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第章宏观经济学争论与共识
财务管理每章知识点
36.本章公式: 8)综合资金成本:
K w K jW j
j 1
n
9)筹资总额分界点:各筹资方式成本分界点/其比重
10)变动成本总额=变动成本*业务量
11)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12)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13)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14)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利息 15)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31.资金结构概念;
32.负债的意义;
第四章 资金成本与资金结构
33.最佳资金结构; 34.比较资金成本法; 35.每股利润分析法;
36.本章公式:
1)筹资总成本公式=使用成本/(筹资数额-费用)
2)
I (1 T ) 长期借款成本- KL L(1 f )
3)
B * r * (1 T ) 发行债券成本- Kb B0 (1 f )
固定支付率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6.股票股利发放对企业股东权益的影响 7.股票分割对企业股东权益的影响 8.股票回购的意义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9.本章公式:
7递延年金终值: 9)永续年金现值:P= A*/I 10)插值法计算利率和期数 11) 实际利率:i= (1+r/m)^m-1
1 (1 i) n i
*(1+i)^(-m)
b q
f
16 ) 计 算应 得 报 酬率 : K=R
+R R
第三章 企业筹资管理
1.筹资概念;
2.筹资分类;
pwc集团财务管理培训讲义: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
3
宏观与微观: Fallacy of Composition
• 很多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 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 谬误。
• ——站在凳子上看猴戏? • ——节俭的悖论(paradox of thrift)? • ——降低汇率扩大市场?
• 3,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 它不代表产品和劳务 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 售量的存货积累。
• 4,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 务总和。
• 5,净出口(net 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 本国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值。
"经济学原理"第13讲“宏观概论”
6
国民收入帐户
•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 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虽 然它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 标示了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 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因而,如同想要 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 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 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项目
1992
1995
固定资产折旧
3537.4
7595.7
劳动者报酬
12052.4
27893.7
生产税净额
3273.8
7811.2
营业盈余
7780.6
16147.4
总计
26644.3
59448.1
1997 10312.2 41540.3 10245.0 13606.6 75704.1
宏观经济学曼昆讲义宏观经济政策争论课件
4、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
政府今天借贷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 收,用政府筹资的减税并不会减少 税收,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时间。 可用李嘉图等价加以说明
其含义是:减税不会引起消费增
加,家庭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 起来,以应付未来税收的增加。这 时,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 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私人与 公共储蓄之和)保持不变。因此, 减税没有传统分析所预言的影响。
3、斟酌处置政策观点:斟酌
处置能对各种不可预期的情况做出 反应时更具有灵活性
4、政策规则赞同者观点:应
以某种政策规则(货币供给,名义 GDP或物价水平)作为目标。这样 可以避免政治过程和政治目的的经 济化,同时也可以解决前后不一致 问题。
二、政府债务
1、政府债务规模
政府债务规模=政府债务/GDP
5、政府债务的其他观点 a 、平衡预算政策 b、最优财政政策(可以有盈 余或赤字)
(1)赤字或盈余可以帮助稳定经济 (是必要的
(3)赤字可以实现再分配,即税收 负担从上一代移动到下一代(如上 代为自由而战,后代应负担一部分 战争成本,即赤字战争筹款)
2、政府债务衡量
常用的预算赤字衡量指标存在四个问题 (1)没有对通胀的影响进行校正 (2)没有用政府资产的变动来抵消政
府负债的变动
(3)还会遗漏一些负债(社会保障 体系)
(4)没有对经济周期影响进行校正 (赤字增减可能来自于政策变动,也 可能来自于周期变动)
3、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
债务筹资的减税刺激了消费者支出并 减少了国民储蓄。消费的增加在短期 内会增加总需求和收入,但从长期看 会挤出资本,压低经济增长。
6、政府债务可能潜在的其他 影响
(1)巨额债务或赤字可导致货币过 度扩张,引发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增长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理论ehcw
r0
Y
M =k
h +k
r
IS1 IS2 Y
Y0 Y1
IS曲线垂直(d趋向于0),表明投资对利率不敏感,无任利率如何变化, 投资为一常数,故而不存在挤出效应 LM曲线水平(h趋向于∞),表明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从 而无法使利率发生变化(凯恩斯陷阱)
20
5.3 财政政策不变时,货币政策的效应
• 第九讲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 第十讲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 第十一讲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第十二讲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1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上一章分析了IS和LM曲线。由于在短期内, 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需求方面,所 以,IS-LM模型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 理论基础。
Y
=
1
A0 -
β
-
d 1- β
r
纵轴截距A0/d,横轴截距A0/(1-β)
斜率-(1-β)/d
26
5.3.3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
• 货币政策的乘数:是指在IS曲线不变时或商
品市场均衡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
衡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表示:
dY
1
dM
=
(1
h - β)d
+k
1
d
Y
=
1
-
(
β
α +e
- βT0
货币投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更大的利息率降低。
h大 r
LM1
r
A DC
LM2
B IS1
h小 A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意义.pptx
Macroeconomics
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 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 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 样冷漠和正直”。
——约翰.梅纳德.凯斯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对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 源利用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配置稀缺 资源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 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凯恩斯主义理论方面缺少微观经 济学基础。
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研究上出现了一种试图把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的探索力量即理性预 期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 (Robert Lucas), 理性预期学派使宏观经济学研究 方法向古典主义复归,因此被称为新古典主义。1995 年卢卡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与 总供给的 相互作用
产出 (实际 GDP )
就业 与失 业
价格与通 胀通缩
外贸盈余 与赤字
总供给总需求决定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繁荣:通货膨胀
削减支出 财政政策
经 济 波 动
提高利率 增发国债
(税收等) 经 济
政
货币政策 策
(利率等)
降低利率
衰退:失业
1.我国继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为什么 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诊断病情→药方→对症下药→疗效→目标
三、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流派
海水边经济学家:哈佛大学、麻省理工 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湖水边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和明尼苏 达大学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 1.相同点:长期 2.分歧点:短期经济分析及政策主张 (1)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价格和工资粘性短期内市场无法 实现均衡,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短期实现市场出清,主张自由放任 中国:“海归派”与“土鳖派”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导论(PPT 69页)
07年农历初九开黑盘?中央动作频出高调为 股市降温
•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席卷而 来,所有股票成了烫手的山芋,人们不计价格、不计成本,只要抛掉就好, 经纪人被‘抛’得发晕、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随之而来的就是道琼斯指数一 泻千里,跌幅达22%。这是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这 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为发端,美国乃至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 济大萧条时期。”
理论主体
1.4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学习资源:
• 人大经济论坛: •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相关数据网站:
•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有些在个体或微观成立
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 现合成推理的谬误。(节俭反论、单个厂商工资与总体)
1.4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 第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5度线模型) • 第四讲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 第六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 第七讲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 - AS模型) • 第八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 第九讲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 第十讲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 第十一讲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 第十二讲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青海 宁夏 甘肃 贵州 新疆 内蒙古 重庆 天津 山西 陕西 吉林 云南 江西 广西 北京 安徽 黑龙江 湖南 福建 四川 湖北 上海 辽宁 河北 河南 浙江 山东 江苏 广东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关于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一、宏观经济学源于何时“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一文(伦敦,1933)中提出的;作为与“微观经济学”相对称的术语在教科书中被首先使用,则是在美国肯尼斯·博尔丁的《经济分析》一书中(纽约,1948)。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以1936年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界是没有争议的,但对宏观经济学到底源于何时却有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看法认为,重商主义者最早研究了宏观经济问题,因为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并认为流通领域是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
第二种看法认为,宏观经济学最早产生于重农学派,理由是法国重农经济学家魁奈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把国民财富产生和增加的源泉从流通领域中转移到了生产领域中。
第三种看法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是宏观经济学的最早研究者,因为他们不仅从普遍的物质生产领域考察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增加,而且还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考察了宏观经济的运行。
这三种观点中,厉以宁教授(1986)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恰当的。
尽管重商主义学说作为最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确实考察了国民财富问题,但由于其研究对象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内,停留在对交换对象的观察上,因而它建立的不是一种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的理论体系,并没有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因而也就谈不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一书中认为,第二种和第三种看法都是有道理的。
这是因为,如果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角度看,法国重农主义者在宏观经济学说史中的贡献不可忽视;如果从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财富增长的角度来看,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成就同样不可抹杀。
因此,可以认为法国重农主义者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和先驱,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是互相补充的,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财务管理第2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 of GDP 18.9% 7.0 2.3 4.7 11.9
净出口(NX = EX - IM)
def: 出口(EX) - 进口(IM),代表了外国对一国产品 与服务的净支出
若出口>进口,净出口为正 若进口>出口,进出口为负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Y = C + I + G + NX
where Y = GDP = 总产出 C + I + G + NX = 总支出
6.1
0.01
投资 vs. 资本
▪ 资本是生产要素的一种。
在一个给定时点上,经济中总的资本存量为 某个给定量。
▪ 投资是用于新资本的支出,是新资本的创造。
不包括不同个人之间重新配置资产的购买。
投资 vs. 资本
Example (不考虑折旧): ▪ 1/1/2002: 经济中资本的价值为$500b
▪ 2002年: 投资 = $37b
▪ 1/1/2003: 经济中资本的价值为$537b
存量vs. 流量
流量
存量
More examples:
存量:
一个给定时点上的数量 一个人的财富 失业者人数 政府债务
流量:
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 一个人的储蓄
失去工作的人的数量 政府预算赤字
政府购买(G)
▪ G 是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
总产出=总支出
A question :
如果一个企业
▪ 生产了 $10 million 的最终产品 ▪ 但仅仅卖出了$9 million
这是否违背了上述恒等式 总支出 = 总产出?
为什么 产出 = 支出
▪ 未售出的产出将被作为存货,归入“存货投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消费与储蓄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宏观上影响消费和储蓄的因素;了解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关键概念: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第一节消费与消费函数一、消费的含义人们为满足需要而花费在最终消费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指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
消费的构成: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
注意与投资的概念界限二、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消费支出在GDP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家庭财产、利率水平、消费信贷、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传统消费模式三、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与消费曲线微观上消费的决定因素很多,凯恩斯主义的消费被假定为由家庭当前可支配收入决定,因此有消费函数:c=f(y)。
现实中短期内收入变化较小,故可用线性函数近似替代:c=a+by.其中a为自发性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
一般认为,a>0,0<b<1.在(y,c)平面上,消费函数的图象称为消费曲线。
现实中,家庭的消费函数一般是非线性的,而是一个单调增的凹函数。
(二)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率,用MPC表示。
实际上也就是消费函数对收入的导数f'(y)。
一般情况下,MPC的递减的,且0<MPC<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是指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APC=c/y.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可导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三)社会总消费函数以上分析的是家庭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即总消费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
然而,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
假设
假说 检验
修正
解释
预言
29
三、状态均衡与行为均衡
在经济学中,不仅是指这种状态意义下的 均衡,更是指行为意义下的均衡。 所谓行为均衡,是指在这种状态下,谁也 没有动机来打破现存在状态。 市场均衡,就不仅是状态均衡,更是行为 均衡:供需双方都不再愿意改变价格与产 量。
26
§2 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1基本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Positive analysis:指考察一个经济现象、经济政策的客观结果,不带主观色彩。 normative analysis:对经济问题作科学的、客观的认识,并带个人的价值判断。
静态、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Static Analysis and Dynamic Analysis) 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即期与跨期分析 经济模型分析 存量与流量分析
2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产品市场
效用论
家庭
供求 原理
企业
要素市场
生产论 成本论 市场论
微观经济学
劳动市场
资本市场
市场失灵: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
土地市场
宏观经济学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
宏观经济学: 对经济中众多个体行为的总体结果的研究
•定义: 现代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
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 的总体趋势。换言之,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 原因及其内在关系。如, 总产出、总就业水平和 平均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国际收支或汇率的 变化如何影响这些总量。
22
(二)凯恩斯论工资—价格自由变动性
首先,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 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 其次,他认为,即使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 面是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不能确保经济 会移向充分就业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典 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价格和价格水平下降 的结果。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理论。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有:1、就业水平2、物价平稳,通货膨胀水平3、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4、本币汇率是否稳定,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运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1、宏观经济学建立对经济作宏观分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 1936 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2、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3、新自由主义学派4、新凯恩斯主义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产值=总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额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 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GN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NP 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GN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五、GNP 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第六、GN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 GNP 中。
地下经济、犯罪活动不计入GNP。
精编【财务管理知识】宏观经济学的几点共识
【财务管理知识】宏观经济学的几点共识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164·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第22章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共识22.1 教学参考与学习指导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发生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两大派别之间。
二者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对总供给曲线的不同解释,除此之外,二者之间也达成了一些共识。
本章重点介绍二者之间的争论和共识。
22.1.1 知识结构图(如图22.1所示)图22.1 知识结构图22.1.2 内容指导22.1.2.1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了当今西方主要的经济学流派在宏观经济基本问题上的争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读者对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动态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了解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分歧和争议之处,更好的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含义和现实意义,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研究打下认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了解不同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渊源、主要观点和政策含义,重点把握不同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在学习方法上,建议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充分认识经济学家们的分歧之处,并且理解之所以产生分歧的原因。
·166·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22.1.2.2 内容要点与难点本部分重点介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框架,并通过比较,简要总结宏观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基本共识和方法进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的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关于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总财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和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宏观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概述
第三章宏观经济(hónɡɡuān jīnɡ jì)分析一、本章(běn zhānɡ)根本(gēnběn)内容(nèiróng)框架子〔略〕二、本章重点(zhòngdiǎn)内容概述本章重点内容包括: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内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
经济学者一般把财政政策定义为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干预是通过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进行的。
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自动稳定器也叫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具有的一种减少各种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财政制度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税收的自动变化。
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的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也会超过收入下降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反之,当经济繁荣时,纳税人收入自动进入较高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的作用。
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制具有减轻经济波动和稳定经济的作用。
②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里主要是指政府的转移支付的变化。
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指政府在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方面的支出。
同税收的作用一样,政府转移支付有助于稳定可支配收入。
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开支相应增加,这样就可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③保持农产品物价稳定的政策。
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按保护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其价格上升.就可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减少总需求的增加量。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大纲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大纲《宏观经济学》大纲许多政治候选人竞选时所采取的口号是“和平与繁荣”,而没有能维持经济繁荣导致了许多届政府的下台。
一个普遍的公众信念是,政府有责任维持一个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经济,并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
这个信念反映在美国1946年的《充分就业法》中,该法宣称:“运用所有可行的手段促进最大的就业、产量和购买力,是联邦政府的持续不断的政策和责任。
”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同意这种观点,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
有人认为,对多数的产量和就业量的波动来说,政府的控制能力是相当有限的,除了诸如19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类的特例,通货膨胀和失业都不是主要的经济问题,尽管它们依然是政治问题;有些人相信,与其说政府是解决失业、通货膨胀与低增长问题的答案,不如说它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要对类似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就必须对现代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参考书目:①[美]斯蒂格利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②[美]萨缪尔逊《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3月版。
③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④[美]詹姆斯.K.加尔布雷斯《宏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⑤[美]罗伯特.E.霍尔《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7月版。
⑥厉以宁《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出版社1997年6月版。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发展简史。
1.1宏观经济问题1.1.1宏观经济学①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或称理论经济学,是以人类社会在特定生产方式下的经济生活,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由于这门学科的发展,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普遍的把它还分为两大部分,并赋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第章宏观经济学争论与共识第22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与共识22.1复习笔记一、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有:P-P-1代替π,用P e-P-1代替πe,这里P为当期价格水平,P-1为前一期价格水平,P e为预期价格水平。
则上式变为:①根据奥肯定律,有:②将②代人到①式,替换掉(u-u*)后得:③记,则上式可写为:④④式即为总供给方程。
这一方程可以同时代表古典的、凯恩斯的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而三者的差别在于参数λ的取值及对λ的解释。
具体来说,当λ=0时,总供给方程化为y=yf,此即为古典的总供给方程;当λ→∞时,总供给方程化为P=P e,在P e已知的情况下,这一方程即为凯恩斯的总供给方程;对λ取有限正数的情况,方程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方程。
根据这一方程,总产出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相关。
一般认为,当研究产出与价格水平时,使用总供给曲线比较方便;当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比较方便。
二、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货币主义。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被公认为是货币主义的创始者和领袖。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式中,M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r b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 e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为名义收入;u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愈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愈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愈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一般地说,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
因此,债券的预期报酬率(r b)、股票的预期报酬率(r e)和物质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便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④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例如资本品的转手量、个人偏好等,以变量u来概括。
(2)自然率假说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在短期中,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
如果国家干预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3.货币主义者的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挤出”私人投资,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过度的政府开支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因此,财政政策不但无效,反而对经济有害。
(2)反对“斟酌使用”的(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
(3)力主单一政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等。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1)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
微观经济学表明,个体行为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条件。
(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义:第一,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第二,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当然包括有关的经济理论和模型在内)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
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换言之,理性预期是指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2.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卢卡斯总供给函数方程为式中y为总产出;P为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产量;社会中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h为参数,它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总价格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并且h>0;b为调整系数,是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的调整;n表示经济中的生产企业总数。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经济的总需求函数为:式中,α代表除货币供给以外其他所有能引起总需求变化的因素,参数β是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的乘数,m和p是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取了对数以后的值,因而(m-p)等价于实际货币供给量(M/P)的对数。
附加了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卢卡斯供给函数)为:给定α和m的条件下,理性预期的均衡产出为:,这说明理性预期的均衡产出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其中,上标e代表变量的期望值。
理性预期的均衡价格为:预期不是理性时的价格和产出水平为:注意:由公众所预期到的总需求的变动,不能导致整个经济产量和就业量的变动。
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量(总需求)的变化才能使产出水平偏离其长期增长路径,所以,完全预期到的总需求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
4.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冲击,而这种冲击一般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引起的。
对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是:第一,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第二,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五、新凯恩斯主义1.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
新凯恩斯主义者以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代替原凯恩斯主义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概念。
以工资粘性、价格粘性和非市场出清的假设取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工资、价格伸缩性和市场出清的假设,并将其与宏观层次上的产量和就业量等问题相结合,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2.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1)非市场出清假设非市场出清的基本含义是,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
(2)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
(3)理性预期(4)价格和工资粘性3.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1)货币的非中性,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典的两分法失效。
(2)企业是制定价格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而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
市场的不完全性,加上不对称信息等因素,使工资和价格具有不易变动的粘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
4.名义粘性(1)名义工资粘性在发达经济中,工资不是在即时交易中决定的,而是由劳资双方以明确(或隐含)的合同确定的。
由于存在合同,名义工资率在谈判时首先就确定在合同规定的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
如果合同是交错的,那么在冲击面前,与现有合同同时重新谈判以适应新情况的情形相比,名义工资将表现出更大的变动滞后或变动缓慢。
(2)名义价格粘性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粘性。
5.新凯恩斯主意模型和对经济的解释新凯恩斯主义推导向右上方延伸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基本思路是,在具有名义工资粘性的劳动市场上,随着经济中价格水平的变化,经济中的就业量就会发生变化,从而经济中的总产量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得出了描述总产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总供给曲线。
把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市场的情况加以比较,可以看到,前者的劳动市场处于不出清的状态,供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后者的劳动市场中,存在着出清的状态,这种不出清和出清的差别也应该存在于二者的其他市场。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
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方面所持有的观点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不能等待工资和价格向下的压力带来经济恢复,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
六、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预期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
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七、几个重要概念(1)时间不一致性。
时间不一致性是指一项起初适合于今天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
就可能不再适合于明天。
(2)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
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
这些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
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3)交错合同整个经济中,所有的合同不可能在同一时期结束,这种现象叫做“交错合同”。
22.2课后习题详解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答:(1)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以下几个理论观点: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