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愿意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共12个单元,包括课文、作文、语文常识、语文实践。

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共7篇,包括《荷叶杯与茶杯》、《大帆船和小帆船》、《看电影》、《我贪吃》、《书的力量》、《愉快的一天》、《森林》。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础语言表达供以后的运用。

2.作文,共5篇,包括《做苹果》、《推销员》、《给小朋友拍照》、《写日记》、《广告》。

通过学习这些作文,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语文常识,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等知识点。

4.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兼顾“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切身感受语言和解读语言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1.预习(1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通过拍照片、猜谜语、童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0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课文知识点,通过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具体的教学方式包括:听录音训练发音、朗读对比、词语解析、句子拆解等等。

3.作文训练(10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创意和想象,运用所学知识点,写出符合逻辑、连贯、流畅的作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地学习和进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以下是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 学习“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 了解并积累不同类型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积累量。

4. 能够仿照例句,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写”的方式进行仿写。

5. 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6. 积累有关春天的民俗谚语。

二、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积累不同类型的成语。

2. 能够仿照例句,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写”的方式进行仿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交流一下学习心得。

2. 引入课题:语文园地一。

(二)交流平台1. 小组讨论: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交流。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总结: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还学会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词句段运用1. 学习“夸张”这种修辞手法。

(1)出示例句,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3)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形象、更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4)教师总结: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果。

2. 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让学生仿照例句,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写”的方式进行仿写。

(2)学生独立完成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四)日积月累1. 出示成语,学生认读。

2. 理解成语的意思,教师适当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通过“自学提示”提出自学的要求,重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

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渗透学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古诗《长歌行》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悟诗情。

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三、重视“语用”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本节课注重“语用”的训练,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学设计

1. 感受丰富的语言表达。

2. 交流本单元课文写法,体味详略得当的好处。

3. 掌握行楷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速度。

4. 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味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5. 积累古诗《长歌行》。

重点交流详略得当的好处。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分析本单元课文,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难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味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突破方法联系生活情境,从身边的习俗开始,感受习俗的特点。

教法讲授法、对话法、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索法。

多媒体课件、行楷书法作品、学生课前搜集与习俗有关的诗词。

建议2 课时。

1. 感受丰富的语言表达。

2. 交流本单元课文写法,体味详略得当的好处。

3. 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味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1. 师: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想想《北京的春节》一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日子则是一笔带过)2.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详写的那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习俗,可以说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

其他日子没有这么特殊,所以略写)3.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重点突出,表达清晰)4. 师: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是否也是如此呢?5. 小结: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通过分析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就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同样,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如此。

(一)体味句子特点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份,说说发现了什么。

2. 学生交流。

(第一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表示“全部”的意思;第二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表示“拿了第一”)3. 读一读加点的词语。

4.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

这不仅体现了一种语言转换能力,也能不重复用词,让语言表达更丰富)5. 练一练。

(1)师:你们能说出表示“多”的意思的词吗?(不可计数、数以万计、数不胜数、多如牛毛……)(2)师:你们能用这些词写句子吗?(二)体味习俗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俗及寓意,指名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本次“语文园地”有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我通过分组学习、共同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体会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的作用;积累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我采用比赛说近义词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用补充资料的方式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书写提示”重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我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学生不仅掌握了书写技巧,而且增强了写好汉字的信心。

在“日积月累”中,由于古诗比较长,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通过引导,学生从中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是我们这节课zui大的收获。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展开教学,重在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训练。

通过回顾《北京的春节》让学生交流领悟到详略得当的好处,在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体会到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妙处,并做了拓展练习。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活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提高书写速度和领悟诗歌的能力。

在这堂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学习形式,我采用了大情景教学的方法,设计了书写比赛和剧目表演两个活动,让同学对于书写和《长歌行》有一个深刻的感悟,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

如此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绝大部分写作例文来自课内,用学生学过的熟悉的课文作例子,教学生认识了解知识和学习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是本课的zui大特色。

学生活动有了兴趣和积极性,很多知识和技巧显得简单容易,学生掌握起来也异常轻松,但明显的不足是材料例文的选用太过“丰富”,尺度的把握不过恰当。

同时,对写作练笔的引导还不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课练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课练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课练及参考答案语文园地一一、根据语境写字词。

(6分)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进là yuè()道路两边就开始有许多xiǎo fàn()bǎi tān()了。

二、选择题。

1.下面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翡.翠(fi) 蜜饯.(xiàn) 娴.熟(xián )B..骡.马(luo) 吞噬.(sì)唾.沫(tuò)C.焖.饭(mèn)擢.素手(zhuó)掺.和(chān)D.僧.人(sēng) 彻.底(chè) 机杼.(shù)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便炮饺子间断燃放B.眨眼一律骆驼通肖C.彩绘截然肿怅分外D.搅和外套染缸彼此3.下面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禁火的习俗。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三、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纱灯,有的通通我发现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总结: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3.仿照第1题的句子填一填。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主备: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句子,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

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中国各地的习俗还有很多。

如在瓷器绘画,玉器上雕刻雕刻红色的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除夕守岁时,屋外点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过年燃放爆竹,寓意除旧迎新。

过年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三、书写提示1.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你观察后,你收获了什么?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2.我拓展,我积累。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地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读帖是基础,要仔细观察字在方格中的高低位置、笔画的连贯映带、疏密和长短等,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对字形要善于观察、分析和比较,大致相同的字合成一类,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日积月累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作都要分清主次。

在习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习俗及其寓意,并学会在习作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为习作增色。

“书写提示”则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长歌行》。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多角度了解了中国的一些民风民俗。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和内容的整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

古诗《长歌行》是一首劝诫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发向上的诗,要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背诵。

1.交流平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读文章和习作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词句段运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阅读中,体会一个意思用不同词语表达的妙处。

3.书写提示:指导学生先按自己平时写字的方法写教材上的书写内容,再照着书写模板写一写,对比两次的书写速度。

4.日积月累:先理解诗歌大意,再结合图画,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外书和请教长辈,了解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2.体会词语表达的妙处,平时养成多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3.拓展课文内容,感知本单元课文表达节日习俗的方法和特点,继续增加对古诗词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难点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或向长辈了解到的节日风俗,特别是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收获,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备课活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备课活页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熟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词句段运用通过收集课外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通过书写提示,了解行书的字体特点,再照着写一写,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长歌行》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教学准备1.查阅、收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4.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1.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2.提前熟悉教材内容。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板书:语文园地)通过历史悠久文化的介绍,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铺垫。

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含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含语文园地一)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语文园地一
中国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 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了它们的异彩纷 呈,体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了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 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四起,城内断粮,此时又值新年来 临,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生前嘱咐,争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砖 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每逢过年,都以米 粉做成形似砖头的年糕,渐渐地,过年做年糕,吃年糕相沿成 习,风行各地。
过年的时候吃鱼的习俗
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 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 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 “年年有余”。
理解诗句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 阳光下晒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 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理解诗句意思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 再向西流回来?
我喜欢过中秋节,在院子里,全家人围着桌子,吃着月饼,喝着桂花茶,赏着天上圆圆的月 亮。有时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回来,我们就一边赏月,一边想他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就像 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街市上有琳琅满目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吃家里的,因为吃着家里的月饼,觉得好 香好甜。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作都要分清主次。

在习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习俗及其寓意,并学会在习作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为习作增色。

“书写提示”则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长歌行》。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多角度了解了中国的一些民风民俗。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和内容的整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

古诗《长歌行》是一首劝诫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发向上的诗,要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背诵。

1.交流平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读文章和习作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词句段运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阅读中,体会一个意思用不同词语表达的妙处。

3.书写提示:指导学生先按自己平时写字的方法写教材上的书写内容,再照着书写模板写一写,对比两次的书写速度。

4.日积月累:先理解诗歌大意,再结合图画,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外书和请教长辈,了解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2.体会词语表达的妙处,平时养成多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3.拓展课文内容,感知本单元课文表达节日习俗的方法和特点,继续增加对古诗词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难点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或向长辈了解到的节日风俗,特别是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教学重点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谁还记得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呢?出示: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学完之后,相信你们对本单元的课文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师:咱们来个快速抢答,谁来说一说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预设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让人印象深刻。

预设2 :《腊八粥》对八儿等粥的过程进行了详写,而全家人喝粥的部分则略写,突出了腊八粥的香甜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预设3 :《藏戏》介绍藏戏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的部分详写,其他方面,比如舞台唱腔、剧情等都是略写,突出了藏戏的特点。

师总结: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所以在写作时,表达主要内容的部分要写得具体一些,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部分的内容。

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上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预设;(1)全部。

(2)取得第一。

2.师:请同学们把加点的词都换成一样的词语,然后再来读一读,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预设:我更喜欢课本上的表达方式。

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不仅可以构成排比句,还能避免用词的重复和单调,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并能在习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2.学习如何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了解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4.了解行楷的一些常识,提高书写水平。

5.背诵古诗《长歌行》,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分清文章的主次。

2.积累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3.理解《长歌行》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1.学会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习如何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了解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1.学会在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会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语言重复。

一、交流平台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我们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因此,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爱阅读的人,而且要做一个善于阅读的人。

怎样才算善于阅读呢?那就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内容——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以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导方法。

(1)课文的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预设: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实际来进行。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北京的春节》一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结束,老舍先生截取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来写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那几天,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2)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区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本,该课本为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共24个单元,是该学年的重点教材之一。

在本学期,学生需要学习该课本的前12个单元,本次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

该班级一共有50名学生,集中于城市中心,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比较高,希望学校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要点,让孩子们掌握核心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本学期《语文园地一》前6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2.掌握汉字、词语、语句的正确用法。

3.学会撰写不同类型的文章。

4.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

2.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与热情。

2.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通过多元文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对策3.1 教学重点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尤其是核心内容的把握领会。

2.如何配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3.通过文化教学,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3.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文化教育中获得成功。

2.学生撰写文章的机会较少,如何增加学生写作的体验,提高写作能力。

3.3 对策1.针对教学重点,提前准备并阅读好教材,准确捕捉教学重点。

2.针对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更加感知中华文化。

3.针对学生写作能力,设计更多的写作练习,丰富学生学习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4.1 任务驱动教学法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本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任务建立和任务导向,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学习并思考。

4.2 交互式教学法采用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场景化的体验、口头、书面表达、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思维交流和文化交流。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4.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的拼写规则。

5.朗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准备路牌,查找田园诗等。

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1.谈话导入:这一单元,我们走进大自然,触摸了山川湖泊的心跳,领略了自然界的奇妙。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就这个话题,谈谈怎样阅读文章。

2.回顾内容,总结方法。

(1)引导思考。

①我们回顾一下《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本单元这四篇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2)学生交流回顾。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表达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整单元联系起来,让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整合,以巩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二、类比联想,引导交流1.质疑:阅读文章时,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聚焦“丁香结”。

(1)引导:“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又代表着哪些人生追求?试着填写下表。

(学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2)小结:我们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3.聚焦“草原”。

(1)引导:读懂了《草原》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场景应该如何进行描写?如逢年过节时,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的欢快场景该如何描写?(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的抓特点,分主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2.了解不同习俗的各种寓意,并恰当运用于生活中。

3.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体会近义词的妙用。

4.学习书法,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的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民俗风情我知道”接龙游戏:教师先说一个地方风俗,学生顺势接下去,在谁那里停,就算谁输。

2.刚才的游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现在我们再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一下不同的民俗风情,并把我们在这个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

二、交流平台
(一)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理一理,为下一步交流做准备。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2.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不是随意为之。

3.读文章和写文章都要分清主次。

(二)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1.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是从哪篇课文中了解到的?
例:我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知道了老北京人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要煮腊八粥,泡腊八蒜。

那时的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富,春节孩子们最好的零食是“杂拌儿”,玩的也不是现在的电子产品、电动玩具,而是爆竹、风筝、空竹、口琴等。

例:我从《腊八粥》一文中了解到熬煮腊八粥要很长时间,在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隆重的事。

例:我从《古诗三首》中了解到古人过中秋节和寒食节的习俗,跟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不同。

例:《藏戏》一文给我们讲了藏戏的形成和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它没有舞台,戴着面具演出,通过面具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作者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
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人们过春节的各种热闹而隆重的活动。

而在这众多的活动中,作者有的放矢,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都是简单带过,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活动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例:写《藏戏》一文时,作者主要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来介绍,让我们明白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它特殊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3.你从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

例:了解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明白了优秀的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

例:从老舍、沈从文的文章中,我知道了不管写多么复杂的文章,都要做到有条有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例:文章的重点、主次是根据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定的。

三、词句段运用
通过这一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

它们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是对未来生活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们会沿用历史典故,或取其谐音或用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语言来表达祝福。

比如:东西打碎了,会说“岁岁平安”等。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1题:
1.出示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自己的发现。

(1)“一律”“清一色”“都是”这几个词意思非常接近,都有“全部、所有”的意思,表明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景象。

既和前面“几百盏灯来”相承接,又变化多端,避免了重复、单一的表达。

(2)“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也是一组近义词,“第一、金牌、桂冠、头筹”说的都是冠军、第一,分别加上“勇夺、喜获、摘得、拔得”等意思相近的词语,把运动会上竞争的激烈、获得成绩的喜悦都表现出来了。

(3)看了这两组例句,不能不为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奥妙无比而感叹。

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留心、多积累、多练习。

2.仿句练习。

例:终于找到了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老大娘喜极而泣,老大爷欣喜若狂,连主持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整个会场都欢天喜地,激情飞扬。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2题: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单看这个句子,前面是讲过年的一个习俗,后面则是说这个习俗的美好寓意。

2.同学们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类似习俗,也可以说说相关典故。

过年的时候吃鱼:“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吃用不尽。

建筑上雕刻蝙蝠:“蝠”与“福”同音,“蝙蝠”有“遍福”的意思,所以人们把蝙蝠视为吉祥物,房梁、檐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雕红色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家中条案上摆放财神:寓意招财进宝;
放寿星:寓意健康长寿。

家中养锦鲤:寓意鲤鱼跳龙门,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还有前面在习作中提到的“过年吃饺子”“二十四小除尘”等习俗)
四、书写提示
1.观察“书写提示”中所给出的示例,看看其中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2.播放行书教学视频,学生初步接触行书。

3.交流观察所得,照样子自己写一写。

4.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五、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指导朗读,师范读、齐读、指名读。

2.板书课题:长歌行汉乐府(简介诗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

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3.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注释:
葵: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朝(zhāo)露:清晨的露水。

晞(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2)学生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件出示)
第1句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第2句诗意: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第3句诗意: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第4句诗意: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第5句诗意: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

4.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5.教师总结。

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希望大家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不要等到时光流逝后,才追悔莫及。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了解民俗风情分清主次
词句段运用寓意吉祥习俗近义词的妙用
书写提示(行书初探)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我们围绕民风民俗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大家都能围绕风俗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知道了读文章时怎样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写文章
时如何突出中心。

词句段运用部分也是积累和运用的结合,有了充足积累才会自如运用,后面的仿练很好地夯实了前面所学。

书写提示部分因为同学们刚刚进入行书的练习,所以并未作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去观察了解。

日积月累中的《长歌行》是一首乐府民歌,学生基本都能理解诗歌的内容。

要是能把熟读理解环节与指导朗读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