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六(2)教案
2020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练习六(2)-推荐
第5课时练习六(2)教学内容:课本66~67页,7~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
2.能正确地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这节课老师想知道大家计算的熟练程度,你准备好了吗?出示课题:练习六完成“练习六”第7题。
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地1小题,再算第2、3小题。
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六”第8题。
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怎样变化的。
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学生读题,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学生口答。
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六”第11题。
说说原有、卖出、还剩的之间的关系。
学生各自填表。
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六”第12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
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
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整十数、整百数加减的口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苏教版第三课时:练习六(2)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课设计——苏教版第三课时:练习六( 2)教课内容练习六 6~9。
教课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娴熟地口算,培育学生估量的意识。
教课过程一、复习。
1.口算:38+6= 83+7= 6+35=54+3= 30+26= 73+9=9+27= 74+8= 34+30=集体计算,选一两题谈谈你是怎么算的?2.比一比,算一算。
5+32= 3+42= 35+3=5+39= 9+42= 35+8=独立达成,集体校正时比一比上、下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5+32 和 5+39 为何一题得三十几,另一题得四十几?3.导入新课今日我们持续上一节练习课。
[ 板书:练习六(2) ]二、练习。
1.练习六 6。
1)先估量,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谈谈你是如何预计的?2)独立计算并检查预计的是否是合理。
2.练习六7。
比一比谁先到河对岸,同桌同学相互学习,鼓舞学生算对,帮助小蚂蚁过河,培育责任感。
3.练习六8。
12 题口算,要修业生在 2.5 分钟内达成 ,集体沟通 ,统计全对人数 ,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赐予夸奖,并指导学生剖析错题,指导学生更正错题.4.练习六9。
1)出示第 9 题图,弄清题意,发问:小牛、小白兔、小狗队分别得了第几名?从图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能够得多少分?2)想想,如何才能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3)学生计算三个队的得分,再比较,集体沟通时谈谈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分的?谁最多?你是怎么想的?4)指导学生集体作答。
三.作业部署。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 2)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找出得数大于50 的算式并在后边的方框中打30+22 □ 46+5 □ 37+6 □2+30 □ 46+3 □ 37+60 □二、在○内填上或 =。
54+8 ○ 63 54+9 ○ 9+5498+2 ○ 100 63+6 ○ 65+675+9 ○ 80 25+9 ○ 30+4三、 1.河里有 38 只鸭子, 9 只鹅,鹅和鸭一共多少只?这个工作可让学生疏组负责采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 ,每周一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作业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六的题目。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为教学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珠心算教案:综合练习 练习六(2)
综合练习练习六(2)【教学内容】珠心算第一册P68—69。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的拨珠方法。
2.培养学生珠算5笔,心算三笔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的拨珠方法,培养学生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一、基本功练习1.全盘练。
(1)隔档拨入9,加6(7、8、9),再拨去。
(2)隔档拨入6,加6(7、8),再拨去。
(3)隔档拨入5,加6(7),再拨去。
(4)隔档拨入8,加6,再拨去。
2.珠译数。
3.数译珠。
6、32、18 1、17、11 10、6、16 12、13、154.听数拨珠。
5、8、2、9 1、3、5、7 2、4、6、8 10、12、14 15、17、19二、练习指导。
1.算一算(1)出示一位数3笔,听珠算4 4 7 9 6 7 8 58 7 8 5 8 9 8 8-2 -1 -2 -4 -3 -4 -5 -1听珠算后校对答案,订正错题。
想拨抢答,小组比赛,比比哪个小组能得神算子!(2)出示一位数5笔,看拨。
学习手册第68页,算一算第三行。
听珠算。
注意:报数的时候遇到破五进位加速度稍慢些。
第四行:同桌合作,1人看,一人拨。
完成后互换。
第五行:独立完成。
计时开始。
校对答案。
(3)拓展提高。
尝试一位数5笔空拨和想拨。
速度稍慢,给孩子足够的呈现珠像图的时间。
2.拨一拨。
创设情境。
小兔子队和小刺猬队比赛看谁最先通过所有的小房子。
小朋友们得先想一些好办法。
学生汇报:要准备。
怎么准备?这些题得先熟练地实拨、空拨。
比赛时想拨速度才会快!学生练习后小兔子队和小刺猬队开始比赛。
三、趣味珠算见子打子(三盘清)教师说说规则:在算盘上拨入123456789,从左到右各档见几打几,连续加3遍,最后在末尾一档再加9,结果为987654321。
(1) 学生尝试拨珠。
(2)指名板演。
(3)独立游戏。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六》教案
新课引入:
首先,老师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复,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例如1千米等于多少米,2千米等于多少米,5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5千米等于多少米等等。
然后,老师会进行一些基础练,例如单位换算和教材中的练题。
其中,教材第28页练六第2题考查学生对日常交通工具的熟悉程度,扩大了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
在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订正时,老师会适当进行交通法规相关的知识的普及。
最后,老师会进行一些估算的练,例如估算从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
研究目标:
本节课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进一步理解长
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类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和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的过程中,学生将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同时,老师将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掌握换算方法。
难点在于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的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学法主要采用练法。
教具包括课件和教科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能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理解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法。
难点:分数乘除法的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关于分数乘法的水果分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例题讲解讲解练习6.1分数乘法运算,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6.1中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数乘法应用题讲解讲解练习6.2分数乘法应用题,通过例题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6.2中的题目,教师点评并指导。
6. 分数乘除法综合运用讲解练习6.3分数乘除法的综合运用,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分数乘法运算规则。
2. 黑板中部:例题及解答过程。
3. 黑板右侧:课后作业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练习6.1中的题目2、4、6。
(2)练习6.2中的题目3、5、7。
(3)练习6.3中的题目4、6。
2. 答案:(1)2. 3/4 × 2/5 = 3/104. 5/6 × 4/9 = 10/276. 7/12 × 8/15 = 14/45(2)3. 甲有3个苹果,乙有2个苹果,丙有1个苹果,他们一共有的苹果数量是6个,平均每人有2个苹果。
5. 甲有5个橙子,乙有3个橙子,他们一共有的橙子数量是8个,平均每人有4个橙子。
7. 小明有2个篮球,小华有3个篮球,他们一共有5个篮球,平均每人有2.5个篮球。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练习六》(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5.自由练读,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这美。
6.配乐诵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这段话出自《给家乡孩子的信》,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
3.整体观赏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支观察、揣摩。
4.描练、力争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5.反馈。
2.对,就是只有三行的《大风歌》,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自由读,指读正音。
3.对照下面的注释,你能说说读句的意思吗?
(大风刮起来了啊,天上的云到处翻滚飘荡。我用威力平定了天下啊,现在回到了故乡。怎么才能得到众多的猛士啊,来守卫国家的四方!)
4.《大风歌》正是刘邦英雄本色的显露,“大风”、“云飞扬”、“猛士”使人感受到叱咤风云的气概,而“海内”、“故乡”、“四方”又使人感到他那恢弘的气度,这两组艺术形象的融和,构成了《大风歌》雄浑深沉的意境。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导朗读。
单元
6
主备人
李宝升
执教人
李宝升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诵读与欣赏:《大风歌》。
2.写好钢笔字。
教学
要点
重点:1.诵读与欣赏:《大风歌》。
2.写好钢笔字。
难点:1.诵读与欣赏:《大风歌》。
2.写好钢笔字。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预刘邦大家都知道,他与楚霸王项羽一争天下,取得了胜利。在他称帝后第七年,返回家乡,设宴招待家乡父老。酒过三巡,刘邦信口唱出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歌,谁知道是什么?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精彩教案全文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精彩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带分数的乘法。
2.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带分数的除法。
3. 分数乘除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带分数的乘除法。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一家去野餐,准备食物,让学生计算每个人分到的食物数量,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
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2. 内容:(1)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带分数的乘法。
(2)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带分数的除法。
(3)分数乘除法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计算题。
(2)应用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课后作业答案附在练习本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带分数的乘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能够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二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二位数加一位数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过程。
2.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算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二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计算。
2.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同学使用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能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思考之后,老师可以讲解一下二位数加一位数的标准计算方法。
即先计算个位,再计算十位。
如果个位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
2. 讲解1.教师利用ppt等工具,向学生讲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利用实例向学生演示一下具体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3. 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六》中的练习题,要求每位学生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老师可以在班内挑选一些优秀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
3.强调计算的规范方法,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
4. 小结1.教师对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强调其中的注意点。
2.再次鼓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
课堂上,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针对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讲解了注意点,引导学生掌握核心技能。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操作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最后,老师还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对下一次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启示。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练习六》教案2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练习六》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4.练习六》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在速度和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因为不能正确理解问题,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加减法运算?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来解决。
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法的运算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算术接力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运算比赛。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一、导入回顾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以便更好地独立完成练习。
二、学程第一学程1.自学先让学生调查自己的教科书的单价,再应用学过的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从小到大排列这些数据。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所调查的教科书的单价并说说小数的大小怎样排列。
3.展学全班同学交流,并进行补充或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能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从而真切的感受到小数在身边,数学就在身边。
第二学程1.自学(1)先读懂统计表,然后根据表中的已有数据,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填写未知数据。
(2)调查父母一个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并计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2.互学同桌小组互相交流。
3.展学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预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乐乐父母的电话费支出情况的有关问题,巩固了小数加减法,这样既可以应用学过的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对家庭的收支情况有所了解。
第三学程1.自学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
3.展学全班交流预设答案:(1)6.5+3.4=9.9(元);(2)15-9.9=5.1(元)或15-10=5(元),够了。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总结通过做题,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完成课本第91页9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本教案是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练习六》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二年级数学内容中的“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等知识点。
该教材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而编写的。
2.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等数学概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其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让学生认识数字和掌握数字的大小、排列规律等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并能够把计算结果用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例,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处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
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让学生理解好数字的排列规律、有序排列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好数学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1.数字世界的认识–数字大小比较,数字排列规律。
2.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运算结果的表达。
2.教学步骤2.1 数字世界的认识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数字和掌握数字的大小、排列规律等基本概念。
–教师通过举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准确含义,掌握数字之间的比较规律。
–教师通过贴图、手抄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数字的顺序、数字的奇偶性等。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加强数字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教师以生活中实际例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师播放数字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提高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
2.2 简单的加减法计算1.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例子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定义和公式等相关知识。
–介绍加减法相关符号,如加号、减号。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和小红分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帮助小明和小红计算如何平均分配水果。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5.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六、板书设计1.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 例题展示3.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分数除以整数练习题。
(2)应用题: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苹果?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本。
(2)应用题答案: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4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分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小组讨论4. 答疑解惑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重点和难点解析:情景要贴近学生生活,如小明和小红分水果,可选用学生喜爱的水果作为分配对象,增强情景的吸引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4:练习六(2)-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4:练习六(2)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六(2),主要内容是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先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然后,我会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我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具和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练习。
板书设计上,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图表,将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展示给学生,以便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上,我布置了分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包括计算分数乘法,并解释其意义。
课后反思上,我认为今天的课程进行得比较顺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但在练习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分数乘法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上,我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做一些分数乘法的练习题,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上继续巩固分数乘法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是教学难点的体现。
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会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实际操作环节。
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糖果等,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并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教案
练习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交流、总结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38页第12题)2.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观察物体”,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二、练习指导。
1.练习六第9题。
(1)小组合作,取出3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汇报交流。
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小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练习六第11题。
(1)小组合作,取出4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汇报交流。
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小结:同一角度上的多个小正方体不在同一平面上,得到的视图可能是相同的。
3.练习六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六第14题。
(1)小组合作,摆一摆。
(2)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5.练习六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指导:从前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从右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6.练习六第16题。
(1)学生独立审题,小组合作,摆一摆。
(2)讨论:你有不同的摆法吗?7.练习六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第39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练习六(2)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12课时练习六(2)复习内容:教材第76~77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2~5的表内乘除法,会运用乘除法知识熟练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乘除法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2完成教材第76页第6题。
(1)学生独立连一连。
(2)说说每道算式所用的乘法口诀。
3完成教材第76页第7题。
(1)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前两小题。
(2)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3)30元正好可以买什么?请给出两种买法?引导学生说说题意。
“正好”是刚刚好的意思,也就是30元刚好花完。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看哪组设计合理,方案最多。
方案一:买1双鞋子和2双袜子。
方案二:买3副手套和6双袜子。
方案三:买2顶帽子和2双袜子。
方案四:买6副手套和2双袜子。
方案五:买10双袜子。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其他同学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共同解答。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7页第10题。
指导学生理解图意,明确规则:掷一次骰子,朝上面的是几,就将棋子放在相应的位置,再根据要求移动棋子。
同桌两人一起玩,看谁的步数少。
2完成教材第76页第9题。
找一找生活中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拓展延伸1今年笑笑4岁,妈妈29岁,明年妈妈的年龄是笑笑的几倍?41=5(岁)291=30(岁)30÷5=62有一桶油,连桶带油重9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5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并解答。
四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六(二)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1.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展解决。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指名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哪些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展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时,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课题
练习六〔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能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书本上第72页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核对。
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估计的。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二、先估计,再计算。
1.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提醒学生看清各题的运算符号,接着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指名口述估计过程与方法。
2.然后让学生同时开场计算,算完举手,教师统计,对算的又对有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并让他们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对算很很慢或计算错误较多的学生,要了解错误发生的原因,针对问题给予具体帮助。
3.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有:平时练习时间谁比谁多多少?测试的打字速度是多少?这些问题都可以开展讨论进展计算。对手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将其放在问题银行中。
四、解决问题。
在练习此题之前,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朗读一篇材料,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计算,了解一下自己的速度,接着让学生完成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组织表达进展全班交流。
答:她打完这篇演讲稿大约需要1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练习六(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页练习六6-11题。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5-36= 3×15= 12×6= 5×13=
13×4= 4×21= 18×2= 7+23=
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
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
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讨论: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2. 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3. 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
篱笆最短?
4. 完成“练习六”第11题。
(1)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5.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三、课后作业。
课本45页“动手做”。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6.(10+6)×2=32(厘米)
画正方形略,所画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厘米)。
8. 39 45 72 65 52 84 36 30
9. 6×3=18(厘米) (18+6)×2=48(厘米)
10. (8+5)×2=26(米) 5+8+5=18(米)
11. (1)(6+3)×2=18(厘米) (2)4×4=16(厘米) (8+2)×2=20(厘米)
教学反思: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关注原来图形的周长和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推理能力。
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