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安管理基知(Ke)

合集下载

14项管理原则和管理五要素

14项管理原则和管理五要素

14项管理原则和管理五要素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亨利·法约尔总结了14项管理原则。

下面店铺和你一起了解14项管理原则和管理五要素。

14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Division of Work)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属于自然规律。

劳动分工不只适用于技术工作,而且也适用于管理工作。

应该通过分工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但是,法约尔又认为:“劳动分工有一定的限度,经验与尺度感告诉我们不应超越这些限度。

”2.权力与责任原则(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ies)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责任。

责任是权力的孪生物,是权力的当然结果和必要补充。

这就是著名的权力与责任相符的原则。

法约尔认为,要贯彻权力与责任相符的原则,就应该有有效地奖励和惩罚制度,即“应该鼓励有益的行动而制止与其相反行动”。

实际上,这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3.纪律原则(Discipline)法约尔认为纪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与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和人们对这个协定的态度及其对协定遵守的情况。

法约尔认为纪律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没有纪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兴旺繁荣。

他认为制定和维持纪律最有效的办法是:①各级好的领导。

②尽可能明确而又公平的协定。

③合理执行惩罚。

因为“纪律是领导人造就的。

……无论哪个社会组织,其纪律状况都主要取决于其领导人的道德状况”。

4.统一指挥原则(Unity of Command)统一指挥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按照这个原则的要求,一个下级人员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如果两个领导人同时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行使他们的权力,就会出现混乱。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适应双重指挥的社会组织。

与统一指挥原则有关的还有下一个原则,即统一领导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Unity of Direction)统一领导原则是指:“对于力求达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

……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一个身体有两个脑袋,就是个怪物,就难以生存。

公基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基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2.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3.管理的两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6.在组织各项资源中,人力资源处于核心地位。

7.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8.管理者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资源分配者、冲突管理者、谈判者9.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观念技能)10.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越需要更多地掌握概念技能。

11.越是处于基层管理人员,越需要更多地掌握技术技能12.泰勒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3.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

14.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15.战略决策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16.非程序化决策是对较少出现、不确定的、关系大的新问题的决策。

17.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无法确定发生哪种自然状态,但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18.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19.首因效应(先头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20.近因效应指在交往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者的影响作用。

21.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

2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或控制的下级人数。

23.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24.经济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25.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还包括人的社会需要。

26.激励包括三个方面的关键要素:需要、努力、组织目标。

2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归纳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劳动管理的标准和指南

劳动管理的标准和指南

劳动管理的标准和指南劳动管理的标准和指南是根据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旨在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员工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劳动管理标准和指南:1. 国际劳工组织(ILO)标准:ILO是一个独立的联合国机构,致力于提高劳动标准和促进社会正义。

其《工作时间、工资和就业关系建议公约》、《职业安全与健康建议公约》等一系列公约为劳动管理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指导。

2. ISO 45001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 45001是一项针对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的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适当的工作环境,预防职业伤害和疾病。

3. 企业行为准则:企业行为准则是企业内部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涵盖了员工的权利和责任、道德和道德规范、反腐败和贪污等方面,旨在引导员工行为和企业文化。

4. 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雇佣合同和劳动合同是员工和雇主之间的法律协议,规定了雇佣关系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工资、工作时间、福利等方面。

5. 员工福利政策和程序:员工福利政策和程序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和待遇的规定,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培训等。

6. 职业培训与发展计划:职业培训与发展计划是企业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机会的框架,旨在增强员工技能和知识,提高整体劳动力素质。

7. 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是企业为员工设定目标和衡量绩效的方式,并根据绩效结果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如薪资调整、晋升等。

8. 冲突解决程序:冲突解决程序是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和及时解决劳动纠纷和冲突的机制,包括内部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这些标准和指南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劳动管理体系,并确保合法、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劳动关系。

管理学基本知识

管理学基本知识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科学的初创阶段,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首先,由美国工程师费雷德里克·泰罗创造出"标准劳动方法"和劳动定额,被称为"泰罗制",并于1911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与"科学管理理论"同期问世的还有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这三种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就叫管理。

管理科学的第二个里程碑是"行为科学理论"。

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奥尔顿·梅奥和费里茨·罗特利斯伯格等。

后来,行为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一些新的理论分支。

现代管理理论是以"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等学派为代表,其特点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其理论基础,应用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手段来研究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管理学的分类管理学是一门多分枝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细分为很多分枝学科。

按照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管理学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我国著名学者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三个基础,三个层次和三个领域”的学科结构理论。

即三个基础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数学是管理科学中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等)、组合数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离散数学及模糊数学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

群体道德规范的观点。
7
ppt课件.
7
人际关系运动的发展
霍桑实验
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照明条件,来找出影
响绩效的因素,发现,在人们参与的工作
中随着某一种条件的改变,不可能给其他
变量带来影响,而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主
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8
件.
8
行为科学的研究
行为科学包括研究与人们的行为有关的 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有关 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知识和应用都来自以下 行为科学的分支:
ppt课件.
15
对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的划 分(1)
总体来说,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划分 为六个阶段 :
萌芽阶段
建立阶段
反省阶段
ppt课件.
16 16
即工业革命时代萌,芽时阶间大段致从18世纪末到
19世纪末。这一阶段,在工人的管理方面产生 了各种朴素的管理思想。例如:
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 进行了界定;
美国1935年颁布的《国家劳工关5系法案》
ppt课件.
5
科学管理运动的推动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将工作分为最基本的机 械元素并进行分析,然后再将它们最有效 地加以组合的过程。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四条
6
ppt课件.
6
早期的早工业期心工理业学研心究理实学际上的并实没有践对当时
的人力资源管理立即产生影响,相反,它几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1
ppt课件.
11
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 段(1)
华盛顿大学弗伦奇依据历史背景所划分的六 阶段论: 第一阶段:科学管理运动阶段。以泰勒和吉 尔布雷斯夫妇为代表,重点关注职位分析、 人员选拔和报酬方案制定。 第二阶段:工业福利运动。主要关注员工待 遇和报酬问题。 第三阶段:早期工业心理学阶段。以雨 果·芒斯特伯格为代表pp,t课件关. 注个人的1122心理特点

管理学基础人物汇总

管理学基础人物汇总

管理思想发展早期管理思想(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亚当•斯密(英国):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①提出“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罗伯特.欧文(英国):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以人为中心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认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科学管理的启蒙者《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提出了:①深化了劳动分工理论,②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③提出了“管理的机械原则”,古典管理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一、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美国):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的标志内容是:①工作定额原理。

②标准化原理。

③科学的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

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⑤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

提出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管理人员也要专业化分工。

同时提出“职能工长制。

⑥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权。

二、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法国):管理过程之父,经营管理之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内容:六项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 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服从整体、报酬、集权、等级链与跳板原理、秩序、公平、稳定性、首创精神、团队精神)三、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组织理论之父,《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人类社会的权利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权利、超凡权利和法定权利“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表现在:①明确的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③职务要求决定人员任用④理性的人员关系⑤管理人员的职业化⑥严明的规则和纪律四、人际关系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为组织行为学)埃尔顿.梅奥(美国):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人际关系理论内容:①工人是“社会人”非“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③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④存在“霍桑效应”五、行为科学学派(以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需要层次理论亚布拉罕.马斯洛(美国):《人类激励理论》(1943)(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工作的激励因素》(激励因素:产生满意,保健因素:产生不满)X-Y 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企业中的人的方面》(1960)(X—经济人,人性恶;Y—自我实现人,人性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中—20世纪末,电子时代)一、管理程序学派美国的哈罗德·孔茨以及西里尔·奥唐奈:《管理学》是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作。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第三节:品管基础知识(3/11)
备 注: 质量理中的重要人物 ◇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它职能分开,出 现专职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 ◇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鉴 控); ◇ 道奇、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 ◇ 戴明博土------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戴明十四法”) ◇ 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 划;) ◇ 菲利浦、克罗士比------提出“零缺陷”概念;(“质量是免费的”)高质量将给 企业带来高的经济回报。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第三节:品管基础知识(7/11)
14、何谓7S?它的作用是什么? 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节约、安全因为它的第一个字母为S,故称为 7S. 它的作用有:(1)提高企业形象
(2)提高员工归宿感 (3)减少浪费 ◇ 整理:不再使用的----------清理掉 不常使用的-----------贮存、备用! 经常用到的----------保留于现场 每天用到的----------随手中取处 ◇ 整顿:场地进行规划; 物品摆放整齐; 容易混淆、容易遗忘的物品进行标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品管发展史(2/2)
5、第五价段:全面品质管制(Total Quality Control TQM) 全面品管是把以往的品管的作法前后延伸至市场调查,研究发展,品质设计,原 料管理,品质保证及售后服务等各部门,建立品质体系,此体系可说是专家式品 管,较着重理论的研究(我国70年代开始从日本引进) 6、第六阶段:全公司品质管制(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CWQC) 日本的全公司品质管理有别于美国,称为CWQC,从企业经营的立场来说,要达 成经营的口睥,必须结合全公司所有的部门的每一个员工,通力合作,构成一个 能共同认识,易于实施的体系,使市场调研、研究、开发、设计、采购、制造、 检查、销售、服务为止的每一个阶段,均能有效管理,并全员参与,即为CWQC 7、第七阶段:全集团品质管制(Group-Wide Quality Control GWQC) 结合中心工厂、协力工厂、销售公司成为一个庞大的品质体系即,GWQC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篇1、我们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协调.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协调的主要手段是:生产、战争、道德、管理;2、管理的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3、不当管理者的人也需要学习管理*不学管理就不明白社会的真假美丑善恶;*人不是从事管理就是被人管理,有利于了解相互行为,增强生存能力;、*相对资源的有限性需要借助管理来实现更多的欲望;4、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就是用相同的资源实现更大的效益.效率与效益相比,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效的管理,即要讲求效益、也要讲求效率;5、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表现为确定目标和过到目标的步骤;*组织:目标变成现实需要的人力、资源、分工合作合理配置的过程;*领导:运用职权和威信,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控制:保证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检查和纠偏工作;6、管理学的特点1、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没有固定法则演算,没有精确定律;2、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数学等;3、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文盲也能当好管理者;4、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学的起源及发展,ISO的发展;熟读经书、结交高人、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是学好管理的不二法门7、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就是拥有直接下属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就是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8、组织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1、个人之所以要加入组织就是因为自己无法独自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9、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充当着三方面共十种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

2、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3、决策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

10、常见的管理者错位现象1、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

抓权、不清楚自己定位、不信任别人、职业习惯;2、中层管理者上传下达。

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

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

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是指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詹金斯(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所提出的四个管理原则,即“科学管理、劳动分工、效益最大化和标准化”。

这四条原则代表了现代管理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当今的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管理”原则是指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活动,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更加精确。

詹金斯认为,管理者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对劳动生产率、效率、成本进行分析,以达到优化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因此,科学管理就是指在改进管理活动时,要采取严格的科学原则,根据客观实际,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分析、改造企业的管理系统。

其次,“劳动分工”原则是指将管理活动中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员,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

詹金斯认为,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存在限度,但是一个集体却可以达到更高的效果,因此,劳动分工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此外,劳动分工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生产流程,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有效、更加紧凑。

第三,“效益最大化”原则是指在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詹金斯认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尽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达到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的。

最后,“标准化”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分析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将其纳入标准化体系,以保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詹金斯认为,标准化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的质量,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总之,管理的四个基本原则是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企业的管理活动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科学管理、劳动分工、效益最大化和标准化这四大原则,将有助于企业把握管理活动,确保企业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营,从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管理基础知识(全)

管理基础知识(全)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

到了资本主义阶段,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达到了空前规模,社会和政治结构高度分化,在此背景下,管理活动逐步趋向于专业化、科学化,并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罗宾斯和库尔塔(1996)认为,管理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

美国小詹姆斯•H•唐纳利认为,管理就是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在他们看来,第一,管理的中心是协调和指导他人的活动,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第二,管理人员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①他人的活动。

②他人。

前苏联波波夫认为,管理是一定的组织、经济、技术及工具的职能的总和,它要解决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全部任务。

徐国华等(1998)指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杨文士和张雁(1994)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对管理界定的共同之处:管理具有特定的目的;管理需要对有效资源进行动员和配置;管理具有特定的职能;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等。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具有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时间活动。

管理主体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包括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以及由他们以各种形式委托的代理人,也包括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领导者。

管理主体可以以个人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集体形式出现。

一次读完30部管理学经典

一次读完30部管理学经典
每一个时代都可能诞生经典的作品,而每一部经典的作品永远不会只影响一个时代。
谢谢观看
推荐
《一次读完30部管理学经典》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当那些睿智之士怀着真诚和博爱来表现人生时,就会创造出艺术珍品和杰作。每一个时代部有一些伟人在写 真正的书,诸如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因此有许多佳篇杰作可供你选读。你一定也感到人 生苦短,但不知你是否为自己短暂的一生作过规划,衡量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是否牢牢记住光阴一去不返,今 天所失不能得之于明天?你难道愿意在智慧之门向你敞开,把许多博大精深的不朽之作呈现在你面前任你享用之 时,仍然醉心于功名利禄、纠缠于世俗纷争?在书的世界里,你可以任意驰骋,你可以结识到许多伟大的人物, 在与这些伟人的交往中,你会进一步认清自己的思想品格,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并以那些你所崇拜的人物来 衡量自己的行为,激励自己不断去追求更高尚的日标。
序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当我们疲惫的身心需要得到休憩 和松弛时,有一个始终不渝的朋友会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慰藉和同情,那就是书籍。书是人类历史文明、自然 科学和社会经验的结晶,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成长史。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 都备受,他们谈吐不凡,言行间充满自信,因为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自然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游刃有余。如果我 们想要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就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广泛博览,多读书,读好书。纵观中外历史,无数名人、伟 人,无一不是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知识,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英国著名学者约翰·罗斯金
图书目录
第1部 《科学管理原理》【美国】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1915) 第2部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德国】马克斯·韦伯(1864-1920) 第3部 《经理人员的职能》【美国】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 第4部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国】亨利·法约尔(1841-1925) 第5部 《工业文明的礼会问题》【美国】埃尔顿·梅奥[1880-1949) 第6部 《食业中人的方面》【美国】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06-1964) 第7部 《个性与组织》【美国】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 第8部 《如何选择领导模式》【美国】罗伯特·坦雨鲍姆(1915-2003) 第9部 《管理决策新科学》【美国】赫伯特·西蒙(1916-2001) 第10部 《伟大的组织者》【美国】欧内斯特·戴尔(1914-) 第11部 《管理的新模式》【美国】伦西斯·利克特(1903-1981)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理论知识有哪些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理论知识有哪些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有效的企业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要进行科学的企业管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在企业管理中常见的理论知识。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工作中的最佳操作方式和标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勒主张对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工作分解为简单的、可重复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浪费和低效,使工人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例如,在生产线上,通过对每个工序的时间和动作进行研究,可以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等待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科学管理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过于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和效率,可能忽视了员工的个人需求和创造力。

二、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他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职能是指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组织职能涉及到确定组织结构、分配职责和权力;指挥职能是领导和指导员工完成工作;协调职能则是确保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协调一致;控制职能是监督和评估工作的进展,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这一理论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管理者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三、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关注的是人的行为和动机。

梅奥(Elton Mayo)通过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待遇,还受到人际关系、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感受,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科学管理原理(导读注释版)

科学管理原理(导读注释版)

科学管理原理(导读注释版)【实用版】目录1.科学管理原理的概念与历史背景2.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3.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与影响正文一、科学管理原理的概念与历史背景科学管理原理,又称泰罗制,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在 20 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泰罗在机械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工人的劳动过程,提出了一套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管理方法。

科学管理原理的产生,标志着管理学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基石。

二、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1.科学选人用人:泰罗认为,选拔合适的工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管理者应该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和培训,使他们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2.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泰罗主张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找出最合理的工作方法,并将其制定为标准操作规程,以指导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泰罗提出,按照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支付工资,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以此激励工人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4.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泰罗认为,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管理者应该对组织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三、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与影响科学管理原理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管理学的发展。

在 20 世纪初,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采用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虽然科学管理原理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对现代管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科学管理原理是管理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将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对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代表人物

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代表人物

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代表人物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是组织和协调资源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在于协调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然而,管理的实践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的本质,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揭示了一些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

本文将介绍几位代表人物,他们的研究对管理的协调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亨利·法约尔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是20世纪早期的法国管理学家,他被认为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法约尔提出了通用管理原则,这些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中。

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包括:分工与协调、权威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对员工的关怀、稳定的职员流动、薪酬公平、中央化和分权、纪律、报告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强调了协调和统一指挥的重要性,以及组织中各个层级之间的协作关系。

2.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弗雷德里克·温斯洛(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是美国的一位工程师和管理咨询师,在工业领域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开创了科学管理学派,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温斯洛关注工作方法的科学化,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例如工作量与工资的等价关系,以及标准化的工作方法。

他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工作,并通过分析和优化流程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他的思想对于协调各个工作环节以使整个组织更加高效产生了积极影响。

3. 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咨询师和学者之一。

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管理大师”。

德鲁克的管理理论强调了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他认为管理是一项人本主义的活动,强调人的参与和发展。

他提出的“管理者的任务”和“有效决策”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管理实践中。

德鲁克的思想注重协调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

4. 亚伯拉罕·马斯洛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2)铁路交通事故 2007年6月27日国务院第182次常务会议 通过,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交 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 第501号令)第二条规定:铁路交通事故是 指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 车辆、非机动车辆、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 或者铁路机车车辆发生冲突、脱轨、火灾、 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事故。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含义的共同点是保护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防 止发生伤亡事故。它们的不同点是,安全生 产还包括防止生产和设备事故,而劳动保护 还包括女工保护和未成年工保护。二者都是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地,正常地进行。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4、安全生产目的和意义 安全生产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和控制危害, 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 以及其他损失。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4、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 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 上的缺陷。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 误。亦即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事故。 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和 安全操作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 生的行为。包括违章、违纪行为。它是事 故的激发条件。
二、劳动安全工作的特点
特点七:劳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与国际通 行的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创新实践联系紧 密,知识更新快,技术推广快,对传统方式 的改革快,如国家推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体系、安全评价、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等, 其核心及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劳动安全的。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1、事故的概念 事故是指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 (1)生产安全事故 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 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 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 493号令)第二条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体存放不当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机器运转时加油、维修、清扫等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忽视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不安全装束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4、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从业人员的权利 一是对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二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批评、检举 和控告权。 三是对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的拒绝权。 四是遇紧急情况时的停止作业权和紧急撤 离权。 五是被认定为工伤后的获保权和获赔权。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从业人员的义务 一是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 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二是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 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 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 能力。 三是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 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A4.4客运列车脱轨1辆。 A4.5客运列车中途摘车2辆以上。 A4.6客车报废1辆或大破2辆以上。 A4.7机车大破1台以上。 A4.8动车组中破1辆以上。 A4.9货运列车脱轨4辆以上6辆以下。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B类事故 B1.造成1人死亡。 B2.造成5人以下重伤。 B3.造成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直接经 济损失。
二、劳动安全工作的特点 特点六:劳动安全工作与多项社会性工作 紧密相关,如工伤保险、劳动能力鉴定、有 毒有害作业治理、劳动卫生、卫生防疫、职 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特种设备检验、特 种作业人员培训等等,不但要与国家安全生 产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联系, 还要与各级地方政府、工会组织、公安机关 等发生工作关系,其协调工作、公共关系占 有较大比重。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2、劳动安全: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 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 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 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3、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 中的安全与健康。劳动保护仅从字面上理解 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很明显劳动保护的对象是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更广泛地讲,劳动保护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 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保 障。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 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范于未然, 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虽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还不能完全杜绝事 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 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世界上最早提出“安全第一”口号的 1906年美国U.S轧钢厂厂长格里先生。美国 U.S轧钢厂初期对安全不够重视,优先考虑 产量和质量,因此,伤亡事故发生较多,经 营水平也得不到提高。1906年,当时厂长 格里从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提高经营水平 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 生产第三”的口号。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铁路交通事故的等级划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 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繁忙干线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并中断 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 繁忙干线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并中断 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从劳动安全管理、安全 技术、劳动卫生三个方面入手,依靠科学技 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 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 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 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 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为一般 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A类事故 A1.造成2人死亡。 A2.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A3.造成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 经济损失。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A4.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 火灾、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A4.1繁忙干线单线或双线之一线行车中 断3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2小 时以上6小时以下。 A4.2其他线路单线或双线之一线行车中 断6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3 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 A4.3客运列车耽误本列4小时以上。
特点三:劳动安全工作属于跨学科的边缘 科学,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如安全工程学、 安全教育学、安全经济学及安全成本分析、 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公共卫生学、防疫 学、毒理学、心理学、统计学、劳动组织学、 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事故分析技术、汽 车驾驶技术等.
二、劳动安全工作的特点
特点四:劳动安全工作既有监督检查,也 有宏观或微观管理,不能片面地强调“监察” 职能、忽略管理职能。 特点五:劳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依 据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既具有明显的强 制性和社会通用性,又具有各行业特殊性。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B4. 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 火灾、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B4.1 繁忙干线行车中断1小时以上。 B4.2 其他线路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 B4.3 客运列车耽误本列1小时以上。 B4.4 客运列车中途摘车1辆。 B4.5 客车大破1辆。 B4.6 机车中破1台。 B4.7 货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4辆以下。
二、劳动安全工作的特点 特点一:劳动安全工作对象是不断移动的、 安全可靠性最差的人,利用技术装备保障安 全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这项工作的技术装 备配备率不高。 特点二:劳动安全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全部 从业人员,所有的区域,所有的工作范围, 只要有人作业的地方,就有劳动安全工作内 容。
二、劳动安全工作的特点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 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的; 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的;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客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18辆以下,并中断 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 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 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并中断 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 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的。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指直接形成或能导致事故 发生的物质条件。一般为由于设备不良所引 起的,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谓物的不 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 件或物质条件。包括设备、设施、机械、工 具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引起 的环境原因。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搞好安全生产,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 产安全,安全生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 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 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 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安全生产基本概念 5、安全生产方针及其含义 《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 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 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 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 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 现生产经营的其他目标。
三、事故与事故隐患
3、铁路交通事故等级 事故等级=“事故严重程度”。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第501号令)第二章将铁路交通事 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 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