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活动
中班科探游戏教案20篇

中班科探游戏教案20篇这是中班科探游戏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科探游戏教案20篇第1部分主要形式集体:课时安排一课时,30分钟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难点: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1、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
2、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核桃。
3、记录表一张。
4、微波炉、黄油、糖、爆米花专用玉米、纸袋或微波专用玻璃碗等。
活动过程: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1.师出示未膨胀的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从家里厨房里带来了一些东西给你们看,看,这是什么?"2.师提出要求:"老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两盆这样的东西,请你们看一看、也可以轻轻地摸一摸,比较这两盆里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9分钟)1.集合,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不一样?"2.师小结:"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
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变大吗?让我们来试一试!"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
师:"变大了吗?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
(11分钟)1.师引发:"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教案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3.让幼儿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知识,并通过实验外延拓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三、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实验器具、实验录音机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先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幼儿观察和猜测用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问题提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问题或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夜晚为什么会有星星?”或“为什么橙子是橙色的?”让幼儿设想可能的原因,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实验探索(30分钟)根据前面的问题引导,教师设计一系列与问题相关的实验。
例如,对于“夜晚为什么会有星星”的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实验:(1)观察和比较星星的现象:让幼儿在黑暗环境中观察各种光源(电灯、月亮、星星)的亮度和形状,并记录下来。
(2)制造星星模型:教师引导幼儿用黑色纸板剪出星星的形状,并通过剪纸工艺将星星的外观特征还原出来。
(3)星星的光亮度实验:幼儿用不同亮度的光源照射模型星星,观察星星模型的亮度变化并记录。
4.实验记录与总结(15分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的结论,帮助幼儿总结并理解科学知识。
5.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对于“为什么橙子是橙色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橙子中的其中一种物质可能与颜色有关,然后以制作橙汁的实验为例,引导幼儿思考橙子为什么能将颜色转移到橙汁中。
6.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幼儿在实验和探索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和探索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检查幼儿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3.评估幼儿在实验总结和应用方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8篇1. 班级探索——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和对植物的认识,并了解植物从种子开始的成长过程。
活动过程:1. 给每个孩子发一颗豆子,进行观察,记录豆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请每个孩子将豆子放在湿纸巾中,然后观察每天豆子的变化,记录下发芽的时间、颜色、长度等数据。
3. 让孩子在小组中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的发芽过程,展示观察成果。
2. 科学探究——初步探索物理现象目标:培养幼儿的科学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了解物理现象和科学实验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1. 向孩子们展示一个充气的气球和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引导幼儿思考两个气球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2. 让孩子们进行实验,用手将未充气的气球张开并用嘴吹气进去,看看会发生什么。
3. 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的结果,让他们总结物理现象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 社会实践——环保知识普及目标: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了解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1. 通过图片和小视频,向幼儿普及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的知识。
2.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回收利用的手工品,如利用废旧纸张制作小手提袋。
3. 安排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享各自的环保经验并总结环保知识。
4. 感官体验——探索五感目标:培养幼儿的五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并进一步了解感官体验对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1. 先让孩子尝试使用鼻子、嘴、耳朵、手和眼睛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体验的感受。
2. 安排多个场景,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感觉,如触摸柔软的绒布、闻一闻新鲜的花香、听妈妈讲故事、品尝不同口味的水果等。
3. 让孩子们分享和比对各自的感觉和心情,并总结感官体验对生活的意义。
5. 教材拓展——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目标: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让幼儿了解太阳系基本结构,介绍行星的概念和运动规律。
活动过程:1. 给孩子提供各个星球的图片和材料,让他们根据图片模仿制作模型。
2. 让孩子阅读太阳系的基本介绍,介绍行星的概念和运动规律,让孩子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
幼儿园中班12月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班12月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冬季的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3.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内容1.冬季的变化a)讨论冬季的天气变化,如寒冷、下雪等。
b)观察并记录冬季植物的生长情况。
c)探索冬季动物的生存方式。
2.冰雪世界a)观察冰雪的形态和特点。
b)亲身体验冰雪的乐趣,如堆雪人、打雪仗等。
c)探索冰雪融化的科学原理。
3.温暖的小屋a)讨论冬季保暖的方法,如穿厚衣服、烧火等。
b)动手制作温暖的小屋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c)探索小屋的保暖效果,了解科学的保暖原理。
4.冬季美食a)观察冬季常见的食物,如白菜、萝卜等。
b)动手制作简单的冬季美食,如白菜炖豆腐等。
c)探索美食的营养价值,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
三、活动安排1.12月1日-12月5日:冬季的变化a)观察冬季植物的生长情况。
b)讨论冬季动物的生存方式。
c)制作观察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
2.12月6日-12月10日:冰雪世界a)观察冰雪的形态和特点。
b)体验冰雪的乐趣。
c)探索冰雪融化的科学原理。
3.12月11日-12月15日:温暖的小屋a)讨论冬季保暖的方法。
b)制作温暖的小屋模型。
c)探索小屋的保暖效果。
4.12月16日-12月20日:冬季美食a)观察冬季常见的食物。
b)制作简单的冬季美食。
c)探索美食的营养价值。
四、活动材料1.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2.冰雪、冬季植物和动物的图片等。
3.保暖材料(如棉花、塑料袋等)。
4.冬季美食的材料。
五、活动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评估幼儿对冬季知识和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3.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表和制作的作品,进行评价。
在中班12月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实验,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幼儿中班科学探究教案100篇

幼儿中班科学探究教案100篇《幼儿中班科学探究教案10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空气在哪里》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初步了解物质燃烧需要空气。
2、引起幼儿探究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2、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二、尝试活动:装空气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
(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三、动手做实验:手帕的变化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四、总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的存在。
活动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活动主要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
真正促进了幼儿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发扬了个性,发展了能力。
(2)中班科学详案教案《果汁的颜色》含反思设计理念: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幼儿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1)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含反思活动目标:1、萌发孩子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
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1)玩纸船。
“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么玩。
”幼儿讨论后自由选择地方玩。
!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提问:A 你是怎么玩纸船的?B你的纸船怎么了?C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纸的(2)折纸杯。
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B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杯不漏水。
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
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3)发现纸杯的秘密。
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4)延伸。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或者说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师请小朋友观察与亲手触摸发现了纸船不湿的秘密,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契机,请拿着蜡船的小朋友把船举起来,让周围的小朋友也看一看,摸一摸让他们能够发现不同,这样后面孩子关注实验的热情更高,活动的气氛更好。
另外,我也在想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否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纸张,如,一种是普通的纸,一种是蜡光纸,这样视觉上的刺激小朋友就能分别它们的不同,在开船的过程中小朋友就会主动的关注周围小朋友的船,把教师的巡回引导的目的,转换为孩子们自己的需要。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简单机械——杠杆和滑轮,探索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杠杆和滑轮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物体运动现象,理解力的作用。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杠杆和滑轮的原理,力的作用。
重点:观察物体运动现象,动手操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滑轮模型、玩具车、绳子、小球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杠杆模型和滑轮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玩具车为例,讲解杠杆原理,让幼儿了解杠杆的作用。
再以滑轮为例,讲解力的方向和作用。
3. 动手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体验杠杆和滑轮的原理,观察物体运动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简单机械模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活中的科学——杠杆与滑轮2. 板书内容:杠杆原理: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作用效果滑轮原理: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摩擦、省力力的作用:物体运动、形状改变、速度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和滑轮,画下来并简单说明。
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简单机械模型,拍照分享。
2. 答案:生活中的例子:秋千、翘板、吊车、窗帘滑轨等。
简单机械模型:可以用纸杯、筷子、绳子等制作一个杠杆或滑轮模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杠杆和滑轮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或科技馆,了解更多科学知识。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鼓励家长参与,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的理解程度;4. 动手操作的指导与评价;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延伸的可行性。
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第一章:认识植物活动目标:1. 了解常见的绿色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2. 学习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3.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1. 实物观察:带领幼儿观察校园或教室内的植物,认识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帮助幼儿加深记忆。
3.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植物生长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活动过程:1. 组织幼儿观察校园或教室内的植物,引导他们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2. 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3. 讲述植物生长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作业与延伸: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变化。
2. 开展植物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第二章:探索水的奇遇活动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流动性、溶解等。
2. 学习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3.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方法:1. 实验操作: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水的特性。
2. 图片展示:展示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
活动过程:1. 进行水的实验,如透明度实验、流动性实验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水的特性。
2. 展示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图片,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
作业与延伸: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进行水的实验,增强他们对水特性的理解。
2. 开展节约用水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节约用水的乐趣。
第三章:认识颜色活动目标:1. 学习颜色的基本概念,如红、橙、黄、绿、蓝等。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教学方法:1. 实物观察:展示不同颜色的实物,让幼儿认识和辨别颜色。
2.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帮助幼儿加深对颜色的记忆。
3.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颜色的故事,引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活动过程:1. 展示不同颜色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和辨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活动《奇妙的电池》以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知道电池有“+”“-”两极。
2、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各种型号的电池记录本课件演示
活动过程:
一、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电动玩具,一些装了电池,一些没装电池
T:今天小朋友有带了一些玩具来,老师都没玩过呢,咱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C:老师,你看,我的恐龙走得很快,还有叫声呢!
C:老师,你看我的电子琴漂亮吗?还有音乐呢!
C:我的汽车怎么不会动啊?
C:你的汽车有没有电池啊?是电池坏了吧?
C:老师啊,我的这个电话也没声音!
C:我的机器人怎么不会走啊!
2、猜想预测
T:刚才一些小朋友问我们,为什么他的玩具不会动也没有声音呢?
C:是他们的玩具坏了吧。
C:可能是用太久了,电池没电了吧。
C:我看了,是没装电池呢!
T: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些玩具都能动起来,有声音呢?
C:装上电池就可以了。
C:要装上好的电池才可以,坏的电池就不可以。
C:可是,我刚才装了啊,装了以后还是动不了!
C7:我也装了,装了以后电话还是没有声音。
T:那我们应该怎样装才能让玩具动起来,有声音呢?
C:把那个头对准另外一个电池的下面,装进去就可以动了。
T:小朋友都知道电池有两头,那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
C:那我觉得把正极对着负极,这样装能让玩具动起来。
C:我认为,把正极对着正极的装也可以让玩具动起来的。
C:我觉得,这个花灯要用5号的电池,然后头(正极)对着屁股(负极)装下去,就可以电子琴就响了。
T:那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想一想,这三种安装方式哪种能让玩具动起来。
能和不能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记录。
3、分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幼儿实验过程:
C:这是7号电池,我试试看能不能装到电子琴里面。
(尝试后他发现不行,换成了5号,装进了玩具手机,响了,他很高兴。
)
C:xx装好了电池,可是电子琴没响,看了很久,她发现是电线断开了,于是她换了一
个玩具。
C:xx尝试着装电话的电池,可是怎么装都没装好,x看到了,跑过来说:“我来帮助你啊,你要把这个(负极)对着这里啊(有弹簧的一头),就可以了。
”
4、幼儿交流、讨论,引导幼儿将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
T:刚才小朋友都做得很不错,那能上来和别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实验吗?
C:我刚才发现把电池正极对负极的装到玩具里,玩具就可以动起来,我就给它画上一个“0”,那两种不能,我就给它“x”。
C:我开始用的电池是没电的,后来用了好的电池就可以了。
C:我把负极对着哪个弹簧,然后再正极对着负极,电子琴就响了!
5、集体小结
T:刚才小朋友说得很好,要合适的电池,装的时候先把负极对准玩具里有弹簧的那一头,然后把正极对准负极的装就能让我们的玩具都能动起来、响起来。
二、出示幻灯(电池博士介绍电池的种类)
三、(幻灯游戏:电池博士考考你—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使用电池的?)
四、幻灯背景:(出现一片绿茵草坪,后出现沙漠的图片)
因人们乱扔废旧电池造成土地荒漠化。
请小朋友想办法怎样解决?
五、出示废旧电池回收箱,引导幼儿收集幼儿园里的的废旧电池。
活动延伸:制作各种标示的环保垃圾箱。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激起幼儿对探索电池的兴趣,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寻找用电池的物品研究其奥秘。
整个活动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玩电动玩具为兴趣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丰富的操作过程中,充分发现电池的特征用途,加上老师的有效指导和课件的演示更加巩固了幼儿对电池的认识,特别是课件演示中小游戏“问题博士考考你”更是的提高了幼儿兴趣,在活动中不仅轻松完成活动目标,还进一步培养了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