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让学生感知从列方程到解方程的全过程,认识方 程的解和解方程。
(3)让学生认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用等式性质 解方程的方法。
例2:教学解方程和检验的方法。
(1)让学生选择不同解法解形如“ax=b”的方程, 突出用等式性质解此类方程的基本方法。
(2)重点让学生检验“解”的正确性,注意解释“把 x=50代入原方程”的意义,强调方程检验过程中的书 写规范。
4.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和构建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分 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5.学会按事件发生的基本顺序进行数量关系提取和思维模型的加工,将生活事 理关系与数学罗辑思维有机的结合。
6.用方程的基本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热情。
(2)学生还可以小刚的钱数作等量来思考,列 出方程:8x=5x+6。或者以小明的钱数作等量来 思考,列出方程:5x=8x-6。
作为数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方程,对小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因 为方程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算术解法是不同的,它把 学生习惯的由条件到问题建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思路淡化,取而代 之的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构建数量关系,其核心思想是等量 关系的建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认识等式和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3.研究简单的情景关系和数形联系,明确含字母的式子、等量及等量关系的意 义。
教 材 解 析 五年级下册
四单元
四单元内容:分数加减法
单元内容分析
分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简单的(分母小于10)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时,仅要求他们借助具体情境来理解和计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的1至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及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揭题。

谈话: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新授。

、教学例1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谈话:先来看这几幅图,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及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提问:(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指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教学“试一试”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

在学生回答分数单位时,演示每个图中的一份,在学生回答分数中各有几个分数单位时,演示每个图中各有这样的几份。

3、完成“练一练”提问: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

学生汇报所填分数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教案

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阅历。

本课主要对这种阅历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实力。

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相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详细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依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验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详细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供应素材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这节课咱们一起去看看夏令营时同学们的训练状况吧。

看,这是小强那一队的队列,多整齐!你能告知老师小强的位置吗?(出示课本情境图中小强那一列同学的队列)学生可能说:第2个、第4个、从前面数第2个、从后面数第4个等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队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的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设计意图]从一列队伍中确定位置入手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为在方阵中确定事物的位置打下基础,同时为设置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做好铺垫。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出示信息窗情境图)同学们这是小强全班同学的队列图,现在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预设:横着数,第2排第3个;竖着数,第3排第2个从左数第3排第2个;从右数第4排第2个从前数第2排第2个2.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

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 一粒黄豆的体积说课稿一、实验教学内容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学段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测量》一课中的课后习题第4题:怎样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本课属于综合实践领域内容,在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真实问题为载体。

本实验以《有趣的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为素材,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量感、数据意识、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融合。

二、实验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一粒黄豆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实验的魅力。

三、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通过升水法和等量代换的方法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实验器材(水和黄豆为固定器材)1.长方体水槽2.大号量筒3.小号量筒4.小正方体块五、实验教学创新点1.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测量的是较大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土豆、石头,而本节课的测量对象是微小的不规则物体黄豆。

2.以往的测量方法大多是使用量杯、长方体水槽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水或溢出水的体积。

而本课回归体积度量的本质,利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块将不规则物体(黄豆)的体积转化为1立方厘米体积单位的数量。

3.实验课程在小组分享汇报环节时,容易受到场地及器材的制约,无法达到良好的展示效果,本节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小组实验操作同步直播在大屏幕上,使展示效果大大增强。

六、实验教学过程:清晰完整(一)触发:回顾旧知唤醒经验学生此前经过《有趣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测量较大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本节课基于学生已有基础,探究微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整理与练习”作业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整理与练习”作业设计

“分数的意义整理与练习”作业设计1. 看图写数:你能将下图均分,并写出一些分数吗?我写出的分数有:( ) 我是这样想的:将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就可以用分数( )表示。

2. 看数选图:哪副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4□来表示?哪幅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4来表示? 3. 看图想数:(1) 根据左图,我能写出的分数有:( )(2) 根据左图,我能写出的分数有:( )(3) 根据左图,我能写出的分数有:( )我的发现: 。

4. 要使8a 是真分数,a 最大是( );要使8a 是假分数,a 至少是( ); 要使b □是真分数,□最大是( );要使b□是假分数,□至少是( )。

5. 将下列数填写到数轴上:41 42 43 44 45 46 47 4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根据上图填一填:1米244=□□=( ) 45=□□□=( )(填小数) 我的想法:将分数化成小数只需要用 ;将小数化成分数只需要将一位小数改写成 ,两位小数改写成 ,三位小数改写成 ;当 时,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整数;当 时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我还发现: ;6. 在下图中涂色表示出52公顷。

我的想法: 。

7. 我叫分数41,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

我们的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 个班;我们班有40名同学,男生有21人,女生有19人。

今天,学校要举行运动会。

一早,我们就排成四列队伍,整齐地来到操场。

为了比赛需要,50米跑道从4跑道变成了6跑道;跑道上,4*100接力赛也已经开始了,运动员们你争我赶,毫不退缩。

最终,咱们班的女子队员以48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1)在上述信息中,我找到了分数( ),它表示:( );(2)提出一个用分数解答的问题并解答:问题: ;解答: ;(3)通过练习我知道了:。

1公顷 2公顷。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四单元-分数乘法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四单元-分数乘法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四单元分数乘法第四单元分数乘法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会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能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倒数的含义,能够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分数乘法问题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4、能够表达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在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一)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的乘法.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让我们先来做几道口算题,你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吗?出示:3/8+1/8=1/3+1/5=7+9=/4+1/4+1/4=2/9+2/9=3+3+3+3+3+3=2、学生口答.3、最后一题你是怎么口算的?还可以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3×5或5×3来计算。

4、师小结:是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

质量问题教师口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2/5+2/5+2/52/5×3=2+2+2/5=2*3/5=6/5=6/5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2/5+2/5+2/5=2/5×3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加法表示3个2/5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2/5×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表示3个2/5的和是多少?2/5+2/5+2/5=2+2+2/5=2*3/5=6/5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6、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三、归纳、概括: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列式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本单元的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也很多。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属于“数与代数”版块中数的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自然数、整数和小数等知识,对分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借助操作实践和直观了解的学习活动,初步认识了分数。

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但是对于分数的具体知识,学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感性认识。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掌握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抓住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带分数作准备。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学习比的基本性质。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是通分的基础,通分为后续的分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前期学习中,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为互化奠定了基础,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也为今后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作了知识铺垫。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

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约分”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约分教学内容:教材第84到8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3、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情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说反话游戏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例3画面师:喜羊羊、懒羊羊和慢羊羊村长正在一起观看实验小学正在举办的春季运动会。

(画面中是百米游泳赛的情景)慢羊羊村长说:“一共要游一百米,小明已经游了75米。

”懒洋洋说:“他已经游了全程的百分之七十五米。

”“他已经游了全程的四分之三。

”喜羊羊说道。

随即喜羊羊和懒羊羊争吵开来,村长见此情形微笑地看着它们,村长想让同学们帮它们化解矛盾,你愿意帮助这们吗?你认为百分之七十五和四分之三是一回事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例1生1:他们的说法我都同意,因为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百分之七十五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二十五就等于四分之三。

(板书)生2:我认为百分之七十五和四分之三是相等的,因为四分之三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二十五就等于百分之七十五。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懒羊羊明白了,他很高兴同学们能帮它解释。

师:(微笑着说)真不错,我们刚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之七十五化成四分之三,把百分之十五化成了二分之一和十分之五。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齐读)师:(板书课题:约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

师:懒羊羊问大家像百分之七十五化成四分之三还能继续约分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四分之三的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只有公因数1。

师:(明确)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慢羊羊村长朗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例4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图,说说图中两个彩带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常会说红彩带的长是黄彩带的4倍。

(2)教师追问:那么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3)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4)指名回答是怎样想的。

教师追问:把谁看作单位“1”?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

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5)教师小结。

我们在思考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时,是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1份,那么我们就说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4141412.拓展延伸。

(1)如果去掉红彩带的一份长。

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表述: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1份,黄彩带的长就是红彩带的)(2)如果黄彩带增加二份长。

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3份,黄彩带的长就是红彩带的)(3)根据上题的图,如果问题换成“红彩带的长是黄彩带的几分之几?”答案还一样吗?(把黄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3份,红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4份,红彩带的长就是黄彩带的)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3143341.完成“练一练”。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P60~62教学⽬标:1. 明确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单位“1”等概念。

2. 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的,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么作⽤,体会认识事物的⼀般思维⽅式。

3. 在学习中能运⽤观察、分析、⽐较、辨析等⽅法,会合乎逻辑,较准确地阐述⾃⼰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单位“1”等概念的建⽴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教学过程:⼀、引⼊1. 了解起点: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中,你⼜了解到哪些概念,⼜有什么困惑?2、明确学习⽬标。

3. 揭题:今天让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的产⽣与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与意义)⼆、展开(⼀)分数的产⽣1、出⽰主题图1,介绍:古时候,⼈们在结绳计数时,遇到了困难,请看:你觉得剩下的长度⽤什么数表⽰⽐较合适呢?为什么?2、出⽰主题图2,说⼀说:每⼈分到()个⽉饼,()包饼⼲。

3、⼩结:在进⾏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分数来表⽰。

4、介绍分数的演变过程:据记载分数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分数记号;在2000多年前,我国⽤算筹表⽰分数;后来,印度⽤阿拉伯数字表⽰分数,在公元12世纪,阿拉伯⼈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法⼀直沿⽤⾄今。

(⼆)感受分数的意义,建⽴单位“1”的概念1)* 学⽣涂⼀涂并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反馈:说说你的想法 * 质疑:观察:刚才在⽤1/4表⽰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和不同的地⽅?⼩组交流: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出⼀个物体、多个物体)学⽣汇报、教师追问:为什么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可相对应的是1、2、3呢?(总数的不同) 2、感知概念:单位“1”、分数的意义移动( )说明:⼀个圆,⼀条线段把⼀个物体。

(板书:⼀个物体)还有哪些是⼀个物体?移动它们为⼀个整体。

(板书:⼀个整体)(注意引导辨析:⼀个计量单位例:1⽶长的线段的1⽶,就是计量单位,哪些是⼀个整体?) 1 13、揭⽰概念:⼀个物体、⼀个计量单位、多个物体都可以看作“⼀”个整体,⼀个整体可以⽤⾃然数1来表⽰,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单位“1”。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分数的意义》作业设计作业目标1、基础性目标:我能熟练找出不同情境下的单位“1”和分数单位。

2、拓展性目标:我能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语比较规范、正确。

姓名自评书写作图师评总用时分层作业作业内容评价标准基础练习(必做)5分钟1、找到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

2、辨析结合上面的图形,判断下面这句话对吗?请说明理由。

涂色的圆形占全部圆形的23。

1.能正确填空,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

2.说理时理由充足有条理,题目有错误的地方要改正。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作业是基础性练习,要求所有同学能正确回答。

练习内容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形式灵活,题型多样,正反例结合,强化分数意义的认识,巩固分数意义的理解。

扩展提升(自主完成,与同学交流)4分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你能写出几个分数?这几个分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尽可能多地写出分数,并描述其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练习属于扩展提升,学生有不同的发挥空间。

它基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具有发散性和延伸性,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分数表达,而在不同的分数之间又建立了同量联系,为之后“分数的性质”这一节课埋下伏笔。

素养进阶(选做)5分钟小明和他的6个小伙伴在玩捉迷藏游戏。

随着小军和小亮被找到,小明大喊“我找到了咱们全部同学的()()了!”瑞瑞一阵紧张后露出了马脚,被小明瞬间找到,小明又喊道:“剩下同学的()()也被我找到了!快快出来吧!哈哈!”可是最后几位同学藏得融入情境,采用画图等方式做辅助,明确分数表达。

太好了,小明一直没有能够找到,接近游戏时间末尾,小明无奈的说:“最后的()个小伙伴,你们自己出来吧,咱们全部人的()()赢到了最后。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题目属于进阶发展、提升素养的内容,以分数的意义为基础,结合学生熟悉的捉迷藏游戏这一真实场景,锻炼学生阅读材料、理解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应对单位“1”变化的实际情况,体验将数学运用于生活,体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5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下册教案第4章《有趣的测量》

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不规则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从而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从隐性方面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乐于在课堂学习中表现自己,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惰性,兴趣不高。

所以本节课教师采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验证方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前四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体积的含义、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学生来说运用已有知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仍有些难度,希望通过本课动手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探求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五、教具准备:长方体水槽、烧杯、水、尺子、土豆、课件、多媒体展台六、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故事,好吗? (播放视频)看后问学生:为什么乌鸦会喝到水?上升水的体积和小石子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上升水的体积=小石子的体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1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教学内容教科书P77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8~79“练习十九”中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课件出示习题。

师: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师: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小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小数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引入新课。

在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起点,以便学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正向迁移。

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1.教学教科书P77例1:小数化分数。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用除法解决问题,结果的表示可能会出现分数和小数两种情况。

(2)全班交流,比较异同。

学生展示自己的算法,并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3÷10=0.3(m) 3÷5=0.6(m)预设2:3÷10=310(m) 3÷5=35(m)师:比一比,这两种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学情预设】学生能领悟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分数可以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0.3=3100.6=3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能根据小数的意义将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相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详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验由详细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实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增加用数学的眼光视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老师多了一个身份,你能猜一猜是什么吗?是的,我做了妈妈,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叫禾禾,而且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深刻的理解了这样一句话“养儿方知父母恩”,希望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可能许多同学还理解不了,但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

今日我把禾禾也带到了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

2、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禾禾在哪?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猜猜在哪?1¡自己猜2¡供应线索板书数对(4,2)揭示课题预设:学生会从不同的方向按不同的依次出现四个答案。

3¡明确“列”“行”的含义4¡供应线索(2,1)的位置,类推出(4,2)小组探讨,指名回答。

三¡汇报沟通,评价质疑1、小组汇报2、共同总结确定位置时,竖排叫作列,确定第几列从左往右,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行从前往后。

3、揭晓答案4、相识点子图。

用简洁的点子图表示所在的位置,实现有详细到抽象的转换。

5、用数对表示自己所在教室的位置。

(1)明确教室里的第一列、第一行。

(2)自己独立完成。

(3)全班沟通,完成座次表。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谁情愿和大家共享一下你今日学到了什么?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用数对表示下面拼图中每个小动物图片的位置。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够准确地读写和比较分数•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三、教学内容1.分数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读写与比较–分数的读法–分数的比较方法3.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加法规则–分数的减法规则4.分数的乘除运算–分数的乘法规则–分数的除法规则5.分数的应用–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分数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分数的含义和用途2.分数的读写与比较–给出几组分数让学生练习读写和比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策略3.分数的加减运算–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带领学生进行练习–拓展练习,巩固加减法运算技巧4.分数的乘除运算–讨论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自主练习,发现规律,总结方法5.分数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解题过程并展示解决方案五、教学评估•日常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课堂讨论及互动表现•案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展开,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巩固知识点和弥补不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提高数学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

主要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等内容。

教材给出了大量直观素材,本课重点是结合直观素材、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与分物经验,举例表示1/4的意义。

进而类比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意义、读写法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学习分数的意义,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五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我借助大量直观素材、举例,引导学生类比归纳,经历分数意义产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同时拓展已有例子,以问题: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数吗?他们与1/4有什么联系?自然而然总结出分数单位的意义。

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并归纳分数表示的意义。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活动,经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探究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

积累活动经验和方法。

3.渗透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类比推理、讨论交流。

难点: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单位“1”的意义。

突破方法:数形结合直观感受,类比归纳抽象概括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类比归纳。

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操作、归纳总结六、教学准备:希沃课件、直尺、正方形纸等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图片展示将一个月饼、一个苹果、一包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2=1/2)以及古人结绳计数情景。

引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让学生深切感悟体积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学具准备】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44个,记录单12张。

【教学方法】猜想——操作——论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发现(一)情境:1. 同学们都爱吃水果吧,这里有个西瓜和苹果,哪个大、哪个小?2. 其实刚才我们是在比较它们的什么?3. 谁能说一下体积指的是什么?4.常用的体积单位有那些?(二)导课:1.看来同学们对前几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这节课能有更好的表现。

2.在这里,有一种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现在把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排在一起,组成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它的体积是多少?把4个排在一起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3.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我们是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来判断它们体积的,真聪明。

(三)揭示课题:1.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来看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体积能直接判断出来吗?2.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不能直接看出来,怎样来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观察思考提出猜想1.利用课件,动态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说说图(1)、(2)、(3)的变化(从长、宽、高、体积等几方面来说),你有什么发现?2.猜想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和什么有关?三、实践操作,验证猜想1.生动手操作: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些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完成下表。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一、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二、根据图形下面的分数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三、填空。

1、38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2、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是(),这里的单位“1”表示的是()。

3、在生活垃圾中,废纸约占35。

3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4、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100,71100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5、1根木料长3米,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米。

()6、一项工程计划10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7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3÷7=()()12÷19=()()1÷101=()()11÷9=()() 79=()÷() 1712=()÷() 111=()÷()2、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分数。

5分=()元 11小时=()日 19厘米=()米 28分钟=()小时 165千克=()吨 45平方分米=()平方米 3、判断题。

(1)除法就是分数。

()(2)一个分数的分子就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母就相当于除数。

()(3)a ÷b =ab(b ≠0)。

() 4、(1)平均每人分这根彩带的()(),是()米,是3米的()(),是1米的()()。

(2)把3千克水平均倒在5个杯子里,每杯水是3千克的()(),是()()千克。

5、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一次,每一小块就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6、小亮10天读完一本350页的《童话故事》,平均每天读这本书的几分之几?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7、把5米长的木料据8次,每段同样长,每段是这根木料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几分之几米?8、在一个有20名学生的班级中选举班长,选举的结果是()当选班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刚才的5个图,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了一个整体。

观察图1~5
图1图2图3图4图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最大公因数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方法。

能力
目标
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情感
目标
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
作的精神。

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
公倍数。

把6和8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
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①6(或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6=2×3;8
=2×2×2
②6和8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2×2)
(4)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3、教学例3:
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23分米,现在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
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观察图中内容,分析图中已知内容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独立思考问题并在纸上画一画。

(3)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解决方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思考:3和2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拓展应用
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72页10、12题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
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教学反思
课题通分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




知识
目标
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能力
目标
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
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复习引入
1.求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8 8和9 9和45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填上正确的答案。

二、探索研究1.教学例3: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地
球总面积的,而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那么,
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
(1)出示例3,比较和的大小。

提问:这两个分数能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2)比较下面几组分数的大小。

你发现了什么?上面3道题都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那么下面三组分数的大小你会比较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分母相同分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呢?(学生总结规律)
让全体学生自学课本第114页例3,并思考下列问题:2.教学例题4:
教师出示图例。

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使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其中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蚕豆的蛋白质
含量大约是,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问题:
(1)你能直接比较和的大小关系吗?为什么?
(2)上面例题3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和
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
①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
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能用10、20、30等数来作它们的公分母吗?
④课本上为什么选用20作公分母?
(3)全体学生围绕以上思考题进行讨论。

(4)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比较和的大小。

①是怎样变成的?板书:
又是怎样等于?板书:
②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
板书:因为,所以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通分的意义。

总结
1.什么叫做通分?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作业布置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通分
例3、比较和的大小。

例4、
因为,所以
教学反思
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理解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
成小数。

能力
目标
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
小数。

情感
目标
在知识探索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难点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1.在()内填上正确答案。

(1)0.1表示()分之()。

(2)0.3表示()分之(),写作
()
() 2.想一想,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课程学习
1.教学例题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学生独立计算,也可以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的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另一人的用分数表示)
(1)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等分绳长的结果:
得出:
(2)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将它们直接用等号联结。

那么,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样写?
思考: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
教学例2、把
10
7

100
39

4
3

40
9

9
2

14
5
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自己解答。

总结:
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拓展应用教材79页9、10题
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例题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
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