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调查方法课堂笔记
社会调查原理笔记 (5)
1.社会调查准备
调研目标人群的总体了解:经济社会地位、风俗习惯、态度倾向
充分熟悉、理解调查工具
填写问卷或访谈记录的符号体系(用某个符号代表某个很长的名词)2.社会调查的介入
中国基层政府官员如何看待社会调查?
中国基层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如何看待社会调查?
中国城市居民如何看待社会调查?
中国农村居民如何看待社会调查?
核心:寻求调查意义的认同(调查者与受访者是否有一致的意义)调查意义的阐述如何把握?
逐级介入是否需要逐级阐述调查意义?
是否需要调查者与受调查者具有一致的认同?
3.社会调查的过程管理
社会调查不是审讯
社会调查不是人机对话
社会调查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
从表达关心、理解、认同出发
保持诚恳谦虚耐心
随时记录信息
相对的保持中立。
社会调查方法笔记
社会调查方法笔记社会调查的定义:采用自填问卷和结构访问的方法,系统的、直接的、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按社会调查的作用分为:1.探索性调查:对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初步考察和了解2.描述性调查: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3.解释性调查: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及相互关系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1.普遍调查:(1)工作量大(2)资料准确,适合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3)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4)调查的项目较少2.抽样调查(1)应用广泛(2)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3)调查的项目相对较多,资料丰富(4)准确性高(5)快速按收集资料的方式分:1.问卷调查(1)个别发送(2)集中填答(3)邮寄填答(4)网络填答2.访问调查(1)当面访问(2)电话访问按调查的领域分:1.行政统计调查2.生活状况调查3.社会问题调查4.市场调查5.民意调查6.研究性调查按调查的时间框架分:1.横向调查2.纵向调查(1)趋势研究:有同样的调查内容和同样的测量方法(2)同期群研究:特殊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3)同组研究:同一组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归纳推理:(1)定义: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规律或法则)。
即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经验到理论的过程。
它是以观察到的大量调查事实为依据,然后概括出社会现象的共性,得出理论结论。
(2)原理:如果对某类事物(S)中的许多对象进行观察时发现,所有这些被观察的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P),那么就可以推论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也都具有某种属性(P)。
(3)作用:是系统地提出问题、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现象的理论等。
(4)优缺点:由于它是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且根据许多反复出现的、具有共同特征的事例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社会调查》课程笔记
《社会调查》课程笔记第一章:科学与社会研究一、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1. 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指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不依赖于人类意志的事件和过程。
它们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
(1)特点:- 客观性:自然现象存在于自然界中,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 规律性:自然现象遵循自然法则,表现出可预测的模式。
- 可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自然现象可以重复发生,便于科学实验验证。
(2)例子:- 地震、火山爆发、风暴等地质和气象现象。
- 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等生物现象。
- 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等物理和化学现象。
2. 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是指在人类社会中发生的,由人类行为和互动产生的各种现象。
它们需要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理解和解释。
(1)特点:- 主观性:社会现象受到个人和集体主观意识的影响。
- 多样性:社会现象复杂多变,受文化、历史、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
- 互动性: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
(2)例子:-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经济现象。
- 政治选举、政策制定、社会运动等政治现象。
- 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文化现象。
二、社会现象的特征1. 社会现象的主观性社会现象受到人们的观念、信仰、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有不同的解读和反应。
2. 社会现象的多样性社会现象的多样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横向多样性:不同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
- 纵向多样性: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
- 内部多样性:社会现象内部包含多种子现象和因素。
3. 社会现象的互动性社会现象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互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社会结构和制度间接进行的。
互动性是社会现象动态变化的原因之一。
三、科学思维与社会研究1.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证据、逻辑和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旨在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来理解世界。
(1)特点:- 客观性:基于事实和证据,而非个人偏见。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笔记
第一章社会调查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一、社会调查研究的定义1.含义: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观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科学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的认识活动;即所谓社会调查研究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认识活动。
2.主要内容:<1>社会调查包括两个阶段:(1)社会调查(感性活动)(2)研究(理性活动),是要分析和概括现象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排除那些偶然的、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揭示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2>调查研究的过程有4个阶段:A:感性认识阶段B:理性认识阶段C:实践阶段D:检验阶段<3>调查研究的特点有4个:(1)在社会中系统地收集资料;(2)利用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3)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为主;(4)在实践中检验形成的理论;<4>社会调查研究必须依据科学方法和程序,以经验事实和逻辑法则为依据需要上升到理论层次或担任各种政策性建议。
<5>社会调查研究是直接到社会现实中,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观察访问和调查表格来收集社会信息,而基于特定人的属性为目的进行的调查不算是社会调查。
3.社会调查研究与社会研究是什么关系?<1>社会调查研究是社会研究的一种类型和方式,社会研究泛指任何有关一定社会生活现象的研究。
<2>社会研究既包括社会科学各学科(如A:经济学B:政治学C:社会学D:心理学E:人类学),也包括各种部门的研究,主要形式包括A:社会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文献研究。
4.社会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有和不同?<1>社会调查研究它与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的途径不同。
<2>社会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资料;实验研究是经过实验室对事物进行研究;文献研究是利用第二手资料进行研究。
5.社会调查研究与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区别<1>与传统的社会研究方法不同,社会调查方法是建立在经验观察和归纳法的基础上的,它与形而上学相对立。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笔记整理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笔记整理第一章:一:1.研究社会的方式:实验研究实地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2.实验研究的优点:实践性、可操作性、可重复、可揭示因果关系缺点:实验组和参照组的选择难以具有充分代表性、实验过程难以有效控制伦理困境3.实地研究的优点:直观性、可靠性、非介入性、直接接触缺点:表面性和偶然性、受时空限制(微观调查)、观察误差大、耗时长、资料难以量化4.文献研究的优点:超越时空限制、非介入性(无反应性、不失真)、可重复、费用低、效率高缺点:纸上得来终觉浅、文献的时代烙印、落后于现实、难以找全2.社会调查包括三要素:抽样、问卷与统计分析3.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选择问题===> 调查设计===> 自填问卷===> 资料整理===> 报告结果抽取样本邮寄问卷单变量分析变量测量结构访问双变量分析问卷设计电话访问多变量分析第二章3.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意义或价值,值得去做、分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基本的标准2.创造性(与众不同、独特)新的标准3.可行性(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完成调查的主客观条件)决定性标准4.合适性(这个课题对于研究者是不是最好)更进一步标准第三章调查设计的工作主要包括五方面:1.明确调查目的(描述和解释)2.确定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3.设计抽样方案:抽样对象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所采用的对象或单位。
4.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5.制定实施方案-----描述性调查:关注的焦点通常在于回答总体的各种结构和分布是怎样的,即它回答的主要是人的特征、行为或态度“是什么”或者研究的现象的特点、分布以及趋势怎么样这样的问题,而不在于回答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结构分布。
注重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在方法上要求系统性和全面性-----解释性调查: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理论色彩往往更强。
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分析。
社会调查方法笔记
1、 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 社会调查的作用(1)描述状况;(2)解释原因;(3)预测趋势。
3、社会调查的分类和题材分类:(1)行政统计调查;(2)生活状况调查;(3)社会问题调查;(4)市场调查;(5)民意调查;(6)研究性调查题材:(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4、 普通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1) 普通调查:对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另外地进行逐个调查。
方式有统计报表和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
(2) 普通调查的特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状况;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
(3) 抽样调查:从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当中去。
(4) 抽样调查的优点:省时、省力、省钱;十分迅速获得资料数据;较详细地收集资料,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5、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 准备 实施 分析 总结阶段6、 选题的重要性:(1)决定调查的方向;(2)体现调查的水平;(3)制约调查的过程;(4)影响调查的质量。
7、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8、文献查阅的作用:指引选择调查课题;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9、文献查阅的三个任务:查找相关的文献;对文献进行选择;实际文献与分析文献10、分析单位:一项社会调查所研究的对象,有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四种类型。
11、层次谬误:又称为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
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紧密相关。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重难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重难点本书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第一、二、三章。
第二部分,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和进行调查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包括第四、五、六、七、八、九、十章。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包括第十一、十二、十三章。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章重难点:第一章绪论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涵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原则=方式、方法的科学,或者说是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一门科学。
作为一个体系,它包括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解释调查结果际检验调查结论等。
作为一门科学,它包括三个层次的知识:它是一种专门的科学理论;它是一种哲学观点,表达了一种价值观念;它包括了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巧。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它包括:课题的确定及其方法;调查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研究范式;分析单位;研究程序;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假设;研究的理论结构;社会测量;概念的操作等。
(2)资料收集的方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诸如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二是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诸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试点法、会议法等。
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它包括: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3.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当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传统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相比较,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这些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深刻;第二、许多新兴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社会调查研究中,使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备和科学;第三、各种方法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调查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第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使社会现象的认识更符合客观实际;第五、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运用,使社会调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社会调查方法知识点
社会调查⽅法知识点第⼀章社会调查概述⼀、名词解释:1、社会调查:指的是⼀种采⽤⾃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个取⾃总体的样本那⾥收集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式。
2、抽样调查:指的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定的⽅式选取⼀部分个体进⾏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到总体中去。
3、普遍调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例外地逐个进⾏调查。
⼆、问答题:1、社会调查的分类及依据:1)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2)根据收集资料的⽅法,可以分为问卷调查(⾃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访问与电话访问);3)根据调查的⽬的或作⽤,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4)根据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领域,可以分为⾏政统计调查、⽣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2、社会调查的作⽤意义:1)描述状况: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是⼈们深⼊认识这⼀现象的基础。
可以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么样”等问题。
2)解释原因:能够被⼴泛地⽤来探讨不同社会形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某⼀现象发⽣的原因。
可以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会如此”等问题。
3)预测趋势: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定的预测。
当然科学的预测是建⽴在对这⼀现象的准确描述和正确解释的基础之上的。
3、抽样调查及普遍调查的优缺点:1)普遍调查的特点:a)涉及对象多,调查范围⼴;⼯作量⼤,费时费⼒费钱;b)需要⾼度集中的组织和⾼度统⼀的安排;c)调查项⽬不能多,只能了解某⼀⽅⾯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d)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2)抽样调查的优点:a)节省时间、⼈⼒和财⼒;b)可以⼗分迅速获得资料数据;c)可以⽐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d)应⽤范围⼗分⼴泛;e)准确性⾼。
第⼆章选择调查课题⼀、课题的分类:1)按其关注点或侧重点:理论性与应⽤性课题;2)从调查课题的来源上:⾃选课题与委派课题。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社会调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社会调查概念: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通过直接的询问,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系统的、量化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社会调查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社会调查的特征:首先,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
其次,社会调查是一种横剖性的社会研究方式。
社会调查的类型:调查对象范围——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方法—-问卷调查(自填问卷与邮寄问卷)和访问调查(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调查目的或作用——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调查性质和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
社会调查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指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准确性高。
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1、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o(╯□╰)o2、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a) 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选题阶段)b) 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准备阶段)c)资料的收集(实施阶段)d)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分析阶段)e)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总结阶段)选题阶段的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客观:社会环境等。
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社会调查方法笔记
第一章导论一、基本概念1.调查研究(P002)调查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在系统地、直接地搜集有关社会现象得经验材料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从而科学地阐明社会现象状况及其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2.方法论指导研究的一般思维方法或哲学方法,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思考与实践(一)调查研究的功能有哪些?(P002)1.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任何社会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
理论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之上的,这种认识只有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逐渐符合客观实际。
2.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是把握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决定工作方针的基础。
3.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在社会理论建设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起着感知、描述、解释与预测的重要作用。
(1)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必须从感性认识开始。
(2)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客观描述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
(3)调查研究还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4)如果我们的调查研究是符合实际的,那么依据这种研究我们就可以预测现象的发展、变化,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现象的发展。
4.调查研究是现代人必备的知识。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007)1.客观性原则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材料;坚持严格的客观性也是威武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是承认客观存在、尊重客观事实。
2.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研究及研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的可靠、准确;社会研究必须透过各种现象寻求事物的本质。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社会调查研究必须注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研究就是对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于研究。
这一原则有下列要求:(1)在搜集整理经验材料时,既要注意被研究对象的质,也要注意被研究对象的量;(2)在对于经验材料的消化、理解过程中,要通过量的分析去把握被研究对象的质,在有条件的时候,要建立被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3)在对社会科学成果进行评估时,既要注意制止评估,又要注意量的评价。
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笔记(3)
1.普遍联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即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3.对⽴统⼀的观点,对任何事物及现象分析都要⼀分为⼆。
4.质与量相结合的观点,定量和定性、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第四节社会调查简史 迄今为⽌的社会调查可分为4个类型:⾏政统计调查、社会问题调查、民意及市场调查、研究性调查;统计调查是从17世纪开始,到18世纪末已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其原因是资本主义⼯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近代科学的成熟。
⼀、近代社会调查(17世纪末⾄20世纪初): 1.开始国家:英国、法国、德国。
2.主要时期及代表⼈物: <1>18世纪下半叶:<1>英国的威廉·配弟的《政治算术》,他主要运⽤了统计分组法、图表法和⼀系列统计指标他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是统计学的创始⼈。
<2>法国的柯尔柏,倡导和主持了⼤规模的社会调查,为以后的⾏政统计调查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2>18世纪初期到末期,⾏政统计调查逐步制度化,法国于1801年最先建⽴国家统计局。
<3>有意识地为*资本主义制度、为创建新制度⽽进⾏的调查研究则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的。
在调查⽅法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运⽤观察法、访问法、⽂献法。
<4>对社会调查研究⽅法作出重要⽂献,被称为经验社会学之⽗的两个主要⼈物是: (1)法籍⽐利时学者凯特勒,第⼀个将数理统计引⼊社会研究,并提出了平均⼈的概念和变量分析的思想,他所提出的道德科学的概念,意指经验社会科学。
(2)英国学者布恩(布思),写的《伦敦居民的⽣活和劳动》综合了各种社会调查的⽅法。
3.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是社会调查飞速发展的时期(具体范例课⽂P30)这⼀时期的社会调查的⽬的在于解决当时社会中的尖锐⽭盾,缺陷在于缺乏理论指导,结果很难上升到理论⾼度。
⼆、现代社会调查(20世纪初⾄今) 20世纪以来,经验社会调查开始与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密切结合: 1.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杀论》(1897年)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实证化阶段。
[高等教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笔记纵览一社会调查研究是对社会生活做系统的观察,目的是发掘和了解所观察事物的现状及趋势,提出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及政策。
纵览二人们彼此互动,因此创造了互动的结构。
社会科学家要发掘人类关系的本质。
当人们观察并想理解他们周围发生的事情时,他们的观察和解释通常包括了:(1)依照个人的观点认为事情应该如何;(2)使用个人成长过程中得到的观念;(3)不严谨的观察。
社会调查研究者的观察则是一种审慎自觉的行为——事实上,通常是一种团队活动。
对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的客观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尽量减少研究者自身感觉的影响。
纵览三社会调查研究有两项活动:测量和解释,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社会调查研究人员测量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然后对测量得到资料进行分析后做出结论。
1、什么是测量?l测量的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方式。
测量指的是比较审慎而严谨的观察:科学家自觉地决定去观察,而且对所要观察的事物做谨慎的选择,同时对观察结果做详细的记录。
测量有时是数字式的或定量的,有时则是定性的。
l各种测量的技术:调查问卷、访问、实验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等。
你们将会发现严谨的社会研究所能采用的测量方式几乎是没有限制的。
惟一的限制,就是个人的想像力。
l特点:在社会科学中,测量什么和如何测量同等重要。
举例而言,在政治民意调查中,在询问选民意见时,如何不造成偏颇的应答就非常重要,而同等重要的是要准确选择询问对象。
因此,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关键之一,2、什么是解释?——有时候称作资料分析。
l用变量描述。
社会调查研究运用所谓的“变量语言”进行分析。
当社会调查研究者研究人时,他们感兴趣的是去理解和描述个体或群体的一些变量。
譬如,“性别”是一个变量。
l探讨变量间的关系。
例如,政治学者发现了在美国政治中宗教和投票行为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与新教徒相比,罗马天主教教徒和犹太人更有可能投票给民主党候选人。
在另一领域,研究者有时也会提到,男女性别差异与领导类型有关。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笔记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和方法一、社会研究的定义: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上人们的行为态度和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研究活动。
(社会研究泛指对一切社会现象的研究)二、社会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发觉知识并解决问题(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三、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思辨法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获取知识。
思辨是从先验原则出发,运用推理的方法获得各种具体知识。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四、社会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人会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行为或态度)(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涉及的因素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历史的,文化的和其他因素)(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比如伦理的政治的因素。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社会学家本身也是他研究对象的一部分)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一、方法的定义: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行为。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定义:从事社会研究所用的方法。
它是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重要手段。
三、科学方法的定义:系统的消除个人经验观察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或观察误差,以便得到共同接受的可靠的知识的研究方法。
四、科学程序:科学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
包括:(1)建立假设(2)操作化(3)经验观察(4)结构五、科学研究的原则:保持客观性和价值中立。
六、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七、方法论: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
(1)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研究原则,研究逻辑等。
(2)所解决的是如何看待和解释社会现象。
(3)社会研究包含两种基本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研究者受到自然科学量化的影响,所以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无法预测的;社会历史事件不存在普遍规律,因此不能有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研究;所以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社会调查方法》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12.1 调查报 1
告的特点、类 型和作用
2
12.2 调查报 告的撰写步骤
3
12.3 调查报 告的结构
4
12.4 写作中 的注意事项
5
复习思考题
附录A 随机数表
参考文献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3
5.3 测量量表
4
5.4 测量的信 度与效度
5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问卷法
1
6.1 问卷的结 构与设计程序
2
6.2 问卷设计 的具体方法
3
6.3 问卷调查 的实施
4
6.4 问卷法的 特点
5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访问法
1
7.1 访问法的 概念和类型
2
7.2 访问法的 实施
3
7.3 访问的技 巧
4
7.4 访问法的 特点
2
3.2 提出研究 假设
3
3.3 调查对象 与调查内容
4
3.4 调查研究 方案的设计
5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抽样
1
4.1 抽样与抽 样调查
2
4.2 概率抽样 方法
3
4.3 非概率抽 样方法
4
4.4 抽样误差 与样本容量
5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测量
1
5.1 测量的概 念和层次
2
5.2 测量指标 的操作化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时分配表
第1章 绪论
1.1 社会调查的概 念
1.2 社会调查的作 用
1.3 社会调查的发 展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社会调查的方法、类型、 过程和伦理
2.1 社会调查的类 型与方法
2.2 社会调查过程
《社会调查》课程笔记
《社会调查》课程笔记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一、社会调查的基本内涵1. 定义:社会调查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记录、分析社会现象的各种信息,以便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提供决策支持。
2. 特点:- 目的性:社会调查旨在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或验证社会理论。
- 系统性:社会调查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包括准备、实施、分析和总结。
- 客观性:社会调查强调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调查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 科学性:社会调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 动态性:社会调查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3. 分类:- 按调查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
- 按调查内容:人口调查、经济调查、政治调查、文化调查等。
- 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实验调查、文献调查等。
二、社会调查的功能1. 描述功能:- 描述社会现象的现状、分布、特征和趋势。
- 通过统计图表、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手段,直观地展示调查结果。
2. 解释功能:- 探索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3. 预测功能:- 根据历史数据和现有趋势,预测未来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 为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4. 规律性总结功能:- 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
- 形成理论框架,丰富社会科学知识体系。
5. 政策建议功能:- 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提供决策参考。
- 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政策的完善。
三、西方社会调查的发展简史1. 早期阶段(16世纪末至18世纪):- 社会调查起源于西方国家,最初关注宗教信仰、人口统计等问题。
- 代表性调查:英国的人口普查、法国的农业调查。
2. 发展阶段(19世纪):- 社会调查方法逐渐成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公共卫生等。
- 代表性调查: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涂尔干的《自杀论》。
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笔记(25)
⼆、第⼀⼿资料的审核 含义:第⼀⼿资料是指直接调查获得的资料,如⽤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所获得的资料。
1.对于⽤观察法获取的资料的审核,应注意: <1>检查观察资料是否是严格遵守调查提纲获得的。
<2>资料如果可以从多⽅⾯收集,则把获取的资料与通过其他⽅法获得的资料进⾏对⽐,找出差距。
<3>观察以⼩组为单位时,调查⼈员获取的资料应随时与⼩组的同伴获得的资料进对⽐。
<4>对于较重⼤的问题要注意调查时间的长短。
2.对于访问法和问卷法获取的资料的审核 <1>对⽆结构式访问法获取的资料的审核对于通过直接访问获取的资料要注意被调查者的态度,被调查者对调查者越信任,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就越⾼。
<2>对于调查问卷和结构式问卷获取的资料的审核,注意3个⽅⾯:完整性;是否有逻辑错误;通过检查问卷中的控制性问题来判断回答的可靠性。
三、对⼆⼿资料的审核 间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主要指⽤⽂献法所获取的资料。
1.书⾯⽂献资料的审核⽅法,书⾯⽂献指⽤⽂字形式叙述的资料,主要有档案、报刊、个⼈⽇记、书信等,审核时应注意: <1>注意⽂献的作者、出版者的背景;<2>注意⽂献编写的时间;<3>特别留⼼伪造的⽂献。
2.统计资料审核的⽅法: <1>指标的定义和分组的标准问题。
<2>指标的统计总体范围的⼀致性。
第⼆节资料的整理 ⼀、整理的概念和原则 1.含义:资料整理是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分类、汇总和编辑,使资料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2.原则是条理化(是从事物分类归案⼊⼿)、系统化(是从整体综合的⾓度考虑问题)、统计汇总。
⼆、分类与分组 1.分类与分组是⼀种定性的分类⽅法,即根据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2.分类的类型及意义: <1>现象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外部特征或外在联系进⾏分类的⽅法称为现象分类法;意义:帮助调查者建⽴资料存取系统,便于资料的存取和查找、利⽤。
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笔记(21)
2.重点访问的重点是内容,⽽不是对象;它的⼀个决定性因素是某⼀特定情景的提供,它常常被⽤于检验在具体情景下的⼈类⾏为的有关假说。
3.重点访问是建⽴在透过某种刺激,使调查对象在情景产⽣特殊的反应,研究者从这些反应去获得信息再加以解释的假设基础上。
P260 ⼆、深度访问 1.含义:深度访问⼜称临床式访问,是为搜寻特定经验及其⾏为动机的主观资料所做的访问。
2.适⽤范围:常⽤于个案调查和⽣活史研究。
三、客观陈述 ⼜称为⾮引导式访问,其的特⾊是让被访问⼈对他⾃⼰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进⾏⼀番考察,再客观陈述出来,即访问者⿎励被访问者把⾃⼰的信仰、价值观念、⾏为以及他所⽣活的社会环境加以描述。
四、⽆结构式访问的优缺点 <1>⽆结构式优点是弹性⼤,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充分发挥访问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适应客观情况,获得丰富的资料;(3)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问题研究。
<2>⽆结构式存在的缺点,表现在: (1)对访问员的要求较⾼;(2)资料难以定量分析;(3)费时较长,调查规模受到限制。
第三节座谈会 ⼀、座谈会的含义及特点 1.座谈会,⼜称开调查会,是⼀种集体访问法,即将许多调查对象放在⼀起同时进⾏访问;是较个别访问层次较⾼、难度⼤的调查⽅法;是⽑泽东同志亲⾃倡导、⽽且在中国⼴为使⽤的⼀种调查⽅法。
2.特点:访问过程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社会互动的过程,也是被访问者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
⼆、开座谈会的要求 1.座谈会的⼈数以5-7⼈为宜,最多不超过10⼈。
——即控制好⼈数。
2.选择与会⼈员的原则:<1>⼈员要具有代表性;<2>对情况需要⼗分了解;<3>关于发⾔;<4>相互之间的应有共同语⾔;——即选择与会⼈员的技巧。
3.访问前应事先将所有参加座谈会的⼈员名单、访问的具体内容等及时通知被访问对象。
4.在座谈会中可以采⽤“头脑风暴法”或“反头脑风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理论与研究
1.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2.莱士科学环:
具体的研究要从问题出发。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图1: 华莱士的科学环
3.理论
a)基本要素:概念和命题;两者有区别
b)分类:
i.就事论事,效用有限
ii.太抽象的理论,如物质与精神的第一性问题
iii.可验证的,具有一定运用范围的理论,具有解释力
c)基本条件:refutable or testable
d)事例:
i.越轨行为:先前的越轨行为对后来的越轨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ii.需求定理:吉芬品的解释,对马歇尔订立的反驳;
iii.威慑理论:增加对一个行为的惩罚,使得对该行为形成一个威慑,趋利避害;
4.验证:从理论推导出可检验的假设;理论解释吸食大麻的经验概括?概
念?涵盖三种情况;社会约束:男性,女性;居家,外租房,价值观念的。
理论的提出是否得当,要有跟进研究。
要去验证,才有其实际应用的范围。
5.一次研究的程序:
a)提出问题:要具体明晰,是概念性研究还是解释性研究?
b)研究设计:指标与对象的选取:
c)研究实施
d)资料分析:采用定量还是定性的测量方法。
e)得出结果:与假设相呼应
注意:研究≠调查≠数据分析,她是理论与经验的互动,现代科学研究。
第三讲研究设计
1.
第五讲问卷设计与评估
1.封面语主题目的保密声明称谓感谢调查主题(公益性、研究性机构较好)
2.指导语
3.问题与答案:封闭式,易操作与计算机处理。
定量分析
4.编码与其他资料:
5.框图法更有序,更有序,减少遗漏,思考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6.校内2页左右
7.矩阵式,表格式节约空间
8.答案设计注意穷尽性,定类测量无法穷尽,则将频率较高的列举,频率
较低的这让被调查者填答;互斥性;最重要避免问题带有多重性。
9.最好不用否定形式提问。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10.事实与行为
态度与意愿
11.核心家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