同质性。

日本民族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它在日本列岛上自始至终都是惟一的民族。

在漫长的日本民族历史上几乎没有民族大迁移及本民族之间的大残杀,社会结构较稳定和统一。

80%以上的人世世代代在同质社会中,继承了日本社会传统的“强调集团”主义和业绩主义相结合的献身价值观,对纪律的高度重视又成了组织目标实现的保证。

其次,“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性。

日本的农业诞生于公元1世纪,其社会经济文化比中国落后了几个世纪。

这时,日本显现出一种“文化滞后”状态。

日本企业文化论文

日本企业文化论文

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摘要】: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日本企业发展迅速,也引发了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

本文主要研究了宗教信仰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得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宗教信仰企业家宗教活动文化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的基本信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心理需求、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

日本的企业文化根植于日本传统的神佛信仰,是宗教信仰与经济民主主义思想融合而成的产物,日本的企业人士往往把宗教信仰引人公司的精神价值文化中,培养员工把公司作为“家”的意识。

日本企业文化中浓厚的宗教色彩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一、日本企业宗教信仰的国民基础现状日本总务厅统计局编的《日本统计年鉴》1990年版的统计表明:日本宗教人口为2.177亿人,是日本总人口的1.8倍。

在日本宗教的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的影响最大。

据统计,在日本信奉神道者为一亿六百多万,信奉佛教者为九千五百多万,信奉基督教者为一百七十余万,其他宗教的信奉者约一千余万。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日本人并不只信仰某一个宗教。

多神教,即一种宗教里有着许多神,是日本宗教信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宗教现象。

大多数日本家庭既有神龛又有佛坛;同时也可能是其他宗教的信徒。

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对日本国民的重要性。

二、宗教信仰和日本企业文化关系密切的原因(一)宗教发展影响日本企业文化宗教的发展历史对日本企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我国和日本的往来增加,我国的各种文化和哲学也随之传到日本,儒教和佛教便是其中一二。

7世纪初,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以儒教、佛教教义为思想基础,颁布了“17条宪法”,从此在日本推行以两大宗教为主的“和”式统治。

后来又吸收了神道和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以“忠”为代表的教义。

因为它们提倡对国家、天皇的绝对忠诚,所以“和”与“忠”被确定为日本的国教,并对日本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企业精神受到了中国唐宋明清以来禅文化的深巨影响,再加上西方的科学思维和管理,才有了日本今天的成就。

中国禅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内在的充实和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外在能否起用、起用的大小如何,就在于内在是否充实、充实的大小如何。

ﻫﻫ禅文化在某一时代,某一阶段,更注重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谓的行愿。


这种行愿最终要落实到我们的民族国家、社会上面,不单是个人上面。

众生成就,你我才成就,国家社会成就,你我才成就,老百姓成就,企业才算成就。

ﻫ日本人活学活用了中国的禅文化,把禅文化的精神充分的融入到他们自己的文化之中。

ﻫ其中最典型的是铃木正三,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战国时期末年,日本的社会正由混乱走向建立秩序的过渡时期。


铃木本人做过武士、官僚,最后出家,他在当时提出如何缔造一个美好的社会,从他的基本世界观来看,首先是“心知佛”,这里所谓心知佛的“佛”字,铃木正是引用了中国禅文化对于“佛”的重新定义,在禅文化中的“佛”,早已不是印度佛教形式的“佛”,而是融入到中国文化精义中,与《易经·乾文言》及《大学》中的“大人”同义。

ﻫ“佛”只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人。


学佛就是做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人之学问。

ﻫﻫ做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人,正是中国禅文化的标旨也是最终理想。

ﻫ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之中,在在处处都显示出了这种精神和要求,铃木正三的“心知佛”,正是在这种意义之下提出和倡导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人之觉”,而在大人之觉的启导之下充实内在,在这种诚敬的心态和行为当中而去生活,这就是成佛之道,也就是铃木所说“心知佛”的根本意义。

比如说,农民要学“佛”,而且要有佛行,对于农民而言,可以说完全没有这种时间,那么要怎么办才能使农民学佛又有佛行呢?ﻫﻫ铃木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口号:农业就是行愿,就是学佛。

ﻫ如果像一般人只有利用闲暇时才去修行的话,这是完全错误的。

农民应视农业本身为修行,不论严寒与酷暑,均要行其艰苦之业。

也就是说,不管三九也好,三伏也好,都应该以农业为本生才是修行,才是学佛之道。

ﻫﻫ因此,铃木提出能在严寒
酷暑中做艰苦之业时诸多烦恼之心就已经转化成为大人之觉。

这就是农人以锄镰尽心勤勉播种、耕作、收割的学佛和佛行之道。

ﻫﻫ铃木的农民学佛之道,正是受到唐代百丈禅师农禅并重的启发和影响。


百丈禅师在当时所倡导的农禅并重的丛林制度,对当代和后世的农业经济社会起到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尤其对日本的经济社会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ﻫﻫ铃木和后来的日本企业家都提倡一个响亮的口号:工作坊就是道场。

ﻫﻫ唐代丛林制度的影响,使得日本上至幕府,下至百姓,都能在现世经济社会和生活中得以修行学佛,因而大大的加强了经济生活的力度,使得全国上下都受到了禅佛的影响,推广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从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将军临济(禅),曹洞(禅)百姓,就可知其余。

ﻫ因此,日本把禅佛之道从天子以至庶人运用到日用平常生活之中。

小至个人卧室家园,大至工厂公司,庙堂社会,全以工作坊就是道场的精神来认同来执行来推广,尽其业,乐其群,修其行,行其道。

ﻫﻫ中国从满清末年,梁启超、鲁迅等仁人志士就开始向日本学习这种积极正信向上振奋人心的精神。

ﻫﻫ这种精神恰恰是来自中国唐宋时期禅文化的遗绪,正如铃木所说,从实事结合生活,就是佛行,农人又何必再求其他的佛行呢?这种实事求是的社会修行,远比那些穷经皓首,徒老修行的僧侣更可贵。

社会大众能不能做得到,实在于其心而非在于其业,因此要人人“心知佛”,每一个人都能心中有佛,有大人之觉,社会企业何愁而不能成功,国家民族何愁而不能昌荣。

如此做下来的结果,不仅人人终成正果,还净化了社会,进而对社会人类做出了贡献。

农人安于农业,工人安于工业,商人安于商业,士人安于学问,干部领导安于本职工作,这就是以心知佛,也就是以德报国,铃木的倡导,不只是近代日本各大企业还要深入学习,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也是更要努力学习的。


仅以农民为例,如果不回归到属于他们的大地上,不回归到他们以为根本的大地上,农民不甘于其业,不敬于其业之时,我们国家民族的根根,万民赖以生活的生计就会产生危机,就会发生危险。

你虽然有什么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化,还是等于零。

因为农业的根本还在于农民,正如第一生产力不是科学,而是以科学思想为本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有大人之觉的人。

铃木强调,农人乃生来就有养育天寿世界之重任,故全心全意以己之生而视天之道,所奉皆为天道,使农业而生五谷,继天地而祭神明,不仅救万民之生,也救虫类之命,此为农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