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小球站稳了”。
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物体平衡的现象,理解稳定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小球站稳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稳定性的概念,提高科学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球站稳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沙盘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平衡木、积木、沙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平衡木,将小球放在平衡木上,让幼儿观察小球站稳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球能够站稳在平衡木上?”c. 教师讲解稳定性与物体的形状、重量、支撑点等因素有关。
3.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分发教具,让幼儿尝试将小球放在不同的物体上,观察稳定性。
b.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小球站稳,并动手尝试。
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 课后实践(课后自主完成)a.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不同的物体,尝试让小球站稳。
b. 记录观察结果,与同伴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小球站稳了2. 内容:a. 稳定性:物体不易倒下的性质b.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形状、重量、支撑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物品,让小球站稳,并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稳定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在平衡木上的稳定性,拓展幼儿的科学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引导方式4. 课后实践的可行性和家长的参与度5. 板书设计的简洁与明了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思考课程内容。
2.问题应简单明了,易于幼儿理解。
3.鼓励幼儿积极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结合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教案反思:
2.讲解平衡的概念(3分钟)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平衡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
3.例题讲解(5分钟)
教师演示如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讲解方法,并让幼儿模仿。
4.随堂练习(5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5.小结与分享(5分钟)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1.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2.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4.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否帮助幼儿巩固所学。
5.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否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6.对时间分配、课堂提问等环节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例题讲解的清晰度与易懂性
4.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5.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对于本节课,理解平衡的概念和掌握让小球站稳的方法是难点和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具和学具,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的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幼儿感知平衡,从而理解平衡的物理意义。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小球站稳了”。
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探索平衡的原理,理解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重力与支撑力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实现小球平衡。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平衡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沙袋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平衡木、积木、沙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平衡木,邀请一名幼儿尝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如何使小球保持平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了解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让幼儿明白小球站稳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尝试使用积木、沙袋等辅助工具,使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小球站稳了”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平衡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球站稳了2. 板书内容:重力与支撑力平衡原理实践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在家中找到一个物品,尝试让它在平稳的地面上站稳。
2. 答案:(1)平衡的物品示例:瓶子、杯子、积木等。
(2)成功经验分享:选择底部较宽的物品、适当调整物品的重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平衡原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跷跷板、走钢丝等。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与支撑力的关系,实现小球平衡。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平衡现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与运动》,详细内容为“小球站稳了”。
通过本活动,让幼儿探索并理解物体的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稳定性的概念,知道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感受科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稳定性的概念,学会如何使物体保持平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沙袋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平衡木、积木、沙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平衡木,邀请幼儿尝试在平衡木上行走,观察并讨论如何保持平衡。
引导幼儿关注小球,思考如何让小球站稳。
2. 探索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探索,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使小球保持平衡。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组幼儿的操作成果,讲解如何使小球保持平衡。
分析稳定性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再次尝试使小球保持平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给予个别指导。
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稳定性原理2. 方法一:使用积木支撑小球方法二:使用沙袋固定小球方法三:调整小球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球站稳的方法有哪些?答案:使用积木、沙袋等辅助工具,调整小球位置,使其保持平衡。
2. 作业题目:你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答案:幼儿根据自身情况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稳定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仍存在一定难度。
教师在课后需针对这部分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教案标题:小球站稳了——探索平衡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平衡”这一主题进行,通过让幼儿尝试让小球在各种物体上站稳,引导他们理解平衡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小球。
2. 平衡木、纸盘、书本、积木等可以用来做支撑的物品。
3. 录音笔和相机,用于记录幼儿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平衡游戏相关的绘本或者动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讲故事或者播放动画,引入平衡的概念,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实验:幼儿分组,每组提供一个小球和一些支撑物品。
让他们尝试让小球在这些物品上站稳,同时教师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有些物品可以让小球站稳,而有些则不能。
3. 分享:各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平衡的原理。
4. 游戏:进行平衡游戏,如接力平衡赛,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探索平衡的现象,如骑自行车、滑滑梯等,并与家长分享他们的发现。
六、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情况,强调平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
七、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操作过程和反应,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小组讨论:在分享环节,通过幼儿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游戏表现:通过平衡游戏,评估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家庭反馈: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延伸学习情况。
以上就是“小球站稳了”这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小球站稳了”,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探索如何在不同的支撑面上使小球保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沙盘、塑料杯、水、小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平衡木、积木、沙盘、塑料杯、水、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平衡木,让小球在上面保持平衡,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a. 教师演示如何在小球下面放置积木,使小球保持平衡。
b. 讲解平衡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小球在平衡时的特点。
3. 随堂练习a.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在不同支撑面上使小球保持平衡。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a. 各组展示成果,分享保持小球平衡的方法。
b. 教师点评,强调平衡的关键因素。
5. 游戏活动a. 开展“小球站稳了”比赛,增加幼儿对平衡的兴趣。
b. 教师设置难度不同的关卡,让幼儿挑战。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的概念2. 小球保持平衡的方法3. 平衡木、积木、沙盘等教具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如书籍、瓶子、玩具等)让小球保持平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物品使小球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掌握了平衡的概念,能独立完成小球平衡的实验,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平衡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利用平衡原理进行有趣的游戏。
鼓励幼儿尝试创新,将平衡原理应用到其他领域。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主题为“力和运动”。
详细内容为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小球在不同的支撑面上的稳定性,探索如何使小球站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支撑面大小与物体稳定性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支撑面大小与物体稳定性的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幼儿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支撑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实验记录表、笔。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支撑面。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解小球在不同的支撑面上的稳定性,邀请幼儿猜测如何让小球站稳。
演示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的稳定性,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支撑面为例,讲解支撑面大小与物体稳定性的关系。
邀请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支撑面,尝试让小球站稳。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支撑面大小与物体稳定性的关系。
记录实验结果,分享成功经验。
4. 游戏环节(10分钟)设计一个“小球站稳了”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小球站稳了2. 内容:支撑面大小与物体稳定性关系实验记录表格成功经验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球站稳请家长协助,找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支撑面,让幼儿尝试让小球站稳。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2. 答案:支撑面越大,小球越容易站稳。
不同形状的支撑面,稳定性也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一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用的竹子二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趣的蛋宝宝三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活动目标: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 幼儿自由玩球.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 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用的竹子二活动目标:1、观察一些竹制品,了解它的用途。
2、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1、各种竹制品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一、谜语引题。
1、小朋友,我们来猜一种植物,它在我们赣南地区有很多。
请听谜面“小时破土而出,长出节节高升,高山遍野都是,用处多而广泛”。
2、幼儿猜并说出谜面。
二、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竹制品。
1、竹子可以做成各种物品,你们看到过哪些物品是用竹子做成的?2、幼儿自由发言。
老师下结:刚才小朋友说到了很多物品,有些是竹制品,有些却不是。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小球站稳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小球站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第四章《力和运动》展开,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数学《小球站稳》。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稳定性,让他们初步解平面和曲面摩擦力,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平面和曲面摩擦力,解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稳定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平面和曲面摩擦力差异,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面板、曲面板、积木、实验箱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平面板、曲面板、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里小球,提问:“你们觉得小球在哪些地方容易站稳?哪些地方容易滚动?”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平面板和曲面板,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觉得小球在哪个板上更容易站稳?”(2)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平面板和曲面板上稳定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教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稳定性。
(2)邀请各组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分析原因。
4. 知识拓展(10分钟)(1)让幼儿尝试用积木搭建不同形状支撑面,观察小球稳定性。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小球在有些支撑面上容易站稳,而在有些支撑面上容易滚动?”六、板书设计1. 《小球站稳》2. 内容:平面摩擦力:小球容易站稳曲面摩擦力:小球容易滚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小球,尝试在不同支撑面上让小球站稳,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解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稳定性,初步认识平面和曲面摩擦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小球站稳了》。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主要围绕简单力学原理展开,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使小球站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衡,什么是失衡。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小球保持平衡。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愿意与同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使小球站稳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尺子、彩纸等。
学具:每组一个平衡木、小球、积木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平衡木,将小球放在平衡木上,让幼儿观察小球是否会掉下来。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尝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通过实践操作,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讲解平衡的概念。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小球站稳?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指导。
(1)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讨论如何使小球站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球站稳了2. 板书内容:(1)平衡的概念(2)使小球站稳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球在积木上站稳。
2. 作业要求: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用积木让小球站稳,并记录下来。
答案:让小球在积木上站稳的方法有多种,如:将积木搭成桥状,小球放在桥中间;将积木摆成三角形,小球放在三角形的顶点上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球站稳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球站稳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球站稳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探索如何使小球保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找出使小球保持平衡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使小球保持平衡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找出使小球保持平衡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磁铁、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个平衡木、小球、积木、磁铁、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几名幼儿上前来,尝试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衡吗?平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讲解平衡概念(1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讲解平衡的概念。
(2)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如何使小球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积木、磁铁等物品使小球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2)讲解操作步骤,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尝试使小球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1)邀请各小组分享操作经验,讨论如何使小球保持平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球站稳了》2. 内容:(1)平衡的概念(2)使小球保持平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和家人一起,尝试用不同的物品使小球保持平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学会使小球保持平衡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平衡现象,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球站稳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球站稳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球站稳了”。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探讨小球站稳的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平衡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使小球站稳。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如何使小球站稳。
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尺子、粉笔。
学具:每组一个平衡木、小球、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平衡木,邀请一名幼儿尝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小球不容易站稳?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并展示如何通过调整积木的位置,使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尝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5. 游戏环节(10分钟)开展“小球站稳了”比赛,每组幼儿轮流操作,最快让小球站稳的小组获胜。
6. 评价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如瓶子、书本等)进行平衡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2)和家长一起探讨:为什么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后不容易掉下来?2. 答案:(1)不同物体的平衡点不同,需要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找到平衡点。
(2)小球站稳后,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达到平衡,因此不容易掉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物体平衡的原理,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球站稳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小球站稳了”。
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操作小球,使其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平衡的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小球平衡的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磁铁、回形针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平衡木、积木、磁铁、回形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平衡木,让小球在上面站稳,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看,小球站在平衡木上稳不稳?为什么能站稳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5. 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积木、磁铁、回形针等,让幼儿尝试找出使它们保持平衡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球站稳了》2. 内容:(1)平衡的概念(2)平衡的原理(3)实验步骤和关键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进行平衡实验?尝试用这些物品进行平衡实验,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答案不唯一,只要幼儿能够正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结合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平衡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平衡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力与运动”,详细内容为“小球站稳了”。
通过本活动,让幼儿探索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物体平衡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表达和分享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物体平衡的基本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磁铁、教学PPT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平衡木、积木、磁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球在不同平衡木上站稳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小球能在平衡木上站稳?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为例,讲解物体平衡的基本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小球站稳,教师巡回指导。
4. 分享与交流(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物体平衡原理:力与运动的关系2. 实践操作:不同形状积木让小球站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球在一张纸上站稳。
答案:将纸对折成三角形,将小球放在三角形的顶部。
2. 作业题目:用磁铁让小球在墙上站稳。
答案:将磁铁贴在墙上,使小球靠近磁铁,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保持平衡的方法,将活动延伸至家庭,鼓励家长参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4. 分享与交流环节的组织。
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直观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感知物体平衡的现象,激发探究兴趣。
2.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帮助他们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力和运动”,详细内容围绕“小球站稳了”展开,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感受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衡的概念,知道平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衡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教学PPT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平衡木、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平衡木,邀请幼儿尝试在平衡木上站立,引出平衡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PPT展示小球在不同情况下的平衡状态,讲解平衡原理。
邀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小球为什么能站稳?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教具,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让小球站稳。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结与讨论(5分钟)讨论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教师设置障碍赛道,要求幼儿用积木搭建平衡桥,让小球通过。
各组幼儿合作完成游戏,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平衡的理解。
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反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球站稳了2. 板书内容:平衡的概念平衡原理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球站稳请幼儿在家中尝试用不同物品搭建平衡桥,让小球站稳。
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索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科学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在于平衡原理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与运动》,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球站稳了”。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探索小球在不同的支撑面上的稳定性,理解平面与曲面的摩擦力差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的稳定性,能解释生活中类似现象。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面与曲面摩擦力的差异,解释小球稳定性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的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不同形状的支撑面(平面、曲面)、实验器材。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的稳定性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摩擦力的概念,解释小球在不同支撑面上的稳定性。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小球在平面和曲面上的稳定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组讨论(5分钟)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小球稳定性与摩擦力的关系。
6. 课堂拓展(5分钟)带领幼儿观察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小球站稳了2. 内容:摩擦力小球稳定性平面与曲面摩擦力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不同物体的稳定性,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幼儿需在家长帮助下,完成观察记录,描述物体稳定性与摩擦力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体》,详细内容为“小球站稳了”。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小球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底座上能否站稳,培养幼儿对物体稳定性与平衡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稳定性与平衡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小球在不同底座上的状态。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表达和分享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物体稳定性与平衡的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小球在不同底座上的状态。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和发现影响物体稳定性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各种材质和形状的底座(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积木、沙子、米粒等填充物。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底座、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底座上放置小球,让幼儿观察小球能否站稳。
邀请幼儿尝试在其他底座上放置小球,观察小球是否能站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物体稳定性与平衡的概念。
讲解如何观察和描述小球在不同底座上的状态。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在不同底座上放置小球,观察小球是否能站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让小球站稳。
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稳定性与平衡的概念。
2. 影响物体稳定性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球站稳请幼儿在家中找到一个底座,尝试让小球站稳。
观察并记录小球在不同底座上的状态,描述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答案:圆形底座上小球容易站稳,方形和三角形底座上小球较难站稳。
底座越大,小球越容易站稳。
底座材质越粗糙,小球越容易站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实践操作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针对幼儿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相关拓展活动,如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作为底座,观察小球能否站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与运动》,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球站稳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平衡的概念,探索如何使小球保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平衡的概念,理解小球站稳的条件。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小球站稳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平衡木、积木、沙袋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球、平衡木、积木、沙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平衡木,邀请两名幼儿尝试在平衡木上站稳。
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平衡现象。
2. 讲解平衡的概念(3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解释平衡的概念,让幼儿理解什么是平衡。
3. 探索小球站稳的方法(10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尝试让小球在平衡木上站稳。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找到使小球保持平衡的方法。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例题,讲解如何通过调整积木和沙袋的位置,使小球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5. 随堂练习(5分钟)(1)如何使小球在平衡木的一端站稳?(2)如何使小球在平衡木的两端站稳?六、板书设计1. 小球站稳了2. 内容:(1)平衡的概念(2)小球站稳的方法(3)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尝试在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小球站稳。
(2)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在平衡点上放置小球,调整小球的位置,使其保持平衡。
(2)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倒水时水杯与水壶的平衡、走路时的身体平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平衡玩具、探索不同物体的平衡点等,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
教学目标
1.了解小球为什么可以在地面上保持稳定。
2.学习小球保持平衡的原理。
3.培养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小球(不同材质的小球)
2.平坦的地面
3.观察记录表格
4.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导入
1.明确教学目标,引出“小球站稳了”这个主题。
2.引导学生讨论小球在地面上为什么能够保持稳定。
实验探究
1.布置实验任务:观察不同材质的小球在地面上的表现。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3.整理实验数据,让学生观察不同材质小球的特点,为后续探究做准备。
认识原理
1.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小球能够在地面上保持稳定。
2.引导学生讨论小球保持平衡的原理,例如重心、摩擦力等因素的作用。
实践应用
1.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验证或体验小球保持平衡的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小球在不同地面上保持稳定。
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小球保持平衡的原理。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更多关于物体稳定的问题。
课后作业
1.结合家庭生活,观察家中物体如何保持稳定。
2.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背后的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保持平衡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意图:在开展《玩具总动员》这一主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带到幼儿园的玩具,都是常见的、熟悉的、比较喜欢的汽车、枪、娃娃等,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乒乓球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对乒乓球和皮球一样可以滚动,但它又是小小的可以随意收放,觉得好玩,从此也引起了孩子们对球的探索,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眼、脑、手等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让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折、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中的乐趣。
(2)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利用多种方法使小球站稳。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每人一个球,毛巾、积木、印子、盖子、瓶子、沙包、纸卷、毛线、纸张。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1)教师出示三种球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球,一种是什么球呀?(乒乓球),一种是(棒球),还有一种是(海洋球)。
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你们喜欢玩球吗?(喜欢)那小球可以怎么样玩呢?幼儿讲述。
(滚球、转球、夹球跳、抛球等。
)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方法。
呆会老师要请小朋友去适一试,玩一玩,在玩球的时候老师要提出要球:找一个宽敞舒适的地方玩球,小朋友要注意安全。
(2)教师在旁观察,幼儿自由玩耍。
(3)小结:老师发现小朋友的玩法都不一样,有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小球的?
(二)幼儿将球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动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小球玩的很累了,我们把它们放到桌子上休息一下吧。
(在放球的过程中,球会从桌上不停地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小球站不稳了,你们还是放到筐里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师提问:小朋友,刚才小球在桌上怎么啦?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赶快让小球站稳吗?
(2幼儿动脑筋,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可以把它放在瓶子上面,可以放在盖子上面,可以包在纸里面等)
三、引导幼儿探索利用多种材料让小球站稳
(1)小朋友的办法真多。
到底你们的办法行不行,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小朋友说的那些材料,请个别幼儿试试。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很多材料,老师要请小朋友去寻找、看一看哪些材料能让小球站稳了?在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提出要求:可以拿着球去试一试,但是不可以拿去玩,如果你的小球站稳了可以先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去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3)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师:谁的小球站稳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办法,幼儿讲述,把作品展示在桌上,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
老师说:大家给他鼓掌吧,祝贺你成功了,你的方法可真好!
(4)小结:把毛巾揉成一团再放上小球,或把积木交叉后放上小球,把小球放在印章上、瓶子、盖子、纸卷上都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5)朋友很快的借助材料一下子就让小球站稳了,现在老师要加深难度如果是纸张或者是毛线,你们还有没有办法让小球站稳了呢?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吧。
(6)幼儿操作,师观察。
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7)幼儿讲述。
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
(8)小结:我们可以把纸折成飞机,或者把小球包起来、把纸揉成一团。
可以把毛线缠绕在小球身上,可以把毛线绕成一个圆,再放上小球都可以让小球站稳了。
三、延伸活动:今天,小朋友都通过自
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小朋友真棒!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让球站稳了,下课后我们再继续寻找好吗?
四、活动反思:活动开展前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准备。
在活动开展中,班级孩子能积极参与探索、操作中,当提问:怎样让小球站稳?班上孩子都愿主动开动脑筋,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的回答有:用盖子、瓶子、纸帮助小球站稳等等。
在后面环节中,只提供纸张和毛线,由于老师过早小结,以至于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想办法,探索时间太短,以及实践想法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只能模仿其他小朋友把球包在纸里,或者包成糖果。
今后老师会注意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