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识记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文化的力量识记1、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力量内容: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简单应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四、感受文化影响识记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五、文化塑造人生理解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方面: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地位及作用?地位及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突出原因: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知识点背诵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知识点背诵复习提纲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Hale Waihona Puke 课• 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 点 • 2、先进文化是什么 • 3、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 4、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 义 • 7、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8、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 荣应怎么做 • 9、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繁荣发 展《阳光课堂P81》
第二单元(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1、传统文化的含义 •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 表现 • 3、传统文化的特点 •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 用 •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 确态度 • 6、文化继承的含义 • 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 • 8、如何做好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 • 9、影响文化发展的重 要因素 • 10、教育在传承文化 中的功能
第八课
• 1、文化生产与文化消 费发展的原因 • 2、文化生活出现可喜 的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 3、文化生活中令人忧 虑的现象的原因、表 现和解决措施 • 4、我们所倡导的大众 文化的科学内涵 • 5、发展大众文化的基 本要求 • 1、文化生活对人民影响 的双重性 • 2、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的含义、表现形式、对 待态度 • 3、我国为什么还存在落 后、腐朽文化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在文化生活中所处的 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 5、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 要求
• 1、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性 • 2、建设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 3、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 • 4、当代青年应怎样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
第十课
• 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 贵资源 •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的重要性 •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建设的主要内容 • 5、社会主义荣辱观的 重要性 • 6、公民的基本道德规 范 • 1、解决道德冲突的重 要途径 • 2、科学文化修养的含 义 • 3、思想道德修养的含 义 • 4、科学文化修养和思 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 5、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的根本意义 • 6、如何追求更高的思 想道德目标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建、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殊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学问文化教化而逐步培育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气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能够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气,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留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肯定的文化由肯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化事业、培育各种高素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养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须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doc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部分文化与生活1.运用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来答题文化与政治经济、经济相互影响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2.运用文化的力量(作用)来答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还表现在民族与国家的发展历史中优秀的文化塑造着人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答题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坏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以及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运用文化的影响来答题(见上述123点)第二部分文化传承与创新1.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答题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民族节II和文化遗产表现出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保存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正确认识: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畀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正确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提纲我们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必修三的政治内容是最轻松的,因为必修三的知识概念都很简单,只要平时稍加复习,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3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文化传承与创新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32)(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6)(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4、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5、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P4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P43—44)①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高中政治必修3必背知识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2 、传统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主观题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主观题复习提纲(一)中国共产党(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担当坚强领导核心)(提示词:中国共产党)(可以结合必修1的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①(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②(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新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⑤(改革开放)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⑥(新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⑦(实践证明)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做某事?(提示词:中国共产党、党、总书记、省委)(可以结合必修1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立场、宗旨、理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③(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宪法确立的。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⑤(重要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⑥(实践证明)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框架一、政治生活与政治制度1. 政治生活的概念与特征- 政治生活的定义- 政治生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2. 政治制度的类型与功能- 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 政治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政治制度与社会稳定的关系3. 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 民主政治的挑战与发展4. 非民主政治的形态与特点- 非民主政治的主要类型- 非民主政治的运作机制- 非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与转型二、政治权力与政治参与1. 政治权力的来源与分配- 政治权力的基本概念- 政治权力的合法来源- 政治权力的分配与制衡2. 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政治参与的意义与功能- 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效果3.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的内容与作用-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与影响- 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的关系4. 政治组织与政治领导- 政治组织的类型与结构- 政治领导的作用与影响- 政治组织与领导的互动关系三、政治决策与政治执行1. 政治决策的过程与机制- 政治决策的定义与特点- 政治决策的过程与步骤- 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与效果评估2. 政治执行的主体与手段- 政治执行的基本概念- 政治执行的主体构成- 政治执行的手段与效率3. 政策分析与政策评估- 政策分析的方法与应用- 政策评估的标准与程序- 政策调整与优化的策略4. 政治监督与政治责任- 政治监督的体系与功能- 政治责任的内涵与要求- 政治监督与责任的互动关系四、政治发展与政治变革1. 政治发展的动因与路径- 政治发展的基本概念- 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因- 政治发展的模式与路径2. 政治变革的类型与影响- 政治变革的主要类型- 政治变革的触发因素- 政治变革的社会影响3. 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 政治稳定的条件与维护- 政治秩序的构建与维护- 政治稳定与秩序的关系4. 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 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 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的互动 -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适应性五、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的体系与格局- 国际政治的基本体系- 国际政治的主要格局- 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2. 全球治理的机制与挑战- 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 全球治理的主要机制- 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3.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的互动4. 国际组织与国际法- 国际组织的作用与影响-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与应用- 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的协同作用以上是政治必修三的知识点框架,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详细的子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内容。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
一、文化是什么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力量内容: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简单应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四、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1、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为什么?主体:人民群众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原因: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怎样建立?①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是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②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条件;③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④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三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三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相互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老子、庄子(3)法家:韩非子(4)墨家:墨子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思想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春秋时期创立儒家学派(1)孔子的生平(2)孔子的思想①思想核心——“仁”a内涵: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b 如何实行仁:克已复礼为仁;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2.孟子的思想(1)生平(2)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基本精神: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与爱心)a在君民关系上: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b 对统治者的告诫:“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 经济思想: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d 反对兼并战争,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②伦理观上: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并提出独特的内向修养理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强列推荐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识记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文化的力量识记1、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力量内容: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简单应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四、感受文化影响识记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五、文化塑造人生理解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方面: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地位及作用?地位及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突出原因: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推荐文章2017年高二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热度: 2017年高二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热度: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热度: 2017高二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热度: 2017年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热度:高中政治的学习上不了背诵,只要将知识点整理好再背诵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臶。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 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
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8、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儒家思想演变脉络:①春秋:孔子创立②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③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④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正统地位;⑤宋明:吸取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重新确立统治地位;⑥明清:提出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课标要求:了解诸子百家中儒、道、法、墨诸家的代表人物以及百家争鸣的影响(一)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1、孔子的思想主张及评价(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仁”和“礼”(核心)。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②教育思想:开办私学,“有教无类”;(2)评价: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②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孟子:主张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②伦理观:人“性本善”3、荀子:主张 A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B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注: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
(二)道家:老子、庄子(1)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主张: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是永恒不变的。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三)法家: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1)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坚持加强君主专制;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2)评价: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巩固了秦朝的统一。
(四)墨家1、代表:墨子2、思想:①兼爱(核心思想)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二、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三、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评价)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汉代儒学要求: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和法家思想3、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三纲五常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统治秩序,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