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专题15 读懂诗歌(一)了解诗歌相关知识(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知识清单诗歌鉴赏专题归纳

2020高考语文知识清单诗歌鉴赏专题归纳

2020高考语文知识清单诗歌鉴赏专题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2.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专题15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15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专题15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高考真题演练】1.【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们: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略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见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磨练。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和诗人情感的读懂和理解。

“表达含蓄蕴藉”错误。

从本诗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感情表达十分直接,并不含蓄。

2.(1) C 【解析】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考点解读】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一)解读形象、情感。

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

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语言。

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读懂诗歌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读懂诗歌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3)、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 《春夜喜雨》 《征人怨》
(4)、点明主要内容
《秋夜纪怀》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秋暮吟望》
(5)、显示题材,暗示内容
如: 《鹧鸪天 送人》 《在狱咏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带着标题去读诗
(1)看题目猜测内容走向
如: 2015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秋日”交代时间,“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交代内容。据此猜测内容:朋友新居落成,写诗 抒情。
2015全国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发临 洮”“赴北庭”,交代事件;“留别”交代内容。 据此推测诗歌要写沿途景象,抒思报国之志和思 乡之情。
二读作者
审作者,明时代,揣摩背景信息
读作者(生平背景) 21岁进京应试----名动京师-
---自请出京----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东山再起---
-筑建苏堤----被贬惠州----
流放儋州----遇赦病亡(65
岁)。心似已灰之木,身如
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苏轼
黄州惠州儋州。
读作者(生平背景)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张水部:即诗人张藉,曾任水部员 外郎。
【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 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 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 朱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个故事, 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 要赏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如何读懂诗歌(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如何读懂诗歌(解析版)

专题如何读懂诗歌★★考点解读★★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必考题型,但是很多学生却面临着不会读、读不懂的困境。

方法掌握了,但是却不会做题。

所以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诗歌的含义有浅层和深层之分,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所用到的方法自然也是不同的。

★★技巧点拨★★❖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一):关注显性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一):关注显性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②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借歌咏苦笋 告诉人们做人应高风亮节,刚正不阿。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 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 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 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 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
久远的帝京——长安。
1
关注显性信息
一 读标题
【练习】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 些重要信息。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①交代了写作时间(“秋夕”,深秋的夜晚); ②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岑参于秋夕读书 之时,生幽思之兴,发慨叹之辞); ③交代了写作目的(“献兵部李侍郎”,向 兵部李侍郎献诗,以求获得官职的升迁)。
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 感明显不同。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 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1
关注显性信息
三 识作者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1
关注显性信息
一 读标题
【练习】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 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残春旅舍》 ①交代了时间(残春)、地点(旅舍); ②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残)。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2020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读懂完整版讲义

2020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读懂完整版讲义

高考—诗歌鉴赏(一)读懂诗歌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的考查。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良好习惯。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疏通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呢?读懂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诗歌文本。

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以此为题的诗一般都是咏物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以人物为标题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对其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

2020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2020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 久候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 题更加鲜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 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更”字加强了连 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要注意意象词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意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意,象:望月怀远尽思乡。
[注]苗发、司空曙
是李益诗友。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鉴赏程序 (走进诗歌)
看一看 抓一抓 辨一辨
13
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 至标点……
14
一看标题
看标题,抓题眼 •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是诗歌鉴赏的向
考点透视
写了什么
A.描写了什么 形象

B.营造了什么 意境

C.抒发了什么 情感

怎样写的
D .运用了什么 语言
E .运用了什么 技巧
为什么写
如何入诗境 如何品诗情
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③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 “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 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 程恍惚如梦之意。
• 看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
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
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完美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完美版)

使契 丹
识 凤麟
云海 相望
哪更 沾巾
莫道 第一
云海
风雪
月 春
回看 应梦
思考:
■ 1、从首尾两联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 和情感?
■ 2、文中“云海”、“风雪”等景物对抒发情 感有怎样的作用?
■ 3、从虚实的角度鉴赏颈联。
谈谈你的收获
无题
■ 时有早晚与四季,出发途经目的地; ■ 送人行人明关系,恋勉诫忧别有寄; ■ 应举为官归或离,景分此时与彼地; ■ 哀乐虚实看标记,意象典故多诵记; ■ 生活即诗讲逻辑,送与诸君留别意; ■ 禹门已准桃花季,明年此日青云去!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从诗歌文本得到的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情感 景物 手法
考试
做官
(捎 话)
不舍 劝勉
祝福 宽慰
表己 心志
关于读诗,我们的不懂——
■ 意象、典故不懂,作者身世、时代背景不了解; ■ 词句不懂,语序不通,句意不理解; ■ 情感不懂,细分不清,没有词语概括; ■ 觉得上下句没联系,景物和情感没有关系; ■ 手法分析无从下手;
■ ………… ■ 原话: ■ 为啥不把话说明白,让我看明白呢?!(刘)写的云里雾里的文绉绉的
小小的作业(任选其一)
■ 1、翻译盛老师的《……》; ■ 2、自选并翻译诗歌两句写景的句子; ■ 3、继续提出诗歌鉴赏中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汇总到李
诗扬同学处。
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冒险, 如果对你有点启发,就不遗憾,
谢谢诸君,后缘不远, 再见!

2020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读懂简化版

2020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读懂简化版

高考—诗歌鉴赏(一)读懂诗歌[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的考查。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良好习惯。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疏通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呢?读懂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诗歌文本。

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以此为题的诗一般都是咏物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以人物为标题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对其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

2020年高考现代诗歌阅读知识梳理

2020年高考现代诗歌阅读知识梳理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一、现代诗歌特点: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二、现代诗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诗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现代1/ 17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一、鉴赏语言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

而诗歌,一般都具备旋律、节奏、押韵这三个韵律要素,适宜诵读。

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诗的语言要在朗诵时顺口流畅,欣赏时悦耳动听,要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迭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

作为鉴赏者也要从诗歌的音韵与节奏中,体会出其中的音乐美。

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一向失分较多,问题出在哪里?读不懂。

只有读懂诗,才可能答好题。

一轮训练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读懂诗。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是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应该增加解读诗歌的知识储备从而来解读古诗。

一、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歌大意:时、地、人、事、景、物。

二、领会深层意思。

1.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2.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3.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1.下列诗词中不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的一项是(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该曲是白朴的《仙吕·寄生草·饮》,其主要内容是劝酒,没有写景。

答案C2.结构谋篇诗词的结构谋篇又称章法。

分成“起”“承”“转”“合”四部分。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

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账,要制造些波澜。

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精品】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完整版

【精品】高考复习读懂一首诗歌(从方法上看)分析完整版
注释: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 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 归隐田园的情怀。
23
抓一抓 寻突破:抓语言的暗示。 抓写景(人、事、物)特点的词语; 抓直接表明情语言的暗示性 是一种“怀孕的静 默” ——钱钟书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 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 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 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 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 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 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 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 首诗的构思脉络”题目了。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解:林景熙(1242~1310),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 隐居于平阳白石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0
历史上曾有“南渡之后,堪与山 阴放翁媲美者,唯霁山也”之说 。
此诗透露着诗人的凄凉孤寂, 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
【注解】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 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 举登第,官至宰相。
托物言志诗
22
诗歌注解,帮助理解。内容、主旨若隐若现。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2020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如何读懂一首诗

2020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如何读懂一首诗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住表情词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回应“苍然”;尾联写作诗,谓画中 景非文字所能传出,既极赞画之神妙, 又自惭诗之拙。此诗起笔突兀,通体
语,明晓 题旨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气势雄浑,很有杜意。)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二看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
息:许道宁是北宋画家,此诗是陈与义给许道宁的画题的诗。陈与
1.诗歌结构 章法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 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即时训练:请从景、事、情三方面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颈联 和尾联进行分析,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即时训练:请从景、事、情三方面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颈联 和尾联进行分析,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颔联: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颈联:源自事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尾联: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的 白鹭洲。写的是① 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
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 “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读标题: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写作缘由或目的;情
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诗歌题材;诗歌表达技巧等。

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 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写的是②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 Ⅰ读懂古诗

【精品PPT】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 Ⅰ读懂古诗

诗歌的表现力。
物,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强化了诗歌
的感染力。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 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
改变词序
的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 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 词的词序。主要体现在主
象(主语)后置。②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 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为主宾
词语 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 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
话;②意象组合。
和悲秋之恨。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
情况: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
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分单句互文和多句互文。 互文见义 示例:①单句互文。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其意思应
专题十
Ⅰ 读懂古诗 读懂比答题更重要
导语 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近年来越来越
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对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的考查。对于考 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 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 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良好习惯。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其表层意思,即能疏 通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其 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 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1)2020年高考诗词鉴赏-如何读懂诗歌(陈)

(1)2020年高考诗词鉴赏-如何读懂诗歌(陈)

炼 字(赏句)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二、鉴赏诗歌之语言有关诗词语的眼特定意义、
比理解喻重意要义词、语隐的含深意层义含、义暗和示修语言意辞言外义手之;风法意还格;包括比夸双准喻张关确、、、拟借设人代问、、、
• 三、鉴赏诗歌之技巧
反问、顶真
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
• 四、鉴赏诗歌之感情
表达方式 描写方法
(一)整体把握 明诗意
回顾总结:读懂诗歌 的突破口
想象联想,填 一读诗题 补找看空背意白景象,,明想情画感面,。二 三读读作注知 知者释人门论别世类,,感把知握情情感感基方点向 (二)逐字玩味 四读体裁
赏名句
五读内容
词性词意,修辞 关键词:情感词、意象词、修
句式
饰词
(知情达意,揣测情感内容)
关键句:尾句(联)、重点句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人物、地点、事件】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你呢? 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住吧,让咱们相互为伴面对 风寒。山尖一轮明月早已悄悄升起,我才刚刚发现眼下 已是高悬中天,银辉洒照大地了。明月、山峦、清澈的 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离骚》,(但愿它们能明 了我的心志,人同此情,心同此景!) 注释反映了诗人正处于闲居状态,正文中提到了《 离骚》,说明诗人有志难伸、怀才不遇、忧国忧民。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 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词 语颠倒、超常搭配)
8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专题 整体把握,读懂诗歌-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 整体把握,读懂诗歌-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4)2020·全国Ⅲ卷
苦笋
(5)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 赠别郑炼赴襄阳
(6)2020·新高考全国Ⅱ卷 赠赵伯鱼(节选)
①表明了写作对象 (苦笋);②暗示了诗歌 题材(咏物诗)
①表明了写作对象(郑炼); ②表明了赴任地点(襄阳); ③表明了题材(赠别诗)。
①表明了写作对象(赵伯 鱼);②表明了诗歌题材 (酬赠诗)
•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 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 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 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意象组合中联结 瘦马。夕阳西下,断 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
词语的省略 肠人在天涯。”
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
)
觉,与这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
致。
• 2、诗句中的倒装
分类
教材典例
阐释
谓语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前置 ”(王维《山居秋暝》)
正常语序: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因平仄的 限制,谓语前置,使诗句读起来更富有韵味,更 生动有致。
正常语序:“百战黄沙穿金甲”,意思是经过千百
宾语 “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 次战斗,黄沙把铁甲都磨穿了。将“黄沙”提到句
前置 《从军行》)
首,正是为强调战场上漫天的“黄沙”,突出了边
塞战争的特点,以及它特有的艰苦性。
形容词的 “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动用法 (李白《蜀道难》)

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的基础-读懂诗歌素材

2020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的基础-读懂诗歌素材

诗歌鉴赏的基础——读懂诗歌一. 教学重、难点1. 读诗法:(1)词类活用例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使动)例2: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意动)例3: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n.→v.)(2)断句:(分为读法断句与内容断句)常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二二三)常例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四三)常例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二三)特例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合)特例2: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后句二五)特例3(独词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时—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一对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七言,多对多)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五言,多对多)(3)倒装:例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主谓)例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动宾)例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介宾)例4: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状中)(4)省略:例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省主语)例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省动词)例3:日出寒山寺,江流宿雾中。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省介词)例4: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省连词)(5)词汇的积累:①实词:数量极大,且涉及用典、修辞等问题,不多读多记,读诗的能力会受到限制的。

例1: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

(镜子的代称)例2: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女子眉黛)例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用吴王阖闾典,后代指佩剑)②虚词:注意特殊用法。

例1:今宵胜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尽量)例2: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整)例3: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能)例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吗)附:读词曲法A. 注意句读(标点符号);B. 注意起领字;C. 注意对偶;D. 注意炼字;E. 注意上下阕(片)。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5 读懂诗歌(一)——了解诗歌相关知识一、真题速递(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二)【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眀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答案】(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诗歌意境题。

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方向,“写景精细”,可见应从写景的角度入手。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物,“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有“风”“林”“叶”“露”“草”“虫”;然后分析每个景物的特点,风是微风,叶子“下”,露水沾湿秋草,虫是“鸣”;接着把这些景物合为一处,分析其营造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语概括,树叶飘落,露水沾湿秋草,这个画面是凄清或萧条的,虫“鸣”以声衬寂,写出秋夜的寂静。

场,报效国家。

二、考纲解读三、知识梳理——了解诗歌相关知识(一)古诗类别Ⅰ.从诗歌的形式划分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Ⅱ.从诗歌的内容划分1. 山水田园诗,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3.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4.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5. 送别怀人诗,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6. 羁旅思乡诗,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7.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二)古诗基本特点与结构特点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2.结构特点词⎩⎪⎨⎪⎧ 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 抒情主(三)诗歌语言——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因此按现代汉语的方式来理解往往不准确,所以很有必要将古诗歌中的“诗家语”做一系统的解读。

古诗词作品对句子作变形处理的方式有3种:1.特殊句法与语意省略相比,倒装(或词语错位)结构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

在古诗歌阅读中,要重视倒装(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

古诗歌常见倒装(或词语错位)类型:2.词类活用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三)互文见义1.概念“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2.理解方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3.典例剖析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烟”“月”、“水”“沙”互文,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中的“主人”“客”互文,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又一起到了船上”。

四、考点精讲1.补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答:【答案】省略谓语。

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解析】诗句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

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答:【答案】(1)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使诗句更富有韵味。

【解析】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

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后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2)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王维《春日上方即事》)答:【答案】宾语前置,使诗句更富有韵律美。

【解析】诗句应理解为“青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因为对偶和平仄的限制,将宾语前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律美。

3.指出下面诗句中词类活用的妙处。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答:【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

【解析】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4.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答:【答案】“岐王”“崔九”、“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

【解析】本句中“岐王”“崔九”、“见”“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五、考点精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重点把握“柔桑”“嫩芽”“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地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6分)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

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