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变化及七年级下册生物修订解读
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改革】
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改革】概述本文件详细描述了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改革内容。
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将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的课程结构将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
必修课程将涵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选修课程将涵盖更专业的生物学领域,如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
三、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将更新教学内容,以反映最新的生物学研究成果和科技发展。
新的教学内容将包括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将鼓励教师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将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新的评价体系将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项目作品等。
六、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我们建议学校加强生物学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上就是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改革内容。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改革,初中生物课程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对初中生物课程进行了修订。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解读。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一、课程内容解读新课标将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分为五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活、生物与健康、生物技术。
每个一级主题下又分为若干个二级主题,共计28个。
1.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主题包括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实践三个二级主题。
新课标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主题包括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三个二级主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3. 生物与生活生物与生活主题包括生物与食物的关联、生物与身体的关联、生物与生活的其他关联三个二级主题。
新课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生物与健康生物与健康主题包括健康与生活方式、人体生理与健康、疾病与防治三个二级主题。
新课标强调学生掌握健康生活方式,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认识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5.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主题包括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四个二级主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认识生物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解读新课标提出了初中生物课程的四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实践。
1. 知识与技能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生物新教材课标解读
初中生物新教材课标解读前言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生物材的课标要求,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材,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教学目标、内容要求、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
一、新课标的主要变化1. 强化核心素养:新课标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 优化课程结构: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
3. 注重实践与探究: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丰富教学资源:新课标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材料、教学课件、拓展阅读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5. 强化评价体系:新课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4.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学科的基本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责任意识。
三、内容要求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介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细胞与生物组织:阐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生物组织的特点。
3. 生物与环境: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能力。
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介绍绿色植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态作用。
5. 生物圈中的人:探讨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生活方式。
6.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分析动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和特点。
7.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的类型和意义。
8.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生物教材总体变化及七下教材解读
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 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 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 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 “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 • 每节另起面。
七年级下册修订教材的具体变化
知识内容安排方面的变化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内容的主要变化
• 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删除了晚育的意义、采 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废电池对生 物的影响。 •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 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 • 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
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 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 结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简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简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供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下学期使用。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册教材,谨就本册教材的编写情况作以下说明。
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同本书第一册一样,本册教材的编写遵循了这套书共同的编写指导思想和原则。
1.编写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编写原则(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
(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4)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5)渗透STS教育思想。
(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
(8)具有弹性。
3.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选择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关于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关系,还需要作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具体内容标准”是学生学习应当达到的具体目标,而不同于以往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或实验项目。
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内容和学生活动)来支撑。
而对于知识内容的深广度和学生活动的具体项目,课程标准中并未作明确规定,意在为教材编写者创造性地编出有特色的教材留有余地,为教师针对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提供较充分的空间。
因此,教材要根据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来选择内容。
第二,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每一个一级主题下面都有一段文字,说明这一主题的内容特点和总体目标,而这段文字与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将这段文字与具体内容标准统一考虑,使具体内容更好地体现总体目标。
初中生物新旧课标对比分析
初中生物新旧课标对比分析
新教材的突出优点有,重点概念以黑体字出现,概念定义更准确、明了;知识的完整性更强;章节以重要概念为标题,易让学生明白重点。
探究实验中,删除了许多可能性较低,操作性较弱的实验;许多实验改成了“试一试”;在实验中增加了可供选择的多种材料。
在教材正在之前,创设情境,提出了常见的,但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以引起学生思考。
同时,教材正文增加了“想一想,议一议”和“通过本节学习,你应该知道”栏目,让学生明白本节的知识点。
教材中,插图有所增多,部分图片适度放大,更清楚。
总的来说,新教材比旧教材要简单的多。
新课程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其总体影响是:
1.新课标更贴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更具有操作性。
2.新课标更加重生物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联系,明确了生物学科的主
导学科地位。
3.新课标增加了“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的内容,突出了“重要概念”
的核心地位,诠释了“重要概念”的教学手段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等,指明了“概念教学”需要“构建知识框架”。
4.新课标更好的展现了《生物学》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5.新课标,对课程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的短期要求和长远目
标更加明确。
6.新课标明确了检查在教与学中的意义、目的,给出了检测的手段和
方式建议、检测内容及标高。
1。
如何解读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如何解读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
现行的各个版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科书,都力求体现标准的这些要求。
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10个主题进行编写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
在新课程改革中,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应该都一样,关键是在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
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本人在近几年的课改实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教材版本多种多样,但各地区的各个学校不可能同时选用多种教材,只能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其中的一种教材。
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备课时,可以根据标准,以一本为主,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各种版本的特点。
1.1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苏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每个章节都有学习目标的提示,导图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简明扼要,这一点是苏教版所特有的。
课后练习题的设计独特,科学合理,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有自我评价、思维拓展、课外探究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题目新颖,既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又兼顾了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科技动态,时代感强,更新知识快,每年的教材都有更新(有图片、有内容)。
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验选材容易获取,探究活动设计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
试论初中生物新旧课标的对比解析
试论初中生物新旧课标的对比解析
一、课程设置旧课标:生物分为三个部分,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细胞与遗传”以及“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新课标:生物分为四个部分,即“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适应”以及“人体健康”。
二、知识点覆盖旧课标:主要涉及植物和动物分类、细
胞结构、基因等方面的知识。
新课标: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增加了对
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介绍。
三、教学方法旧课标:注重理论
知识讲解,并通过实验来巩固学习成果。
新课标:强调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进行实践操作。
四、评价方式旧课标:采用笔试
形式进行考核。
新课标:除了笔试外,还将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
能力纳入考核范畴中。
五、教材编写旧版教材较为简单明了,但缺少
互动性;而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启发式教育,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具有趣
味性。
同时,在配套资源方面也更加丰富多样化。
试论初中生物新旧课标的对比解析
试论初中生物新旧课标的对比解析近年来,初中生物课程在改革中发生了许多变化。
旧课标以分类知识为主,重点放在学习分类知识上;而新课标则转变为以生命科学内容为主,以事实为主,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知识。
新旧课标有其不同之处,现对两个课标进行对比,从而对教学内容及方法提出对策。
首先,在课程安排方面,旧课标以分类知识和实验技术为主,其中的一些内容是一般经验性的学习,而新课标则以比较动物类群、植物类群以及微生物类群的特征,着重提出实验技能及生命科学的知识,加强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加深对动物、植物、微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其次,在授课形式方面,旧课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主要以记忆为主,比较注重知识积累,而新课程则以学生为主,启发式、探索式、发现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更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上述现象来看,新旧课程各有优劣。
旧课程着重于知识的释放,而新课程则更注重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从基本原则上说,新课程相对于旧课程优势更加明显,但新课程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学校可能难以适应新课程,可能出现技术方面和教学设备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
综上,新旧课程都有其特点及优势,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既要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优势,又要兼顾旧课程的优点。
在落实新课程的过程中,应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加强对资源的利用,加大课堂活动的力度,进行技术培训,以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要求。
综上所述,新旧课程各有不同,针对新课程,学校应注重实验技能、生命科学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在落实新课程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资源的利用,加大课堂活动力度,进行技术培训,以期更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解读 姚志娟
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解读元村镇中学姚志娟本次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提出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一)关于内容标准的变化:1、强调重要概念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
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重要概念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2、增加动物类群此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动物类群。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当然,增加的目的在于学生对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也为生物进化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增进了学生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
3.降低了学习的要求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发现部分行为动词发生了变化。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改为“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这些都说明降低了要求,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4.充分利用“想一想议一议”和“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每节都新增“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大多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者是在前几年各地生物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质量较好的试题修改而来,通过充分利用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修订解读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在教育部以及专家的领导和指导下,从2004年就开始组织有关《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验情况的全国性调查和相应的修订工作,此后又多次组织修订工作,直至2011年春最后修订和审查。
2003年至2004年第一次修订,修订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学科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增加了环境和生态教育等内容,并对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修订。
整体而言没有大的调整,但有些地方作了文字修改和标点修改,删除了个别案例。
2007年至2008年第二次修订,修订字数较多的方面是增加了对“课程性质”的描述,并精简了教学案例、降低了个别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对评价建议进行了少量文字修改。
2009年至2011年第三次修订,修订的主要任务是“凸显重要的科学概念”,并进一步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交流内容一、修订的主要内容二、增加了“重要概念”三、增加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教学建议四、增加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评价建议•一、修订的主要内容《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较,在“具体内容”(原称为“具体内容标准”)部分进行了一定的修订,主要体现在降低部分具体内容要求和增加部分具体内容等方面。
1、降低部分具体内容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据此,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在修订过程中,一直关注一线教师的意见,降低了部分具体内容要求。
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主题: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将“实施计划”中的“评价证据、数据”改为“尝试评价证据、数据”,适当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出于同样的考虑,将“表达交流”中的“撰写探究报告”改为“写出探究报告”。
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的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与分析(1)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与分析(第一部分七年级上、下册)一.新教材总体介绍:1.新教材修订的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研究的依据“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之生物学科分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之生物学科分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之生物学科分课题◆教材实验的依据2. 新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服务。
(2).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遵循修订的课程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学科特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4).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制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面向大多数地区,面向大多数学校,使教材便利教学。
3.新教材修订的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全面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教材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教材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系统性和联系性
健康地生活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均出现一系列变化,青春 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八上) 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 和非传染性疾病。 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 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物质。 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 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了解基本的急救程序和方法,能减少伤害或 挽救生命。
(三)重视概念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 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有着 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索自然的 特有思维方式。概念是生物学理 论的基础和精髓,其形成过程反 映了人类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 过程和特有的思维方式。 修订教材更加重视通过探究 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 力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学生 领悟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 方法;更加注重构建相对完善的 概念体系,使学生能够获得规范 的科学概念语言训练,为提高总 结事物发展规律和形成理性思维 奠定基础。
突出特点:注重重要概念的形成
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 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 营养、空气等以及排出废物。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 肝、胰、大肠和肛门,其功能是从食物中 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 胞中。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 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 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 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过程。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关注食品安全。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制 订合理的膳食计划。 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 实例(新加)
用生动的卡通图画替代枯燥的语言描述。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或 者语言描述的效果不好的内容,采用卡通 图片的形式呈现,既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 特点,又使得学习更加的轻松愉悦。
删除过难
为降低难度, 使内容更加符合 学生学习规律及 课标要求,修订 教材对某些内容 进行删减。 七年级下册 删除普遍反映较 难的实验脊蛙反 射的实验,删减 了神经元各部分 功能等内容。
四、内容的提升
一是为体现《课标》 的新要求,教材相应增 加了知识内容。 七年级下册新增呼 吸急救和老年性突发性 疾病的急救、设置郊游 药箱等知识,从而使学 生学科知识更加完整和 系统,并提高了学生应 用生物学知识服务社会 生活的实践能力。
二是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增添了活动设计。如为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帮 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增加了“口对口吹 气的急救方法”的模拟活动,模拟练习人工呼吸 或止血包扎和模拟练习老年突发性疾病(如心血 管病)的急救等内容。有的内容还增加了制作模 型的提示,如“肾单位”模型和“关节”模型。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 响。
有条件的地方参观自然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
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 环境的实例。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 策。
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 行动计划。
6.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具体内容标准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活动建议 举办青春期教育的板报, 有条件的地方参观性教育 展览。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式。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 器官获取信息。
活动建议
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 活动,说明其意义。 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 分析其原因。
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 命活动调节。
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 腺肿病的资料。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 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 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对环境变化 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 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 生命活动。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教材
修订思路及教学建议
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 殷庆明
一、本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整套教材的框架结构
科学探究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多样性 生物技术 健康地生活
二、新课标的变化
《生物圈中的人》专题课标总体要求
8.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 具体内容标准 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活动建议 收集心血管疾病及其防 治的资料并讨论心血管 疾病和生活习惯的关系。 有条件的地方收集有关 癌症防治研究进展的资 料。
关注癌症的危害。
9.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酗酒对人体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健康的危害。
(四)强化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自然学科,修改教材要别 重视实验的设计。 一是尽量通过实验探究形 成建构知识,以避免机械的接 受和生硬的记忆。同时,教材 中所有的实验要用真实的实验 照片而非冰冷的模式图。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努力 将先进的生物数字化实验引入 教材,大力推动生物实验的精 确性和直观性,提高了实验的 吸引力和趣味性。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具体内容标准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活动建议
观察血涂片。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 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 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 多的二氧化碳。
概述血液循环。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 换过程。
围绕生物圈中人这一主题展开, 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将人体生理知 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结合起来。
微观
宏观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模式的呈现方式: 问题情境——形成知识、理念— —解释、应用与拓展”
教材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创 设了相应的情境,把实验、观察等编 排在先,提供实验操作程序和可供分 析的图片、资料等,并以问题串的形 式提出探究与交流要求,使学生经历 “做科学”的过程。让学生在任务的 驱动下,独立操作进行探究,并根据 问题串积极主动地分析、思考,通过 讨论得出结论,从而体验发现科学事 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 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 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 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 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 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 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 有重要作用。(新标准与老标准此部分内 容没有变化)
为学生学习做了一个铺垫和类比,从而使得学习可以相对轻松。
采用真实的实验图片,降低实验的操作 难度。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几乎 全部。以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生活需 要营养》为例: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 中维生素C 的含量”,演示实验“胆汁对 脂肪的乳化作用”,分组实验“观察小肠 的结构”中的操作均为实验原图照片。
(五)关注“STS”
生物学作为科学领域的一门 科学,综合性较强,这样要求生 物课程不应当被压缩在学科与书 本狭小的范围内,它要向生活回 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 生物学特别需要与物理、化学、 信息技术、地理、文学等学科知 识的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回归 和体现知识的“整体”“真实” 面目,以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 关照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努 力培养在生活世界中会生存的人。
“人体与外界物 质的交换”,实 验本中关于膈肌 收缩引起的气压 变化,教师反映 学生由于缺乏物 理知识难以理解, 修订教材对此采 用实物图进行了 简化处理。
“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教师反映实 验本中关于心脏的结 构和功能讲述过于浓 缩,学生理解有困难, 修订教材对此做了修 改,进行了较透彻的 讲述。
三、形式的变化
栏目设置
一些栏目取消了,如网站与书库。 一些栏目也随着修订课标的要求而做了调整。《课标》 强调重要概念的形成,这些重要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渗透 在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将原教材中的“回顾与总结”栏 目变成了知识梳理,目的在于提纲挈领,让学生学会学 习的方法,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在本次教材修 订中,将一些五字 栏目变为四字栏目, 如“分析与讨论” 更名为“分析讨 论”;“观察与思 考”更名为“观察 思考”;“应用与 实践”更名为“课 外实践”;“思考 与练习”更名为 “巩固提高。栏目 设置更加精致,更 加符合新课程理念 和教材内容的需要。
教材内容的组织 应当实现学科内在逻 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 统一。学科逻辑与学 生的认识逻辑是不尽 一致的。 形态结构是生 理功能的基础,这是 学科的内在逻辑,如 果按照先结构后生理 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学生固然能够接受, 但是,不一定能够引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理功能出发,提 出有关形态结构的问 题,再引导学生探究 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的关系,学生的兴趣 就会增加。
更新习题
六、教材的特色
(一)立意高远
场景和谐,寓意深刻,正好与 本单元的导语相配,为本册书定 了一个基调,那就是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人类离不开生物圈,人 类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生命活动 的基本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 才能实现人类与生物圈的和谐发 展。
不是单纯的人体生理学,而是以“生物圈中 的人” 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 环境生物学等学科的综合,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 从生物圈的大背景去认识“人”。 分别安排了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输血与血 型等内容,而不仅仅是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的内容。在教材最后还安排了第七章人类活动对 生物圈的影响,进一步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