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主的再思考--《人与国家》(广西大学人文)

合集下载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

2024年第2期(总第343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2ꎬ202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N.343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李㊀笑㊀宇摘㊀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ꎮ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应当建构一个审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视角ꎬ并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蕴含的目的论式线性史观㊁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㊁西方中心主义的预设进行反思和批判ꎮ改革开放以来ꎬ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㊁有序渐进推进改革㊁坚持统筹兼顾㊁立足现实国情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ꎬ通过紧扣民心政治ꎬ寻求党心民心的最大公约数ꎻ通过加强机制建设ꎬ推动民主政治形态成熟定型ꎻ通过以民主促民生ꎬ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ꎻ通过立足基本国情ꎬ探索发展中国式民主新道路ꎮ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ꎻ中国政治发展ꎻ民心政治中图分类号:D62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4)02-0044-08基金项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项目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形态研究 (2023QN047)ꎮ作者简介:李笑宇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ꎬ博士ꎮ㊀㊀当代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㊁地域辽阔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家ꎬ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着超大国家规模㊁人均资源贫乏㊁社会需求复杂㊁新旧利益交错的制约ꎮ政治建设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中的重要 一位 ꎮ林尚立教授认为ꎬ政治建设的使命就是合理配置权力ꎬ建立稳定有序的权力结构和政治体系ꎬ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秩序和保障[1]ꎮ在快速且复杂的现代化进程中ꎬ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重点是围绕建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两大使命展开的ꎬ其核心任务是构筑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价值体系㊁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操作体系ꎬ从而与不断变迁和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结构相匹配ꎬ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ꎮ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ꎬ擘画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㊁本质要求㊁战略安排㊁重大原则作了全面阐述ꎮ其中在政治建设领域ꎬ报告指出 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ꎬ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ꎮ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政治建设的核心范畴和标识性概念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ꎬ在过程上集选举㊁协商㊁决策㊁管理㊁监督于一体ꎬ在空间上全面覆盖政治㊁经济㊁社会领域ꎬ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结构㊁功能㊁制度㊁价值㊁绩效等维度的全方位发展与优化ꎮ因此ꎬ以中国实践为基础㊁以中国问题为导向㊁以中国经验为内容ꎬ全面分析和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ꎬ对于形成系统化㊁学理化㊁自主化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ꎬ具有重要意义ꎮ㊀㊀一㊁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视角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制从传统走向现代㊁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的变迁过程ꎬ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威的世俗化㊁政治体系的制度化㊁政治功能的分殊化和政治参与的广泛化[3]20ꎮ民主是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ꎬ故政治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民44主化为取向来确定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和性质ꎬ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程序㊁步骤和规范ꎮ基于实践的发展ꎬ中西方政治发展研究形成了具有不同侧重点的理论范式和主要议题ꎮ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视角应当在知识论和方法论上做到澄清前提㊁廓清内涵㊁把握现实ꎮ1.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反思与批判政治发展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ꎬ旨在为 二战 后新兴独立国家提供应对现代化挑战和发展民主政治的指南ꎮ进入21世纪ꎬ世界政治发展出现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式微㊁第三波民主退潮㊁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以及西方中心世界没落和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的四重趋势[4]ꎮ这一背景促使我们必须反思与检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ꎮ第一ꎬ目的论式的线性史观ꎮ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持有一种目的论式的线性史观ꎬ认为所有国家的政治发展都会朝向某个理想的终点和图景ꎮ例如ꎬ经典的现代化理论预设了所有社会都将经历从传统社会解体到现代社会建构的系统性㊁革命性变迁过程ꎬ最终会实现全面的现代化ꎻ同样ꎬ民主转型理论认为ꎬ各类非民主国家只要满足民主转型的基本条件ꎬ都会经历从秩序的解体到民主转型再到民主巩固的过程ꎬ即便转型进程中有所反复和曲折ꎬ最后都会建立竞争性选举政体ꎻ20世纪90年代ꎬ福山在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后提出ꎬ只有自由主义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制度组合才能建立普遍同质国家ꎬ彻底实现平等的人之间的相互承认ꎬ人类的历史将会终结于此[5]232-233ꎮ上述理论蕴含的目的论式的线性史观实际上根源于西方犹太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扩张ꎬ它认为历史起于上帝造人ꎬ终于末日审判ꎬ从而取代了古希腊人的循环时间观ꎮ随着17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思潮的涌现ꎬ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牛顿经典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的相继诞生ꎬ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产生了显著影响ꎬ目的论式的线性史观得以不断发展和强化[6]ꎮ第二ꎬ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ꎮ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秉持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ꎮ例如ꎬ经典的现代化理论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分析框架ꎬ两者在性质上无法兼容且彼此对立ꎬ世界上所有社会都被划分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ꎬ现代化就是与传统决裂ꎬ并对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文化系统进行全盘改造的过程ꎬ故而否认了传统与现代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以及两者有机结合的可能性ꎮ民主转型理论的政体类型学简单地把政体划分为民主政体和威权政体ꎬ前者是先进㊁文明㊁现代和需要被实施的ꎬ后者则是落后㊁野蛮㊁传统和需要被改造的ꎬ这种政体类型学的二分法使非西方国家的政体和制度成为被干预和设计的对象ꎬ有意忽视了非西方国家内部政治体制在中观与微观层面发生的变迁ꎮ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范式注重从两者间关系考察政治发展的动力㊁路径和趋势ꎬ它根源于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国家和社会二元对立的思想传统ꎬ预设了国家和公民之间是一种支配 反抗的关系ꎬ该范式或是以国家中心主义的视角研究官僚体制和国家自主性ꎬ或是从社会中心主义的视角出发ꎬ认为非政府组织等市民社会中的行动者是推动民主化的重要力量ꎬ忽略了中国等诸多后发现代化国家中的政党组织是一种能够横跨国家与社会领域㊁统筹引领现代化发展的能动主体ꎮ这种抽象的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导致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经验被生硬地塞入各类分析框架ꎮ第三ꎬ西方中心主义的预设ꎮ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开启现代化运动的先行者ꎬ早期的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大多是以西方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为基础建构起来的ꎬ遂成为一种强势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ꎬ长期支配和垄断对非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解释权ꎮ经典现代化理论㊁民主转型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等理论在政治发展的目标设定㊁路径选择㊁制度设计等方面ꎬ都有意将西方的标准㊁路径㊁模式上升为一种可以普遍效仿的模板ꎮ这种理论建构的策略和方法总体上缺乏比较历史和比较文明的视野ꎬ忽视了非西方国家经济社会结构和政体类型的独特性与多样性ꎬ低估了非西方国家同时解决诸多政治发展问题的复杂性ꎬ否认了非西方国家的传统性内部能够开发出现代性的可能性ꎬ因而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范式ꎬ折射出普遍主义的话语霸权和知识54霸权ꎮ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经验政治发展战略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社会结构㊁历史传统和国际环境ꎮ中国处于工业化㊁城市化的关键发展阶段ꎬ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对于政治体制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ꎻ中国政治发展主要承袭了历史文化传统㊁社会主义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传统[7]ꎻ中国处于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ꎬ需要挣脱不合理的㊁不平等的束缚ꎬ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辩证法ꎮ改革开放后ꎬ我国的国家建设从以提高控制力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建构转向以提高合法性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建构[8]17ꎬ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历史㊁文化㊁传统㊁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ꎮ这条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经验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ꎮ第一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ꎮ我国的政治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ꎬ是执政党在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情况下ꎬ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对政治体制进行的结构性调整与改造ꎮ在这一过程中ꎬ中国共产党居于主导地位ꎬ发挥着根本作用ꎮ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组建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政党ꎬ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ꎬ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本质特征ꎮ作为领导核心ꎬ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ꎬ逐步探索㊁建立㊁完善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ꎮ在这一过程中ꎬ执政党始终牢牢地掌握政治发展的领导权ꎬ发挥着自主决策㊁价值分配㊁制度供给㊁全局调控和社会整合的功能ꎬ在国家建设的大局和世界民主化浪潮中对党政关系㊁央地关系㊁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动态调适与平衡ꎬ有秩序㊁有组织㊁分步骤地推进我国的政治发展ꎻ执政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ꎬ根据不断变幻的局势掌控政治发展的议程㊁进程和方向ꎬ把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固定和规范在社会主义的范畴属性之内ꎬ防范国际行为体的不当干预和利益制约ꎮ第二ꎬ有序渐进地推进改革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ꎮ改革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ꎮ1980年ꎬ邓小平指出: 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ꎬ还存在不少弊端ꎬ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ꎮ [9]327这就明确地把制度区分为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两类ꎬ前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ꎬ故而要维护和完善ꎬ后者则偏重组织㊁结构维度的体制ꎮ改革的对象就是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种种弊端㊁影响根本制度优越性发挥的体制[10]ꎮ改革开放以来ꎬ中国逐渐形成了渐进政治改革模式:首先是坚持问题导向ꎬ我国的政治发展在实际问题中选择突破口ꎬ对政治体制的某一部分进行局部优化和调整ꎬ不盲目搞一揽子的改革方案和整体性设计ꎻ其次是坚持试点推动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其限制在特定时空环境中以降低和分散风险ꎬ并依据实践效果检验㊁评估和调适政策ꎻ最后是提高制度化水平ꎬ不再从抽象的民主理念出发ꎬ利用组织化的手段拉动民主ꎬ而是强调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ꎬ着力提升民主政治运作的制度化㊁规范化㊁程序化水平[11]378ꎮ第三ꎬ坚持统筹兼顾ꎮ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中形成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ꎬ广泛地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中ꎮ统筹是指从全局的高度总体谋划㊁思考和解决问题ꎻ兼顾是指协调平衡多方面多领域多环节的各种关系ꎮ改革开放以来ꎬ我国的政治建设㊁经济建设㊁文化建设㊁社会建设㊁生态建设愈发全面㊁均衡ꎬ形成了可持续㊁协同性的现代化发展格局ꎮ 社会主义愈发展ꎬ民主也愈发展ꎮ [9]168我国的政治发展不是孤立的ꎬ而是在与经济发展㊁社会发展㊁文化发展的交互作用中ꎬ获取了持续性的动力及坚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ꎬ并在整体上与现代化发展格局实现了同频联动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经济决定政治ꎬ政治发展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ꎮ与此同时ꎬ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政治发展亦服务于不同时期现代化的重点任务ꎬ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通过权力结构的调整ꎬ以分权㊁放权来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㊁创造性ꎬ恢复政治生活的常态ꎻ在20世纪90年代强调民主发展与法制结合ꎬ利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政党㊁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边界ꎬ并提升政治过程的理性化㊁制度化水64平ꎻ21世纪初到第二个十年开端ꎬ大力发展协商民主以化解群体性矛盾和协调多元利益ꎮ第四ꎬ紧紧立足现实国情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同中国基本国情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有机统一ꎬ是 社会主义 与 中国特色 的高度统一ꎮ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要求政府强化社会管理职能ꎬ集中资源推动经济增长ꎬ供给大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12]33-34ꎻ 以天下为己任ꎬ造福苍生百姓 的传统贤能政治理想要求公共权力积极有为ꎬ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ꎻ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深陷的低组织化困局要求强化公共权力运作的效率导向ꎬ构建政党㊁政府与社会多方合作㊁整体协作的治理体系ꎬ充分发挥多方合力之效能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表明了发展是硬道理ꎬ要坚持 以民主促进国家发展㊁在国家发展基础上推进民主 [13]50ꎬ民主发展要为国家提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ꎮ以上种种ꎬ均不同于西方政治发展的经验与模式ꎮ西方的国家治理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ꎬ深信人性与权力双重之恶的消极权力观ꎬ注重用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进行约束与制衡ꎬ采用分权制约导向型的制度设计ꎬ形成了多元主义博弈型㊁对抗型的民主政治模式和公共政策过程ꎮ正是这些弊端ꎬ使借鉴其政治模式的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ꎮ㊀㊀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㊀㊀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ꎬ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ꎮ2012年前后ꎬ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ꎬ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传统工业化ꎬ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首次超越第二产业ꎻ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常住人口ꎬ城镇化进入了都市化阶段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ꎮ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时代坐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作模式㊁体制机制㊁实践形态㊁发展绩效都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ꎮ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并创造性地运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经验ꎬ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ꎮ1.价值引导:紧扣民心政治ꎬ寻求党心民心的最大公约数现代政治体系主要由政治价值体系㊁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操作体系构成ꎮ其中ꎬ价值体系反映了政治体制的性质与原则ꎬ发挥着规范政治权力㊁调节政治关系㊁引导公共精神之作用ꎮ得民心者得天下ꎬ失民心者失天下ꎮ民心在传统中国政治中具有本体论的地位ꎮ2016年1月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第一次提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14]202的重要论断ꎮ2021年11月ꎬ«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指出ꎬ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15]ꎮ民心政治观既传承和扬弃了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ꎬ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ꎮ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紧扣民心政治ꎬ着力凸显民主政治的人民性特质ꎮ第一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ꎮ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ꎮ民心政治就是一种以人民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㊁以美好生活为目标㊁具有公共性和普遍性的人民政治ꎮ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和发展思想ꎬ既突出强调在公共权力的来源和行使上ꎬ人民群众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凝聚为一个整体ꎬ共同掌握㊁运行和监督国家权力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ꎬ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㊁长远利益㊁整体利益ꎬ把人民群众的福祉作为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ꎬ从而形成了人民需求㊁人民利益㊁人民意志㊁人民主体 四位一体 的价值追求体系ꎬ不允许资本逻辑向政治领域㊁社会领域㊁文化精神领域渗透与入侵ꎬ防止权力落入某个集团和少数人手中ꎻ同时又充分保障和尊重个体权利ꎬ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ꎬ为每个公民提供广泛化㊁多层化㊁制度化的合法参与路径ꎬ并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利益ꎬ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价值目标创造有利条件ꎬ防止现代化74进程中因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分化导致的不平等以及因之产生的社会撕裂和不同群体的对抗ꎮ第二ꎬ拓宽政治参与渠道ꎮ民心政治需要拓宽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渠道ꎬ在治国理政活动中赢得民心民意㊁汇集民智民力ꎮ全过程人民民主紧扣民心政治的价值指引ꎬ建构了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参与网络体系: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ꎻ通过建构与完善村民委员会制度㊁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ꎬ让人民群众全过程㊁实质性地拥有对日常公共事务的决定权ꎬ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ꎬ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ꎻ通过走好新形势下党的网络群众路线㊁探索各类政务服务便民品牌㊁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恳谈会议事会制度ꎬ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汇民智㊁集民意㊁察民情㊁惠民生㊁聚民利的作用ꎮ总体而言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网络体系在运作空间上横跨政治领域㊁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ꎬ在参与环节上涵盖了选举㊁协商㊁决策㊁管理㊁监督ꎬ在组织机构上囊括了党委㊁政府㊁人大㊁政协㊁群团ꎬ在实践场景上覆盖了代表政治㊁政党政治㊁生活政治㊁基层政治㊁微观政治ꎮ2.制度统合:加强机制建设ꎬ推动民主政治形态成熟定型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ꎮ [16]这标志着我国的国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ꎬ通过系统性㊁整体性㊁协同性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ꎬ开发和完善既有制度体系的各项功能ꎬ构建有效整合多方力量㊁促进多方互动合作的治理体系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迈向成熟定型ꎬ形成经济繁荣㊁政治民主㊁文化发展㊁社会和谐㊁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ꎮ在此背景下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路径就是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操作机制建设与创新ꎬ开发和充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各项功能ꎬ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㊁规范化㊁程序化水平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成熟定型ꎮ第一ꎬ强化机制建设与创新ꎮ所谓民主的操作机制ꎬ就是指依据民主政治中的参与主体㊁参与环节㊁组织机构㊁政治制度之间的结构性关系ꎬ在民主价值规范和制度约束下形成的稳定化㊁组织化的活动方式和运行程序ꎮ任何制度在运行中若想产生效能ꎬ都必须有配套的体制机制ꎬ机制的建设与创新能够为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支撑ꎮ新时代民主操作机制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ꎬ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机制ꎬ建立健全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联络机构㊁网络平台等形式联系群众机制ꎬ建立和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机制ꎬ推进代表学习培训㊁联系群众㊁小组活动㊁建议督办㊁履职评价机制创新等ꎮ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ꎬ完善民主党派对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机制ꎬ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就重大问题推行考察调研机制ꎬ建立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领办㊁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机制ꎬ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等ꎮ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ꎬ完善重大决策前的民主听证会㊁民主恳谈会㊁民主评议机制ꎬ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ꎬ创新基层信访工作机制等ꎮ在统一战线工作中ꎬ健全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ꎬ建立与新阶层人士常态化联系机制ꎮ第二ꎬ优化规范政治运行过程ꎮ民主的程序化是指为民主政治过程设定一套程序ꎬ使公共事务能够通过确定的程序得到处理ꎻ民主的规范化与程序化相辅相成ꎬ是指用宪法㊁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对民主的程序作出确定性的规定[17]129ꎮ新时代以来ꎬ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民主政治运作规范化㊁程序化水平的重要文件ꎮ中共中央于2015年1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ꎬ明确了开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渠道程序ꎬ对新形势下开展各类型协商民主的内容和方式作出细化规定ꎮ2019年9月党中央首次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ꎬ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ꎬ对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人民政协的协商计划㊁协商内容㊁协商形式㊁协商规则㊁协商文化㊁成果运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ꎮ2020年12月ꎬ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统一战线工作条例»ꎬ对统一战线的工作原则㊁地方84。

《家国天下》丨寻找中国人的国家认同

《家国天下》丨寻找中国人的国家认同

《家国天下》丨寻找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摘要21世纪初,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一书中表达了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深切忧思。

在中国,“我们是谁?”也是新世纪越来越多中国人思考的问题。

崛起的中国走出曾经落后屈辱的百年悲情,人们在寻找自己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中日益恢复泱泱大国国民的自信。

许纪霖教授的新著《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精神的脉动,这是一部探究百年中国现代认同建构之精神史的富有时代感的厚重之作。

一亨廷顿认为,认同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其特性的自我认识,它是自我意识的产物:我或我们不同于他者的特别的素质。

认同通常是人们建构的,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这样一些国民身份或国家特性是在战争中凝聚而成的。

中国人的国家认同,则是在晚清以降的中西文明冲突中形成的。

“我们是谁?”“何谓中国?”“何谓中华民族?”这些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其答案并不是五千年泱泱古国古已有之。

民族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建构性的,“中华民族”概念1902年首次出自梁启超。

但作者没有蹈袭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名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而是主张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在悠久历史传统基础上“重新建构”的历史过程。

(第81页)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关于个人、国家、世界之认同史的研究尚是一个新开拓的题域。

在《家国天下》中,作者借用查尔斯.泰勒之现代化伴随着一场“大脱嵌”(great disembedding)之轴心革命的观点为理论框架,阐释了中国人从传统“家国天下”秩序中“脱嵌”而成为独立的个人的过程,并进而探究了现代中国人重建自我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再嵌化”问题。

导论指出,近代“大脱嵌”革命,指个人从各种宇宙、自然和社会关系网络中抽离出来,成为本真的、独立的个人。

中国的“大脱嵌”是一场挣脱家国天下的革命,即谭嗣同所谓“冲决网罗”。

然而,脱嵌之后的中国人是因此获得了自由,还是重新成了现代国家利维坦的奴隶,或者无所依傍的虚无主义的个人?为了重新获得个人生活的意义,是否需要“再嵌化”,将个人重新置于新的家国天下的意义框架之中?如何建构家国天下新秩序,如何重建现代的自我认同?自我的实现与家国天下新秩序的建构,又是什么样的互动关系?(第1、2、6页)这些耐人寻味的设问构成了统领全书的基本问题。

民主与教育——精选推荐

民主与教育——精选推荐

第七章民主与教育内容摘要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民主与人生,从不容维度分析了民主的内涵,概括出民主的三大特征,分析了民主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民主与教育,提出了民主的政治理想只有通过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才能够实现,论证了民主公民应具备的五个素质,分析了民主教育的性质与目的。

第三节教育的民主化,分析了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历程,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如何建设民主的学校。

学习目标1.掌握民主的主要特征2.理解民主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3.理解掌握民主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4.理解民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5.了解教育民主化发展的历程和应遵循的原则第一节民主与人生研究民主与人生二者关系的原因:1、民主之所以与教育有关联,根源在于民主与人生有关联;教育以人生为本,因此教育要想增加个人的福祉,就必须要认识、分析和反思一切与人生福祉有关系的存在。

2、通过对民主与人生关系的分析,使每一个现代公民意识到:民主,不是别人的事,而是我们自己的事;民主,不是个体幸福生活的奢侈品,而是个体幸福生活的必需品。

一、民主的内涵(一)日常生活中“民主”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民主”是一个高频词,有比较丰富或复杂内涵。

但是也有一些“有限共识”:首先,“民主”是一个褒义词;其次,“民主”是对于“强者权力”的一种限制;再次,“民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二)“民主”的词源西方:democracy, 来自于古西腊文,由demos(地区/人民)和kratos(统治/权力)组成。

我国:古代典籍中,“民主”即人民的“君主” 、“父母官” 或“管理者” 。

《辞海》对”民主”作了如下解释:①原意指人民的权力②庶民之主宰(三)不同政治哲学中“民主”的概念1.对“民主”概念的最早阐述和批评来自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对于“民主”深恶痛绝,将“民主制”与“寡头制” 、“财阀制” 、“僭主制”等并列加以反对,认为“民主”是“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而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对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再思考

对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再思考
( 黑格 尔的 市 民社会 与 国家关 系的理论 二)
能 既保 持正 确方 向 , 又具有 实 践效 益 。


马克 思 民主 思想 的理 论来 源
( ) 一 卢梭 的“ 民主权 ” 人 思想
马 克思 深受 黑格 尔 的影 响 , 本 人 亦 承认 曾 他 是 黑格 尔 的“ 生 ” 学 。在 政治 思 想 史 上 , 格 尔第 黑

卢 梭 是 1 纪 法 国资 产 阶 级 大革 命 的思 想 8世
先驱 , 其激 进 的 民主主义 思 想 , 别是 其人 民主权 特
次 明确 地将 政 治 国 家 和市 民社 会 区分 开 来 , 提
学 说是 法 国资产 阶级革命 时期广 大人 民的战 斗 口 号 和理 论旗 帜 , 人 民 当作 革 命 的“ 音 书 ” 被 福 。卢 梭在 其 名著 《 会契 约论 》 社 中以心 目中的 日内瓦共
发展・ 6
姜丽华: 对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再思考
21年 0 02 6月( 3期 ) 第
接 受影 响到 批判 地 继 承 , 到创 立 自己的 市 民社 再
会 与 国家关 系理 论 , 其 民主 思想 奠 定 了哲 学 基 为
础。 ( ) 克 维 尔 的 社 会 制 约 权 力 思 想 三 托
市 民社 会 。他将 观念 变 成 独 立 主 体 , 把市 民社 会
对 国家 的关 系 变成 观念 的 内在 想象 活动 。从 马克 思 民主思 想形成 与 发 展 的 角度 来 看 , 格 尔 对 马 黑 克 思影 响 的一个 重 要 体 现 就是 , 克思 正 是 从 黑 马 格 尔 的市 民社会 与 国家 关 系理 论 中得 到 启发 , 从
分 , 克思 在批 判 资 本 主 义 的基 础 上 阐述 了其 民 马 主 思想 , 立 了社 会 主 义人 民 当 家作 主 的 民主 本 确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人与国家》(广西大学人文)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人与国家》(广西大学人文)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李泽厚(1930- ),中国当代学者。

本文选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有删节。

五四运动包含两个性质不相同的运动。

一个是新文化运动,一个是学生爱国反帝运动。

众多论著常常笼统地歌颂它们,较少注意二者的复杂关系及由此而来的思想发展和历史后果。

本文试图对此作些初步探讨。

我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曾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环,都有这种为时代所规定的特色所在。

……在近代中国,这一环就是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讨论:燃眉之急的中国近代紧张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把注意和力量大都集中投放在当前急迫的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第475页)并指出从变法(维新运动)到革命(推翻清朝),政治斗争始终是先进知识群兴奋的焦点。

其他一切,包括启蒙和文化,很少有暇顾及。

例如邹容①《革命军》中的民主启蒙思想并没得到重视和普及,完全淹没在呼号革命的军事斗争中。

孙中山在辛亥后赠以“大将军”的美谥,倒正好是这样一个象征。

宋恕②《六斋卑议》中反宋明理学的突出的启蒙思想,更被挤到角落里面,几乎至今无人注意。

辛亥之后,尽管并没有多少真实的进步,但历史毕竟翻开了新页。

皇帝没有了,“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路途不再那么正规,但政局一塌糊涂,思想异常混乱,控制相对放松,意识形态似乎成了空白。

一方面,旧的体制、规范、观念、风习、信仰、道路……都由于皇权崩溃,开始或毁坏或动摇或日益腐烂;另一方面,正因为此,强大的保守顽固势力便不断掀起尊孔读经、宣扬复辟的浪潮,想牵引局面恢复或倒退到“前清”时代去。

对知识者特别是年轻的知识一代来说,国家和个人的前景何在,路途何在,渺茫之外,别无可说。

上一代革命者的热忱衰退了。

除了一些仍围绕在孙中山的身旁做些力不从心效果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外,很大一批消沉下来。

范爱农、吕纬甫、魏连殳……连鲁迅本人也沉默几乎十年,以读佛经拓碑刻抄嵇康来排遣时日。

正是在这万马齐喑、闷得透不出气来的黑暗王国里,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摘要】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探讨了民主制度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及问题。

他们指出民主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可能导致利益集团的影响,进而影响决策的公正性。

民主制度的衰落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担忧,他们认为新时代下的民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重新思考民主制度的发展方向,加强改革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民主的核心理念也不容忽视,在制度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民众参与和民意的表达。

这些反思提醒我们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的思考和调整,以确保民主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治理的需要。

【关键词】西方学者、社会治理、民主、反思、困境、制度设计、权力关系、衰落、新时代、挑战、重新思考、改革、完善、核心理念、发展方向1. 引言1.1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在现实中,民主制度存在着种种困境。

民主制度受制于政治经济力量的制约,导致在一些情况下难以有效运作;民主程序中的选举、决策常常被操纵或扭曲,从而破坏了公平竞争和民意体现的原则;民主实践中的腐败、权力滥用等问题也经常引发社会矛盾与不满情绪。

在民主制度的设计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多数制度可能导致少数利益被忽视,多数压制少数;权力的分散与集中问题也使得民主决策难以达成;制度的繁琐、庞大、缺乏效率等也是一些学者质疑的焦点。

西方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民主制度中的权力关系与治理方式。

他们主张在民主实践中加强市民参与、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制度,以有效应对民主制度的衰退与挑战。

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中,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迫在眉睫,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实践。

2. 正文2.1 民主制度的困境民主制度的困境在于,虽然民主是一种广泛认可的政治体制,但在实际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民主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遭遇少数人操纵或滥用权力的问题,导致民意无法充分体现。

民主制度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达成共识和决策,导致在应对紧急情况时效率较低。

民主制度存在着选举制度的弊端,如选民被操纵、贿选等问题,导致民意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其兴也勃--《人与国家》(广西大学人文)

其兴也勃--《人与国家》(广西大学人文)

其兴也勃潘旭澜(1932- )中国当代学者。

本文选自《太平杂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洪秀全三次应考,未能进学,即考不上秀才,精神上打击很大,心力交瘁,大病一场。

病中,落榜所产生的强烈心理反弹,实质性的精神病变,粱阿发编纂的传教书《劝世良言》诱发的想象,多种因素搅合在一起,产生了神游高天,上帝派他下凡作太平天子的幻觉。

再加上头脑基本清醒时的顺势思考,萌生了利用迷信造反的想法。

第四次应考又名落孙山,使得这个自视极高的老童生,从旧梦中寻求出路。

他以《劝世良言》为底本,加上随心所欲的发明创造,要创立挂羊头卖狗肉的宗教。

这个意图,首先得到好友(一说又是表弟)冯云山的充分赞同和热烈支持。

这个冯云山,同样是屡试不第的老童生,同样对科举考试十分不满。

而且认为洪秀全有王者气度,极力促成利用迷信造反。

于是,他们一同“出游天下”。

在比较开放、文明程度较高的广东,没有市场。

只好转到广西山区农村。

这个转移,使得他们的造反得到成功的可能。

洪秀全既极其自私又十分任性,没有做“地下工作”的耐心,遇到风险更是一走了之,逃回老家。

主要靠冯云山锲而不舍的努力,吸收了一批信徒,包括后来成为太平军第二号人物的杨秀清。

他们鼓动、吸收和组织百姓.尤其是无业游民和贫苦农民参加拜上帝会,逐步形成一套颇有特色而又相当严密的办法。

使造反能成气候,波及十几省,持续十来年。

准备造反之时,只有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七个人明白底细。

随后,有少数心腹亲信也晓得个大约略。

对于一般百姓,他们宣传独尊上帝,不拜邪神。

信上帝者无灾无难,不信上帝者“蛇虎咬人”。

上帝有无限权能,敬拜上帝则“享福无穷”。

“天堂路通”。

信了上帝再拜别的神道,就是有罪。

这样的宣传,比一下子就亮出造反的旗号,远远地易于为贫困、多灾多难、没有文化的百姓所接受。

不少人出于自身朴素的人生愿望,出于对频繁灾祸的恐惧,也就轻易地加入拜上帝会,将命运的缰绳交到洪秀全等人手里。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追求民主价值》教学反思(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2 参与民主生活)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追求民主价值》教学反思(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2 参与民主生活)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追求民主价值》教学反思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学反思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

只有找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兴奋点,并将其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盲更不能靠单纯的说教,而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他们信服。

本节课内容多,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

基于上述理念,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去设计,因此,学习第一目“民主的足音〃时要结合具体案例,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有利于对民主的发展有全景式的把握。

首先设计了一个关于“小调查-你心目中的民主是什么样子”的环节,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民主有一个感性认识;接着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民主的本来面目,西方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区别的,进而通过民主价值的重要思想源头、要求、实现、决定因素四方面理解民主价值。

之后利用学生交流讨论、师生互动探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历程和得出的结论: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对于新型的民主,可从四个方面来学习,即新型民主的本质特征、新型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的形式、新型民主的制度,四个部分选取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网络问政、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比例,医疗问题等典型案例和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认识。

在环节的设计中,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为我们丰富课堂内容、挖掘教材内涵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课堂内容更为形象、生动,变抽象为具体,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摘要】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探讨了民主制度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民主制度下的困境和挑战。

他们关注权力分配与制衡的机制,研究公民参与与政府效率的平衡,探讨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路径。

在实践中,他们提出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持续优化社会治理,以及民主的实践与探索。

这些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主制度的发展演进,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为建设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社会治理,民主制度,西方学者,反思,困境,挑战,权力分配,制衡,公民参与,政府效率,社会改革,进步,发展,完善,持续优化,实践,探索1. 引言1.1 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社会治理是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过程,其重要性在于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公共资源合理分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社会治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社会治理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挑战,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只有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和安定。

社会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务,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的结果。

只有通过各方合作、民主参与,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借鉴各国经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做出贡献。

1.2 民主制度的优势和局限性民主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民主制度可能导致政府决策效率低下,因为政府需要面对复杂的民意和议会批评,决策过程可能变得冗长和复杂。

民主制度可能导致政府在应对紧急情况和重大政策改革时出现过度谨慎和拖延,因为政府需要考虑民意和权衡各方利益,难以迅速做出决策。

民主制度也容易受到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影响,导致政府政策偏离理性和客观性,影响政府的决策质量和稳定性。

论民主资料

论民主资料

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论民主》读书札记(一)(2011-11-24 09:29:22)转载▼标签:科恩《论民主》读书札记分类:法海泛舟几个月前,在书店购买了科恩的《论民主》一书。

科恩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教授。

1984年他曾应邀来我国讲学。

该书于三十多年前在美国首次出版。

近日我抽时间读完了此书。

我本应该读得更快些,外界无聊的诱惑多,学习的热情也不比从前。

尽管如此,两年里我还读了密尔的《论自由》一书。

人生四十,总算读了两本系统论述民主与自由的书籍。

想及此,不觉汗颜。

22年前那个非常时期,我坚持在大学按部就班学习,没有落过一节课。

自我反省,我的思想并不保守。

但我对当时身边那些热情盲目,没有民主修养和自由思想的同学们投去批评的目光,因而没有盲从之。

同时我也明白,加之于同学身上的"没有民主修养和自由思想"的评价,同样也适用于我。

怎么办?学习就是了。

于是就有了20年后阅读有关"民主和自由"的学术著作。

读它们,是要解开我心中的结。

我的读书史,其实就是解开我的心结的历史。

这就是我读书的动机和兴趣所在。

对于自由,台湾李敖在大陆演讲时说得十分精辟。

他说自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反求诸己,一部分反求诸于宪法。

反求诸己的部分,李先生举了郑成功如何对待被清兵奸杀的他的生母一例。

反求诸宪法的部分,李先生的建议不过是让纸上的宪法条文,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真正实现。

但是他没有以同样精辟的言论去论述民主。

大概是对民主难以一言以蔽之。

民主的定义。

科恩说,民主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即人民自己管辖自己。

科恩认为,如果所有或大多数成员的确参与了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标的任务,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社会称之为自治的。

在政治的和非政治的社会中都可以实行民主。

我的感想:科恩反对政治民主一词。

他认为应该称之为政治社会中的民主。

这给我的启发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

我称之为社区自治制度;小区业主委员会制度,也是一种人民自治制度,我称之为居民小区社会中的民主。

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人与世界》(广西大学人文)

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人与世界》(广西大学人文)

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乔治·奥威尔著(1903-1950),英国作家。

本文原载“思想评论网”,有删节。

秋风译。

如果我们说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都是相同的,甚至其精神气氛也是相同的,这种说法也许有点过于简单化,但各种形态的民族主义确实有某种规律可寻,下面就是民族主义思想的若干基本特征:走火入魔(OBSESSION)除了自己这边的优越性之外,民族主义者没有考虑、谈论或论述任何别的东西的兴致。

要让一个民族主义掩饰自己的这种忠贞不渝,简直就不可能的事。

对他所在群体的哪怕是最小的不敬,或者是对对立组织的哪怕是再含蓄的赞扬,都会令他极不舒服,只有作出最强烈的反击,才能平息他的愤怒。

如果他效忠的是现实存在的国家,比如爱尔兰或印度,那么,他一般会宣称,他的国家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军事实力和政治美德上,也会表现在艺术、文学、体育、语言结构、居民的体质优美、甚至气候、景色、美食等方方面面。

他会对正确地展示国旗、对不同国家在报纸上的相关新闻的标题字的大小和先后次序非常在意。

在民族主义思想中,正名术(Nomenclature)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赢得了了独立或取得民族革命胜利的国家通常会改变国名,那些人们投注了强烈感情的国家或其它群体,通常都有好几个称呼,而每个称呼都有不同的含义。

西班牙内战的双方都有八、九个称呼,以表达不同程度的爱憎感情。

有些称呼(比如称弗朗哥的支持者为"爱国者",称支持政府的人士为"保王派")都是大成问题的,而这些称呼中没有一个是对立的双方会同时使用的。

不稳定性(INSTABILITY)民族主义者感情强烈,并不能妨碍他们的忠诚对象发生转移。

首先,像我前面已经指出的,民族主义者经常会效忠于某个外国。

有一个常见的现象,不少伟大的民族领袖或是民族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其实并不属于他们为之奋斗的国家。

有时,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外国人,更多的时候,他们来自其民族性大成疑问的偏远地区。

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思想 源头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 数人当家做,民主价 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 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民主 道路
民本思想是中国民 主价值追求的重要 思想源头
价值 实现
国家民主道路的选择 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 体国情
课堂笔记:民主的足音——近代中国的民主追求
近代中国民主追求的历程
1840年以来抗击侵略、反对专 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 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 人民的最强音。(没有实现)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 民主在中国得以真正确立。改革 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 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争取和实现 人民当家做主为己任。新中国成 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 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 正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 共同价值追求。
第三课 第一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民主的足音
新型的民主 -.
01 民主的足音
探究思考:什么是民主?
民本思想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 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就是要使人民享 受平等、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民族主义”,就是要反抗异族 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为国家争自 由;“民生主义”,就是要实现 经济平等、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发展国家资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
03 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 本政治制度
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02 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 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
04 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评析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评析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评析“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句深刻的话语,体现了人们对于民主和共和制度的认可和追求。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进行分析和评述。

要深入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我们需要明确民主和共和制度的内涵。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通过选举和言论自由来决定社会政治事务的一种政治制度。

共和制度强调的是国家权力的分立和法治精神,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意味着人们认可并追求这样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其中包括人民对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对法治和民主程序的信任,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

在当今世界各国,民主共和观念已成为主流价值观,并在不断发展深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民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政府,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共和制度也得到了日益重视,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不断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保障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民主制度的发展。

在社会文化方面,民主共和观念也不断深化。

人们更加注重和强调平等、自由和法治,民间组织不断壮大,公民社会的参与热情高涨。

在国际关系中,民主共和观念也不断扩散和传播,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成为促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的有力助力。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些国家在实践民主共和观念时遇到了困难。

选举的公正性和政治的透明度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国家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社会文化方面,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许多社会现实中的不公正现象依然存在,个人私欲过重,社会公德和责任感不够突出。

在国际关系中,一些国家的民主共和观念输出和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过于强调本国利益而忽视其他国家的实际需要和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民主共和观念。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管理和治理水平,提高政治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民族国家理论反思

民族国家理论反思

民族国家理论反思关键词: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理论缺陷一、民族国家概念民族国家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其本身是19世纪的产物。

有学者认为,“总括起来将,所谓民族国家,就是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政府、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同质的国民文化的、由本国的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

”[1]民族国家的实质性内容在于國家的统一性和文化的同一性,在西方古典主义理论看来,每个民族都应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式以防止民族之间的冲突,而现实中建立起来的大都是多民族国家,这两种情况可以视作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历史合理性,以单一民族为构想最终建立起多民族国家成为了国家建设的普遍规律。

二、民族与国家间的张力民族国家具有文化和政治的双重特征,这决定了民族与国家二者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民族国家认同是建立在文化认同上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超越文化认同。

但仅依靠意识形态来维系政治认同而缺乏一定的文化内容作为基础,这种政治认同是不牢固的,因此政治认同仍需一定的文化认同支持。

其次,民族与国家是不同的实体,一种是文化上的,一种是政治上的。

民族并不等同于国家,一个民族可以组成一个国家,多民族也可以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属于一个国家,也可以分属于多个国家。

新文化运动能够为其提供证明,新文化运动领袖与当时复古派、保守派掀起对战,新派认为文化革新能够带来个人的觉醒从而促进整个民族的解放,而复古派、保守派始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他们未能意识到依靠儒家文化并不能建立起一个新型国家。

新文化运动证明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依靠文化,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民族国家提供集体认同感,通过集体认同感来获得现代民族国家存在的合法性。

民族与国家不是一个概念,一种是政治和领土的,一种是历史和文化的。

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国家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只有极少数国家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即国家的领土和制度由一个唯一的、具有同种文化的、在种族方面可定义为民族的成员所控制的国家。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评析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评析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说评析【摘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当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议题。

本文从引言部分探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分析了历史背景对民主共和观念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观念对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还探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情况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必要性,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展现了民主共和观念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呼吁人们共同推动这一观念的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重要性、现代社会、历史背景、发展、国家治理、社会进步、全球范围、普及、挑战、应对、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民主共和观念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基石,只有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实现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可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民众的团结和互助。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还可以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世界的和平与进步。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对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民主共和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政治理念,它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民主共和观念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体现了人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民主共和制度是建立在人民意志基础上的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实现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这种制度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避免权力滥用和专制统治。

民主共和观念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在一个民主共和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必须按照法律办事,不得偏袒任何一方,保障每个公民的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民主共和观念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dmocratic education amy gutmann 读后感

dmocratic education amy gutmann 读后感

dmocratic education amy gutmann 读后感阅读《民主教育》一书后,我对艾米·古特曼(Amy Gutmann)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本书深入探讨了民主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对于我理解民主教育的本质和推动民主教育的重要途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古特曼在书中强调了民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即平等、全民参与和社会正义。

教育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公民意识、个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她认为民主教育应该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公共对话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民主社会和公民生活中。

我赞同古特曼对教育的平等原则的强调。

她强调了教育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这种平等不仅仅是指机会的平等,还包括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对不同学生需求的关注。

我认为确保教育的平等对于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古特曼还提到了教育的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她认为教育系统应该致力于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并为那些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

这意味着教育机构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提供教育服务,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

我认为这种关注社会正义的教育理念是构建一个公平社会的重要一环。

最后,古特曼提出了一些措施来推动民主教育的实施。

她主张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

此外,教师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支持,以便他们成为民主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这些措施在我看来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具有民主精神的教育体系。

总之,阅读《民主教育》对我来说是一次启发性的经历。

古特曼对民主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倡导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有思想、有责任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对人权和民主的认知英文作文200字

对人权和民主的认知英文作文200字

对人权和民主的认知英文作文200字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r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the well-being and progress of any society. These concepts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and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rights and freedoms.Human rights refer to the basic rights and freedoms that are inherent to all human being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 gender, religion, or any other status. These rights include the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security, as well as freedom of expression, assembly, and religion. Human rights are universal and are essential for the dignity and equality of all individuals.Democracy, on the other hand, is a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power is vested in the people, who exercise it directly or through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Democracy is founded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quality, popular sovereign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individuals have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hold their government accountable.The recognition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re essential for the functioning of a democratic society. Human rights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by ensuring that individuals are able to exercise their rights and freedoms without fear of persecution or discrimination. Democracy, in turn, serves as a mechanism for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human rights by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participate in the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hold their government accountable for its actions.In conclusion,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re closely linked and complementary principle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the promotion of a just and equitable society. By upholding these principles, we can ensure that all individuals are able to live in freedom, dignity, and equality.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continue to promote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in order to build a better world for future generations.篇2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re tw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form the cornerstone of a just and equitable society.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freedoms, the promotion of equalit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peace and stability.Human rights refer to the basic rights and freedoms that every individual is entitled to, simply by virtue of being human. These rights include the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security, as well as freedom of expression, religion, and assembly. Human rights are universal, inalienable, and indivisible, meaning that they apply to everyone, cannot be taken away, and are interdependent.Democracy, on the other hand, is a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power is vested in the people, who exercise it either directly or through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Democracy ensure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accountable to the people, that decisions are made through fair and transparent processes, and tha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ll citizens are respected.Both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as they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 A democratic system of government is more likely to respect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as it is founded on the principles of freedom, equality, and justice. Likewise,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s essential for the functioning of a democratic society, as it ensures that all citizen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and to hold their leaders accountable.In conclusion,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re essential for the promotion of a just and equitable society. They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freedoms, the promotion of equality, and the maintenance of peace and stability. It is crucial that we continue to uphold and defend these principl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create a world in which all people can live with dignity and respect.篇3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re two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the well-being and freedom of individuals in society. Human rights are the basic rights and freedoms that belong to every person in the world, irrespective of their nationality, race, sex, religion, or any other status. These rights include the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security of person, 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 the right to a fair trial, and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mong others.Democracy, on the other hand, is a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power is vested in the people, who exercise it directly or through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all individuals have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to hold their leaders accountable for their actions. Democracy ensures that individuals have a voice in shaping thepolicies that affect their lives and that their rights and freedoms are protected.The recognition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re essential for the functioning of a democratic society. Human rights provide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a democratic system is built, guaranteeing that all individuals have equal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process. Without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democracy would be incomplete and ineffective, as individuals would not have the freedom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participate in elections, or hold their leaders accountable.It is important for individuals and governments to uphold and respect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to create a just and equitable society. By recognizing and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all individuals, we can ensure that everyone has the opportunity to live a dignified life and participate fully in society. Democracy allows for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and ensures that the interests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are taken into account.In conclusion,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re essential principles that must be upheld and protected in order to create a just and equitable society. By recognizing the inherent worth and dignity of all individuals and ensuring their rights and freedomsare protected, we can build a society that is inclusive, fair, and democratic. Let us all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and defend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for the betterment of all.。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件(共33张PPT)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件(共33张PPT)
笔记整理三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谁是国家的主人呢?
人民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学习任务四
新型民主特点
材料一: 我国的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P31-33
笔记整理二
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1956年)P32④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1978年)P33
2.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P31-33
失败
他们眼中的民主都属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思考:他们的民主思想有什么局限性?
学习任务二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最管用: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主体的广泛性
权利的广泛性
制度保障
法律保障
物质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学习任务四
(3)从民主形式上看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解析版)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解析版)

第3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一框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目标导航1.知道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知道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特点,知道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2.能够区分中国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的差异;能够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典型事件,概括新型民主的本质。

3.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价值的探索,认同民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过程;感受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价值追求。

知识提炼1.民主:(1)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民主(2)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5)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6)民主价值追求的思想源头:民本思想(7)民主道路取决于:具体国情2.百年中国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历史进程:①中国共产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②1949年,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改造的完成,民主才得以真正确立。

④开放以来,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不懈探索3.我国民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①我国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发展民主的意义: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5.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协商);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民主的再思考陈独秀(1879-1942),中国现代思想家,政治家,“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本文选自(陈独秀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西流兄左右:日前寄上一函,内附超麟兄来信,想已达览,七月廿一日手示并守一兄的信已读悉,因病不能早复兄信,今犹如此(此函陆续写了廿余日才写好,精神不佳可想)。

望勿多疑!来函谓:“他对民主的了解,和对于世界的局势过于乐观,我觉得还不免一些稚气”,我们所争论的中心点,正是这两种问题:(一)大战失败国有无革命。

(二)应当保护民主。

你既然认为他稚气(其实是反动),又说他没有错,即你自己也感觉得有点自相矛盾罢!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只能答复一个否字,尤其在英、法,在此点,资深和希之比我尤坚决的否定英、法会有革命的局势,其理由是:(一)各国的革命力量,已为史大林派摧除干净;(二)各国的资产阶级有了一八七一和一九一七的经验,战败后宁肯把武装全交给国外的敌人,免为国内的敌人所利用;(三)此时德国的武器和战术及统治征服地的方法,均非一八七一和一九一七可比,英、法政府军失败后,民间一时决不能苍头特起;(四)德国尚未获得世界霸权,一败战事即可了结,纳粹失败后,继之者不会仍为法西斯政权(此情势恰与英、法相反),届时社民党及其他自由派会抬头,然此只能说有利于革命运动之开始,很难说希特勒失败德国马上便会起革命,以无革命政党故,基于上述原因,以前我们相信的“帝国主义大战后失败国将引起革命”这一公式,完全被推翻了,只有迷信公式对历史事变发展闭起眼睛的人们,才会做一九一七的梦,才会说此次大战是上次大战的重演。

英、法革命既无望,在英法取失败主义,除了帮助希特勒胜利之外,还有甚么?历史不会重演,人为的错误是会重演的,以前认为白朗宁内阁和希特勒是一样的,因此帮助纳粹得了政权;现在又认为纳粹的德国和民主的英、法是一样的,又帮助希特勒征服了有民主传统的法兰西,我还可进—步推论,如果人们仍旧轻视民主崇拜独裁像守一所说:“人类不管好坏,总只得抉择于法西斯与社会主义这两种独裁之间。

”换句话说只能抉择于德、俄两种政制之间;那么,即使英、法失败引起了革命,也只有使世界更加黑暗堕落和希特勒胜利一样,一个格别乌的苏俄已足够使人们窒息了,再加上几个格别乌的苏法,苏英,你老兄能受得了么?如此,则必须详细讨论第二个问题,即诚如守一所说:“我们中间主要的不同意见,还是在于民主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根据苏俄二十年来的经验,沉思熟虑了六七年,始决定了今天的意见。

(一)我认为:非大众政权固然不能实现大众民主;如果不实现大众民主,则所谓大众政权或无级独裁,必然流为史大林式的极少数人的格别乌政制,这是事势所必然,并非史大林个人的心术特别坏些。

(二)我认为:以大众民主代替资产阶级的民主是进步的;以德、俄的独裁代替英、法、美的民主,是退步的,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的助成这一退步的人们,都是反动的,不管他口中说得如何左。

(三)我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个抽象名词,有它的具体内容,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无产阶级的民主,其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实施的范围有广狭而已(见前函及后表)。

(四)我认为:民主之内容固然包含议会制度,而议会制度并不等于民主之全内容,许多年来,许多人,把民主和议会制度当做一件东西,排斥议会制度,同时便排斥民主,这正是苏俄堕落之最大原因;议会制度会成为过去,会成为历史残影,民主则不然也,苏维埃制若没有民主内容,仍旧是一种形式民主的代议制,甚至像俄国的苏维埃,比资产阶级的形式民主议会还不如。

(五)民主是自从古代希腊、罗马以至今天、明天、后天,每个时代被压迫的大众反抗少数特权阶层的旗帜,并非仅仅是某一特殊时代历史现象,并非仅仅是过了时的一定时代中资产阶级统治形式,如果说民主主义已经过了时,一去不复回了,同时便可以说政治及国家也已过了时即已经死亡了。

如果说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无产阶级的政权形式只有独裁,不应该民主,则史大林所做一切罪恶都是应该的了,列宁所谓“民主是对于官僚制的抗毒素”,乃成了一句废话,LT主张为恢复苏维埃、工会及党的民主而斗争,也是等于叫昨天回来,等于叫老百姓为历史的残影流血。

如果说无级民主与资级民主不同,那便是完全不了解民主之基本内容(法院外无捕人杀人权,政府反对党派公开存在,思想、出版、罢工、选举之自由权利等)。

无级和资级是一样的。

如果说史大林的罪恶与无产阶级独裁制无关,即是说史大林的罪恶非由于十月以来苏联制度之违反了民主制之基本内容(这些违反民主的制度,都非创自史大林),而是由于史大林的个人心术特别坏,这完全是唯心派的见解。

史大林的一切罪恶,乃是无级独裁制之逻辑的发展,试问史大林一切罪恶,那一样不是凭借着苏联自十月以来秘密的政治警察大权,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不容许思想、出版、罢工、选举之自由,这一大串反民主的独裁制而发生的呢?若不恢复这些民主制,继史大林而起的,谁也不免是一个“专制魔王”,所以把苏联的一切坏事,都归罪于史大林,而不推源于苏联独裁制之不良,仿佛只要去掉史大林,苏联样样都是好的,这种迷信个人轻视制度的偏见,公平的政治家是不应该有的。

苏联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后十年的苦经验,应该使我们反省。

我们若不从制度上寻出缺点,得到教训,只是闭起眼睛反对史大林,将永远没有觉悟,一个史大林倒了,会有无数史大林在俄国及别国产生出来。

在十月后的苏俄,明明是独裁制产生了史大林,而不是有了史大林才产生独裁制,如果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已至其社会动力已经耗竭之时,不必为民主斗争,即等于说无产阶级政权不需要民主,这一观点将误尽天下后世!(六)近代民主制的内容,比希腊、罗马要丰富得多,实施的范围也广大得多,因为近代是资产阶级当权时代,我们便称之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其实此制不尽为资产阶级所欢迎,而是几千万民众流血斗争了五六百年才实现的。

科学,近代民主制,社会主义,乃是近代人类社会三大天才的发明,至可宝贵;不幸十月以来轻率的把民主制和资产阶级统治一同推翻,以独裁代替了民主,民主的基本内容被推翻,所谓“无产阶级民主”“大众民主”只是一些无实际内容的空洞名词,一种抵制资产阶级民主的门面语而已。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有国有大工业、军队、警察、法院、苏维埃选举法,这些利器在手,足够镇压资产阶级的反革命,用不着拿独裁来代替民主,独裁制如一把利刃,今天用之杀别人,明天便会用之杀自己。

列宁当时也曾经警觉到“民主是对于官僚制的抗毒素”,而亦未曾认真采用民主制,如取消秘密政治警察,容许反对党派公开存在,思想、出版、罢工、选举自由等,LT直至独裁这把利刃伤害到他自己,才想到党、工会,和各级苏维埃要民主,要选举自由,然而太晚了!其余一班无知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更加把独裁制抬到天上,把民主骂得比狗屎不如,这种荒谬的观点,随着十月革命的权威,征服了全世界,第一个采用这个观点的便是墨索里尼,第二个便是希特勒,首倡独裁制本土——苏联,更是变本加厉,无恶不为,从此崇拜独[裁]的徒子徒孙普遍了全世界,特别是欧洲,五大强国就有三个是独裁。

(所以东方需要民主,西方不需要民主,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第一个是莫斯科,第二个是柏林,第三个是罗马,这三个反动堡垒,把现代变成了新的中世纪,他们企图把有思想的人类变成无思想的机器牛马,随着独裁者的鞭子转动,人类若无力推翻这三大反动堡垒,只有变成机器牛马的命运。

所以目前全世界的一切斗争,必须与推翻这三大反动堡垒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否则任何好听的名词,如无产阶级革命,民族革命,都会无意的在客观上帮助这三大反动堡垒巩固及扩大势力。

如果我们认为目前推翻这三大反动堡垒为首要斗争,第一必须承认即英、法、美不彻底的民主制也有保护的价值;第二必须取消刘仁静破产的理论,即:任何时期,任何事件,无产阶级都不能与别的阶级共同行动;这一理论,显然在北伐战争中,在抗日战争中,都不能采用,在目前国际战争中也同样不能采用,若采用这一理论,都只有反动作用。

昌兄说:“在战争进行中之现在,民主与法西斯之显然限界已归消失,或将归消失。

”这句话真莫名其妙!(一)在政制本身上,民主与法西斯绝对不同的限界永远不会消失;(二)若说其限界消失是指英、法、美等民主国日渐法西斯化,即令真是如此,也绝对不能据此以为我们应该欢迎独裁反对民主的理由;(三)英、法、美将来法西斯化,是要靠第三国际第四国际帮助希特勒完全胜利,希特勒军队打到甚么地方,当然法西斯化到什么地方,否则英、法、美的民主传统不是轻易可以推翻的,如果把战时的内阁权力加强当做是法西斯化,这便不懂得法西斯究竟是甚么;(四)若认为现在的民主国和法西斯之显然限界已归消失,请睁开眼睛看看下列对照表:(甲)英、美及战败前法国的民主制(一)议会选举由各党(政府反对党也在内)垄断其选举区,而各党仍须发布竞选的政纲及演说,以迎合选民要求,因选民毕竟最后还有投票权。

开会时有相当的讨论争辩。

(二)无法院命令不能捕人杀人。

(三)政府的反对党派甚至共产党公开存在。

(四)思想、言论、出版相当自由。

(五)罢工本身非犯罪行为。

(乙)俄、德、意的法西斯制(苏俄的政制是德、意的老师,故可为一类。

)(一)苏维埃或国会选举均由政府党指定。

开会时只有举手,没有争辩。

(二)秘密政治警察可以任意捕人杀人。

(三)一国一党,不容许别党存在。

(四)思想、言论、出版绝对不自由。

(五)绝对不许罢工,罢工即是犯罪。

据这张表,二者的限界,在英、美是几时消失的呢?在法国是因何消失的呢?每个康民尼斯特看了这张表,还有脸咒骂资产阶级的民主吗?宗教式的迷信时代应当早点过去,大家醒醒罢!今后的革命若仍旧认为“民主已经过时,无级政权只有独裁,没有民主”,那只有听任格别乌蹂躏全人类;并且即这种革命(?)亦无可能在英、法失败后发生,你们主张在英、法取失败主义的口号,到底是为了谁呢?史大林派很巧妙的第一步以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口号,代替了反法西斯的口号;第二步便对英、法、美放冷箭以掩护法西斯;你们和他们取了同样的步骤,你们的第二步骤,在破晓及守一与我函中充分表现出来了!守一等对大战的见解,是由于估计苏联性质及对民主态度出发的,我皆与之相反,而彼此却都是一贯的,惟有你老兄对大战态度同意于守一等,对苏联与民主似乎还是和我接近,此真不可解。

此函请抄给老赵及守一等。

原函及前各函,均望寄还我,因为打算将来印出来。

昌兄信附上,此祝健康!弟仲白[1940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