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一环,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对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保障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全面提高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性,保障患者得到安全的护理服务。

1.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操作规范、疑难病例管理、突发事件处理等。

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护理人员,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护理素质。

建立护理队伍的培训机制,定期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估,以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实施标准化护理操作。

建立和完善各类护理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并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标准化护理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操作的风险。

4.强化护理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通过记录、统计和分析数据,了解护理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加强医患沟通和协作。

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畅通和准确传递。

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

6.加强药品和器械管理。

建立完善的药品和器械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和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药品和器械的采购、存储、配送、使用和清理,严禁使用过期或者损坏的药品和器械。

7.重视护理风险管理。

对护理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主动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建立和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8.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患者安全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患者参与护理的意识和水平。

帮助患者主动提供病情信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和器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和重视,只有形成全员护理安全意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的安全。

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护理工作标准化,加强质量监控和风险管理,增加患者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安全管理成为了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环节。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管理措施,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本文将从预防医疗事故、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危重病人管理水平、加强团队合作等方面,探讨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预防医疗事故预防医疗事故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护士要加强对医疗事故的学习和了解,掌握常见的医疗事故类型和原因,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医疗事故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的了解和配合度,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是患者安全的保障。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和标准。

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定期组织护理质量评估和内部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鼓励护士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

三、提高危重病人管理水平危重病人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危重病监护室,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专业的护理团队。

护士要进行系统的危重病人护理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加强对危重病人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与其他科室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危重病人的安全。

四、加强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

护士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医疗团队的工作,与医生、药师、技师等密切合作,形成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的工作氛围。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共同制定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同时,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整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预防医疗事故、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危重病人管理水平和加强团队合作,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精彩10篇)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精彩10篇)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精彩10篇)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篇一1.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网络,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定期活动,及时反馈,按期评估,并有完整记录。

2.贯彻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护理人员培训率和对相关知识(法律、法规、规范、常规)知晓率80%。

3.有公共突发事件和院内意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并掌握处理流程和原则,如汇报、处置、护理、记录等程序。

4.有健全的'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和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等,内容完善、实用,操作性强。

5.认真执行护理部有关《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全院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册,并严格执行。

6.有完善的护理缺陷控制流程和危重患者重点监护的具体措施,如: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和对应的护理措施。

7.有护理人员职业安全与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有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8.全院使用统一的标识,各种警示牌醒目、清晰、规范、易懂。

9.各级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不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做到人岗匹配,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10.各级管理者应运用适当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剖析、案例讲评,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篇二1、定期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学习《消防管理条例》、《医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差错处理和防范措施》等文件,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增强医疗安全观念。

2、病区内的氧气筒应直立放置于阴凉处,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远距火源,勿涂油料。

对未用完和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有氧”、“无氧”的`标示,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用尽,应留有少量余气。

3、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毒、麻、限制药品应专柜、专人保管,严格交、接班和查对制度。

4、病区应注意防火,防火通道不许堆放杂物,确保安全出口畅通无阻,各种灭火器材和装置应完好无损,并定期检查,医护人员应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病区内禁止吸烟。

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安全管理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安全管理是医疗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

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之一,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因此,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需牢记患者安全至上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一、建立安全文化护理工作者需要建立安全意识和文化,将患者安全放在首位。

只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加强对患者安全管理政策、流程和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工作程序,规范操作流程。

要建立患者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患者入院、出院、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化解风险。

三、加强医护人员素质培养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只有专业素质过硬的医护人员,才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四、注重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护理记录,做到信息准确、完整。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五、保障患者隐私权护理工作者要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的患者隐私保护政策,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数据。

六、规范药品管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做到用药安全。

做好各类药物的认真核对、正确配药、正确使用,杜绝药物误用和滥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七、预防感染控制护理工作者要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建立健全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机制。

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器械消毒灭菌等基础感染控制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八、有效沟通协调护理工作者要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做到言行一致、耐心倾听,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疑虑和不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护理安全措施及管理

护理安全措施及管理

护理安全措施及管理护理安全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作为护理人员,我深知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并时刻将其放在心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理安全措施及管理,以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护理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并减少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损伤风险,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护理安全不仅关乎病人的直接利益,也关系到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任务。

二、护理安全措施2.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护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各项操作准确无误。

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2.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问题。

2.3 全面评估病人状况在护理过程中,要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潜在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要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病人安全。

2.4 加强用药安全管理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要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药物安全管理的水平。

2.5 预防跌倒和压疮跌倒和压疮是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要采取措施预防跌倒,如保持地面干燥、设置防滑标志、使用安全防护设备等。

要定期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压疮发生率。

2.6 加强感染控制感染是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要加强自身防护,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护理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减少护理操作中的意外事故和风险。

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1. 优化护理工作环境:护理工作环境的舒适和安全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确保护理岗位的安全性,包括合理设置工作区域、保证通风和照明条件,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设备等。

同时,定期维护和保养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减少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隐患。

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操作的正确方法、安全注意事项、急救知识以及沟通技巧等。

同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护理规范和流程、建立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和考核体系等。

同时,注重护理过程中的记录和文档管理,确保患者的护理信息准确、完整、及时可靠。

4.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患者是医疗过程中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对于保障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护理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内容包括患者自我保护的方法、用药安全、预防跌倒、避免感染等。

5. 加强医患沟通与协作: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鼓励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并及时反馈医疗信息。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提供多种途径供患者及家属提出意见和投诉,及时解决问题,改善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简述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简述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护理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对护理工作的规范、控制和监督,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和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护理安全制度建设、护理质量监控和护理风险管理三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阐述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

一、护理安全制度建设护理安全制度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护理规范和制度,规范和管理护理工作的行为和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制定和实施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规范护理工作的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确保护理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建立和实施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明确护理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和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二、护理质量监控护理质量监控是指通过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和实施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测机制。

建立和实施护理质量监测机制,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反馈机制。

建立和实施护理质量反馈机制,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反馈和改进,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预防和控制护理事故的发生。

建立和完善护理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和实施护理风险评估机制,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建立和完善护理风险控制机制。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安全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就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从护理人员培训、设备管理、风险评估以及事件报告与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此,医院应建立全面的护理培训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专业技能、急救处理等方面。

此外,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课程,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设备管理护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对于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对护理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规定。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对每台设备进行编号、记录设备使用人员和使用时间。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三、风险评估护理风险评估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制定并实施护理风险评估流程,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应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疾病情况、治疗方案等因素,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档案,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复查和更新,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事件报告与处理护理安全事件的及时报告和处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事件的报告渠道和流程。

护理人员在发现护理安全事件时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填写详细的事件报告表。

医院应建立事件处理小组,及时调查事件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事件的统计分析,为改进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质量监控与评估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质量监控与评估是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监控制度,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护理质量评估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通用7篇)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通用7篇)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篇1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

而产科是医院的医疗纠纷高发科室,风险大,对产科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应急能力要求强,无菌要求高,其各方面的安全隐患也较多,是一个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高危科室。

本篇从分析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人手,探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途径,报道如下。

1 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1.1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有些产科护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专业水平有欠缺,服务意识差、情绪化严重,甚至把生活与感情带入工作中,造成其工作不到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1.2 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产科护理不仅仅是对产妇进行病理方面的护理也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

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地与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和不满,在对待家属和病人的询问中态度冷漠,语气生硬[1]等,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化医患双方的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1.3 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许多医院的原有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病人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方便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例如产妇分娩时,本人非常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亲眼见证小孩的诞生,但医院不允许。

这时,即使产科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 产科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不能从内心上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产科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四防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四防

一、引言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本制度特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四防,以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患者安全。

二、四防内容1. 防差错(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在执行医嘱、给药、输血等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信息、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用法等,确保无误。

(2)加强护理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

(3)完善护理质量控制:设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差错。

2. 防感染(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必须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液。

(2)加强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不受感染。

(3)定期消毒灭菌:对病房、器械、物品等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减少感染风险。

3. 防坠床(1)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对有坠床风险的患者,应设专人看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2)改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地面平整、无障碍物,便于患者行走。

(3)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对患者坠床风险的警惕性。

4. 防压疮(1)加强患者皮肤护理:定期观察患者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压疮隐患。

(2)合理调整患者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皮肤状况,适时调整患者体位,减轻局部压力。

(3)使用减压设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减压枕等设备,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三、四防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监督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 完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覆盖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3. 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建立考核机制:将护理安全纳入护士绩效考核,激励护士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5. 强化监督考核:定期对护理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管理3篇

护理安全管理3篇

护理安全管理第一篇: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护理安全是指在医疗护理活动中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身体安全的各项制度、规范和管理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需求的增加以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护理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安全管理对于医疗管理来说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将分析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患者的安全保障患者的安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因各种原因有可能导致患者遭受意外伤害或医源性感染等危害。

例如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药物使用不当、设备故障等。

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这些危害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提高医疗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合理规范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不必要的延误和错误,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信任度,促进医院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优化资源配置护理安全管理侧重于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合理调配资源,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四、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平护理安全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要有规范的流程、操作方法和标准,从而有效规避患者意外伤害的风险,同时也能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促进其职业水平的提高。

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强大和转型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动力,增强其专业技能和素质。

总之,护理安全管理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护理安全管理得到有效的推行和实施,才能保障患者的身体安全,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为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1 护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意义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对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受惯性的工作流程及个别护士安全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的因素制约,往往导致护患纠纷。

而一旦病人认为是损害个人的权益的情况时,则易产生投诉愿望和行为,并会更多地运用法律程序或手段来处理。

然而,在目前的护理管理中还存在着安全意识淡漠的问题[2]。

因此,怎样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强化安全护理意识,改进护理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纠纷就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当务之急,需要引起各级护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2 常见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2.1业务能力因素:护理工作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业务知识贫乏,就缺乏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和全面性,忽视某些先兆症状和反应,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估计不足,从而影响和延误抢救治疗。

例如对高热病人,在进行了药物等降温处理后,会因为体温下降,感到达到了护理目的,而忽视对因大量出汗,病人出现的虚脱或休克现象的观察和处理。

另外,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混淆用药的剂量、浓度、用药途径以及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错给、漏给、剂量过量或不足等,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引发护理差错或事故。

2.2心理因素:人的行为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心理学家认为,注意力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全面地接受信息和认真的处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偏差,顾此失彼。

常常有这种情况,当在认真地进行某项操作,又突然要求马上完成另一项工作,由于想着下一项工作,而急于完成现时操作,而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差错。

另外,良好的情绪是搞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不安定的情绪,则会导致对周围信息反应不灵敏,不及时或不准确。

表现为心不在焉,对自己的行为差错不能及时察觉。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护士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和风险,在工作中保证患者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如何有效地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与风险,是每位护士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护理工作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1. 监测环境安全护理工作环境的安全是保证患者和护士自身安全的基础。

护士应该时刻监测工作环境,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例如,确保走廊通畅无障碍,防止病房内摆放过多物品造成阻塞,检查电器设备的安全性等等。

只有确保环境的安全,护士们才能顺利开展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

2. 识别和评估风险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们需要不断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

这包括识别危险的工作场景、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医疗器械的问题等等。

只有通过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护士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地管理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3. 建立安全文化建立安全文化是保障护理工作安全的重要举措。

护士们应该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共同维护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同时,护士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

只有建立起安全文化,才能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4. 培训和教育在护理工作中,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减少风险的重要手段。

护士们应该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保持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同时,护士也要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人,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减少错误和风险的发生。

5.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护理工作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们需要与患者、家属、其他医护人员等多方保持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减少误解和矛盾。

同时,团队之间也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分享信息,协作处理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6. 规范操作流程规范的操作流程是保障护理工作安全的重要保障。

护士们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按照程序进行,减少犯错的可能性。

护理工作中患者安全与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中患者安全与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中患者安全与质量管理在护理工作中,患者安全和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一直是护理工作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十二个小节探讨护理工作中患者安全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措施。

1. 建立患者安全意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首要的责任就是保障患者的安全。

建立患者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护士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 严格遵守护理原则护理工作必须遵守相关的护理准则和原则,确保护理操作规范、标准。

护士要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做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差错发生。

3.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技能、危机处理等,让护士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

4. 加强沟通协调在护理工作中,沟通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协同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护理。

5. 强化医疗记录准确、清晰的医疗记录对于提高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护士要认真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保证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6.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护士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反馈问题并改进不足,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7. 预防医疗事故在护理工作中,预防医疗事故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要始终警惕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8. 保证用药安全用药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护士要熟悉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防止药物错误使用导致患者安全问题。

9.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护理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做好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10. 提高服务质量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护士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11. 客户投诉处理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

护理工作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康复进程。

而护理工作安全管理则是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要素。

有效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还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医护团队的协作效率。

首先,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是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石。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护理人员提供持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包括基础护理知识、操作规范、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学习。

在职护理人员则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考核,以跟进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同时,医院应鼓励护理人员自我提升,提供学术交流和进修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

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从患者的入院评估、护理计划制定到具体的护理操作,如给药、输液、伤口护理等,每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规范和流程。

例如,在给药环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药物的准确使用。

对于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如输血、化疗等,更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和风险预案。

此外,护理记录的规范和准确也至关重要。

护理记录是患者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必须真实、完整、及时,以便为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患者的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跌倒、压疮、坠床等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提供辅助器具和专人陪护;对于存在皮肤问题的患者,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

同时,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比如,告知患者在病房内如何正确使用呼叫器,提醒家属在陪伴患者时的注意事项等。

护理环境的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

医院的设施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病房的布局要合理,通道畅通无阻,照明充足。

病床的高度和防护设施要符合安全标准,防止患者意外坠落。

护理安全管理的概念与含义

护理安全管理的概念与含义

护理安全管理的概念与含义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进行预防、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

其概念和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包括患者跌倒、药物误用、感染传播等,通过制定和实施全面的安全策略、规范操作流程和提供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2. 提高质量和效率:护理安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流程优化和信息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 强化沟通和团队合作:护理安全管理强调护理团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畅通的信息交流和有效的沟通渠道,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减少沟通误差和工作矛盾,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4. 不断改进和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强调不断改进和学习的理念,通过开展护理质量评估、不良事件回顾和持续教育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含义是通过预防和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和安全风险,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强化团队合作和沟通,不断改进和学习,以实现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管理四要素

护理安全管理四要素

护理安全管理四要素护理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符合规定的标准和程序,保障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预防和缓解护理中的意外事件和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避免患者受到额外伤害或损失的状态,是医疗机构护士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重要内容。

护理安全管理的四大要素包括:领导责任、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

下面将对每个要素进行详细介绍。

一、领导责任:领导责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整个护理安全工作的关键。

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来有效推行。

领导者应积极参与和支持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流程,并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领导者还应把护理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制定相关指标和评估方法,对护理安全进行监督和评价。

二、员工参与:员工参与是护理安全管理的第二要素,也是护理安全实施的重要保证。

员工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护理安全的直接参与者。

医疗机构应建立一个鼓励员工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参与到护理安全工作中。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员工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

员工还应积极参与相关政策和流程的制定和修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为护理安全工作贡献力量。

三、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第三要素,也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系统,制定相关的政策、规章和标准,确保护理安全的实施具备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点和关键环节的监测和控制,建立和实施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护理安全管理的第四要素,也是护理安全工作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动力源泉。

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范文

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范文

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范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护理工作不仅要负责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更要保证病人的安全。

因此,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成为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流程标准操作流程是指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操作步骤和要求,包括病人接诊、护理计划的制定、床位安排、卫生消毒等方面。

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流程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2. 做好护理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记录病人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效果等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统计分析护理记录可以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 加强医药管理工作在护理工作中,药物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护士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药物进行核对、配药和给药等操作,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病人的安全。

同时,还应定期清点药品并及时补充,避免因药品短缺而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

4.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这包括确定责任人和工作分工、培训和考核、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等方面。

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护理安全监控措施护理安全监控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护理工作的监控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护理安全监控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和报告制度巡视制度是指对病区和病房进行定期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巡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巡视,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报告制度是指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进行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确保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安全无忧。

本文将围绕护理安全管理的定义、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护理安全管理的内容、护理安全管理的策略和护理安全管理的评估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护理安全管理的定义护理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

护理安全管理涉及患者、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二、护理安全管理的意义1.保障患者安全: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预防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降低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2.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过程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降低医疗纠纷: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4.提高医疗机构声誉: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5.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过程的优化,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三、护理安全管理的内容1.患者安全管理:包括患者身份识别、跌倒预防、压疮预防、感染控制、疼痛管理等方面。

2.护理人员安全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职业防护、心理健康等方面。

3.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维护、消毒、使用规范等方面。

4.环境安全管理:包括病房环境、卫生间、走廊等区域的安全管理。

5.药物安全管理:包括药物的正确使用、储存、分发等方面。

6.应急预案管理:包括火灾、地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四、护理安全管理的策略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强化培训与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3.加强风险评估:定期对护理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

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

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在医疗保健领域,病人的安全始终被视为最重要的优先事项。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保护病人安全的责任。

因此,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在护理实践中如何有效管理和维护病人的安全。

首先,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基础。

这包括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为护士提供全面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所有安全规范。

此外,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护士之间以及护士与其他医疗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安全问题。

其次,定期对护理实践进行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定期的实验室检测以及对护士执行护理操作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流程。

此外,收集病人的反馈意见也是重要的一环,这既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帮助改善护理质量。

另外,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关注病人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不同病人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受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比如在给病人进行输液时,护士需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消毒,避免感染。

在患者翻身或移位时,护士需要协助病人,避免病人摔倒。

只有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保障病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护士需要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计划,遵守操作规范,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以确保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严格的管理,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发表时间:2011-12-05T16:39:44.67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李有秀
[导读] 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导护理实践,超前反馈,防患于末然,使不安全因素消失在萌芽中。

李有秀
(汀水卫生院山东莒南276633)【中图分类号】R2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30-021护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意义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对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受惯性的工作流程及个别护士安全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的因素制约,往往导致护患纠纷。

而一旦病人认为是损害个人的权益的情况时,则易产生投诉愿望和行为,并会更多地运用法律程序或手段来处理。

然而,在目前的护理管理中还存在着安全意识淡漠的问题[2]。

因此,怎样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强化安全护理意识,改进护理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纠纷就成为护理管理者的当务之急,需要引起各级护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2常见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2.1 业务能力因素:护理工作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业务知识贫乏,就缺乏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和全面性,忽视某些先兆症状和反应,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估计不足,从而影响和延误抢救治疗。

例如对高热病人,在进行了药物等降温处理后,会因为体温下降,感到达到了护理目的,而忽视对因大量出汗,病人出现的虚脱或休克现象的观察和处理。

另外,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混淆用药的剂量、浓度、用药途径以及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错给、漏给、剂量过量或不足等,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引发护理差错或事故。

2.2 心理因素:人的行为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心理学家认为,注意力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全面地接受信息和认真的处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偏差,顾此失彼。

常常有这种情况,当在认真地进行某项操作,又突然要求马上完成另一项工作,由于想着下一项工作,而急于完成现时操作,而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差错。

另外,良好的情绪是搞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不安定的情绪,则会导致对周围信息反应不灵敏,不及时或不准确。

表现为心不在焉,对自己的行为差错不能及时察觉。

如一些错误地静脉注射导致病人死亡的事故大多属于情绪波动,影响了思维和行为所致。

而抵触情绪则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甚至掉以轻心,有章不循,这是发生事故的最大隐患。

2.3 生理因素:人体生命活动是有周期性波动的。

处于波动“正期”时,精力旺盛,心情愉快,思维敏捷;而处于“负期”时,则体力下降,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容易发生差错。

护理人员深夜值班时,往往是生物钟行为的“负期”,该时病人反应也低下,故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性。

当身体不适或过度疲劳时,在体力精力上就会出现不良状态。

表现为头昏脑涨,反应不灵敏,工作效率低,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接受能力降低,以至观察不仔细,不准确,判断失误,造成差错。

2.4 责任心因素:护士的责任是24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发现情况既有责任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处理经过详细记录。

由于少数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以至观察不到位,汇报不及时,往往容易造成护理纠纷。

如有外伤患者,有短时昏迷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护理人员只对其瞳孔、神志改变较为重视,却忽略了可能存在复合性内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从而延误了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再如一新生儿脐带出血,值班护士多次巡视均未发现此情况,医生查房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查看情况后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尽管病人转危为安,但病人家属对值班护士极为不满。

2.5 法律意识淡薄因素:病人到医院付费就医,标志着医院与患者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称作医疗服务合同[4]。

患者是特殊的消费者,他所接受的护理服务,主要靠护士的劳动去实现,少数护理人员依法服务的观念淡薄,工作中未能与病人及时、很好地沟通,对病人不够耐心,关心程度不够,语言生硬,服务不周到及护理技能欠缺,甚至技术不熟练延误治疗或抢救,都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或投诉。

3提高护理质量与确保护理安全的对策
3.1 坚持并遵循护理道德,护士慎独修养尤为重要。

安全护理不但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准,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慎独修养尤为重要。

要把职业的责任感贯彻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病人获得安全感、信任感。

3.2审慎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安全护理的关键。

审慎负责就是要求护士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查对,不得有误。

这是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护理制度,都是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甚至用患者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具有科学性的操作规程,稍有大意都会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3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导护理实践,超前反馈,防患于末然,使不安全因素消失在萌芽中。

护理学是一门“至精至微、性命攸关”的生命科学。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新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

对每一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盲目工作,往往事与愿违,铸成大错。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增强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的避免差错事故发生,遇到危、急、重病人做到心不跳、气不急、手不抖、腿不软,头脑清醒,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保障。

3.5 增强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已渐成常识。

由于护士的工作繁琐,与病人接触最多,因而护士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工作质量。

当前,要特别注重强化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行为,提高其自律性。

总之,为了加强护理管理,强化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者不仅要以工作制度、医德规范、操作规程,而且要以法律规范来约束护士行为,明确护理行为与病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护理行为与病人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

护士在实施护理服务时应依法履行护士职责,在护理服务活动中,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防患于未然,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对在职护士要进行一般法律知识和卫生法规的教育,明确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树立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要时时想到护理行为是卫生法律的客体,病人是主题,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审慎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

[1]徐国勋,屠丽君,护理管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23
[2]杜治政,护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57
[3]李珍,安全护理之我见,大连,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9
[4]王传益,最新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实物全书,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470 8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