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合集下载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测定及安全处置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测定及安全处置

政策法规的实施 有助于提高公众 对农药及黄曲霉 毒素的认识和防 范意识
政策法规的实施 有助于推动农药 及黄曲霉毒素的 科学研究和技术 创新
谢谢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 测定及安全处置
演讲人
目录
01.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02.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

03.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的安全处 置
04.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的监管和 政策
农药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01 农药污染:农药残留在土壤、 水体和空气中,影响生态环 境
02 健康风险:农药通过食物链 进入人体,可能引发癌症、 神经损伤等健康问题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结合多种检测方法, 相互验证保安全处 置符合相关标准
和要求。
采用科学合理的 处置方法,降低 农药及黄曲霉毒 素对环境和人体
的危害。
加强培训和宣传, 提高相关人员的 安全意识和处置
能力。
建立完善的安全 处置体系,确保 农药及黄曲霉毒 素的安全处置得
到有效实施。
安全处置技术
物理法:如焚烧、 掩埋等,适用于 农药及黄曲霉毒 素的销毁
化学法:如氧化、 还原、中和等, 适用于农药及黄 曲霉毒素的降解
生物法:如微生 物降解、植物修 复等,适用于农 药及黄曲霉毒素 的生物降解
组合法:将多种 处置技术相结合, 提高处置效果, 降低处置成本
监测与评估:对 处置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确保处 置效果和安全性
黄曲霉毒素检测:加强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确 保食品和饲料安全
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农药及黄曲霉毒素的监管 政策和法规,确保监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或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种毒素,主要存在于谷物和油籽中。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严重的危害,下面将从影响方面以及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问题: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肝脏毒素,可以引起家禽肝脏损伤,并且会导致肝脏功能紊乱。

黄曲霉毒素还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家禽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家禽感染疾病的风险。

2. 生长性能下降: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导致家禽的生长速度放缓,养殖效益降低。

3. 生殖问题: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生殖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可以引起家禽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降低家禽的生育能力,导致繁殖效果下降。

针对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1. 饲养环境管理:建议将家禽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减少黄曲霉菌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2. 饲料质量控制:选择优质的原料供应商,并进行原料质量的监测和筛查,确保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处理超标的饲料。

3. 添加剂使用:可以通过添加吸附剂、生物酶和益生菌等剂型的饲料添加剂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吸附剂能够吸附黄曲霉毒素,减少其对家禽的危害;生物酶可以降解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益生菌能够改善鸡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免疫力。

4. 饲料储存和处理:饲料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黄曲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加大饲料的通风和干燥条件,避免饲料受潮发霉。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严重,影响着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为了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应加强饲料质量控制和环境管理,合理使用添加剂,并加强饲料储存和处理,以减轻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和危害分析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和危害分析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和危害分析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霉菌繁殖产生的毒素,常见于谷物、豆类、坚果等食物中,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产生。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非常危害,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甚至引起癌症。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和危害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黄曲霉毒素的发生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属(Aspergillus parasiticus)霉菌产生的。

黄曲霉在生长过程中,利用谷物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它们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下会大量地进行生物合成,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萘酸的生物合成萘酸是黄曲霉在合成黄曲霉毒素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中间体。

黄曲霉通过营养物质代谢,将萘酸前体进行生物合成,产生出萘酸。

2. 水解过程的生物合成黄曲霉将萘酸进行水解,分解出苯乙酰辅酶A,这是黄曲霉进行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物质。

3. 酰辅酶A的衍生物的生物合成黄曲霉将苯乙酰辅酶A进行衍生,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简单的甲基基团被添加到苯乙酰辅酶A上,从而形成了另一个关键的化合物,叫做赖氨酸。

4.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黄曲霉通过将赖氨酸与毒素前体结合,形成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毒素。

二、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因为其本身毒性很强,因此对人体健康长期处于隐患状态。

黄曲霉毒素通过以下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 消化道系统的损害黄曲霉毒素会对消化道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人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食欲难以振作,胃肠道受到刺激,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

2. 免疫系统的损害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免疫系统有着破坏性的影响,使得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同时,黄曲霉毒素还能够影响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以及免疫细胞的活性,产生一定的毒性影响。

3. 对大脑的影响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使得神经思维衰退,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还会导致人体神经系统的缺陷和运动协调能力的下降等问题。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测定及安全处置 模板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测定及安全处置 模板

政府监管:制定法 规,加强监管,确
保安全处置措施的 1
实施
社会监督:鼓励公 4
众参与,加强社会 监督,确保安全处
置措施的实施
培训教育:对相关 人员进行培训,提
2 高安全处置意识和
技能
3
企业责任:企业应
承担安全处置的责
任,确保处置措施
的实施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 的替代方案
绿色农药的研发与应用
01
绿色农药的定义:环保、安全、
谢谢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01
正确选择农药:根据作物种 02
合理使用剂量:按照说明书
类、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
上的推荐剂量使用,避免过
农药
量使用
03
安全操作:使用农药时,穿 04
妥善保管:将农药存放在儿
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
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
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05
废弃物处理:使用后的农药包 06
减少农药及黄曲霉毒素影响的政策与法规
农药减量政策:政府鼓励农民减少农药使用,推 广绿色防控技术
农药替代政策:政府支持研发和推广生物农药、 物理防治等替代技术
黄曲霉毒素监管法规:政府加强对黄曲霉毒素的 监管,确保食品和饲料安全
农药及黄曲霉毒素处置法规:政府制定农药及黄 曲霉毒素安全处置规定,确保环境安全
高效的农药
02
绿色农药的研发方向:生物农药、
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
03
绿色农药的应用:替代传统农药,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04
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
精准化、高效化
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替代品
1 谷物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谷物,如玉米、小麦、大米等 2 豆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豆类,如大豆、绿豆、红豆等 3 蔬菜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蔬菜,如菠菜、白菜、胡萝卜等 4 水果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 5 肉类食品:选择无污染的肉类,如鸡肉、牛肉、猪肉等 6 乳制品:选择无污染的乳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等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广泛分布在饲料中。

它对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 影响生长发育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和发育,使其体重增长缓慢,骨骼畸形,毛色变黯淡,运动能力下降,身体抵抗力减弱,导致家禽易患疾病。

2. 损害消化道健康黄曲霉毒素会损害家禽的消化道健康,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和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死亡。

3. 增加疾病发生率黄曲霉毒素使家禽体内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影响其免疫功能,使其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增加疾病发生率,严重影响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二、黄曲霉毒素防治措施1. 严格落实流程控制要加强饲料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控制环节,严格落实流程控制。

保持饲料储存环境干燥、通风、清洁,防止霉菌繁殖。

2. 选择优质饲料要选择无霉、低霉、优质的饲料,尽量避免使用发霉、变质、污染的饲料。

3. 保证水源安全饮用水对家禽的生产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要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防止水源污染和交叉感染。

4. 给家禽添加饲料添加剂可给家禽添加一定的饲料添加剂,如复合酶制剂、益生菌等,提高家禽消化道的健康状况,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5. 进行监测和检测要进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的批次。

同时,家禽身体状况的监测也很重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总之,黄曲霉毒素对家禽产业的影响十分严重,防治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只有加强监测检测、严格落实控制措施,并加强科学喂养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家禽的健康和安全,增加养殖效益。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它可以存在于各种饲料中,对家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以黄曲霉素(AFB1)、翻转黄曲霉素(AFB2)、半乳甘露聚糖31(AFG1)、半乳甘露聚糖2(AFG2)和黄曲霉酮(AFB5)等形式存在。

本文重点介绍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黄曲霉毒素会抑制家禽的生长发育,使得体重下降,饲料转化率增加,生产性能下降。

2. 破坏家禽的免疫功能: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得家禽易感染各种疾病,提高死亡率,降低存活率。

3. 引起家禽的疾病发生:黄曲霉毒素会引起家禽的疾病发生,如肝脏病变、颜面肌病、黄疸、下痢、厌食等。

4. 影响家禽的繁殖能力:黄曲霉毒素会影响家禽的繁殖能力,导致蛋产量下降,孵化率低下。

针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优质的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较低,因此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是预防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措施。

2. 控制饲料储存条件:黄曲霉菌在高湿度、高温度条件下容易繁殖,因此我们要注意饲料的储存条件,保持饲料干燥、通风。

3. 添加抗菌剂和防霉剂:在加工饲料时添加适量的抗菌剂和防霉剂,可以有效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4. 定期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通过定期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保障家禽的健康。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较大,会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繁殖能力。

为了防治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我们可以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控制饲料储存条件,添加抗菌剂和防霉剂,并定期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对家禽健康的危害。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极具危害的毒素,它会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障动物的健康。

本文将就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1. 对动物的直接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高度毒性的真菌毒素,它会对动物的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动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甚至出现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一旦饲料中含有较高水平的黄曲霉毒素,动物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引发严重的疾病,对畜禽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2. 对人类的间接危害除了对动物造成直接危害外,黄曲霉毒素还会通过动物食物链传递到人类体内,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可能会引发肝癌、肾损伤等严重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1. 选择优质原料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所以在选料时,应尽量选择质量好、无霉变的玉米、豆饼等原料,避免使用霉变、变质的饲料原料。

2. 保持饲料库房的清洁饲料库房是存放饲料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干燥、通风,并且经常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灰尘、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从而降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3. 加强饲料加工与存储管理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工工艺,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导致黄曲霉毒素的生成。

同时在饲料储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潮、防霉等工作,避免饲料受潮发霉而造成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4. 定期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了及时了解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情况,可以委托专业实验室进行定期的检测分析,确保饲料符合相关标准,保障动物健康。

5. 科学添加黄曲霉毒素吸附剂可以合理添加一些黄曲霉毒素吸附剂,如活性炭、膨润土等,在饲料中起到吸附黄曲霉毒素的作用,降低毒素的危害。

6. 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养殖场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要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降低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摘要】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家禽饲料污染物,对家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主要包括饲料原料和储藏条件不佳。

黄曲霉毒素会对家禽的免疫系统、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家禽曝露在黄曲霉毒素中的途径有多种,包括食用受污染的饲料、空气中的霉菌孢子等。

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方法包括加强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定期清洁饲料储存设施、注意饲料的保质期等。

最重要的是使用合格的饲料,确保家禽的健康和生长。

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治意识对于保护家禽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家禽、危害、防治、来源、曝露途径、预防、控制、污染、合格饲料、重要性。

1. 引言1.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它可以在饲料中产生并对家禽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家禽一旦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问题甚至中毒死亡。

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家禽曝露在黄曲霉毒素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饲料或饮水。

黄曲霉毒素可以在饲料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并残留,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风险。

预防和控制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方法包括清洁卫生、控制湿度、及时更换饲料等措施。

使用合格饲料也是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重要措施,只有确保饲料质量符合标准,才能保障家禽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家禽的生产损失,保障家禽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2. 正文2.1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毒素。

这两种真菌通常存在于土壤中,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可以在谷物、豆类、坚果等食物上繁殖并产生毒素。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能够污染各种饲料,特别是玉米等谷
类作物。

黄曲霉毒素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是B1型黄曲霉毒素(B1 toxin)。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营养价值
饲料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会降低饲料的能量和营养价值,因为动物本身无法消耗和利用
这种毒素。

2. 影响动物生长
黄曲霉毒素会影响饲料的可口性和营养吸收,导致动物生长缓慢,并增加发育异常和
死亡率的风险。

3. 损害消化器官和呼吸系统
黄曲霉毒素会损害动物的消化器官和呼吸系统,因为它可能导致动物食欲不振、腹泻、呼吸急促、嗜睡和疲劳等症状。

4. 增加肿瘤和癌症的风险
黄曲霉毒素与某些肿瘤和癌症的发生有关,因为它可能引起DNA损伤,从而增加细胞
变异、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为了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确保饲料生产过程的卫生和良好管理
包括种植、运输、贮存、加工和分装等过程的卫生和良好管理,可以降低饲料中黄曲
霉毒素的污染率。

2. 使用抗菌剂和防腐剂
为了控制黄曲霉的生长和繁殖,饲料生产商可以添加抗菌剂和防腐剂,以保护谷物和
饲料的质量。

3. 定期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应该定期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以及加工过程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菌
的存在,以保证饲料质量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饲料质量的污染率,以确保动物饲料的安全和健康。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产生的一类毒素,它在饲料中的含量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黄曲霉毒素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它们都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动物的肝脏造成损害: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因此对肝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肝功能受损和肝细胞变性,进而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2. 对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黄曲霉毒素还会影响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得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发生凋亡和功能受损,降低了动物的免疫功能,增加了动物患病的风险。

3. 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长期摄入会导致动物的生长速度减缓,体重增长受到限制,甚至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选择: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原料,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原料进行生产。

2. 加强饲料生产的卫生管理: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3. 使用抗氧化剂和防霉剂:在饲料生产中,可以适量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霉剂,能够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减少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4. 加强饲料的检测和监控:在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和监控,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动物摄入含有毒素的饲料。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要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管理和监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保障动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及其制品中,如谷物、豆类、坚果、蔬菜等。

当动物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及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进行详细介绍。

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性:黄曲霉毒素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B类致癌物质,即“可能对人类有致癌风险”。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可能增加动物罹患癌症的风险。

2.免疫抑制:黄曲霉毒素会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动物的免疫能力,使动物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发生疾病。

3.肝损伤:黄曲霉毒素主要在动物体内经肝脏代谢排泄,长期摄入大量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细胞损伤,甚至导致肝功能异常。

1.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黄曲霉毒素主要由真菌产生,而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

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加强储存管理,防止饲料潮湿霉变,是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关键。

2.加工处理:黄曲霉毒素可以通过烘干、蒸汽处理、高温处理等方式进行破坏。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降低或去除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3.使用有效的防霉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有效的防霉剂,如有机酸、吸附剂等,有助于控制黄曲霉的生长,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4.加强监测和检验:定期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监测和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5.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饲喂量,避免过量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危害不可小觑,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均有不良影响。

要从源头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加强监测和检验,加工处理饲料,合理饲养管理,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风险,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

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

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是指对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限制和规定,以确保稻谷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因此制定严格的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非常重要。

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引起肝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以及导致胎儿畸形、基因突变等。

因此,控制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对于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二、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的制定为了控制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10微克/千克,黄曲霉毒素总量的限量为20微克/千克。

这个标准的制定主要基于对人民健康的保护,同时考虑了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

三、稻谷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要控制稻谷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必须对其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稻谷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免疫分析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被广泛采用。

四、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制定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实施和监督。

政府需要加强对稻谷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稻谷进行销毁或深加工处理。

同时,对粮食收购和储存环节也要加强管理,防止因潮湿、霉变等原因导致稻谷中产生黄曲霉毒素。

此外,还要加强公众对稻谷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稻谷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

总之,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稻谷黄曲霉毒素标准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政府需要加强对稻谷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企业则需要加强自我约束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共同推动稻谷产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黄曲霉素的危害

黄曲霉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

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

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

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测定黄曲霉毒素方法有哪些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

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

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毒素及其危害

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毒素及其危害

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毒素及其危害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中的生物毒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生物毒素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分泌的有毒物质。

虽然它们只是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物,但其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对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毒素及其危害进行分析。

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属真菌分泌的一种毒素,这种真菌在面包、面粉、豆类、米、花生等食品中都有可能污染。

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致畸、致乳腺癌等危害。

暴露在黄曲霉毒素中的人,会出现呕吐、腹泻、黄疸等症状。

2. 毒蕈碱毒蕈碱是由鬼笔菌属真菌分泌的一种毒素,这种真菌主要生长在蘑菇、小麦、黑麦、燕麦等食品中。

毒蕈碱会破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系统,导致人体出现嗜睡、头痛、呕吐等症状。

3. 肉毒素肉毒素是一种由肉毒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主要污染肉类、蔬菜和鱼类等食品。

被肉毒素污染的食品,通常不具备异味和异味。

肉毒素能破坏人体神经系统,导致人体麻痹、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由肉毒素导致的食物中毒死亡率相当高。

4. 沙门氏菌毒素沙门氏菌毒素是由沙门氏菌分泌的毒素,这种菌属存在于家禽、肉类和鸡蛋等食品中,食用这些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就会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腹泻等。

5. 病毒除上述几种常见的生物毒素外,病毒也是食品中一种常见的致病来源。

病毒可通过果汁、未煮熟的蔬菜和水果、污染的肉制品等食品传播。

食用这些食品,容易感染诺如病毒、腺病毒、肠病毒等,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

此外,还有霉菌毒素、大肠杆菌O157等食品中的生物毒素,这些毒素能够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引起食物中毒,严重的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健康。

为减少因食品中毒素引发的健康危害,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知晓食品中常见的毒素种类,学会正确的处理食材烹饪食品。

只有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才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它会存在于各种粮食、豆类、坚果、肉类等食品中。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是非常必要的。

二、检测黄曲霉毒素在采购粮食和食品时,我们需要注意是否有检测报告。

如果没有检测报告或者检测结果超标,则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三、去除方法1. 清洗: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清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几次。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表面附着的黄曲霉菌及其孢子。

2. 烘干:将清洗过后的粮食或者豆类晾干,并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2-3天。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残留在表面和内部的黄曲霉孢子。

3. 浸泡: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盐水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几次。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黄曲霉毒素。

4. 煮沸: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煮沸10-20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地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使其失去毒性。

5. 冷藏:将食品放入冰箱中冷藏,可以有效地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但需要注意的是,冷藏只能延缓食品变质的时间,并不能完全去除黄曲霉毒素。

6. 选择优质食品:在购买粮食和食品时,应选择优质、新鲜、无霉变的产品。

这样可以降低摄入黄曲霉毒素的概率。

四、注意事项1. 上述方法只能减少或去除部分黄曲霉毒素,不能完全消除。

2. 在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并使用干净的器具。

3. 食品保存时应密封保存,并避免受潮受潜在污染。

4. 如果怀疑食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

五、结语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在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并使用干净的器具。

同时,在购买粮食和食品时,应选择优质、新鲜、无霉变的产品。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正文(篇1)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致癌的话主要导致消化道肿瘤,比如食道癌、胆管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层分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国内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测量方法。

2.酶联免疫法:这是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方法。

3.液相色谱法:可准确分离黄曲霉素的各种毒素,检测准确度高。

4.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 10 种。

5.试剂盒法:现在检测粮食,饲料里面霉菌毒素主要就是试剂盒(ELISA) 法。

目录(篇2)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正文(篇2)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以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致癌的话主要导致消化道肿瘤,比如食道癌、胆管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层分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国内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测量方法。

2.酶联免疫法:这是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方法。

3.液相色谱法:可准确分离黄曲霉素的各种毒素,检测准确度高。

4.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 10 种。

5.试剂盒法:这是目前检测粮食,饲料里面霉菌毒素主要采用的方法。

目录(篇3)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3.检测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性正文(篇3)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以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存在于各种谷物和饲料中。

由于其毒性很强,能够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危害
黄曲霉毒素能够对饲料中的动物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

以下是黄曲霉毒素带来的主要危害:
1. 免疫系统
黄曲霉毒素能够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2. 消化系统
饲料中含有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能够造成动物的消化系统紊乱,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等症状。

3. 生殖系统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生殖系统有很大的影响,阻碍了生殖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生殖能力下降。

预防
1. 保持饲料的干燥
黄曲霉多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繁殖,因此,保持饲料的干燥是预防黄曲霉毒素的一种有效措施。

可以使用干燥剂或对饲料进行干燥处理。

2. 提高饲料质量
通过选择优质的饲料或对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防腐处理,可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3. 控制饲料的保存期限
正确地控制饲料的保存期限,可以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增加。

4. 定期检测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为了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应定期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预防和控制,保证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正常运转。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对禽畜特别是家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不仅影响了禽类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对家禽的健康和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正确了解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1. 影响生长发育:在鸡、鸭、鹅等家禽的饲料中,黄曲霉毒素会大量积累,导致禽类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会导致家禽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

2. 损害免疫系统:黄曲霉毒素会对家禽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家禽的抗病能力,增加家禽患病的风险。

长期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会导致家禽频繁发生疾病,影响养殖效益。

3. 危害生殖系统: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生殖系统也会造成危害,导致家禽的生殖能力下降,孵化率降低,影响家禽的繁殖效益。

二、黄曲霉毒素的防治措施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应当加强对饲料原料的质量检查,避免使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采购符合安全标准的饲料原料。

2. 合理保管和使用饲料:饲料储存应当注意通风干燥,避免受到霉菌的污染,使用完整的防潮、防霉措施,确保饲料的安全性。

3. 加强饲料生产管理:饲料生产过程中应当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筛选,采取合理的防霉、除霉措施,确保生产出的饲料符合安全标准。

4. 使用防霉剂和解毒剂:可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合适的防霉剂和解毒剂,如纤维素酶、氧化锌等,有效降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5. 定期检测: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家禽的饲料安全。

三、结语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是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代养殖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保障家禽的健康和生产安全,养殖户需加强对饲料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黄曲霉毒素对家禽造成的危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对于黄曲霉毒素危害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家禽的养殖安全和生产效益。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类有毒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饲料中,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 引起急性中毒:摄入大量含有高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可导致动物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急性中毒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神经功能障碍等。

2. 影响消化系统:黄曲霉毒素能够引起动物的消化系统病变,表现为肠道炎症、溃疡、出血等,导致食物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3. 抗营养作用:黄曲霉毒素能够抑制动物体内某些重要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如蛋白质合成、维生素A合成等,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4. 免疫抑制:黄曲霉毒素可以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增加动物患病的风险。

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饲料储存和保管:要注意饲料的贮存条件,避免饲料受潮和霉变。

最好选择密闭的容器储存饲料,并定期清理和消毒储存容器。

2. 饲料筛选和购买:购买饲料时要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避免购买过期或霉变的饲料。

3. 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控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要控制水分含量,避免饲料受潮和霉变。

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杂质的去除和清洁设备的维护,避免细菌、霉菌等的污染。

4. 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黄曲霉毒素吸附剂,如活性炭、高岭土等,能够有效吸附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降低对动物的危害。

5. 定期检测和监测: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了解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对动物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十分严重,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病变、抗营养作用和免疫抑制等问题。

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需要从饲料储存和保管、饲料筛选和购买、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控制、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等方面入手。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毒素污染问题,它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污染,包括玉米、小麦、大米、谷物饼干等。

一旦动物摄入了受污染的饲料,就会导致中毒症状,严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和污染,对于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1.对动物健康的危害黄曲霉毒素主要对动物的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动物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长期摄入受污染饲料的动物容易出现厌食、消瘦、体重下降、毛色暗淡、脱毛甚至死亡等症状,对于家禽、畜牧业和养殖业来说,这些情况将直接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黄曲霉毒素不仅对动物的健康产生危害,还会通过动物产品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受污染饲料所养动物产生的肉、蛋、奶中也会残留有毒素,进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长期摄入受污染动物产品的人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肝损伤等。

3.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造成了动物健康状况的下降,导致了畜禽养殖业的损失。

由于动物产品的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畜禽产品的销售价值。

这无疑对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1.饲料原料的存储管理保持饲料原料的干燥和通风,防止潮湿和霉菌的滋生。

在存储饲料原料时,箱体或仓库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水分进入堆放的原料,减少霉菌的生长。

2.饲料生产过程的控制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加工设备和生产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霉菌的传播。

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避免加工设备受到霉菌污染。

3.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和抗霉剂是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方法。

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BHT、BHA、硫代乙基二磷酸酯等,可有效防止饲料中油脂和脂肪被氧化而产生毒素。

抗霉剂如丙酸钙、山梨酸钠等,可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由寄生曲霉和产毒的黄曲霉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有很强
的致癌性。

许多粮油食品、饲料等都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生产。

因此研究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非常必要。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代谢化合产物,发生范围分布世界各地,通过感染食物和饲料,致使家禽、家畜及人类发生黄曲霉中毒及各种并发疾病,是目前人们认识最多,研究最广的一种真菌毒素。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和动物健康的有毒致癌物质。

根据其分子结构与感染方式的不同,黄曲霉毒素分为G1,G2,B1,B2,其化学分
子结构式分别为B1(C17H12O6),B2(C17H14O6),G1(C17H12O7),G2(C17H14O7)后来又在奶中分离出M1和M2 ,G和B的命名分别来自毒素在紫外光下发出的绿色荧光Green和蓝色荧光Blue,M则是由于它最早发生于奶中mike。

黄曲霉毒素对粮油食品的危害;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素B1最常见,而且毒性也最强,是真菌毒素中致癌力最强的一种。

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检出率比较高。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谷物供应的25%受霉菌毒素污染,其中,每年至少有2% 的农产品因黄曲霉素污染而报废,世界上已有大约100 个家对食品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做了严格限量要求。

我国花生及制品、食用
油、油料饼粕及饲料和玉米、大米等农产品及食品的黄曲霉素污染比较严重,其中,以花生和玉米的污染最为严重,成为一些地区肝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性食品的危害:已证实,几乎所有谷物、饲草和各种食品(包括畜产品)都可作为黄曲霉产生、生长基质,都有可能在被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污染后产生黄曲霉毒素。

但动物源性食品不同于植物源性产品的特征是,活体动物一般不会发生黄曲霉菌或寄生曲霉菌的自然繁殖,因此不会像植物源性产品那样,在植物生长、获环节受到土壤、病害、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毒素。

但在动物源产品加工、包装、储存等后期,“冷链”传递的失控或包装材料的污染却可能导致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是动物源性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

由于动物源性产品,特别像牛奶这样的产品,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后没有明显的感官特征(不能像花生等产品对霉变粒进行挑选),使得人们对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动物源性产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由直接污染或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饲料2 种途径引起,因此其控制措施就应针对原因进行研究。

其中对于动物源性产品在加工、储藏、包装等环节的控制,主要应遵循食品卫生的操作规范,对特殊动物产品生产工艺进行监测,调整最佳工艺条件等。

动物源性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重点应是饲料的控制,此外还应深入研究奶类产品中黄曲霉毒素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危害,归根还是对人身体的危害。

人们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和食品,牲畜使用被
污染的饲料后均可引起中毒。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和强致癌物质。

黄曲霉毒素的
LD 50 ( 半数动物致死量) 为0. 249 mg / kg,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 倍,是砒霜的68 倍。

黄曲霉毒素主要通过食物摄入后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在肝脏,在肾脏、血液、肌肉和脂肪中也有少量分布,体内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去甲基化和环氧化等作用,主要代谢产物也具有毒性或致癌、致突变作用。

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急性毒性,也有显著的慢性毒性。

人摄入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前期症状为发烧、呕吐、厌食、黄疸,继而出现腹水,下肢浮肿并很快死亡。

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国内外都有过报道,其中以1974 年印度发生的中毒事件最为严重:印度西部两个邦中200 多个村庄皆以玉米为主食,由于当年雨水过多,造成玉米严重霉变,村民食用霉变玉米后导致397 人中毒,106 人死亡,尸检及病理实
验证明,这次中毒事件的原因是黄曲霉毒素B1中毒。

而慢性毒性表现为生长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体重减轻,诱发肝癌等。

总之,黄曲霉毒素是危害最严重,污染最普遍的一种!它可使人发生肝中毒、肝硬变、肝癌。

畜禽受害可导致生产性能降低,生长速度减慢,产蛋产奶量减少;饲料报酬率降低,还能损害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动物抵抗力下降,生病乃至死亡。

有关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技术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目前有待开展的一个研究领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出最有效的黄曲霉毒素的防控技术,造福大家。

参考文献
1.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方法.
2.食品常见真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止措施
3.动物源性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研究
4.霉菌毒素危害奶业的特点及其应对措施.
5.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报告
6.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