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曲霉毒素

合集下载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黄曲霉毒素在1类致癌 物清单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1960年首次于英国伦敦郊区“火鸡X病”(当时不清楚病因,故以此命名)的发生导致了AF(黄曲霉毒素) 的发现。AF是一类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真菌次级代谢物,是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的一类霉菌毒 素。
吸收代谢
阻断减少AF吸 收
调节AF体内代 谢
阻断减少AF吸收
益生菌可以吸附黄曲霉毒素,形成菌体-AF复合体,使得黄曲霉毒素在肠道的吸收减少,微生物和黄曲霉毒 素一起排出。腐殖酸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重金属、芳香族化合物、矿物质等吸附作用强,有研究表明, 从烟煤中提取的腐殖酸对AFB1有较强吸附作用。叶绿酸与AFB1结合成牢固的分子化合物,影响AFB1的吸收, 降低摄入的致癌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葡甘聚糖及其与无机吸附剂组成的复合物在常温下对黄曲霉毒素的吸 附效果均比较好,其机制是甘露低聚糖可通过氢键、离子键和疏水作用力对黄曲霉毒素产生吸附力,其以物理作 用为主。
AF污染引起食品变质。食品由于受其污染而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美国弗吉尼亚洲......
对经济的影响
世界粮农组织(FAO)估计,25%的食用作物受真菌毒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AFT。AFT可导致家畜死亡, 生长率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AFT还能降低食用作物和纤维作物的产量。由于各国制定了相应的AFT允许标准 和法规,从而对贸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欧盟多次以AFT超标为由拒绝进口花生及其制品。
黄曲霉毒素
双呋喃环类毒素
01 基本信息
目录
02 理化性质
03 产生条件与分布
04 毒性及危害
05 吸收代谢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

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其中M1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G1,G2,M1和M2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

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无法避免,不想饿死的人类也只好无奈地吃下一些。

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

不超过那个标准,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

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粮食。

这也就是那10万只可怜的火鸡被害的原因。

或许会有敏感的读者想到:既然那些花生被污染了,那么它们榨的油呢?1966年,就有一篇科学论文探索过这个问题。

研究者找了一批严重发霉的花生,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已经超标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用ppb为单位,1ppb相当于1吨粮食中含有1毫克。

中国的现行标准是花生中不超过20ppb,而那批花生中的含量是5500ppb,无异于毒药了。

作者用有机溶剂浸取的方法来得到油,发现油中的B1含量是120ppb,虽然比原料中要低得多,但仍然大大高于安全标准。

花生饼中的含量则高达11000ppb,如果拿去喂动物,动物就只能追随那批可怜的火鸡了。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

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有极强的致癌性,长 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诱发肝癌。它诱发肝 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是目前 公认的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中毒症状
为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胃肠大 出血而死亡。对于这种毒素,最好的防治 方法是预防粮食等食物的霉变。消除毒素 的主要方法是加碱破坏毒素。结晶的黄曲 霉素B1,耐强酸和紫外线照射,加热到 268-269℃时开始分解破坏。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 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 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 植物性食物摄入。 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 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
采取的措施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 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 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 定作用。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毒素主要 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 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
急救处理
立即停止摄入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补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疗法。 重症病人按中毒性肝炎治疗。
牛奶中只要含有黄曲霉毒素就不会被去除
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 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 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 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 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 不会被破坏,所以牛奶中只要含有,就不 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另外,黄曲霉毒素还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 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 。
中文名称:二呋喃香豆素 性质: 为一类含氧杂环类抗菌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G1、G2。 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毒素 的代谢产物M1和M2。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主要存在 于农产品,动物饲料,中药等产品中。 黄曲霉毒素M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后在体内经 羟基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排出,一部 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肝、蛋类、肾、 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见。黄曲霉毒素M1的 毒性和致癌性与黄曲霉毒素B1的基本相似。由于牛 乳及其制品是人类、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品,所以 其危害性更大。

黄曲霉毒素的知识

黄曲霉毒素的知识

黄曲霉素的相关知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东南部的一些农场,大约有10万只火鸡不明原由地突然死亡,一时间造成了极度恐慌和不安,其震惊的程度不亚于二三年前的疯牛症,关于病因当时也弄不清,只得取名为X 病,这就是美国闻名的“火鸡X病”事件。

后来经过食品、毒理和细菌学方面专家的通力合作,终于找出了引起火鸡大批死亡的原因:他们从饲料玉米粉中分离出一种前所未知的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另报道。

1974年印度西部曾发生一次急性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

居民吃了发霉(黄曲霉菌感染)的玉米后,有397人发生急性中毒肝炎,死亡106人。

还有成批的狗发生腹水和黄疸,多在2~3周内死亡。

该毒素中毒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呕吐、食欲不佳,继而出现黄疸,重者可出现腹水。

可见黄曲霉毒素之危害严重性。

发霉的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

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有两种通过膳食的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中摄入;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

不要将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喂养牲畜。

如黄曲霉毒素B1在奶牛体内能转化为有致癌作用的黄曲霉毒素M1而进入牛奶,进而进入人体。

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

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

诱发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亚硝胺大75倍。

其致癌能力是二甲基偶氮苯的900倍[5],黄曲霉毒素具有诱导突变、抑制免疫和致癌的作用。

主要诱发肝癌,故它是一类肝毒素。

此外,还能诱发胃腺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

黄曲霉毒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动物中毒以全身性出血、消化机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

急性中毒表现为食欲废绝,运动失调,排泄停止,肝炎,黄疸,肝脏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和坏死,并伴有严重的血管和中枢神经损伤,动物中毒后几小时至数天内死亡。

有关黄曲霉菌和其毒素的描述

有关黄曲霉菌和其毒素的描述

有关黄曲霉菌和其毒素的描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其产生的毒素会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黄曲霉菌最常见的毒素是黄曲霉素,它是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除了黄曲霉素之外,黄曲霉菌还会产生其他一系列毒素,如赭曲霉素、麦角菌素等,它们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

黄曲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生长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如发霉的谷物、果蔬、坚果等食品上。

一旦食品被黄曲霉菌污染,就可能产生毒素,对人体造成危害。

黄曲霉菌的毒素具有热稳定性,在一定温度下不易被破坏,因此即使食品加热也不能完全去除毒素。

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人体可能出现黄曲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

轻微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中毒则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黄疸、肝癌等严重后果。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菌毒素的食物,还会增加患癌症、肝硬化等疾病的风险。

为了防止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保持食品清洁卫生,避免食用发霉食品。

储存食品时要注意通风干燥,防止黄曲霉菌的生长。

食品加工过程中要遵循卫生标准,避免污染。

建议选择新鲜、质量可靠的食品,避免长时间食用过期食品或贮存不当的食品。

当发现食品有发霉的迹象时,应及时丢弃,避免继续食用。

如果食用食品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强对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认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预防中毒事件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正确储存、处理食品,避免食用发霉食品,及时处理发现的风险食品。

只有保持警惕和谨慎,我们才能远离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威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篇示例: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这种霉菌主要寄生在玉米、花生、大米、小麦、大豆、燕麦等谷物和豆类上,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长。

黄曲霉毒素基础知识

黄曲霉毒素基础知识

黄曲霉毒素1.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在自然界存在的一些结构特异的真菌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其中的许多都是致癌物质或是致癌物质的前体。

产生真菌毒素的真菌主要为黑曲霉、 青霉和烟曲霉。

黄曲霉毒素是最常见的和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

2. 毒素的种类及毒性?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目前已分离的Bl、B2、Gl、G2、Ml、M2、B2G、G2G等十几种毒素,其中最重要和毒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l。

其黄曲霉毒素Bl的半数致死量仅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剧毒的毒物范围(动物半数致死量<10毫克/公斤=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

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

常吃霉烂变质的花生米、玉米、小麦及大米等食物者,消化道癌变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 倍~ 4倍。

3. 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有何影响?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被污染的花生、大米、黄豆、油类等食物中,如食用就会发生腹泻、肠炎、胃疼、痢疾等中毒现象,使人早衰,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

黄曲霉毒素除了能够使动物发生肝癌外,在引起其它部位的肿瘤,如胃腺癌、气管鳞状上皮癌、肾癌、直肠癌、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多种肿瘤,最近检索到一篇文献说农民吸入含黄曲霉毒素的谷物的尘粒,可引起肺癌。

当用被污染的饲料喂猪时,猪所受到的伤害主要表现为慢性的效应。

如生长缓慢, 免疫力下降, 食物利用率降低等。

家禽采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可导致体重和采食量下降;损害家禽实质器官,如引起细胞内质网功能受损,脂蛋白合成能力降低,导致脂肪肝综合症;降低家禽免疫力;并对血液成分及造血功能也有影响。

奶牛吃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黄曲霉毒素被转化成Ml 和M2分子形式,存在于牛奶中。

Ml 和M2也是人和动物的致癌物质。

黄曲霉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耐热,加入强碱和5%次氯酸钠可完全破坏。
1.2 饲料中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
1.2.1环境温度和湿度 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25℃~30℃是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相对湿度为80%~90%。由此可见,黄曲霉的生长繁殖与一定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在众多的饲料发生霉毒的地区来看,南方地区都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
1 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原因
1.1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作为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寄生曲霉在我国罕见,它是以寄生方式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蔗或葡萄的一种害虫--水蜡虫体内。在自然界,黄曲霉的生长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过程,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温度过高过低,对霉菌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在25℃~30℃下,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4.4 重视饲料生产过程
首先是湿度问题,我国对饲料产品中的水分含量已有明确的规定:①猪、鸡配合饲料的水分含量在北方不高于14%,在南方不高于12.5%。但如果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季节或出厂到饲喂期不超过10天或配合饲料中添加有规定量的防霉剂的话,水分含量可以增加0.5%;②猪、鸡浓缩饲料的水分含量在北方不高于12%,南方不高于10%。在颗粒饲料生产中:要控制好蒸汽质量和输送蒸汽管道的长度,以防止冷凝水进入调质器,蒸汽压一般应控制在0.35~0.4MPa,水分控制在15%~16%之间较好;要注意调质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0~30分钟,调后的粉料水分不超过10%为好,或调后的含水量和调前的相差应小于0.5%;要选好冷却设备,控制好冷却时间和冷却温度;装袋前要严格检测饲料的含水量。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一, 概述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1,发现: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 ,G1 ,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 ,M2.其中M1 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 ,G1 ,G2 ,M1 和M2的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2,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M2,P1,Q,H1,GM,B2a和毒醇.黄曲霉毒素的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M1是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分子型式含B1,B2,G1,G2 ,M1,M2等.其中M1和M2 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化学结构式》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23,理化特性: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酸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二, 分布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在我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1980年测定了从17个省粮食中分离的黄曲霉1660株,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最多,检出率为58%.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黄曲霉毒素的体内分布与代谢1. 分布与排泄:黄曲霉毒素进入机体后,在肝脏中的量较其他组织器官为高,说明肝脏可能受黄曲霉毒素的影响最大。

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

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

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是指对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限制和规定,以确保稻谷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因此制定严格的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非常重要。

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引起肝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以及导致胎儿畸形、基因突变等。

因此,控制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于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二、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的制定为了控制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10微克/千克,黄曲霉毒素总量的限量为20微克/千克。

这个标准的制定主要基于对人民健康的保护,同时考虑了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

三、稻谷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要控制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必须对其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稻谷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免疫分析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四、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制定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实施和监督。

政府需要加强对稻谷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稻谷进行销毁或深加工处理。

同时,对粮食收购和储存环节也要加强管理,防止因潮湿、霉变等原因导致稻谷中产生黄曲霉毒素。

此外,还要加强公众对稻谷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稻谷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

总之,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政府需要加强对稻谷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企业则需要加强自我约束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共同推动稻谷产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整理)黄曲霉毒素

(整理)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能使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功能丧失,诱导畸形、癌症的发生。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AFB1的急性毒性为成年人半至死量(LD50)10.0。

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厌食、发热、黄疸和腹水等肝炎症状。

而黄曲霉毒素的“三致”(致突变、致癌、致畸性)危害性,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合物,对鱼类、禽类、家畜和灵长目类动物的实验肿瘤诱导作用极大,并且能同时诱导多种癌症。

黄曲霉毒素对人的致癌性虽然缺乏直接证据,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均证实,黄曲霉毒素的高摄入量和人类肝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因此,世界各国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

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

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

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

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2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及食品不能食用轻度污染的粮及其他食品,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毒素破坏掉或除去。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毒:2.1 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防控PPT课件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防控PPT课件
HPLC-UV HPLC-FLD HPLC-FLD/ELISA Bio-method / ELISA HPLC-MS/MS
实验室认可
STCIQ is accredited by 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CNAS) and ope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ISO/IEC 17025:2005 (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
FAPAS 成绩
时间 Date 轮次号FAPAS Series and Round AFB1 z-score Total AF zscore
2001.1 1 2002.1 0 2003.7
Series 4 Round 39 Series 4 Round 47 Series 4 Round 56 2004.9 Series 4 Round 67 2005.8 FAPAS 0479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 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条件:菌株的产毒能 力、适宜的湿度(80%-90%相对湿度和基 质的含水量)、温度(24-30度)、氧气 (1%以上)、培养时间、机械损伤、昆 虫损害等。

黄曲霉毒素的分布
黄曲霉毒素B1、B2、G1、G2大多分布在 农产品中,常见的有花生、玉米、棉籽、 芝麻、杏仁、辣椒等。 黄曲霉毒素M1分布在牛奶及奶制品中。 在哺乳动物的肝脏与尿中发现了黄曲霉 毒素P1和Q1。
均匀分布(如蛋白质) 不均匀分布(黄曲霉毒素)

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你误解了多少

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你误解了多少

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你误解了多少近年来,我国对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时有报道,人们再次对食用油的安全产生了质疑,民间关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说法也层出不穷。

那么什么是黄曲霉毒素?它对人体有什么危害?食用油中有没有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吗?本篇将为您一一解答。

1、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物,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突出的一类致癌物。

2、对人体有什么危害?黄曲霉毒素毒性强,不易分解,能损伤人的肝脏。

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

饮食摄入黄曲霉毒素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说法一:花生油中都含有黄曲霉毒素,应避免食用我们知道,花生在储藏过程中很易受潮发霉,受到黄曲霉的污染,但这并不意味着花生油就不能食用。

其实,只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去除油中的黄曲霉毒素,使它的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就可以食用。

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定花生油、玉米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不超过20μg/kg,其他种类食用油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不超过10μg/kg。

目前我国已有较为成熟的去除油脂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降解法等。

只要通过这几种方法的重复及结合使用就可以很好的去除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达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限值水平。

但是自榨散装花生油和一些小作坊生产的瓶装花生油,由于其加工简单粗糙,加之花生原料品质不够好,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很容易超标。

说法二:茶籽油、橄榄油不含黄曲霉毒素这几年茶籽油、橄榄油受到众人钟爱,那它们含不含有黄曲霉毒素呢?其实几乎大部分粮食作物霉变时都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只是花生较其他粮油作物更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所以并不是茶籽油、橄榄油就一定不含黄曲霉毒素,但只要经过严格的加工处理,生产的食用油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就可以放心食用。

黄曲霉毒素的分类

黄曲霉毒素的分类

黄曲霉毒素的分类
黄曲霉毒素啊,那可真是个让人又恨又怕的家伙!它主要有好几类呢。

B1 型黄曲霉毒素,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恶魔,毒性那叫一个强啊!它可是黄曲霉毒素家族中的“头号杀手”呢。

你想想,要是不小心让它溜进了我们的食物里,那得多危险呀!
还有 B2 型黄曲霉毒素,虽然毒性比 B1 稍弱一点,但也绝不是好惹的主儿呀!就如同一个稍显温和但依然危险的存在。

G1 型黄曲霉毒素呢,像是一个狡猾的家伙,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给我们带来麻烦。

G2 型黄曲霉毒素也不容小觑呀,它就像是一个伺机而动的小坏蛋。

这些黄曲霉毒素难道不可怕吗?它们就像一群看不见的敌人,随时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发起攻击。

它们可以潜伏在各种食物中,比如发霉的花生、玉米、谷物等等。

我们平常吃的东西里都有可能藏着它们呢,这多吓人啊!
我们可一定要小心防范,不能让这些黄曲霉毒素有可乘之机。

要学会挑选新鲜的、没有霉变的食物,储存食物也要注意方法,不能给它们滋生的环境。

这就好像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给敌人任何机会突破我们的防线一样。

黄曲霉毒素的分类虽然看似复杂,但只要我们了解了它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呀。

我们不能对它们掉以轻心,要像对待真正的敌人一样,严阵以待,保护好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难道不是至关重要的吗?。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

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CAS:1402-68-2 中文名称: 黄曲霉毒素英文名称: Aflatoxin别名: 分为:黄曲霉毒素B1(CAS号1162-65-8);黄曲霉毒素B2(CAS号7220-81-7);黄曲霉毒素G1(CAS号1165-39-5);黄曲分子式: B1:C17H12O6;B2:C17H14O6;分子量: B1:312;B2:314;G1:328;熔点: B1:268~269℃; B2密度: 相对密度(水=1);相对蒸汽压:溶解性:在水中溶解范围为10~20mg/l,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稳定性:是已发现的真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

加热至熔点时,才外观与性状:霉菌危险标记:用途: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2.对环境的影响:来源: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

几乎每一种食物或食物制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都可能生长黄曲霉素。

最主要的是黄曲霉毒素的载体是花生及一系列别的坚果子仁以及玉米、大米、大豆、谷物制品。

一、健康危害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的摄入途径:①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中摄入;②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

诊断: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

重症者在2~3周后将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

长期摄入含黄曲霉毒素食品的动物会出现癌肿,特别是肝癌。

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在黄曲霉毒素中,以B1分布最广,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其半致死量(LD50):大鼠(雄100g)7.2mg/kg;大鼠(雌150g)17.9mg/kg;小鼠9.0mg/kg;兔0.30~0.50mg/kg;猫0.55mg/kg;猴2.2~3.0mg/kg。

黄曲霉毒素B1标准

黄曲霉毒素B1标准

黄曲霉毒素B1标准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和监管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黄曲霉毒素B1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行业人士和公众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黄曲霉毒素B1的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方面。

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和食品农业组织(FAO)联合制定了关于黄曲霉毒素B1的最大容许残留限量,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和监管措施。

而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也发布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要求和监测方法进行了规定。

根据国际标准,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和饲料中的最大容许残留限量为每公斤5微克。

而在中国国家标准中,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和饲料都有具体的限量要求,如玉米、花生、大米等农产品的限量标准分别为每公斤5~20微克不等。

此外,国际上也规定了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和监管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国际上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等先进技术,能够对食品和饲料中的微量黄曲霉毒素B1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

在中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

在监管措施方面,国际上对于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主要通过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进行全面监管。

而在中国,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市场的监督检查,对于超过限量的食品和饲料进行下架处理和处罚。

综上所述,黄曲霉毒素B1的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依据,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共同构成了对黄曲霉毒素B1的严格监管体系。

相关行业人士和公众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量符合标准要求,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和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

【精品推荐】发霉的东西有黄曲霉毒素吗

【精品推荐】发霉的东西有黄曲霉毒素吗

发霉的东西有黄曲霉毒素吗小编希望发霉的东西有黄曲霉毒素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黄曲霉毒素是有黄曲霉产生的,而黄曲霉最长生长的地方一般是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那发霉的东西有黄曲霉毒素吗?想了解的朋友们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黄曲霉毒素是曲霉属霉菌产生的复合毒素,特别喜欢污染那些储存不妥的坚果、谷物、餐点及某些其他食物,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

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制品中检出率更高。

一般可以通过黄曲霉毒素测定仪检测出来。

 黄豆、花生容易发霉,而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但煮吃花生基本可以把黄曲霉素滤除掉,不仅安全,且更易于消化吸收,营养损失极少。

所以消费者朋友们都很好奇是发霉的东西有黄曲霉毒素吗?黄曲霉毒素是有黄曲霉产生的,而黄曲霉最长生长的地方一般是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日常的食物比如馒头苹果等的发霉并不是由黄曲霉引起的,黄曲霉毒素可以使动物的肝功能下降,并使其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导致其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降低其生育能力,引发其贫血等。

处理黄曲霉毒素的一般方法是加热加盐,比如在使用长时间放置的花生油的时候,可以先加热花生油,然后放点盐,可有效分解黄曲霉毒素。

 今天小编的小编对关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编在这里祝大家生活愉快。

 。

 小编寄语:我们每个人一定要随时随地都要安全意识。

只有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才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黄曲霉毒素b1 标准

黄曲霉毒素b1 标准

黄曲霉毒素b1 标准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一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毒素,属于黄曲霉毒素家族中的一员。

它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和控制成为食品行业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黄曲霉毒素B1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黄曲霉和曲霉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这两种霉菌常常在谷物、豆类、坚果等农产品中产生,并且在不利的储存条件下,这些霉菌会继续生长并产生毒素。

因此,农产品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以防止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

其次,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农产品和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期检测。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等技术手段,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确保产品的安全。

此外,控制黄曲霉毒素B1的关键在于加强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加工环节的控制。

农业生产者需要加强对种植环境的管理,避免黄曲霉和曲霉的滋生。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干燥、烘烤、熏蒸等,以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最后,对于已经受到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农产品,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等手段,对农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进行去除或降解,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对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和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加工控制和科学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黄曲霉毒素B1监测和控制工作的开展,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黄曲霉毒素酶解

黄曲霉毒素酶解

黄曲霉毒素酶解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毒素,常常在谷物、坚果和豆类中发现。

这种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肝癌和免疫抑制。

酶解是一种利用特定酶将某种物质分解成较小分子的过程。

黄曲霉毒素酶解是指使用特定的酶来降解、去除黄曲霉毒素的过程。

通过酶解,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可以被破坏,使其失去毒性。

黄曲霉毒素酶解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如使用微生物酶、纯化的酶或基因工程酶。

这些酶能够识别黄曲霉毒素的结构,并加速其降解。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动物饲料行业,以保障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

然而,黄曲霉毒素酶解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酶解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产物的形成,这些副产物可能仍然对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此外,酶解的效果也可能受到温度、pH值、反应
时间和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中,除了黄曲霉毒素酶解,仍需要其他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如选择无霉菌原料、正确储存和处理,以及使用化学物质进行防治。

同时,加强监测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 薄层层析法
• 薄层层析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 最广的分离技术 ,该方法同时具有定性 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的功能.
•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与薄层层析在许多方面具有相 似性二者互相补充.通常用TLC进行前期 的条件设定,选择适宜的分离条件后再用 LC进行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测定.
• 二氧化碳气体保存法大多数霉菌是需氧 的,无氧便不能生长繁殖。 • 适时应用防霉剂 在潮湿和高温季节加工 的饲料原料与配合饲料极易发霉,应用 防霉剂,可延长其保质期。常用防霉剂 主要是有丙酸或其盐,山梨醇及其盐类, 双乙酸钠,延胡索酸等。
• 辐射防霉利用辐射不仅可以防霉,同时 还可提高饲料和粮食的新鲜度
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及分布
• 主要因数是食品基质的水分含量和环境的 温、湿度及空气流通等。 • 水分和湿度:粮食的水分17-18%是霉菌繁 殖与产毒的良好条件。 • 温度: 大部分霉菌温度在20~28℃都能生 长。小于10℃和大于30℃时霉菌生长显著 减弱。
• 土壤:土壤本身也含有大量的黄曲霉菌,研究 表明,花生黄曲霉感染与土壤的类型有关 。 • 基质: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 。如花 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 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 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 • 分布:主要存在于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在我国检出率比较高。总的 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产毒量也 大东北,西北是预防原料及产品被霉菌及其毒素污 染,预防产毒霉菌污染是防除AF产生的关键。 • 控制水分即控制谷物等原料和饲料的水分和储存的 环境相对湿度。 • 低温贮藏 理想的贮存条件是将粮谷贮存于干燥低 温状态。 • 减少损伤,剔除破损籽粒 受损原料易被霉菌从伤 口处污染,因此在收获和储存时,尽量减少籽粒的 损伤,避免虫害、鼠啃和磨压,防止谷物,花生等 表面受损;剔除破损籽粒。
• 免疫化学分析方法
• 利用具有高度专一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 体设计的黄曲霉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最 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这类方法通常包 括放射免疫分析方法、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层 析法。它们均可以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测 定 。
• 金标试纸法
• 一步式黄曲霉毒素检测金标试纸法是利用单克 隆抗体而设计的固相免疫分析法.由此产生的 一步式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试纸可在5—10分 钟完成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定性测定.借助 黄曲霉毒素标准样品这种方法能估算黄曲霉毒 素的含量,非常适用于现场测试和进行大量样 品的初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