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7章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解析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社会分层与流动解析

•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 1.从流动的动因上分 • 结构性流动:由社会因素引起的、非本人意愿 的流动。 • 自由流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 • 2.从流动的方向上分 • 水平流动:在同一社会地位之间横向流动。 • 垂直流动:可分为上向流动和下向流动。 • 3.从流动主体分 • 代内流动:个体一生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
• 第二,划分标准不同: • 阶级是一元的经济标准 • 阶层可以是一元的、多元的、也可以是复 合的标准。 • 第三,存在时间不同 • 阶级是历史范畴 • 阶层是永恒范畴。
2.社会分层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社会分层主要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造成 阶层隔阂。 • 交往原则——趋同性
二、社会分层标准
1.收入 2.职业 3.受教育程度 4.权力
四、我国的社会流动问题
• (二)社会流动的条件
• 1.社会因素—决定了社会流动的规模和频率 •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 平。 •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分化出新的、地位较高的 职位,并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吸引人们上向 流动。 • (2)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它直接影响社会 流动的难易程度。 • 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劳动力流动受价值规 律的支配,劳动者在法律上有自由迁徙、自由 择业的权利,人为约束少,流动较多。
• 中国的社会分层以1978年为界 • 78年以前分层简单,之后复杂。 •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课题组 •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 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 • • • • • • • • • •
十大社会阶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经理人员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 过渡性特殊阶层

社会学概论-第7章--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第7章--社会组织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1 社会组织的定义
• 社会组织的含义 • 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社会组织实质上是一种建立
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群体活动的形式。 • 它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类一切共同活动的群体,
既包括家庭、家族、和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也包括政府、政 党、企业、学校、医院和宗教团体等次级社会群体。狭义的社 会组织主要是指次级社会群体,即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的目标 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协作性的群体。 (1) (P100)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1 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的形成
村落、社区
原始群、
家庭、氏族、

家族






体 生产力不发达
熟人社会
业 缘 群 体
政治、经 济、文化 等组织
趣 缘 群 体
基于兴趣、 爱好而结 成的组织
劳动分工复杂、 陌生人社会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1 社会组织的定义
矩阵型
公司总裁
项目小组1
职能1 A11
职能2 A12
职能3 A13
项目小组2
B21
B22
B23
项目小组3
C31
C32
C33
组织结 构形式 直线型
职能型
直线型
矩阵型
事业部 型
主要优点
●管理结构简单 ●指挥命令关系清晰、统一 ●决策迅速 ●管理费用低 ●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人 才的作用 ●管理工作细致、深入
纪律和程序。包括规章、法规、内部细则、命令、奖惩制度和 达成任务的时间表。 • 正式结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使组织高效率地达成目标。每 个成员分担不同的任务,与别的成员的关系和互动模式,约束 和奖励手段等等。 • 以正式结构为主的组织就是正式组织。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第七章 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第七章 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第七章社会互动一、填空题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情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答案】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性关系【解析】社会互动的情境,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来分,有三种情境:①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暖、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

②工具关系,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交往时发生的关系。

③混合性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

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

二、选择题社会角色失调的情况有()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A.角色冲突B.角色混乱C.角色颠倒D.角色失败E.角色扮演【答案】AD【解析】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

角色失调是角色扮演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如果处理得当,角色失调会推动角色的重构,从而使角色扮演过程更加完善;反之,则可能导致角色的冲突与失败,使角色扮演中断。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①角色距离;②角色冲突;③角色不清;④角色中断;⑤角色失败。

三、概念题1.社会互动[中财2011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戏剧论(戈夫曼)答: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社会学概论___社区

社会学概论___社区

二、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一)行政主导:从资源垄断到政策引导 1、行政主导型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呈现波动性特点 2、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发展中的行政主导作用增强 3、政府力量主要体现在制定城市化政策和调动城
市化发展资源
二、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二)发展路径:从单向到双向 1、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是一种由政府发动和提供资
2000年中发办23号文《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 建设的意见》,确定了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 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 广泛参与的新的社区建设工作体系,明确了社区 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目标任 务。
从此,来自基层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开始以始 料未及的速度蓬勃发展起来,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督促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已成为今天城市政府与居民共同追求的目 标。
可见,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 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 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 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 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第三节 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我国一般都用城镇化这一概念,近年来逐渐用 城市化替代了城镇化。
第三节 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三、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涌入城市的剩余劳动力远远超过城市 的容纳能力。
郊区化:居民和商业、工业企业从城市中心向郊区 的转移。最终结果是把郊区的乡村用地变成城市用 地,把郊区变为市区
2000年10月9日,民政部上报中央《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 区建设的意见》, 2000年中发办23号文,标志着由政府推 动的以民主自治为核心的社区建设,启动了中国城市社区民 主自治的进程。

《社会学概论》7.越轨行为

《社会学概论》7.越轨行为
♪ ♪ ♪ ♪ ♪ ♪ ♪ ♪ ♪ 1.越轨行为的社会危害 第一,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稳定。 第二,破坏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第三,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越轨行为的积极作用 第一,积极的越轨行为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第三,越轨行为可以从反面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第四,越轨行为可以成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预警器。
第二节 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
♪ ♪ ♪ ♪ ♪ ♪ ♪ 一、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以及心理因素的解释 1.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有机体来解释越轨 赤道 月相 个体生态学 2.用心理因素来解释越轨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控制理论、防范理论 汉斯.艾森克:外向性格 阿尔伯特.班杜拉:越轨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二、社会学的解释
♪ ♪ ♪ ♪ ♪ ♪ ♪ ♪ ♪ 1.社会失范理论 迪尔凯姆:失范 默顿: 五种方式对社会失范的困境作出反应: (1)遵从 (2)革新 (3)仪式主义 (4)隐退主义 (5)反叛
♪ ♪ ♪ ♪ ♪
2.亚文化理论 亚文化理论将越轨行为视为一种文化所规定的社会行为。 亚文化群体的特征: 3.标签理论 布鲁默: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 给人们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素。 ♪ 埃德文.雷梅特:两种越轨行为 ♪ 霍华德.贝克尔:越轨者身份常常成了他的主要身份。
♪ ♪ ♪ ♪ ♪ ♪ ♪
3、社会越轨的类型 不适当行为 异常行为 自毁行为 不道德行为 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二、越轨行为的界定
♪ 1.医学标准 ♪ 医学标准依靠的是科学的诊断手段。 ♪ 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在社会生活中 是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而这 种行为当中就孕育着道德的和价值的含义 。
三、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 1.改变社会规范 ♪ 2.消除产生越轨行为的社会条件和形成原因 ♪ 3.加大越轨行为的成本

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群体和组织

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群体和组织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之比较
初级群体
包含了每个参与者的多种 角色和利益
每个参与者的全部人格投 入
包含大量自由的交往 充满个性特征与情感 别人不容易替代
次级群体
一般只包括每个参与者的 一种角色与利益
参与者只投入了与情景具 体相关的那些方面的人格
与特殊关系主体的局部交 往
相对无个性 无情感交流 参与者可以互相替换
初级社会群体概述
库利: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是指成员间有 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的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 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这种群体反映着 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 活的基本单位
在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 指家庭 相邻家庭组成的地域性群体——邻里 以及儿童游戏群体
组织决策:四个阶段 组织沟通:形式 组织控制: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 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2. 确定的目标; 3. 规范性的章程; 4. 权威的领导体系; 5. 物质基础 包括资金 设备 活动场所等
社会组织的特征
组织目标的特定性和明确性 组织成员的契约性关系 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组织结构的复杂性
社会组织的结构
概念: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 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
分类: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所 设置的;并由组织规章正式规定的各层次 各职 能部门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表现为结 构图
非正式结构;如中国组织中的私人关系 派系 关 系网等
山东某 铝业 结构图
7 3什么是组织
广义: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 群体形式;包括氏族 家庭 政府 军队 学校等;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社会互动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类型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2、竞争 • 竞争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 夺。 • 竞争具有以下特点: ✓ 首先,它必须是人们对于同一个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 就不会形成竞争。 ✓ 其次,这个被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即一 个人或者一些人夺取到了目标就意
3、广度 •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
4、频度 • 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类型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1、合作 • 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 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
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 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目标。
书籍、图形、电话和互联网等手段进行 信息交流,形成社会互动。 ✓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 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 (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 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 熟悉情境主要是指我们与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的场合。家庭成员、亲戚朋友、 邻居、下班后的同事之间的交往就属此 类。这时互动双方并没有特定的目的,行为方式上可以较为随便,不必严守工作规则或社交礼貌,按社会习俗行事即 可。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根据互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来分,有情感关系、工具关系和混合关系三种情境。
• 情感关系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它可以满 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 需要。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自考版)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与组织(自考版)

• 三、初级群体 • 涵义: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 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 初级群体特征 • ①规模小 • ②是有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 ③是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表现 • ④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 • ⑤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 初级群体类型: ①家庭 ②邻里 ③伙伴群体 • 初级群体的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初级群体出现 了衰退和外移的趋势。
第二节
组织和组织理论
• 一、组织的概念: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 而有计划的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的结构的 制度化的群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 社会。组织的普遍存在提高了人民的社会活动 效率,延伸和扩展人类自身的能力。
• 二、组织过程 • (一)组织决策 • 概念:是指组织成员从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 进行选择决断,以期最优化地达到组织目标的 过程。 • 过程: 四个阶段①情报阶段②设计阶段③抉择阶段 ④审查阶段
• (三)科层制优点和弊端 优点:相比其它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 管理效率高 弊端: 1、形式方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 科层制强调严格照章办事,过度的照章办事会产生形式主 义的弊端,即组织成员将把照章办事本身视为首要的甚至 唯一的行动准则,而真正的组织目标反而不被人重视。 • (2)繁文缛节。 • 科层制强调组织各部门和成员之间的各种交涉应具有正式 性,通常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或特定的仪式来进行,由此会 产生繁文缛节的弊端。过多的公文往来和举行仪式将大大 降低组织的工作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 (3)用人困境。 • 科层制规定按规章给予晋升的机会,会产生源于“彼得原 理”的用人困境问题。指个人的晋升往往依据其在当前职 位上的表现,而非依据此人是否具有所将晋升的那个职位 的能力。由此会造成能力不充分的人不恰当地占据了较高 的职位,从而降低了组织的行动能力。

第七章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第七章 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
二、社会互动的性质
按韦伯对社会行动种类的划分:
理性互动----工具理性,利益是交往的目的,
感情交换只是手段;
非理性互动----价值理性,感情既是交往的目
的,也是交往的手段;
混合型互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互动通常
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
+ 三、社会互动的维度
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 两个最基本向度: 情感上的亲疏爱憎(遵循回报性)和地位上的尊卑(遵 循互补性) 。
简言之,我们并不是直接对其他人作出反应,而是根据我们的 文化所提供的和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所学得的知识和规范, 去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
+ 四、本土方法论
“本土方法论”由哈罗德·加芬克尔提出,又译做“民俗方法 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 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但是,如果违背了这些 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即通常的社会互动是基于既成的习 惯,习惯简化了反应的过程。
3.集体行为的特征
自发性、狂热性、暂时性、 无规范性、人数众多
+
4.集体行为发生的原因 :
集体行为
(1)结构性压力,如经济萧条、自然灾害、失业、社会不 平等等结构性因素对社会中的一部人会造成了心理压力。
(2)意外事件的发生,人们对意外事件没有准备,而已有 的经验和正常的规则与办法又不足以应付突然的变化。
第五,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 识自己,形成和修正自我概念。
+
2.当代符号互动论发展
芝加哥学派----以布鲁姆(Leonard Broom)(米德的学生)为代表的芝加 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第七章社会互动1、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格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类型:①根据参与人数划分:二人互动、三人互动与多人互动②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③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熟悉情境互动、生活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④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⑤根据社会互动主体间的利益、权力关系及其性质划分: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2、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

①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②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③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3、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提出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

他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取向、评价、控制、决定、紧张和整合等六项功能性问题,互动可分为下列阶段:①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

②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③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可能会重复某一阶段,在互动的各阶段中往往伴随情绪因素,在多人互动中,人们与谁互动,进行哪方面的互动都有较强的选择性。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①敌对或竞争。

这是最初级和基本的社会互动。

[练习]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

[练习]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群体

第七章群体第一节什么是群体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它是社会和个人的中介。

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5)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二、群体的类型(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

初级群体又称作为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初级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

次级群体又称作为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正式群体也就是社会组织。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不同,它不是由上级社会结构组织起来的,而是在成员个人倡议的基础上建立的。

因此,一般说来,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如朋友群、游伴群等。

非正式群体既存在于这鞥是群体之外,也可以在正式群体内部形成。

(三)内群体和外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内群体和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群。

这连个概念由萨姆纳在《民俗轮》一书中最先提出。

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而那些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就属于外群体。

(四)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和成员群体是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成员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互相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参照群体不是人们所属的群体,而是个人心目中想要加入或理想中的群体,它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常常是参照这个人的目标或标准。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越轨行为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越轨行为

❖ 社会失范理论、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差
异交往理论等。
精选2021版课件
14
1. 社会失范理论
❖ 迪尔凯姆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概念之一就是 “失范”(Anomie)。失范也称为社会反常
态,指价值观发生冲突、趋于淡漠,甚至消 失的社会状态。
❖ 迪尔凯姆认为,当现有的社会结构不再对个
人的需要加以控制时,失范的状态就会产生。
❖ (4)它们是一个发挥某种功能的单位,也就是说它 们至少能够为了某些目标而作为一个整体行动。
❖ (5)它们意识到自己是在某些方向与主体社会相离 异的单位。
精选2021版课件
18
3. 标签理论
❖ 标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该理 论吸收了符号互动理论的一些基本假定作为 自己的理论起点。
❖ 其有关越轨的基本观点是:
第七章 越轨行为
精选2021版课件
1
❖ 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 现象。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 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 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 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精选2021版课件
2
第一节 越轨行为
❖ 为越轨下定义是件困难的事。(熟悉又陌生)
❖ 阿尔伯特·柯亨为今日美国社会中万花筒似的 越轨现实勾勒出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
❖ (2)革新,即接受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但拒绝社会所 认可的手段。
❖ (3)仪式主义,即接受社会所认可的手段,但拒绝文 化所倡导的目标。
❖ (4)隐退主义,即既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也拒绝 社会所认可的手段。
❖ (5)反叛,即拒绝文化所倡导的目标和社会所认可的
手段,并代之以新的目精选标202和1版课新件 的手段。

社会学概论第7章

社会学概论第7章

本章序号及名称第七章社会群体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社会群体的类型以及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同时对初级群体的概念做详尽的介绍,加深有关初级群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及作用的探讨,使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

本章重点难点1.社会群体的特征;2.群体内部关系;3.初级群体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一、人类的群体生活结群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中的任何个体都离不开群体,都从属于一定的群体。

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不在社会生存的人,不是禽兽就是神明。

”那么,人类为什么选择结群的方式进行生活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首先,是劳动的需要。

劳动需要合作,这就决定了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性。

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进行生产的合作性就愈来愈成为必然。

有分工就必然有合作,否则就无法完成生产活动。

其次,是安全的需要。

人类结群不仅仅在于生产,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

只有联合起来结成一定的群体,才会有大于个人的强大力量。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立的个体在逍到危险时有恐惧的感觉,感到自身不安全,当个体和他人在一起结合成群体时,就减少或避免恐惧感,产生安全的感觉。

第三,精神上的需要。

离开了群体生活,人思想、感情非但不能产生,也没有了表达和交流的对象。

由此可见,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就成为人类选择结群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群体的含义和要素社会学所讲群体概念的最主要视角是将群体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作为组成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理解。

1、定义: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结合而成的,但并不是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之为群体。

一般来讲,只有具备下列几个要素的人才能构成为群体:2、群体的特征或要素(1)有一定数量的成员和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2)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社会群体的关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对群体的隶属关系;另一方面是群体内的成员关系。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 三、我国社会救助的现状 •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水灾、旱灾 、风灾 、雪灾、地震等。 • “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 葬 • “五保对象”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 形式。
• 四、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 (一)变单纯的社会救助为生活救助与生 产扶持相结合。 • (二)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化进 程 • (三)根据国家的救助方针,积极推进救 灾改革 • 1、实行救灾款包干,探索救灾分级管理的 路子
第七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其对象
•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原始形态,是最低层 次的社会保障,它只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种群体运用掌 握的资金、实物、服务手段,通过一定机构 和专业人员,按照科学的工作方法,向无生 活来源、丧失工作能力者,以及向生活在“ 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 ,向一时遭受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 ,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以使被救助者 能继续生存下去。
7、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是() A.公民可以无条件地享受 B.承认救助公民是政府的义务 C.社会救助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 D.社会救助是较高层次的保障 8、“五保”不包括 ( ) A.保吃B.保穿 C.保住D.保富
• • • • •
9、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 ) A.自然灾害救助 B.洪水、地震救助 C.孤、寡、病、残救助 D.城乡贫困救助 E.伤残军人救助 10、现代社会救助的目标是保障公民享有 _________。 • 11、我国社会救助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大力 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________。
• 3)救助的依据不同。工业化以前是无法可依;现 代社会的救助是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建立在立法基础上的社会事业,并构成社会 政策的一部分。 • 4)救助的管理水平、方式不同。工业化以前,私 人救济无所谓管理;现代社会救助不仅有一套建立 在科学基础上的专门机构,而且管理人员经过专业 教育,会利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享受社会救助的程度 • 5)救助的基本原则不同。工业化以前救助作为一 种恩赐,是纯消极的;现代社会救助贯彻“以工代 赈”和“生产自救”、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 我国社会救助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按造 成贫困的主要原因相应设置了自然灾害救 助、孤寡病残救助、城乡贫困户救助。

社会学概论精编第三版第7章社会互动

社会学概论精编第三版第7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布鲁默): o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 o第二、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o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
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 们自己交流。”
社会互动的理论
• 顾客把账单交给收银员,并掏出钱包。收银员准备收钱并找 零。他们对于账单的行动都是基于他们所赋予账单的意义, 这种意义是他们共享的——互动论的第一条原理
里登台表演。由于戈夫曼把人们的活动比作剧院里 的演出,从戏剧的角度研究社会互动,因而,他的 理论被成为“戏剧论”。 戈夫曼认为,在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 试图控制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 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 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为“印象管理”。他认为,在 互动中,个人的行为由满足自己的需要转变为满足 他人的需要。
因此,戈夫曼指出,成功的形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
社会互动的理论
就业面试中的印象管理:
面试前要准备什么: • 汇集信息:了解自己、了解用人单位 • 对对方可能问的问题进行设计(专业、性格、你对公司的疑问、对职位的心理准备等) • 带好详细的材料 • 做好前台的各种准备 • 别紧张,要自信。 • 要熟练的描述自己的技能。 • 交谈时敢于直视对方眼睛。 • 做一个好听众。 • 对不适于回答的问题可以有意忽视。 • 就自己申请的工作表明自己的兴趣。 • 结束前安排了解结果的方式,给自己留出思考时间。
社会互动的涵义
当两个陌生人在城市的大街上迎面而过… 请两位同学表现该场景,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的目 光… ➢ 他们一直盯着对方看,直到擦身而过? ➢ or,他们在一定距离内将目光投向他处?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社会组织
中外黑社会组织现状:
2、现代社会是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传统社会:
二、社会组织的涵义
什么是组织? 广义:泛指一切社会群体 狭义:次级群体 三种视角: 理性系统: 自然系统: 开放系统: 定义: 组织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在与环境的互动 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关系和结构模式 的社会实体。
三、组织的基本要素:
1、参与者 :成员准入标准、资格
2、目标体系:个人目标、组织目标
3、组织结构:
规范结构:规范、职位、角色和权威
“应该怎么样” 行动结构:“实际怎么样”
4、技术:硬件、软件技术
5、组织环境 :外界社会环境
四、社会组织的特征
1、组织目标的特定性和明确性 2、组织成员的契约性关系:位置与角色
一、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一)正式结构 ~指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 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是经 过精心设计的组织形态 正式结构的构成要素: 职位:数量、类别、要求等 部门:相关职位的稳定组合:经常化、程 序化、制度化 正式结构的主要形式:
1、传统形式的组织结构
(1)直线制
二、组织权力结构
1、 集权 和 分权 2、家长制与科层制
3、官僚主义问题:P190
家长制 决策
制度
科层制 经组织集体讨论决定,行政部分 执行
事本主义,公事公办
凭家长(长官)意志,一言堂
没有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 只依据个人直觉、经验、 惯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传统权威(世袭制、终身 制) 个人委任制(建立在成员 对家长效忠、服从之上, 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分层不明或简单化,分工 不明,责任不清,推委、 扯皮
(2)职能制 (3)直线参谋制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越轨行为剖析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越轨行为剖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卷》中对 越轨所做的定义是:


越轨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又称为离轨行 为或偏离行为。越轨行为的特点有: (1)具有相对性,即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 件下才成为越轨行为。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中的越 轨行为,在另一群体中可能是正常或正当的行为; (2)必是违反重要的规范; (3)是多数人不赞同的行为; (4)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问题; (5)越轨的程度以及受到惩罚的程度取决于该行为 触犯规范的重要性。

一、越轨的含义

对于越轨的含义,道格拉斯认为,我们 应使用一种不封闭的定义,它有助于在现实 生活表明我们正在研究的东西。他将越轨定 义为:“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判定是违反其准 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为 了理解这一点,道格拉斯设计了一种上大下 小的“越轨漏斗”,其中装满了各种可能的定义。
2. 价值标准
以道德、习俗或价值观作为认定越轨的准 则,这是最为总要也是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标 准。因为不需要借助于纯科学的手段就可以表 达对越轨的态度,这恰恰是反实证主义学派的 基本立场和研究方式,因此这是从本体的意义 上理解越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在现实中,实证研究同样也要伴随着思辨 的方式的越轨的价值含义加以界定。比如对酗 酒者酒后驾车违章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测量 酒精对人的辩证能力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会 注意到开车去喝酒的人,在没有酒后驾车之前, 他们的规范意识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某种偏差。 也就是说,他在清醒的时候就有过超常规的违 章记录,或是喝酒时就决定了酒后驾车,而不 是因为他喝多了而稀里糊涂地驾车肇事的。 这就是价值标准在研究中的作用之一。
第七章 越轨行为

越轨是一个生活中时刻无法回避的 现象。如果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 序的,那么,你越轨的机率就会比较小; 如果你是个不拘小节、生活放肆的人, 你越轨的倾向就可能比较明显。

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课后思考第七章

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课后思考第七章

马工程社会学概论课后思考第七章1. 引言本文是对《马工程社会学概论》第七章的课后思考。

第七章主要探讨了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社会组织的类型和功能,以及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

本章内容深入浅出,帮助读者理解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2. 社会组织的类型和功能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有机体系,可以是官方机构、民间团体或非政府组织。

社会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学校、媒体机构等。

社会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组织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

例如,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企业组织提供就业机会,学校提供教育资源等。

2.社会组织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秩序。

在社会组织的带领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合作和交流,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3.社会组织为个人提供了社会身份和认同感。

人们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组织,获得一种身份认同和社会归属感。

3. 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社会结构的形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过程实现:1. 分工和协作分工和协作是社会结构形成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职业不再单一,而是分工合作。

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促使了社会组织的不断出现和变化。

2. 权力和统治社会结构中存在着不同的权力和统治机构。

这些机构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从而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3. 文化和价值观文化和价值观在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对社会组织和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塑造了社会结构的面貌。

4. 社会变革和调整社会结构是动态的,会随着社会变革和调整而发生变化。

社会变革可以通过社会运动、政治改革等方式实现,从而影响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

4. 总结与思考第七章的内容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二)角色理论 角色与互动的关系 1.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 2.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参照群体理论 1.“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 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 2.参照群体理论揭示了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对个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反映了个人与群体的 互动的特殊方面。 3.参照群体理论是研究个人的客观社会地位与其社会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机制的 工具,是探明个体动机与社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的工具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1.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符号沟通是将人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主 要标志。 2.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 ·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修正、 发展和变化的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人们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五)社会交换论 1.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 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五)社会交换论 2.交换命题
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经常得到报酬,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该行动。 刺激命题:如果某特定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 是同过去的相同,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或与此类似的行动 价值命题:某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随后而来的同样酬赏对他来说就 越没有价值。 侵犯—赞同命题:当某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酬赏或者得到了未预计到的惩罚时,他将会被 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所预期的酬赏变得更有价值;当某人的行为获得了期望的酬赏甚至 大于期望的酬赏,或者未遭受预料中的惩罚时,他会很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该行为的结 果也变得更有价值。
第七章 社会互动
【本章要点】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 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互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不同,人们的互动方式往往不同。社会发展尤 其是社会转型必然引起社会互动模式的重要变革。 ●对互动的分析主要包括互动的向度、深度、广度和频度四个维度。互动类型主要有合作、 竞争、冲突、强制、顺从。 ●集体行动又称为集合行为,是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一般具有三个特征: 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动者相互依赖。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一般来说,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 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 意义。 ·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 一定的作用。 ·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1.根据参与互动的人数,我们可以划分出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多人关系等不同的互动 情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概念】
社会互动、符号互动、参照群体、社会交换、社会戏剧、本土方法论、竞争、合作、冲突、 强制、顺从、集体行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一般来说,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 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发生社会互动。 ·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 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 和情感。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五)社会交换论 3.社会交换论试图以交换的观点来解释人类互动的本质和规律,其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与 功利主义。 它强调个人的目标和报酬,认为每个人都在尽量避免痛苦和增进快乐。这一理论忽略了人 类行为的社会前提,带有浓厚的心理还原主义色彩。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六)本土方法论 1.它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 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2.本土方法论者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这些规则通常 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但是,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3.“无背景试验”/“打破规则试验”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四)戏剧理论 欧文·戈夫曼(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 月19日),是一名加拿大的社会学家和作 家。也是美国社会学协会的第73任主席, 戈夫曼对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他 1959年的书中《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开始的戏剧透视法的符号互动论研究。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3.两个主要派别 ·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4.批评: ·它将社会关系简单地归结为人际关系,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 ·忽视了互动的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互动形式的重要影响 ·它所使用的一些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四)戏剧理论 1.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2.四类人际礼仪:表达式礼仪、回避式礼仪、维系式礼仪、认可式礼仪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四)戏剧理论 1.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2.四类人际礼仪:表达式礼仪、回避式礼仪、维系式礼仪、认可式礼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