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 可能性 全单元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导学案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盘2个、棋子、彩色笔、盒子、纸张等。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方法】(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
(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可能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能够通过实例和图形展示可能性的大小比较。
–能够运用概率概念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猜测和探究。
–采用示例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可能性的大小比较。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形辅助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可能性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科书、多媒体课件、游戏道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安静,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
3.教学方法:示范教学、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可能性,引出“可能性”的概念。
2.学习:教师介绍“可能性”的定义,让学生观察一些实例并讨论可能性的大小。
3.实践: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让他们通过游戏体会可能性的大小比较。
4.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布置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1.复习: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习:教师讲解如何用图形表示可能性大小,让学生通过图形加深理解。
3.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引导学生扩展思维,讨论更多可能性的情景。
5.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三课时1.回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顾前两节课学过的内容。
2.学习:引入概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概率运用。
3.实践:通过实例让学生计算可能性,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
4.游戏:进行相关游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可能性∣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 可能性的计算3. 可能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如“明天会下雨吗?”等,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介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可能性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如:一个袋子里有红球、蓝球和黄球,摸出一个球的可能性是多少?(3)可能性的应用让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游戏,计算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的含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判断其可能性。
2. 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3.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练习与讨论,让学生理解了可能性的含义,掌握了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注意事项:1. 本教案适用于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
2. 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 课后作业要适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可能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可能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可能性的概念。
2.能够用“不可能”、“可能”进行判断。
3.能够用图形表示可能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体会可能性的概念。
2.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能性。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运用“不可能”、“可能”进行判断。
难点1.运用图形表示可能性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1. 活动一:认识可能性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分析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师以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示实际情境,让学生用“不可能”、“可能”进行判断。
活动时间:20分钟2. 活动二:图形表示可能性教学内容1.教师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可能性,如用圆圈表示可能性大小。
2.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能够理解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活动时间:30分钟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问题导入:“你觉得今天放学会下雨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
2. 活动一:认识可能性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不可能”、“可能”来描述。
2.学生也可以举出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讨论。
3. 活动二:图形表示可能性1.教师以不同大小的圆圈来表示不同事件的可能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来理解可能性大小。
2.学生可以自己绘制图形,表示不同事件的可能性。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的概念和图形表示方法。
五、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小明去捉虫子,捉到黑色虫子的可能性大还是捉到蓝色虫子的可能性大?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出理由。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有关可能性的练习题。
2.思考一个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写成一个小故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5.4.1 可能性(1)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学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同桌之间互相做一个小游戏,猜一猜对方手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礼物?通过猜一猜活动,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二、自主探究1.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2)()是唱歌,()是跳舞,也()是朗诵。
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2.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先抽一张。
(以抽到跳舞为例)如果再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不可能抽到什么?(2)()是唱歌,也()是朗诵。
()抽到跳舞。
(3)再抽一张,(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一定是什么吗?(4)()是唱歌。
3. 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
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三、课堂达标1.判一判(对的写“1”,错的写“2”)。
(1)明明买体育彩票一定不会中奖。
()(2)在装有10个红球和10个黄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白球。
()(3)哥哥的年龄一定比我大。
()(4)我可能一年不喝水。
()(5)明天的气温比今天低。
()2.用“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填空。
(1)我一顿饭()吃20个馒头。
(2)明天()是晴天。
(3)月亮()从东边升起。
(3)人()要呼吸空气。
(4)晚上天空()会看到星星。
3.填一填。
(1)从一个装有5个红球的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是黄球。
(2)袋子里装了10个绿球,任意摸了一个一定是()色的球。
(3)一个袋子里装有5个白色和4个黄色的乒乓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是黄球,()是黑球。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4 可能性 》教案(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4 可能性》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可能”和“不可能”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区分不可能事件和可能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可能”和“不可能”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可能性”的概念,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2.工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3.教辅资料:练习册、参考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教学PPT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讨论这些图片的可能性。
2. 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可能”和“不可能”的含义,并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
3. 拓展教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可能性,并让学生讨论其中的原因。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卡练习,每组选择一个事件,讨论其可能性,然后向全班汇报。
5. 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可能性”概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件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写出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可能性•不可能性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可能性”展开,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理解这一概念。
但在引导学生分析事件可能性时,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一些局限性,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第4单元 可能性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4单元可能性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会表达。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可能性的概念,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事件的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1.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事件的分类: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3. 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4. 可能性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可能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分类。
3. 深入讲解:讲解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和计算事件的可能性。
4. 实践活动: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可能性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活动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全部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能够用树状图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2.掌握基本的排列组合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够用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和练习册。
2.板书、彩色粉笔。
3.树状图的示范材料。
4.排列组合练习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事件和样本空间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抽奖活动引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2.讲解:介绍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概念。
3.实践:让学生自行尝试用树状图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第二课:排列1.导入:通过学生们排队上课的情境引出排列的概念。
2.讲解:介绍排列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些排列问题。
第三课:组合1.导入:通过随机选举班干部的情境引出组合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组合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实践: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一些组合问题。
第四课:综合练习1.复习:回顾事件、样本空间、排列和组合的概念。
2.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数学概念,增加学生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演示法:用示范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抽奖活动,并引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事件和样本空间的定义,用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实践:让学生分组,用树状图表示抽奖活动的可能性。
第二课1.导入:让学生排队上课,引出排列的概念。
2.讲解:介绍排列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排列问题。
第三课1.导入:让学生选举班干部,引出组合的概念。
2.讲解:介绍组合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推理。
3.实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组合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球的可能性大。
A、白
B、黑
(2)明明做手工制品10件,其中3件是二等品,其余都是一等品,从中任意取出一件,抽到二等品的可能性()
A、比一等品大
B、比一等品小
2、填空
(1)盒子里有大小相同的5个球,2个红球,3个黄球,从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摸出后再放回,摸到()的可能性大。
摸到()的可能性小。
(2)如图,任意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小于4的区域和停在大于4的区域比较,指针停在小于4的区域的可能性(),而停在大于4的区域的可能性()(填“大”或“小”)
3、盒子中装有1个红色的小正方体,3个黄色小正方体。
从中任意摸出1个正方体。
小芳和小豪约定,摸出红正方体小芳赢。
摸出黄正方体小豪赢,想一想,谁赢的可能性大些?
4.课本第47页练习十一第5、6、8题。
六、小结反思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附:板书设计:
可能性(二)
可能性大:所占比例多
可能性小:所占比例少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可能性(4)-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可能性(4)-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分数表示。
3. 可能性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
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区分。
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事件,让学生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引导学生回顾可能性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1. 讲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举例说明。
2. 引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理解并用分数表示。
3.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应用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可能性的理解。
2. 教师点评,强调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区分,以及可能性的分数表示。
六、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正确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附:课后作业1. 判断下列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 可能性(一)班级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纠错栏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问题情景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3. 根据生活常识,在括号里填上“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我知道地球()每天在转动。
(2)太阳()从西边升起。
(3)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4)人()两年不喝水。
(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6)鱼()会游泳。
(7)明天()会下雪。
(8)抛硬币时()正面朝上,也()背面朝上。
(9)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有人死亡。
(10)人()两年不喝水。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 可能性(二)班级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纠错栏教学目标: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我能根据可能性大小合理地确定试验的数量的多少,培养我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增强我们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总体表现(优、良、差)。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用字母表示数班级组名使用人使用日期纠错栏教学目标:1.我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我能用字母表示数。
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通过数学活动来激起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我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我会用字母表示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可能性大小(二)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可能性大小(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可能性的大小,深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并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练习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计算可能性。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和难点。
可以使用图表、公式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真实、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份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可能性大小(二)的简要教学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阶段:- 引入话题: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可能性事件,如抽奖、抛硬币、骰子游戏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简单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可能性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进行可能性的推断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懂得做出正确的推断和判断。
二、教学准备•课件:PPT准备好与学生分享。
•教具:纸牌、色子、硬币等用于进行实际情境演示的工具。
•活动设计: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提供丰富的练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情境引入可能性的概念,如抛硬币、掷色子等。
2. 学习(20分钟)•介绍可能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大小的关系。
•通过实际情境演示,让学生体会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3. 练习(15分钟)•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确保学生对可能性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2. 学习(20分钟)•介绍事件的互斥和对立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事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情境演示互斥和对立事件的计算方法。
3. 练习(15分钟)•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巩固对互斥和对立事件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10分钟)•复习前两节课学过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学习(20分钟)•引入基本概率的概念,介绍基本概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情境演示基本概率的计算方法。
3. 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可能性问题,让他们尝试用基本概率计算答案。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较为熟练地计算简单可能性问题。
•下节课内容预告:将继续学习更多复杂的可能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包括简单事件、互斥事件和基本概率的计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概率思维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下一次课要更加注重概率问题的综合运用。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可能性-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可能性-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3. 可能性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索和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采用案例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能够识别和描述。
(2)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可能性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教案遵循了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操作。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可能性》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28》人教版一、教材背景介绍《5.1圆的认识28》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圆,理解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和相关定理。
2.难点:圆的相关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的概念:圆是由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一个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圆的元素:圆心、半径。
2. 圆的性质•直径、半径、弦、弧的关系。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 圆的相关定理•同弧对应的圆周角相等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的切线定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习和讨论教师介绍圆的相关定理,并进行案例分析讨论。
3. 练习和检测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课堂检测。
4.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六、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数学相关书籍,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拓展数学知识和视野。
七、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馳,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对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28》的课堂教学计划,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圆,掌握圆的相关知识,提升数学水平。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可能性 (2份打包)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的概念2. 可能性的计算方法3. 可能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摸球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可能性的概念。
2. 讲解可能性概念(10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可能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可能性是描述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的概念。
3. 讲解可能性计算方法(15分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可能性知识的理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现实情境来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课时)(2)可能性的大小(1课时)(3)练习课(1课时)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2.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来体会可能性大小。
第1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课题第1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单纯地讲解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又是在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去实践,深入地体会所学内容。
1.引而不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师讲解的内容不是很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引导,更多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让他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可能性,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
学习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学习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重点学习难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1.师生游戏。
(1)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个漂亮的玻璃球,猜猜看,藏在老师的哪个手里?(2)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来帮帮你们吧。
(教师慢慢松开右手,再重新握紧拳头)(3)你们为什么肯定玻璃球一定在左手里呢?2.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不能1.(1)学生自由猜测。
(2)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在左手里。
(3)学生回答右手里没有,那就在左手里。
2.学生带着好奇心与老师共同进入新知的探究。
1.猜一猜。
从下面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最有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答:最有可能摸到白色的球。
2.选一选,填一填。
一定可能不可能(1)三天后()不会下雨。
确定它发生的结果,有些事件能确定它发生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2)鱼儿()生活在水里。
(3)我一生下来()会跑。
(4)太阳()从东方升起。
答案:可能一定不可能一定3.填一填(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摸出的()是红球。
(2)()摸出红球。
(3)摸出的()是红球。
答案:一定不可能可能4.涂一涂。
(1)摸出的一定是红方块。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教学主题图。
(1)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2)组织学生汇报。
(3)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4)教师小结:每名同学表演什么节目是不确定的,因为有些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2.模拟演示,教学教材第44页例1。
(1)①观察图(1),请学生说说图意。
1.(1)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图片信息。
(2)学生汇报:联欢会上,抽卡片决定每人表演哪种节目,分别写有唱歌、跳舞和朗诵。
(3)学生自由交流:抽到唱歌、跳舞和朗诵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学生认真倾听,猜想得到证实。
2.(1)①小组交流,②老师: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小明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
③小明抽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这说明了什么?(2)①观察图(2),请学生说说图意。
②老师:小明抽到了跳舞,还剩下两张卡片,接下来小丽可能会抽到什么?③教师小结。
从两张卡片中抽取一张,抽到任何一张都是有可能的,这也是事件的不确定性。
(3)①观察图(3),请你说说图意。
②小丽抽到了朗诵,最后只剩下一张了,小雪会抽到什么?为什么?3.教师总结前两次抽卡片的结果是不确说出图意。
②学生明确表示:小明抽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③学生:说明了事件的不确定性。
(2)①学生观察图(2),自由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
②小组交流后汇报,学生互相补充,明确:不可能是跳舞;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③学生认真倾听。
(3)①同学们观察图(3),交流信息。
②同学们明确:小雪一定会抽到唱歌,这是事件的确(2)摸出的不可能是蓝球。
(3)摸出的可能是黄球。
答案:略。
定的,第一次抽卡片有三种可能,第二次抽卡片有两种可能,是不确定事件;而第三次抽卡片时只有一张了,没有别的可能性,所以是确定事件。
定性。
3.学生认真倾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2.从下面的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白球?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白球?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白球?1.小组试验,结合试验结果解答问题。
2.结合所学的知识和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的发生可预知:用“一定”“不可能”描述。
不可预知:用“可能”描述。
红球数量多→摸出的可能性大蓝球数量少→摸出的可能性小摸出的可能性小摸出各色球的可能性的大小与各色球的数量有关六、教学反思可能性是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材主要通过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发生是不确定的,从而形成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为了吸引学生,我精心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让学生有序的活动,亲自实践体验,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2课时可能性的大小课题第2课时可能性的大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需要学生对随机现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本节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1.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设计了分糖果这一情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进来,顺理成章地完成学习活动。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物体的多少决定着可能性的大小,然后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更易接受。
2.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本教案设计了一些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推断物体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转换,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1.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物体数量的多少。
2.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物体数量的多少。
学习综合分析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判断。
难点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1个纸盒、4个红球、1个蓝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引入新课。
1.谈话:第一次和同学们一块学习,不用自我介绍,一眼便能看出我是一名女老师,一定是女老师吧,可能是男老师吗?2.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属什么的?3.刚才,同学们在认识老师的同时,用到了“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可能性的词语,生活中很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节课咱们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板书课题)1.认真倾听,并回答不可能。
2.学生自由猜测。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涂一涂。
(1)摸出●的可能性大。
(2)摸出○的可能性大。
(3)摸出的一定是●。
答案:画图略。
二、自 1.模拟演示,教学教材第45页例 1.(1)学生认 2.填一填。
主探索,体验新知。
2,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1)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果让你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你认为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呢?(2)学生汇报。
(3)动手试验。
①课件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准备好的盒子里放入4个红球,1个蓝球。
各组同学依次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并记录它的颜色,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②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汇报试验结果。
③从这些试验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④师生共同总结试验结论。
(4)如果让你再摸一次,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真观察,仔细思考。
(2)小组交流汇报。
(3)①小组按要求试验,做好试验记录,并整理好试验记录。
②交流试验结果,组长汇报。
③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④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盒子里放了4个红球,1个蓝球,红球的个数多,摸出的次数就多,我们就说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蓝球(1)把一个正方体的3个面涂成蓝色,2个面涂成黄色,1个面涂成黑色,任意抛一次,()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大,()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小。
(2)袋子里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方块,任意摸一个,要使摸出红方块的可能性最大,摸出蓝方块的可能性最小,袋子里至少应放()个红方块,()个黄方块,()个蓝方块。
(3)小松手里有9张红桃,1张黑桃,任意抽出一张,可能是(),也可能是(),抽出()的可能性大些。
答案:(1)蓝黑(2)3 2 1(3)红桃黑桃红桃(5)讨论:你觉得摸到各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棋子的什么有关?(6)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当两种物品数量不同时,数量越多,抽到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就越小;当数量相同时,可能性相差不多。
2.加深对事件发生规律的理解。
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2)小组进行摸球实践活动。
(3)组织汇报,填写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