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构造、地表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高中地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环境科学1.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了解地球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特征、地球表面的热条件、生物地理环境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供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

了解水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3.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了解陆地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资源特征、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4.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等。

了解海洋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等。

二、系统科学观1.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地理学科是对地球的研究,它以系统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的对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3.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理系统是指由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过程是地理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系统的特征和分类、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学生版(填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学生版(填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概念: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区,夏季,;松嫩平原在区,大陆性,降水,温暖季节,生长期,水热条件的组合长江。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为主,耕地多为,较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遥感(RS)----- 信息1 概念:人们在上,利用一定的,对地表物体进行。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不同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信息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优点---4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定位GPS导航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信息1 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表达2 简要程序3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4 应用:用到地图、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区域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空间信息、监测预测城市管理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

(人口迁移)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考复习大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考复习大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考复习大纲)第一章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试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稻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耕地破碎,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条件较差;地形开阔平坦,黑土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石油资源丰富。

影响:长江三角洲在良好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到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业发达;水运发达,商业贸易发达;依靠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利用石油和周边地区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一、荒漠化:1、分布: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2、包括:沙漠化-西北;次生盐碱化-华北,灌溉农业区;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红色荒漠化-南方地区丹霞地貌;二、盐碱化成因: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富集地表,盐碱化严重;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4、过量使用化肥;5、沿海地区海水倒灌;三、治理盐碱化:引淡淋盐;排灌结合,合理灌溉,滴灌喷灌;防止海水倒灌,营造红树林,建沿海堤坝;四、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温带,深居内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中国西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3、地形:东部为高原,西部盆地和山脉相间分布,三山夹盆地;4、河流:内流河为主,径流量少,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冬季断流;5、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五、天山北坡迎风坡: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气遇天山北坡抬升形成地形雨;六、风沙活动(沙尘暴)原因: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土壤以疏松沙质沉积物为主,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大(冬季西北风)成因:离冬季风源头近;地形坦荡植被稀少,对风阻力小,风力大;七、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2、人为因素(决定因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不注意环保;八、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有哪些:合理利用水源: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利用地下水)、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防止过度引河流水灌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生物措施-防护林;工程措施-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森林的作用-大自然总调度室:环境效益--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二、热带雨林1、分布:南美洲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东南亚;2、雨林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地球之肺”“蓄水海绵”“基因宝库”“医学宝库”3、雨林生态脆弱性—土壤贫瘠(砖红壤):生物循环旺盛,有机质和养分被植被吸收;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三、亚马孙开发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牧场;四、巴西迁都原因(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气候更加凉爽;巴西利亚位于国土中央,便于管理,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五、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考前必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考前必备

考前必背
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二、环境问题成因及分类
三、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常规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以及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

四、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
五、耕地资源保护
六、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
七、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八、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途径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九、资源、环境领域国际合作的途径
资金援助;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要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要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概况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必然的指标和方式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式分歧,区域的类型也分歧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注:两个区域,按照分歧的指标,地理界线是分歧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获得下列信息: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发展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饶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手,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枯窘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定位:43°N~48°N,125°E附近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发展期短4、土壤与耕地:肥饶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分歧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分歧的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为什么)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办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报等等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

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相关案例】1、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区2、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阶段、阶段、阶段。

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稠密的水系成为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

成为我国主要的产地、和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的地位在下降。

【相关案例】1、分析鲁尔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试说明要求:1、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6、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主要知识点: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管理、和应用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和等。

2、遥感广泛应用于、、等领域。

(结合实例分析)3、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的系统,简称。

4、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GPS信号接收机。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篇一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下面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部分1.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尺度和构造、地球的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公转、倾斜等)。

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以及地球内部的动力(如地球内部的热力活动、地球表面的构造活动等)。

3.地理称谓和地理经纬度地理称谓(如洲、岛屿、海峡、海湾等)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位置确定、天文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4.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盐水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和保护措施。

5.地理气候地理气候的概念、要素(如温度、降水量、气压等)和分类、全球气候带及其分布规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

6.地理水文地理水文的概念、要素(如降水、蒸发、径流等)和分类,地貌与水文的关系及其影响等。

7.地理生态地理生态的概念、要素(如生物、环境等)和分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等。

8.地理灾害地理灾害的概念、分类(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成因及其防灾减灾措施等。

二、人文地理部分1.人文地理概论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等。

2.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概念、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人口变动和人口规模的控制等;城市的概念、发展和分类(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等)等。

3.农业与农村农业的概念和分类、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等;农村的概念、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4.工业与工业区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工业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分类和特点等。

5.交通、通信与商业交通的概念和分类、交通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交通方式的变化等;通信的概念和分类、通信发展对地理的影响等;商业的概念和分类、商业发展和商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6.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的概念和分类、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资源的保护等;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地转偏向-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地图的符号和颜色表示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象灾害的类型和防范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海洋的特征、资源及其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3. 地貌- 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 地貌的形成因素- 主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植被的类型和分布- 植被的生态功能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技术 - 工业的类型和分布- 工业区位的选择和环境影响3. 交通运输与旅游-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网络-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 旅游业的资源和市场-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GIS在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GPS在导航和定位中的作用请注意,这份归纳是基于一般的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内容,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教育体系有所差异。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内容或者特定格式的文档,请提供更具体的信息。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一)一、东亚: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二、南亚: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三、中亚:1、塔吉克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南部中部地区;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西南部一小部分;四、西亚: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山谷;五、非洲: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六、大洋洲: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非常大沙漠;人教版高三地理必修三知识点(二)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有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一些则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形成抬升大幅度。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酷热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褶皱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青藏高原西风气流的阻挡抑制作用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市我区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流到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华北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东部110°E附近汇合。

如图1所示。

冬季,湖汊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阻拦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寒冷;而其南支气流则须要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气团相遇,已经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济南、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 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三主干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分类: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开放性3.区域地理环境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河流;资源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4.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6.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整理

WOED格式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1. 1 地区与地区差别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地址、海陆散布和海拔高度地形、天气:自然差其他基本要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地区的标志(镜子)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地址、面积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包括内蒙古高原,河中国西南部,一是边缘巅峰峡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西走廊和新疆大多数谷区,二是内部高原区,青藏东,东部临海 45%深居内陆 30%高原 25%地形平原、低山丘陵高原或巅峰和盆地高原、山地水成地貌风成地貌寒冻风化地貌天气季风天气: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冷天气:气温低、昼夜温差干旱少雨,气温日较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自差、年较差大水文特色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内外流兼备,大河源泉,咸水然川融水补给为主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原始土壤环机质少,盐分高)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东南西北西东境荒漠——荒漠草原—山地森林—巅峰草甸—巅峰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草原—巅峰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山麓山顶森林—草原—荒漠主导要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地址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农业最重要农业区(栽种业)畜牧业、浇灌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类绿洲农业活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气温低、空气稀少、风力大、动化和盐碱化水分不足、地势波折影响程度深刻稍微经济文化发达落伍交通发达落伍补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1)喀斯特意貌宽泛散布,地形波折( 2)多地质灾害(滑坡、充泥石流、地震)青藏高寒区:(1)地形波折( 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3)地质灾害多发专业资料整理WOED格式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别( 1)、南北差别1专业资料整理WOED格式①分界线: 1 月 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800mm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润湿区与班润湿区分界线冬季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旱地与水田耕种方式分界线②南北差别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形天气河流耕地农作物水民交通方矿产工业种类果居方式言北平原温带结冰、水旱地小麦、甜菜、苹缓(马车)、较煤、石重工方高原季风量少、含大豆、棉花、果坡铁路、公少油天业为沙量大杂粮梨顶路、海运然气主南平原热带不结冰、水田水稻、油菜、柑斜(船)、内繁磷、有轻工方丘陵亚热水量大、茶叶、蚕丝、橘顶河航运、海杂色金属业为低山带季含沙量小甘蔗荔运、铁路、主风枝公路( 2)四大亚区的差别天气植被土壤作物熟制农作物农业条件东北针叶、针阔黑土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耕地广阔、人均耕地温带季风,混交林甜菜等多,土壤肥沃,雨热同温带润湿期,水源足,热量不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已标重点】

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 黄土高原 ]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 东向西递减 ,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 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
3、荒漠化的因素 荒漠化定义:发生在 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 半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 产物,它不仅包括 土地荒漠化, 还包括 石质荒漠化 和次生盐渍化 。
后果
过度樵采
干旱区、绿洲 草原
砍伐天然植被作燃料 采挖药材、发菜
植被的破坏,易引起地表起沙和造成风沙前移
过度放牧
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旱作农业及草原牧区 毁林、毁草开垦
风蚀加强,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用水不当
绿洲 气候干旱地区
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灌溉不当பைடு நூலகம்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15-25 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东南亚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
河流域。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
- 氧平衡。
②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存在地上植物体内。
5、雨林被毁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
1、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2、田纳西河概况: 位于美国东南部
3、不同地段的保护 :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学问点,让你轻松备考。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进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外表的空间单元,具有肯定的区位特征,以及肯定的面积、样子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进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是平原;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不同点地理位置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位于43N48N,地处XX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土地条件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石油资源丰富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为主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为主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甜菜、大豆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发达西部适合进展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商业贸易发达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人口和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三、区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进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进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讨论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猎取、治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讨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范监测等(2)群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肯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XX、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范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定位:43°N~48°N,125°E附近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

(为什么)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文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管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报等等。

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关键的装置时:传感器原理:不同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不一样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处理装置——遥感图像应用:5、GPS组成部分: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设备利用GPS可以得到精确的三维坐标(经纬度和高程)应用:汽车导航、空间定位、农业灌溉6、GI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需要人来操作(输入信息、管理、分析、表达)数据源:统计数据、田野调查数据、遥感图像应用:空间分析、查询检索在RS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GIS来动态监测或预报台风的监测就是利用的RS和GIS技术第二章一、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地区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实质是土地生产力丧失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简称三退)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石漠化(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盐渍化(灌溉农业区)、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基础)西北地区(阅读教材图片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肃(和蒙古是交界的)、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大部。

2、本区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

3、地理界线: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以东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异规律:有东到西的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的冲积扇上,山麓地带。

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大风多且集中,风力侵蚀严重。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鄂尔多斯过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区过度开垦:沙区边缘、绿洲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四、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合理分配)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围推广,原因是成本太高)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开发沼气、风力发电)5、控制人口增长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森林的作用1、自然资源:木材、燃料2、环境资源: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3、破坏森林的危害: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热带雨林的分布以及作用1、分布:赤道两侧,集中在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注意:赤道穿过的地方并不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如果非洲东部地势较高,赤道附近是热带草原气候。

2、亚马孙热带雨林占世界雨林的一半其环境作用明显。

(1)维持全球的碳氧平衡;(2)维持全球的水平衡,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2、高温淋洗的作用,土壤贫瘠3、植物容易遭受破坏,一旦被毁很难恢复。

四、雨林被毁的原因1、直接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1)过度的焚耕开垦(2)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开发(3)商业性的伐木(4)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五、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2、移民亚马孙平原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六、开发还是保护保护第一要采取保护性的开发:进行环境教育,成立保护基金会,发展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等。

问题研究:湿地的作用:(1)涵养水源(2)蓄洪(3)维护生物多样性(4)调节气候围湖造田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种行为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两类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评价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自然方面: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人文方面:人口、聚落、交通、文化、农业、工业等如:上中游河道特征——河谷狭窄,比降较大,多急流,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道特征——河谷较开阔,通航便利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资源开发:水能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

水资源开发——旅游、灌溉、养殖、航运等。

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

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

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建立相应的工业部门(利用廉价电力)。

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

◆生态(恢复)建设:矿产资源开发:①矿产资源开发导致植被破坏,产生的废石、废渣占用大量土地;②不合理的开采引发地面沉降、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的废渣、废水中的有毒元素污染环境。

3、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流域的治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②工程护坡、打坝淤泥等工程措施;③进行小流域治理。

◆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①关闭污染较重的小工业;②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治理;③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④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

◆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适当迁出保护区内的居民;③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类活动(如交通建设);④宣传教育。

四、区域经济发展东北地区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在地图上找出来)农业布局特点: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