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3 化学反应的利用(二)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2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章3、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含解析
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高中化学鲁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本节课是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的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学好本节又为后面学习其他常见的电池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二、教学设计思路: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和构成是本节书的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原理是本节书的难点之一,让学生在对化学电源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理解它的原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对教学内容做出如下安排: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结合实验现象及多媒体原电池工作动态图来分析原电池工作的原理。
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组成。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中的一些现象,为下节课中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等内容做铺垫。
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索活动,因此,本节课的部分实验是由教师预先设计的,但同样起到了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
本节采用的教学策略设计有:(1)问题创设:由影视作品中利用化学反应发电的想法是否可行导入。
(2)内容呈现:原电池实验探究。
(3)方法手段: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教案课题化学反应的利用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3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3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本班学生是临泉县较为优秀的学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样在实验教学方面,可以较为轻松的完成相应的探究任务,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展合理的分析和总结。
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处理方法。
2.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提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3. 利用“化学前沿”、“资料在线”等拓展性栏目提供的丰富材料,开拓视野,从更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养成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体会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和拓展。
2.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和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探究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形成,能量转化研究的利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实验探究、启发诱导、比较法、联系生活实际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引入】图片展示杀虫剂、防晒霜、新药物、隐形飞机。
让学生思考图中所涉及的物质是自然中本来就存在的吗?是通过什么变化制得的?【问题】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既有物质的变化也有能量的变化。
概括学生发言,指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被应用在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上,能量的变化被应用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过渡】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认识人们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以及能量的转化。
高中鲁科版化学2(必修)2.3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曾经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等具体的知识点外,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大视野、高观点、多角度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化学研究的前沿。
二、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目标化学反应的利用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物质变化案例:氯气的制取⑴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⑵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⑶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⑷利用“化学前沿”和“资料在线”等拓展性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从多个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⒉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⑵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⑵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⑶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二)方法上重点、难点探究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形成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书本“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2、预习《自主学习丛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二)教师准备准备教案,学案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布置作业】课本第48页讨论3。
高中化学 2.3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2
安徽省灵璧中学2014高中化学 2.3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导学案鲁科版必修2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 了解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关系,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初步了解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学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教师二次备课栏【评述】即热饭盒的原理:1molMg(24.30g)和水混合产生的热量足可以把1L水从室温加热到100℃。
焊接钢轨是铝与铁的氧化物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成铁水。
即热饭盒能加热食物,铝热剂能焊接钢轨,都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被人们所利用。
我们通过一定的装置,也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活动探究】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图2-3-8。
将铜片、锌片插入稀硫酸中,然后用导线将铜片、锌片连接起来,并接入一支电流表,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现象】锌片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偏转。
【学生分析】铜片质量未变化,锌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质疑】请尝试用氧化还原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讨论】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验中,当把铜片和锌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活泼,锌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中,锌片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可见,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讲述】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如锌片),电极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如铜片),H+在正极上被还原。
在铜锌原电池中,负极自身被氧化,而正极作为载体,溶液中的离子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二章3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原电池
化学反应的利用——原电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选自鲁科版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紧密,所以这部分学习内容要充分尊重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化学学习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成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一个水果电池来引入原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创设教学情境。
本节课教师应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努力做好师生互动,增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主体部分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动画模拟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成果展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工作原理,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所在。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初步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二学习将会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所以本节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的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理解,又能用此原理去解释很多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问题,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由于本校这届学生的生源较差,学习能力一般,本班学生虽有一定化学学习热情,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上高一的学生此前从来没有接触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没有一些相应的知识储备,对原电池的概念、组成条件以及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的书写等相对比较陌生,可能在学习原电池装置上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困难。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2章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2张PPT
1、比较课本提供的实验室与工业制备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你能得出制备Cl2的化学反应类型吗?并完成(1)中内容。
2、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发生装置类型( B ),根据课本
图示完成(2)中内容。 A.固+液——气 B.固+液—△—气 C.固+固—△—气 D.液+液——气
3中、内若容要。收先集零得后到整干、说燥先说纯主仪净器后的组次装C、l的2从还一上需般到顺哪序下些:、仪从器左?到完右成(3)
根据反应条件、原理特点, 根据产物特点,
反
应
提
选取制取装置
设计产物的提纯、分离、 收集及污染的处理方法
能量 供
变化 能
成
量
功
理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H2 固+液——气 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教案:第二章第3节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利用 Word版含解析
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2 第二章第3节(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利用
【教学目标及分解】
1.课前预习先学目标
①利用课本P47到P49页特别是P48的“活动·探究”的内容,了解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讨论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
②回顾初中化学、化学1中有关生成O2的反应。
2.课中目标
①引导学生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出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而理解制取氯气的实验。
②通过交流-研讨,掌握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的处理。
3.课后拓展目标
①了解气体的净化方法。
②了解工业上制备生铁、硫酸、氨、硝酸等物质的反应原理。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与改进】。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化学反响的利用一、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复原反响,金属的性质,电解质的相关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根底。
学好本节课还有利于学习后的电解的原理,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常见电池的原理。
所以在内容上起着呈前起后的作用,故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根底,本节内容比拟抽象所以学生在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故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便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响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的化学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初步掌握正确的化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四、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情境激学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实验器具及试剂。
七、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探究1-柠檬发电】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新鲜的柠檬中然后与小灯泡相连,灯泡发光.【设问】:为什么以上的装置能产生电流?原理又是什么?【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原电池【板书】一、原电池【活动探究2】【设问】:电流计指针偏转,实验2实现了能量的怎么转化?【学生答复】: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过渡】:我们把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板书】1.定义:利用氧化复原反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设问】:根据定义以上的为原电池装置,为什么铜片上有气泡冒出,它工作的原理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板书】〔2〕. 工作原理比活泼,失去电子,被,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溶液中的在Cu片上得电子生成,被。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课件2.3 化学反应的利用
思考:
1、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Cl2,原
通电
2NaCl +2H2O 2NaOH + H2↑+ Cl2↑ 实验室制法与工业制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2、你认为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什么药品代替M 制备Cl2?
2KMnO4+16HCl(浓) =2MnCl2+2KCl+ 5Cl2↑+8
一套完整的制取氯气的装置:
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
思考: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小结
一、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
① 找出制备该物质的可能方法 ② 对比分析各种制法的可操作性,选出最佳 ③ 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取发生 ④ 根据产物性质,设计产物的提纯、收集及 处理方法
二、一套完整的气体制备装置一般包括以下四部
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1课时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回顾:
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反应物
旧化学键断裂 (吸收能量)
新化学键形成 (释放能量)
化学反应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生成物
制备物质 提供能量
复习回顾: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毒、能溶于水(体积 1:2)、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向上排空气法 (长进短出)
向下排空气法 (短进长出)
常见尾气的处理装置:
溶液吸收法
燃烧法
收集
常见的防倒吸装置: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思考:利用该装置制备的氯气纯净吗?
如果不纯则含有哪些杂质?
常见气体的净化装置:
(洗气瓶)
液体干燥剂 (如浓硫酸)
化学:2..3..1《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教学目标】
1. 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 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
3. 会识别常见的化学仪器,选择正确的气体发生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铁架台、烧瓶、烧杯、分流漏斗、酒精灯、集气瓶、导管等。
药品:浓盐酸、二氧化锰、氢氧化钠溶液。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和工农业生
有黄绿色气体
②氯气有毒,看样闻
④写出用氢
.②③
【板书设计】
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投影]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2(鲁科版必修2)
化学反响的利用化学反响为人类提供能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根本条件。
能正确标准书写电极反响方程式。
能初步根据典型的氧化复原反响设计原电池。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响;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定。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师具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的形式释放出来,被人们所利用。
【板书】二、化学反响为人类提供能源1. 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讨论】①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实例②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热能利用率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③预测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前景。
【过渡】化学能不仅可以转变成热能,人们还可以通过氧化复原反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电池就是利用化学反响产生电能的装置。
【板书】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鼓励合理的方案。
【过渡】下面我们在前人的根底上探讨电池中电流的来源。
【指导实验】〔1〕锌片、铜片单独插入稀硫酸中;〔2〕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
指导观察方法。
【问题】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响,但与锌片相连后,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体是什么怎样产生的【启发】从物理角度看,电子定向移动就产生电流。
怎样证明电流的产生【提问】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偏向何方【问题】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有电能产生,请问电能是怎样转化来的学生随堂实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现象并答复锌片的变化:置换反响。
Zn+2H+=Zn2++H2↑铜虽然与稀硫酸不反响,但锌与稀硫酸发生氧化复原反响,锌失去的电子流动到铜片,H+在铜片上得到电子而产生氢气。
锻炼学生实验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推测。
生:连接灵敏电流计,检验电流的存在。
实验并观察现象。
生:指针偏转。
偏向Cu片一方。
【板书】〔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提问】作为电池,有正极和负极之分,请问锌片和铜片谁是负极、谁是正极你的判断依据【实验】分别测干电池和铜锌原电池电流方向电极:负极〔Zn〕: 电子流出〔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Cu〕: 电子流入〔电流流出〕的一极. 【动画演示】内电路:H+移向铜电极;SO42-移向Zn电极。
化学23《化学反应的利用》学案(鲁科版必修2)
课题: 第三节 化学反响的利用〔编写人:全本新 王显罡〕一、学习目标1、 对“利用化学反响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 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3节 化学反响的利用【第1课时】一、利用化学反响制备新物质【提问】一种新物质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响制备出来的呢 1、探究实验室制取氯气【思考】回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活动•探究】分析以下四个制取氯气的反响原理:1、 从氧化-复原反响知识的角度分析,有什么共同之处2、 你认为哪个反响原理适合工业生产,哪些反响原理可以用在实验室中①②③ ④ 【归纳·总结】上述四个反响都是利用了氧化剂把价的Cl 变成了价的Cl 。
工业上利用反响④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
反响①是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地康法制氯气。
反响②是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石时,把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生成,产生的就是氯气。
至今,实验室中仍用这种方法制取氯气。
反响③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氯气的方法之一。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响方程式为:【思考、讨论】回忆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氨气时所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比较得出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取上遵循的一般原那么。
【小结】可以采用固—液混合加热制气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分液漏斗、导气管、集气瓶等。
【提问】氯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对环境有污染。
那么,多余的氯气应该如何处理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一般方法。
〔如以下列图所示,在烧瓶里参加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参加适量密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2KMnO 4+16HCl(浓) =2MnCl 2+2KCl+8Cl 2↑+5H 2O 2NaCl +2H 2O =2NaOH+H 2↑+Cl 2↑通电 △4HCl+O 2= 2H 2O+2Cl 2↑CuCl 2度为1.19g/cm 3的浓盐酸,缓缓加热,使反响加速进行。
《化学反应的利用》学案2(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化学反响的利用学案导学[目标要求]1、知道人们主要利用化学反响来制备新物质和提供能源。
2、了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尾气处理方法。
3、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4、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5、通过“活动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6、多个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开展的密切关系。
[知识导学]随着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开展,人类对化学反响的利用更加深刻与广泛。
为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奠定了根底。
对复杂的化学反响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如:从根本反响类型可分为、、、;从反响程度可分为、;从有无电子的转移可分为、;从能量变化可分为、;从是否有离子参与可分为、等。
一、利用化学反响制备新物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备、、;利用和反响制备消毒剂二氧化氯……统计说明目前合成的物质已超过种,且以每年合成种的速度继续增长。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最早发现氯气的化学家是,他把和混合加热意外的发现了氯气。
(1)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响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响的氧化剂是,复原剂是。
浓盐酸在该反响显示了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反响中,被氧化的氯化氢占参加反响的氯化氢的比例是_________ 。
〔注意:稀盐酸与MnO2难以发生反响〕。
〔2〕发生装置:(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①组装成套装置: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如何检验〕__________③向有关仪器中参加化学药品,重新连接各仪器。
④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参加适量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缓缓加热,使反响进行。
〔3〕净化装置:用_______________除去______,再用_____枯燥。
〔4〕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5〕尾气处理装置:用______________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高中化学 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教案 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的利用(第二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课堂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之间的转化;2.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3.能力提升,能利用原电池原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合作探究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小组实验: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2、铜片和锌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3、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接入电流计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思考讨论】1、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发生反应?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H+发生了什么变化?2、(1)实验3中铜片反应了吗?铜片上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泡是如何产生的?(2)电流计指针变化说明了什么?(3)电子是如何运动的?3、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这种装置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一、原电池定义:二、原电池原理Zn片上:发生电子的反应,Zn片做电池的极Cu片上:发生电子的反应,Cu片做电池的极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练习】关于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锌为负极,锌发生还原反应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C.负极材料比正极活泼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思考】铜片在该电池中起什么作用?能用其他材料代替吗?【合作探究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小组实验:按下列要求组成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思考讨论】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三、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练习】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 + Cu 2+ = Zn 2+ + Cu ,该 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 A B C D正极 Zn Ag 石墨 Cu负极 Cu Cu Zn Zn电解质溶液 CuCl 2 H 2SO 4 CuSO 4 FeCl 2四、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小结】Zn CZn CuA BC D E F稀硫酸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不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教案:2.3 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 Word版含解析
《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来制备所需要的物质。
而且一种物质可用多种方法制备,实验室制取物质时考虑简便、快速的原则,工业生产上考虑经济效益,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上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同种物质。
化学家利用化学反应不但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可以设计、合成出自然界中不存在但可被人们利用的新物质。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化学能。
根据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进行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原电池和电解池是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直接应用,化学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也颇具前景。
化学反应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以及能量的利用。
难点:比较不同物质的制备方法,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的转化。
【知识讲解】我们已学过了多种多样的化学反应,为了研究方便,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反应和可逆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面对这些类型不同的繁杂的反应,人们逐渐从盲目的探索反应转向理性分析反应,并且逐步能科学地创造适宜条件来调控化学反应,为生产服务,工业生产中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制备新物质,二是利用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为人类提供能源。
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1、实验室和工业生产制取物质的异同点【活动·探究】Cl2的制取(1)Cl2的实验室制法试剂:软锰矿石(MnO2)、浓盐酸、饱和食盐水、NaOH溶液仪器:烧瓶、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双孔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洗气瓶、烧杯等。
操作:①连接装置: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铁圈,放上石棉网,然后固定烧瓶。
双孔橡皮塞分别插入分液漏斗和导气管,然后连接集气瓶和烧杯(分别用于收集和尾气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3 化学反应的利用(二)教学设计鲁科版必
修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
首先,新课引入的两个演示实验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紧接着,通过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同时,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习题中的“用铜、银和硝酸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都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当然,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还需对本节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处理和补充。
⑴变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
这样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
⑵对于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高一阶段淡化处理,简单介绍正负极至于如何判断进入高2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时候将深入学习。
⑶教材中“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个讨论题,问题过于空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单纯的讨论可能会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组学生实验习题(以教材后面的一个习题为蓝本),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接经验,再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规律,最终得出组成原电池的三个必要条件。
⑷将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移到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同学理解组成原电池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电解质溶液,而且能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⑸在完成上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将刚学的内容进行应用和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内容后,教学就可能按照“设置问题情景——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推理——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相关结论——引发新的问题情景——提出新问题——实验提供直
接经验——对比分析,总结规律——应用原理、规律”的程序进行。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其它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了解常见的电池及化学科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重要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
析推理能力。
2.利用追根寻源、资料在线等栏目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增强环保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的转化及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比较简单易懂,因此设计为自主学习部分,而电化学知识学生初次接触,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引入] 一则科学童话故事 --- 格林太太有两颗假牙。
一颗是金子的,是她富贵和身份的象征;一颗是铜的,是在一次车祸后留下的。
在那次意外的车祸中,格林太太太除了夫掉一颗美丽的牙齿外,幸好没有别的明显的损伤。
可奇怪的是自从那次车祸后,格林太太时常感到莫明其妙的头痛,隐隐约约,连绵不绝,使她日夜坐卧不宁。
【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用锌片、铜片、稀硫酸、酒精电流计按下列装置图进行组装连接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指导】教师提示学生主要从锌片和铜片上是否产生气泡、电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偏转、这六个实验装置的区别上观察现象。
实验完毕提示学生把装置恢复原状态。
【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这六组的实验现象
【小结】教师根据实验四的现象和装置来引导总结,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电池的构造。
【板书】1.原电池的概念:
【过度】为什么实验四铜片上产生气泡,为什么实验四有电流产生,而其他实验没有产生电流?提示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装置的区别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点评,抓住现象—解释现象—归纳总结这条思路。
教师展示讨论、展示、点评的要求和目标。
【学生讨论】学生激烈讨论,讨论的焦点问题有:
1、根据上述实验4的现象,写出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同时分析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发生的离子方程式;并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分析电流、电子、阴阳离子流动的方向?
2、分析上述实验①、②、③、⑤、⑥没有产生电流形成原电池的原因,从而归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根据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现象和原理总结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学生点评】:(为提高课堂的效益,要经常让学生点评,这样能锻炼出学生的能力,当然开始的时候要注意先培训点评的学生,逐渐的提高学生点评能力。
)小组A 层的学生负责点评,其他学生倾听理解质疑。
【教师点拨归纳升华】:教师对点评的知识要及时解答学生的质疑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探究一点评完后强调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升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正负的判断。
【板书】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5.原电池的电极的判断 【学生练习】
【针对性练习】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属于原电池的判断其正负极并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
【学生板书】
【教师点评】通过学生的板书及时了解学生对原电池有关知识的理解情况,对学生的易混点、易错点及时指导巩固。
【过度】在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掌握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的判断的基础上,那我们能否
去设计原电池呢?
【学生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练习,若有疑问再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知识升华 【知识升华】设计原电池
利用Cu +2FeCl 3===2FeCl 2+CuCl 2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画出装置图,指明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写出正负极反应。
注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教师点评并归纳】教师引导学生点评学生展示内容(用投影仪投影学生展示的知识升华),强调点拨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从而引出原电池设计思路。
硫酸铜溶液
Ag
Cu
硝酸银溶液
C 酒精
稀硫酸 ②
①
③
④
⑤
【板书】6.原电池的设计
【教师引导】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学生考虑解决课前引入时科学童话故事,为格林太太找出病因。
【学生思考解答】格林太太两颗假牙,一颗为黄金一颗为不锈钢的和口腔中的唾液形成了原电池从而产生了微弱的电流,刺激格林太太的神经导致的。
【学生完成小试牛刀】1.2.3.
【学生分析】
【教师点拨】2. 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据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潮湿的铁生锈快。
3.利用原电池可以判断金属活动顺序。
【教师引导】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分类,了解电池对人类的贡献,然后展示并讲述电池造成的危害—可称为“污染的小炸弹”。
然后教育学生去查有关电池的资料具体了解电池的功与过,写一篇作文或报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整理笔记并进行巩固】
【课堂小结】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