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
声现象复习知识点讲义一、声波的定义和特性声波是一种通过分子振动传播的机械波,是由震源振动引起的。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米/秒,而在水中为约1500米/秒。
声波的频率和振动源的频率直接相关。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播过程中波峰或波谷通过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高的声波具有高音调,而频率低的声波则为低音调。
声波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
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离距离。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源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
声波从声源处开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们经常利用声音的反射来进行定位和导航。
2. 折射:当声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会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其大小与两种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3. 衍射:当声波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原本无法到达的区域。
三、共鸣与声音的共振共鸣是指当声波的频率和其他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增加声波的能量,使声音更为响亮。
共振不仅在声学中常见,也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存在。
例如,音乐演奏中的共鸣会使乐器产生更加丰富的音色;建筑中的共振现象可以使声音在大厅内更好地传播。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所区别。
不同乐器的音色由它们所具有的谐波成分决定。
五、声音和人耳人耳是感受声音的重要器官。
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 外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声音并将其导入到内耳。
2.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副耳骨)。
第二章声现象讲义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 声音的产生来回往复的运动叫做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弦乐器(二胡、京胡、琵琶、提琴等)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笛、箫、黑管、号等)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锣、鼓等)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B.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C. 声波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可将不可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进行类比,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四周传播,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界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如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在看到闪电后几秒钟才听到雷声,此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山崖、墙壁、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就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声音的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方面.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多个反射面,就可以发生多次的反射.如夏日的雷声,有时隆隆地延续几秒钟以上,就是声波在云层、山岳和地面间多次反射造成的;再如古建筑中的“回音壁”、“三音石”以及江西弋阳境内的名胜“回声谷”等等都是属于多次反射的回声.人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讲话听起来要响亮,而且当讲话声停止以后,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有余音回荡,就是由于声音在物体表面连续多次反射的多次回声交混在一起形成的,称为交混回响,简称混响,这种混响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从声源发声停止,到声音减弱到听不到的一段时间,称为混响时间.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长,往往使声音不清晰,音色混浊、发闷,形成嗡嗡不绝的噪声;如果剧场的混响时间太短,就会使本来婉转圆润的声音变得干涩无力、生硬,一般剧场的混响时间以l.5 S左右为宜.两列声波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相遇如振幅增大,响度就增大,这种现象在声学上叫做声音的共鸣.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在制造时都充分考虑了这一原理.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也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更好.播音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的材料来减少杂音的干扰.雪疏松多孔会吸收声音,所以下雪天很安静。
苏科版物理第1章声现象第1节 声音是什么 讲义
【课前思考题】小声同学买了新手机要试试录音功能,录音后播放,听到自己的声音很生气:“我的声音哪有这么奇怪!一定手机不好”边上的小音同学说:“这就是你的声音啊!手机录音功能挺好的啊!”小声和小音同学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呢?【解析】声音不能以远近区分,应根据传到区分,小声听到自己声音主要是由脸上的骨头传递给耳朵,而小音听到小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过来的,是有区别的。
所以录音录小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的和小声听到自己的声音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小音听到小声的声音和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是一样的,都是由空气传递的。
第1节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生活现象】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水盆【实验过程】请观看视频【实验现象】音叉振动发声时,可以看到塑料小球被弹开【实验结论】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说明】①“振动”中“振”不要写错了②“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③在研究物体振动发声时用到了转换法:将不容易观察到的细微现象,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如在桌面上撒一些细沙,敲击桌面发声时,可以看到细沙在桌面上跳动认识一些新奇的发生现象(1)笑树:经常莫名其妙哈哈大笑【原因】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2)蝉【原因】蝉是通过腹部的发生器官发声。
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为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而雌蝉没有发音器,在腹部只有接收声音的器官(3)长颈鹿为什么这么安静【原因】长颈鹿没有发声器官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说明】①“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②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③“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说成“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存在且会继续在介质中传播④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会产生声音,但产生的声音不一定会被人听到2.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3.常见物体的振动(1)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2)婉转的鸟鸣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3)弦乐器发声靠弦的振动,如二胡、京胡、吉他、琵琶、提琴等(4)管乐器发声靠管中空气柱的振动,如笛子、箫、黑管、号等(5)打击乐器发声靠锣面、鼓面的振动,如锣、鼓等【判断鼓面发声时是否振动】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屑,敲击鼓面,鼓面发声,小纸片在振动,说明鼓面发声时也在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1)通过气体传播:人与人交流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2)通过固体传播:①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敲击,会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②耳朵贴在铁轨上,判断对面是否有火车过来或有多远,说明固体可以传声(3)通过液体传播:钓鱼时说话,会被鱼听到将鱼吓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空气可以传递声音【实验器材】音叉2个、乒乓球、铁架台【实验过程】敲打乙,与甲接触的球会弹起【实验结论】空气可以传递声音【说明】①实验成功的前提是两个音叉振动的频率必须相同;②频率相同才会引起共振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通过无线电(电磁波)交流,而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用真空泵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逐渐抽出时,闹钟声会减弱。
初二物理讲义声现象
初二物理讲义第一讲声现象(一)一.主要知识点回顾:1.声音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靠---------,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在气体中较----3.声音在15摄式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m/s 且声速与温度有关4.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类似水波)。
5.人耳的构造------ --------- --------6.骨传导:声音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7.声源:8.双耳效应:9、回声现象(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要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障碍无与发声体相距大于米)(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写公式)二.考考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通常称为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到人耳的。
______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2.气体、液体、固体都能______声音。
传播最快的是______。
3.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振动引起的(填:“人嘴”“笛子杆”“笛中的空气”)。
4.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
5、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挥动的手臂B.挂在胸前的哨子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6、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7、沸腾的水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A.水能传声B.水蒸汽能传声C.空气能传声D. 水振动而发声`三.感悟与实践【例1】、某人站在离围墙前击掌,经过1.5s听到了回声,则他距墙多远?变式练习1-1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离开我们多远?猎人在射击后6秒钟听到射击的回声,障碍物离猎人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1-2、为了测量海底的深度,把发声体放在船底,经过1S听到从海底返回的声音,求这处海底有多深?(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1m/s)1-3、某人站在离围墙136m处击掌,则他经过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四.巩固与提高1.敲锣时,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敲钟时,停止敲击时还余音未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2.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1)扬声器;(3)二胡声;(5)风吹树叶的沙沙声;(6)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个歌词中分别描述的声源是、、___________ ;(7)笛声;3.医生用的听诊器,在听病人心脏跳动时,是通过介质传到医生的耳朵里的,用了听诊器提高了。
声现象讲义
诚成教育教师一对一讲义教师:学生:日期:星期:时段:课题学习目标与分析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过程教师分析与批注知识点四:声速和回声1.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理解: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难点: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2s=vt【例题讲解】例1、小明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红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小明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空气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铁管传来的声音例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习题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2.甲同学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_____次响声,其中第一次响声是通过钢管传过来的,第二次响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来的.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1.29 11.43 2 700 7 900 1l 300度 (kg/m3)声音传播的330 316 5 100 5 000 1 300 速度(m/s)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讲义
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2.在150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知识点 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
3.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 B C D【知识点 3】噪声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第二章 声现象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难点:声音产生原因的探究,利用回声进行相关计算 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知识点 4】声音的利用1.回声是声音的一种现象,利用此现象可以用来增强原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单元声现象讲义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2)、人发声靠的是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_ 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发生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3)、扩展:录制声音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如右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1)、该实验的现象是。
真空罩中的闹钟(2)该实验的结论是:不能传播声音3、声波:以击鼓为例: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空气的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4、介质:(1)、如右图A同学轻敲桌子,B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B同学(选“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可以传播声音。
(2)、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这是因为可以传播声音。
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月球上的宇航员靠交谈。
5、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是。
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因为6、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
(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看右图的表格小资料的内容可归纳:(1)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选“相同”或“不同”)的;(2)声速的大小与和有关;(3)150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声现象学生讲义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声音的感知过程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 来源和危害 定义 防治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例题1: 0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例题2:08)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08)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例题4:08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声音的传播规律声音的特性 噪音 声音的利用 声 现象四、堂上练习1、08)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
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传到人的耳朵的。
2、0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讲义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讲义声现象是指声音在传播和反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现象。
声现象的研究是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和日常生活中。
下面将对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1.声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具有以下特性:(1)声音的响度:即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强;(2)声音的音调:即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声音的音色:指声音的质地和独特性,使不同乐器或声源产生的声音有所区别。
2.声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时,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声波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波的重叠原理:当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时,不同声波叠加形成复合波,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以得到合成波的声音特性;(2)直线传播:声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声波的传播距离与时间满足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关系;(3)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边界时,部分能量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4)折射: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称为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预测声波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向;(5)衰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减弱,称为衰减。
衰减的程度与声波传播介质和传播距离有关。
3.共振现象: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而振动时,被激励的振幅越来越大的现象。
声学中的共振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腔共振:空腔内的声波与空腔本身的特征频率共振,产生共振增强的现象。
例如,乐器的共鸣箱和吹奏乐器的音柱就是通过空腔共振来增强声音;(2)机械共振:物体在自然频率附近受到外界振动作用时,会出现共振现象。
例如,桥梁和建筑物在受到频率接近自然频率的震动作用时,容易发生共振破坏;(3)电磁共振:当电磁波的频率与物体的电磁振荡频率匹配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
例如,无线电接收器中的天线就是通过电磁共振来接收电磁波信号。
4.声的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或边界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声波沿障碍物边缘弯曲传播。
声现象讲义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考点与知识点讲解1、声音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都可以作为介质。
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不能传声(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被人耳接收,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真空状态下,因为发声体周围没有介质,无法形成声波,因此不能将振动向外传播,也就不能传声。
3、声速(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和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 m/s。
4、回声(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去,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分清前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s,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响亮。
因此,在一般条件下,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 m才能听到回声。
(3)应用:可以利用回声测,如测海底的深度等等,在利用回声现象求人距离声源的距离时,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声速,则s=vt/2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通过空气等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3.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讲义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声波类比于水波来认识,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1、声音的产生条件①通过声带振动、打鼓鼓面振动、敲打桌子时桌子振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②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注意:不是声音消失)。
(振动的振不能写成震)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风声是由振动发声的;“雨声”是由振动发声的;“读书声”是由振动发声的。
有些声源的振动,我们感觉不到,需用转换法来体现。
转换法:转换法是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的一种科学探究方法。
如: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体现发声体在振动。
常见的声源总结:(1)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如小提琴、钢琴、二胡)(2)管乐器是靠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如长笛、萧)(3)打击乐器靠鼓面或锣等的振动发声(如鼓、锣)(4)哺乳动物靠声带振动发声的(5)蝉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发声的(6)鸟靠鸣膜振动发声的(7)蟋蟀靠左右翅膀相互摩擦发声的(8)蝈蝈是靠两前翅摩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9)青蛙是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10)蜜蜂、蚊子、苍蝇在飞行时有声音,是翅膀振动的原因(11)向暖瓶内灌水,是暖瓶里面的空气振动发声(12)气球爆炸,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球周围的空气的振动发声3、.声音的传播通过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无线电通话,我们可以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想一想老师的讲话声是怎样传入你们的耳朵里的呢?水中的鱼儿是怎么听到岸上人的脚步声的呢?医生用听诊器是怎么听到病人的心跳的呢?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并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声现象讲义全
环球雅思学科教师辅导讲义组长签字: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学员: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声现象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容一、上次课错题讲解二、知识点梳理考点1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解读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例如: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解读2.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能在一切物体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如: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解读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v>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固例如:①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解读4.声音的反射、吸收与回声:(1)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①当△t>0.1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②当△t<0.1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不能听到回声。
(2)反射面光滑,反射效果较好,易听到回声;反射面粗糙、疏松多孔,声音会被吸收,不易听到回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讲义)教学内容: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要素、噪音及其控制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噪音的控制方法知识梳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鸣膜的振动,弦乐器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
习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
吉他发声是因为,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说明。
(2)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习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离不开介质),一切体、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不能传声。
(2)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声音不能传播()A.在空气中B.在水中C.在地面以下D.在月球上(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敲鼓时,人听到鼓声3、声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用可见的水波进行举例,以理解声波。
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如弹簧的疏密波),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
习题:(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是与水波、弹簧振动波类似的,音叉发声时,会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所以,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______。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法.生活中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______回来形成的。
初中物理《声现象》课件讲课讲稿共43页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苏联
初中物理《声现象》课件讲课讲稿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目录一、知识串讲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特性3.声音的利用、噪音的防治二、知识巩固三、参考答案一、知识串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人耳能够辨别回声的条件是: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
回声测距:根据公式S=vt,回声是传过去再返回来,所以计算出的路程是实际路程的2倍。
5、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6、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
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
练1、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①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练2、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振感。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①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练3、中国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如图所示,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①A.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⑤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练6、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⑤A.响度B.频率C.音色D.音调练7、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⑤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练8、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⑤练9、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⑥练10、聪明的海豚会做算术加减法运算,当驯兽师问海豚“2+3等于几”时,海豚就会敲五下麦克风。
实际上是有人在台下吹了5下哨声。
哨音海豚能听到而人听不到,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海豚的听觉频率为150Hz-150000Hz,台下人吹的哨声是一种故人听不到。
⑥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噪声的强弱等级(1)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常见环境下的噪声等级(如图)3、噪声的危害(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4、控制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1、回声定位:蝙蝠靠超声波在夜间捕捉昆虫,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定位。
根据这种方法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2、B超: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返回,这一特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诊断与治疗。
3、声音能量: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仪器,把清洗物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振动将物体上的污垢都振动下来,而且不会损坏物体,超声波的振动比可闻声波更加强烈。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祛除人体的结石,向人体内发送超声波,结石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
练1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⑦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练12、对“0dB”的理解正确的是()⑦A.0dB说明物体不振动B.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C.0dB说明频率低于20HzD.0dB说明频率低于20000Hz练13、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⑧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练1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⑧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戴上防噪的耳塞C.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D.在市区种植花草树木练15、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⑧A. 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练16、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⑨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低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二、知识巩固知识点总结: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②声速、影响声速的因素★★★③回声、回声测距★★★④频率和振幅★★★⑤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⑥超声波与次声波★★★⑦噪音的等级和危害★★★⑧控制噪音的途径★★★★⑨声音的利用(两种方式)★★★三、参考答案练1、【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
练2、【答案】A练3、【答案】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故选C。
【总结升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练4、【答案】D【思路点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就吉他来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都可以改变音调。
练5、【答案】C练6、【答案】A【思路点拨】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练7、【答案】C【解析】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
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
练8、【答案】音色;响度有很多成语、俗语中蕴含着物理知识。
下列对描述声现象的成语、俗语解释错误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练9、【答案】次声波;20【解析】人耳一般只能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次声波人是听不到的,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一些次声波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由于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一旦受到伤害,后果就很严重。
练10、【答案】20Hz~20000Hz;超声波【思路点拨】分别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的概念。
练11、【答案】D【解析】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是能提高球员的士气,故不是噪声,故A错误;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是我们要听到的演奏声,这不是噪声,故B错误;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这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听课,属于噪声。
故D正确。
【总结升华】从环保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题目设置不同的情境,考查了从环保的角度区分噪声。
练12、【答案】B【解析】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的单位,与响度有关,与音调无关。
0dB是人们听觉的下限,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所以正确选项是B。
练13、【答案】D【解析】路面设计成凹面时,汽车在凹形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的发动机照样会产生噪声,所以排除了AB两个选择项;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应该在人的耳朵附近想办法,如戴耳罩等。
道路修成凹形的,是通过道路两旁,较高的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练14、【答案】D练15、【答案】C练16、【答案】D【解析】超声波指的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大,音调高,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和我们能听到的声音有相同之处,需要振动产生,传播也需要介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