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西藏)导游基础知识(西藏地理)【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云南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考试目的】考核考生对云南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历史重要事件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的学习认知情况。
【考试内容】针对本章历史事件,重点考查其发生的缘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及影响等要素;对于历史遗址和文物,重点考查其年代、主要作用、建筑或制作特点、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在科学文化及旅游方面的地位和意义。
【要点详解】一、远古和先秦时期1.元谋猿人(掌握)1965年,地质工作者在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枚人齿化石,基本形态与北京人相似,即元谋猿人,俗称元谋人。
元谋猿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左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的人类。
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包括:(1)元谋猿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2)元谋猿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猿人,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
2.古崖画和沧源崖画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山川峡谷间发现了许多崖画,制作年代大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岩画(或作崖画),是指在露天崖壁上创作的技艺简单粗朴、颜料色彩单一、涂描造型如剪纸似的原始绘画。
(1)古崖画的分布(了解)岩画有二种:①涂绘岩画指用天然水溶颜料(植物色或矿物粉末)拌拢动物鲜血在崖壁、岩石上涂绘的画。
已发现漾濞苍山岩画、耿马大芒光岩画、元江它克村岩画、弥勒金子坡岩画、永胜东山岩画等。
②磨刻岩画。
指用石质或金属器在岩面(石面)磨、刻成阴槽状线条或块状纹符等组合成画面的画。
在双江县小必地山野和禄劝县达马坎村附近河滩发现,目前尚未能完全解读。
(2)沧源崖画(掌握)沧源崖画是云南省古崖画处中,规模最大,距今3000多年,是我国较早的原始崖画。
①崖画内容a.树木、舟船、太阳、云朵、山峦、大地等图像;b.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活动内容。
②崖画创作目的a.宗教信仰第一,模拟巫术的产物;第二,祈求丰产仪式的遗留;第三,崇拜神祇的画像;第四,重要仪式的描绘。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吉林)导游基础知识(景点讲解)【圣才出品】
第一章景点讲解【考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导游讲解是否符合规范程序,城市概况和景点讲解是否正确、全面、熟练,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讲解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是否具有一定的讲解技巧,以及回答景点问题的正确性。
1.中文类景点讲解吉林省概况,长白山北坡风光,带你走进伪满皇宫,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影世纪城,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松原查干湖,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林雾凇,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曲艺、戏曲艺术,走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外语类景点讲解吉林省概况,带你走进伪满皇宫,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林雾凇,走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点详解】一、吉林省概况1.简介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
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
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
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吉林省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
截止2019年6月,吉林省下辖8个地级市(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城市、辽源市、松原市、白山市)、1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共有20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21个市辖区。
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704.06万人。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
2.历史沿革(1)先秦至秦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都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广州)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第一章景点讲解【考试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导游讲解是否符合规范程序,考生对旅游景点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普通话讲解景点的能力,包括景点讲解的正确性、全面性、条理性,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讲解技巧,以及回答景点问题的正确性。
考生从考试景点中抽取一个,由主考官宣布该考生抽取的景点。
不要求考生讲解景点的全部内容,但考生须准备所有讲解内容。
考生先讲解景点,后回答三个与其余景点相关的问题。
中文类考试景点讲解范围: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韶关市丹霞山景区、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名胜区、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区、清远市连州地下河旅游景区、佛山市西樵山景区、惠州市罗浮山景区、河源市万绿湖风景区、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中山市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外语类考试景点讲解范围: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开平碉楼、中山纪念堂、中国民俗文化村、陈家祠。
【要点详解】一、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1.简介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汉溪大道东与长隆地铁大道交汇处,创立于1989年,总占地面积1万亩。
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是综合性主题旅游度假区,集旅游景区、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拥有长隆欢乐世界、长隆国际大马戏、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水上乐园、广州鳄鱼公园、长隆酒店、香江酒店、长隆高尔夫练习中心和香江酒家等设施。
2007年,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主要景点(1)长隆野生动物世界①简介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园区位于长隆旅游度假区西侧,占地2000多亩,分为自驾车游览区和步行游览区两大部分。
其中,自驾车游览区位于园区西半部,以野生动物的大规模放养为主要特色;步行游览区位于园区东半部,以世界各地的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特色,各大区域均位于步行游览区中。
公园以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放养和自驾车观赏为特色,集动、植物的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拥有华南地区亚热带雨林大面积原始生态,珍稀濒危动物众多,拥有12只中国国宝大熊猫,57只澳洲国宝树熊(考拉)以及包括马来西亚国宝黄猩猩、泰国国宝亚洲象、洪都拉斯国宝食蚁兽等世界各国国宝在内的500余种20000余只珍奇动物,拥有全国首创的自驾车观赏动物模式,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野生动物园”,是全世界动物种群最多、最大的野生动物主题公园。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陕西)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陕西历史【考试内容】一、陕西简史1.掌握: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在陕西建国的封建王朝,陕西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2.熟悉:陕西历史的五大特点;3.了解:陕西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故乡。
二、原始社会1.掌握:蓝田猿人,半坡人,黄帝和炎帝;2.熟悉:新旧石器时代的汉中龙岗寺猿人、大荔人,客省庄文化。
三、奴隶社会1.掌握:被西周誉为“国宝”的青铜器,周原被誉为“中国的青铜器之乡”;2.熟悉:西周首都丰镐,分封制、宗法制和“国人暴动”;3.了解:夏、商。
四、封建社会1.掌握:“秦始皇帝”得名和“陕西”得名的由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及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西汉的建立、首都长安,汉武帝刘彻,“丝绸之路”和张骞,“淝水之战”“安史之乱”;2.熟悉:秦人首领非子,秦襄公,秦朝简史,商鞅变法,赫连夏(胡夏)和统万城,西汉、隋唐简史等;3.了解:吕不韦,秦建宫殿及修筑陵墓,秦末农民起义概况,王莽改制,“玄武门之变”等。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1.掌握:陕西洋务运动,庚子之变-慈禧西逃,林则徐,延安大生产运动;2.熟悉:红军长征到陕北,三大主力会师,“西安事变”“保卫延安”、转战陕北,陕北十三年;3.了解:陕西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要点详解】第一节陕西简史一、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掌握)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
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1.文明发祥地之一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1964年,“蓝田猿人”化石被发现。
这一重大发现表明大约在115万年前,蓝田猿人已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工具、狩猎和采集果实。
“蓝田猿人”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最早且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2)距今约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地文景观)【圣才出品】
一、地文景观(掌握)1.景观类型(1)高原①呼伦贝尔高原a.最高点位于巴彦山。
b.最低点为呼伦湖附近。
c.林、草、水、沙是呼伦贝尔高原的四大景观构成要素。
②锡林郭勒a.蒙古语意为高原上的河流。
b.东北部有很多的湖泊与湿地。
c.中部为高原的熔岩地。
d.其中以阿巴嘎火山玄武岩台地最大。
(2)山脉①大兴安岭a.内蒙古境内最长的山脉。
b.呼伦贝尔高原和松嫩平原的分界线。
c.额尔古纳河水系和嫩江水系的分水岭。
d.大兴安岭山体花岗岩分布面积最大,以花岗岩、石英粗面岩和火山岩为主。
②阴山山脉a.最高峰为狼山段的呼和巴什格山,海拔2364米。
b.自然景观和农牧业生产的分界线。
③贺兰山主峰达呼洛老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最高点。
(3)沙漠内蒙古的沙漠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位。
①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中国第三、内蒙古第一大沙漠,也是一个特大鸣沙区,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的“曼德拉山岩画”。
②“腾格里”蒙古意为“流沙如天空浩淼无边”,是中国第四大沙漠。
③“库布齐”蒙古语为“弓上的弦”,绿洲、响沙、温泉与湖泊构成了库布齐沙漠景观。
④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流通辽附近,是中国最大的沙地。
(4)地质遗迹①“浑善达克”蒙古意为“孤驹”,位于锡林郭勒草原南端,部分地段有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层状山岗。
②阿尔山a.阿尔山有联合国A级保护区、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玄武岩地貌——石塘林。
b.有四座非常年轻的活火山和火山湖群等大量罕见的火山遗迹。
2.景观特征及分布(1)高原①内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河西走廊,南至长城,北到中蒙边境,延伸3000公里。
②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
③一般地区海拔1000米~1500米。
④分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阿拉善高原五个部分。
(2)山脉①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
②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
(3)沙漠①位于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拥有我国相对高差最大的沙山群,最大的响沙区和最大的沙漠湖群。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导游业务专用教材(景点讲解)【圣才出品】
第一章景点讲解【考试目的】考察考生对我省主要景区的讲解知识和相关文化掌握、熟悉的情况;考察考生在讲解方法和讲解技巧运用方面的水平。
【考试内容】景点讲解范围为福州三坊七巷或马尾船政文化、厦门鼓浪屿、漳州南靖土楼、泉州清源山、莆田湄洲妈祖祖庙、三明泰宁大金湖、龙岩古田会议会址或永定土楼、南平武夷山、宁德白水洋或太姥山、平潭石牌洋。
【要点详解】一、福州三坊七巷1.简介福州三坊七巷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其中,“三坊”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中轴街肆指南后街,拥有约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
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主要景点(1)“三坊”①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位于南后街西侧,旧名通潮巷,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故名。
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王益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
此后,坊里还出了明代都御史林廷玉、进士郑鹏程等,他们荣归故里,而“衣锦坊”的坊名也一直沿用了下来,取“衣锦还乡”之意。
衣锦坊保存了许多明清古建筑的精品,其中有造型别致的水榭戏台、雕刻精美的欧阳氏花厅、别具风格的郑家花园以及保存完好的清代汪氏宗祠等。
其中,水榭戏台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②文儒坊文儒坊位于南后街西侧,原名山阴巷,是福州三坊中的第二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得名。
宋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
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考点速记手册-第七章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圣才出品】
第七章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考点1】中医学的起源与形成1.中医学概述(1)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等的一门科学。
(2)体系:包括伤寒、温病、攻泄(攻下)、寒凉(河间)、医经、经方、时方、补土(脾胃)、易水、滋阴、温补、火神、中西汇通,以及各少数民族的医学。
(3)经典:《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唐本草》《外台秘要方》《温疫论》《本草纲目》《医林改错》等。
(4)名医:岐伯、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孙思邈、李时珍等。
(5)哲学基础: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2.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道法自然论思想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严密的中医理论和应用体系。
3.中医发展史(1)远古时期人类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原始医学。
(2)先秦时期①《黄帝内经》(分为《灵枢》《素问》两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难经》,成书于汉朝以前,相传为秦越人所著,其内容和体例是针对《黄帝内经》的某些问题设难答疑,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和发挥。
(3)秦汉时期①《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西两汉期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②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
该书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临床体系,为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4)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甲乙经》,西晋医学家皇甫谧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其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针刺手法、刺禁、腧穴主治等,对针灸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5)隋唐时期①《诸病源候论》,由隋朝巢元方等人集体编著而成,是我国最早的对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进行详尽论述的病因症候学专著。
②《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由唐政府组织医官20余人编纂的一部官修本草,是中国古代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湖南地理环境)【圣才出品】
第二章湖南地理环境【考试目的】主要考查考生对湖南旅游基础知识,如湖南的旅游业发展、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历史名人、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烹饪文化、各地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一、湖南自然地理环境了解和掌握湖南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等知识。
二、湖南人文地理环境了解和掌握湖南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条件等知识。
【要点详解】一、湖南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与气候(了解和掌握)(1)名称由来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
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而简称“湘”。
(2)位置和面积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东邻江西省,西接贵州省和重庆市,南临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连湖北省。
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2%。
(3)地形地貌湖南省在地势上处于我国的第二、三级阶梯上,全省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
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平原展布,地貌轮廓为向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
(4)气候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9℃,无霜期253~311天,降水量1200~1700毫米。
主要气候特征表现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
2.河流与湖泊(了解和掌握)湖南省境内河流众多,长度在5千米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9万千米,其中流域面积在5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河11117条。
属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河流占96.7%。
湖南省内主要水面有“一湖四水”,即洞庭湖和湘江、资水、沅江、澧水。
“四水”由西南向北汇聚洞庭湖,经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1)“四水”①湘江湘江,被称为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广西灵川县海洋山,干流全长844千米,湖南省境内长670千米,境内流域面积达8.53万平方千米。
湘江流域耕地面积约占全省的一半,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个章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个章知识点摘要:一、前言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的内容概述三、主要知识点详解1.地理知识2.历史文化知识3.旅游资源知识4.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四、结论正文:【前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是一本针对导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参考书,旨在提高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本文将对第七版中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梳理,以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的内容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分为地理、历史、旅游资源、旅游政策与法规四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基本概况、地理特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旅游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是导游人员必备的业务参考书。
【主要知识点详解】1.地理知识地理知识部分包括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内容。
导游人员需要熟悉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解答游客提问时能够给出准确的信息。
2.历史文化知识历史文化知识部分涵盖我国的历史沿革、民族与宗教、文化传统、名人事迹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导游人员更好地向游客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旅游资源知识旅游资源知识部分包括我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导游人员需要熟悉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以便在组织和安排旅游活动时能够充分挖掘潜力,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4.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部分主要包括我国的旅游政策、旅游法规、导游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导游人员需要熟知相关政策法规,以确保旅游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维护游客和自身的权益。
【结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版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导游人员全面了解我国的基本情况。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导游人员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提升旅游体验。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陕西)导游基础知识(陕西地理)【圣才出品】
第二章陕西地理【考试内容】一、掌握:陕西地理基本情况,三大自然区域,中国中央国家公园,“陕西”的得名,地理和人文,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三秦;二、熟悉:中国大地原点,陕西地级市的区和县,主要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三、了解:中国授时中心,陕西境内的少数民族概况,生物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概况等。
【要点详解】一、陕西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与少数民族1.陕西的历史沿革(掌握)(1)历史沿革①西周a.西周时期,今陕西地区分属周公、召公管辖。
b.“陕西”的得名陕西的得名始于西周,周、召二公以陕陌(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以东为陕东,以西为陕西。
作为地理概念,“陕东”之名已很少被提及,而“陕西”却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简称“陕”。
②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陕西为秦国之地,又简称“秦”。
③秦朝秦朝建立后,陕西大部分属内史及上郡、汉中等郡,部分属北地郡。
④西汉a.西汉沿袭秦制,保留上郡与汉中郡,另将秦的内史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3个郡级行政区划,即“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即中央政府的三个最主要的辅助区域。
b.汉武帝时设13州刺史部监察各郡,后改刺史部为州,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⑤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陕西地区的大部分由雍州、荆州、益州管辖。
⑥唐代唐初对州、郡、县加以改革,全国共设10道,道辖州、郡。
关中、陕北属关内道,陕南属山南道。
⑦宋代宋代改道为路,宋初置陕西路。
⑧元代元代设陕西行中书省。
⑨明代明置陕西布政使司。
⑩清代清代,陕西称为陕西省。
(2)“三秦”①从地理特征角度看陕西从地理特征上分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区域。
②从历史的角度看秦亡后,项羽大封诸侯,将秦故地一分为三,故后人又称秦地为“三秦”,具体为:a.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今咸阳以西至甘肃东部地区,都废丘;b.封秦降将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c.封秦降将董翳为翟王,领有今陕北地区,都高奴(今延安东北)。
2.陕西的行政区划(熟悉)截至2018年末,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30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72个县。
全国旅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内蒙古)基础知识考试(特色旅游名镇)【圣才出品】
二、特色旅游名镇(熟悉)1.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旅游名镇的基本情况(1)巴彦浩特镇“巴彦浩特”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富饶的城”。
东临贺兰山,西靠腾格里沙漠边缘,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
是阿拉善盟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服务中心。
(2)达来呼布镇①达来呼布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
②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
③额济纳胡杨节已被内蒙古自治区列入“全区三大节庆活动”之一。
④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也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
(3)多伦淖尔镇①多伦淖尔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
②是多伦县所属镇。
③中共多伦县委、多伦县人民政府驻地。
④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中心。
(4)克什克腾旗同兴镇①同兴镇位于克旗东北部,大兴安岭支脉黄岗梁东麓。
②距经棚镇76.5公里,东南与林西县相邻。
③西北与达来诺日镇、巴彦高勒苏木、白音查干苏木接壤。
④南与宇宙地镇、新庙乡相连。
(5)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①伊金霍洛镇位于伊金霍洛旗中部。
②境内土地平坦、肥沃,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③境内交通四通八达。
(6)达茂旗希拉穆仁镇①希拉穆仁镇地处阴山北麓。
②位于达茂旗东南端。
③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仅73公里。
④总面积720平方公里。
(7)乌兰木伦镇①乌兰木伦镇地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南部,与陕西省大柳塔镇隔河相望。
②全镇总面积726平方公里。
③建城区面积9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12个居委会。
2.区域内的景观特色(1)巴彦浩特镇①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②寺庙鼓刹遍布其间。
③混合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草原风情,共同构成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
(2)达来呼布镇旅游景观有戈壁绿洲、瀚海沙漠、古郡重镇、关市口岸、居延汉简、黑城文书、巴丹吉林沙漠和胡杨林景观等。
(3)多伦淖尔镇①多伦淖尔镇城驻地是世界上现有较大的环形陨石坑,百余座火山口。
②现已发现的火山锥遗址距今已有2万多年,形成了复杂地质结构和独特的自然风貌。
③有“善因寺”“汇宗寺”“山西会馆”“三官庙”等古建筑。
最新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人文地理考点
最新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人文地理考点作为一名准备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考生,人文地理考点无疑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内容。
人文地理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等方面。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梳理这些重要的考点。
首先,历史文化是人文地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各个时期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例如,古老的长城见证了古代防御工程的伟大;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精湛的工艺;而故宫则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建筑的典范。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历史遗迹的建造背景、特点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重要朝代、政治制度、文化流派等也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比如,唐朝的开元盛世和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文化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等等。
民俗风情方面,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从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到各地的婚丧嫁娶习俗,再到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歌舞和传统手工艺,都是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
考生要能够区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俗特点,并且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宗教信仰在中国也有着深厚的根基。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都有一定的传播和发展。
了解各宗教的教义、主要宗教场所、宗教活动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佛教的寺庙建筑风格、道教的神仙体系等。
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中的重要考点。
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等都需要考生熟知。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和特色功能区,也是可能考查的要点。
农业与工业方面,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技术和模式,以及工业的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内容也不容忽视。
例如,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长三角地区的轻工业发展等。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E)卷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E) 卷(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100 分)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每题0.5分,30题共15分)1、元朝时期,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城。
( )2、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信仰原始宗教苯教。
( )3、藏族的立法,是五行、阴阳与十二生肖纪年法。
( )4、西藏自治区南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 多千米,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 )5、桑南地区的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庙。
( )6、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域南北长,东西窄。
( )7、陕西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
( )8、陕西是远古文化的摇篮之一。
( )9、陕西省黄河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渭河,三级河流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
( )10、陕西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 )11、甘肃,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 二地的首字而成。
( )12、甘肃花儿是一种全新的地方性的少数民族剧种。
( )13、秦、汉、明三代修筑的长坡都以甘肃为起点。
()14、天水伏羲庙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伏羲庙的清代建筑群。
( )15、兰州牛肉拉面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五大特点。
()16、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17、金银滩草原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18、东乡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的民族。
()19、《格萨尔》史诗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至今还在不断创造的“活着的史诗”。
( )20、青海的百里油菜花海是全球十大花海之一( )21、宁夏位于中国西部的黄河中游。
( )22、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 )23、贺兰石是一种很好的砚材,清末已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
2018导游证《地方导游资格知识》:西藏基本概况
【导语】2018年导游证考试备战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为了各位考友能够更好地复习应战,为⼤家准备了2018导游证《地⽅导游资格知识》:西藏基本概况,希望能对各位的备考有帮助。
【地理与⽓候】 西藏⾃治区位于青藏⾼原西南部,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全区⾯积120.223万平⽅公⾥,简称“藏”,⾸府拉萨市。
青藏⾼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积、海拔的⾼原,因⽽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
全区地形可分为藏北⾼原、雅鲁藏布江流域、藏东峡⾕地带三⼤区域 【平原】西起萨嘎、东⾄⽶林的雅鲁藏布江中有若⼲河段以及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中下游、和易贡藏布、朋曲、隆⼦河、森格藏布、朗钦藏布等河段。
【河流】⾦沙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境内河流);恒河、印度河、拉不马普特拉河、湄公河(国际河流) 【⽓候】空⽓稀薄、⽓压低,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烈,⽇照时间长;⽓温低、积温少,昼夜温差⼤;降⽔少,季节性明显,夜⾬率⾼;⼲季时间长,多⼤风,夏季多冰雹和雷暴;⽓象灾害种类多,发⽣频率⾼。
⽓温类型复杂,垂直变化⼤,⾃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原温带、⾼原亚寒带、⾼原寒带。
【⾏政区划】 西藏⾃治区下辖6个地级市(拉萨市、⽇喀则市、昌都市、林芝市、⼭南市、那曲市)、1个地区(阿⾥地区)和72个县(区)。
⼈⼝310万,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1.83%。
【交通与资源】 【公路】1954年啊12⽉25,修通了青藏、川藏公路,从此,西藏第⼀次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公路汽车运输,除此外,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及其他⼲线,⽬前西藏形成5条国道主⼲,14条省道⽀架,20条县道,57条乡道,12条专⽤公路和79条边防专⽤公路公路。
【航空】截⽌到2011年7⽉,西藏⾃治区内已开通航班的机场有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林机场、阿⾥昆莎机场、⽇喀则和平机场 【铁路】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的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是世界上海拔、在动图上路城最长的⾼原铁路,2013年9⽉⼊选“全球百年⼯程”,是世界铁路建设的⼀座丰碑。
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指导:西藏概况
美丽富饶的西藏⾃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处北纬26度50分-36度53分,东经78度25分-99度6分之间的青藏⾼原主体,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现辖拉萨、⽇喀则、那区、昌都、阿⾥、林芝、⼭南七个地区,西藏旅游也发展为以拉萨市为中⼼,向四周辐射的状发展结构。
境内海拔7000⽶以上的⾼峰有50多座,其中8000⽶以上的有11座,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
西藏⾯积120多万平⽅公⾥,是⼀个以藏族为主的有230多万⼈⼝的民族⾃治区。
西藏是藏族的发源地。
早在旧⽯器时代晚期,西藏⾼原就有了⼈类活动,到了新⽯器时代,西藏⾼原上的⼈类的分布更加⼴泛。
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布统⼀了西藏,建⽴了吐蕃王朝,通过与唐王朝联姻,密切了藏汉民族的关系。
⼗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成为元朝的⼀个⾏政区域,西藏从此正式纳⼊中国版图。
明朝实⾏“多封众建”政策,通过分封若⼲政教⾸领以实施对西藏的管理。
清朝,中国政府对西藏的施政管理全⾯化、制度化、法律化。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两⼤活佛转世系统的地位即由于清王朝册封扶持⽽得以确⽴和延续。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民实⾏民主改⾰,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1965年,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宪法》,西藏⾃治区正式建⽴。
⼏⼗年来,中央政府为西藏制定了⼀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西藏⾃治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民群众⽣活⽔平不断提⾼。
2007年:西藏导游⼈员资格考试,西藏导游资格证考试,西藏导游考试,西藏导游证考试,西藏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时间,西藏导游资格考试教材,西藏导游,西藏导游证,怎样考西藏导游证,西藏导游证书,西藏外语导游考试,西藏导游词,西藏导游考试培训,西藏导游资格考试,西藏导游考试报名,西藏导游考试练习,拉萨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24,西藏⾃治区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拉萨市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阿⾥市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昌都镇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那曲市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喀则市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南地区导游⼈员资格考试报名 西藏以其雄伟壮阔、神奇瑰丽著称寰宇。
西藏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2)
西藏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2)2017西藏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了解藏民族的语言文字、经济生活方式、民居、传统服饰、婚姻家庭基本知识;熟悉并掌握藏民族的族称与族源、饮食、丧葬、主要节日、主要礼俗、主要禁忌等民族民俗知识。
二、考试内容1.藏民族的族称与族源;2.藏民族的饮食及其特点;3.藏民族的丧葬方式;4.藏历新年、雪顿节、萨噶达瓦节、望果节;5.藏民族在社交、宗教、饮食等方面的礼俗;6.藏民族在社交、日常生活、宗教等方面的禁忌。
第三节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和夏尔巴人的民族民俗知识一、基本要求了解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和夏尔巴人的语言文字、经济生活方式、特色传统文化、民居、饮食、婚姻家庭等民族民俗知识,熟悉并掌握门巴族、珞巴族、僜人和夏尔巴人的名称及族源、地理分布、人口、丧葬、主要节日、主要禁忌等民族民俗知识。
二、考试内容1.门巴族、珞巴族的族称、族源;2.门巴族、珞巴族的地理分布、人口数量、丧葬方式、主要节日及禁忌;3.僜人、夏尔巴人的人口及其地理分布。
第四章西藏自治区的宗教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苯教基本知识,藏传佛教发展历史、主要教派、规制、尊像、法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西藏自治区的宗教信仰状况与宗教政策一、基本要求了解西藏的宗教信仰状况,熟悉并掌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及其在西藏的实施。
二、考试内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及其在西藏的实施苯教一、基本要求了解苯教的起源,熟悉并掌握苯教发展历史。
考试内容1.苯教的象征性符号及其含义;2.苯教的发展历史;3.苯教在西藏的影响范围及其地理分布。
第三节藏传佛教一、基本要求了解佛教传入西藏的过程,熟悉并掌握藏传佛教发展的过程,掌握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等主要教派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及其各自基本特点;熟悉并掌握藏传佛教尊像、规制、法器等基本知识。
二、考试内容前弘期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后弘期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等主要教派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各自基本特点;格鲁派的形成发展过程;格鲁派主要活佛体系基本知识;藏传佛教尊像(佛、上师、菩萨)的基本知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与金瓶掣签;藏传佛教建筑符号的文化含义;藏传佛教的僧职称谓(封号性、学术性);藏传佛教称赞类、供养类、持验类、劝导类法器的认知;第五章西藏的自然旅游资源及主要景观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西藏地貌、水体等自然旅游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件——6.5西藏基本概况与主要文旅资源
➢ 敬茶:主人敬酥油茶时,会把茶碗捧到客人的面前,这时客人才可以接过来喝。客人不能主动去端茶。
➢ 人口364万,少数 民族占91.83%
考点解析【了解】
➢地理环境
➢ 青藏高原: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 高原,“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
➢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 斜,地貌基本分为山脉、高原、平原和峡谷四大类型。
➢ 著名河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
的高原铁路,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空” 拉萨贡嘎机场等
入藏公路
考点解析【了解】 ➢ 历史沿革
7世纪初
• 松赞干布统 一 西藏,在逻些 (今拉萨)建 立吐蕃王朝
元明
• 西藏(称“乌 斯藏”)成为 中国元朝中央 政府直接治理 下的一个行政 区域
清
• 清政府分别在 1652 年 和 1713 年册封达赖和 班禅,正式确 定其封号
建国后
• 1951 年 5 月 23 日,西藏和平 解放
• 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区正 式成立,首府
设在拉萨。
考点解析【熟悉】
➢民族与宗教
➢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 45个民族及未识别民族成分的僜人、夏尔巴人。
牦牛
犏牛
锅庄舞
➢ 藏族农区多垒石建房 ,称碉房。牧区则住帐篷。 ➢ 长袖、宽腰、长裙、长靴是服饰的基本特征。 ➢ 男女均爱戴藏式金花帽,套藏袍,穿氆氇或牛皮的藏靴。服饰中的点睛之笔是头饰——质地有金、银雕镂器物和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西藏地理
【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西藏基本概况、西藏地貌基本知识及气候特征、动植物群落种群基本知识及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一、西藏概况
1.西藏的位置与面积;
2.西藏人口数量及民族结构;
3.行政区划数量及各自名称、地理位置、海拔、面积及人口情况;
4.西藏特色产业及产业发展基本战略;
5.西藏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当年旅游业接待人次、收入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情况)。
二、西藏地貌
1.西藏主要地貌类型;
2.西藏代表性地貌类型:山脉、峡谷。
三、西藏气候基本特征
1.西藏日照时数、辐射的基本情况;
2.西藏降雨基本情况;
3.西藏气压及含氧量基本情况。
四、西藏的动植物
1.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名称;2.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特征、各级别数量分布及在全国的占比情况。
五、西藏的自然保护区
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2.羌塘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3.雅鲁藏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4.申扎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要点详解】
第一节西藏概况
一、西藏的位置与面积
1.位置(掌握)
(1)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
(2)南起北纬26°50′,北到北纬36°53′,西自东经78°25′,东至东经99°06′。
(3)北部以昆仑山、唐古拉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相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在横断山区和云南省相连,西部和南部以喜马拉雅山与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相连,国境线长达3842公里。
2.面积(掌握)
西藏自治区南北长1000公里,东西宽2000公里,总面积120.218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5%,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卢森堡5国面积的总和。
二、西藏人口数量及民族结构
1.人口数量(掌握)
西藏自治区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区,2018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43.82万
人,比上年净增加6.67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07.07万人,占总人口的31.14%;乡村人口236.75万人,占总人口的68.86%。
人口出生率为15.22‰,死亡率为4.58‰,自然增长率为10.64‰。
2.民族结构(掌握)
西藏自治区境内除藏族外,还有汉、门巴、珞巴、纳西、回等民族。
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
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
三、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下辖6个地级市(拉萨市、昌都市、日喀则市、林芝市、山南市、那曲市)、1个地区(阿里地区)、8个市辖区,66个县。
1.拉萨市(掌握)
(1)简介
拉萨市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拉萨是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
全市平均海拔3650米,面积约为31662平方公里。
(2)气候
拉萨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中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称。
(3)人口
2018年年末户籍人口为55.44万人,比去年末增加1.0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0.83万人,出生率为14.9‰;死亡人口0.34万人,死亡率为6.1‰。
(4)行政区划
拉萨市下辖城关区、堆龙德庆区、达孜区、林周县、尼木县、当雄县、曲水县和墨竹工卡县。
(5)主要景点
①古迹遗址: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等;
②旅游景点: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禄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萨清真寺、曲贡遗址、西藏博物馆、药王山、直贡噶举派寺庙群等;
③主要商业区:八廓街、宇拓路步行街、拉萨百货大楼等;
④温泉: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等。
2.昌都市(掌握)
(1)简介
昌都市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及其间的三江流域地区,是西藏通往祖国内地的重要门户,古代著名的“茶马古道”经过该地区。
东邻四川省、云南省,西邻那曲地区,南与林芝接壤,北连青海省,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全市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
(2)气候
昌都属于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在7.6℃,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特征。
(3)人口
截止2018年,全市总人口有65万人。
藏族是昌都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
此外还有汉族、纳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瑶族、布依族等民族。
(4)行政区划
昌都市下辖卡若区、察雅县、左贡县、芒康县、洛隆县、边坝县、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八宿县和类乌齐县。
(5)主要景点
强巴林寺、然乌湖、卡若文化遗址等。
3.日喀则市(掌握)
(1)简介
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西南部,南与尼泊尔、不丹、锡金三国接壤,西衔阿里,北靠那曲,东邻拉萨与山南,为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的年楚河的汇流之处。
全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
日喀则市境内定日县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日喀则喜马南麓六大名沟被称为西藏小江南或西藏江南,分别是: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绒辖沟、樟木沟、吉隆沟。
(2)气候
①日喀则大致有3种区域性气候,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