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与现代什么方言接近

合集下载

粤方言与古汉语的联系

粤方言与古汉语的联系

(一)引子我们每天都在说粤语,但我们真的了解粤语吗?许多人对粤语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

粤语作为一种活化石语言,在中华文化中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我们的研究是深入了解与探究粤语。

(二)研究背景与方法作为一名地道的东人,必须会说粤语和懂粤语。

虽然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但许多的广东人都放不下那蕴涵着浓浓流水气息的粤方言,究竟是什么让粤语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通过研究了解这古老的粤方言。

一课题背景在现在这个文化大融合的社会,粤语面对着国内外的文化误解,处境愈发艰难。

在古代就有“南蛮”的称呼,许多北方人都认为南方没有多少的文化底蕴,而粤语就更加是蛮夷的语言,但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粤语是保留古汉语特征最多的语言。

而在外语,特别是英语,冲击下粤语正被不断地变化。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小组决定对粤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粤语正名。

在人们的意识中总会忘记粤语是最古老的古汉语继承者,或者只是模糊的有这样的概念,但就没有更深入的认识。

所以,我们决定从起源,语音、字词、语法与古汉语的联系出发研究。

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用到了查阅书籍、上网查找、发放调查表、咨询老师与专家等对粤语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在此要感谢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士。

查阅书籍:我们查看了古县志、现代城市介绍、相关专业书籍、杂志、报刊等近200份。

上网查找:我们上网阅读了有关的调查与论坛、一些人士的研讨,并在网上咨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

发放调查表:我们在研究中一共做过两次调查,基本上是关于人们对粤语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咨询老师与专家:我们通过面谈、电话、网上论坛等途径与一些有较丰富相关知识的人士了解与请教相关知识。

观看记录片:我们研究时一共观看了3部有关的记录片,也查看了一些相关的电影。

听童谣与粤剧:为了更好的了解与体会粤语的魅力,我们在研究中部忘听一些粤语表达最精华的粤剧与童谣。

(三) 正文一 人们关于粤语的了解身为广东人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好重要,而了解粤语也一样的重要。

古汉语的活化石--潮州方言

古汉语的活化石--潮州方言

古汉语的活化石——潮州方言由于潮州的特殊地理位置,虽然中原经历几次语言大变化(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化)但对其影响不大,故而潮州话至今仍保留不少古汉语。

因历史的变迁,这些古汉语有的以谐音或保留原音而成为地方方言,故被有关语言学者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潮州方言具有八音(当代汉语为四音),较古老的字典有《潮语十五音》,此后又有《潮汕字典》,近代又有潮语十八音以及各种研究的著述。

据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潮州方言在保留古汉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语音。

目前在潮州方言中仍保留着半鼻音和粘唇音以及舌头音、双唇音等古汉语的语音,特别是半鼻音和粘唇音,是与方言为正确字音有很大关系,如“山”如不用半鼻音就变成“沙”,“圆”不用半鼻音就成“移”;“袜”不用双唇音就成“月”;“心”不加粘唇音就成“身”……等等。

二是语汇。

据考证,在现今潮州方言语汇中有不少是见之于秦汉或唐宋的古籍中,如“东司”、“翘楚”、“姿娘”、“腰佝”、“书册”、“眠起”、“滂沛”、“起厝”……等等。

三是语法。

在潮州方言的日常用语中不少语助词、形容词,在古籍中也是常见,如“绝”(好绝、雅绝)、“正欲”(正欲食、正欲去)、“抑”(潮音读亚,欲抑勿,是抑唔是)、“勿”(勿睬、勿去、勿管)……等等。

此外,在潮州方言中也与古汉语一样,有着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

正是潮语中的古汉语,因此用方言朗读唐诗、宋词,较之现代汉语更有韵味,琅琅上口,平仄分明。

反之以方言朗诵现代诗文,则觉得不顺畅,节奏、强弱变化不大。

此外,在汉字间化上由于读音不同,因此在方言中也出现笑话,如“食麦面”与“食面”,“无须”与“无须”,“天后”与“天后”等。

当然,作为全国统一语言,文字是重要的,普通话要推广,但决不能因此而视方言为“土音”,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远非现代汉语可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语言文化的丰富以及其演变的历程。

因此,潮方言也是潮州文化古老性的重要体现。

潮州方言是很美妙的,包涵着丰富的唐宋古音,我有时也在思考着,灵感的一现使我有这些猜想,不知道是否正确。

中国古代音韵演变

中国古代音韵演变

中国古代音韵演变中国音韵演变主要有四个阶段:上古音(狭意上来讲,仅限于秦汉时的中原古音,以其为雅言。

)中古音(唐以前的中原语音)注:由于汉至唐的几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人大量融合,中原音韵发生一定变化,并向南迁西。

近古音(主要形成于宋元阶段)注:原有的洛阳正音与北方的燕京语音发生大融合(历史原因),基本奠定了今日的语音发音。

现代音(民国至今)以上是中国古代雅言(也就是官方语言)的演变过程,方言接下来会详细论述。

一:写在前面的话汉语古音韵以及其发展历史一直是一个比较生僻的研究方向,不太为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所知。

本人不敢称精通古汉语音韵学知识,实际上连粗通都不算。

充其量,不过是比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更多的涉猎这一方面而已。

写作此文,希望能够以通俗的语言将汉语古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历代汉语的音调,声韵母和历史演变介绍给大家。

更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得到真正的“大家”和“高人”的指导。

二:今古音存在着巨大差异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古汉语语音也不例外。

从古到今,古汉语语音一直都在不停的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

但是,这一点往往被相当多的人忽略。

我曾在某网络帖子上看到有人大言不惭的宣称:“汉语是最优秀的语言,因为其稳定性高,传承性好,现在的小学生还能琅琅上口的朗诵楚辞”。

此论断简直慌天下之大谬!首先不说语言文字都是文化的直接载体,文化本身便不存在优劣,那么其载体也没有优劣之分了。

其次,此论断混淆了语音和文字的关系,汉语是通过像形,表“义”的文字,而不是西方文明体系的拼音文字,方块文字的读音变化是很难从书面文字上发觉的,于是便往往被人忽略。

从汉语的上古时代到现代,经历三四千年,汉字读音会因内外因素不断的变化,比如原本只是细微差异的读音变成有明显的差异;民族融合带来的外来语言与本地语言融合,或者某地区长期隔绝导致与其他地区的语音差异等。

古代有的音,现代可能已经消亡,现代有的音,可能是外来传入,并非古代原有,即使有某些音古今都有,也未必指同一个字。

古汉语与现代什么方言接近

古汉语与现代什么方言接近

古汉语与现代什么方言接近?韦路歌 10级分类:人文学科被浏览227次 2013.10.12kumucaoshu采纳率:54% 10级 2013.10.13现代人没哪个曾经听过“古人”说话,特别是古人的语音,因为汉语没有注音的特点,我们也很难找到史料来推断古汉语。

可实际上,语言学家们却总是能告诉你这个字古代怎么读,那个字古代怎么读。

汉语语言学家是怎么寻找古汉语的踪迹的呢?方言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从学术意义上而言,方言的确是古语考证的一个“活化石”。

中国南北各地的诸种方言中,古汉语的“基因”都无处不在。

1 方法现有史料配合异域方音古人是怎么说话的?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也是个很难解答的问题。

但却有一些手段可以接近“最终答案”。

一种方法是根据现存史料来判断。

有一些文字记载了古人说话是什么样的。

通过最早的甲骨文,学者可以接触到3000年前的汉语。

后来汉语独特的“读音字典”出现了,那就是韵书和韵图。

这是古人对汉语音韵进行分类的专门著作,如《切韵》、《集韵》、《广韵》等。

古代汉语没有音标系统,他们使用反切的方法来标示汉语的读音,比如“东”这个字可以注为“德红切”,表示“东”字的读音由“德”和“红”拼成。

古人还会将同韵的字排在一起,形成一个“韵目”。

把汉字的发音都绘制在一套表格中的时候,就成了“韵图”,读图者可以根据声母、韵母来寻找需要查看的字。

传统的韵书、韵图十分重要,语言学家不仅可以寻找到古汉语发音的秘密,也可以拿今天的语言和其对比。

不过,韵书出现在六朝之后,韵图出现在晚唐之后,而且对口语的记载并不多。

另一个重要方法叫“异域方音”。

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汉语极大地影响了很多其他国家的语言,如朝鲜语、日语和越南语。

隋唐时期,这些语言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的汉字读音。

比如,《广韵》里记载的“于”和“余”,“英”和“应”,“益”和“亿”,都有着不同的发音。

今天,这些差别在几乎所有的汉语方言中都已消失,却依然保留在越南语中。

古时候的汉语和现在的汉语,读音有太大差别吗?

古时候的汉语和现在的汉语,读音有太大差别吗?

古时候的汉语和现在的汉语,读⾳有太⼤差别吗?古代汉语发⾳和现代汉语差别确实很⼤这个主要是⼏千来汉语经历很多次的融合.但是现在韩语,⼴东⽩话,客家话,福州话任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发⾳这个是因为古代中国北⽅居民迁徙到赣南或者⼴东、福建之后即在当地稳定地居住下来,这些地⽅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千百年来较⼤程度上与外界隔绝,未曾发⽣导致当地居民⼤量死亡或⼤量外逃的⼤规模战争,亦未曾发⽣⼤规模的不同族群的融合,故⽽古⽼的语⾔能够⼀代传⼀代地传承下来.当然,当代的⼴东⽩话、客家话、福州话也并⾮每个字都与其古代先辈带来的语⾔完全相同,由于受当地⼟著及后来来⾃北⽅的统治者的影响,部分字眼的发⾳⽅式和⾳调也发⽣了⼀些变化,其中⼀些发⾳甚⾄变化很⼤,从⼴东⽩话的⾳调接近于越南语、福建⽅⾔的⾳调接近于台湾⼭地居民语⾔就可知.关于韩语和⽇语,韩语实质是汉唐时期的中国“普通话”,同样由于相对隔离的地理环境,导致韩语⾄今仍保存着古代汉语的发⾳特点;⽽⽇语并⾮象韩语那样完全经历了汉化,只是部分词汇及其发⾳属于秦代⾄唐代间的汉语,同样由于⽇本属于基本上与外界隔绝的岛国,所以他们从中国引进的词汇及其发⾳⼀直保存⾄今.这个看⼀⾸唐诗就知道了:“少⼩离家⽼⼤回,乡⾳⽆改鬓⽑衰(cui);⼉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诗中,“来”应该按客家话、福建话、部分地区的江西话以及韩语那样发⾳为“lei”才与全诗押韵,按⼴东⽩话发⾳为“loi”也是不押韵的.这就说明,⼴东⽩话并⾮是唐代的“普通话”,⽽客家话、福建话和韩语则更多地保留了唐代的语⾳.对此,可以从⼴东⽩话区⼈⼝的历史变迁上进⾏研究:⼴东第⼀次归于中原政府统治是在秦代,秦代统⼀⼴东后,向⼴东移民百万,⽽当时⼴东全境的⼈⼝估计也就⼏百万甚⾄只有⼀、两百万,此后,北⽅地区没有再向⼴东⽩话区进⾏压倒性的⼤规模移民;秦代从北⽅来的移民带来了当时的先进⽣产⼒,也在语⾔上对⼴东发⽣了极⼤影响,这种影响由于此后⼈⼝结构的相对稳定⽽⼀直保存⾄今,从⼴东⽩话中仍在使⽤的“⼊、屋企、睇”等许多秦代词汇及部分语句的状语倒置结构就可知⼴东⽩话主要是秦代“普通话”的“后代”,⽽⾮唐代“普通话”的“后代”.那么为什么有的唐诗⽤当代普通话去读⽆法押韵,⽽⽤⼴东⽩话去读也能押韵呢?这是因为,唐代与秦代相距的历史时间与当代与唐代相距的时间来⽐相对较短⼀些,⽽且其间中原地区受北⽅少数民族的影响仍不算很深(北⽅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影响最深的时代是五代⼗国、南宋、元、清),所以唐代“普通话”在很⼤程度上保存了秦代“普通话”的发⾳,只有少数词汇的发⾳发⽣了较⼤变化.。

简论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

简论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

简论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作为一位客家方言区的人,我深爱客家话,客家话很多时候表达简洁明了,具有很多与古汉语的相似之处,而发音亦与古汉语很相似。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古汉语的传承。

客家方言区分布广泛,海外各地和全国大部省份多有分布。

据有关报道,全球客家人将近一亿。

而我所在家乡博白县将近两百万的人口中大部分为客家人。

故了解和研究客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客家话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

客家话和中古汉语之间的乘袭关系较为明显。

用客家话朗诵中古汉语的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的吻合程度比普通话要高得多。

客家人最早是随着历史上几次战争和时局动荡时期的移民潮从中国北方迁移到中国南方的。

他们的祖先是从现在的河南省和山西省迁移过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当时所在地语言的特色。

(从那时开始这些地区的语言开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官话方言)。

而我的祖先就是从山西迁移过来的。

现在客家话中仍在使用的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包括同样也能在其他南方方言中找到的字尾辅音-p -t -k,却在一些北方官话中消失了。

由于客家人的迁移,客家话会受到客家先民迁移到地区的方言的影响。

例如,在客家话、闽南语和粤语中能发现许多共享词汇。

客家话在语音、语法、词汇上有很多与古代汉语相似之处。

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p‘],“地,大,弟”读作[ t‘-],“在,字,坐”读作[ ts‘-],“旧,舅”读为[ k‘-]。

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今读作,而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讣”读[p"-],“扶,肥,饭”也念[p"]。

古晓匣母合口字,客家话中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话黄换”念[v-]。

古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腭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 k" h]的读法;大部分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声调上,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

中国七大方言,到底哪种是古汉语的正统嫡传呢?

中国七大方言,到底哪种是古汉语的正统嫡传呢?

中国七大方言,到底哪种是古汉语的正统嫡传呢?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根据资料统计,一般认为中国有80多种语言,其中61种暂时已被确认为主要语言。

这61种语言分属五大语系、9个语族、14个语支。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的汉语,则被分为七大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北方方言)、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

这七大方言,到底哪种是古汉语的正统嫡传?△全国方言分布区域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又称为官话,是现代中国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分布地域十分广泛,内部差异较小,一个来自中国北端的哈尔滨的人到云南的昆明,双方不说普通话照样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

使用人数占汉族人口的75%。

北方方言内部又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2. 湘方言湘方言又称湘语,俗称湖南话,通行地域较小,主要在湖南省与广西省西北部。

新湘语以通行于湖南省会长沙的长沙话为代表,老湘语以双峰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大约4500万人。

湘方言内部差异也很大,经常出现隔市不能交流现象。

△湘方言的分布区3.赣方言赣方言又称赣语,俗称江西话,在宋代形成,中古汉语的入声被保留。

赣语可分为昌都片、宜浏片、大通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九片方言。

主要通行于江西以及附近地区,以南昌话为标准音。

赣方言内部互通性较高。

使用人口5500万左右。

在浙江,陕西存在少数赣方言岛。

△赣方言的分布区4.吴方言吴方言又称江东话,吴越语。

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

从语言特性,文风等因素考虑,吴方言的整齐八声调市古汉语正统嫡传。

现代吴语拥有很多古音因素。

吴语内部差异较大,分为北部吴语,南部吴语,西部吴语。

吴语以上海话为共通语,以苏州音为标准音。

吴语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体现,通行于江南文化圈。

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粤语与普通话,谁更接近古汉语?

粤语与普通话,谁更接近古汉语?

粤语与普通话,谁更接近古汉语?其实,无论粵语还是普通话都不是纯古汉语,只是谁更接近古汉语而已!源流上,普通话的故乡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这是一个满族的聚居地。

1953年新中国就以这里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普通话大约有四百年的历史。

普通话形成于清初,清朝雍正时期推广。

普通话是北方汉语与满语的融合的结晶,最大缺点是丢失了汉语中的入声与闭口音。

粤语是土著古越语与中原、吴越、荆楚等语融合的结晶,并融入了大量的英语词汇,今天的粤语是中西融合的结晶。

粤语的形成时间在公元前862年――389年之间,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粤语的一大优势是保存了古汉语的入声和闭口音,由是以粤语读古典诗歌,绝对能直接无碍地领略原典所要显现的声情。

入声是汉语的伟大发明,它最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一个是丰富情感。

入声字短促、铿锵有力、带有节奏感的发音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

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

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

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今天很多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用短促的入声字(-t̚韵尾)作韵,以抒发其极度愤恨的情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hit3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lit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jyut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cit3靖康耻,犹未雪syut3臣子恨,何时灭mit6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kyut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hyut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kyut3辛弃疾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每句以闭音字m结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gim3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jim6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daam6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caam2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lim5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粤语最接近古汉语是真的吗

粤语最接近古汉语是真的吗

粤语最接近古汉语是真的吗
粤语是否最接近古汉语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虽然粤语作为汉语的一种方言,确实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特点,但不能简单地认为粤语就是最接近古汉语的方言。

首先,汉语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和语音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方言都受到了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因此,要说哪一种方言最接近古汉语,需要具体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方言的历史渊源、语音系统的演变、词汇和语法的保留情况等。

其次,粤语虽然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特点,但也有很多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不同的地方。

例如,粤语的声调系统与普通话不同,词汇和语法也有很多差异。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粤语视为最接近古汉语的方言,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最后,语言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方言和语音系统之间的差异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要确定哪一种方言最接近古汉语,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能简单地做出一般性的结论。

总之,粤语是否最接近古汉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虽然粤语确实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特点,但不能简单地将它视为最接近古汉语的方言。

在研究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时,需要保持客观、科学和严谨的态度,以便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国八大方言,哪一种方言最接近古代汉语?

我国八大方言,哪一种方言最接近古代汉语?

我国八大方言,哪一种方言最接近古代汉语?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家使用的地方语言也是多种多样。

如果以地域划分,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官话方言、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等八大方言。

综合来看,八大方言中北方方言是古汉语在北方地区发展衍变而来;而其余方言则是北方汉人在不断的南迁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现存的任何一种汉语方言,都是古人说的话一代代传下来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方言的形成或多或少受古汉语的影响,至今我们在一些方言中也能找到古汉语的影子。

既然都受古汉语的影响,现在的哪种方言最接近古汉语呢?或者说,哪种方言最像古代的“普通话”呢?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粤语,甚至认为粤语才是古代的“普通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粤语里常用的几个词汇,如“渠” (他、她)、“企”(站)、“食”(吃)、“银子”(钱币)、“行”(走)、“颈”(脖子)、“无”(没有)、“卒之、畀”(最后)、“几多”(多少)、“几时”(何时)、“姑勿论”(且不说)、“于是乎”(于是)等等,晦涩而儒雅,一看就是古人的风格。

同时,粤语常常使用“嗟”、“噫”等感叹词,而这些词在古汉语中使用也相当频繁。

当然,词汇的一致并不能充分说明问题。

在发音方面,粤语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

如粤语继承了古汉语中的三个塞尾[-k][-p][-t],并成系统地保留声母的分化。

又如,粤语系的九声六调由中古时代的四声演化而来。

就此而言,粤语确实是跟中古汉语(唐到宋)比较接近的一种方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粤语起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并在秦汉时期出现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加速成长。

有人认为,粤语形成于晋代。

当时,西晋时发生“八王之乱”,继而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中原士大夫纷纷“衣冠南渡”。

在此背景下,北方汉语不断对古粤语造成冲击,而后两者混合,拉近了两者的差别。

所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河南话和广东话哪个更像是古汉语?

河南话和广东话哪个更像是古汉语?

河南话和广东话哪个更像是古汉语?一,当代只有现代汉语,没有古汉语。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最主要的区别是民国白话文运动之后,从一字一意,发展为一词一意。

也就是,广泛使用词汇表意,而不是只有单字表意的,都属于现代汉语,而非古汉语。

而现代汉语,也可以分现代汉语通用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而现代汉语通用语,也就是现代汉语标准音,国语普通话。

二,河南话和广东话只是一个俗称。

河南话只是中原官话的一部分,中原官话的范围包括河南大部、陕西关中、鲁西南和江苏安徽北部。

而中原官话只是官话的八分之一,官话方言分八大官话。

官话方言遍及先秦时期战国七雄版图以及东北、西北和西南。

使用人口近十亿,遍及中国22个省级行政区。

而广东话呢?广东话又叫粤语,也叫广府话。

只不过,广东还有客家话、潮汕话和雷州话。

母语为广府话,也就是粤语的人口,在广东的只有4000万。

而另外4000万属于客家潮汕和雷州。

并且广东还有2000多万母语非广东四大方言的外省籍贯人口。

所以,谈到古汉语。

当代各方言都不是古汉语,都只是现代汉语方言。

而谈到哪个方言和古汉语关系更接近。

答案只有官话。

某些人要吹广东话更接近古汉语,麻烦这些人先解释下广东四大本地方言为什么不能互通。

再解释下为什么近十亿人口使用的官话方言,各地却可以互通。

在一个汉族人口十二三亿的国家。

在一个汉族主体基因O3在各省都在60%左右的国家。

汉族和汉语的传承会受到政权更替的影响吗?不会。

否则,山东的三大官话范围就不会和齐国、鲁国、莱国(东夷)的势力范围高度重合了。

而秦汉之后山东从未被三个政权同时控制过,山东有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的原因,就必然是古汉语的不断本地传承。

如果异族入侵可以同化和改变古汉语,那必然是趋同的,而不会让山东还能存在三种官话。

而八大官话方言之中,中原官话的范围几乎包括了历史上除了南京、北京和杭州之外,所有正统王朝的都城。

而北京的北京官话也属于官话方言,南京是江淮官话还属于官话方言。

杭州话和周边的吴语区存在较大差异,又被叫做江南官话。

为什么维基百科里认为闽语是上古汉语而其他方言是中古汉语呢?

为什么维基百科里认为闽语是上古汉语而其他方言是中古汉语呢?

为什么维基百科里认为闽语是上古汉语而其他方言是中古汉语呢?这是一个误解。

关于哪种汉语方言更接近古汉语民间有很多争论,有人说是闽南话,有人说是粤语,还有人认为是客家话。

实际上,闽南话的声母比较存古,粤语的韵尾比较存古。

维基百科的推断是根据闽南话的声母特征与学者对上古声母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而推断的。

古汉语大致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

上古汉语的音韵研究主要参考先秦时期典籍,中古则参照唐宋时期的韵书。

粤语的韵尾与中古时期《广韵》中的分布非常接近,然而广韵的声母比较复杂,与粤语相去甚远,反而更接近北方官话。

上古音韵研究表明:古无轻唇音。

也就是说古代没有声母F,近代方言中,以普通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及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中都有这个声母,然而闽南话中根本没有F 这个声母,闽南人如同韩国人日本人一样,不太会发这个声母。

闽南话中F声母一般用B或H声母代替,如佛读 B声母。

韩国人confident读conpident。

国内权威学者王力总结的古汉语三十二声母,如下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上古声母表,对照学术权威王力的三十二声。

如果上古已经产生两个声调,那么综合声调一共有64个声母,对应周易64卦。

六十四声其实是8个基本音素即子音的综合,这八个子音分别对应八卦。

八个子音分别为:阴阳清浊,唇舌腭齿阴阳清浊这四个子音对应发音时气流的通道,阴阳说的是鼻子是否震动,清浊说的是喉咙是否震动。

唇舌腭齿这四个子音对应口腔的部分,即发音时那个部位紧张。

学者一直怀疑上古存在复合声母。

我们习惯于认为M,N这样的声母是单声母,实际上我们只是用了西方人的单一字母来表示这些复合声母。

M=p+n,其中p表示发声时嘴唇闭合,n表示发声时鼻子震动,M是p和n的综合。

上古汉语的声母分清浊,近代汉语方言中浊声母几乎消失,除了个别方言之外。

闽南话的声母如下:闽南话不仅没有F,连Y和W声母都没有,闽南话有个声母叫做零声母,也就是没有声母,这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喉音,普通话和粤语中的Y和W这两个声母,其实是零声母字音中的韵母部分的韵头I和U 演变过来。

客家话、吴语、闽南语、粤语,哪个最接近中原古音?

客家话、吴语、闽南语、粤语,哪个最接近中原古音?

客家话、吴语、闽南语、粤语,哪个最接近中原古⾳?作者:汪腾飞秦始皇统⼀全国以后,虽然有“书同⽂”的政策,但是却没有进⾏“语同⾳”,所以中国历史上,汉字还是汉字,但是汉语的语⾳变化却⾮常的⼤。

我们今天的⼈如果穿越到汉朝、唐朝、宋朝,根本就听不懂当时的⼈说的话,穿越到明朝,江南地区的⼈勉强能听懂明朝的“普通话”,只有穿越到雍正以后的清朝,我们才能完完全全听懂清朝的“普通话”。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南宋以后,中国北⽅长期处于北⽅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经历了辽、⾦、元、清。

中国北⽅的语⾳发⽣了极⼤改变,现在的北⽅⽅⾔已经不是原来的中原雅⾳了。

⾃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江以北的⼈不断的移民到南⽅,所以今天的南⽅⽅⾔中,反⽽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粤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更接近我们⽼祖宗讲的汉语。

下⾯我们来⼀⼀分析:粤语粤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南越国时期。

南越国时期是古粤语形成的雏形阶段。

秦始皇攻百越之时,中原⼤量的华夏族来到岭南地区定居,原来的⼟著居民则往⼭区和更南⽅迁徙,中原华夏族的到来,给岭南地区带来了当时中原地区的雅⾳,秦汉雅⾳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语⾳,形成了粤语语⾳,这是粤语形成的雏形阶段。

南越国纳⼊西汉版图以后,在西汉⾄三国这么⼀段时期是粤语的形成阶段。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来到岭南地区,通⽤的是当时的雅⾔,岭南当地的读书⼈读书⽤的是雅⾔,官府⽤的也是雅⾔,百越民族在使⽤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渗⼊了百越词汇。

这个时期的粤语是秦汉雅⾔+部分百越词汇。

魏晋之际,五胡乱华,岭南以北的语⾔发⽣了很⼤的变化,⽽当时的岭南地区的粤语却没有受到影响,于是就出现了现在⼴东话与岭南以北的语⾔互不相通的局⾯。

在隋唐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进⼀步增加,粤语⼜受到了唐⾳的影响,所以今天的粤语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有⾃⾝的独特词汇和⽂法结构。

总的来说,粤语保留唐⾳⽐较多,能够对应中古汉语的发⾳,所以今天我们⽤粤语读唐诗会⽐⽤普通话读唐诗更押韵。

闽南语是和古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种...

闽南语是和古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种...

闽南语是和古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种...从古至今,语言交流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但没有能够消除方言的差异性。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普通话是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的方言。

如果穿越到清朝,用现代普通话与古人对话,也许不会有太大的沟通障碍。

但是如果穿越到更早的年代,比如唐宋时期,那古人说话你就完全听不懂了。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差异性,这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语法特征的原因。

在上千年的王朝更迭和民族融合之下,古汉语随之演变,随着近代的文字改革,古汉语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并没有真正消亡。

如今,不少地区的口语发音里仍然保留有古汉语的特点,特别是闽南地区。

水上古埭美闽南小周庄闽南指的是福建中南部。

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立闽中郡,闽中郡群山环绕,中间有着百越杂居,并不属于秦朝中央直接管辖。

这就间接导致闽南地区成为战乱时期中原汉人的避难场所。

闽南地区是秦始皇唯一放弃的领土。

西晋永嘉之乱,中原汉人第一次南迁入闽,到隋唐时期,汉人再一次迁入福建。

他们带了中原地区的方言,形成了闽南语。

闽南语的声母有19个音,与古音十九纽契合。

在语序上,闽南语多宾语前置,多省略介词,比如“汝水伊(你比他漂亮)”。

闽南语主语后通常不加连接词,比如普通话说的“你是我儿子”,在闽南语中就是“汝,我仔”,除此之外,闽南语常用的词语中不乏古汉语的色彩,比如筷子被称作是“箸”。

在习惯风俗上,闽南地区保留了战国时期的中原风俗——舅权。

舅舅在家中的地位特殊。

闽南语是和古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种方言,它被称作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宇宙飞船发射时,闽南语被录制在镀金唱片中带入太空。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创,欢迎关注,带您纵横古今,纵览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

试论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陈英如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4)班 200424061401摘要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的支系,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语词,是考释古词古义的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结合古代文献中的例子和现今潮汕方言词汇的特点,说明了潮汕方言词语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无愧于“古代汉语活化石”的美誉。

关键词潮汕方言词;古代汉语;渊源关系潮汕方言是对广东省东部闽南区流行的闽南方言的通称,也叫粤东闽语、潮汕话,是一支独特而古老的汉语方言,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潮汕方言的来源是古代中原汉语,但由于千百年来的移民活动,使它离开原生的主体而大有变化。

潮汕人的祖先是从福建莆田辗转入潮的中原汉人,时间上始于西晋的八王之乱。

潮汕由于远处东南海隅,限山阻海,与外界交流殊少,因此原有的语言风貌大体保存下来。

也由于北方方言演变速度比较快,历代多次动乱大都发生在北方,与外族语言接触融合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保留的古音古义较少,而闽南以往比较闭塞,古音古义保留较多。

用潮汕方言朗读古诗词,其平仄和押韵清晰而富有韵律。

由于这些原因,潮汕方言受到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

李新魁先生说:“广东各方言都较多地保存了古代汉语的特点。

因为广东各方言都是较早时代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的,分化以后,由于地域的隔绝,人群流动和交往的相对减少,各种方言又都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它们的变动都不很大。

从古汉语接受下来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许多都保留不变。

古代汉语的许多要素都保留于这些方言之中,相对于汉语的其他方言来说,它们保留古代汉语的特点更多。

”[1]这句话揭示了潮汕方言的特点。

作为广东三大方言之一的潮汕方言古朴典雅,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被誉为研究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起潮汕话来,更是让其中的古音古韵显露无馀。

在潮汕话语里,俗语与雅言交融,许多古代汉语的事实就包含其中,这些事实完全可以作为沟通古今汉语的可靠证据。

我们国家哪个地区的汉语方言和古代汉语更加接近呢

我们国家哪个地区的汉语方言和古代汉语更加接近呢

我们国家哪个地区的汉语方言和古代汉语更加接近呢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然而我们国家各地的方言却千差万别。

那么,中国哪个地区的汉语方言更接近古汉语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下面我将结合历史、音韵学等方面,为大家深入剖析这个问题。

一、历史古汉语是指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这三个历史阶段的语言。

上古汉语是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古代汉族语言。

中古汉语是从公元3世纪到14世纪的唐宋时期的汉语变体。

而近代汉语是指从明清时期到现代的汉语。

因此,我们需要从这三个历史阶段来分析哪个地区的方言更接近古汉语。

上古汉语时期,汉语的语法和音韵都比较简单。

而论学术上的研究,多数认为北方方言更接近古汉语,如河北方言、山西方言、内蒙古方言等。

这是因为历史上,北方与南方政治、文化、经济上的交流不太频繁,所以北方方言的发展相对比较稳定。

中古汉语时期,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战争等原因,汉语分化为南北两个方言区。

北方方言的特点是它的声母和韵母系统比较齐全,而南方方言则更倾向于轻声重读和双声母、双音节韵母的发音方式。

因此,延续了上古汉语的音韵特征的还是北方的方言,如北京话、天津话、河北方言等,并且有研究显示,官话中的传统说法一般来自北方方言,如“卜”“畜”“硏”等。

而在近代汉语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的进步和全国范围的书面语培育,各地方言逐渐向普通话靠拢。

但北方方言仍然被认为运用了更多上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因此,由于历史和语言发展的原因,我们可以大概说,在三个历史时期方言更接近古汉语的是北方方言。

二、音韵学音韵学是通过声音分析来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

从音韵学角度来看,哪个地区的方言更接近古汉语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

古汉语时期,有一个规律“三通四不通”,即三个不同的声母(b、p、m)、四个不同的韵母(a、i、u、ü)出现频率最高。

而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与古汉语的发音更接近,如北京话、天津话等,韵母“ü”读音标准化推广前都读作“i”,而南部方言中“ü”的读音则比较突出。

现在的粤语和闽语是古代的河南河北山东话

现在的粤语和闽语是古代的河南河北山东话

.现在的粤语和闽语是古代的河南河北山东话,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北方方言)是胡式汉语(胡化汉语)。

南方人的汉语方言均出自古代中原地区。

这些汉语方言,现在的北方人一点都听不懂(感觉听起来好像是日本话、韩国话)。

其实这些汉语方言是古代的中原地区的大量汉族移民南迁时带来的古代汉语。

粤语最早是2100年前的河北一支汉族军队带到广东的。

闽南话(台湾话)是来自古代的河南洛阳话,即河洛话。

闽东话(福州话)是来自古代中原的齐语(山东一带古代汉语)。

客家话来自古代的中原地区(湖北至河南一带,客家人是汉族人,不是少数民族)。

古代的河南话、河北话、山东话不是现在的河南话、河北话、山东话,前者是古代汉语,后者是现代汉语。

两者文字发音和用词差别巨大。

汉唐时期的汉语是没有翘舌音的,汉唐时期的汉语与现在的北方中原汉语天差地别。

现在的北方话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过来的,历史上游牧民族数次占领中原地区,占领中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介入了古代汉语,改造了原始的古代汉语,使古代汉语发生了断裂式发展,发生了巨大的演变。

因为you牧min族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这种胡式汉语就成了中原地区的官话在中原传播,中原地区汉族人的古代汉语被胡人hu语式的汉语彻底消灭并取代。

北方中原地区的胡式汉语就是现在语言学家所说的现代汉语(即现在的普通话和各种北方汉语方言),它们也被称为“金元虏语”(即胡式汉语,是宋朝那时和之后出现的)。

而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汉唐时期古代汉语。

这些原始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文字读音天差地别,现在的北方中原人一点都听不懂,以为是外国话,其实那是原始的汉唐时期的古代汉语。

唐诗应该用闽粤汉语念才能还原唐朝那时创作者的原始真实话音,因为那个时候根本不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个时候现代汉语还没出生呢!普通话的历史到现在也才400年!唐朝离现在都1000多年了。

普通话是满族式的汉语,是满大人讲的专用汉语(是满清官话,后来成为国语,即普通话),普通话的母亲是北京话,但它与北京话相比,腔调和味道都不同。

粤方言对古汉语的继承发展

粤方言对古汉语的继承发展

粤方言对古汉语的继承发展摘要由于北人南迁和地理原因,两广地区的粤方言语言系统继承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基因,同时在古汉语的基础上根据当地需要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方言正面临着外部各种强烈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

保护民族方言刻不容缓。

粤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保留有古汉语的很多特征,比较粤方言与古汉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对于我们研究方言的发展、古汉语的发展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粤方言;古汉语;保留;普通话粤方言,又被称为“白话”、“粤语”、“广府话”,标准音为广州话。

粤方言的流行区使用区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中南部、珠三角地区以及国外的一些华人社区。

粤方言的起源很早,从汉代开始,受北方战乱的影响,中原汉人陆陆续续南迁到岭南地区,同时带来了中原官话“雅言”。

魏晋之后,北方受少数民族袭扰更是战火频繁,“雅言”逐渐失传。

而岭南地区在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中,较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原貌,又受南方楚语、古越语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了我们如今所熟悉的现代粤方言。

粤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保留有古汉语的很多特征,是最接近古汉语的语言,因此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之一。

一、粤方言在语音方面对古汉语的继承(一)声调现代普通话的新“四声”丢了入声,对古汉语的继承关系已经很弱了。

而粤方言完全继承了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还从“阴入”中派生出“中入”。

粤方言是一门集合9个声调、19个声母、56个韵母的体系庞大的全功能语言。

根据“汉字古今中外读音查询”的数据库,普通话的音节数有1370个,而粤语的音节数有1885个。

如朗读赵元任先生的奇作《施氏食狮史》,用粤方言更为流畅,更易听懂。

对比由于声调的缺失和音节的大幅度合并,在应付同音近义字方面逐渐有心无力的普通话,拥有九音六调的粤方言,在朗读古诗词方面显然更为得心应手,更贴近古代。

(二)声母《切韵》成书于隋朝,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反映了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听说这个方言最接近上古汉语,有音有真相

听说这个方言最接近上古汉语,有音有真相

听说这个方言最接近上古汉语,有音有真相萝莉音、少女音、御姐音正太音、少年音、奶奶音……如今社会充斥无数“声优大神”身为一个正经的小编本人一向走高冷路线萝莉音没兴趣,上古音麻烦了解一下?什么是上古音呢?专家普遍认为汉语语音的变化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

上古音是指上古汉语时期,暨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历时一千二百多年。

这一时期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春秋以前、春秋战国时期和两汉时期。

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这段来自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精心录制的模拟发音,请小伙伴随意感受一下这发音......听完上古音,顺便给大家科普下中古音和近代音。

如果说上古音胜似外语,那么中古音便“接地气”多了......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

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

如果用中古音来朗诵李白的《将进酒》,会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听着有点像粤语和闽南话的杂合体?李白诗无敌,今天能这么念唐诗的也很无敌!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

既然敢称为近代音,说明还是比较好懂的,感受一下近代音版的《水调歌头》。

宋音即宋朝的官话,北宋和南宋的官话是不同的。

宋朝的汉语和今天的粤语发音差不多,有些唱戏的味道,对北方地区的朋友来说还是有点难懂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听这些古音会觉得跟闽南语、粤语相像,但却跟普通话相差甚远呢?其实汉语包含七种语言:官话(现在指普通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闽南语最接近上古汉语。

因为在闽南语中至今还留存有大量的上古汉语发音↓↓↓古汉语词汇在闽南语中的遗留鼎(tiáⁿ):以煮食用具为例,古代称为“釜”的,华北人、官话语区称为“锅”,吴语、粤语和客家话称“镬”,闽南语称为“鼎”。

闽南语以“鼎”作“釜”至少保存了西汉尚可了解的一种用法。

今赣语也保留“鼎”,称尖底炊具为“鼎罐”。

文学 客家话、广府话、河南话,哪个更接近古代汉语(雅言)

文学 客家话、广府话、河南话,哪个更接近古代汉语(雅言)

说这个话题之前,首先普及一个常识。

最新基因科技标明,无论是从父系血统还是母系血统而言,北方汉人都没有混入异族基因,基因纯净率远高于被视为单一民族的日本。

南方汉人从父系血统来看和北方汉人一样纯净,但母系血统混入了苗瑶等少数民族血统。

(怀疑的请自行百度汉族基因图谱)也就是说,所谓的民族大融合在北方是不存在的,反而在南方存在。

史书中也记载,北方士族(汉族高门)根本不与异族通婚,即使是异族中的皇族。

唐朝的皇族因与异族通婚而被士族鄙视。

李世民深恨之。

所以,所有说河南人混杂有胡人血统的可以闭嘴了。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古汉语?现代人所说的古汉语指的是古汉语中的官话,也就是周朝人说的雅言。

据考证,周朝时的雅言是洛阳一带的方言。

我们知道,历史上,北方人不断地向南迁移,规模比较大的有东晋衣冠南渡,宋朝南迁。

比较小的有唐末、南宋末年、明末。

迁入和迁出,哪种对语言的影响更大呢?大家都知道,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大家可以做个调查,是深圳市民(移民)都会说几句广东话呢?还是宝安县的农民都改说普通话了?毫无疑问,宝安农民还是继续说当地方言。

再举个例子,天津,大家都知道,天津人是安徽淮军的后代。

那么,天津人是说天津话还是安徽话?再举个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例子,你本人出去闯荡几年后,回到家乡,小伙伴们是不是都说你口音变了?或者说,你有没有发现出去闯荡的小伙伴口音变了?为什么呢?语言是交流工具。

不管任何年代,人口迁移的时候,都是迁入者的口音要适应迁入地老百姓的口音。

有句话叫做“入乡随俗”。

你新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必须得听懂当地人说什么,让当地人听懂你说什么。

那么,只能是迁入者主动适应当地口音,而不是让当地人适应迁入者的口音。

当年南朝陈庆之北征到洛阳,被人鄙视不会说雅言,那是因为他“本非将种,又非豪家”。

这说明东晋衣冠南渡对吴地方言的影响并不大,仅仅影响了一个南京而已。

同时,南渡的汉人语言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吴语的影响,南朝官话与雅言相比已有所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与现代什么方言接近?
韦路歌 10级分类:人文学科被浏览227次 2013.10.12
kumucaoshu
采纳率:54% 10级 2013.10.13
现代人没哪个曾经听过“古人”说话,特别是古人的语音,因为汉语没有注音的特点,我们也很难找到史料来推断古汉语。

可实际上,语言学家们却总是能告诉你这个字古代怎么读,那个字古代怎么读。

汉语语言学家是怎么寻找古汉语的踪迹的呢?方言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从学术意义上而言,方言的确是古语考证的一个“活化石”。

中国南北各地的诸种方言中,古汉语的“基因”都无处不在。

1 方法现有史料配合异域方音古人是怎么说话的?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也是个很难解答的问题。

但却有一些手段可以接近“最终答案”。

一种方法是根据现存史料来判断。

有一些文字记载了古人说话是什么样的。

通过最早的甲骨文,学者可以接触到3000年前的汉语。

后来汉语独特的“读音字典”出现了,那就是韵书和韵图。

这是古人对汉语音韵进行分类的专门著作,如《切韵》、《集韵》、《广韵》等。

古代汉语没有音标系统,他们使用反切的方法来标示汉语的读音,比如“东”这个字可以注为“德红切”,表示“东”字的读音由“德”和“红”拼成。

古人还会将同韵的字排在一起,形成一个“韵目”。

把汉字的发音都绘制在一套表格中的时候,就成了“韵图”,读图者可以根据声母、韵母来寻找需要查看的字。

传统的韵书、韵图十分重要,语言学家不仅可以寻找到古汉语发音的秘密,也可以拿今天的语言和其对比。

不过,韵书出现在六朝之后,韵图出现在晚唐之后,而且对口语的记载并不多。

另一个重要方法叫“异域方音”。

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汉语极大地影响了很多其他国家的语言,如朝鲜语、日语和越南语。

隋唐时期,这些语言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的汉字读音。

比如,《广韵》里记载的“于”和“余”,“英”和“应”,“益”和“亿”,都有着不同的发音。

今天,这些差别在几乎所有的汉语方言中都已消失,却依然保留在越南语中。

通过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方法,可以了解到古时汉语的读音。

古汉语同样受到了外来语“借词”的影响,唐代之前译“印度”作“身毒”或“天竺”,我们就可以据此了解到当时竺、毒二字读音接近。

同样,“佛”(buddha)最初译为“浮屠”和“浮图”,稍后译为“佛图”和“佛陀”,可知汉时的“屠”和“图”念da,入唐后不再念da,而改用另一个当时念da的“陀”字。

不过,如果没有现在活生生的方言证据,这两个方法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拿借词比较来说,无论是普通话还是越南、日本、朝鲜话在读音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只有和汉语方言结合起来进行“今古对比”,才能真正找到古代的语音。

“语言学跟生物学很像,语言的分化就像生物的分化一样,有着亲疏远近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学博士王弘治说。

人们无法知道古语的真正面貌,但可以通过不同层面的研究比较,对古语做出假设。

在语言学界,这叫做“构拟”,就像可以通过化石还原远古生物一样,语言学家们也可以通过方言“重构”已经消失的语言。

2 方言汉语大致分7区在中国版图上,从哈尔滨到昆明,可以画出一条长达3000米的直线。

直线的以西、以北,有一片面积广大的北方方言区。

在这个区域内,
至少可以分出四个大区,八个分区(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但出生在此方言区内不同地方的人,基本通话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北方话内部语法基本一致,词汇方面差别也大同小异,这块地方占了汉语地区的四分之三,容纳中国人口的70%。

因此,北方话成了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长期以来,北方话都作为官话存在。

在这条直线的以东、以南,情况一下子就变复杂了,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别很大。

近600年来,汉语发展出了7个主要的地域方言: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

后六种方言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南地区,它们都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成分。

“现在假设,南方方言保留隋唐旧音更多一些。

”王弘治说。

中古时期的古汉语有入声,入声读音短促。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但在粤语、吴语、闽南语中却仍然完整地保存着,比如“十”,普通话念shi,粤语念sap,闽南语念sip,音节仍然保留着急促闭塞的顿挫感。

粤语是南方方言中和古汉语尤其是中古汉语较为接近的方言。

比如,它单音节词很多,类似古汉语的表达,而普通话中有很多词带“子”字,粤语中“子”为结尾的就很少,“鞋”就是鞋子,“箱”就是箱子。

侯兴泉举例说,先秦时,“跑”叫“走”,“走”叫“行”,在今天粤语方言中,“走”依然是“行”。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汪平也举例说,宋词如《满江红》里有很多短促的入声,如果借鉴粤语来念的话,就可以体会出它的独特的风格来。

3 南方方言它们都像古汉语不过,并非只有粤语才是古汉语“活化石”,在中国南方很多方言中都留存着古汉语的基因。

“就像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后代,有的鼻子像老祖宗,有的耳朵像,只有把这些特点合在一起的时候,才可能描绘出老祖宗的大概的样子。

”汪平说。

广东话虽然入声保留最完整,但在吴语中,古代的浊声则保留最完整。

吴语和闽语中的词汇大多数也是类似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如“眼睛”,闽方言中叫“目”,“站”吴方言叫“立”。

一些古代诗词,普通话念起来不押韵,但用吴语却能很好押韵。

汪平举例说:“远上寒山石径斜,枫叶红于二月花,普通话里‘斜’和‘花’并不押韵,但苏州话‘斜’念‘霞’,就可以押韵了。

” 闽语中有些白读成分直接继承了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没有经历中古时期的语音演变。

它保留着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一个很大区别,不带唇齿声母f,比如“分”字,闽南话中并不念“feng”,而是念“pun”。

此外,闽南方言中还完整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赛声韵尾。

同一个音类,北京话中是送气音,在吴语中却是如古代一样读浊音,这个情况可以和韵书韵图相印证。

有一些在官话中已经消失的古词,在吴语中还完好保存,比如“不”字,在吴语中还读成“勿”,“洗”读成“汏”或“净”,“继母”读成“晚娘”,“二十”读成“廿”,“多少”念“几许”……吴语中还保留着很多古百越语的成分。

在湘语中,还完整保留了古浊音系统,比如f和hu相混,元音鼻化现象很普遍。

客家话中同样保留了很多古音,其中没有浊声母如dz、v等,只有塞擦音ts、s等,所以会把“知”念成“低”,把“值得”念成“抵得”,还没有r 的发音,所以把“你”念成“汝”,把“乳”念成“能”。

客家话中更有着在句后大量保留“也”的后缀习惯。

古汉语有着动词重叠的构词方式,这在今天的客家语中依然能看到。

南方不同的方言就像树的年轮一样记载了不同的时期。

“吴语是带着早期的读音,粤语则带着下一个时代的读音,通过横向的比较我们还可以得出历史的先后。

”侯兴泉说。

4 北方方言北京话同样很古老哪怕是特点相对统一,变化较快的北方话,也有很多古老的方言。

春秋时期,孔子各地传教,说的是一种“雅言”,这是当时通行的一种官话,有一些学者认为,孔子说的“雅言”,是一种当时在传播知识时使用的通用语,其基于洛阳音,这是因为当时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核心。

不过,王弘治表示,从周公姬旦建立成周之后,洛阳一直被认为是天下之中的都
市。

洛阳方言就一直一脉相承而来,在中国历史上一度被看成是标准的“读书音”。

但当时的“洛阳音”和其他地方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史料缺乏,尚勿定论。

北京话也是很古老的,但老北京话的起源到底是哪儿,学界目前还存有很多分歧。

有一些学者认为北京话的底层是满语,但更多的学者更赞成北京话来自东北的观点。

从时间线上看,很多学者认为北京话的语音跟元代时候中原音韵差不多,甚至有人认为北京话的起源可以推到更早的辽金时代。

目前,北大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学者们正在通过对东北地区实地的考察,探寻老北京话的根。

北方话中,晋语是较为独特的一支方言。

它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因素,比如,它像江淮地区一样还保留了入声,此外,还有一些古代的词汇语法成分。

侯兴泉表示,对于山西话的研究,还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它与北方话不一样,应该独立为一种大方言。

但他认为,尽管山西话还保留着很多古老的成分,但并没有古老到可以独立的地步。

即使是普通话,也有古音的影子。

汪平介绍,普通话里,“今”和“经”分别是前鼻音和后鼻音,今天长江流域地区这两个音已经不分了,但普通话里还保留着古代的特点。

“每个地方的人都为自己的方言骄傲,但我们必须有全面的观点,每种方言都是古老的,没有哪种方言是更好的。

”汪平说。

“每一种方言中,都有着古代汉语的影子。

”王弘治说。

在演化生物学的体系中,所有生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祖先,可以通过演化树展现物种分化的过程。

同样的情况或许也发生在语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